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第一个“空”突出空间上的虚无;第二个“空”突出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那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
2、请以“你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合理选材,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特点;②恰当抒情,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对于鲁迅先生而言,平凡的藤野先生就是他心中的重要的人;对于朱德而言,母亲就是他心中重要的人……你心中重要的人是谁呢?你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
3、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④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⑤“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选自《藤野先生》
(1)、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2)、“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阅读选文,请概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 -
4、古诗文名句默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面对“大漠孤烟直,①”的塞外壮景(王维《使至塞上》),②“ , 云生结海楼”的江月之景(李白《渡荆门送别》),“乱花渐欲迷人眼,③”的西湖早春之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树树皆秋色,④”的浓浓秋意(王绩《野望》),古之贤者放下名利之心,流连于山水之间,“⑤ , ⑥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
5、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文】
王子猷居山阴① ,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④ ,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⑤方至,造门⑥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戴安道:戴逸,字安道。④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⑤经宿:一整夜,⑥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2)、作者自称“闲人”,体现了什么样的心境?(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面返,何必见戴?
(4)、两段文字都是写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它与通讯相比,则是要集中笔力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而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 B、律诗是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之一,通常为八句分四联,要求偶句押韵且一韵到底,中间两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 C、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要求真实,凡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且一定要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 D、《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体文,这种文体讲究对仗和声律,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本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
-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将“可以提升自我”和“能够增长知识”互换位置) B、通过后天的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苦训练和磨砺,使浙江卫视《最强大脑》节目的某些选手的记忆技能发生了改变。(去掉“通过”或“使”) C、随地吐痰,是衡量一个市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在“随地吐痰”之前加上“不”) D、广州是个国际化都市,请市民自觉保护城市秩序,爱护城市环境。(把“保护”改成“维护”)
-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琼州海峡南北两岸,分别矗立着一座综合交通枢纽大楼,从高空俯瞰宛如一对鲲鹏展翅 , 相向而行。 B、数以百万计的中国高铁人奔波劳碌 , 共同托起了中国高铁这一闪亮的名片。 C、无论风吹雨打,无论骄阳烈日,他都坚守在岗位上,任劳任怨 , 平安护送每一位乘渡者。 D、这部黄梅戏以1927年广州起义为背景,叙事抑扬顿挫 , 情节跌宕起伏。
-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蔓延(màn) 浩瀚(hàn) 轻盈(yíng) 巧妙绝伦(lún) B、遁形(dùn) 仲载(cái) 纤维(xiān) 长途跋涉(bá) C、簇拥(cù) 恶劣(liè) 娴熟(xián) 眼花瞭乱(liáo) D、溃退(kuì) 斟酌(zēn) 岔道(chà) 屏息敛声(liǎn)
-
10、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莫怀戚从一次和家人的散步中,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史铁生从泼泼洒洒的菊花中,懂得了母爱的深沉与生命的坚强。生命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
以《懂得》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5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班级的名称或师生姓名。
-
11、阅读《童年闻香》,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闻香
①小城酒泉,在盛夏季节是干燥酷热的。
②6岁那年的夏天,爸爸妈妈开始给钱让我买冰棍儿吃,只有馋极了我才会偶尔买一根。更多的时候,我把钱压在一个小罐子底下存着,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终于有一天,我攒够了钱,趁爸爸妈妈午睡时跑出去买回了那本心仪已久的书。当我从热浪滚滚的街上飞奔到家门口时,已经汗流決背,气喘吁吁。推开门的那一瞬间,我开始紧张了,把拿着书的手背在身后,心跳得咚咚响。
③当我不得不从背后把拿在手里的东西展示给爸爸妈妈的时候,妈妈笑了,摸了摸我的头。爸爸也笑了,说:“买书是多好的事啊,怎么紧张成这样?”
④6岁的我还没有上学,已经认识了不少字。我买回来的书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每次翻开阅读,我都不由自主地抚摸书页,小心翼翼地把鼻子贴在纸上细闻墨香。那股墨香让我感到幸福。
⑤一年多后,我终于可以上学了。上学的细节大都模糊了,但我清晰记得我们在一个小院里读书的情形。那时候班里唯有一个女同学的家境相对宽裕,她的父母时常会给她买课外书,而且买的都是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有叶永烈的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还有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等。我们经常在下午放学后去她家,一位同学念诵,其他同学搬小凳子围坐成一圈。我当过念诵的那一位,也当过倾听的那一位。小院里总是洒满金色的阳光,我们的头顶和后背都被晒得热烘烘的。书的每一页纸张和那上面的文字,也都在太阳的映晒下散发出一种美妙的馨香,而那些故事里的神奇情节,就随着阳光融进了我们的心里。世界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许多扇新的窗户......
⑥因为《木偶奇遇记》,我不敢说半句谎话,害怕自己的鼻子在说谎后变长。因为《小灵通漫游未来》,我想象力疯长,对未来世界充满热望。后来的事实证明,叶永烈爷爷在这本书里描述的种种幻想全都在生活中成了现实。叶爷爷多有预见力呀!写书的人多厉害呀!
⑦我还迷上了唐诗宋词。我把一首首诗词抄在小纸片上,上下学的路上也一直背。清晨,天还黑着,有风吹过,我背着小纸片上的唐诗。傍晚,纸片上的宋词和一盏盏暖黄色的路灯一起,温暖着回家的路。节假日我也从不睡懒觉,早早起床,带着《唐诗三百首》,穿上白球鞋开始晨跑,一直跑到泉湖公园。公园里有两潭湖水,湖边站着弯弯的垂柳;有一座九曲桥,桥的影子倒映在湖水上,微微颤动。我最爱做的是在湖边来回走动着朗读、背诵唐诗。在那儿我找到了诗里的意境,也闻到了每一句诗的味道,那是与众不同的香味。湖边的一切都让我心潮澎湃,我大声地又读又背,旁若无人,陶然自醉。
⑧春夏时节的泉湖公园里树木茂盛,郁郁葱葱,还有延伸而去的葡萄架长廊,翠绿的叶片在风中颤动,弯弯曲曲的嫩绿色葡萄丝儿细巧柔软。用心观察,我觉得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美。回家之后我把所见所感写成作文,至今我都记得曾经写过的描述盛夏绿树的文字。
⑨我早早地遇见并爱上阅读,才有了后来我和儿童文学写作的一见钟情。童年是盛开的,和童年有关的一切后来都盛开了。
(取材于张琳的同名文章)
(1)、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期“遇见并爱上阅读”的经历。阅读文章,按时间顺序补全下面的表格。经历
感受
我努力攒钱,买回心仪已久的书
①
我用心读一年级语文课本
幸福、满足
②
享受、渴望
③
④
(2)、细腻的人物描写可以使形象更丰满。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3)、有人说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盛开的童年”,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 B、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公大笑乐 D、不义而富且贵 与儿女讲论文义(2)、下列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3)、根据《<论语>十二章》及下面链接材料,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链接材料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社会新风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向我们强调了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向我们强调了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而荀子则向我们强调了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古人关于学习的智慧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
-
13、阅读诗歌,完成下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开篇点题,不仅交代了观海的地点,更用一个“①”字统领了整首诗歌的内容;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所见的实景,用“②”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竦峙”描绘出的③静态;然后通过 (写法),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2)、请你展开想象,描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画面。 -
14、古诗文默写。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乡书何处达,。
③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④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⑤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⑥不知何处吹芦管,。
-
15、对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百草园充满生机的景象,表达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理解:这句话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和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C、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散步》)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喻成领袖人物,体现“我”在家庭中重要的地位。 D、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雨的四季》)理解:“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秋雨的特点,引人沉思。
-
16、下列句子中有关敬辞和谦辞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文见到同学的爷爷,尊敬地问道:“爷爷,您老人家高寿?” B、小语请老师帮忙修改自己的作品,诚恳地说:“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C、小语收到堂哥小轩送的生日礼物,真挚地说:“愚兄,我定当惠存!” D、小文邀请小语全家来做客,发短信问道:“令尊能否一同前来呢?”
-
17、请根据《中国历史朝代歌》,按照创作的先后顺序给下列作品排序( )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①《世说新语》
②《论语》
③《天净沙•秋思》
④《次北固山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
18、依次在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传拓,是将纸蒙在石刻、甲骨、青铜器等器物表面,将文字或图案用墨(朱)色捶拓出来的传统工艺。砖石传拓是传拓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纸完全晾干后,即可将拓纸从砖面四周小心翼翼地揭起。
①待拓纸逐渐变白,拓纸在欲干未干之时方能上墨
②第一遍上淡墨,文字显出之后再层层加深,直到效果满意为止
③砖石传拓工序主要分为上纸和上墨两个步骤
④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拓纸上,将毛巾卷成团状在塑料薄膜上轻轻擦拭,直到拓纸与砖面紧密贴合
⑤首先裁出比砖面略大的宣纸,平放在砖面上,用小喷壶喷湿拓纸,用一张干燥的宣纸吸干拓纸上多余的水分
A、③⑤④①② B、③①②⑤④ 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③⑤④ -
19、有同学搜集了很多孔庙中的对联,但是弄混了两副。下面按上下联顺序组成的两副对联中,最恰当的是( )
①杏坛礼乐冠华夷 ②至圣无域泽天下
③威德有范垂人间 ④泗水文章昭日月
A、上联①下联④;上联③下联② B、上联①下联③;上联②下联④ C、上联②下联①;上联④下联③ D、上联④下联①;上联②下联③ -
20、①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1)春天里花团锦簇,轻风与流水应和,美不胜收;(2)夏季的雨热烈粗犷,毫不吝sè( ),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秋天的落叶中有“断肠人”的秋思,风中有“歌以咏志”的豪迈;冬天里还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水藻。
②我们也在美丽的自然中感悟到世间的真情。(3)瘫痪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与母亲jué( )别,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髓;在解决春日散步的分qí( )中,我们感受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古人用他们的诗文雅兴,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和谐与融洽;(4)泰戈尔和冰心诗意地表达出对母亲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
③我们还看到中外不同儿童的求知与成长。人迹罕至的百草园记录了小鲁迅童年的快乐;三味书屋求学时,和同窗们放开喉咙大声读书,那咄咄逼人的画面是大鲁迅温馨的记忆。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解和谆谆教诲在于漪的心中雕lòu( )》下深刻的印象。莎莉文老师的到来,结束了海伦•凯勒茫然无措的黑暗生活,她用无私的爱,带领海伦•凯勒迎来生命的光明。虽跨越千年,孔子的智慧,依然在学习和做人上启迪我们成长……
④语文,美丽的语文,你滋养了我们的心灵,你丰盈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应和(hè) 粗犷(kuàng) 贮蓄(zhù) 谆谆(chún) B、应和(hé) 粗犷(kuàng) 贮蓄(chǔ) 谆谆(chún) C、应和(hé) 粗犷(guǎng) 贮蓄(chǔ) 谆谆(zhān) D、应和(hè) 粗犷(guǎng) 贮蓄(zhù) 谆谆(zhūn)(2)、依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吝啬 诀别 分歧 雕镂 B、吝啬 决别 分岐 雕篓 C、吝蔷 诀别 分岐 雕篓 D、吝蔷 决别 分歧 雕镂(3)、对这段文字进行朗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①句宜把“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加重音,来突出春花特点和作者惊喜、赞叹的心理。 B、②句宜把“争先恐后”加重音,突出夏季雨急促的特点。 C、③句宜把“好好儿活”“植入骨髓”加重音,表达坚定的深情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D、④句宜把“最真挚”加重音,突出两位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4)、文段中加点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迹罕至 B、咄咄逼人 C、谆谆教诲 D、茫然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