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质字子野。尝摄①江陵府事,或诉民约婚后期,民言贫无赀②以办,故违约。质问其费几何,出私钱予之。吏捕盗人衣者,盗叩头曰:“平生不为过,迫饥寒而至于此。”质命取衣衣之,遣去。范仲淹贬饶州;治朋党方急,质独载酒往饯。或以诮③质,质曰:“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世以此益贤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二十八》有删改)
【注释】①摄:代理。②赀:同“资”,财货。③诮:责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出私钱予之 予:
(2)质独载酒往饯 往: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
(3)、王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
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2)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3)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
(5)杜甫在《春望》中,面对时局的危殆,心情沉痛,表现出感时伤怀之情的诗句是: , 。
-
3、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事,百里夷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B、困于心衡于虑 衡:衡量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征验、表现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匹敌、相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B、饿其体肤 C、所以动心忍性 D、然后知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也(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
4、为什么大草原上树很少
马红媛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每到盛夏,草原都会成为大家出行游玩的优选地。大草原广袤无垠,草长得茂盛,树却很少。这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为何大草原上树这么少?是因为野草的竞争排斥还是大自然的环境压力限制?
②首先,降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树木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然而,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毫米,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相比之下,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而且,干旱气候下的草原常常出现干季和湿季的交替,无法给树木提供长期稳定的水分供应。这样的降水条件适合草类植物生长,但不适合树木生长。
③其次,高纬度和高海拔造成了温度差异,温度越低,越不利于树木生长。草原通常出现在纬度、海拔较高的地方,这些地区树木越少、草类植物越多。从低纬度地区一路向高纬度地区行进,也可以看到类似情景,大量树木在消退,大片的草原开始出现。世界上一些著名高原上几乎都有草原,比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基本上都是草地为主。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出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当海拔达到一定高度,温度下降,针叶林慢慢消退,最终会变成草原带或苔原带,再向上就是苔藓主导的雪原。
④植物生于土壤、长于土壤。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草原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很薄,通常只有20厘米左右,没有明显的淋溶层,即使是在茂密的灌木丛下,土层的厚度也不超过50厘米,且下面往往有钙积层。大量树木包括不少灌木的根系无法穿过钙积层,吸收不到底层的土壤营养,就不可能长期存活下去。树木生长需要一定厚度的土层,帮助根系吸收土壤中丰富的水分和养分,在土层浅的地方,树木不易扎根,且遇到大风天气容易被吹倒。草本植物的根系多数分布在地下50厘米深度以内,受钙积层影响较小,得以在草原上繁茂生长。
⑤此外,生物因素本身也是造成草原上树少的重要原因。古往今来,众多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向我们描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野草具有强大的种子繁殖能力,具有重要的耐寒、耐旱、耐高温、耐盐碱、耐火烧、耐啃食等特性,并以土壤种子库的形式保存在土壤中,使得物种得以长期保存和繁衍,最终形成了一个适应复杂气候的草本群体。草类植物通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争压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
⑥总而言之,草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无论繁密的森林,还是开阔的草原,都是大自然给予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美丽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努力去守护。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 B、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出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C、草原上的土壤很厚,一般都超过了50厘米,下面虽有钙积层,但草类植物的根系能够穿过,吸收到底层的土壤营养。 D、草类植物通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争压力,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 B、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C、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 D、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这样的降水条件”指年降雨量高于400毫升,能够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 B、第④段加点词“一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说明草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了大草原上树很少的原因。 -
5、赏析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大胆。第一、二句写出了大战之前紧张的氛围。 B、第三、四句中“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可以理解为战场血流成河,这两句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 C、第五、六句写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 D、结尾两句抒写了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表现出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 -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望宇宙苍穹,问浩瀚九天□逐梦二十载,已有18名中国航天员进入过太空。从实现太空行走□到完成太空授课□再到进驻中国空间站□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六号
A、。,,。 B、。。。…… C、?,,。 D、?,,…… -
7、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她)的阅读史。②阅读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精神世界以及未来的成长轨迹。③因此,谈及全民阅读,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优秀读物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至关重要。④其中,中学生阅读是青少年阅读的关键时期。
A、① B、② C、③ D、④ -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津跨年灯光秀演出将古诗词及天津经典文化名著作为 全篇的脉络,打造天津“风、雅、颂”全新 , 通过名人名篇现场诵读、国乐表演、经典话剧人物画像展示、童谣诵读、国风歌曲、情境舞蹈等表演形式。展现天津619年来 和天津人欣欣向荣、自信达观的城市性格。
A、穿插 名片 风云变幻 B、穿插 篇章 叱咤风云 C、贯穿 篇章 风云变幻 D、贯穿 名片 叱咤风云 -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悄然(qiǎo) 诘责(jié) 坦荡如砥(dǐ) B、狼藉(jí) 粗糙(tāo) 锐不可当(dǎng) C、踌躇(chū) 婆娑(sū) 摩肩接踵(zhōng) D、濒临(pín) 丘壑(hè) 惟妙惟肖(xiào)
-
10、 以“文明上网”为话题,写一份倡议书。可以是号召同学们浏览健康网站,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有用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开阔视野,也可以是号召同学们不打游戏,或者少打游戏……
-
11、现代文阅读
新的发电形式
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非常关心的两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料的火力发电为主。但是,用这种方式发电,效率很低,大量的热能被白白浪费,并且还带来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染。于是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雌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的。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的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短文的主要观点是( )A、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B、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D.人体生物能发电的作用巨大。 C、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多样。(2)、短文介绍了、和三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3)、“利用矿物燃料的火力发电”这一发电方式存在的弊端是:、、。(4)、短文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作用是具体说明。(5)、“人体能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什么?(6)、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宣传语。 -
12、现代文阅读
手“穿”拖鞋的植树人
①这是一个冬天的早晨,邱厚福开始向山上走去,望着远处那片林子——近600亩荒山披上了绿装,12万多株树迎风摇曳,他心中洋溢着激情和幸福。
②邱厚福5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并落下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站立和行走。可邱厚福不甘心做一个“废人”。双腿不能支撑行走,他就用双手代替双腿走路。刚学走路时,双手经常被泥沙擦破,他就在双手上套上拖鞋或缠上布带。慢慢地,他学会了种田、裁剪衣服、骑摩托车、开拖拉机……
③山里人对山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看着家乡的荒山增多,邱厚福觉得太可惜了,正好碰上国家提倡生态林和退耕还林,于是他就萌发了植树造林的念头。从此,每天天一亮,他就用自己改装的小三轮驮上工具,带着午饭爬行到山里,一干就是一整天,直到天快黑了,才从山上爬下来。垦地、挖坑、栽种,日复一日,邱厚福左手“穿”着拖鞋撑地,其他活全靠右手完成。他挥洒着汗水有时拖鞋被竹子截穿了,刺破了手,他就挖把泥在伤口上一擦,接着干活。
④不久,邱厚福就把自家的荒山全种上了小杉树。接着,他又找到村支书说:“我活了四十多年,无妻无儿,是村里的乡亲们照顾我,帮了我不少忙。我想为村里种点儿树,也算是对乡亲们的回报。”
⑤邱厚福又承包了村里的50多亩荒山,连续三个月,他每天带着饭到山上种树。50多亩荒山种好了。自己村的荒山种完了,他又开始承包其他村的荒山,50亩,100亩,150亩……一直到600亩,而他被戳穿的拖鞋也从1双增加到27双。邱厚福的行为激发了村民们的种树热情。“现在石子坝村80%以上的村民都种树了。”村民尹忠发说。
⑥眼下正是万物萧瑟的冬天,而由邱厚福种植的600亩荒山却酝酿着无限的生机。
(选自株洲网,有改动)
(1)、读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体会到。(2)、短文中,邱厚福不比其他人逊色,他学会了哪些本领?创造了怎样的奇迹?(3)、根据短文内容,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第④段邱厚福对村支书说的话中,我们能够看出他是一个朴实、懂得感恩的人 B、第⑤段中列举了大量数字,让我们对邱厚福种树之艰辛、种树面积之大、对村民的影响之大有了直观的认识,使我们对邱厚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C、短文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了邱厚福幼时的不幸遭遇和在600亩荒山上种树的过程,略写了他四十多年的生活。(4)、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5)、邱厚福的言行展现了他独特的“美”,请说说他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
13、读站牌,完成练习。
(1)、这个站台的名称是 , 经过这一站的公交车共有路。(2)、86路公交车最早的一班是(时间)发出。(3)、张舒雅要到菊花台,她应该坐路车,需要乘坐站。(4)、李青要在早上6:00到达能仁里,应当乘坐( )A、86路 B、111路 C、127路 D、111路或127路(5)、李青家住在王燕街附近,她周末想和朋友到菊花台公园游玩,还想去西云村看望外婆,请你帮她规划一下乘车路线吧。 -
14、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一位诗人在讴歌大自然时,这样写道:“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奔腾的河流是她____,茂密的森林是她____,温暖的太阳是她____,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仿照画线部分,将语段补充完整。(2)、如此美妙的大自然,怎能被人类肆意破坏?请巧妙地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告诫人类保护环境不容忽视。我们既要 , 也要。因为 , 就是。千万不能只要 , 不要。
-
15、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因为人体蒸发的水蒸气会在棉被等普通材质的被子里凝结成液态的小水滴,留在被子里的小水滴,只能通过暴晒这样的高温方式先蒸发再排出被芯。所以我们才会感觉被子如果不晒的话,会越用越湿,越用越潮。
A、为什么被子会特别潮特别沉 B、为什么被子需要经常暴晒 C、为什么被子刚钻进去时特别冷 D、为什么被子的湿度会越用越大 -
16、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 月落乌啼霜满天 B、如今直上银河去 一行白鹭上青天 C、花木成畦手自栽 浪淘风簸自天涯 D、水村山郭酒旗风 青山郭外斜
-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参照 参天大树 参差不齐 B、记载 千载难逢 载歌载舞 C、曲折 高歌一曲 曲高和寡 D、劲挺 刚劲有力 劲歌热舞
-
18、读一读下面的倡议书,完成练习。
亲爱的同学们地球这位hé ǎi____可亲的母亲,kāng kǎi____地为人类提供各种zī yuán____,作出gòng xiàn____。但是,人们làn yòng____化学品,不顾后果地破坏环境,使地球伤痕累累。在此,我倡议如下:……
2023年4月5日
小青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2)、请用一句话概括发出倡议的原因:(3)、找出倡议书的两处格式错误并改正。(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错误:。改正:。
②错误:。改正:。
-
19、 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都可以成为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生活中处处有艺术,你学过哪一门艺术?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挑选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最难忘或者感受最深的故事写下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
20、“皮影戏”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怀念皮影戏
①皮影戏在家乡又称“灯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专家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②夜幕降临,皮影戏班子准备晚上的演出了。我们小孩子跟在戏班子后面像一窝蜂似的,东跑西窜,吵着闹着,那种高兴劲比过年还兴奋。白发苍苍的老爷子、老太太早已提着小板凳占据了戏场中间的最佳位置,乘此机会拉家常,谈到高兴之处,他们开怀大笑,却满嘴看不到一颗牙齿,那种情景仍记忆犹新。满屋子人声鼎沸,笑声、打闹声此起彼伏。
③皮影戏班不大,六七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班子。演员中男的多,女的只要一两个,班主都是当地有名的老艺人。演戏的行头和道具很简单,最多两只小箱子就可全部盛下。箱子里自然包括表演时用的板胡、二胡、锣鼓等乐器,两根木棍撑起一张白纱布,就是演戏时的屏幕,一盏25瓦的昏黄灯泡、一张桌子、几条凳子,这样皮影戏的舞台就搭好了。俗话说的“
④记忆里最难忘的是《拾黄金》那场戏,只要那位诙谐幽默的“懒汉”一出场,伴奏便欢快起来,连板胡都拉出轻柔跳跃的曲调。“懒汉”拾到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以为是黄金,结果一层又一层地拆开,才发现是一块石头,惹得全场人捧腹大笑,笑声荡漾在整个戏场。

⑤有次,看武斗的一场戏,演到最精彩处,我忍不住和几个伙伴挤到前面想看个究竟,想知道这么热闹的场面是怎么表演出来的。跑到后台,让我诧异的是这场打斗戏竟然是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表演的。只见他们一人控制着三四个皮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累得师傅们满脸汗水。多年后,每每想起这一幕,我不由得感叹皮影艺人绝妙高超的功夫,敬畏他们不辞辛劳的精神。
⑥社会发展很快,皮影戏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今,当我们打开电视,看着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电视节目,或是轻点鼠标下载自己喜欢的电影时,我总感觉这些先进的娱乐方式和当年的皮影戏相比,好像少了点儿什么。
(1)、联系上下文,填入短文第③段横线上最合适的一句俗语是( )A、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B、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 C、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D、拳不离手,曲不离口(2)、短文第③~⑤段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家乡的皮影戏的?请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段
皮影戏的演员、道具→→
(3)、短文的第②段中既关注了乡亲们看皮影戏前的整体表现,也重点描写了小孩子、老爷子、老太太的表现,这种写法叫“”。这样写的好处是:。(4)、结合短文内容,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5)、作者在文末说道:“我总感觉这些先进的娱乐方式和当年的皮影戏相比,好像少了点儿什么。”联系短文说一说:“少了点儿什么”?(至少说出两点)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