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近期网络上正流行一个热门的话题:“如果你要开启一段未知的旅途,却只能带一样物品,你会带什么?”网友们纷纷脑洞大开,打火机、通讯设备等必需品成为了首选:也有人选择书籍、纸笔等作为“精神食粮”……
你的小学生涯已经结束,初中生活即将开启,而对未知的初中生活,你会带上一件什么物品呢?请你以“带___________上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4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第20—22题。
【材料一】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们上的那种老式学校。附近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啊,喊啊,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而且他们的老师是真人……
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字:“我们把1/2和1/4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玛琪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节选)
【材料二】《DeepSeek:AI如何重塑我们的学习方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24年12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中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普通用户群体中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回答问题、日常办公、休闲娱乐、创作内容等。如图所示:

2025年1月,DeepSeek横空出世。与传统的搜索引擎不同,DeepSeek的大语言模型(LLM)不仅能回答问题,还能阅读整本书、分析论文逻辑,甚至模仿不同作家的文风写作。
但DeepSeek的创始人强调:“AI是学习的加速器,而不是教育的替代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获取知识,但价值观、创造力的培养,仍然需要人类教师。”
【材料三】AI幻觉,通常指人工智能系统在处理或生成信息时,产生看似合理但实际错误或不存在的内容。通俗地讲,就是生成式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很多时候,这种虚假信息会被包装得很真实,不易被察觉。
(南方周末,2025.3.22,《为了让你满意,AI宁可骗你》)
(1)、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玛琪不喜欢她的机器人老师,羡慕过去孩子们的上学方式。
(2)DeepSeek能回答问题,阅读整本书、分析论文逻辑,不能模仿不同作家的文风写作。
(3)AI幻觉,指人工智能系统在处理生成信息时,产生合理但实际错误或不存在的内容。
(2)、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请回答以下问题:(1)如果想要了解玛琪口中过去的学校,我会关注材料 , 通过关注这则材料,我发现过去的学习有、、等特点
(2)如果要搜集有关我国AI技术的应用情况,我会关注材料。通过关注这则材料的图表数据和文字信息,我发现中国AI技术的应用有这样的特点:、。
(3)、当前,大家对AI发展的利弊持有不同的观点。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发表你的看法。 -
3、生机
丰子恺
①去年除夕夜买的一球水仙花,养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
②今春天气酷寒,别的花木萌芽都迟,我的水仙尤迟,因为它到我家来,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被阻抑了。
③第一次遭的是旱灾。其情形是这样:它于去年除夕到我家,当时因为我的别寓里没有水仙花盆,我特为此跑到瓷器店去买一只纯白的瓷盘来供养它。瓷器店里的老头子说,它是光绪年间的东西,是官场中请客时用以盛某种特别肴馔的家伙。只因后来没有人用得着它,至今没有卖脱。我觉得普通所谓水仙花盆都不及这家伙好看。就假定这家伙是为我特制的水仙花盆,买了它来,给我的水仙花配合,看它们在寒窗下绿白相映,素艳可喜,谁相信这是官场中盛酒肉的东西?
④可是它们结合不到一个月,就要别离。为的是我要到石门湾去过阴历年,预期在缘缘堂住一个多月,希望把这水仙花带回去,看它开好才好。颇费踌躇:叫工人阿毛拿了这盆水仙花乘火车,恐怕有人说阿毛提倡风雅;把它装进皮箱里,又不可能。于是阿毛提议:“盘儿不要它,水仙花拔起来装在饼干箱里,携了上车,到家不过三四个钟头,不会旱杀的。”我通过了。水仙就与盘暂别,坐在饼干箱里旅行。回到家里,大家纷忙得很,我也忘记了水仙花。三天之后,阿毛突然说起,我猛然觉悟,找寻它的下落,原来被人当作饼干,搁在石灰瓮上。连忙取出一看,绿叶憔悴,根须焦黄。阿毛说:“勿碍。”立刻把它供养在家里旧有的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里。幸而果然勿碍,过了几天它又欣欣向荣了。
⑤第二次遭的是水灾,其情形是这样:家里的水仙花盆中,原有许多色泽很美丽的雨花台石子。有一天早晨,被孩子们发现了,水仙花就遭殃:他们说石子里统是灰尘,埋怨阿毛不先将石子清洗,就代替他做这番工作。他们把水仙花拔起,暂时养在脸盆里,把石子倒在另一脸盆里,给它们一一洗刷。雨花台石子很美丽。有几颗可以使人想象起“通灵宝玉”来。看的人越聚越多,孩子们尤多,女孩子最热心。她们把石子照形状分类,照色彩分类,照花纹分类;然后品评其好坏,给每块石子打起分数来;最后又利用其形色,用许多石子拼起图案来。图案拼好,她们各自去吃年糕了!年糕吃好,她们又去踢毽子了;毽子踢好,她们又去散步了。直到晚上,阿毛在墙角发现了石子的图案,叫道:“水仙花哪里去了?”东寻西找,发现它横卧在花台边上的脸盆中,浑身浸在水里,绿叶已经浸得发肿,发黑了!阿毛说“勿碍。”再叫小石子给它扶持,坐在水仙花盆中。
⑥第三次遭的是冻灾,其情形是这样的:水仙花在缘缘堂里住了一个多月。其间春寒太甚,其生机被这些天灾人祸所阻抑。直到我要离开缘缘堂的前一天,它还是含苞未放。我此去预定暮春回来,不见它开花又不甘心,以问阿毛。阿毛说:“用绳子穿好,提了去!这回不致忘记了。”我赞成。于是水仙花倒悬在阿毛的手里旅行了。A.它到了我的寓中,仍旧坐在原配的盆里。雨水过了,不开花。惊蛰过了,又不开花。阿毛说:“不晒太阳的原故。”就掇到阳台上,请它晒太阳。今年春寒殊甚,阳台上虽有太阳光,同时也有料峭的东风,使人立脚不住。所以人都闭居在室内,从不走到阳台上去看水仙花。房间内少了一盆水仙花也没有人查问。直到次日清晨,阿毛叫了:“啊哟!昨晚水仙花没有拿进来,冻杀了!”一看,盆内的水连底冻,敲也敲不开;B.水仙花里面的水分也冻,其鳞茎冻得像一块白石头,其叶子冻得像许多翡翠条 , 赶快拿进来,放在火炉边。久而久之,盆里的水溶了,花里的水也溶了;但是叶子很软,一条一条弯下来,叶尖儿垂在水面。阿毛说:“乌者。”我觉得的确有些儿“乌”,但是看它的花蕊还是笔挺地立着,想来生机没有完全丧尽,以问阿毛,阿毛摇头,随后说:“索性拿到灶间里去,暖些,我也可以常常顾到。”我赞成。垂死的水仙花就被从房中移到灶间。
⑦自从移入灶间之后,叶子渐渐抬起头来,花苞渐渐展开。今天花儿开得很好了!阿毛送它回来,我见了心中大快。此大快非仅为水仙花。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注释】1.乌者,意即糟了
【自主梳理,了解经历】
【品读语言,体会情感】
【拟写花语,感悟智慧】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1)(2)两处,概述水仙的受灾经历。
我是一株历经磨难的水仙花。主人特意用古董白瓷盘精心供养我。可好景不长,为了随主人返乡,(1);后来孩子们清洗雨花石时,又让我在水里泡了整整一天,枝叶都泡烂了;最可怕的是(2) , 幸得主人将我移至灶间,终在烟火气中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2)、作者在叙述水仙受灾经历时,语言风格轻松幽默。仿照示例,联系上下文,品析幽默的言语背后所蕴藏的情思。(从文中A、B两处画横线句子任选一句品析。)原文:水仙就与盘暂别,坐在饼干箱里旅行。
品析:作者带着孩童般的天真想象,将水仙花人格化为旅人,把水仙的受苦经历写得像是一场轻松旅行,既透露出作者对水仙处境的疼惜,也在幽默中透出其对生活的温柔态度。
(3)、结合文本阅读体验拟写一句“水仙”花语,并联系文章内容阐述你对这句花语的理解。植物启示录
“丁香花”的花语:雨打花瓣轻颤,不掩簇簇相拥的暖;风摇淡紫香径,笑解人生千千结。
(宗璞《丁香结》)
“莲”的花语:人生处世当如莲,洁身自好,正直通透,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
(周敦颐《爱莲说》)
“水仙”的花语:
(丰子恺《生机》)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管宁①割席
①管宁、华歆②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③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管宁:三国时期著名隐士。②华歆:三国时期名士、重臣。③同席:同坐一席。古人在地上铺席,席地而坐。④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
(1)、“管挥锄与瓦石不异”中的“异”与下列词语意思最接近的是( )A、优异 B、变异 C、差异 D、惊异(2)、下列加点字与“有乘轩冕过门者”中“过”字的意思最相近的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选自《论语》)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选自《铁杵成针》) C、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选自《夏日绝句》) 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选自《论语》)(3)、结合上下文推测,与文中画“______”句子意思一致的选项是( )A、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B、华歆捉住管宁而后又推了他。 C、华歆手持锄头而后挥了出去。 D、华歆拾起瓦石而后扔了出去。(4)、你愿意与文中的谁成为好朋友,为什么? -
5、古诗可以写景,亦可寄情,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
城①东早春
唐 杨巨源
诗家②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③。
【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①城:指唐代京城长安。②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③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1)、下列对两首诗中早春景色的描写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绿柳才黄半未匀”通过柳芽嫩黄的细节,突出早春的清新与未完全舒展的生机。 B、乙诗“草色遥看近却无”以远近视角的对比,表现早春草色依稀、朦胧微妙的特点。 C、甲诗侧重动态描写,如“绿柳才黄”暗示柳芽生长的过程;乙诗侧重静态描写,如“烟柳满皇都”展现暮春的繁盛。 D、两首诗均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早春特有的景物特征,语言清新自然。(2)、下列诗句中和甲、乙两首诗的内容、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A、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
6、学好古诗词,让我们的语言更有书香气息。试着用学习过的古诗词来进行表达。
春雨轻柔,滋润万物,我们可以用杜甫的“(1) , (2)”来形容;夏花灿烂,荷叶与荷花交相辉映,尽显生命的热烈与奔放,我们会想起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3)”;秋雨静谧,王维的“(4) , 天气晚来秋”让山林褪去喧嚣,空气里弥漫着秋的宁静与深邃;冬日寒梅傲立,暗香幽远,我们可以用王安石的“(5) , (6)”表达赞美。
-
7、汤姆的“海盗”之旅像一面镜子——照出孩子对自由的渴望,也照出冲动背后的代价。请结合汤姆的故事想一想:当他渴望“逃离”时,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当我渴望自由时,我不选择离家出走,而是
-
8、分享过程中,同学们围绕《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开展了圆桌辩论会,请你从反方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驳,做到有理有据。

汤姆当“海盗”离家出走是勇敢,还是不负责任?


这是追求自由的表现,体现了他的勇气。汤姆不愿意被姨妈束缚,敢于打破规则,向往“海盗式”冒险生活。
这是独立生存能力的体现。汤姆在荒岛生活、钓鱼、搭建帐篷,证明他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选择反驳正方辩的看法,理由是:
-
9、下列名著妙语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是( )A、其他附属的房屋也很小,耕地窄得几乎连马都无法在上面打滚。——《骑鹅旅行记》 B、有两三小时工夫,强烈的欲望使我激动得心跳加剧,热血沸腾,好像得了热病一样。——《鲁滨逊漂流记》 C、毛毛虫和爱丽丝彼此沉默地注视了好一会。最后,毛毛虫从嘴里拿出了水烟管,用慢吞吞的、瞌睡似的声调同她说起了话。——《爱丽丝漫游奇境》 D、可是,当他看到这个新来的小客人时,他的心灵立即幸福得火光冲天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
10、请分别为下列名著选择合适的阅读推荐语。
名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
《骑鹅旅行记》
《鲁滨逊漂流记》
推荐语
(1)
(2)
(3)
A.在奇幻旅程中学会爱与责任。
B.绝境不是终点,而是强者的起点。
C.在恶作剧与义气中笑泪成长。
-
11、根据语境和拼音,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字词。
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课文,为我们的青春生活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从中,我们接受了chóng高精神的洗礼,白求恩纯cuì的思想、海伦·凯勒顽强的意志、陈毅取yì成仁的精神等都令人折服。让我们带着这份精神的滋养,怀揣着对知识的热忱,用不xiè的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12、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红军战士以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雪山草地,( )道道天险,( )百万敌军,一次次从困境中( ),在绝境中( ),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伟大奇迹。
A、攻克 征服 击退 奋起 重生 B、征服 攻克 击退 奋起 重生 C、征服 击退 攻克 重生 奋起 D、攻克 击退 征服 奋起 重生 -
13、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与人为善 B、立根原在破岩中/绿遍山原白满川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初闻涕泪满衣裳 D、烈火焚烧若等闲/等闲识得东风面
-
14、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街头表演在现代城市里早已司空见惯 , 人们不再感到新奇。 B、在这次谈判中,面对对方提出的无理要求,他斩钉截铁地拒绝。 C、他只偶然迟到一次,老板却见微知著 , 认定他工作态度不端正。 D、这家餐厅别出心裁地推出“诗词美食”套餐,吸引了众多顾客。
-
15、小语在梳理写字表过程中,尝试探究其中的识写规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部分月字旁的字与身体器官或时间周期有关,如“脉、肿、脏”就与身体器官有关。 B、口字旁的字多与嘴(嘴部动作)、声音有关,如“咽、啃”就与嘴部动作有关。 C、大部分草字头的字与花草植物有关,但“藏、蒸”这两个字就与花草植物没有关系。 D、竖心旁的字多与情感、情绪有关,如“惧、惶”;心字底的字多与思考、意念有关,如“恶”。
-
16、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痕迹(hén) 画框(kuàng) 面面相觑 金壁辉煌 B、模样(mú) 旋转(zhuǎn) 天涯海角 戛然而止 C、侮辱(wū) 抵御(yù) 忐忑不安 瞠目结舌 D、憎恨(zèng) 歼灭(jiān) 面面具到 风尘仆仆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喜悦。请以“本来我可以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及校名。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我在实验室的泥盆里,养了好几只狼蛛。从它们那里,我看到狼蛛猎食时的详细情形。这些做了我的俘虏的狼蛛的确很健壮。它们的身体藏在洞里,脑袋探出洞口,玻璃般的眼睛向四周张望,腿缩在一起,作着准备跳跃的姿势,它就这样在阳光下静静地守候着,一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②如果它看到一只可作猎物的昆虫在旁边经过,它就会像箭一般地跳出来,狠狠地用它的毒牙打在猎物的头部,然后露出满意又快乐的神情,那些倒霉的蝗虫、蜻蜓和其它许多昆虫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做了它的盘中美餐。它拖着猎物很快地回到洞里,也许它觉得在自己家里用餐比较舒适吧。它的技巧以及敏捷的身手令人叹为观止。
③如果猎物离它不太远,它纵身一跃就可以扑到,很少有失手的时候。但如果猎物在很远的地方,它就会放弃,决不会特意跑出来穷追不舍。看来它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不会落得一个“鸟为食亡”的下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狼蛛是很有耐性,也很有理性的。因为在洞里没有任何帮助它猎食的设备,它必须始终傻傻地守候着。如果是没有恒心和耐心的虫子,一定不会这样持之以恒,肯定没多久就退回到洞里去睡大觉了。可狼蛛不是这种昆虫。它确信,猎物今天不来,明天一定会来;明天不来,将来也总有一天会来。在这块土地上,蝗虫、蜻蜓之类多得很,并且它们又总是那么不谨慎,总有机会刚好跳到狼蛛近旁。所以狼蛛只需等待时候一到,它就立刻窜上去捉住猎物,将其杀死。或是当场吃掉,或者拖回去以后吃。
④虽然狼蛛很多时候都是“等而无获”,但它的确不大会受到饥饿的威胁,因为它有一个能节制的胃。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比如我那实验室里的狼蛛,有时候我会连续一个星期忘了喂食,但它们看上去照样气色很好。在饿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狼一样。
⑤在狼蛛还年幼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藏身的洞,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不过它有另外一种觅食的方法。那时它也有一个灰色的身体,像别的大狼蛛一样 , 就是没有黑绒腰裙——那个要到结婚年龄时才能拥有。它在草丛里徘徊着,这是真正的打猎。当小狼蛛看到一种它想吃的猎物,就冲过去蛮横地把它赶出巢,然后紧迫不舍,那亡命者正预备起飞逃走,可是往往来不及了——小狼蛛已经扑上去把它逮住了。
⑥我喜欢欣赏我那实验室里的小狼蛛捕捉苍蝇时那种敏捷的动作。苍蝇虽然常常歇在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⑦但是这只是狼蛛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它们身体比较轻巧,行动不受任何限制 , 可以随心所欲。以后它们要带着卵跑,不能任意地东跳西窜了。所以它就先替自己挖个洞,整天在洞口守候着,这便是成年蜘蛛的猎食方式。
(节选自《昆虫记》)
(1)、指出文中⑤⑥段划线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2)、第⑦段中“不受任何限制”中的“任何”能否去掉,为什么?(3)、结合选文,说说狼蛛“就像狼一样”的特点有哪些?(4)、《昆虫记》只是一本写“虫子”的书,却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影响着全世界的读者,被誉为“”。它既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作者也由此获得了“”、“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夏老师的情义
①我仍记得新班主任夏老师第一次进教室的时候,满教室飞翔的纸飞机与笑闹声都停了下来,整个教室刹那间变得鸦雀无声。他静静地立在教室的前门口,以一种“我就知道你们会很吃惊”的表情在微笑。
②他是个中年男子,大眼睛,高鼻梁,气质甚是明朗。只是,他没有左小腿,拄着单拐,拐杖在左膝位置有个横向的支托,让他截肢后的左腿能安安稳稳放在上面。
③他进门了,脚步声是“笃——咯,笃——咯”。他一开口就把大家逗乐了:“别的班主任都能像侦察兵一样悄悄潜伏,看自己班上的孩子是不是乖。我是不行的,五十米之外,你们就会知道那是我,我的脚步声会很隆重……”大家笑了起来,夏老师的幽默和坦诚,一下子打消了我们的忐忑心理。
④作为班主任,在带我们的3年里,夏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无数技能:作诗、谱曲、弹吉他,甚至踢足球。
⑤放学后,班里的男生抽签分为两个小队,在球场上踢对抗赛,夏老师做裁判。他当然不可能飞快地跑来跑去,还要拄着拐杖避让孩子们的冲撞,在双方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过人动作中,判定谁犯规,这本事依旧了得。两边的男孩都调皮,不时起哄高喊:“裁判开球,夏老师,来一个!”夏老师不扭捏,也不推辞,夹紧左腋下的拐杖,找到重心,右脚猛射足球,而就在那一瞬间,他再往前跳开一小步,稳稳落地。欢呼声雷动,场上和场下都喝彩,就仿佛双方都赢了比赛。
⑥学校组织秋游,别班的老师在耳提面命“要注意安全,要仔细观察,想着回去如何写作文”,夏老师却带着我们野炊。从辨明风向、堆石砌灶开始,教我们如何一步步在野外烤肉串和煮饺子。同学们带来了饺子馅和饺子皮,老师带来了两个巨大的竹匾。他将拐杖横过来,席地而坐,包了全班一半的饺子。他包的饺子一个个胖鼓鼓、神气活现地站着,而我们学着包的饺子,都扁塌塌地卧着。夏老师一锅又一锅地下饺子,先给那些拾柴火、拎泉水的孩子盛上。他最后吃饺子的时候,我们包的那些塌扁饺子,都在锅里化成了面片汤。夏老师也毫无怨言,吃得很香:“我第一次包饺子,水平与你们差不多。谁的手艺不是从无到有的?”
⑦我们的学校位于南京明城墙的脚下,每年暑假一过,操场上的草都长得有半人高。于是,开学后的第一次劳动就是在操场上拔草。夏老师拄着拐杖与我们一起拔。就在大家喘着粗气,叫嚷着又被草丛里的蚊子叮咬,胡乱拭去额头上的汗水时,忽听夏老师喊了一声:“看,晚霞!休息一刻钟,我们吹吹风,抬头欣赏下西边的太阳。”我们顺着他的指引看去,在操场尽头,下坠的夕阳已经颤悠悠地被明城墙托住了,城墙上的瓦松与芦苇被金橙色的光影镀亮,而在西边的天空上,玫瑰色、金橙色与深紫色的晚霞,像狭长的河流一样铺陈着。这一刻钟里,西边的晚霞瞬息万变,像光影变幻的魔术。夏老师拄着拐杖,淡淡地说:“很多年以后,你们会忘了大部分从学校里学得的知识,可是,你们会记得今天,记得手上磨出的血泡,记得拔出来的草被晒干的香味,记得咱们一起看晚霞的这一刻。我们都要记得生活中不仅有苦恼,有磨砺,也有幸福的奖赏。千万别错过了这些奖赏。”
⑧夏老师坦白地告诉我们他当年找工作的坎坷。这名多才多艺却缺失了半条腿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令许多学校的领导左右为难。最后,是我们学校的老校长一锤定音。老校长说:“录用他,不是为了同情他,而是他值得这份尊敬。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苦恼——长得胖,长得瘦,长得矮,脸上有痘痘,变声比人家慢,学习成绩不稳定……可是,如果他们每天可以看到小夏老师这样乐观而有情有义地活着,视挫折和嘲弄如无物,能笔直地依照自己的目标成长,这比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
⑨夏老师满怀感激地追忆这一切,他记得老校长千方百计省出经费,在他入职前将教学楼通往宿舍楼的碎石小径,铺成平整的青砖路,并给他定制了一副特制的单拐。
⑩夏老师带着我们学习,踢球,野炊,欣赏歌剧一样辉煌的晚霞……他说:“我只是将老校长给我的信任和爱传给你们,希望你们长大后,也能把这份信任和爱传给自己的孩子。”
(作者:明前茶 摘自《品读》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已有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文章写了夏老师与同学们相处的几件事。(1)夏老师拄着双拐进教室,面对学生,他幽默坦诚。
(2)
(3)夏老师组织学生秋游,他教给我们生活技能。
(4)
(5)夏老师追忆往事,让我们明白情义。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夏老师不扭捏,也不推辞,夹紧左腋下的拐杖,找到重心,右脚猛射足球,而就在那一瞬间,他再往前跳开一小步,稳稳落地。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我们都要记得生活中不仅有苦恼,有磨砺,也有幸福的奖赏。千万别错过了这些奖赏。”的理解。(4)、通读全文,你读出了夏老师的哪些情义? -
20、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丙】《书》①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②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③盛也,举④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⑤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①《书》:指《尚书》。②逸豫:安逸舒适。③其:指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存勖灭梁以后,骄傲自满,宠信乐工、宦官。④举:全、所有。⑤伶人:宫廷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亲戚畔之 畔: (2)发于声 发: (3)及其衰也 及:
(2)、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丙】文中的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死国灭”,探究其根源,如果用【甲】文中的词语回答就是“”,用【乙】文中的句子回答就是“”(4)、【甲】【乙】【丙】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