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法定节假日期间,为解决停车困难,市政府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免费对外错时开放。 B、今年“五一”期间,泰山风景区游客激增,许多游客为了能在泰山山顶看日出,选择连夜排队登山。 C、电影《流浪地球2》中,面对月球撞击地球的危机,各国政府的代表们迟迟无法签订协约和共识。 D、近日,防控近视科普剧《瞳梦国奇旅》在大剧院演艺厅首映,以防控少年儿童的近视为目的。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阅读经典,咀嚼经典,在从容优美的文字中,我们聆听了藤野先生的zhūn zhūn jiào huì;感受到了父亲pán shān的背影里令人潸然泪下的父子深情;欣赏到了苏州园林一幅幅( )的精致的建筑画面。吟诵经典,品味经典,我们高声赞美倔强挺立的白杨树;渴望品尝昆明雨中味极鲜腴的青头菌、牛肝菌;遥想在像巨人一样矗立的纪念碑前驻足凝望……经典点燃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词语。①zhūn zhūn jiào huì ②pán shān
(2)、给加点字注音①倔强 ②矗立
(3)、根据语境,为画线句子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成语( )A、惟妙惟肖 B、自出心裁 C、妙手偶得 D、栩栩如生 -
3、作文。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与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难忘的故事呢?以《我和一只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根据所选的动物类型,“只”也可以换成其他量词。
提示:
①从发生的故事中,你获得的可能是情感的触动,也可能是思想的启发,还可能是生活的乐趣。要注意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展开记叙。
②写真实发生的故事,在记叙中可以适当发挥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故事的表达效果,但要符合所写动物的特点,不能违背实际。
③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偷书记
何君华
①我实在太喜欢那本书了,那本精装的带插图的《西游记》,每次去新华书店我都要“狼吞虎咽”地读上几页。
②我在苏木(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乡级行政区)念寄宿初中,我们每天下午5点放学,6点上晚自习,这一个小时我们用来吃晚饭和自由活动。我没时间吃晚饭,也没时间自由活动,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头一个冲出教室,跑到位于苏木街道中央的新华书店去读《西游记》。新华书店五点半关门,如果不跑快点的话,看不上几页我就得“打道回府”了。
③我在我们家的黑白电视上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可是电视剧拍得有点不过瘾,而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插图精美,简直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精气神都画出来了。
④新华书店的售货员跟我已经很熟悉了。每天等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店门口时,他总是要微微地冲我点点头,或是笑一笑,或是跟我打趣:“哟,再不来我可要关门啦!”
⑤我不好意思地冲他笑笑,然后便冲进最里面的那排书架前,熟练地在第三层书架上找出那本《西游记》,争分夺秒地读起来。
⑥苏木初中跟新华书店有一里多路程,留给我读书的时间只有不到20分钟。你不知道,20分钟时间对于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简直太短暂了。很快,读得入神的我便会被那句熟悉的提示语打断。彼时不知道售货员已经呼喊几次了,可我此时此刻方才听到。我依依不舍地将书放回书架上,又马不停蹄地跑回学校食堂去打晚饭。
⑦是的,我总是最后一个赶去食堂打饭,这时往往已经没什么可吃的了,可我并不觉得后悔。
⑧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我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个可怕的念头——我要把那本《西游记》偷回来!
⑨是偶然发现新华书店后面连接库房门的门闩没有真正上锁的。售货员每次去库房里取书都是轻轻地将它掩上,并没有将锁锁上,而库房的后门则是从里面通过门闩闩住的。也就是说,我只要趁售货员不注意,将库房后门的门闩偷偷抽开,再将库房前门的门锁虚挂在门闩上就可以了。
⑩晚上8点,晚自习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迫不及待地像哈萨尔的神箭一样射向新华书店。跟以往不同的是,这回我走的是新华书店的后门,而不是正门。我用手一推,库房的后门果然开着!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我摸进库房,再摸开库房前门,在熟悉的位置上“拿”到《西游记》,然后将两道门轻轻掩好,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⑪我将《西游记》藏在宿舍床铺的枕头底下,不敢拿出来示人。这一天,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一放学就跑去新华书店,可我又不敢当着同学的面将《西游记》拿出来读。这种感觉太熬人了,我盼望着周末快点到来,我好拿着书回家去读。
⑫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额吉(蒙古语,母亲的意思)赶着羊群出去了,我便迫不及待地将《西游记》从书包里掏出来,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⑬“你手里拿的什么书?哪里来的?”我读得太入迷,不知什么时候额吉已经站在了我的身后。我吓了一跳,额吉见我惊吓过度的样子,心中似乎已经明白了一切,我便不打算隐瞒,将去新华书店偷书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额吉。说完,我等着额吉将原本用来赶羊的皮鞭抽打在我身上。
⑭可是过了许久,额吉手中的鞭子也没有扬起来。额吉忽地瘫坐在地,放声大哭起来:“我到底做了什么,竟生了个窃贼!”我跪倒在额吉身前,不停地向额吉认错,祈求额吉的原谅。
⑮额吉抹干眼泪,马上带着我和那本《西游记》来到了新华书店。面对那么信任我的售货员,我早已经羞愧得抬不起头,而售货员其实早已经知晓一切:“你每次来都读那本《西游记》,现在这本书不见了,我当然猜到了是谁拿走了它,但我相信,你一定会将这本书还回来……”售货员没有用“偷”字,而是用了“拿”字。
⑯我的眼泪再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
⑰额吉将兜里拉拉杂杂的零钱全部掏出来,摆放在柜台上,买下了那本我心爱的《西游记》。我知道,那些钱的数额远远超出了书的定价……
⑱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如今仍摆放在我的书架上,尽管已经读过多遍,它的书页也已经泛黄,但我确信,我将一辈子珍藏它。
(1)、默读时抓住关键词句能快速把握内容,理清思路。请据此补全下面表格。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主要事件
每天下午5—6点,新华书店
我冲到新华书店去读《西游记》
① , 新华书店
我“偷”走那本《西游记》
周末,家里
母亲知道我“偷书”后放声大哭
② , 新华书店
③
(2)、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是关键句。对①、⑧两段“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开篇就直接说,表明作者的喜爱之情已强烈到无法抑制。 B、第⑧段又这样说,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继续强调爱书之深切。 C、①、⑧两段两次表达此意,为下文“我”不顾一切偷书做了铺垫。 D、这与下文售货员不说“我”偷、信任和宽容“我”的情节无关。(3)、文章结尾处往往有明示或暗示主题的关键句。本文结尾句“我将一辈子珍藏它”中就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写出你感触最深的两点。(4)、如果给文章增加几句景物描写,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你认为加在哪一自然段好?请写几句,不少于15字。答:加在______自然段。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
吴承恩
①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②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1)、选文第①段中,为什么“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2)、班级要改编课本剧。大圣和小圣两个形象中,你想扮演谁?为什么?(3)、作者在全文中写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斗法,竟有七次之多,却无啰嗦之嫌。请说说写这么多次的好处,写出两点即可。(4)、小圣把大圣捉回天庭后,紧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是下列哪一项?( )A、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B、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C、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D、袁守城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
6、[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节选)
[乙]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眈眈相向
(2)只使坠
(3)亦不能有所中伤
(2)、下列加点词语中,古代汉语与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犬马之劳 B、一狼洞其中 漏洞百出 C、因往晓之 晓之以理 D、若屈伸呼吸 旁若无人(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甲]文屠户遇到了真危险。从他“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的行为中,你悟出一个什么道理?(5)、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请说明理由。 -
7、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梳理古诗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背诵。请补充下列梳理稿。
以动物为意象抒发情感,是古代诗歌的常见写法之一。“① ,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鸟鸣寄托着友人的牵挂,直抵人心;“②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在凄凉萧条的秋景与静谧乡间图景的对比中,烘托出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③ , ④”,《秋词》中这明丽秋景,豪迈诗情,谁说不是刘禹锡“⑤”这一新见识最有力的证据呢?“⑥ , ⑦”,陆游把自然之音编入十一月四日的梦境,表达为国征战的强烈愿望,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感人至深。
-
8、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书法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楷体工整舒展、收放结合、疏密得体,很有艺术性。如果在文化墙中放一幅简化字体的楷书作品,下列最合适的一幅是( )A、
B、
C、
D、
-
9、同学们布置“寻根识汉字”板块,请补充相关内容。
(1)、下面关于“学”字字体演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上面有两只手,手里拿着算筹,下面表示一所房屋,就是今天的教室。 B、甲骨文在两边加“爪”字,突出手把手教练的意思,表示老师在家里教数学。 C、金文在房屋下面加“子”,表明教的对象。隶书“子”字写法与今天很相近。(2)、依字形推究,“学”的本义为学习,如《论语·学而》中说:“ , 不亦说乎?”《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 -
10、请完善同学写的引言。
汉字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令人惊叹的文化瑰宝。汉字起源甚早,数千年来,经过人们(精益求精,随声附和)的锤炼,形成了丰富的字体与书风。(jìng mò)的汉字里(mián yán)着无尽的信息和能量,从中可以发现古人生活与文化的点点滴滴。汉字,让所有南腔北调、方言异音的海内外中国人,都能有乡音晤谈般的亲切问候,都能有惬意沉醉的心意相通。这种问候相通所展现的民族向心力与文化聚合力,是其它文字所不及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是全球华人共同的乡音。”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①(jìng mò) ②(mián yán)
(2)、给加点的易读错字注拼音。①瑰宝 ②惬意
(3)、从语段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用正楷写进田字格。
-
11、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个暑假,我们背诵古诗,阅读经典,体悟厚重中国文化;这个暑假,我们行走大地,涉江登顶,感知祖国山河壮美……这个假期里,有许多值得书写——或是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或是当代建筑,人物风貌……
请以《暑假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时间是2025年暑假;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12、铁砧上的岁月
王祖胜
①暮春的风掠过村头,晨光未及推开窗户,村口老榆树下的铁匠铺已升起袅袅青烟,风箱呼哧呼哧吞吐着岁月。三块青石板垒成的炉灶里,橘红的火焰,将铁块烧得通体透亮。铁砧上火星四溅,“叮当”脆响,惊落了露水,惊飞了檐下打盹的麻雀,也惊醒了一个村庄的农事记忆。
②那个年代的村庄像块温润的璞玉,铁匠铺便是璞玉上最灵动的纹路。
③老周头的铁匠铺设在村口的老榆树下。那时的老周头,总爱把蓝布衫的袖子卷得老高,露出古铜色的手臂,肌肉随着铁锤的起落如老树根般交结。他提锤的手布满老茧,指节处的疤痕如凝固的岩浆。每当铁块烧至金黄,他便操起小锤,与徒弟小六的八磅大锤“一唱一和”,重锤落下时,铁砧发出闷雷般的轰鸣,惊起树上的灰雀,在霞光里扑棱棱飞向远方。
④老周头的打铁手艺是祖传的,他打造的铁器,坚韧耐用。那时的铁匠是个好行当,农忙时节,铁匠铺更是热闹非凡,农户们扛着磨损的农具,带着焦急和期待,纷至沓来。
⑤张木匠的刨刀卷了刃,李瓦匠的瓦刀豁了口,都要找老周头拾掇。“周大伯,给我家锄头开个口!”“周大哥,我家铁锹啥时能拿,等着用呢。”老周头总能让废旧或损坏的铁器焕发新生,如同妙手回春的郎中。
⑥就这样,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总爱扛着缺角的锄头,揣着豁口的菜刀来找他。他总是不慌不忙接过农具,眯起眼睛细细端详,瞬间洞悉它们的“病痛”,老周头从不急着收钱,总是说:“先用着,秋后收了粮再说。”
⑦“打铁讲究火候,就像做人要拿捏分寸。”烧红的铁块浸入水桶,“磁啦”一声,白色的水雾升腾而起,缭绕的水雾里,老周头时常说这样的话。他传授技艺从不吝啬,随时教徒弟小六观察铁块的颜色变化。他说,从暗红到金黄,再到淬火时的银白,每种色泽都暗藏玄机。
⑧老周头的工具箱里藏着个铁皮匣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他打的铁钉,每枚铁钉都刻着年份,有时他小心翼翼从匣子里取出一枚枚铁钉,自豪地向人展示:“七七年发大水,这钉子钉过王家的救命木筏;八二年粮食增产,这钉子固定过村里仓库的门锁……”老周头如数家珍。有次暴雨冲坏了村小学的门槛,老周头连夜赶制了八颗铁楔子固定门槛,还用红漆在每颗楔子上画了笑脸。
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年老体衰的老周头已鬓染霜白。年轻人纷纷扔下锄头,涌进不同的城市,徒弟小六也奔自己的前程去了。老周头的铁匠铺门可罗雀,只有几位老人偶尔来修修旧农具。他依然每天清晨生起火炉,把铁块烧得通红,静静地望着袅袅青烟飘散天际。那珍藏多年的铁皮匣子里的铁钉,在阳光下泛着暗红的光,纹路里还嵌着细碎的火星。老周头颤抖着抚摸那一枚枚铁钉,老泪纵横地叹息:“这些铁钉呀,都是会呼吸的啊!”
⑩老榆树下,那弥漫着烟火气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混着新麦的香气,混着老铁匠掌心的温度,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轻轻叩响那在岁月深处沉睡的铁砧。
老周头和他的铁匠铺,已成为中华农耕文明里的一抹记忆,在岁月的流转中沉淀发酵……(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注】铁砧:打铁时垫在底下的铁墩。
(1)、阅读选文②~⑨段,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不超过4个字))时间
铁匠铺的生意状况
老周头的身体状态
那个年代
②
③
①
门可罗雀
年老体衰
(2)、请赏析选文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铁砧上火星四溅,,“叮当”脆响,惊落了露水,惊飞了檐下打盹的麻雀,也惊醒了一个村庄的农事记忆。
(3)、选文中老周头具有哪些精神品质?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4)、有人认为,在时代大潮中,像“老周头和他的铁匠铺”这类曾经的人事和传统的行当,大多会被遗忘和取代,不值得留恋。请谈谈你的看法。 -
13、【材料一】盲盒文化源于美国,兴于日本。所谓“盲盒”,顾名思义,就是盒子里装着样式多样的可爱玩偶手办,但盒子上并没有标注具体是哪一款。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刺激,极大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和复购欲。有人认为,从宏观消费环境来看,在当下物质高度丰富的时代,销售已从贩卖商品发展为贩卖娱乐。
如今在各大商场,随处可见品种丰富、形式多样的盲盒。除了常见的公仔类盲盒,文具也开始以盲盒的形式售卖。“一直买买买,终于把笔的样式凑齐了!”“锦鲤盲盒好看,开到两个蓝色,没开到红色有点失望。”“买四支笔,样式重复了三支。”……文具盲盒俘获了一批学生的心,有学生反复购买只为抽到隐藏款,即最为神秘稀有的款式,抽中概率一般低于1%。
【材料二】为什么青少年热衷于抽盲盒?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多巴胺”在起作用。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感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而盲盒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当人们抽到自己喜欢的款式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给人以愉悦的感觉;而在与成功失之交臂的情况下,多巴胺同样会大量分泌,激起人继续抽取的欲望。多巴胺的分泌受大脑前额叶调控,而青少年大脑前额叶较成人尚未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在神秘的盲盒前容易失去“消费免疫力”。
【材料三】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发布的消费提示指出,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勿盲目购买。
针对文具盲盒等类似产品对中小学生的不利诱导这一现象,也有专家提醒要引起社会关注,监管部门应有所行动,加强对不规范盲盒产品的监管。家长、学校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倡导学生理性选择。
(1)、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盲盒文化源于美国,兴于日本,已经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 B、盲盒能给消费者带来某种期待和惊喜,所以社会应该大力推行“盲盒经济”。 C、从心理学分析,无论是否抽中心仪的盲盒,都可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激起购买欲。 D、部分经营者利用盲盒清库存,这一行为会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2)、部分中小学生沉迷抽盲盒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3)、根据材料三,如何让中小学生理性对待盲盒消费,请你提出两点建议。 -
14、笼中鹦鹉
富商有段姓者,畜一鹦鹉,甚慧 , 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中。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畜一鹦鹉 畜:饲养 B、甚慧 慧:聪明 C、段忽系狱 系:关系 D、及归 及:等到(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已极其怨苦 B、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 C、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 D、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经苦(3)、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商养的鹦鹉不仅能迎接客人,还会吟诵诗歌。 B、富商认为自己对鹦鹉很爱护,给了它很好的待遇。 C、富商在监狱的时候,感同身受,了解到鹦鹉的苦痛。 D、富商听了鹦鹉说的话后恍然大悟,就把鹦鹉放走了。(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
-
15、咏兰花
【明·张羽】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1)、作为咏物诗,诗歌一、二两句通过描述兰花的和来表现其特征。(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具有怎样的品格追求。 -
16、古诗文默写。
诗人及作品
名句
情与理
高适
《别董大》
(1) , 。
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豪迈豁达的胸襟
孟郊
《游子吟》
(2) , 。
赤子对慈母的深爱和感激之情
王之涣
《登鹳雀楼》
(3) , 。
登高望远,不断攀登,拓展出新的境界
朱熹
《观书有感》(其一)
(4)?。
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得到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
1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B、唐代诗人杜甫被称为“诗仙”,主要作品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 C、在北宋时期文坛中,“三苏”占据着重要地位,指的是苏洵、苏轼和苏辙。 D、《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充满奇幻色彩。
-
18、下列诗句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A、①春节 ②中秋节 ③元宵节 B、①中秋节 ②元宵节 ③春节 C、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春节 D、①春节 ②端午节 ③中秋节 -
19、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小题。
①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消化、吸收、理解。②“高楼从地起” , 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③如清代政治家陆陇其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④读书(A)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B)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C)没能品味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不消化。⑤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1)、为第④句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不仅……反而…… B、因为……所以……还…… C、如果……就……不仅…… D、因为……所以……但是……(2)、画线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⑤ -
20、阅读小语的毕业日志,完成各小题。
回望六年,我们因为认真学习,执着追求,所以我们收获知识,zhuó(A)壮成长,所有的学习成果都是努力的结果,不带一点儿含糊的。我们通过阅读书jí(B),从《伯牙鼓琴》中,明白知音难mì(C);从《学弈》中,明白“为是其智弗若与”的真正原因:还从车胤、李白的身上,懂得了“谦虚有礼,勤奋学习”既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也是一位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六年的时间过得很快,愿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A. zhuó壮 B.书jí C.难mì
(2)、小语不确定“含糊”是否使用正确,请你结合词典义项帮助他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含糊】①不明确;不清晰。②不认真;马虎。③犹豫:胆怯。
——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A、“含糊”在句中是“不明确”的意思,所以使用正确。 B、“含糊”在句中是“马虎”的意思,所以使用正确。 C、“含糊”在句中是“犹豫”的意思,所以使用正确。 D、“含糊”一词运用是不恰当的,应该换成“迷糊”。(3)、小语想仿照“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修改“六年的时间过得很快”这句话。下列修改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六年的时间像流水般悄然而去。 B、六年的时间离我们而去。 C、六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D、六年的时间眨眼间就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