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峥嵘岁月,西夏神秘王朝
西夏是中国中古时期的一个王朝,是党项族拓跋氏李元昊于公元1038年建立的王朝,统治着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广大地区,在1227年被忽必烈所灭。神奇的是,西夏国以及它的文化似乎在一夜之间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西夏王陵、承天寺塔等为数不多的遗址。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陵、西夏帝陵,占地近50平方公里,是我国现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区,被世人称为“东方金字塔”。它以“头枕青山、脚yī黄河”之势分布着9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西夏王陵不仅吸收了唐宋王陵之所长 , 而且还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将汉族文化、佛教文化与党项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西夏王陵规模宏伟,bù局严整,每座帝陵占地超过10万平方米,由阙台、神墙、碑亭、角楼、月城、内城、献殿、灵台等部分组成。
(1)、对语段中依据拼音所写汉字和加点字的字音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 )A、依 xùn cháng 布 B、倚 xùn zhǎng 部 C、依 xún zhǎng 部 D、倚 xún cháng 布(2)、下图就是语段中提到的承天寺塔,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西侧的承天寺内。而在湖北黄冈也有一座承天寺,它在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里出现过。这篇课文的作者的朝代是( )
A、晋 B、唐 C、北宋 D、南宋 -
2、请以“夏日的语文”为主题,写一段抒情文字(50字左右)。
-
3、从《水浒传》1-20回中选择一位人物,为他制作一张“人物名片”,包含姓名、绰号、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
-
4、暑假里,你观看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请结合电影内容,从情节、主题或台词中任选一角度,写一句推荐语(不超过30字)。
-
5、阅读《三峡》(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
(3)沿溯阻绝 (4)属引凄异
(2)、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山的连绵险峻,“隐天蔽日”突出了山的高大。 B、第二段写夏水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突出水流之快。 C、第三段写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绘了水清景美。 D、第四段写秋景凄寒,“猿鸣三声泪沾裳”表现了渔者的欢乐。(4)、文章按照顺序描写三峡景色,突出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夏季 , 春冬 , 秋季。(5)、三峡的景色历来为文人墨客所赞美,请写出一句描写三峡的古诗词名句。 -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智深原名鲁达,原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躲避官府缉捕出家为僧,法号智深,绰号“花和尚”。他此后又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后与杨志、武松等在二龙山聚义,最终上了梁山。
【材料二】
林冲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途中两公差董超、薛霸受陆虞候指使,欲在野猪林杀害林冲,被鲁智深救下。林冲在草料场又遭陷害,无奈杀死陆虞候等人,雪夜上梁山。王伦却因嫉贤妒能,不肯收留,最终被林冲火并。
【材料三】
杨志绰号“青面兽”,因失陷花石纲落魄江湖,无奈变卖祖传宝刀,却遇泼皮牛二纠缠,怒杀牛二,刺配大名府。后押送生辰纲,却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劫走,最终投奔梁山。
(1)、鲁智深的绰号是“花和尚”,请结合材料一说说这一绰号的由来。(2)、材料二中,林冲“误入白虎堂”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杨志“变卖祖传宝刀”的原因是什么?(4)、结合三则材料,下列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鲁智深:嫉恶如仇、重情重义 B、林冲:隐忍退让、被逼反抗 C、杨志:精明能干、命运多舛 D、王伦:胸怀宽广、仗义疏财(5)、“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经典情节,结合原著说说“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
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 ; 。这些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①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却因高俅陷害被逼上梁山,他隐忍退让却不失刚直
②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率真豪放,义薄云天
③杨志一心想建功立业,却屡遭挫折,最终落草为寇,他精明能干却命运多舛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水浒传》,使我了解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壮阔场面。 B、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 C、鲁智深的事迹有豪爽仗义、嫉恶如仇,他的性格特点是“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等。 D、暑假里,我观看了《流浪地球》,感触颇深,写了一篇500字左右的影评,题目是《科幻电影的魅力》。
-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B、《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D、《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事迹。
-
10、古诗文默写
(1)自非亭午夜分,。(郦道元《三峡》)
(2) , 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3)晓雾将歇,;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
(6) ,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7)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8) ,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
(10)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11) ,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鲁智深嫉恶如仇,三拳打死镇关西,真是大快人心。 B、林冲在草料场看到陆虞候等人的阴谋,忍无可忍 , 最终奋起反抗。 C、杨志为了生计变卖祖传宝刀,却遭遇泼皮纠缠,真是祸不单行。 D、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最终被林冲火并,真是咎由自取。
-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烦躁 消声匿迹 因地制宜 引颈受戮 B、琐屑 迫不急待 妇孺皆知 眼花瞭乱 C、凛冽 锐不可当 正襟危坐 黯然失色 D、狼藉 张皇失措 微不足道 世外桃园
-
1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piāo) 绰号(chuò) 提防(tí) 迸裂(bèng) B、着落(zhuó) 曦月(xī) 藻荇(xìng) 俨然(yǎn) C、跻身(jī) 贻误(yí) 星宿(sù) 诘责(jié) D、纶巾(lún) 镌刻(juān) 粗糙(cāo) 畸形(jī)
-
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脚步,是丈量世界的尺度,也是丈量内心的旅程。它可能踏过山川草木,留下对自然胜景的惊叹;也可能穿越历史长街,触碰古老文化的印记;它更可能走向未知的舞台,传递青春的理想与担当。你的脚步,曾迈向哪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脚步”为话题,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任务
内容
文本类型
任务一
记叙自己旅游的经历见闻和感悟
游记
任务二
围绕主题阐述观点、抒发情感、发出号召
演讲稿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
15、班级开展“走近名家柳宗元”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甲】
江雪【注释】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永州八记》)
【丙】
柳宗元传
①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②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后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① , 崎岖堙厄② ,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③元和十年,例移③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④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④钱,过期则没⑤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蛮瘴:南方瘴气。②堙厄:险阻。③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④质:抵押。⑤没:没收。
【探诗文之美】
【品诗文之境】
【析作者其人】
(1)、根据语境,推测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尤精西汉、诗、骚。
句中的“尤”让人想起《小石潭记》中的“水尤清冽”,据此推断,“尤”是指“”。
A格外、特别 B.怨恨、埋怨
(2)禹锡终易连州。
据上下文推断,句中的“易”是指“”。
A容易 B.改任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E中选出正确的两处。时郎州司马刘禹锡A得播州B刺史C制书下D宗元E谓所亲曰
(3)、阅读链接材料,请赏析《小石潭记》的写景手法。链接材料
“柳宗元的文深幽精洁,最工游记;他创造了描写景物的新语。”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文》)
(4)、丙文记载了柳宗元在永州“为骚文”“览之者为之凄恻”,而甲、乙诗文均是柳宗元永州期间所作,请用甲、乙诗文中相关内容来阐述“凄恻”之情。(5)、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分析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
16、班级开展“中国旅游热”探究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2024年,中国入境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中国游”持续火热。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国际大都市“长满”了外国人。他们平均停留天数达7.2天,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了0.8天。相关数据如图: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2024年度报告,同比增长率均较2023年同期。
材料二:
①3月24日,美国网络主播“甲亢哥”在上海进行6小时直播,收获560万次观看,“真实中国”的话题也再次引发热议。更多的中国生活场景、优秀传统文化被广泛传播,逐渐改变了部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认知。高楼林立的城市、火锅升腾的烟火气、长城斑驳的砖墙、路人善意的微笑,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就这么出现在“甲亢哥”镜头里。在不少外国网友印象里,中国人的性格似乎是偏内向和保守的,未曾想到面对如此抽象的“甲亢哥”,中国民众展现了很高的包容度。当他闯入广场舞方阵,阿姨们张开双臂、迈开脚步带他一起“魔性”摇摆。
②这位直播的主角“甲亢哥”只有20岁,而在网上网下和他互动的主力观众是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5后、00后,这场年轻人之间的对话中,出现了众多属于新生代的“新表达”。比如,年轻网友自发制作“甲亢哥中国行鬼畜视频”,把“甲亢哥”各种反差的表情做成表情包。“甲亢哥”的中国行并非孤例,包括“中国游”火爆流行等在内,越来越多的民间互动正在重塑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这背后,是中国免签政策、支付便利化等措施释放的开放诚意,也离不开中国民众用热情与付出为“国家叙事”作出的努力。民间交流的畅通,是构建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从当年的“乒乓外交”,到现在的“抽象式震惊”,都说明了“多走动、多交流”能让彼此促进理解、加深认同。
(选自浙江宣传2025年4月3日《从“甲亢哥”中国行看见什么》有删改)
材料三:
①当前,中国一系列开放政策和优惠措施的实施,为外籍游客提供了“说来就来”的便利。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24年,境外旅客入境消费占我国GDP的比重约0.5%,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1%至3%,这意味着我国的入境游仍有巨大增量空间。
②随着社交媒体上有关“中国游”的视频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希望体验的入境游项目也越来越细化,深度体验的需求持续高涨。有外国博主说,随着深入探索,会发现中国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藏着许多小众景点。然而,一些小众景点因宣传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依旧“养在深闺人未识”。通信服务、游线选择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堵点卡点,需要从多个维度发力。
③从“流量出圈”转向“留量深耕”,中国入境游已然走在进阶之路上。神秘的东方大国,将始终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真诚的待客之道,让更多全球游客非来不可、心驰神往。
(选自浙江宣传2025年5月6日《“中国游”何以持续进阶》有删改)
【信息筛选】
【设计提纲】
【建言献策】
【观点表达】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游”持续火热的具体表现。(2)、读完新闻,校宣传社团想对“甲亢哥”进行一次采访,请你帮助设计采访提纲。采访对象:“甲亢哥”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1:
采访问题2: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持续提升“中国游”的吸引力提两条建议。(4)、“甲亢哥”中国行直播后,有人认为“国外自媒体博主可以成为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也有人认为“没必要通过外国网红寻找自信”,你赞成哪个观点?请阐述理由。 -
17、班级开展“传承·创新艺术作品”主题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感受力会长出自己的生命线
莫非
①从小跟着奶奶看戏,我的启蒙教育来自戏台以及奶奶讲的戏文故事,《杨家将》《铡美案》《西厢记》《白蛇传》……戏文里人物的想与做,潜移默化间为我人生之初植入价值观:爱国,爱民,正直,仁义,诚信,和善。那时我就想着,长大了也学戏写剧,给奶奶看,给好多好多人看!
②大学毕业,我到广东粤剧院工作。我常常思考,如果我们只是继承前辈留下来的老戏,没有创新与发展,那艺术传承的岂不是只有过去,虚空现在,更何谈将来?艺术当随时代,我们必须创作属于当代表达、被当代人铭记的作品。
③2015年,我创作了《白蛇传·情》,借流传千年的白蛇传奇故事,找寻“情”的当代表达。这种情感诉求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丰盈,人物、情景、唱词、对白在我心里冥想过无数次,呼之欲出,合曲唱念即生成。序是一首曲:“圆我的愿,心事千年,只等你遇见。西湖雨里,为我撑起一片晴天,伞下,羞的嫣然,是六月莲。”不同于传统粤剧唱词惯用的五言、七字句、十字句,而是诗歌形式的长短句、顿句,但遵守着粤剧唱词特有的韵辙平仄,新式循旧例,描摹牵引“万物有灵、众生有情、世间皆美”的境地。
④作为粤剧编剧,自己剧本里的唱段、曲牌填词、新曲,自己得唱得出来,这样方可检验是否押韵对辙,平仄相间,顿句吻合,合乎曲牌。秉承传统准则写剧写词,要求一曲压一韵到底,词句平仄参差九音,问字循腔辗转和律。剧本生成仿佛是极短时间的灵动,却离不开我在粤剧院十几年随团演出打字幕的积累。所有演出的老剧本唱段、曲牌唱诵,是一次次温习熟稔于心而成的自然、果然、必然。所有熬的夜、读的书、求的学、练的功、行的路,旷日持久点点滴滴的心力,都将盛放出属于自己艺术创作的“步步莲”。
⑤5年前,我创作了一部反映近代以来广东佛山三水女人去新加坡当劳工的现实题材作品《红头巾》。她们命运坎坷,却依然坚守着身心的尊严;她们饱经苦难,却从不曾因苦难而磨灭内心的念想;她们历尽风霜,却从不曾因风霜而失去心底的温情。我想做一部具有不一样审美质感的现代粤剧。它是现代散文诗剧,是一种独特的表达,不再纯粹讲故事,要更多呈现生命沧桑漂泊中的微弱至强。我想打开现代粤剧文本表达的维度,凝练一种含蓄拙朴的审美品格,使剧目具有“上善若水”的况味和哲意。
⑥我的老师曾和我讲:“如果自我感觉还不够达意,一定还有空间让你再钻进去,石缝里边再撬进去一点,用光亮把缝隙给撑开,一点点打开独属于你的天地。”当我的笔感到没那么轻松地写出不一样的情感时,正是我切切地走进了人物的情感深处,感受力像爬山虎一样从墙缝岩层里面钻出来,长出独属于自己的生命线。
⑦我曾70多次往返藏族聚居区采风。2024年8月开始,我着手创作一部以清末广东籍外交官张荫棠致力藏务、稳固藏域、安定民心的史诗剧。冬季,我一个人、一个司机、一部车从拉萨出发,沿着张荫棠当年冬天入藏的路线行走。古战场,日暮云沙,一切安静到仿佛能听到那时的枪急炮响,战士嘶喊……此时此地,强烈的愿力在我心中生成:愿我家国,强盛!如此纯净安宁的高原,如此善良纯和的民族,再也不应经受冷酷的欺骗与残酷的战争。这种情感伴随我伏案10月,写成万字的藏粤史诗剧《驻藏·张大人》。其间,我回想在藏地数年、数万里行途的所见所听所感,点点滴滴化为我与剧中人物共同仰望的苍穹明月、共同践行的不枉不负、共同守护的万里河山。
⑧戏曲承接传统,应该创作怎样的作品,怎样去创作作品?创作者的学识底蕴赋予作品力度;情怀是作品的品格,决定了作品的广度与温度;意志更是最难得的定力,决定了创作最终所能抵达的高度。所谓,清漆藏古拙,大道露天真。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17日 有删改)
【事件梳理】
【语言赏析】
【品析人物】
【分析结构】
【联读名著】
(1)、请阅读文章,梳理表格。创作阶段
作品名称
创新实践内容
创新关键词
(填1~2个词)
早期探索
①
唱词采用诗歌长短句、顿句,但严格遵循粤剧韵辙平仄规则。
形式突破、传统新用
中期突破
《红头巾》
②
题材革新、审美重构
深度融合
《驻藏·张大人》
沿张荫棠入藏路线实地采风数年,将万里行途所见融入史诗叙事,共鸣家国情怀。
③
(2)、赏析下列句子。(1)所有熬的夜、读的书、求的学、练的功、行的路,旷日持久点点滴滴的心力,都将盛放出属于自己艺术创作的“步步莲”。(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2)当我的笔感到没那么轻松地写出不一样的情感时,正是我切切地走进了人物的情感深处,感受力像爬山虎一样从墙缝岩层里面钻出来,长出独属于自己的生命线。(从修辞角度赏析)
(3)、阅读文本,请结合莫非的创作经历,分析一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品质。(4)、请体味并分析文章结尾段的含义和作用。(5)、以下哪个人物最能在困境中调动“感受力”生长出“生命线”?请结合作品具体情节简要阐述。A.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孙悟空《西游记》
C.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
18、本次“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设计了两张海报,你更推荐哪一张?请说明理由。
A.
B.
-
19、品读古诗文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美,请补充下列名句。

-
20、在“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同学们纷纷撰写演讲稿。下面是小语同学演讲稿的开头部分,请你模仿画波浪线的句式续写。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像一把梳子 , 可以梳理杂乱的思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