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建设文明家庭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B、他的成绩不但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D、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旌阳区交管局加大了整治力度。
  • 2、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讨论会上,他不听别人的观点,只顾着用尖锐的言辞咄咄逼人地反驳,让现场气氛很尴尬。 B、本届运动会如期举行,操场上,五彩的旗帜迎风飘扬,花枝招展 C、学校大队部组织游学活动,同学们纷纷响应,争先恐后地报名。 D、自从发了一笔横财后,他便过着呼朋引伴、酒池肉林的生活。
  • 3、 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潦亮地响。 B、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情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C、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要娇媚。 D、你只会感到更高藐、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 4、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sǒu)应(hè)黄(yùn)  呼朋伴(yǐn) B、落(zhuó)粗(guǎng)石(jié)咄逼人(duō) C、清(chéng)临(lì)蓄(zhù)绿茵(yīn) D、镜(líng)酝(niàng)护(kān)繁花叶(nèn)
  • 5、启程,需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目标;需要“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毅力;需要“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奋斗;需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需要“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需要“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牺牲……为了心中的目标,为了生命的渴望,启程吧!

    请将“带着启程”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 6、名著阅读;小文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艾青诗选》阅读大赛”活动,请与他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1)、艾青常用“”和“太阳”两个意象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绘画出身的艾青善于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来准确揭示事物的特点和表情达意。他在《北方》中用绿色表现生命,在《火把》中用红色表现 , 在《手推车》中用黄色表现 , 在《向太阳》中用紫色表现。(供选择的词语:快乐、悲痛、荒凉、希望、忧伤)

    (2)、下图是艾青诗歌发展的时间轴,从下面的时间轴中选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分析诗中一个意象的内涵。

  • 7、阅读《我的老师齐白石》,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老师齐白石

    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 , 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

    (1)、文章先回忆了白石老师“凭空”作画、①、②三个细节,然后谈到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棕树图等画作体现的艺术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佩和怀念。
    (2)、作者认为白石老师的“一挥”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白石老师的“一挥”有哪些理解。
    (3)、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
    (4)、作者笔下的齐白石老师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分析。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学校拟开展“科技引领时代潮流”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新时代新征程,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复杂挑战,任重而道远。

    构建多层次技术生态。从大模型技术突破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从具身智能等新范式快速发展到通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技术发展正在驱动技术生态构建。构建起多层次的人工智能技术生态,首先要打造涵盖算法框架、算力资源、数据要素的通用技术池。

    深化开源开放。开源开放可以打破闭源人工智能生态围栏,使中小企业能以更低成本获取先进技术,让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创新人人可用、处处可及。深化开源开放,要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构建语料开放、模型开源服务体系,推动基础模型、算法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开放。同时,持续倡导包容开放,鼓励更多开发者投身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转化与应用。

    筑牢信任基石。筑牢人工智能信任基石,要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以保障社会安全、尊重人类权益为前提,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规范及问责机制,确保技术发展以造福人类为初衷。数据与算法安全是人工智能安全的核心,要将安全治理嵌入研究开发应用的全过程。

    加强国际治理和合作。人工智能的发展孕育着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合作机遇。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要推动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共同加强人工智能战略对接和政策交流,倡导制定人工智能发展的国际标准和伦理规范,合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合作推动数据依法有序自由跨境流动,推动建立兼顾安全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

    (摘编自2025-03-13《人民日报》之《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图1生成式人工智能投资现状

    图2新博士研究生行业就业情况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军鹰智库”《2024年人工智能状态》)

    材料三

    这两天,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下称“深度求索”)开发的DeepSeek火爆出圈,在苹果中国地区和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折桂。一些外媒用“震动硅谷”来形容其带给美国的行业震撼,其水平被许多业内人士认可,认为已与ChatGPT比肩,而且它面向全世界开源。

    2025年1月20日,深度求索的最新开源模型DeepSeek-R1发布后,引发了海内外的强烈反响。低成本、高性能、开源成为海外媒体和业内人士谈论的高频词语。

    “性价比感人”。不是OpenAI用不起,而是DeepSeek更有性价比。

    “另辟蹊径”。DeepSeek的高性价比是通过另辟蹊径的创新获得的。由于受到美国出口限制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开发公司无法获得最先进的硬件,但通过模型架构等方面的创新,走出了与OpenAI等国外公司不同的技术路线,使得DeepSeek用相对低性能的芯片实现了人工智能性能的追赶。

    “开源”。在国外部分大模型为利润和股价逐步走向封闭时,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却选择向全世界开源。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科技领域的封锁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少美国科技专家认为,所谓的“小院高墙”政策越来越荒诞,实在是“墙了个寂寞”。事实证明,这种单方面的封锁政策,并不能遏制中国科技的发展。

    DeepSeek的出现,再次在互联网引发了针对中国科技水平现状的讨论。其实,这类讨论不仅仅局限在人工智能,很多时候还会外延到其他领域。

    (摘编自凤凰网《蹦出来个DeepSeek》)

    (1)、根据材料一,下列是使人工智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的具体措施,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打造涵盖算法框架、算力资源等的通用技术池,构建起多层次的人工智能技术生态。 B、深化开源开放,无底线构建服务体系,推动基础模型等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开放。 C、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筑牢人工智能信任基石。 D、推动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
    (2)、请分析材料二两个图表,各写出一条结论。
    (3)、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专家以DeepSeek为例,探讨中国科技企业突破封锁的路径。请你作为参会学生代表,结合材料三分析DeepSeek成功的主要原因,并谈谈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 9、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龙井题名记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悲鸣 , 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秦观《淮海集》)

    【注】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殆非”句:意谓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间所有的。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将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毳衣炉火

    ③上下

    足于惠因涧

    辨才于朝音堂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给下面句子断句。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4)、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5)、甲乙两文中,“ ”“ ”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 ”“ ”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
  • 10、班级开展“咬文嚼字”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咬文嚼字”可指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也可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1)、在具体的语境中,“咬文嚼字”既可以是褒义词,也可以是贬义词。小广对下面两个句子进行研究后,判断“咬文嚼字”在____句中属于褒义词,在____句中属于贬义词。
    A、我们中学生在日常写作中一定要坚持咬文嚼字 , 对词语的运用反复考虑,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准确。 B、我们中学生在平时阅读中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不要一味地咬文嚼字 , 去钻牛角尖儿。
    (2)、小广和小州讨论时,小州认为: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不必“咬文嚼字”,否则便是迂腐的表现。请你替小广写一段话,与小州沟通一下想法。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是与bó xué的灵魂进行交谈,我们能在其中体验到通往更大世界的千万条路。无论你忙碌还是贫穷,有一种快乐谁都无法剥夺,那便是阅读。

    如何读书?首先,要从源头去读,在年轻时打下广袤的基础。其次,要经常打开新书,所谓kāi juàn yǒu yì,以好奇的目光去 ____书中的闪光点。最后,要“手脚并用”。我们须预防记忆力打zhé kòu,动手记下要点、写下感受、转给师友,便多了一种理解的可能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bó xué②kāi juàn yǒu yì③zhé kòu

    (2)、下列三个词语填在语段横线上,正确的顺序是(     )
    A、接受、发现、运用 B、接受、运用、发现 C、发现、运用、接受 D、发现、接受、运用
    (3)、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12、古诗文默写。
    (1)、古人对“月”情有独钟。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以“。”抒发思乡怀亲之情;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又以“。”表现对人世间的美好祝愿;花间词派代表人物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也以“。”抒发羁旅的愁苦之情。
    (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乎!
    (3)、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4)、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 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打开语文课本,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文字中走来:“两弹”元勋邓稼先、巾帼英雄花木兰、平易近人的鲁迅、不卑不亢的卖油翁……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人,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讲述着各自的精彩,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请你以“令人      的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⑶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⑷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 14、名著阅读

    在班级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对《海底两万里》中的灵魂人物尼摩船长的形象给出了以下评价,请你从中任选一个观点,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①尼摩船长是一个反抗压迫、追求自由解放的战士。

    ②尼摩船长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复仇者。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

    ①再次走进这间教室,已是三年后了。同学们相聚母校,寻找久违的亲切感,可我,还是习惯性地看向那个挤在墙角孤零零的座位。

    ②他姓于,个子很高,有点驼背,长相有些滑稽,有着一张仿佛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脸,同学们常取笑他。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黑布鞋——一如他黝黑的脸,破破烂烂坑坑洼洼的。自从学过《愚公移山》一课,班里几个同学便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愚(于)公”。

    ③听说他家境不好,父母甚至不愿意供他读书。他自己倒是一直很努力地学习,由于不注意姿势,背也有点驼了。虽然他竭力想掩饰这一点,在同学面前总是努力挺胸抬头,可这只是让他的身形显得更加可笑。班上有同学称他这是“王八出水”。这让他很是窘迫,再在同学面前时,更加手足无措,似乎连自己是不是要挺直腰板都不知道了。他学习很刻苦,下课的时间总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念念叨叨,可他的成绩并不出色--最开始刚来的时候,他倒也很想积极融入班级,下课时努力地想和同学聊天,但一来插不上话,同学们聊天的内容似乎都离他很远,他倒也分享过家乡乡里的风光,但迎来的也只是同学们鄙夷的目光;再者他毕竟来自偏远的小地方,那浓郁的口音总让人半懂不懂。久而久之,他自己也识趣的不会凑上来了。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倒也不会再念念叨叨,只是一味地沉默了。

    ④但他也有过受“欢迎”的时候,每当老师在课上提问题时,其他同学就会异口同声的在下面起哄,齐呼“愚公”来让他答题。老师倒也乐于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看着愚公被叫起后涨红的脸,脸上的青筋也条条绽出,结结巴巴的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间或还夹杂着他那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口音,引得班上的同学都哄笑起来:教室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⑤他曾经好不容易考好一次,还被同学们怀疑作弊,老师念到他的成绩时,全班同学唏嘘不已,冷嘲热讽,他就站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头垂得很低,细瘦的脖子好像撑不住似的。他越不辩解,大家越喜欢奚落他:“分数比我还高,又作弊了吧?哈哈哈……”“你这次怎么考的,分数还没愚公高?”“我赌五毛钱,他下回上不了60分……”每到这时,他就只说一句话:“不要取笑!”可那窘迫的表情惹得同学们笑得更欢了:班级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⑥一年冬天的体育课上,运动量比较大。他穿的布鞋太破了,又没穿袜子,结果一使劲儿,大脚趾把布鞋顶了个洞。他极力遮掩,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小碎步轻轻地挪着,把脚面弓起,顶着鞋面,妄图让脚趾不从那个破洞里探出来。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任何用处,他的脚趾仍一次又一次从鞋洞里冒出来,他刻意掩饰的走路姿势让人哭笑不得。班上有同学冲他叫道:“你是在跳芭蕾吗?四小天鹅?”同学们顿时又哄笑起来。不出所料,这件事被同学们当作笑话调侃了整整一周,每次他一进教室,总有人嚷一句:“今天的鞋有没有洞?”或者冲他喊道:“来一段四小天鹅!”他就整个人呆在那里,似乎连走路都不会走了。这时班里面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⑦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他总是迟到或请假,角落里的椅子也总是倒扣在桌子上。我本以为大家这回该消停了,结果他们一次次搬出“愚公”的笑话不断调侃。在阵阵笑声中,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打趣的主人公已经很久没来学校了。终于有一天,“你们知道吗?”一个声音打破了自习时的安静,“愚公辍学了,他家钱不够,非得让他帮家里干活。据说他父亲已经为此打了他好几次了,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就答应了……”声音到这里渐渐小了下去,到后来竟然没人再说下去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愚公为什么这次终于决定不来了,只是没有人好意思点明而已。教室里难得的一片寂静。

    ⑧清晨的风从打开的窗口吹进来,徐徐的;树缝里漏出的阳光,在教室靠墙的桌面上投射出若有若无的光圈,只有教室最后一排的桌椅,静默在一角阴暗里。

    ⑨最后一排挤在墙角的椅子,就那样,再也没有放下来。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事件

    愚公的表现

    下课时

    沉默

    课堂上提问时

    愚公被叫起回答问题

    愚公一周都在被调侃鞋上破了洞没有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他极力遮掩,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小碎步轻轻地挪着,把脚面弓起,顶着鞋面,妄图让脚趾不从那个破洞里探出来。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任何用处,他的脚趾仍一次又一次从鞋洞里冒出来,他刻意掩饰的走路姿势让人哭笑不得。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开篇就讲了三年后同学再回到学校相见的场景,也暗示出了“愚公”在班上的孤独。 B、文章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式,写出了“愚公”在班级里倍受欺凌的可怜遭遇。 C、“愚公”最终辍学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家里负担实在太重,无法供他读书了。 D、文章标题“愚公”,既是同学们以谐音而给他起的外号,也体现出了同学们对他的嘲讽与鄙夷。暗含了作者对“愚公”的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校园欺凌行为的反对态度。
    (4)、第⑧段的景物描写很特别,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作用。并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从旁观者角度,谈谈你对“校园欺凌”的看法。

    【链接材料】

    2019年最热门的现实主义题材青春电影--《少年的你》,毫不遮掩且直观地将校园欺凌展示在观众的面前。周冬雨所饰演的陈念,从校园欺凌的旁观者沦为了受害者。被故意恶作剧、被“扇巴掌”、被嘲笑、被排挤……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都令人触目惊心。值得反思的是,正是很多人对这种行为的沉默,助长了校园欺凌的行为。这些沉默的人不仅有受害者,也有旁观者。

  • 16、诗歌鉴赏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首句中“暗”字更能写出作者特有的感受。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士之才德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 , 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者也。

    (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

    【注释】①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曾在《离骚》里以兰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荒芜贫瘠的丛林。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可爱者甚

    亭亭净

    乎众矣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士之才德一国/以诱敌 B、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君久不至 C、雪霜凌厉而杀/大兄何事之晚乎 D、是所谓含章以时者也/见其矢十中八九
    (4)、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

    (5)、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中周敦颐以“”建立起了莲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乙】文中黄庭坚以“”建立起兰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用原文语句填空)

    ②【甲】文和【乙】文都赞颂了莲花、兰花象征的君子,但两文对君子的认知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 18、综合性学习
    (1)、任务一:请你简述图片中招牌名的共同特点。

    (粥店)                                             (湘菜馆)

    (2)、任务二:学校为了帮助同学们亲近科学,探索科技的奥秘,创办了一份校刊《科普园地》。校刊包含以下几个栏目:科技博览、科普画廊、科技故事、科学人物。请你从上述栏目中任选一个,并仿照示例解读该栏目的内容和特色。

    示例:科技博览--博采科技知识,纵览科技成果

    (3)、任务三: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故事情节中,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托雷斯海峡触礁搁浅  ②遭浮冰围困  ③遇迈尔大漩流  ④为救采珠人与鲨鱼搏斗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4)、任务四:学校开设了“科幻作品”讲坛,讲坛上引用了《海底两万里》结尾处的一段文字--科学的进步终有一天会使海底变通途。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请从以下选择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说明理由。

    A漫步海底平原          B.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C.章鱼

    我选择理由是

  • 19、学校开展“家国在心,吾辈当强”主题教育活动,小语同学为此撰写了发言稿。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亲爱的同学们: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将家国情怀镌刻于心,付诸行动。他们或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或是在民族危难之际,____,用热血与生命国家尊严。他们的事迹,如hè rán____闪耀的星芒,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也____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在追寻英雄足迹的过程中,我们被那些闪耀着家国情怀光芒的故事深深打动。为研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核武器,邓稼先在条件艰苦的戈壁滩上,日夜拼搏,以qiè ér bù shě____的精神,历经无数次试验,最终实现了我国核武器研发的重大突破;抗美援朝战场上,黄继光在弹药用尽的危急时刻,毅然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眼,他的英勇无畏令人sù rán qǐ jìng____。这些英雄们的精神,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____在我们心间。我们要将家国情怀化作前行的力量,用奋斗绘就新时代。

    (1)、根据拼音补写文段中的词语。

    ①hè rán          ②qiè ér bù shě          ③sù rán qǐ jìng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勇往直前 守护 激发 屹立 B、挺身而出 捍卫 激励 矗立 C、勇往直前 捍卫 激发 矗立 D、挺身而出 守护 激励 屹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用奋斗绘就新时代的画卷,将家国情怀化作前行的力量。 B、我们要将家国情怀化作前行的力量,用奋斗绘就新时代的画卷。 C、我们要用奋斗绘就新时代的画卷,将家国情怀培养前行的力量。 D、我们要将家国情怀培养前行的力量,用奋斗绘就新时代的画卷。
  • 20、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邂逅,思想会丰满深邃;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一幕幕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 篇文章。

    要求:①字迹工整;②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地名、校名、人名。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