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综合性学习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八年级(2)班开展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也被现代年轻人认可并广泛运用。同一语意既可用网络语言来表达,也可用古诗文来表达。阅读下面两组网络语言与古诗文,说说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并写明原因。网络语言:约吧?
古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网络语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古文: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网络时代,取一个好的网名,既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体现高雅的志趣,如“柳暗花明”“夜雨时”“挑灯看剑”等。请你给自己另取一个别致的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网名要求积极健康)【示例】网名:柳暗花明
由来和含义:出自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们处于困境、遭遇挫折时,经过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表现了对未来生活充满乐观与自信。
我的网名:
由来和含义:
-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由于连降大雨,到公园散步的人比先前减少了一倍。(将“一倍”改为“一半”) B、学校之所以设立戏曲兴趣班和“第二课堂”的原因,是因为想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更好地弘扬传统戏曲文化。(删去“的原因”) C、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删去“看着”)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将“努力”与“随时”互换位置)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不仅在西方国家家喻户晓,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所推崇。 B、在人类大量捕杀的残忍行径下,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C、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市场上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极大地净化了食品市场。 D、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苍蝇”,让腐败分子诚惶诚恐。
-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还没等观众从yǎn huā liáo luàn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2)、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wèi miǎn。(3)、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jué jiànɡ挺立的一种树!(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qiǎo miào jué lún。
-
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徜徉于古诗文的天地,我们会有精彩的发现:古诗文中有景,《饮酒》中“山气日夕佳,①”写出了南山的悠然暮景;《黄鹤楼》里“② , ”写出了汉阳生机勃勃的美景;《钱塘湖春行》中“③ , ”描绘了早春的动态图景。古诗文中有情,《春望》中“烽火连三月,④”表达出杜甫对亲人的牵挂;《渡荆门送别》的“⑤ , ”表达出李白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龟虽寿》中曹操用“⑥ , 志在千里”表现自己虽到了晚年,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古诗文中有理,晏殊在《浣溪沙》中以“无可奈何花落去,⑦”揭示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是不可抗拒的这一自然规律。《孟子三章》中以“⑧ , ”指出了决定战争和治国成败的三个重要因素。
-
6、中国是礼仪之邦,婚丧生日,逢年过节,人情往来,少不了“礼物”。礼物,反映了风俗时尚……;礼物,蕴含亲情、友情……;礼物,折射人性、修养……。在礼尚往来之中,演绎了许许多多令人回味的故事。
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和戏剧外);②要写出真情实感;③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的守护神
①1938年,樊锦诗出生在一个富庶人家,自小衣食无忧,却一路自律努力,20岁时,考入北大考古系。那时,樊锦诗的心中就有了一份深深的眷恋——敦煌。茫茫大漠中百千洞窟的壁画,日日夜夜都勾绕着她。
②大四,北大考古系组织学生到各地实习。樊锦诗毫不犹豫地报名去敦煌,和她同去的是另外三名男生。踏入甘肃最西部的敦煌,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迎面而来。这里缺水,只能一日两餐,渴了喝苦咸的盐碱水。没有固定住所,将就睡在破庙里,半夜老鼠绕着她肆意乱跑,吓得她彻夜难眠。白天要去悬崖峭壁上的洞窟实习,攀爬时,简易的蜈蚣梯摇晃得厉害。为了减少攀爬次数,她就不下来吃饭,每天早上揣两个干馒头上去。为了减少去厕所的次数,她甚至不敢多喝水。不过这些她都无暇顾及,因为洞窟里是另一重世界:天衣飞扬,色彩奔放,线条悦动……敦煌,这颗深埋大漠的遗珠 , 让樊锦诗在这片梦归之处如痴如醉。然而在江南长大的弱女子,终究抵不住大漠的极端天气。实习的第三个月,她便病重卧床,不得已提前结束实习返校。60个小时的硬座后,樊锦诗拖着浮肿的双腿,站在北京火车站。心里想着:再也不去了。可是毕业分配时,敦煌研究所来信,要招之前来实习过的四位学生。樊锦诗的名字,赫然在列。父亲担忧她的身体受不住风沙侵蚀,写信恳请校方斟酌,却不知道樊锦诗偷偷扣下了信。1963年,她毅然再赴敦煌 , 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一片云蒸霞蔚之下,她将小我忘得一干二净。
③樊锦诗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敦煌。因无人帮她照顾孩子,每天离家前,她只能将儿子捆在襁褓里,安放在床上。孩子再大些,会翻身了,她又把被子摞起来搁在床沿上,防止他摔下来。每天下工回来,走近窗口,她都屏气凝神。听到孩子的啼哭才敢长舒一口气,要是没声音,她就吓得只敢推开一个门缝,看看孩子在不在。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过了四个月,樊锦诗实在独木难支,便将孩子送回了丈夫老家,托人照顾。樊锦诗常说:“我至今对这个家怀有深深的歉疚,尤其是对孩子。”
④1986年,樊锦诗终于有了调离敦煌的机会,可她却离不开了。丈夫需要妻子,孩子需要母亲,敦煌需要樊锦诗,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她的丈夫彭金章知道妻子对于莫高窟的痴恋,做出了从武汉大学调入敦煌研究所的决定,成全了妻子。至此,距离他们结婚已经整整过去了19年。彭金章去世后,平生最不爱接受采访的樊锦诗,破天荒地参加了《朗读者》节目。“老彭很喜欢看你们的节目。”这对分居19年、一生风雨同舟的老夫妻,将小我的儿女情长与敦煌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⑤1600多年历史的莫高窟,至今保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这些瑰宝不但面临着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与日俱增的游客更会对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樊锦诗心里着急, [A]“莫高窟是人类的无价之宝,万一有闪失,我们就是罪人。”于是樊锦诗萌生了一个想法: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敦煌石窟得以“永生”。2014年“数字敦煌”上线,游客在电脑前就可以看到莫高窟的清晰全景,宛若在石窟中游览一般。这是樊锦诗带领着莫高窟人,用12年的时间,在戈壁上创造的奇迹。那时,樊锦诗已经快80岁了。
⑥樊锦诗原本是内向、柔弱的性格。然而现在她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正是这样的个性,让她在商业化洪流中第二次挽救了敦煌。彼时,敦煌方面有意对莫高窟进行商业开发,甚至提出了上市打算,要将莫高窟变成地方的摇钱树。一旦将文物牵扯入利益纠葛,壁画保护将难以为继。樊锦诗反应迅速,坚决反对这一方案。她率领同事,北京、兰州两头跑。一次次耐心讲解,一次次据理力争,终于停止了莫高窟商业化的脚步。她欣慰地说: [B]“将来我滚蛋下台的时候,大伙能说句‘这老太婆还为敦煌做了点实事’,我就满足了。”
⑦[C]57年,樊锦诗在黄沙里,在碧空下,守护着敦煌。数年前,樊锦诗与双胞胎姐姐会面。姐妹二人站在一起,姐姐似比她要年轻许多。樊锦诗身着素衣,眉目间已满是风沙吹过的沧桑。
⑧“心里可有心酸不平?”
⑨“无怨无悔。”樊锦诗回答。
(摘自《我心归处是敦煌》,有删改)
(1)、樊锦诗先是决定“再也不去了”,后又“再赴敦煌”,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文中[A][B][C]三个句子表现了樊锦诗的哪些品质?(答出四点即可)(4)、结合本文内容并联系实际,分析题目“敦煌的守护神”有何深意?谈谈我们该如何做自己理想的“守护神”?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与西方博物学以自然物(即动、植、矿、生理)为对象不同,在中国博物传统中,从《博物志》到近代,“博物”概念的外延逐渐从无所不包具化为“天物”(自然物)与“器物”(人造物)。无论是儒家“多识之学”及“尔雅”系统的名物考据和知识传统,还是明代文人私人空间中的长物、清供实践和书写等,人造物都与自然物享有平等的地位,如金石等承载了一定历史信息的人造物,甚至具有更高地位。
②博物学对象差异的背后,是中西方不同的宇宙观与物观。西方博物学的根基是神学,而中国博物传统则以历史崇尚、经史之学、文人审美等为内在动力,具有更强的社会性。社会性极强的中国博物传统大致可分梳为两条脉络,一是以儒士为主体的知识传承和学术活动,二是以文人为主体的实践、审美和书写活动。这两条脉络在近现代都作为新文化或隐或现的重要资源被继承和转化。尽管在新文化和大众文化语境中,由于学科和趣味的转变,这两条脉络均成为潜流,并不占据中心位置,但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开放性。
③首先,就儒家脉络而言,以孔子“多识”之学为基础,衍生出了《尔雅》一脉的训诂之学和名物研究;同时,基于金石碑刻等文物发展出了金石之学。与西方博物学不同,中国博物传统多以文本而非实物为载体,指向知识的传承和学术研究,而非物质的占有与利用。到了清代,其中多个门类自然走上了专业学术的道路。更值得关注的是,儒家博物传统不仅局限于知识层面,更与革命实践息息相关。晚清民初,儒家博物文化的重要内核是国族历史记忆和情感的传承延续。章太炎、鲁迅等人都认为文物、乡邦文献等是民族情感绵延不绝的物质载体,其中有“国魂”存焉。
④其次,文人博物传统主要以收藏、赏鉴以及审美等活动为主,对象则往往是与读书人的知识及审美活动关系密切的“长物”“清供”“名物”等。文人博物传统是从宋代开始的,到晚明则蔚为大观。集中涌现出大批博物闲赏类著作。原本属于精英文化的文人博物,因与商业相纠葛而下移,但是,中国博物传统并未消失,而是回到了以审美趣味、收藏实践等为基础的边缘位置,成为一条未曾中断的文明潜流。
⑤儒家博物传统背后是学术和政治的紧密联系,这一点在晚清民初建构民族国家背景下体现得尤为明显。譬如,当时金石等文物作为中华文明和历史之“魂”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重视,他们试图用这些承载了历史厚度和美学的古典美术资源唤醒国人的爱国爱乡之情,以及见贤思齐的奋进心。鲁迅曾经感慨,日本只是从中国美术图案中学习了一鳞一爪,便让西方人觉得代表了东方美学。因此,只有发掘、转化中国精英文化中真正有价值的审美资源,才能够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方面做出成绩。而文人博物传统更多是作为日常生活、学科基础等文化心理资源受到重视。晚清民初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要求重新建构生活方式和规则,传统精英文化内部的博物文化,遂成为新文化人援引的资源。博物传统在实践层面联系着社会性的日常生活。他们在个体合理生活的维度上,对于闻香、喝茶、书房等中国传统文人趣味持赞同和倡导态度,将之视为能够取代“礼”并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资源。
⑥诸现代思想人物对博物传统两条脉络的转化,今天看来依旧有很强的启发性。发掘中国博物传统,其本质是发掘中国精英文化传统中有价值的资源。如果说西方博物学试图接续的是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后人类”问题脉络,那么发掘中国博物传统则有些差别。后者不仅为重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资源,更重要的是以人类生活为中心重构人与整个物质世界的关系。
材料二:
①西方博物学家,其认知自然的动机在于发现自然,并且将自然物放到“存在之链”上的正确位置。如此,西方人对自然物的发现首先当然是越多越好。其次,对秘密的探索需要、对排列次序的要求,还使得他们非得将自然物仔细地研究一番。在西方博物的观念之下,发现、了解自然之后,就是利用和改造自然,让自然为自己服务,为扩张服务,最后是对自然的征服。因此我认为,这种建立在机械自然观以及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的西方博物学是不合时宜的。
②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几乎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发形成的博物传统,中国也不例外。在流传至今的文献里,“博物”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中,再结合自《诗经》开始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儒家传统,晋代张华《博物志》开启的博物类著述传统,以及成果蔚为大观的本草学、天文学等等,可以看出,“博物”一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概念。在西学东渐之前,中国博物传统有很强的独立性,呈现出一种与西方博物学迥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文化和大众文化语境中,中国博物传统中的两条脉络虽然是潜流,并不占据着中心的位置,但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开放性。 B、金石等文物因为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和历史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重视,他们曾经用此唤醒了国人的爱国爱乡之情和奋进之心。 C、晚清民初传统精英文化内部的博物文化成为新文化人援引的资源,跟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要求重构生活方式和规则有关系。 D、发掘中国博物传统不仅为重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资源,更要重构人和整个物质世界的关系,这跟西方博物学是有区别的。(2)、儒家博物传统的研究目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3)、请结合两则材料,给西方博物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淮阴侯列传(节选)
信①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③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信:淮阴侯韩信,西汉开国功臣。②东乡:亦作“东向”,意为向东。③喑(yīn)恶叱咤:形容厉声怒喝。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池非不深也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汉王默然良久
②今大王诚能反其道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以 天 下 城 邑 封 功 臣 何 所 不 服 以 义 兵 从 思 东 归 之 士 何 所 不 散
(5)、孟子和韩信都敏锐地看到了“人和”在战争局势中的决定性作用。在韩信看来,“勇悍仁强”的项羽“其强易弱”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 , 二是。这恰好印证了孟子在【甲】文中“”的观点。 -
10、阅读下面的名著,完成问题。
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的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牲口和人员。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的人生还。
(1)、此文段主要描写的是 , 选自埃德加·斯诺的《》。(2)、从文字中我们发现红军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微信是一款手机通讯软件,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单聊及群聊,还能根据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材料二:微信成“危信”,引起很多人的担忧。一些网友认为,微信比QQ等网络聊天工具更可怕,因为微信交友更迅速,见面也更容易,一些警惕性不高尤其是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骗。除此之外,微信海量信息中错讹多,读来让人有种碎片化之感。
(1)、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2)、仔细观察下面题为《如此“微信家族”》的漫画,回答问题。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之中,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从南朝墓葬出土的猪俑到现今( )的寿山石雕作品,雕刻工艺的进展构成寿山石文化①xuàn làn duō cǎi多彩的一页。众多雕刻工匠各擅胜场,清末福州地区已经出现东、西两大门派。“从最初南朝所使用的汉八刀技法发展至今已经日渐齐全②jīng zhàn,归结起来共有十种,分别是圆雕、钮雕、薄意、浮雕、篆刻、镂雕、链雕、透雕、镶嵌和微雕。”( ),每一种雕刻工艺的探索无不( )着雕刻工匠的大量心血。一些文人雅士或者名门世家邀请雕刻工匠居住府上雕刻作品,这些雕刻工匠称为“秀工”。“秀工制”有助于他们接触主人收藏的书画作品或者古董雅器,甚至直接③fù yǔ创作灵感,从而开阔审美视野。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词语。(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美轮美奂 不可理喻 归结 B、美不胜收 不可理喻 凝结 C、美轮美奂 不言而喻 凝结 D、美不胜收 不言而喻 归结(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角色。 B、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之中,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角色。 C、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使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 D、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之中,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A.②③①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③②①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本诗中用“菊”的意象衬托出诗人乐得其所的“悠然”心境。请从学过的其他诗文中选取含有意象的诗句,并写出你对其意象的认识。
-
14、用原句或按要求填空。(1)、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2)、 ,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与朱元思书》)(4)、晏殊的《浣溪沙》中感慨时光易逝的对偶句是: , 。(5)、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5、一本儿时的《山海经》触动了鲁迅的心灵;北海的菊花触动了史铁生的心灵;莎莉文老师的循循善诱触动了海伦的心灵……
请以“触动心灵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补全标题,不少于500字,诗歌除外。
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
-
16、阅读理解
最有意义的生活
一块小青石和一块小黑石被山水冲到滩上,已经一年光景了。他们身旁长着青青的草,开着可爱的小花,常常有蝴蝶和蚱蜢飞来。他们的生活平静极了,安适极了。
一天,小青石对小黑时说:“太安静了!”
小黑石回答说:“是的,真的太安静了。回想被山水冲下来的时候,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将要怎么样了,简直跟梦里一般。”
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日子,我过厌了。一年到头呆在这儿,太乏味了。要是我能够跟蝴蝶和蚱蜢一样,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那该多好呀!”
小黑石想了一会儿才说:“别胡说了,咱们石头天性就是老待着不动的。”
“虽说是天性,老待着不动有什么出息呢?”小青石说,“在山上咱们的老家里不是有许多水晶和玛瑙吗?它们都到都市里去了,有的成了姑娘的发簪,有的成了哥儿的纽扣。他们到处都去,长了不少见识,过着有趣的生活。我身上也有好看的光彩,到了都市里,说不定也会成为姑娘的发簪,成为哥儿的纽扣。”
“你的话也许没错,”小黑石说,“可是你怎么去呢?”
小青石说:“我希望有谁把我捡去,带到都市里,老待在这里真把我闷死了。再说,要是山上发大水,把咱们冲进了大海,那就完了。咱们沉入海底,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了。”
小黑石被太阳晒得暖洋洋的,非常舒服,它只觉得小青石的话越来越模糊,一会儿就睡着了。
过了几天,石滩上来了一群工人,他们用铁铲铲起石块,投进小车;又把小车推上岸,把小石头装上火车,运进都市区。
小青石得意地想:“我就要到都市里去了!说不定会跟水晶和玛瑙碰头呢。我将会成为发簪还是成为纽扣呢?不管成为什么都一样,总之是姑娘和哥儿的朋友了。”
果然,小青石和小黑石跟别的小石头一起,被铁铲铲起来了,在投进小车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小黑石掉了下来,滚进了草丛里。
小青石大声喊:“怎么啦,我的朋友?你怎么不一同去呀?”
小青石非常可怜小黑石,大家都要到城市里去了,只有他一个仍旧留在这里。
一会儿,小车动起来了,小青石满心欢喜,小车很颠簸,它却觉得异常的舒服。
第三天早上,小青石和许多同伴被卸在一条宽阔的道路边上。一把大铁铲把他们铲起来,跟沙和水泥混在一起,不停地搅拌。
大铁铲更加使劲的搅拌,小青石浑身都涂满了沙和水泥,连气都透不过来了。最后,
它跟沙和水泥在一起,被铺在道路上,压得平平的,盖上了一张草席。
小青石累极了,忽然觉得它跟周围一同变硬了。他原先是坚硬的石块,这时候好像比先前硬了许多倍,跟先前大不相同了。
过了些时候,草席被揭掉了,一只草鞋正好踏在小青石上。
“奇怪,我变成什么了?”小青石想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他已经成为水门汀的一部分了。
从此以后,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脚在小青石上踩过:小朋友的穿着布鞋的脚,小贩的穿着草鞋的脚,年轻的女人穿着缎鞋的脚,乞丐赤着的脚。小青石看着许许多多人的脚,心里非常快乐。
自己成了让所有的人走的路,真是再快乐没有了。小青石不属于姓张的,也不属于姓李的,它不是谁私有的东西,而是为大众服务的一个。它支持着大众的脚,它不再羡慕水晶和玛瑙了。它想:“我过的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小黑石说得很对,咱们石头的天性就是老待着不动的。不过,要像我现在这样老待着不动才有意义呢!”小青石这样想的吧,看着在它身上踩过的脚。
校话剧社打算将《最有意义的童话》搬上舞台,邀你一起参加。
(1)、【编导说故事】请梳理小青石的相关故事情节,在结构图的方框内填写相关内容。(2)、【推敲台词】为配合舞台表演,请为小青石和小黑石的对话分别配上相匹配的动作和神态。A.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日子,我过厌了。一年到头呆在这儿,太乏味了。要是我能够跟蝴蝶和蚱蜢一样,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那该多好呀!”
B.小黑石想了一会儿才说:“别胡说了,咱们石头天性就是老待着不动的。”
(3)、童话的语言在重复中有变化,分析下面语句中反复出现的加点词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A.小黑石想了一会儿才说:“别胡说了,咱们石头天性就是老待着不动的。”
B.“小黑石说得很对,咱们石头的天性就是老待着不动的。不过,要像我现在这样老待着不动才有意义呢!”
(4)、【探究想象】请发挥你的想象,掉入草丛的小黑石该怎样过上最有意义的生活。120字左右。 -
17、为配合校园文化节活动,学校文学社举行了一系列活动,邀你参加。
母亲感冒后
【英】乔依斯·卢博尔德
①你感冒过吗?当你发烧、浑身疼痛时,你就得躺在床上。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并且在24小时之内就缓解了。但是这许多人不包括母亲们,做母亲的总能在12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好起来。
②妈妈刚量完体温,超过了39度。
③正是午餐过后,大一点的孩子都上学去了,婴儿正睡着。妈妈也该休息一会儿了,可是,她先得做完这些事:为晚餐准备好面包、给清洁工留一张字条、找人代她在开会时送咖啡、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把垃圾倒掉……
④最后,她终于躺下了。她酸疼的腿贴在冰凉的床单上,感觉一阵舒畅。她睡着了。
⑤突然,客厅门被撞开了。孩子们放学了。“妈妈,妈妈,你在哪儿?”他们叫喊着。妈妈想回答,但她实在虚弱,孩子们听不见她的回答声。过了一会儿,他们发现了她——躺在床上。
⑥“你还没起床吗?”小女儿叫道。
⑦“我怎么到比尔家去?”男孩子问。
⑧“晚饭怎么办?”大女儿说道。
⑨妈妈懂了,她明白这些孩子不习惯妈妈待在床上。“我病了。”她说,“什么都不能干,我得把活全交给你们。”她说道,“煮土豆……照看婴儿……摆好桌子……”
⑩孩子们兴奋地冲出去,像战士一样投入了战斗。一时间,妈妈被留在安静的房间里,身上的疼痛又加剧了。
⑪爸爸回来了。他走进卧室,重重地跌坐在床沿上去摸她的手,他看上去很累。妈妈安慰他道:“没什么,亲爱的,只不过是感冒。”她说,“我能起来做饭,并且……”
⑫爸爸摇摇头:“你就待在这儿,什么事也不用操心,我和孩子们会操持一切。”
⑬妈妈的房间又变得安静了,显得空荡荡的。她静静地躺着,倾听着家里的声音。她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但其他人好像都不在乎,时时传来孩子们哧哧的笑声和父亲的大笑。
⑭一会儿,又安静了。显然他们正在用餐,而妈妈一个人孤独地躺在那里。他们把她忘了,好像没有她,他们照样做得很好……
⑮“砰”的一声,门打开了,小女儿冲进来告诉她:“他们把盘子打碎了,狗把你的晚餐都吃光了。”
⑯原来是这样!又是一阵喧哗,孩子们都来了,他们为他们带来的东西感到自豪:一杯水,一个盛着三粒菜豆的碟子,一块凉了的土豆,一小块烤糊了的面包。“你吃饭的时候我们能和你待在一起吗?”他们问,“爸爸晕头转向,厨房里一团糟,没人知道扫帚在哪儿……”
⑰妈妈觉得舒畅极了,在孩子们的注视下,她吃完了这顿凉饭。“这些东西都好吃极了。”她说。大女儿讲话了:“妈妈,我真希望你早点好起来,你生病了一点儿也不好。”
⑱“是的,”儿子说,“我希望你明天就好。我们需要你。”
⑲妈妈笑了:“我已经全好了。”她说。
⑳你看,这就是母亲的生活,其他人可以一天24小时卧床不起,但母亲不行,她必须在12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好起来。
校经典文苑栏目计划推送《母亲感冒之后》一文,你作为推送编辑,请你完成以下推送任务:
(1)、【写推荐语】这是一个温暖的小故事。母亲患了感冒,家庭成员立刻陷入一片混乱:大儿子① , 大女儿② , 嗷嗷待哺的小婴儿需要人照料,爸爸③……作者用家务的铺排,在每一个字符间讲述着母亲的操劳。小说通过④(人物描写方法)串起整个故事,推动情节发展。
(2)、【美点赏析】 品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A.家里一片狼藉,“妈妈觉得舒畅极了,在孩子们的注视下,她吃完了这顿凉饭。”
B.一杯水,一个盛着三粒菜豆的碟子,一块凉了的土豆,一小块烤糊了的面包。
(3)、【感悟真情】 你是如何理解⑲段画处的一句的?(4)、【写法指南】 文章在采用了全知视角叙述的同时又选择性地运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写法,请问采用有限视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视角知识】:全知视角是叙述者知道所有人物的想法和感受,如文中午餐后孩子上学去了,母亲强忍身体的不适所做的一系列事。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即运用小说中人物的视角或者眼光来进行叙述。
-
18、大话《西游》救难篇
小台整理《西游记》笔记时,读到如下文字:
《西游》无多伎俩,每道事急处,惟请南海菩萨一着耳。——无名氏评《西游》
请结合“观音救难”的情节,帮他完成以下任务。
相关情节
主要地点
遇难者
救难者
第15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鹰愁涧
唐僧、悟空
观音
第17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黑风山
唐僧师徒
观音
第26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①____
唐僧师徒
观音
第42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②____
唐僧
观音
第15回语段
第17回语段
行者纵云跳到空中,大叫道:“你这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
菩萨道:“你这大胆的马流!我再三尽意,度得个取经人来……你怎不谢我活命之恩,反与我嚷闹?”
行者:“你既放我出来,让我逍遥自在耍子便了!叫我尽心竭力伏侍唐僧也便罢了!你怎送他一顶花帽,哄我戴在头上受苦……”
菩萨应悟空将计就计之策,变作凌虚仙子。
行者笑道:“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
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
行者心下顿悟。
收伏黑熊怪后……
行者道:“深感菩萨远来,弟子当回送回送。”
菩萨道:“免送。”
行者才捧着袈裟,叩头而别。
(1)、【任务一】补全表格中的两处地点。(2)、【任务二】阅读第15、17回语段,联系“大闹天宫”,分析悟空的形象变化。(3)、【任务三】无名氏对于“观音救难”的观点是否合理?(可以从人物角色、情节安排、结构手法等角度评析) -
19、文言文阅读
闲说先秦宋人图
小台发现了先秦文学中有趣的宋国人形象,和他一起去看看。
【绘制·宋人】 宋人形象
【探究·宋公】
(一)
宋襄公八年,齐桓公卒,襄公欲为盟主,求楚许之。公子目夷谏曰:“小国争盟。祸也。”襄公不听。秋,诸侯会襄公盟于盂。末楚执襄公于盂意欲伐宋。
(二)
宋襄公与楚战于泓,其臣请襄公及楚师未尽济击之。襄公守礼,不可。又请及楚之未陈击之。襄公又不可。其卒也,宋师大败。襄公亲伤,数月而卒。
【链接材料】:入春秋以来,诸侯重利日甚。宋于诸国,其势最孤,又处四战之地。内忧外患更迭相乘,且尚仁义。终谋霸不成,为楚所败。
——《选自钱穆《国史大纲》,有改动》
(1)、用一个成语评价【绘制·宋人】《穿井得一人》中大多数“宋人”的形象。(2)、请根据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推敲偏旁
⑴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注】:“扌”与手或以手为主的全身动作有关。
揠
查阅字典
⑵请襄公及楚师未尽济击之
A.救济 B.渡河 C.古水名 D.补益
济(填选项))
课文迁移
⑶又请及楚之未陈击之。
【联系课内】:及其家穿井。
及
组词换词
⑷公子目夷谏曰
谏
(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末楚执襄公于盂意欲伐宋。
(4)、【探究·宋公】中,宋襄公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5)、宋国人为何大多是文中这样的形象?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推测理由。 -
20、求同存异赏诗歌
《天上的街市》(节选)
郭沫若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梦天》(节选)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①。
玉轮②轧露湿团光,
鸾珮③相逢桂香陌。
【注释】①云楼句:月光斜穿云隙,像海市蜃楼;②玉轮:月亮;③鸾珮:仙女;
(1)、上述诗歌都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情思?( )A、想象 B、联想(2)、都是对天上场景的遐想,两首诗营造的氛围(意境)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