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病(zhuō)            谷(suì)             鸣(hōng)            神色张(huáng) B、(zhèng)          途(zhēng)          骗(kuāng)          根深固(dì) C、火(gōu)             端(xiáng)          木(fá)                 鞠躬尽(cuì) D、(jù)               临(bīn)             粗(guǎng)            孜不倦(zī)
  •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两个多月前,你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从此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中学时光中,也许你遇见了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

    请以“美好的遇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健康积极;(2)表达真情实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要套写、抄袭;(5)不少于500字;(6)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3、班级开展《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下面是你们小组准备的读书报告提纲。请你结合原著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朝花夕拾》读书报告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的人给鲁迅留下了温馨的回忆,有的人则被鲁迅理性地批判。

    (一)温暖的人

    ①人名:范爱农

    ②出自:《范爱农》

    ③事件:辛亥革命后,范爱农充满热情的投身革命。他做了监学后,不大喝酒了,也很少谈闲天;而是勤快的办事、教书。

    ④评价:范爱农正直、爱国,愿意为了革命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令人敬佩。

    (二)批判的人

    A人名:

    B出自:《

    C事件:

    D评价: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枣树下的等待

    ①姥姥家门口有棵大枣树,枣树根部稍弯曲,往上到树枝分岔处都是直上高高的。我在这枣树下玩耍了一年又一年。

    ②我自小在姥姥家长大。许是我在表哥表姐中最小,姥姥对我的疼爱,比哥哥姐姐们多一些。他们回家上学之后,姥姥膝下只剩下我这一个外孙。自然,除了家里的十几只羊、二十几只鸡鸭,最受宠的是我。

    ③姐姐哥哥们还在姥姥家时,最调皮的就是几位哥哥,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摸田螺,举着竹竿到处粘知了,没有不会的。衣服呢,常常是脏了,破了,湿了,姥姥象征性地嗔怪两句,得赶着洗出来晾干,哪有多余换洗的衣服;破了的呢,便坐在枣树下一针一线的慢慢缝补。这一坐呀,就是半天,直到姥姥身上落了一层枣花,才把缝补的衣服收拾完。

    ④枣花的颜色像是嫩黄,又像是染了淡淡的绿,它太小了,但落了密密地铺在地面,倒像是一块暖黄的毯子。在枣树下捡拾着小小的枣花,也够捏着在手心里玩上半晌。只要有风吹,枣树扑簌簌落下一层的嫩黄淡绿,它的香味淡淡的,淡淡的像它的嫩绿,淡淡的像一个忙碌的身影。

    ⑤时光,在这一针一线中,慢慢流走,偷偷溜走,仿佛姥姥就这样坐着,枣花染白了头。

    ⑥哥哥姐姐们回家后,换做是我和姥爷一起下地割草和放羊。羊群在前面欢脱的蹦跛,姥姥的话在身后追过来:“不要玩水,不要下河,不要到处乱跑,不要割到手……”

    ⑦我就一句一句回着:“知道啦,知道啦,知道啦……”

    ⑧傍晚夕阳西下,羊群要回家了,我拿着姥爷做的小鞭子在一边甩着撵着羊群,其实并不需要撵着,它们知道回家,这条路,它们可比我熟悉多了。

    ⑨姥姥远远在枣树下张望,羊群差不多要到家门口了,姥姥就帮着拴羊,问我下午在外面做了啥,羊吃饱了没,有没有贪玩,有没有被虫子咬到。她的话,我都能背出来,我还是跳着脚说羊不听话乱跑,我只是去了沟边洗洗手,捉了几只蚂蚱回来喂鸡,还割了草,差点割到手。姥姥就心疼,给我洗手时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可千万别割到手。

    ⑩哥哥姐姐们得了空,便会来看望姥姥。姐姐给姥姥洗洗衣服,烧锅做饭;哥哥去劈柴,劈了一堆又一堆。姥姥笑得那个开心,__________。这欢喜的场景,我一直以为是永远,永远有多远,也许只有飞来飞去的大雁才知道吧。

    ⑪枣树到了秋天,一树的红枣坠满枝头。姥爷在树下铺上一张大的塑料薄膜,拿着一根长竹竿在树上来回的敲打。那一个个大红枣,扑扑楞楞下锅的饺子似的掉下来,我在树下来回地跑着笑着,枣子砸得头生疼也不顾得了。姥姥在一边看着我闹腾,还要不时地说:“别乱跑,滑栽倒了,摔着了咋办,快过来……”

    ⑫姥姥把大红枣捡出来,留一部分吃,大部分放在有太阳的地方晒干,给大姨家一份,给我母亲一份,还留一些烧稀饭和冬来蒸馒头用。她的爱,都揉在了枣子里,揉在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⑬我六岁回家上学,我以为只是暂时的分别,哪成想,姥姥得了头病,一直不见好转。其实,我本应该及早发现的,我太粗心了。我以为姥姥在树下穿针半天是老花眼,我还笑她;我以为姥姥扫树叶不时地站站停停扫不干净是看不清,我跟在后面帮她指出来;我以为她丢三落四,时常找不到东西是健忘,帮她找到还要她夸奖……

    ⑭姥姥在我七岁那年的夏天,永远地离开了。她用过的扫帚还在墙边立着,鸡鸭还等着她喂食呢,还有那一群羊,那一垛柴火,那些缝补不完的衣服,没做完的贴花,没纳底的布鞋,还有这个家,她都不要了,她都等不到秋天的大红枣,只有一地的嫩黄,一树的淡绿,随着风飘摇。那忙碌的身影,伴着枣花香,淡淡逝去了。

    ⑮而今姥爷也故去了多年。枣树在姥爷去世后被村里伐掉了,连树根也被挖了出来。甚至是,连睹物思人也不能够了。我那最后一点的念想,随着铲平的土屋,随着挖出来的树根,随着那一片庄稼,一同搁。浅。在我最美好的时光里。

    ⑯我还是会梦到姥爷姥姥,梦到他们的笑,梦到他们的身影,梦到一树的大红枣,那一群雪白的羊,啄食的鸡鸭,仿佛一切都还在,只要梦不醒来。

    ⑰只是在枣树下,再也没有了等待。

    (1)、文中第⑫段中说:“她的爱,都揉在了枣子里,揉在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阅读全文,请任选三处这样的生活点滴加以概括。

           ②       ③

    (2)、标点符号会说话。请揣摩第⑬段最后的“……”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3)、为第⑩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A.比秋天那一树的大红枣还要甜

    B.比喝下一些罐蜂蜜还要甜

    C.比春天那一树的枣花还要美

    (4)、这篇文章情感细腻,适合反复诵读体味。请任选以下一句,仿照示例标注朗读重音和停顿,并阐述理由。(重音符号“.”,停顿符号“ˇ”。将标注好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示例:山ˇ朗润起来了,水ˇ起来了,太阳的脸ˇ起来了。

    A姥姥就心疼,给我洗手时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可千万别割到手。

    B.只是在枣树下,再也没有了等待。

  •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意

    胡竹峰

    ①秋,一天天深了,天空渐渐变得清澈、深邃。走上前,像一头撞进了古画。

    ②秋天有光,东边的山越来越蓝,西天常常披上各色霞帔 , 人被一泓秋光包裹着。古人早发现了秋光,在诗词里一次次抒写:“高梧叶下秋光晚”“小院秋光浓欲滴”“露洗秋光透”“极目秋光夕照开”“银烛秋光冷画屏”“当檐飒飒生秋光”……秋光下,一个人出去走走,融入无边的秋,如无舵之舟,越漂越远,漂到秋意的深处。

    ③秋意,在古城里。漫步在老旧的街巷,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上来。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些陈旧了,衬着粉饼般色调的外墙,墙角石灰有些脱落斑驳,裸露出藏青色大砖。几位老先生在老房子里转悠,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触摸市井生活,就能感受到秋意。

    ④秋意,还在山野中。

    ⑤石榴挂色,梨已青黄,紫色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熟透了,青枣越来越大,开始泛红,柿子渐次发黄变软,还有白海棠、木瓜、香橼,累累如浓荫匝地。后山的栗子树枝繁叶茂,撑开了肥大的斗篷,露出深红的皮壳,惹得顽童眼馋。

    ⑥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一丛丛。芒花漫山遍野开过,然后一天天萎去,慢慢发白。秋分之后,草也渐渐泛黄了,从浅到深。池塘边的芦苇和水草,呈现出苍黄的颜色,太阳斜射,远远望去,像是倒插的宝剑,萧萧挺立。槐树、梧桐、水杉、玉兰……日渐疏朗。树叶不知不觉飘落,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人走上去,恍若触动了地气。诗里说,“南中地气煖,初冬未重衣”,这是地气不同。燕赵北国的地气似乎更厚重,白桦林与枫树林里,有慷慨悲歌。登高怀古,能望见连绵的山脉在秋光下巍然,像一卷卷竹帛史书。

    ⑦有一年沿河游荡,秋意甚美,从人家屋旁摘下芭蕉叶,在飞花的香蒲中闲卧。两岸水草茵茵,翠鸟和白鹭在其间出没。天高而云稀,太阳挂在半空,风吹树枝,秋叶斜斜地荡漾。泠泠水响包裹住人,朦胧间依稀传来湿漉漉的耳语。醒来时,渐近黄昏。晚霞粲然,落日又大又圆,一只只鸟儿悠然归巢。

    ⑧夜里借宿在一户农宅,以门板竹床搭一通铺,躺在上面闲话。夜深了,窗口夜色清润,忍不住开门走出庭院,仰望银河,静听虫声,大山深处的秋意和夜色渐渐将我融化了。野地成了虫子的世界,鸣声清远凄迷。

    ⑨树影、人影,还有房屋的倒影,恍惚在白花花的月色下。秋意无边,田野像在澄澈的水里。远处人家如烟如雾,窗口泻出的灯光,若有若无地在月色中泛起。兴所至,心所往,真想驾一叶飞舟扶摇直上,邀明月秋风,饮酒怀古叙旧。

    ⑩几个人与秋意、夜色一起游荡在长林丰草之间。风在耳畔吹过,树枝呼啸;风又从山头荡过,寒意料峭……这是秋夜的凛冽。明月高悬,秋风与虫鸣自如来去,松影参差。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⑪那夜秋意萧索,然萧索中分明有矜重,有肃穆,有不动声色的沉潜,安定稳重,承载万物。

    【注释】①霞帔(pèi):我国古时贵族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披肩。这里比喻为彩霞。②南中地气煖,初冬未重衣:出自郑泽的《暮秋见雪》。煖(nuǎn),同“暖”,温暖。

    (1)、把握关键语句,梳理文章脉络,完成下图填空。

           ②       ③

    (2)、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从修辞的角度体会表达效果。

    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上来。

    (3)、对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A、朗读这句话时可轻读“轻柔”,重读“大”,来突出秋夜的宁静。 B、朗读这句话时应用欢快的节奏,来表现出作者此刻的喜悦与兴奋。 C、这句话应用陶醉的语气朗读,表现出作者沉醉于秋夜的汩汩水声。 D、这句话可在“忍不住”后停顿,表现夜行人情不自禁被夜景打动。
  • 6、小文同学围绕“交友之道”专题学习活动,从课外又搜集了一则资料,与课内的文段组合在一起,她又有新的发现。请你与她一起,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为人谋而不        (2)不习乎

    (3)赐好说不若己者        (4)杨花落尽子规啼

    (2)、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不知其子,视其父。

    (4)、请对【丙】文“杨花落尽子规啼”作简要赏析。
    (5)、甲、乙、丙三文都谈到交友的话题,请分别谈谈在交友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 7、古人讲究以诗赠友,小文在“交友之道”专题学习活动结束后,想给毕业后去外地读初中的好朋友寄去一张明信片。下面是明信片的节选,请帮小文将明信片上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匆匆一别,转眼已是深秋。眼前虽无《天净沙•秋思》中“ , 小桥流水人家”的凄凉秋景,但想到你我天各一方,不免有些感伤。远离家乡的你,读到《次北固山下》“”,内心也会涌起愁绪吧!

    进入初中,我们更要重视学习方法。除了“温故知新”,还要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记住《论语》所言“”,愿我们都能学有所成。

  • 8、下面是小文同学在专题活动后的结束语,请认真阅读,回答后面问题。

    同学们,友情是人生中的永恒话题。①真诚的友情是一股温暖的春风,吹走我们周身的疲倦;真诚的友情是一园绚丽的鲜花,芳香我们前进的道路;②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我们有幸在此相遇,愿你我都能真诚相待,种下烂漫的友谊之花。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倘若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和同学们不吝赐教,提出您的拙见。

    (1)、根据语境,文中的谦辞或敬辞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倾听 B、赐教 C、拙见
    (2)、仿照画线句①,将②处的空白补充完整。
  • 9、围绕专题活动,小文和小语有下面的讨论,请认真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小文: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高适和李白,一个是性格沉稳的坚毅将士,一个是放荡不羁的天才诗人,他们性格(     ),却建立了一生的深厚友谊。

    小语:是的,他们的友情让我感动。我觉得朋友之间有两样东西不能lìn sè(     ):真诚和关爱。

    小文:朋友之间产生分qí(     )不要紧,偶尔有些争执也正常,重要的是坦诚相对。

    小语:朋友就像黑夜中那带着黄的灯光,让人安心,有了朋友,我们的成长定会一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1)、根据拼音写汉字:分qí            lìn sè
    (2)、给加点字注音:黄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     )
    A、咄咄逼人 B、截然不同 C、各得其所
    (4)、小文从字源感受“友”的内涵。请根据下表,与她一起探究“友”字的本义。

    木          mù

    本义:树。

    林        lín

    本义:两棵树并排着。

    表示:树木数量多。

    右        yòu

    本义:一只手。

    友        yǒu

    本义:①

    表示:②

  • 10、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学习的课文中,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自然之趣与深邃的意境,“咫尺之内,再造乾坤”;周亚夫讲究严明治军,坚守原则,不卑不亢;曹刿讲究审时度势与谨慎果敢,作战中知己知彼,决胜千里……在生活中,我们参与实践,讲究方式方法;与人相处,讲究分寸尺度;庆祝节日,讲究礼仪风俗……“讲究”的背后,是精益求精的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是寻常生活的仪式感。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以“讲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①文体不限(可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

    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前不久的毕业季,不少大学生选择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有的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笔从戎,有的笃定为民服务,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挥洒汗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坚定选择,展现出当代青年浓厚的家国情、强国志。

    ②当前,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更需要培养青年的家国情怀。只有把个人小我融入到国家大我,在时代发展中找准人生目标,在国家需要中校准价值坐标,才能收获更加开阔的人生。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青年成长成才最深厚的土壤、最宝贵的养分,以此厚植家国情怀,这是时代发展之需,也是个人成长之要。

    ④厚植家国情怀,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从文天祥宁死不降而吟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到顾炎武做有益于国事之学,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从孙中山首举反帝反封建旗帜,呼吁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 到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不懈奋斗。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热爱祖国、厚植爱国情怀是成长之基、立足之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⑤厚植家国情怀,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包含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仰望华夏文明的历史天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治学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念……这些古人的智慧都为当代青年成长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多挖掘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部分,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青年群体滋养思想、涵养品格的重要载体。

    ⑥厚植家国情怀,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激扬斗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在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青春须早为”的传统,始终倡导青年才俊要有励精图治、精忠报国的信念。当代青年唯有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才能实现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⑦“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令人难忘,“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令人动容。以____________来厚植家国情怀,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当代青年定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汇聚青春力量。

    (选自2022年8月18日人民网发表的沈默识的文章,有删改)

    (1)、根据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⑦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下列梳理文章段落关系结构的图示,最恰当的一项是

    (3)、说说第④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结合句意分析其论证效果。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11月12日下午,李子柒发布了一条用“雕漆隐花”的非遗技艺翻新衣柜的视频,该作品上线不到6小时播放量已破亿,因此有媒体形容她“归来仍是顶流”。

    ②李子柒能脱颖而出,核心是她在内容创作的深度与质感上坚守的“长期主义”。从制作层面看,她的视频画面、构图、色彩、音乐都一如既往经过了精心打磨。在内容深度上,她始终坚守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美好情感的传递。她为奶奶亲手制作的漆器衣柜,寓意紫气东来、吉祥长寿,这恰恰击中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点。李子柒的视频作品常常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手工阿胶、桂花酿酒等。她的回归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站”在李子柒背后的是厚重的传统文化。

    ——《归来仍是顶流,“站”在李子柒背后的是厚重的传统文化》

    ③李子柒的视频,和当代互联网气质呈现了相反特征——在城市话题占主流的互联网上,选择聚焦乡村;在加速、紧凑的现代生活里,选择慢条斯理,从容不迫。这也是为什么她的视频被评价为有“疗愈”效果,精准触碰当代人的“精神痛点”,像《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里的田园,更像一种安放精神的理想之乡。

    ——《李子柒归来为何仍是顶流》

    ④媒体报道,漆器视频中“雕花隐漆”的技艺,来自国家级非遗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尹利萍老师的传授。这两年,李子柒四处寻访非遗技艺传承人。她向浙江温州木活字印刷传承人王法万求学,她到访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的身影也被网友捕获……网友因此感叹“她真的一直在幕后默默耕耘非遗”。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①短视频时代,非遗有了新故事。

    ②当手机前的网友成了皮影戏的观众,“汪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00后党飞华的思路完全被打开了。在他的短视频里,有两千年历史的皮影戏可以做很多事儿:演绎迈克尔·杰克逊,变身擎天柱,与篮球明星打球,唱《忐忑》……在一次次打破次元壁的探索中,古老的皮影艺术焕发了新生命。

    ③想让年轻人喜欢非遗,就要让非遗变酷。将老戏用新的方式展现,以更加匹配现在观众观看习惯的方式传播给大家。“在守正的基础上,他们努力让传统技艺靠近当代的生活和当下的年轻人。当非遗创作在情感或生活上和年轻人发生联系,就更能引起他们的认同感。”“皮影不只是一项技艺,它其实是一种讲故事的载体,我们讲的故事可以是新故事。”以党飞华为代表,这些专注非遗内容创作的年轻人成为桥梁,以更当代的方式带领更多人走近、了解和喜欢非遗。

    ④非遗也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它可以“打卡”,与城市文旅、生活服务结合;也可以“打赏”,在直播间里为纷呈的戏曲艺术叫好。在直播间里,非遗产品热销,这也让坚守传统技艺的人们不再远走他乡,困于生计。前不久,抖音发布了“百young非遗计划”,未来一年将培养1000位优质传统文化创作者代表,挖掘打造10个亿级曝光的非遗项目,联动推广5个“百young非遗文化城市”,赋能非遗行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短视频可以放大非遗的审美价值,助力非遗“破圈”,同时也容易造成传播内容过度碎片化、泛娱乐化的现象,使得受众对非遗产生片面化的理解。当前,部分非遗短视频创作主体为了快速提升大众对非遗的关注度,一味追求眼球效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非遗技艺展示、表现形式创新等浅层认知层面,甚至采用在非遗中生硬加入流行元素等方法来博取流量,对非遗背后的故事、历史变迁、人文底蕴的阐释不够深入。这样表象化的浅层传播难以唤起大众发自心底的情感认同。

    ——《非遗短视频传播的优势与策略》

    (1)、结合材料一,概括李子柒归来仍是顶流的原因。
    (2)、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加速、紧凑的现代生活里,李子柒的视频有疗愈心灵,安放精神的效果。 B、从制作层面看,李子柒始终坚守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美好情感的传递。 C、党飞华用皮影戏演绎迈克尔·杰克逊,变身擎天柱等,虽然让古老的皮影艺术焕发了新生命,但也抛弃了守正的基础。 D、短视频可以放大非遗的审美价值,助力非遗“破圈”,并且不容易造成传播内容过度碎片化、泛娱乐化的现象。
    (3)、请根据以上材料,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几条建议。
  • 13、【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 ,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左传·曹刿论战》节选)

    【乙】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 , 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 , 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 , 更调河南参军。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

    (选自《容斋随笔·萧颖士风节》有删改)

    【注释】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洧(wěi):人名。⑤遽(jù):匆忙。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中的“间”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间”意思相同,都是“参与”的意思。 B、“肉食者鄙”中的“鄙”与成语“卑鄙无耻”中“鄙”意思一致,都是形容人的道德品质低下。 C、“诣”造字本义:古代到朝廷、上级或尊长处去,拜访。“颖士不诣”中“诣”是拜访的意思。 D、《古代汉语词典》中“负”的义项有:①承载、承担;②背弃:③凭借、依仗。“负宠而骄”中的“负”是背弃的意思。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争过程,略写了战后论战。 B、甲文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表明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C、乙文萧颖士预判安禄山要造反,却托疾而去,表明他是一个只顾保全自己、不顾国家之人。 D、乙文节度使源洧不听取萧颖士的建议,选择按兵不动,最终导致襄阳失守,取笑于天下。
    (3)、下列选项中的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西汉刘邦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共33篇。 B、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他写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选拔官职叫“擢”,罢免官职叫“黜”,拜受官位叫“除”,调动官职叫“迁”(升职曰“右迁”,降职曰“左迁”),贬官或流放叫“谪”。 D、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春”是用皇帝的年号纪年,而“丙辰中秋”则是用干支纪年法。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召[A]诣史馆[B]又不屈[C]愈见疾[D]至免官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6)、英雄主要指才能过人、具有英勇品质的人。曹刿和萧颖士都具备哪些英雄品质?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杜少卿收了这银子,随即叫了娄太爷的孙子到书房里,说道:“你明日要回去,我这里有一百两银子给你,回家去做小生意养活着。这事不要告诉你爹。”

    ②杜少卿送了回来,看管杜氏祠堂的黄大等在家里,一见他就说道:“小的住的祠堂旁边一所屋原是太老爷买与我的。而今年房子倒了。小的把坟山的死树搬了几棵回来,添补梁柱。没想到被本家这几位老爷知道,就说小的偷了树,把小的打了一个臭死,叫十几个管家,到小的家来搬树,把房子也拉倒了。小的没处存身,如今来求少爷向本家老爷说声,弄出些银子来,把这房子收拾收拾,赏小的住。”杜少卿道:“你这房子,既是我家太老爷买与你的,自然该是我修理。我没银子,且拿五十两银子与你去。你用完了,再来与我说。”拿出五十两银子给了黄大。

    (节选自《儒林外史》)

    【乙】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因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丧早,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节选自《水浒传》)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儒林外史》和《水浒传》的部分成果,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两篇选文都写出了主人公仗义疏财,但资助的对象不同。请你结合选段,完成填空。

    【甲】文

    【乙】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江重义气,主要资助江湖上的好汉。

    (2)、杜少卿和宋江都仗义,但前者最终活得潇洒,后者最终被赐毒酒而亡。请联系原著和选段的相关情节,阐述原因完成填空。

    《儒林外史》

    《水浒传》

    ②___________________

    宋江热衷功名,一心要接受招安,且忠君思想浓重,信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3)、《儒林外史》和《水浒传》中都塑造了一些兄弟形象,如《儒林外史》中的杜慎卿与杜少卿,《水浒传》中的宋江与宋清,请简要评析这两对兄弟的不同之处。

    《儒林外史》

    《水浒传》

    杜慎卿对女性有偏见,却又为子嗣纳妾;杜少卿尊重女性。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儒林外史》和《水浒传》都是古代经典小说,请探究《儒林外史》的主旨。

    《儒林外史》       《水浒传》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叙述梁山好汉不同的人生经历,体现了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 15、学校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研读文本品形象】老师要求同学们从课本中所学小说或者名著推荐小说中,挑选一个人物交流阅读体会,仿照下列人物点评,请你再选一个人物,也来写几句阅读心得。

    示例:杨二嫂,从一个美丽恬静的豆腐西施变成尖酸刻薄的中年妇女,我从她身上读出了故乡生活的日益窘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策群力拟主题】班级向全班同学征集此次活动主题语,已拟出了主题语的前半句,请你从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寻找有用信息,续写后半句,上下句要对仗。

    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丰富的情感因经典小说而形成,美好的灵魂因经典小说而塑造,人生的真谛因经典小说而悟得。既然这样,我们何不挽起手来,再度走进那一片动人的文学天地?

    主题语:走进小说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门别类组版块】

    示例:小说篇目《带上她的眼睛》《海底两万里》

    版块名称:《小说天地·畅游科幻世界》

    理由:两部作品都是科幻小说,用文字带领读者在科幻的海洋里畅游,感受未知世界的美好。

    备选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

    版块名称:《小说天地·

    理由:

  • 16、(1)君子追梦之路永不停歇。请协助初三同学完成下面的经典诗句积累。

    梦想是辛弃疾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报国杀敌、青史留名的壮志;是李贺②“”(《雁门太守行》)视死如归、报答君王的决心;是范仲淹“③”(《岳阳楼记》)的政治情怀,是苏轼“④ ,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卫国忠心,是诸葛亮“⑤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的夙愿。

  • 17、为深入学习并践行君子自强不息精神,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征集主题活动方案,请你为活动献言献策。

    “君子自强·青春有为”活动方案

    (1)征集主题活动宣传海报并进行展评;

    (2)

    (3)

    (4)通过学校网站、公众号发布活动作品等成果。

  • 18、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君子仁人都展现出智慧与担当。请参考示例 , 引用或化用诗句拟写赞语,歌颂君子之风。

    示例:求学之路山重水复,他们以坚定的信念,穿越重重迷雾,终于迎来柳暗花明。

    【备选诗句】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我选第句:

  • 19、君子,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格符号,也成就了我们文化记忆中的亲切而庄重。真正的君子,即使身处逆境也会守心中的道德标准。他们心胸开阔,神定气安,被无端指责时________,不会战战兢兢;他们平易近人,随和谦让,与他人意见相左时海纳百川,从不狂妄自大;他们正直刚强,坚守底线,即使忍饥挨饿,也不会接受嗟来之食。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承君子之风,早立鸿鹄之志,不畏逆境挑战。唉声叹气不是办法,驰于空想也解决不了问题,唯有信心十足、脚踏实地,才能走出困局。我们要正视逆境,身处其中时,勇气与实干,就是长风破浪的舟之双楫。我们要坚信,即使山重水复,也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恪(kè) B、嗟来之食 C、秉(bǐn) D、鸿鹄
    (2)、填入文段画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以为然                            B、处之泰然                            C、轻描淡写 D、心不在焉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子,构成了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符号,也成就了我们亲切而庄重的文化记忆。 B、君子,成就了我们文化记忆中的亲切而庄重,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格符号。 C、君子,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格符号,也成就了我们亲切而庄重的文化记忆。 D、君子,成就了我们亲切而庄重的文化记忆,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格符号。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步入初中生活,进入新的班集体,一学期以来你所在的班集体里一定发生了不少值得你写下的事吧?

    请以“我们班的______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健康积极;③表达真情实感;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5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上一页 127 128 129 130 1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