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 成长的路上,我们总会经历一些特别的时刻。那一刻,我们仿佛褪去了一层旧壳,长出了新的羽翼;那一刻,我们也许战胜了胆怯,也许理解了责任,也许学会了坚持……
请你以“那一刻,我蜕变了”为话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选择恰当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题目自拟。
要求:抓住重点,选取典型的事例,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特别要注意写好开头和结尾。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2、文言文阅读
弈喻
予观弈于友人所① , 一客数败② , 嗤其失算③ , 辄欲易置之④ , 以为不逮己也⑤。顷之⑥ , 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⑦ , 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⑧ , 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⑨ , 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节选自《弈喻》【清代】钱大昕)
【注释】①予:我。弈:下棋。所:处所。②数(shuò):屡次、多次。③嗤:讥笑。④辄欲易置之:总是想替换他去下棋。⑤逮(dài):及,比得上。⑥顷之:过一会儿。⑦甫:刚刚。⑧竟局数(shǔ)之:终盘计算棋子(以定胜负情况)。竟,完毕。⑨赧(nǎn):羞愧得脸发红。
(1)、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完成下列图表。客的表现
我的反应
观弈
①
②
对局
客胜予十三子
③
(2)、对文中画线句“予颇易之”,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意思是“我认为它很容易” B、这句话表明了我对客的轻视 C、原因是客之前已经“数败” D、从中可以知道我下棋赢过客(3)、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
3、现代文阅读
一路阳光
①那排双人座上坐了一位老人和一位年轻人。老人的脸上皱纹拥挤,年轻人的脸上长满粉刺。他们是一起上车的,年轻人小心地搀扶着老人,微笑着,让她坐了靠窗的座位。车子马上就要启动,老人打开窗子,把头伸到窗外张望。
②乘务员对年轻人说:“让你妈把车窗关上吧,要开车了,那样危险。”年轻人于是轻轻推推老人。老人不好意思地笑,关上了窗子。她靠着椅背,很快打起了盹儿。
③车子驶出车站,在土路上颠簸。车厢里很快挤满了人,车子被挤得几乎变了形状。有人提着鼓囊囊的旅行袋,有人扛着脏兮兮的蛇皮口袋,有人抱着色彩鲜艳的纸壳箱,甚至有人在手里拿了钓鱼竿和新买的拖把。车厢里也许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拥挤的空间。何况,要过节了,似乎所有人都着急赶回家。
④年轻人承受着拥挤,端坐不动。他的姿势有些别扭,细看,才知是因为老人。老人睡得安静香甜,脑袋歪在年轻人的肩膀上。车不停地晃,年轻人用一只胳膊支撑着坐椅,努力保持上半身的静止。看得出来,他所作的努力,只为身旁的老人能够睡得更舒服一些。后来他干脆将一只胳膊护在老人面前,以防有乘客不小心撞上老人,或者他们手里的钓鱼竿和拖把突然碰上老人的身体。年轻人做得小心翼翼,他像保护一个孩子般保护着老人。
⑤乘务员挤过来,年轻人掏出钱,买了两张车票。乘务员看了他的样子,说:“您可真是孝顺。”年轻人笑一下,不说话。他费力地将找回的零钱揣进口袋,上半身仍然静止不动。身旁的老人依然睡得很沉,灰白色的头发被风吹乱,黏上她淌着汗水的脸。于是他冲前面的乘客轻轻地说:“劳驾关一下窗子。”他指指身边的老人说:“她睡着了,怕受凉。”
⑥车子一直往前开,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少。有那么几次,年轻人似乎想推醒身边的老人,他把手一次次抬起,又一次次放下。终于,年轻人在一个小站推醒了老人。他对她说:“我们到了,该下车了。”
⑦他扶着似乎仍然停留在睡梦中的老人,慢慢下了车。车子继续前行,将他们扔在小站。
⑧老人看着离去的公共汽车,忽然想起了什么。她说:“我好像还没买票吧?”年轻人笑着说:“车已经开走了,您现在不用买票了。”“这怎么好?刚才,我一直在睡觉吧?”老人说着又突然想起些什么,“我记得上车时,你说你在东庄站下车,你坐过了两站吧?你怎么会坐过站呢?你也在睡觉?”年轻人继续着他的微笑,点点头说:“是的。刚才我也在睡觉。好在您没有坐过站。”
⑨老人向年轻人道别,阳光下,她一边走一边笑。她没有办法不笑,五分钟后,她就能够见到日夜思念的儿子。
⑩年轻人独自站在站牌下,等待回程的公共汽车。阳光照着他生机勃勃的脸,透进他的内心。他感到温暖并且幸福。
(作者:周海亮,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一卷)》,有删改)
(1)、读小说想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将下图补充完整。
(2)、小说第③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小说第④段主要通过对年轻人进行描写,表现了年轻人。(4)、读第⑥段划线句子,联系前后情节,写一写年轻人当时的心理活动。(5)、小说到结尾才点明年轻人和老人的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有同学认为,选文题目是《一路阳光》,但是在最后两段才有写到“阳光”,因此这个题目不恰当。你同意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4、下面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照射到这些水滴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②)彩虹是大气中的一种光学现象,由阳光和雨滴共同作用形成。
③最终,不同颜色的光以特定角度进入人眼,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彩虹。
④这是因为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
⑤雨后的空气中悬浮着大量微小的水滴。
A、②⑤④①③ . B、⑤①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②⑤③④① -
5、 下列诗句按季节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②③④① -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快看!”小明指着天空喊道,“那朵云像一匹奔跑的马!” B、我们准备了运动服,水杯,和防晒帽,准备明天春游用。 C、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D、我们班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这是全班同学努力的成果。
-
7、 下面的语句,关联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蜜蜂是自然界的超级授粉员。____它们的体型很小,____每只蜜蜂每天能拜访上千朵花。____没有蜜蜂授粉,____许多水果和蔬菜的产量都会大幅减少。
A、虽然 但是 如果 那么 B、不但 而且 因为 所以 C、不但 而且 如果 那么 D、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
8、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辩论赛上,洪涛同学语无伦次地逐一论述,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 B、老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 , 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 C、小明演的孙悟空栩栩如生 , 赢得同学们的掌声。 D、一聊起足球乐乐真是滔滔不绝 , 眼里都闪着光。
-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诸儿竞走取之 B、大漠沙如雪日初出大如车盖 C、故为精卫西出阳关无故人 D、群儿戏于庭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
10、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相对相互相貌好言相劝 B、稍微稍后稍息稍纵即逝 C、结束总结团结张灯结彩 D、哄闹哄骗哄抢哄堂大笑
-
11、 下面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挪移 证剧 凑和 五湖四海 B、书藉 严峻 唯恐 心平气和 C、齿轮 通霄 坚硬 焉之非福 D、残暴 领域 拨弄 万象更新
-
12、 下面四组词语中带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溺水(nì)敞开(chǎng)家雀儿(què)菜畦(qí) B、麦秆(gǎn)灰烬(jìn)依偎(wèi)搅和(huó) C、给予(jǐ)侵袭(qīn)哺育(bǔ)立即(jí) D、徘徊(huái)刹那(shà)窥伺(sì)僻静(bì)
-
13、作文。
破晓的微光划破黑夜,让我们看到白昼的希望;萤火虫的微光汇成星河,让我们看到聚集的力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一缕微光,给他人带去希望,带去力量,带去······你曾是谁的微光呢?请以“我是一缕微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4、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小弟弟,我告诉你一条正确的道路,因为我知道你会有出息,我讨厌那些苟且偷生的家伙。现在全世界都燃起了熊熊烈火,奴隶们起来造反,他们要推翻旧世界。但是,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的阶级弟兄,而不是jiāo生惯养的公子哥;需要的是能够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而不是那种遇到打仗就像蟑螂见到阳光马上往墙缝里钻的软骨头。”
【乙】无线电广播把失明所夺走的东西又还给了他,他又可以学习了。于是他凭着一股永无止境的强烈欲望如饥似渴地学习,忘却了不断侵袭全身的发热和剧痛,忘却了双目火烧火燎的肿痛,忘却了生活对他的残酷无情。
(1)、【甲】文中的“我”指的是(填人名)。(2)、结合上面两个语段,简要概括促使保尔成长的因素。(3)、下列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容或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由前苏联作家尼古拉·阿里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是一部以作家自己为原型的长篇自传体小说。 B、作品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环境描写也很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C、小说中的日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如冬妮娅的日记,记录了保尔与伤病做斗争的过程,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 D、手风琴在小说中多次的出现,它不仅是抒发情感的乐器,也是启迪思想的利器,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家
刘建超
①老街称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为“家”。在老街,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你武艺练得好,练家······能被冠之为“家”就是最高的赞誉,说明你手艺活做得好,为人处世德行还高。
②高德位就是老街的写家。
③高德位自幼酷好书法,三岁跟着爷爷练习书写,八岁便“正草隶篆”四体皆能,年方二十就已在老街成名。
④时年,老街人众筹资金,重修千年古寺清凉寺。耗时两年,清凉寺修葺一新。寺庙征集“清凉寺”题字,便在寺门口处,立下巨型空白石碑,备足笔墨。但凡写家皆可来题字,只要题写的寺名,满月无人擦去重写,即可入选。
⑤每日,文人墨客、乡绅贤达都会聚于寺庙碑前,对碑上的题字道长论短。碑上写家所题之字,大都过不了两天就被替换。
⑥有人请出“李半街”。“李半街”在老街可是大名鼎鼎,老街有半条街的商铺牌區,都出自他的手。“李半街”提笔写下“清凉寺”后,便无人再来抹碑题字,转眼半月过去。
⑦五月十五,高德位陪母亲来寺庙烧香拜佛,高德位看到石碑前围了许多人,问清缘由,也凑近看字。他边看边自语,字是磅礴,少些隽永。
⑧毛头小子竟然敢对“李半街”的字妄加评论,有人揶揄:“别光说不练啊,有本事你也来两笔。”
⑨高德位年轻气盛,挽起袖子说:“也不是不可啊。”
⑩他拿起抹布,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擦净石碑,提起毛笔,饱蘸墨汁,略微思索,笔走龙蛇,写下“清凉寺”三个字,便转身扶着母亲离去。
⑪有人把高德位“胡闹”的事传给“李半街”。他也很是诧异,来到寺庙石碑前,端详着石碑上的字,足足有半个时辰,最后留下四个字:后生可畏。
⑫高德位题写的“清凉寺”被寺庙制成金匾,悬挂在山门殿上。
⑬老街人把写家戏分成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没有人要也给写:中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有人要了才给;高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要了也不给写。
⑭高德位的书法在老街是哪个阶段还真不好定性。
⑮他家境并不富裕,幼年练习书法,笔墨纸砚是供给不及的,只能蘸着水在石板上写字。即便如今他在老街已经成名,却依然拮据节俭。
⑯老街人厚道,不会当面送他文房之物,他早上打开大门,门墩上经常有街坊四邻送来的笔墨砚台,从不留姓名。
⑰高德位出名后,每年过春节,他都要在大门外,支起个书桌,义务为老街人写对联,历来分文不取,从不间断。老街不少的写家就是靠过节写对联赚钱贴补家用的。
⑱高德位的行为,自然遭到不少写家议论:“你高德位也是老街名家,支摊儿写对联与你身份不符,还不收费,这不是惹同行吗?”高德位笑笑说:“老街人待我厚道,逢年过节给街坊写个对联,添点福气,增加点喜气,我也就写写字这点能耐,计较啥啊?”
⑲你说高德位不计较?他还真是计较。
⑳毕伍是洛城一位要员的儿子,他有几位富家子弟的朋友,听说高德位是老街出名的写家,便携礼上门求字。毕伍见到高家破落,高德位衣衫褴褛,他的言行便骄横轻慢。
㉑高德位也不言语,将毕伍所送礼品掷之门外,转身进里屋,不再搭理。
㉒高德位六十七岁病逝。那年,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到年三十这天,还是摆出桌子,拿出笔墨,为街坊四邻写对联,他从白天写到黄昏。
㉓风冷天寒,排在后面等待写春联的乡邻,看他身体虚弱,不忍打扰,便散了回家,他们把空白对联贴在大门上。
㉔老街把空白对联叫贴“甜对子”,这个“甜”不是蜜糖的意思,而是清淡无味之意。写了宇的对联叫“咸对子”,意思是有了滋味。
㉕暮色四合,天空飘下片片雪花。高德位喝了点热汤,就让儿子搀扶着,打着油布伞挨家挨户去寻找贴了“甜对子”的人家。他一手掌灯,一手挥毫,认真地把一家一家的“甜对子”写成“咸对子”。
㉖大年初一,看到自家大门对子由“甜”变“咸”的乡邻,心有感激,相约来到高家府上,给高德位拜年。
㉗高德位已在睡梦中仙逝 , 老街大雪皑皑。
(1)、请从“高德位”的视角梳理他与书法紧密联系的一生。人生阶段
人生故事
成名前
自幼酷爱书法,虽生活拮据,但勤奋练习。
成名
“清凉寺”题字,一战成名。
成名后
①:
②;
③。
(2)、文章设计“李半街”和“毕伍”两个人物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分析。(3)、请联系全文,分析尾段加点词语的使用有何妙处。(4)、有人说,对普通人人性亮点的开掘与呈现是作家提升作品思想内涵的重要手段。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拟开展“护革命文物,传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在湖南汝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晚上她们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剪下一半留给他们母子过冬。后来,徐解秀常讲,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摘编自胡革平《讲好“半条被子”故事,凝聚追梦前行力量》)
材料二
近些年,红色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一些展馆不断丰富陈列手段,努力提高展陈设计水平,使陈列展示更加丰富,留住许多年轻观众。在讲解方式上,一些红色博物馆注重把握“物”与“史”的关系,物配合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把史作为展示的中心,以突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以“物”说史,渐渐让红色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课堂,成为民众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
(摘编自余玮《讲述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
材料三
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需要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进程。广州市上线“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系统”小程序,打开地图,革命文物分布一目了然,点击图标,还能查看文物现状照片、文物简介与讲解视频。在科技助力下,日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拉近了革命文物与人们的距离,增强了革命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
(摘编自尹双红《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
材料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到了重视,并得到妥善保护,但仍有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亟待保护。1936年,红十五军团在攻下下马关城后,军团长徐海东将指挥部设在下马关的南门城墙箭楼上。如今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下马关古城墙因村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未得到妥善保护的革命“家址”也是革命文物的一部分,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从合理利用的方式上看,目前有些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仅有建设基地、红色旅游、阅读红色经典等几种有限的利用方式。各地应根据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如红色皮影戏、红色实景演出、红色节日庆祝等方式,鼓励民众对革命文物保护的有效参与,进而增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效果。
从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角度讲,革命文物与其他类型文物,以及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这不利于对革命文物价值的深入发掘和阐释,也不利于对革命精神的弘扬。
(摘编自田艳、李帅《革命文物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1)、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红色博物馆丰富陈列手段,优化展陈设计,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 B、“花城红图”小程序为市民了解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C、下马关古城墙、箭楼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主要与其不可移动有关。 D、红色旅游、红色皮影戏及红色实景演出都是对革命文物合理利用的方式。(2)、请用材料二“以'物”说史”的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材料一中“半条被子”故事所蕴含的精神。(3)、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提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建议。 -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杂说四·马说》)
【乙】
韩愈传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 , 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故不为苟得也 B、不以千里称也/先帝称之曰能 C、才美不外见/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4)、【甲】文和龚自珍《己亥杂诗》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说两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灭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请你谈谈韩愈是下面的哪一种。结合【甲】【乙】文与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链接材料】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A.难遇伯乐的千里马
B.善识千里马的伯乐
C.两者皆是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高是人之常情,但是造成孩子身体和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影响到身体和心理健康就得不偿失了。父母总是认为,对孩子要求高,都是为了孩子好。但父母并不知道,对孩子要求完美,不容许他们犯错,有悖孩子的成长规律,必定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也会给父母造成无法挽回的悔恨。家长需要充分和孩子交流,尊重孩子,听取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既要让孩子努力学习、充实提高,也要让孩子得到放松、心情愉悦。
材料二
(1)、开完“家长期待对孩子的影响”主题家长会后,班主任刘老师准备编写一条短信发给各位家长。请根据材料一帮刘老师拟一条一句话温馨提示类短信,不超过18字。(2)、请根据材料二“全国八年级学生父母期望和积极心理状况的关系”图示,写出你的研读结论。要求:至少两条。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型民族舞剧《醒·狮》以广东醒狮和南粤非遗项目为元素,充分展示了岭南文化及湾区精神。每一次展演,都能让观众chén zuì其中,并深深为之zhèn hàn。南拳、狮鼓、木鱼歌,让人仿佛回到了散发着古香的岭南,nài rén xún wèi。
如今,醒狮不仅是____,____而且是深入岭南人骨髓的____。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使醒狮文化正焕发着青春活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chén zuì
zhèn hàn
nài rén xún wèi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种表演 一种艺术 一种文化 B、一种艺术 一种表演 一种文化 C、一种表演 一种文化 一种艺术 D、一种艺术 一种文化 一种表演(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使醒狮文化正焕发着青春活力 B、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使醒狮文化正散发着青春活力 C、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加入,醒狮文化正焕发着青春活力 D、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醒狮文化正焕发着青春活力 -
20、默写古诗文。(1)、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陶渊明《桃花源记》)(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离别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如“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既是离别时对朋友的安慰,又表达一种豁达情怀;“ , ”(李白的《送友人》)用白云飘然而下、红日徐徐下落,衬托离别的依依不舍;“ , ”(杜甫《石壕吏》)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