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我见青山多妩媚”:古代诗文中有很多书写山川之美的作品,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观照和体悟。同学们做了整理和归纳。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与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杪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①石台。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李流芳《游虎丘小记》)
[注]①趺坐:盘腿而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及下船/徐公何能及君也 C、山空人静/空乏其身 D、时闻风铎/唯闻女叹息(2)、下列对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 B、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 C、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 D、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
(4)、这两篇小品文都书写了人与自然的相遇,请结合文段完成表格。所记之事
所写之景
所抒之情
画面
特征
异
同
甲文
①
湖中雪景
寂寥空旷
淡淡忧思
④
乙文
虎丘夜游
山中夜色
②
③
-
2、默写(1)、以下是小文书签的备选诗文,请根据课本帮他补写完整。(六句只选四句)
①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 ,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⑤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⑥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2)、小文归纳了具有问答形式的诗句来设计书签,请根据批注帮他补写完整。诗句
小文的批注
出处
①?。
叩问自我,吐露高远心志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 。
以问入题,极写泰山高大
杜甫《望岳》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融典入问,抒发报国理想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3、任务三:以下是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参加。(1)、书桌命名。为书桌命名,宜有文化意蕴。以下两个名称均由古代诗文化用而来:请选择一个作为你书桌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①陋桌 ②方塘
(2)、课桌公约。同学们讨论课桌使用公约,小文援引闻一多先生书桌零乱的例子,认为课桌上的物品没必要摆放整齐。请你反驳他。(3)、未来课桌。同学们想象未来课桌可能具有的新功能。小文说:“我希望课桌具有实时投屏功能。”你说:“。”小文说:“我们想象的新功能都对学习有帮助,希望未来能实现!” -
4、任务二:以下是小文写的宣传海报,请你检查。
书桌,我的成长伙伴
①家里的书桌、学校的课桌。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②让我们以文化的眼光去看待它、使用它,发挥想象去设计它、打造它。③下周,大家期待已久的“我与书桌”文化周终于要来了。④活动丰富,快来参加吧!
海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
5、任务一:以下是小文在文化周启动仪式上的发言稿片段,请你审读。
书桌书桌,有书之桌。我们如能好读乐读,让书桌名副其实,常盘桓流 lián于这小小天地,可在有限中建构无限。闻一多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却( ),说:“我何曾有意地糟tà你们,秩序不在我的能力之内。”作家冯骥才的书桌,三十年来一直放在主人房间透进光来的地方,它的更深处似乎潜藏着丰富的思想。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名副其实fù 潜藏cáng B、名副其实fú 潜藏zàng C、名副其实fù 潜藏zàng D、名副其实fú 潜藏cáng(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联 / 榻 B、联 / 蹋 C、连 / 榻 D、连 / 蹋(3)、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求甚解 B、不足为据 C、不以为意 D、不言而喻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是会遇到各种风雨。在犯了错的时候,你是否总是急于辩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否总是牢骚满腹;在经历失败的时候,你是否总是怨天尤人……
林清玄曾说,他在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经常不可避免的摔倒。他的母亲总说,这不是他的错,或是怪罪横生的树枝,或是怪罪不平的土地……怪无可怪的时候,甚至归咎于风。直到有一天,他对母亲说:在风中跌倒不为风,是我自己不小心。
这也启示了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不找借口,直面问题,勇于承担,才能获得成长。
请你结合自身经历和人生经验,以“风中跌倒不为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____。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____地响。
(节选自朱自清《春》)
【乙】
①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②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节选自老舍《春风》)
(1)、请根据原文补写出文中横线处的词语。(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甲文中的画线句子。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3)、阅读乙文,比较济南的风与青岛的风有何异同?完成下面表格。相同点
不同点
济南的风
①
③
青岛的风
②
④
(4)、甲、乙两文同是写春风,作者对春风的情感却不同,请说一说你的理解。 -
8、仿写句子。
我们这个世界需要奉献者的身影。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一方土地;如果我是 , 我将;如果我是 , 我将。
-
9、传统楹联常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济南历下亭有一副对联,上联就引了《诗经》中的语句,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春光大不同,看____,抱荷无与青山老;
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____。
A、雨雪霏霏 把盏犹吟名士多 B、杨柳依依 把盏犹吟名士多 C、杨柳依依 掩卷常思绿水绕 D、雨雪霏霏 掩卷常思绿水绕 -
10、一大早,小越走进阅览室,发现不少同学已经来了。以下最能表达他心情的是( )A、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
11、不是病句的是( )A、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在舞台上。 B、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C、他的革命形象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的分析入木三分 , 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B、他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考上心仪的高中。 C、老师的一番话耐人寻味 , 让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D、升旗仪式上,同学们孜孜不倦地听着校长讲话。
-
13、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且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蒸融 枯萎 锻炼 语重心长 B、考验 惩诫 嗅觉 羞溃难当 C、翡翠 咪缝 抽噎 美不胜收 D、厨窗 乖巧 陪育 死得其所
-
14、资料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顷刻(qīng) 花蕾(lěi) 鸣啭(zhuàn) 玲珑剔透(tì) B、气氛(fēn) 剥皮(bāo) 迸裂(bèng) 戛然而止(jiá) C、间断(jiàn) 搅和(huo) 刚劲(jìng) 威风凛凛(lǐng) D、纬度(wěi) 藤蔓(wàn) 潜水(qiǎn) 张灯结彩(jiē)
-
15、“出发”和“到达”,你更盼望哪一个?又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
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16、文学长廊发出无数坚定的声音,让我们聆听勇者心声,思考勇者本源。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② , 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③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释】①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湓口放船归:湓(pén)口,古城名。是诗人54岁时创作于东归江行途中的一首词。②白苹红蓼:白苹,多年生浅水植物。红蓼(liǎo),长在岸边比较常见的植物。③菱芡(qiàn):两种水生植物。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沧浪亭记(节选)
苏舜钦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① , 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②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③。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④ , 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⑤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释】①北碕:北边曲岸上。②锱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③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④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⑤闵:同“悯”,悲悯。
(1)、请依据“归”字意义的演变过程,为选项中的“归”选择合适的义项。
本义:①女子出嫁。
引申义:②回去;③归还;④归依,归属;⑤结局。
A.湓口放船归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至则洒然忘其归
(2)、《湓口放船归》上阙“映一蓑新绿”一句中“映”“蓑”二字用得颇为巧妙,请联系前后句说说妙在哪里。(3)、文言虚词不“虚”,常能表达特定语气凸显作者的情感。下列句中的加点语气词如何朗读才能表达其情感,请分析并说明理由。①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②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4)、“归”是一种选择。请联系以上三篇选文,谈谈三位文人的“归”分别是怎样的选择,以及你对他们的选择的认识。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鲁智深的高贵
鲍鹏山
《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数是无谋的,不,正确的说法是“不谋”。他们做事 , 只是出于一种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价值判断,如同李贽说的,出于“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这种“最初一念之本心”,就是孟子说的是非善恶之心:对的,就去做,错的,就不做;善的,就去扶,恶的,就去打。见义勇为 , 容不得反反复复地算计。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他有一句格言: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所以,他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决,不三思而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更没有自身利益的考虑。他就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毁了。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思量,不后悔,对自己被毁掉的生活毫不留恋,并且,以后如何?也毫不在意。
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评点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这后面三句,我都没有意见,只是“遇酒便吃”四字,委实冤枉了我们的智深兄弟。他固然是好酒,但不贪酒,不酗酒。事实上,他常常是遇酒不吃--在桃花山,为不喜欢李忠、周通的为人,满桌的酒他便没吃;在瓦罐寺,在极度饥饿中,面对着一桌酒菜和崔道成的邀请,他也没吃;在暗中尾随保护林冲的途中,他也一路不吃酒;在华州,急于救史进的他,面对着朱武等人杀牛宰马和美酒,他仍是“一滴不吃”!
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率性可爱,有分寸可敬,李逵比鲁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时候比他更可爱。但李逵往往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武松分寸感极强,所以很可敬。但不够率性,所以不如鲁智深可爱。既可敬又可爱,这正是鲁智深高于李逵、武松等人的地方。
他的“不谋”,在于两个原因。一是他不怕。他不计后果,别人还在琢磨、犹豫,他已挺身而出了。二是他不躲。“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正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遇到弱,还谋什么?扶就是了。遇到强,还谋什么?打就是了。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他的魅力,就来自他的这种简单,我们就爱他的这份简单、单纯。他几乎是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挫折和转折,是打死镇关西之后,不得不做了和尚。他在军界特别适合,因为他武功一流,并且已有相当好的基础与人缘,比如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都很欣赏他,按说前程远大。可一下子变成了他极不适应的和尚,按我们的想法,他一定非常痛苦,但是,他竟然坦然接受了。
鲁智深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高贵,是一种令人心仪的气质,是《水浒》这部小说给我们树立的一个人格精神坐标。
(选自《鲍鹏山新说(水浒)》,有删改)
(1)、我们在自然山水中领略秀美风光,我们也在经典作品中品尝人生百态。请根据以下《水浒传》系列画面展现的故事情节,将表格补充完整。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图片
故事情节
人物/绰号
形象
图一
景阳冈打虎
①(人名)
英勇无畏
图二
②
鲁智深
力大无穷
图三
风雪山神庙
③(绰号)
机智决绝
图四
沂岭杀四虎
李逵
④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中的英雄,都是“不谋”。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 B、鲁智深固然是好酒,但不贪酒不酗酒。事实上,他常常是遇酒不吃的。 C、武松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 D、鲁智深就是一个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的人。(3)、以第一段中的画线句为结论,对下列段落中的加点词语加以评析。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4)、“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作者认为,鲁智深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决,不三思而行。你认为作者用“不三思而行”来评价鲁智深,恰当吗?请结合文本内容和《水浒》中的相关事例加以阐述。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夷陵有梅
汤世杰
①小寒节气前一天,我想去看看江边那片腊梅——在我心里,那该是欧阳修先生看过的夷陵梅。顺着滨江步道往上游走,左边是长江,右边是一片梅园。梅花的好就好在这里,天气这般凛寒,它有的也只是些细碎花朵,从不大红大绿地惑人,有心者须走到近处,去细细地看。那些将开未开的小花苞,拳拳地咕嘟着,紫褐色胞衣尚未脱尽,胀开的花苞却已莹黄地咧开,露出几丝酽红花蕊。柔媚得盈润欲滴,晶莹如剔透蜜蜡,恍若双双眉眼,探望着这个世界,让人轻易不敢去碰,只能看;且任你怎么挑剔,它也经得住你远近正反翻来覆去地看,萌萌的怎么都是个好。
②那天,我就那样地看着梅,看得惊喜、贪婪 , 用个雅词,就该叫赏梅了。
③以古名夷陵的宜昌为核心的三峡一带,土壤、气候皆适宜腊梅生长,早被植物学界认定为世界腊梅原产地。一片有阔大江天作背景的梅,是幸运的;一道有梅陪伴的流水,也同样幸运。上苍作画尽皆天成——背景阔大,江天隐约,浓浓晨雾中,一切都成虚幻,惟一树腊梅泠泠香。如果硬要我佩服点什么,我当选梅,就一支,几小朵,可诗可画,可让人愣愣地看上半晌,那缕幽香,还会让人没齿难忘……
④这座有2500年历史的小城,仅城区从上往下随便一数,就有欧阳修公园,有祭祀江天水神的镇江阁,有三闾大夫屈原纪念铜像,有抗战时期宜昌大撤退纪念碑,还有三国吴蜀大战留下的猇亭古战场——桩桩有史可查。我的住处,出门几步就是长江,这年年月月奔流不息的大江,船有船的航道,人有人的码头,惟有船和人互为看客,而那几百株腊梅,也静静地看着大江,看着看大江的人。
⑤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千年前,被贬到小城夷陵做过一年多县令的欧阳修,见过那些梅吗?
⑥官场落魄横遭贬谪的欧阳修,也曾视夷陵为畏途:“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望州坡》),“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戏答元珍》),足见当时心境。但欧阳修毕竟是欧阳修,“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透露的已是另一番思量,及对自己的勉励与告诫。大自然最能疗伤。我甚至相信,在夷陵,某个冬日,欧阳修独自面对过一条大江,漫天浓雾,满树梅花;凝神间,也势必想到了很多,思索至深。“群花四时媚者众,何独此树令人攀?”哦,腊梅奉献出那些细碎花朵,虽只是它生命的必需,但你去看它,倒既是对那生命的造访,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反躬自省。谪居夷陵一年零六个月,欧阳修除为小城夷陵带来革故鼎新的改变,还留下了五十多篇诗文,日后人虽远离,仍不时提及在夷陵的日子,不时吟咏梅花。诗中那样的自负与自信,正是他在孤寂与沉思中催开的,腊梅一般幽香如缕的诗魂。
⑦千年过去,梅花依然。如此说来,梅花的好,不独是姿态的萌,花色的雅,香气的幽,更是欧阳修悟到过,我正在领略的那种好。
⑧江边梅园的腊梅,还在开。那偌大一片梅园,竟以为是我向往的。待青山再添一分绿,流水更多一分蓝,春天就扑到眼前了吧?那时或可说,我眼中大江边的冬春夏秋,胜过你见过爱过的一切山川与河流……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陵是腊梅原产地,夷陵梅园位于滨江步道旁。 B、夷陵历史悠久,是魏蜀大战留下的猇亭古战场。 C、第②段加点词“贪婪”在文中是“贬词褒用”。 D、第⑤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作用。(2)、文章第⑥段中写到了欧阳修被贬夷陵之后的心境变化,请简要概括其变化。(3)、品析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的妙处。那些将开未开的小花苞,拳拳地咕嘟着,紫褐色胞衣尚未脱尽,胀开的花苞却已莹黄地咧开,露出几丝酽红花蕊。
(4)、请仿写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自选景物,写一句话。一片有阔大江天作背景的梅,是幸运的;一道有梅陪伴的流水,也同样幸运。
(5)、夷陵的梅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6)、联系本文和学过的《醉翁亭记》,谈谈你赞赏欧阳修的什么品质。(2点即可) -
19、小文在“山水情怀”页面中展开了头脑风暴,快速摘记了相关内容。请你补全诗句。
板块一:赏江山风貌
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美在洞庭湖,“① , 吞长江,② , 横无际涯”;美在四季之景,“野芳发而幽香,③ , ④ , 水落而石出”;美在西湖雪景,“雾凇沆砀,⑤ , ⑥”。
板块二:品人文情思
月亮寄寓不同的情思。杜甫在战乱中抒写“⑦ , 月是故乡明”的思亲之感,苏轼在中秋夜留下了“⑧ , ⑨”的美好祝愿,温庭筠晨起早行,捕捉到“⑩ , 人迹板桥霜”的羁旅之苦。
-
20、小语同学搜集了一副对联,想配在手册中,但是上下联顺序被打乱了,请帮助他选择恰当的一项组成一副对联( )
①半江绣水满江春
②三溪百瀑抱云流
③八面奇峰四面画
④四岭八峰摇路转A、③① B、③④ C、②①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