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西游记》中“紧箍儿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探究下表中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

    精读片段

    探究原因

    分析人物

    ①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

    唐僧从①处得到紧箍,骗孙悟空戴上。孙悟空疼痛难忍,盛怒之下,欲害唐僧,唐僧念咒自卫。

    阅读《西游记》整本书,你会发现唐僧念紧箍儿咒的次数越来越少,可见孙悟空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孙悟空②(概括情节)时,③(人物性格)的唐僧念咒加以阻止。

    ③沙僧果起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

    唐僧为了④

    而念紧箍儿咒。

  •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落花”是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意象。同为“落花”,“杨花落尽子规啼”与“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 3、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鸣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俟:等待。②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③遁逸:原指逃跑,这里“隐蔽”之意。④贻患:留下祸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一坐于前       犬:

    (2)屠起             暴:

    (3)再就枕将          寐:

    (4乃睡以俟          伪:

    (2)、下列对文中画被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B、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C、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D、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细读结尾,两文作者对狼分别持有怎样的态度?
  •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雪润秦岭

    徐祯霞

    ①朋友将我从陕西商州送上去西安的大巴,车很快便启程了。几天的忙碌和奔波,精神一放松,立时睡意袭来。睡意中,忽然听到有人说“好美的雪啊”。当“雪”这个字像电波一样闪过我的脑际时,我立刻清醒了。

    ②我睁开眼,振奋精神,坐直了身子,眼睛急急地向车窗外扫去,车已行至秦岭,外面是一片白茫茫雪色无垠的世界了,似乎只有严寒的冬天才有,或者是东北才常常有,我不禁欣喜万分。没想到初春一次意外的出行,会遇见雪,而且是这样的一场绵厚无垠的白雪,真是意外中有意外,惊喜中有惊喜。

    ③由于雾气遮挡,影响我的视线,让我不能尽兴,我用手掌擦去车玻璃上那些迷迷的水雾,让雪景能够在我眼前呈现得更加清晰一些。而这时的玻璃已经变得冰凉,它是玻璃,似乎又是冰块,凉得入骨。在秦岭这座大山中,气候常常是多变和善变的,在山脚下是一个温度,在山上又是一个温度,也因此有了“一日历四季”之说。窗户擦净,外面的雪景顿时清晰起来。

    ④秦岭的雪是层次分明的,尤其是在高高的山岭之上,植被繁茂的地方,造物主会将雪分配得各色各样,让人的视觉无限丰富,即使是赏雪,也不单调。

    ⑤道路两边,是厚厚的绵软如绒被的雪,可在道路两边的矮坡边,尽是绒绒的白絮,像是春天的柳絮,像是老人雪白的胡须,像是篾工手下洁白的竹绒。它们被那些苍劲的草和蒿秆撑起,形成蓬蓬的带着空隙的一丛一丛的雾白色,似乎里面还藏着一只只雪白的小兔子和小松鼠,甚至可能还会藏着一只美丽的锦鸡,冷不丁地跳出来,给人带来惊喜。

    ⑥稍高一点的,是那些挺起的灌木,它们的叶子全已落尽,只留下光光的树干,又叉又丫丫地立着。雪落在上面,堆积在树干和枝头,这些灌木立刻变得晶莹剔透,变得水灵灵可爱起来。在东北,这样的景观被叫作“雾凇”,而在秦岭,这样的美丽,在每一年的冬天也会呈现几次,有缘人也总有机会遇上。当然,须得是在高高的秦岭山上,在低矮的地方和城市里,大抵是见不到的。

    ⑦再往高处,便是挺拔的乔木。秦岭上的树,向来高大,有几年的,有几十年的,也有几百年的,它们站在秦岭之上,尽管傲岸,却也形容清瘦。雪的到来,为它们披上圣洁的外衣,粗壮的树干和树枝,顿时变得丰满和厚实起来,像是人穿上了洁白的羽绒服,丰腴而雍容华贵,它们壮在高处,自成一景,将天地分隔,让世界变得高原空旷。

    ⑧这么走了一程,车似乎在下坡了,慢慢地,雪变得稀薄,山渐渐地能看见全貌了,有很多树的叶子还没落下,那是樟树,在春天,它们的叶子是自然而然地替换,就像是鸟儿换羽毛一样。在橡树中间,还有好多松树和四季青以及毛竹,黄黄青青的颜色间杂着,透着春的气息。雪轻轻地覆在它们的上面,像是披着一件迷离的雾纱,朦朦胧胧,忽隐忽现,所有的黄与绿皆变得柔和缥缈起来,有了一种如烟似雾、扑朔迷离的美。路边,也有了一些淡淡的绿,那是小草冒出地面的新芽。

    ⑨在踏雪无痕间,春天正在悄悄来临。而这场雪,会是春天来临时大自然最绵厚最深情的馈赠吗?一场雪,让大地温润,让地面酥软,让万物舒展。似乎一切的一切,都由内到外释放出了生机,在迎接着一个全新的到来。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秦岭不同地方的雪(景)形态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请结合文章第⑤-⑦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雪的位置

    雪(景)的形态

    雪(景)的特点

    道路两边

    充满生机

    挺起的灌木上

    晶莹剔透

    挺拔的乔木上

    雍容华贵

    (2)、阅读散文要注重朗读。下面句子中至少有三处必须重读,你认为是哪三处?请简述理由。

    没想到初春一次意外的出行,会遇见雪,而且是这样的一场绵厚无垠的白雪,真是意外中有意外,惊喜中有惊喜

    (3)、批注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请从修辞的角度,为下面的句子做批注。

    句子:道路两边,是厚厚的绵软如绒被的雪,可在道路两边的矮坡边,尽是绒绒的白絮,像是春天的柳絮,像是老人雪白的胡须,像是篾工手下洁白的竹绒。

    批注:

    (4)、《春雪润秦岭》和《济南的冬天》都写了雪景。请你结合具体内容梳理两篇文章在描绘雪景时方位顺序的变化。
  • 5、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脉湘人的气质——霸蛮风骨

    ①历代湖湘人士的许多性格特质,如倔强、刚直、英勇、坚毅、强悍、豪侠,以及“特立独行之根性”,皆自“霸蛮风骨”的行为特质。经过一个又一个世纪沧海桑田的岁月积淀,“霸蛮风骨”早已烙印成湖相文化源远流长的显著标志,定格为湖湘人士一脉相承的独特个性。

    ②“霸蛮”湖南方言,意指执着,在困难中吃得苦。是湖南人性格的具象描述,其内涵和外延却在千百年来被湘人演绎出更多的解读。它蕴含野性,大度、豁达、执着、意气风发,它概括了湖南人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③霸蛮二字,无论从字面还是字义,都透出一股气势。它有一种内生的张力和外扬的显力。刀光戟影,银瓶乍裂。在中国的哲学里,阳极而阴,刚极而柔。在“霸”和“蛮”的极刚烈的诉说中,却演绎出粗中有细,细而绵柔,柔中带刚,刚而不烈的风骨。

    ④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后有重山,前有大泽,是一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地方。环境的艰苦,锻炼了人的坚强勇毅的性格;环境的闭塞,培育了人的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古人所谓“深山大泽,实产龙蛇”,即此之谓。从时间上来看,楚人含有古蛮族的血统,后与炎黄文化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又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

    ⑤霸蛮,实指一种好胜、好强、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一种坚韧顽强、绝对自信的生命意志。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当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严峻任务被提上中华雄杰的议事日程时,这种“霸蛮风骨”的血性,便转化为一种济世匡民的强烈使命感,勇往直前的雄杰以及特立独行的创造流,因而造就了湖南杰出人物中的众多军事将领,并引领着时代发展的前沿。

    ⑥从“中兴名臣”曾国藩,到“晚清重臣”左宗棠,从以“孙黄”齐名的民国元勋黄兴,到“护国大将军”蔡锷,近代湖湘豪杰无不演绎出一脉豪情万丈的“霸蛮风骨”。陈独秀曾在其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撰写过一篇令湖南人为之一振的文章《欢迎湖南人的精神》。“湖南人的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实质正是一种“霸蛮风骨”的精神。

    ⑦“湘人不倒,华夏不倾”,敢把“江山社稷”扛在肩上的湖南人,最具“霸气”的便是这股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济世情怀。从而让湖南人凭“霸蛮”二字,挺成泱泱中华的脊梁,成就潇湘之魂。

    (摘自《三湘都市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霸蛮”不是霸道,不是野蛮,是积极向上,是不屈不挠,是坚韧不拔,是果敢刚毅,是不怕鬼,不信邪,是“打落牙齿和血吞”,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具备“霸蛮风骨”特质的人坚信:在世界上并不存在“无法实现”的事情,只存在“未曾想到”的人。对于他们来说,相信自己能移山动岳的人,必将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个词汇,只有成功的暂时中止。

    (摘自《谈湖湘文化的精髓——霸蛮风骨》,有删改)

    (1)、下列对“霸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霸蛮”指执着,在困难中吃得苦,认死理。它概括了湖南人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B、“霸蛮”演绎出的是粗中有细,细而绵柔,柔中带刚,刚而不烈的风骨。 C、“霸蛮”实指一种好胜、好强、霸道、蛮横,一种坚韧顽强、绝对自信的生命意志。 D、“霸蛮”是积极向上,是不屈不挠,是“打落牙齿和血吞”,是“不到长城非好汉”。
    (2)、下列对原文和链接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南三面环水,一面临山,环境的艰苦,锻炼了人的坚强勇毅的性格。 B、湖湘豪杰身上无不体现着倔强、刚直、英勇、坚毅、强悍、豪侠等品质。 C、陈独秀的《欢迎湖南人的精神》中的“湖南人的精神”指的是没有失败,只有成功的精神。 D、只有相信自己能移山动岳,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3)、原文中举了很多具有霸蛮风骨的名人事例,请你再举一例,并简述他的事迹体现了“霸蛮风骨”中的哪些品质。
  •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①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是经典。

    ②今天阅读经典,是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

    ③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常的模范”。

    ④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 7、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标记 , 是流tǎng在岁月长河中的跳动音符,能让静的时光顿时变得人声沸。年,是岁月深处汇涌成的一股潮水,它贮蓄着无限的生命力,穿过远方的河流、山峦、田野、站台,顺着故乡的呼唤 , 将yùn   niàng了很久的故园之恋,带到______(解释:少有人来)的远方。吼一声故乡便泪流满面,叫一声母亲就衷肠百结。所有的愁绪,所有的委屈 , 所有的欢喜,都盛在“年”这个被时间打造的情感酒杯里,无所顾忌地与大家尽情分享一个远游他乡的客子能否感受到“年”带给他的温度,关键在于他真正理解“年”的韵味。

    (1)、给上面语段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所给的拼音填写汉字。

    (1)静       (2)人声       (3)流tǎng       (4)yùn   niàng

    (2)、根据上下文以及括号内的解释在横线上填写成语。
    (3)、文中画线词语在语境中的词性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标记 B、呼唤 C、委屈 D、分享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你的身边,一直有宝藏。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9、经典名著是岁月馈赠的深情,是时光长河中的璀璨星辰。某同学以“礼物”为话题,分别为《骆驼祥子》与《简·爱》写了两节小诗,请你任选一张素材卡片对应的名著,结合卡片上的人物与情境,发挥联想与想象,补写一节小诗。

    【素材卡片一】《朝花夕拾》            

    人物:长妈妈                 

    情境:长妈妈在夏夜的庭院中,为少年鲁迅讲述民间故事,手中摇着蒲扇,身旁放着点亮的灯笼,照亮了童年的幻想。

    【素材卡片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物:保尔

    情境:保尔躺在病床上,手无力地握着笔,眼神却透着不屈,一下一下地在稿纸上写下坚定的字句。

    《骆驼祥子》

    我渴望 看见雨后的阳光

    独属我的车子 金黄闪亮

    美好未来 在脚下延伸

    这是坚韧的礼物

    在风雨中 不屈生长

    《简·爱》

    我渴望 看见晨曦的微光

    篱笆旁的花儿 静静绽放

    希望之光 在远方照耀

    这是独立的礼物

    在自由中 追寻梦想

  • 10、班级针对“整本书阅读”开启热烈讨论,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对话。

    老师:我们学习了设计整本书阅读探究专题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关注书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今天,我们围绕这个话题来交流一下。

    小语:老师,我发现《水浒传》中“酒”这一物品在不同的情节反复出现。比如:“(1)”“(2)”等,“酒”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文:我发现的是不同名著中情节的三次反复!比如《水浒传》中有“三打祝家庄”,(3)《》中有“三借芭蕉扇”,《骆驼祥子》中有“(4)”。

  • 11、阅读下面几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王绂,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画不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其高介绝俗如此。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丙】

    豫章胡叔俊,以高才硕学隐居进贤官溪之上,治乃祖西园,筑亭其间而游息之,其亭曰“园趣”。日坐亭上,与园丁野老论农圃之要,而忘其世虑。客至则觞咏啸歌,云山烟水,交错乎指顾之间,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

    (节选自《胡氏园趣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②氍毹(qúshū):一种毯子。③高介:清高耿直。④指顾:手指目顾。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吾德馨”中的“惟”是“只,仅仅”的意思,与《孙权劝学》“但当涉猎”中的“但”意思相同。 B、《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与“长廊素壁淋漓沾洒”中的“素”中的“素”意思相同。 C、“苟”有“姑且、暂且,马虎、随便,如果、假使”等义项,“画不苟作”中的“苟”是“马虎、随便”的意思。 D、“名其亭曰”中的“名”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中的“名”都是动词,意思是“命名、取名”。
    (2)、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①虽然 ②即使……也③仅,只 ④原本,本

    顾:①回头看②观看,瞧③访问,拜访④顾虑;考虑

    (3)、【甲】文中刘禹锡写“无丝竹之乱耳”,【乙】文中王绂“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请分析“竹”这一意象在两文中各自的象征意义及作用。
    (4)、写下【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中的王绂,谁会对【丙】文末画线句“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深表认同呢?请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 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这首诗尾联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何异同?可以从意象选择、手法运用、情感基调与情感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澄河边上

    ①这是1947年的夏天。解放军以少数部队插入敌后,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计划,现在进行战略性军事转移。敌人趁机前阻后追,十分疯狂。

    ②周玉兆带着20多名掉在后面的伤、病、体弱的同志,临近黄昏时,艰难地到达了澄河边。A雨没有停,风也没有息,澄河浊流滚滚,河水猛涨。没有桥,也没有渡船。

    ③“会水的同志站出来,一人带一个,过河。”周玉兆大声地说着。“我!”“我!”“我!”战士们对着大河,向着暴风雨宣战了。战士小余挽着一个不会水的同志率先下河,没游多远,就被水直冲下去。小余一边挣扎,一边对岸上喊:“过不去啦,水还在涨!”直到天擦黑儿,小余和那个同志才水淋淋地回来。其他渡河的同志也陆续回来了,一个人也没渡过去。

    ④雨终于停了,风也小了些。周玉兆让其他同志留在河边休息,自己带着小余去附近村子打听哪里有浅滩。

    ⑤远处炮声隆隆,田野里显得格外安静,月亮从云里探出头来,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格外柔和。他们在不远的一片瓜地前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打量了他们一下,说:“同志,你们要过河是不是?”周玉兆点点头,把大致情况说了一遍。老人听后,想了一会儿,说:“乡亲们都往山里撒了,我也正要走呢。不过,不怕,河水再大,也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说着,带他们进了看瓜的草屋,点起火,让他们烤衣服、煮地瓜吃,又急忙去把留在河边的同志们叫来。安排完,老人便不见了。

    B月亮已悬在当空,屋外场地上,一片银白的月色,一切是那么宁静、美好。远处的枪声像炒豆似的,在这静夜里格外清楚,好像又近了许多。周玉兆靠着门框坐着,转头对身边的小余说:“明天,敌人会站在这里。”停了一下,又说:“要是留在这里打游击,你怕不怕?”“不怕,和你一起,我什么也不怕。”小余坚定地回答。周玉兆拍了拍小余,说:“应该说,和老百姓在一起,我们什么也不怕。”

    ⑦河堤那边传来了一种古怪的声音,周玉兆凝神听了一会儿,便和小余起身向河边走去。到了河边,他们看见老人正在河堤上掘土,一条刚掘出来的小沟正通向河边。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过来,大爷这是要放水帮他们过河。他一步抢过去夺下锄头,说:“大爷,我们就是死,也不能祸害老百姓!”老人缓和地解释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儿口子,水有了出处,人在河里蹚水走也能过去了。”“不行!”周玉兆坚定地说:“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活着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死了也是为了老百姓!”老人叹了口气,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过了一会儿,说:“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再去想想办法。”

    ⑧月亮偏西了,一度沉寂的枪声,又响了起来,而且很近、很激烈。老人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扁担。草屋里的同志们也来了。

    ⑨“好了,好了,我捉了两条‘水鳗’来了。”老人忽然变得又风趣又活泼,长眉毛一耸一耸的,“他们正往山里跑,恰巧就跑进了我张的网里了。”那两位被叫作“水鳗”的老乡里笑呵呵地跟大家打了招呼,立即和老人一起动手绑扎扁担。老人一边扎扁担,一边向周玉兆挤了挤眼睛,说:“同志,你看,澄河是咱们老百姓的,不怕它再蛮,到底还得听咱指挥。”一会又说:“同志,过了河,你们尽管大摇大摆地走好了。敌人来了,就让他们来试试,看咱澄河对他们客气不客气!”

    ⑩天快亮了,两只棋盘式的空心筏子扎好了。老人送到水边,刚才那副高兴样子,忽然又不见了,神情变得很严峻,说:“同志们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同志们过河去,他俩水性极好,保证没问题。记住我们澄河,明年我老头子还是种瓜,等同志们来吃。”

    ⑪第一只筏子在会水的同志和一个老乡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越过了河心,向对岸靠近。第二只筏子也下水了。周玉兆望着河堤上的老人,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

    ⑫战士们渐走渐远了,他们带着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走远了。河边仍然站着那个身影,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

    (选自茹志鹃《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通过写小余被水冲下去的情节,突出澄河水凶猛,也为下文写老人帮助他们渡河作铺垫。 B、第⑥段周玉兆最后拍了拍小余说的话体现了周玉兆对军民关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百姓力量的依赖。 C、第⑪段写周玉兆的誓言,表明解放军是人民的部队,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D、第⑫段写“河边仍然站着那个身影,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体现了老人对战士们离开的惋惜。
    (2)、文中多处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请在A、B划线处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文中第⑨段写老人与周玉兆的对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标题“澄河边上”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巧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上海体育学院研究团队应用自研的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发展水平整体向好。

    ②上海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佩杰举了一个例子,“从2016年、2017年、2018年3年的调查数据来看,学生体质健康的整体优良率分别为26.5%、29.3%、30.3%,上升趋势比较明显。但随着学段升高,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也很明显。201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2.1%,中学生的为88.0%,大学生的为74.4%”。

    ③“学校在促进儿童肯少年体育健身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学校环境对处于身心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有较大影响,因此学校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责任的履行极为重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孩子在中考之前健身意识最强,中考考完后这个意识就淡薄了。”陈佩杰认为,考试引领是一种强化性的举措,促使孩子们具备了运动健身的想法。“所以我们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如果高中阶段也把体育作为考试科目,通过这样一个‘杠杆’促使学生连续五六年主动参与运动健身,这会不会更便于让运动成为学生的习惯?”

    ④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并不单纯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长就很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引路人,因此家长要转变成长成才观念。

    ⑤上海体育学院研究团队调查了约13万家长群体,数据上体现出近年来一个可喜的趋势——家长参与亲子体育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相关的活动也在增加。

    ⑥“在上海,家长(在亲子体育方面)的主观支持很早就在高位,但客观引领的占比一开始很低,这两年才开始有显著提升。为什么有的家长有这个意识,却不去引领孩子呢?因为他们中有一些自己也不擅长运动,比如会踢球的家长当然愿意在孩子面前露一手,但不会踢球的家长怎么陪孩子去踢球呢?”

    ⑦研究成果中体现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很大,体质健康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区域化差异是多方面导致的。在陈佩杰看来,一个区域的经济水平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要排在城市管理者意识和大众观念之后。

    (摘编自《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单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材料二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的通知

    湖南省教育厅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2025-01-27 11:51 【字体:大 中 小】

    湘教通〔2025〕23号

    ①各市州教育(体)局:

    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决定在全省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③一、工作目标

    ④自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所有班级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缓解压力、预防近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2016-2018年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小、中、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率递减。 B、只有把体育作为中考必考科目,才能促使学生重视体育,让运动成为学生的习惯。 C、湖南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并在教育层面出台了相关政策。 D、虽然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发展水平整体向好,但体质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影响最大,因此只要学校加强体育教育,就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B、家长在亲子体育方面的主观支持和客观引领都很重要,主观支持的提升一定能够带动客观引领的提升。 C、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D、一个区域的经济水平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大,城市管理者意识和大众观念的影响更小。
    (3)、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的通知》,这一举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
  • 15、诗文豪情,致敬精神。请补写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在浩瀚无垠的探索征途中,科学家们以智慧为舟,以勤奋为帆,在科技海洋中破浪前行,拥有李白在《行路难》中的自信:“。”

    (2)中国科学家在国家科技遭遇封锁的艰难时刻,主动承担起重任,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受任于败军之际,。”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

    (3)有的科学家以行动诠释爱国之心,用成果筑牢强国之基。请写出两句表达爱国之情的诗词:“。”

  • 16、湖南科技,创新前行。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这种创新不仅催生了新的产业,还带来了新的职业岗位,从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用途

    名称

    特点

    文案撰写

    ChatGPT

    文字略显生硬,几乎没有短板,但长板也不突出。

    DeepSeek

    非常适合文案和思路整理,中文语言优美,功能齐全。

    图片生成

    Recraft

    出图质量高,但不支持中文。

    即梦AI

    出图质量高,应用范围广。

    视频生成

    Runaway

    目前最先进的视频生成工具之一,视频生成质量高,操作简便。

    可灵AI

    功能丰富,更适合电影制作,且不免费。

    不同AI功能对比图

    材料三

    “湘江1号”是今年1月18日发布的湖南首台人形机器人。自“诞生”以来,该机器人技艺日渐长进:相继掌握弹钢琴、按摩、端茶送水等实用操作。前不久“湘江1号”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深度融合医疗健康垂类知识,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

    据了解,借助DeepSeek的语义理解和表达能力,“湘江1号”可精准理解老年人的模糊表达,并依据用户情绪提供情感陪伴。目前,超能机器人正持续优化DeepSeek大模型与机器人硬件协同,拓展问询讲解、应急救援等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大健康”深度融合。

    (摘编自华声在线《湖南首台人形机器人会艾灸具备“七助”功能》)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职业岗位,如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数据分析师应运而生。 B、DeepSeek能够根据我们的提问生成我们想要的内容。 C、我们可以利用即梦AI或者可灵AI,将图片和文字生成视频。 D、DeepSeek大模型与机器人硬件协同优化会促进“人工智能+大健康”深度融合。
    (2)、到底如何用好“AI神器”?同学们邀请了AI软件工程师王教授答疑解惑,你将作为代表向他请教有关问题,请将对话补充完整。

    你:

    王教授:AI软件会提前学习百科知识、新闻、小说等海量信息。当用户提问时,AI软件会将问题与之前学到的信息进行匹配,从而快速找到可能的答案。不过,它虽然知识面很广,但需要你的引导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你:

    王教授:我们向DeepSeek提问往往采用“四步提问法”:背景+任务+要求+补充。这样提问不仅能让DeepSeek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还能避免它理解偏差或者回答跑题。

  • 17、科研精神,感动中国。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干________(①惊天动地②惊心动魄)事,做隐姓埋名人。从1958年到1988年,这是一场长达30年的“水下长征”。离家研制核潜艇时,他刚30出头,等回家再见到亲人时,已是60多岁的白发老人。

    2013年,89岁的黄旭华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颁奖词这样写道:“时代到处是________(①汹涌澎湃②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dǐ柱;________(①水深火热②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段颁奖词,是对黄旭华一生最精准的概括。

    “做事要有个方向,要立志做大事。”黄旭华谆告诫青少年们,“你们只有把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抱负紧紧相连,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摘编自中国军网《黄旭华: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成语,将对应序号填在横线上。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择修改正确的一项(     )
    A、将“只有”改成“只要” B、将“才”改成“就” C、将“国家的需要”与“个人的抱负”调换顺序 D、删掉“价值”
  • 18、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启程,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目标;需要“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毅力;需要“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奋斗;需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需要“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需要“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牺牲……为了心中的目标,为了生命的渴望,启程吧!

    (1)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你的见闻和经历,以“带着______启程”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2)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联系生活现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②感情真挚,表达有新意;③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④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信息;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 19、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经常会运用比较法,以提高鉴赏能力。比如读《水浒传》时可以比较梁山好汉之间的共性与个性,读《艾青诗选》时可以比较诗人前后期诗歌的不同之处……请在《水浒传》和《艾青诗选》中选择一部,自定一个比较角度,结合具体情节或诗作介绍一下你用此方法进行阅读的体会。(100字左右)
  • 20、思维导图是名著阅读常用的手法,根据提示,完成《艾青诗选》思维导图内容。

    经典诗句

    《煤的对话》:请给我以火

    《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歌主题

上一页 796 797 798 799 8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