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挖荠菜》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6-01-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本文作者张洁,当代女作家,改革开放之初,她发表了长篇小说引起强烈反响,获第二届 , 此外,她还发表了中篇小说《方舟》、《七巧板》和《祖母绿》等。

  • 2. 给带下划线的字注音

                   琥

       羊          雪

       和    广阔无   怪


  • 3. 解释下面的词语

    广阔无垠:

    凶神恶煞:

    漫不经心:


  • 4. 辨析下列的近义词

    羞恼:  羞愧:

    惩罚:  惩戒:

    游荡:  游逛:


  • 5. 请根据拼音和上下文在各句的横线上填写适合的词语。

    ①当他cù rán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②八宝酒,gù míng sī yì , 是八样东西泡的酒。

    ③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④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yǒu lì kě yuán  ,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

  • 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啜泣     收敛      夜色苍芒 B、沉淀     瞬息      不可救要 C、加冠     教悔      盛气凌人 D、抽噎     睿智      长途跋涉
  • 7.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耸人听闻的新型禽流感,于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 B、中国海监飞机和舰船对我钓鱼岛开展海空立体巡航的消息,让国人顿感振奋鼓舞,扬眉吐气 C、我欣喜地发现昔日的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D、我只是一个普通莘莘学子 , 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帅气的容貌,但我有不服输的精神和意志。
  • 8.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B、清明节前夕,来自扬州大学、扬州新东方中学等学校大约万名左右大中小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C、我国推进城镇化,需要走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 D、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使我了解到扬大附中高一学生徐砺寒是一个敢于担当、有责任心的诚信中学生。
  • 9.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朴素是一种美。因为朴素美的形式不复杂,不           , 寓美于清淡之中,所以更能衬托出人的自然美。重要的是,人们透过外袁的朴素美,能看到           的内在美,这种美           不显露于外,           它会让人的精神之美益加彰显。


    A、清新自然  美不胜收  即使  但是 B、刻意雕琢  朴实无华  虽然  但是 C、朴实无华  清新自然  或者  或者 D、典雅华丽  刻意雕琢  如果  那么
  • 10. 选词填空。

    那双眼睛,会因为我丢失了鞋子而更加         


    A、惨淡 B、暗淡 C、淡漠
  • 11. 在由于恐怖而变得               的意识里,却出奇清晰地反映出岸上那个追赶我的人的残酷笑声。


    A、混乱 B、杂乱 C、模糊

二、问题理解

  • 12. “我”为什么被称为“馋丫头”?


  • 13. “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指什么?

  • 14. 文中写到“我”不敢回家,为什么?


  • 15. 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16. 解放后“我”带孩子挖荠菜时孩子们对荠菜的情感怎样?吃荠菜时,孩子们的表现又如何?


  • 17. 最后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 18. 探讨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19. 文章开头段只一句:“我对荠菜有一着种特殊的感情……”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句末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


  • 20. 再次阅读全文,“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 21. 在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 22. 在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 23. 这篇文章,作者都运用了哪些写法?具体说明。


  • 24. 看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你觉得在这篇文章中,谁更能体会到幸福的内涵?


三、课内阅读

  • 25. 阅读文段,解答问题。

    经过一个没有 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荠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天上的美味啊!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更可 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似的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那时,我的心里便会不由地升起一个热切地愿望:巴不得这个 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

    多少年来,每到春天,我总要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上孩子们到郊区的野地里去挖荠菜。我明白,孩子们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着,跑着,尖声地打着唿哨,多半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和煦的阳光,绿色的田野,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似的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的身心全都感到愉快。他们长大一些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正像那些恭顺的年轻人,迁就他们那些因为上了年纪而变得有点怪癖的长辈一样。这时,我深感遗憾:他们多半不能体会我当年挖荠菜的心情!

    (1)、“每到春天,我总要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上孩子们到郊区的野地里去挖荠菜。”“我”为什么这么做?

    (2)、“我”觉得挖荠菜时,“心情坦然”“简直是一种享受”。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A、因为经过了饥饿的冬天,嫩绿色的荠菜引起了“我”的食欲。 B、因为“我”知道荠菜是“天上的美味”。 C、因为荠菜属于像“我”这样的每一个人,“我”能充分感受到不被欺侮的“自由”。 D、因为“我”挖荠菜时,天上有欢快的鸟儿飞过,树上有绽开的花儿,蓝天上有白色的云朵,环境宜人,令人心情舒畅。

四、拓展阅读

  • 26. 阅读下文,解答问题。

    挂在墙上的童年

    刚交新春,寒气未尽,风筝却迫不及待地飞上了晴空。原野上时不时地扬起孩子们的笑声。风筝,令人不无眷顾地记起那早巳逝去的童年,可现在,我心中被它牵出的却是缕缕失落和愧悔。

    孩子刚进入初中二年级,教师家访便告诫我:这是孩子成绩转变的斗争年级,关系到将来升学,家长.必须如何如何。我和妻子当然坚决照办,可学期完结,成效甚微。我很生气,也十分着急,立即对孩子约法三章:寒假不准玩;晚上不准看电视;下学期每科必须上85分。在我的责令下,孩子噙着泪水订出了学习计划。

    除夕,我和妻忙着准备过年,无暇过问孩子的功课。不知什么时候,他乘我们不备悄悄溜出户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了。

    一忽儿,他从外面蹦蹦跳跳地跑回家来,手里高高擎着一只色彩鲜艳的风筝。“爸爸,妈妈,你们看哪,多漂亮的蝴蝶!”孩子一脸得意忘形的神态。一见之下,我气往上冲,抢步上前,一把夺过风筝,就要撕个粉碎。孩子从未见我发这么大的火,半是惊吓,半是疼惜自己的风筝,“哇”地一声嚎啕大哭起来。妻心软了,赶忙夺下风筝,连连哄拍孩子道:“别哭!别哭!妈替你把风筝挂在墙上,以后再放吧。”孩子也一边拭泪一边走进卧室拿起书本。以后,他竟没再看风筝一眼,也没提起放风筝的事。我很欣赏孩子的自制力,妻也向我夸孩子有志气。

    从此,我对孩子的学习盯得更紧了。一天,照惯例检查孩子作业,看到整整齐齐的书写,老师画上的道道红勾,我喜不自胜,连忙递给妻看。我俩对视一眼,会心地笑了,感到无限欣慰。看完数理化作业,再拿起作文本。突然一则标题引起我的注意——“咦?《挂在墙上的童年》!童年能挂上墙么?不通!题目就不通,拿腔捏调的!怎么,还给了九十分?”

    妻见我大惊小怪,忙放下手里的针线凑过来一起看。随着视线的扫描,看着看着,我的心渐渐抽紧。倏地,一滴热乎手的东西滴落在我的手上;妻哭了,从她的泪眼里,我分明觉察到几丝怨艾和谴责。

    孩子在作文中记述了买风筝的那段往事。他并没有责怪自己的父亲,相反,还很能理解做父母的一片善心;负担过重,这是现实;竞争激烈,更是现实!因此,他说:“户外的春天不是我的,天上的风筝没有我的,我只能将自己的童年永远永远挂在墙上!”然而,在作文的结尾处,他仍旧忍不住发出了成年人式的叹惜:“唉,别了,我的童年!但愿比我年纪更小的千千万万弟弟妹妹们,不再将童年挂在墙上。”

    此时我不由眼前叠印出孩子苍白瘦削的面容失神困倦的眼睛。他的早熟分明留下了被摧折的印痕!在此之前,我怎么一点也未察觉呢?无限愧悔,百感交集,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因家境贫寒想买风筝而不可得,眼下,孩子买到了风筝却又不能放!这是怎样的错位和失调啊!

    更使我不安的是,这之后,无论我暗示或直接动员孩子他都不愿放风筝。他的兴趣似乎完全变了,变为全身心倾注在对前途的拼搏和追求上。他成熟了?还是成熟得太早了?

    “难道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只是我这做父亲的吗?”在深深愧悔中,我试图从情感的网罗解脱出来,但愈是挣扎,愈感惶惑。我想,像我一样陷入惶惑中的父亲们,能以这样的理由安然自释么?

    唉!孩子的童年被我挂在了墙上而我的中年又被挂到了什么地方呢?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我抬起头来,无限惆怅地望着蓝天的风筝„„

    (1)、怎样理解题目——挂在墙上的童年?

    (2)、对“我的中年又被挂到了什么地方呢”?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为了事业而迷失了自我,感到惆怅 B、中年人的经历很复杂,“我”在困惑 C、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我”感到迷惘 D、为自己剥夺了孩子纯真的天性而感到深深的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