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任务。
清晨的薄雾中,我独自漫步于青石板铺就的古巷。隐隐约约的人声从远处集市传来,更衬得此处口口(A.恬静B.幽静)。拾级而上,登上古戏台远眺,黛瓦白墙的民居在绿树掩映中lìlì____在目。蓦然回首,发现石缝间一株野菊正倔强绽放,这意外的邂逅让整段旅程平添诗意。暮色渐浓时,巷口茶馆的灯笼次 dì____亮起,游客们纷至沓来(A.tàB.dá),临窗品茗听评弹,吴侬软语与琵琶声绘成江南独有的韵律。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联系上下文,为“口”处选出合适的词语。(4)、画横线句有语病,请找出病因并修改。(5)、小义同学对“漫步”的“漫”偏旁为何是“”感到疑惑,请你根据【百度百科】“漫”字意义的演变过程,为他解答疑惑。【百度百科】
漫,读作漫(màn), 本义为水过满外流而浩渺平远的样子。泛指溢出、满溢。进而引申指充满、遍布。又引申指长远、辽远。由满溢漫流又引申指散漫、不受拘束、随性去做。
-
2、根据要求写作。
亲爱的同学,在你记忆的宝库里,一定有许多“奇珍异宝”: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
请你以“ , 我不能忘记”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500字。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鲜艳的谦卑
程果儿
①每每,我因单位琐事烦得挠头。骑电动车上下班,途中能看到打理花木的工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女人,衣着朴素。我看她们俯首在树荫底下,手里只需要掌控花与草、枝与叶,便十分羡慕那种纯粹。
②四季里的多数时间,她们戴一种碎花遮阳帽,边沿宽大,脑后接块布,拉起来可以把大半张脸遮住,是绿树绿草间显眼的一片鲜艳。佩戴护袖、手套,坐在随身带的小凳子上,用称手的工具挖、铲、薅、割,时不时交错着说话。我听不到笑声,只是猜想有笑的羽翼飞过她们头顶。
③好几年前,我也买过这样的帽子。假期戴出门,被一位亲戚笑话——真像清洁工。我颇愤愤了几分钟。其实,这帽子挺好,只是小城的清洁工人戴不了它。这是园林工人的标配,让她们可以安心与植物为伍。远远望去,大大的帽檐让工人们变身土地上的一朵朵蘑菇。我幻想自己是其中一员,双手粗糙皲裂,但大脑缓慢清闲。没有各种会议、材料、检查的催逼,我愿意像蘑菇一样呆头呆脑。
④也就是想想罢了,我不会真的去做其中一分子,甚至接受不了亲戚的调侃。
⑤经过多次更新换代,如今,清洁工的着装是小城马路上最醒目的存在。那些夺目的颜色——亮橙、明黄、湖蓝、翠绿,堆砌一身,又横竖交错着亮闪闪的反光条。而这群鲜艳的工人,却跟行道树一样,是行人熟视无睹的对象。
⑥我也只是偶尔留意到他们。选择这份职业,家中境况大都不富裕。加之年纪渐大、容貌老去,他们在鲜艳制服之后退缩再退缩,板滞着面孔。
⑦这份工作对体能要求不高,只是赶早、耗时。我6点钟起床,7点钟赶往单位,路上,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将积水扫开、落叶聚作一堆、杂物用工具捡起放入袋中。扫把是粉红的,袋子是橙黄的,今年,又都戴上黄亮亮的安全帽。所有的颜色都足够亮眼,行人车辆远远就可以看见。
⑧有时,一位清洁工在认真擦拭垃圾桶;偶尔,一群清洁工在路边清洗围栏。我心里暗想,这完全是在做无用功嘛。车来车往,灰尘不断,一边清理,一边变脏。如此徒劳,倒很像人生的隐喻。这只是我悲观主义发作时的慨叹,工人们的劳动肯定有用,这几年,小城更加干净明亮,都是他们的功劳。
⑨因为鲜艳制服与衰老肉身的对比太过奇突,我便总想着,二者内里盛装着什么样的灵魂?我与清洁工们不曾近距离接触过,却有几个瞬间总是不忘。
⑩雨天,秋凉。我散步归来,撑伞走在人行道上。目光一扫,被蜷缩成团的鲜艳人形吓了一跳,一位清洁工大妈正躲在绿篱后的墙边避雨。她大约知道吓着我了,歉然笑笑。我的心脏猛颤一下,又不敢表露太多。她在工作,用体力挣一份薪水,不需要我去可怜。我亦冲她笑笑,继续往前走——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妥当的尊重。
⑪后面两个画面就明亮多了。夏天傍晚,5点钟以后,一批清洁工人聚到阴凉处,大肚子中年领班给他们开会。应该是每天例行的训话,气氛并不严肃。领班话音刚落,一位大妈就冲人群喊起来:“光头强,你过来。”笑声轰地飞到天上,那种快乐来自久处的熟腻,来自对群体的认同。她和他们,置身于这个明亮鲜艳的群体里,每个人都平等而体面。
⑫最难忘的一幕,发生在好几年前。那时候,清洁工人只有一件橙色马甲的标识。也是傍晚,在垃圾中转站旁,此处再清理也有特殊气味。临近下班,车辆扫把都已收拾停妥。附近商铺突然传来节奏感极强的音乐,一位六十来岁精瘦黧黑的男性清洁工眼睛亮起来,放下手头活计,随着音乐尽情扭动身体。细瘦的手臂在头顶招摇,脚底分明是秧歌步子。旁边的工友们乐呵呵望着,眼角都笑出大把皱纹。
⑬我在路这边凝望,为那点辛苦工作后的清甜微微笑着。
⑭我的六十多岁的父亲,因为家累,至今也还在工地上做活。每天体体面面出门,回来一身泥灰。爱干净的他,一天里要洗濯多次。在体能允许的条件下,工作让他确定自身的尊严,更求取心下的安定。他还有个不算出息的儿子,时时会伸手索取。
⑮第一年去工地做活,父亲心情郁结,告诫母亲不要告知别人他做的事情。在工地上辗转数年,他有了一群相熟的工友,工头对他信任尊重,乐意给他介绍新活路。在他们中间,父亲轻松自在。
⑯可安慰的是,我的父亲与那些穿戴鲜艳的工人们,身体尚且康健,可以自由行动,且有了认可自身的小团体。鲜艳颜色的制服或是身上的泥灰,似乎将外界屏蔽了,可以忽略猝不及防的冷眼。往内,他们抱成团,可以平等倾诉生活的沉重,可以叫伙伴“光头强”,亦可在休息的时候大声说笑。
⑰我爱我的父亲,也爱与他一样谦卑讨生活的人们,更加珍惜他们在工作时得到的一点点快乐。那是鲜艳制服之外的另一点鲜艳——是从心里长出来的。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我”的情感态度变化为线索,串联起一件件事情,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B、本文开头作者将自己烦琐的工作与园林工纯粹的工作进行比较,突出对园林工作的羡慕。 C、第⑨段的第一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对清洁工的叙写由外在形象转入内在灵魂。 D、清洁工和作者父亲一直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很体面,他们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过得很轻松自在。(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1)而这群鲜艳的工人,却跟行道树一样,是行人熟视无睹的对象。(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笑声轰地飞到天上,那种快乐来自久处的熟腻,来自对群体的认同。(赏析加点词语)
(3)、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工人们鲜艳的着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最后一段中的“另一点鲜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从心里长出来”?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悦读儒家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小陶同学在活动中分享了《论语》中的内容,请你一起探讨并完成任务。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 )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 )?”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于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②改之乎?不然,迨③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选自《论语·子罕第九》,有删改)
【注释】①还:通“旋”,转身。②盍:何不。③迨(dài):等到。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和“王生不说”的“说”,意思不相同。 B、“博学而笃志”的“笃”是“坚定”的意思;“居五日”的“居”是“经历,过了”的意思。 C、“人不知而不愠”和“王生益愠”中的“愠”意思相同。 D、“何以谓之善学也?”是省略句倒装式,正常语序为“以何谓之善学也?”。(2)、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之 矣 B、之 乎 C、者 之 D、则 乎(3)、【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限三处)余 一 言 未 尽 而 君 变 色 以 去 几 欲 拒 人 于 千 里 之 外 岂 善 学 者 所 应 有 邪
(4)、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知识资料卡
敏:①敏捷 ②聪明 ③敏感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5)、李生认为怎样做才算是“善学者”?(用原文句子回答)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溪居即事①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②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③。
【注】①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②系:拴,缚。③去却关:去掉柴门的扣子。却,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
(1)、“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描绘出溪居生活的;“春风”二字,不仅点明 , 也道出了船的动因。(2)、小陶最喜欢三、四句中的“疑”“急”二字,他在诗旁写下了一段批注,请你帮他补充完整。我认为“疑”“急”二字别有生趣,描绘出了一个的农村儿童形象。我是这样看出来的:。
-
6、班级组织了《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请你参加。(1)、如果要你向同学们推荐《朝花夕拾》,下列推荐语有误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非常值得一读。 B、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所以书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C、这本书的《〈二十四孝图〉》所提到的几个故事中,鲁迅先生最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建议大家阅读并思考关于“孝道”的问题。 D、这本书写的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对我们理解当时人民的生存状态很有帮助。(2)、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一位人物?请结合这一人物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最喜欢(或讨厌)的人物:
理由:
-
7、下列各项是小陶积累的文学文化常识,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描写了宏观景象,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C、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他以病残之躯完成了《病隙碎笔》等作品。课文《秋天的怀念》饱含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与感激。 D、中国文化注重对人的称呼,在古代“公”“卿”“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令尊、令堂分别是对别人父亲和母亲的尊称。
-
8、活动中,小组的同学们以“温情与成长”为主题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话中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鲁:岁月可能会模糊记忆,但母亲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我们心坎上。 B、小陶: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C、小语:人的成长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花枝招展的风景。 D、小文:想起妈妈的精心照料,考试失利的我惭愧之极,翻来覆去睡不着。
-
9、眨眼间,走过新学期的半程。学校开展“温情与成长”项目化活动,小陶分享了自己的收获,请你参与。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我们感悟到世间的美好与温情。我们跟随朱自清探寻①《春》的足迹,春在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春在嘹亮的笛声里与轻风流水应和着② , 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却截然不同,没有春的娇媚③ , 没有夏的粗guǎng、没有秋的静谧、没有冬的咄咄逼人,而是充满温情的;史铁生在秋风落叶中与母亲诀别,决心要好好儿活;莫怀戚在春日田野的散步中用爱与责任化解分qí,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透出古人生活的雅趣④……光阴流转,通过探索语文的世界,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视野和增强文化自信心,使我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能够不再徘徊,奋力前行。
(1)、文段中小陶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小陶选出正确的一项( )A、niàng 旷 mì 岐 B、niàng 犷 mì 歧 C、liáng 旷 bì 歧 D、niàng 犷 mì 岐(2)、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文末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你帮小陶同学修改。通过探索语文的世界,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视野和增强文化自信心,使我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能够不再徘徊,奋力前行。
-
10、【材料一】
①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注重传承城市文脉”,要求“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②城市文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蕴含的当地历史文化之间有机联系的集合,集中体现在各类遗址、遗迹和建筑中,也体现在城市的艺术风格、生活方式中。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的名片和公众约文化记忆,是城市建设中鲜明的文化标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可采用“绣花”的方式,不可大拆大建,不可急功近利,不可破坏街区肌理与传统风貌。
③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要统筹城市空间布局,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还要保护好街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衍生的文化生态,在街区的商业开发和传统保护中寻得最佳平衡点。此外,在保留历史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2024年2月9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一个个历史文化街区见证着无锡的城市发展。无锡推进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共同发展,南方泉、周新里、东亭老街、钱桥老街、梅里老街……一条条历史文化街区被唤醒,成为无锡的“文化客厅”。穿越时光隧道,这些老街上演着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城与人的共同发展。此外,推进中的“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注重与所在区域城市建设的协调共融。
②今年“五一”假期,游客王女士专程来无锡小娄巷游玩。小娄巷集聚了众多文物保护建筑,如福寿堂。来鹤楼、谈氏宗祠等。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立足于宋朝以来的千年街巷文化。行走在街巷中,赏花之余,王女士还体验了宋朝替花。在这里,既能感受到“老”的气韵,又能体会到“新”的气象。小娄巷还引入了年轻人喜爱的创意咖啡、潮流文创、沉浸式剧场,呈现出古韵与今风交融的江南市井生活。
③宜兴前墅龙窑是中国陶文化传承的“活标本”。近年来,围绕“陶式生活”主题定位,当地政府加大前墅龙窑及其周边街区的保护修缮力度,着力营造周边的历史文化氛围。为了多角度展示古龙窑品牌文化,又兴建了占地300多平方米的龙窑展示馆,系统展示古陶演进史。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柴烧艺术节,向海内外艺术家展示柴烧文化。柴烧专业技法、柴烧艺术创新。未来,无锡的各个区域将有更多的历史街区“活起来”“靓起来”,与城市发展相融共进。
(摘编自《无锡日报》)
(1)、请结合材料一,用自己的话解释“绣花”一词的含义。(2)、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完成下列表格。主要原则
无锡举措
统筹空间布局
② 注重与所在区域协调共融
保护文化遗产
③ 加大前墅龙窑保护力度
①
小娄巷引入创意元素 ④
(3)、在“城·文脉”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就两位网友的留言展开讨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无锡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方面需做哪些改进。网友小南:“五一”假期,我游览了无锡的几条老街,感受到了无锡的文化气息,但感觉这几条老街好像都差不多。
网友小北:我也去了几条老街,要是能看到老住户们在小桥流水旁、青石板路上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就更好了。
(4)、下列不符合“传承城市文脉”做法的一项是( )A、淄博市精心打造家乡名人蒲松龄的故居,努力让城市的名片更加闪亮。 B、岳阳市对能全文背诵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各地游客实施免门票政策。 C、某城市号召市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D、某城市推出“跟着郦道元游三峡”旅行路线,宣传当地独特地域文化。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雪域高原
乔正芳
①那天下午,天气好得出奇。夹杂着黑丝的绯红色云朵,似乎要把西天点燃。看得久了,便感觉目迷神摇。
②连长站在山坡上。马上就要转业了,这雪原、边界、哨卡,他有太多的留恋和不舍。战士小洪默默地站在他身边。
③连长注视着前方,似自言自语:“我来和老班长告个别。”小洪知道老班长是连长心里永远的痛。那是连长刚来雪原不久,一次和老班长巡逻,不慎摔下悬崖,又恰逢雪崩,老班长为了救他被永远地埋在了雪原……
④小洪想起他刚来雪原时,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那天,连长偷偷塞给他一个苹果,要知道,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雪原上,一个新鲜的苹果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小洪吃完,顿觉神清气爽,病似好了大半。这时,听到门外巍巍的哭声:“我的苹果呢?谁偷了我的苹果?”原来,连长家嫂子带着六岁的儿子巍巍来雪原探亲,嫂子历经千辛万苦带来一袋苹果,给见到的战士每人一个,最后一个留给了巍巍。
⑤连长看起来有些低落。小洪抬起头,忽见大团的红云已变成灰云,滚动着汹汹而来。眨眼功夫,狂风裹挟着暴雪似千万条巨鞭狠狠抽来。连长一把搂住小洪,猛一侧身,靠在了一块巨石上。只觉耳边山呼海啸、地动天摇,世界正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疯狂撕扯、摇撼……
⑥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睁开眼睛,茫茫雪海中,二人渺小如蚁。
⑦“连长,我们还能回去吗?”小洪快哭了。
⑧“能!当然能!”连长笑着说,“我当兵二十三年了,什么危险没见过!等天亮了,部队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⑨看着连长胸有成竹的样子,小洪点点头。
⑩时间在慢慢熬着,也不知几点几分了。
⑪棉大衣被冷气穿透了,裹在身上像层铁皮。小洪手脚麻木,茫然四望,看着因长期在高原生活而心脏早已出问题的连长,心一点点沉下去……
⑫连长掏出一支烟,哆嗦着手点燃,递给小洪。平时,连长是不允许他们抽烟的。过了会儿,连长又掏出一颗糖,想塞到小洪嘴里。小洪摇摇头,他知道连长患有低血糖,更需补充能量。
⑬连长咳嗽了几声,问:“小洪,你父母最近来信了吗?”见小洪不回答,他又说:“你是家里的独子,父母是不是特盼着你早点娶个媳妇?”
⑭小洪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连长拍拍小洪的肩:“我有个侄女,在我们县医院当护士,人长得蛮漂亮。我嫂子托我在部队里给物色个对象,我观察了很久,觉得你最合适!本想过几天再告诉你的……”
⑮小洪抬起头,眼里闪烁着星光。连长狡黠地问:“小洪,如果你俩成了的话,你该称呼我什么?”
⑯小洪红着脸说:“叔叔。”
⑰连长说:“不对,是叔丈。”
⑱小洪笑了。连长一鼓作气,说:“来!打起精神,先给叔丈捶捶后背揉揉肩。”
⑲……
⑳天终于亮了!搜救的直升机出现了!小洪激动地挥手,跳着喊着,可皑皑雪原里,他的声音和身影实在太渺小了。
㉑连长嘴唇青紫,喘息着说:“小洪,咱分头行动。两个目标,更好。”
㉒小洪手脚并用拼力朝东爬去。过了一会儿,他惊喜地发现,直升机朝着他们越飞越近。
㉓“连长!”小洪猛一回头,惊呆了:只见一团熊熊烈火,燃烧,舞动,似一只浴火的风,似一条腾空的龙!——是连长!他把自己的大衣、棉裤、内衣全都点燃了……
㉔第二年,小洪陪着嫂子和巍巍来给连长扫墓。巍巍将一个苹果放在爸爸墓前,他说要让爸爸尝尝家乡的新苹果。
㉕嫂子要回去了。小洪鼓足勇气提起连长的侄女,嫂子很诧异:“他们家三代单传,只有他这一个儿子,哪有什么侄女?”
㉖小洪的眼泪瞬间决堤。他抬头挺胸,朝着连长的墓碑,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第2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连长回忆老班长为救自己牺牲在雪原→①→②→被困雪原,连长许诺给小洪找对象→③
(2)、从情节设置上说说小说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3)、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小洪最后得知连长并没有侄女,这样安排情节有何妙处?(5)、小洪想为连长撰写一段碑文,表达对连长的赞颂和敬意。请你替他完成。(50字以内) -
1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 , 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 , 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 , 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居庙堂之高 B、得山之高 得之心而寓之酒 C、行者休于树 取乐于山泉之间 D、或异二者之为 或醉且劳(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使 目 新 乎 其 所 睹 耳 新 乎 其 所 闻 则 其 心 洒 然 而 醒。
(4)、《醉翁亭记》中的“太守之乐”与本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
13、“双减”政策落地之后,课程会有哪些变化,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引起人们的关注。请阅读下面的材料,观察下列图表,完成题目。
图一:学习内容吸收率金字塔 图二:“教”“学”效果曲线
【材料】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今年9月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从择菜洗菜、清洁卫生,到种植蔬菜、饲养家禽,再到使用与维护家用器具,都将成为新课标体系下孩子们必须掌握的劳动技能。各级政府还应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并将劳动素养评价制度落实情况作为督导重点内容。学生家长更要督促孩子完成劳动家庭作业,教育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共同形成劳动教育合力。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要面向全体,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劳动过程,鼓励家长、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其获得深层次的劳动体验,不断端正劳动态度,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劳动课成为锻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一环。
(5月7日光明日报客户端)
(1)、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从材料中得出的结论。(2)、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一节课时间里,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呈现出不同的曲线。观察并概括图二所反映的规律,结合图一,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给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规律:
建议:
(3)、同桌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你想做“小老师”给他讲课,可妈妈觉得这会影响你的学习。请你结合图一内容劝说妈妈,做到有理有据。 -
14、古诗填空。
①远远围墙,。飏青旗,流水桥旁。(《行香子》秦观)
②寂寂江山摇落处,!(《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
③槲叶落山路,。(《商山早行》温庭筠)
④ , 边秋一雁声。(《月夜忆舍弟》杜甫)
⑤爱上层楼,。(《丑奴儿》辛弃疾)
⑥ , 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李白)
⑦ , 蝉鸣黄叶汉宫秋。(《咸阳城东楼》许浑)
⑧我欲乘风归去, , 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苏轼)
-
15、下列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大学同学二十年聚会,小张见到荣升为作家协会主席的李华说:“久仰大名,幸会幸会。” B、为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和小女特意准备了一份薄礼,您就别推辞了,好好收下珍藏吧。 C、张大爷学识渊博,常常在老年活动中心给大家讲诉古代文化知识,讲完总说:老夫赏脸了! D、小杨在赛后,拜访并感谢老师:这次比赛能取得成功,特别感谢您的悉心教导和鼎力相助。
-
16、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当代和历史相得益彰。”句中的“相得益彰”一词运用正确。 B、《水浒传》在每个章回的开篇经常会出现“诗曰”“词曰”,对本回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例如“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的诗句,就是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故事的概述。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相等,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就是七律。 D、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选拔官职叫“擢”,罢免官职叫“黜”,请辞官职叫“除”,调动官职叫“迁”(升职曰“右迁”,降职曰“左迁”),贬官或流放叫“谪”。
-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谈的“俭以养德”当然不是诸葛亮时代的封建道德,而是当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美德。(这是并列复句) B、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鉴于不久前发生的湖南湘乡校园踩踏事件,各中小学校要认真排查安全,及时进行整改,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这句有语病) C、给“我走进了教室”加上定语和状语后,句子变为“迟到的我走进了书声琅琅的教室。” D、纪录片《90后在战疫一线》细节丰富而生动,医护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形象跃然纸上。(加点成语运用错误)
-
18、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秘诀jué 箴言zhēn 广亵mào 矫揉造作jiǎo B、嬉闹xī 作揖yī 愧赧nǎn 惊世奇才jīng C、恣睢zī 拜谒yè 撩逗liáo 鸠占鹊巢què D、糟蹋tà 濡养rú 筵席yán 自惭形秽huì
-
19、人生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亲爱的同学,你有过“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经历吗?有过“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吗?有过“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惊喜吗?
请自拟题目,写下你风雨兼程的成长故事。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
-
2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那只天真的豹子
朱耀华
①豹子向摄影师一步一步走过来,终于,它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站住了。豹子用充满敌意和怀疑的目光盯着他看了一会儿。那一会儿,摄影师的额上慢慢沁出了冷汗。
②摄影师保持着一种闲散的姿势,两腿盘坐在地上,表情平和,这样使他看起来不具有攻击性。当然,他的内心此刻充满了紧张,还有一些掩饰不住的恐惧。他默默地对自己说:“沉住气,沉住气。”
③豹子又向前迈动了,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但他依然保持着固有的姿势,他的心中蓦然升腾起一种壮烈的感觉。但这时,豹子转了一个弯,和他擦肩而过。成功了!摄影师心头一阵狂喜。豹子终于可以接受自己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摄影师用了整整半年时间。
④半年前,摄影师只身来到这座原始森林。摄影师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就是拍摄一组动物生活的真实镜头。他要求自己超越前人,能最大限度地和动物亲密接触,哪怕是最凶猛的动物。
⑤很快,他发现了豹子。他让自己慢慢进入了豹子的视野。开始,他驾着越野车,和豹子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有两次,豹子对他展开了攻击,它暴怒地拍打着坚硬的车门。但是,最终,它无可奈何地走开了。两个月以后,摄影师就试着开始走出那个车厢,用尽可能通俗的身体语言向豹子表达自己的善意。他和豹子之间的距离一步步缩小,然后,他和它有了最初的肌肤之亲。豹子眼睛里的敌意已经近于消失。接下来,是让豹子熟悉摄影机,那个拉着长镜头的家伙很容易造成误会,激惹它嗜血的兽性,因此,摄影师一直小心翼翼。
⑥半个月以后,他完全获得了成功。他和豹子成了朋友,他可以摸着豹子的头跟它说话,可以亲手把好吃的食物送到豹子的嘴里,而豹子在欢欣之余,则喜欢翻滚着和他嬉戏一番。有时候,豹子还调皮地用嘴去“咬”摄影机的镜头。
⑦摄影师从容地拍摄着豹子生活的一切,包括它和母豹子的爱情,直到他预备的摄影胶片全部装满。他给人们带回了一个崭新的森林童话。
⑧悲剧发生在两个星期之后。那天来了一个猎人。猎人是偷偷进来的,因为森林里早已明令禁止狩猎。但是猎人需要钱。一张虎皮或豹皮都值上千块钱。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得到象牙之类。猎人一心抱着发财的念头,于是,他铤而走险。
⑨猎人是在毫无防备的时候遭遇豹子的。那天,他实在太疲倦了,靠着一棵大树,竟睡着了。当他被一阵轻微的簌簌声弄醒的时候,他睁开眼,竟看见一只豹子近在咫尺!猎人立时毛骨悚然,脑袋里“轰”的一声。枪就在他手边,子弹早已上膛,但是那时,他完全呆住了。更不可思议的是,豹子竟挨着他蹲了下来。豹子望着他,那样子充满天真,仿佛是一个想听故事的孩子。猎人以为是在做梦,他悄悄使劲咬嘴唇,感到了疼痛。恐惧中,他本能地抓住了枪,并且把枪管移向豹子的头部。豹子没有反应,它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之后就用嘴去叼枪管。
⑩一声惊天动地的爆响。
(11)豹子的身子一下子飞了起来,同时,一朵血花在它的头部灿烂地开放……
(12)猎人很久都没反应过来,怎么打一只豹子比打一只兔子还容易?
(选自《文学港》,有删节)
(1)、第①段中,摄影师的额上为什么“慢慢沁出了冷汗”?(2)、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章第⑧段说“悲剧”发生在两个星期后,作者为什么说豹子被打死是个悲剧?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伏笔,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4)、悲剧能避免吗?如果你有机会面对摄影师、猎人、豹子中的一个,你想对他(它)说些什么?(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