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的冲刺。” B、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C、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D、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 2、请以“一件令我感激的事”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我们总在渴望着什么——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聪明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渴望长大,渴望平等,渴望尊重,渴望有个好友,渴望获得成功……

    请以“我渴望                 ”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如选择题(1),请补全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⑤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 4、为配合甘肃省政府实施的“甘味出陇”活动,学校《春笛》校刊准备在11月20日出一期“家乡的味道”主题专刊,请你以《春笛》编辑部的名义拟一则征稿启事。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完备,语言得体。(不少于100字)
  • 5、有人这样评价艾青:“他是一位哀歌的诗人,又是一位赞歌的诗人。”这一说法是否矛盾?请结合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仲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间

    向太阳(节选)

    今天

    我听见

    太阳对我说

    “向我来

    从今天

    你应该快乐些呵……”

    于是

    被这新生的日子所蛊惑

    我欢喜清晨郊外的军号的悠远的声音

    我欢喜拥挤在忙乱的人丛里

    我欢喜从街头敲打过去的锣鼓的声音

    我欢喜马戏班的演技

    当我看见了那些原始的,粗暴的,健康的运动

    我会深深地爱着它们

    ——像我深深地爱着太阳一样

  • 6、《艾青诗选》收录了艾青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作品,涵盖了艾青在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下的丰富创作,包括对土地、人民、自然、战争等方面的描绘和思考。你最喜欢哪一首?请结合诗歌内容说出理由。
  • 7、赏析古诗,完成对话。

    点绛唇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淳熙七年,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事后,却以“擅权”获罪。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遮回:这一回。

    小文: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村居生活词,展示了词人“采药”“(1)”“(2)”的生活场景。

    小逸:配上“(3)”的景色和渔舟唱晚的声音,真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啊!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陆游回归田园生活后的(4)

    小文:值得玩味的是,词人似乎一点儿也没得“闲”,却在这首词的结尾宣称要“作个闲人样”,你觉得词人的心声是怎么样的呢?

    小逸:我想,词人的心声是“(5)”。

    小文:嗯,我觉得这是一种似正实反的笔法,是词人的一种自我解嘲,给这首词的风格带来了洒脱中寓抑郁的特色。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 , 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扶风:与下文的“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②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农历四月初二。⑥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⑦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⑧忭:高兴,快乐。⑨荐饥:古人说“连岁不熟曰荐”,因此“荐饥”意应为“连续饥荒”。⑩滋炽:增多、旺盛。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2)醉翁之不在酒

    (3)则以                           (4)雨麦于岐山之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宴酣乐       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B、醒能述文者       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C、三日止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官吏相与庆庭     其一犬坐前(《狼》)
    (3)、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甲、乙两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给冷门绝学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

    曹继炜

    ①“二八十六”“二半而一”,2200多年前古人便已总结出九九乘法口诀;“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汉代边塞的27名小吏,就已利用“AA制”平摊费用……前不久,讲述简牍文化的电视节目《简牍探中华》刚播出结束就被“催更”。节目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形式,从简牍上的寥寥数语出发,勾勒出鲜活的历史图景,受到观众好评。

    ②这些创新解读,基于简牍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从先秦到魏晋,长达一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华先民的文明创造和积累大多由简牍记录并传承。简牍的记载,可以与传世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实证历史,还有很多内容是传世文献未能尽数展现的。简牍作用极其重要,加强研究、做好解读、强化传承,意义重大。

    ③也要看到,简牍学研究专业门槛高、受众范围小,是典型的冷门绝学。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必须答好的课题。

    ④做好文化传承,要找准时代共鸣点。挖掘相关研究成果与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的现实关联,更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比如,简牍记载的内容包罗万象,以前关注点多为历史上的大事件,将解读视角聚焦于百姓生活,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长沙简牍博物馆推出《为食方》短片,介绍简牍中记载的烤肉、炖鸡、煮鱼等美食,带领观众领略古代的潇湘风味;里耶秦简博物馆开展“秦朝大侦探”研学活动,以秦简记载的“公船丢失案”为素材,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故事情节,了解文物背后的社会生活。这些尝试,拉近了简牍与大众的距离,让更多人愿意走近简牍、学习简牍。当更多人从源远流长的文脉中感受到力量,文化就能实现更好传承。

    ⑤做好冷门绝学的传承,更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壮大专业研究队伍。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成果产出率,提升社会认可度,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让薪火不断、传承不辍。

    ⑥蓬勃发展的现代科技,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如今,简牍胎体脱色、光学成像技术等被广泛应用,助力简牍整理出版与数字化保护;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法、乙醇十六醇填充脱水法等技术创新,解决文字提取和脱水加固难题……新技术不仅提升了简牍保护水平,也能为学习研究打开新局面。比如,西北师范大学搭建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提高简牍研究效率和精确度;兰州大学与甘肃简牍博物馆共建“读简班”,带领学生按照简牍释文进行校勘,打牢基本功。学科研究的推陈出新,让穿越历史的简牍熠熠生辉,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更快地得其门径而入。

    ⑦冷门不冷,绝学未绝。甲骨文研究以“表情包”、3D打印等形式引发关注;敦煌文化在影视科普、文博文创等的带动下走红……相对冷门的学科频频“出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共振,从中可以看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巨大潜力。挖掘思想内涵,增添文化趣味,激发情感共鸣,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更多冷门学科就会拥有吐故纳新的青春活力,文化传承也就会有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2日,有删改)

    (1)、为什么说“简牍极其重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给冷门绝学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的妙处。
    (4)、阅读完文章后,小甘和小肃就“如何给冷门绝学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展开讨论,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语境,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甘:阅读完这篇文章:我认为应该 , 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冷门绝学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

    小肃:没错,我们还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成果产出率,提升社会认可度,不断壮大专业研究队伍,这样冷门学科才会拥有吐故纳新的青春活力,文化传承才会有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口。

    大漠的美景

    方霄

    ①大漠之中,不只有与风沙为伴的艰辛,也有着令人魂牵梦绕的美景。其中最让我陶醉不已、回味无穷的,是躺在沙丘上沐浴斜阳的悠然时光,让人身在大漠,却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②一个仲夏周六的傍晚,我走进大漠沙丘之中。此时已是夕阳西斜,太阳渐渐收敛了它那刺眼灼人的光芒,变得温和起来。那颗白色的光球,慢慢地在表面泛起了淡淡的红润。这红润随着夕阳西沉而逐渐加深,光球像一颗硕大的橙子飘浮在遥远的天边,把橙色的光辉抛向天宇、洒向大地。流动的光线与云彩和大漠相互辉映,形成了梦幻般的奇妙景色。

    ③巴丹吉林沙漠的沙粒本是黄色,但在橙色夕阳的斜照下,竟呈现赤金般的颜色,熠熠生辉。极目远望,大漠宛如无边无际的金箔毯,从脚下向天际铺陈而去。蓝天下的白云,此时已被橙色的阳光浸染。而远近高低、形态各异的云彩,浸染橙光后的颜色浓淡深浅亦不相同。层云尽染,色彩斑斓,在湛蓝的长天下飘流变幻。

    ④蓝莹莹的长天与金灿灿的大漠夹拥着暖橙色的夕阳,多情的彩云在其间曼妙轻舞……朋友,试想一下,当这幅铺天盖地、壮丽无比的图画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你袭来的时候,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我刹那间就惊呆了!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不由自主地感叹:世界上最高明的画家,不在人世间,而是大自然。人的想象与再现,终究敌不过大自然。

    ⑤眼前的美还在继续着、变幻着。在我惊叹不已之时,突然间,目力所及的远方,平地矗立起灰黄色的烟柱,旋转着急速升高,直冲云霄,仿佛擎天之柱,傲立于天地之间。周围风平沙静,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大的烟柱呢?后来请教“老戈壁”才得知,这在沙漠中是常有的自然现象。由于大漠受热不均,有时会形成气旋,卷起地表沙尘形成这种“烟柱”。此时的“烟柱”在我的眼里,更像是天公手握的神奇画笔,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得更加壮丽多彩。

    ⑥旋即,我又想到王维《使至塞上》所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孤烟”,就一定是边关烽火台施放的烽烟吗?有没有可能是我眼前的“龙卷沙尘”呢?烽烟是边防传递敌情发出的信号,在遇外敌入侵时点燃。如果当时有敌情,王维又怎能有欣赏“长河落日圆”的闲情呢?如果点燃的是“平安烟”,沿线烽火也应相继点燃,又何来“孤烟”呢?当然,这只是我有感于眼前所见,一时思绪纷飞而生出的猜测。彼时彼刻、彼情彼景,想到我或许正跨越千年时光,与心中无比崇敬的先贤在“孤烟”上视线相接,那份激动与遐思确实难以抑制。

    ⑦眼前景色的奇异变化,把我从思古之幽情中拉回到现实。随着夕阳越来越贴近地面,原本一片金色的沙丘出现了晦明不一的强烈反差。沙丘的背面因照不到阳光被阴影覆盖,而连绵起伏的沙丘脊线却在夕阳映照下更加金光闪闪,就像一波连一波的金色波浪,源源不断地向着夕阳奔涌而去。眼前闪耀着金光的沙丘脊线,一下子有了鲜活而流动的美,恰似细浪在瀚海之中轻歌曼舞。

    ⑧在我的惊讶中,已呈红色的夕阳开始亲吻大地,缓缓投入大地的怀抱,沙丘脊线的金辉也逐渐暗淡。随着夕阳的最后一抹红沉入地平线,夜幕升起来了。夜色逐渐变得深沉广阔,覆盖了巴丹吉林沙漠。大漠由前一刻的绚烂热烈,转为安然宁静。温柔的月光洒落地面,大漠泛起了淡淡银色。放眼远眺,西边远方还存留着几抹彩霞,此刻在眼前夜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瑰丽灿烂……

    ⑨戈壁大漠气候有个特点,太阳下山后地表温度会骤然下降。漠风渐起,带来了些许凉意。我起身四顾,仿佛不知身在何处,“沉醉不知归路”。少顷,回过神来,一个疑问慢慢从心头浮现:如此绝美的大漠日落之景,为何少有古代的文人墨客将其光影变幻的过程较为完整地呈现?虽然不乏一言胜万语的千古绝唱,但终究只是画了龙的眼睛,而未能画出龙的全貌。

    ⑩思来想去,可能是古时技术有限、条件艰苦,横穿沙漠九死一生,古人匆忙赶路之余,未必有静卧沙丘沐斜阳的闲情逸趣,也就不能全程观得大漠日落辉煌灿烂的奇景。而今,巴丹吉林沙漠的旅游线路已经开通。旺季里游览者络绎不绝,观看大漠日落的诸般客观条件早已齐备。即便如此,如果只是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走马观花、匆匆而过,依然难以领略巴丹吉林沙漠日落全景的妙处。想要真正感受大漠之美,还须全身心投入这片沙海,细细品味。

    ⑪我相信,大漠的美景也一定不会辜负那些顶艳阳、踏黄沙而来的人们。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眼,一颗颗不畏艰辛寻美的心,必将在大漠斜阳之下,得到珍贵而丰厚的回报。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20日,有删改)

    (1)、文章以作者游览时间为线索,描绘了大漠沙丘的颜色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填补下面的空缺处。

    (2)、怎样才能欣赏到真正的大漠美景?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极目远望,大漠宛如无边无际的金箔毯,从脚下向天际铺陈而去。

    (4)、本文与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在写景上有何异同?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11、填写古诗文名句。

    幸福如意的生活需要一个积极的心态。甘肃名字中自带着“甘甜”,甘肃人无疑是豪爽、粗犷的。他们虽然也会遇到“(1) ,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的艰难和挑战,也会有“云横秦岭家何在?(2)”(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迷茫与徘徊;但更多的是,有“(3) , (4)”(李白《行路难》)的自信与坚定,有“(5)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向上,有“(6) , (7)”(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远大抱负。勇往直前定然有美好的远方!相信甘肃人的生活会更美好!

  • 12、学校正在开展“拥抱健康”主题班会,学生会准备出一期校刊,请你仿照示例,再为校刊拟一个栏目名称,并说明这个栏目的内容。

    栏目名称

    栏目内容

    栏目一

    普及健康知识防疾病

    传播健康知识,抵制伪科学信息

    栏目二

  • 13、你的好朋友小肃认为只要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等问题不影响人的健康,你认同吗?你会怎么对他说?请结合下图有关内容作答。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精神和交往处于完美状态”。

  • 14、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翻开中国地图看看甘肃,甘肃在地图上就像一柄“玉如意”,很多人会以为敦煌或嘉峪关才是甘肃最西边的城市。                 它是中国第一座航天城,是中国最初的石油重地,还是重要农业制种基地、飘香全国的瓜果之乡……

    ①其实,敦煌是酒泉代管的县级市,甘肃这柄“玉如意”的西边一头,整个都是酒泉的地界。

    ②它看尽杀伐征战,也听惯声声驼铃。

    ③它得名于霍去病倾酒入泉与将士共饮的传说,它是中国最早面向世界的“海关”。

    ④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甘肃省最大的地级市,占全省总面积的42%。

    A、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
  • 1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你们知道吗?《全唐诗》收录边塞诗大约2000多首 , 其中有1500首与大西北有关。如果说,甘肃是一本厚重的历史诗集,那么行走便是打开它的最好方式。

                   的黄土高原,guǎng mào的草原,茫茫的戈壁,洁白的冰川,构成了一幅               壮丽的画卷。xiōng yǒng澎湃的洮河流经甘南这片肥沃的土壤,犹如雪域母亲的大动脉,养着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上的人民。

    无论是               肃穆的玉门关、神秘古老的敦煌壁画,还是悠扬清脆的大漠驼铃、色彩斑斓的丹霞奇观,甘肃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成了无数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始祖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彩陶文化、丝路文化相互交汇,   出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无数人穿越大半个中国而来,从厚重历史中取智慧,从悠远文明中获得力量。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养                    取                    guǎng mào             xiōng yǒng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绵延   雄浑   苍茫   沉淀 B、绵延   雄浑   苍凉   积淀 C、绵长   雄伟   苍凉   积淀 D、绵长   雄伟   苍茫   沉淀
    (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16、请以“陪我走过的人”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

  •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许多拨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帮助、爱好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和煦的春风、甘甜的雨露、温暖的阳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成熟我们的心智,让我们越来越好。

    请以“有            真好”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

  • 18、为营造书香校园,学校面向七年级同学开展“好书推荐”大赛,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单谈一下推荐《朝花夕拾》的理由。
  • 19、细读名著《朝花夕拾》,完成表格。

    篇目

    相关事件

    人物形象

    《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

    对学生的玩耍游戏,并不严厉呵斥;他有戒尺,却不常用。

    衍太太怂恿孩子们冬天吃冰;鼓励孩子们打旋子,孩子摔倒又推卸责任;在父亲弥留之际,让“我”大声喊父亲

    心术不正

    搬弄是非

    《范爱农》

    冷静果敢

    正直倔强

  • 20、【甲】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文:在唐代,文人士子喜好漫游,漫游之时便用诗歌来诉说内心的情感。【甲】诗是李白出蜀地时所作。“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作者运用了(1)的修辞手法,表达了(2)的感情。

    小逸:是的,李白出蜀地时除了有这种情感外,前四句还表达了外出游历时的喜悦之情。

    小文:【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诗的第一句是仰望,写的是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诗的第二句“影入平羌江水流”是俯视,写的是(3)的景色,刻画了动态美。全诗连用五个地名,精巧点明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同样表达了(4)的情怀。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