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豆腐
①豆腐,白如纯玉,细腻绵柔,香甜可口,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豆腐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②豆腐,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豆腐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的美称。据研究,猪肉中蛋白质的吸收率约为55%,而豆腐中蛋白质的吸收率可达92%~96%。此外,豆腐中还含有丰富的铁、钙、磷、镁等营养物质,都是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中医认为,豆腐中含有的高氨基酸和蛋白质,使其成为谷物很好的补充食品。经常食用豆腐,可以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是极佳的养生食品。
③豆腐的制作过程是先把黄豆在水里泡胀变软,用石磨磨成豆浆,滤去豆渣,煮开,这一步骤得到的叫豆浆。从液态豆浆到半固态豆腐的华丽转身,在于“点浆”这一神来之笔。根据点浆用的凝固剂种类不同,豆腐主要分成三类:以盐卤为凝固剂制得的豆腐,多见于北方地区,称为北豆腐,含水量85%~88%,比较结实有形;以石膏粉为凝固剂制得的豆腐,多见于南方,称为南豆腐,含水量可达90%左右,细腻松软;还有一种是以葡萄糖酸内酯为凝固剂,称为内酯豆腐,含水量最高,水润嫩滑,入口即化。
④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由黄豆制成的豆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会带上负电荷,蛋白质分子与水中其他物质交互作用而发生凝聚,使多个蛋白质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胶体胶粒。点浆时,将卤水加入热腾腾的豆浆里,卤水中的钙、镁等正离子会与蛋白质胶粒上的负电荷结合,实现电荷的中和。由于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被中和,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斥力减小,导致蛋白质胶粒开始聚集。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胶粒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蛋白质团块。最终,这些蛋白质团块在卤水的作用下,经过进一步的交联和聚集,形成豆腐的凝胶结构,即豆腐脑。经过压制、定型,就成了豆腐。
⑤豆腐不仅美味,还被人们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从形状上看,豆腐通常是方方正正的,这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规矩、秩序的尊重。豆腐的颜色通常是洁白无瑕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清白”“廉洁”的推崇不谋而合。人们还把“小葱拌豆腐”比喻办事一清二白,没有半点私心。
⑥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豆腐家族在不断壮大,衍生出毛豆腐、臭豆腐、豆腐乳等豆腐制品。在我国不同地域还形成了众多地方风味,如江苏扬州的文思豆腐、浙江兰溪的五香豆腐、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等,不胜枚举。豆腐还随着民间交流逐渐流布海外,如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成为海外人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引出“豆腐”这个说明对象,并说明豆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B、第②段中写豆腐有“植物肉”的美称,主要是因为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第③段根据凝固剂种类对豆腐进行分类说明,特点鲜明,又条理清晰。 D、第⑤段连用“通常”说明豆腐形状、颜色的一般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文章第④段讲述了豆腐的制作原理。在豆浆中加入卤水后,蛋白质分子经历了从带负电荷的胶粒状态,到、 , 形成蛋白质团块,并最终形成的变化过程。(3)、 邻居李爷爷体检查出胆固醇过高,医生让李爷爷注意饮食,建议用豆腐代替猪肉。为了让李爷爷理解医生的建议,请你根据选文相关内容与下面表格信息,从蛋白质和胆固醇两方面给李爷爷作解释说明。每100克豆腐和每50克猪肉的营养成分比较(部分)
食物
水分
能量/千卡
蛋白质/克
碳水/克
胆固醇/毫克
北豆腐100克
78.6%
116
9.2
3.0
0
猪里脊肉50克
74.7%
75
9.8
0
27.5
(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①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禠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幺③ , 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有删改)
【注释】①鬣:马颈上的毛。②褫(chǐ):解除。③杨幺:南宋初年农民起义领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林尽水源 B、安求其能千里也/安知鱼之乐 C、故常奇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褫鞍甲而不息、不汗/去以六月息者也(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②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此 其 为 马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4)、下面是小语和小文在比读【甲】【乙】两文时的对话,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对话补充完整。小语:我发现【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看起来说的是马,其实讨论的是。【甲】文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反面展开议论。
小文:【乙】文也是将良马与劣马作对比,强调了良马的特点。
(5)、同是论马,【甲】【乙】两文的写作目的有何不同?简要分析。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篮球明星姚明说,小时候曾因撒谎被家人揍过,他对家风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家风好代表这家人的人品好。我们家的家风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文化,与人为善。”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作风。
材料二:三国时期就有《家训》,南北朝时期有《颜氏家训》,清代有《曾国藩家书》,现代有《傅雷家书》,家风已成为中国家庭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35字)(2)、好家风如化雨春风,根据对联常识和下联,挑选合适的词语组成上联。德勤孝义喜居宝地东海白鹤金榜名千秋寿传家宝
上联:
下联:和善诚信出世风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顾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之旅,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吸引我们探寻____的世界。在黄土高原上,我们感受了一场不容束缚、不容jī bàn的让人____的安塞腰鼓;在自然奥秘中,我们感受了花香鸟语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潺潺溪流让人忘却烦恼,草长莺飞令人精神焕发的大自然景象; 在散文游记中,我们还欣赏了黄河壶口瀑布的一川大水,一路奔波与 chí chěng,形成一个个漩涡时的磅礴景象……阅读这些经典文章,能让我们____他们的人生智慧,受到美的熏陶。直到今天,经典诗文虽然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jī bàn
②xīn kuàng shén yí
③chí chěng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斑驳 目瞪口呆 体会 B、斑斓 叹为观止 体悟 C、斑驳 叹为观止 体会 D、斑斓 目瞪口呆 体悟(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经典诗文虽然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但是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B、经典诗文虽然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C、经典诗文不仅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D、经典诗文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
5、 默写古诗文。(1)、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2)、床头屋漏无干处,。 , 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夜来城外一尺雪,。牛困人饥日已高,。(白居易《卖炭翁》)(4)、 ,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5)、 , 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6)、离别是诗歌永恒的话题。我们吟诵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送别时“ , ”的乐观豪迈;也体悟过李白《送友人》中挥手作别时“ , ”的眷恋不舍。
-
6、习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选择。买东西多找了钱时,我们选择诚信;与同学发生冲突时,我们选择谦让……选择中有你的故事,也有你的喜怒哀乐。请你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1.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2.写出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变化;3.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区、校名、人名等。 -
7、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乙】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②与欧公姻家③ , 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④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⑤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精粗:精良和粗略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正肃吴公:即吴育,谧号正肃。③姻家:亲家。④披哆(chǐ):下垂散开,此处指花蔫的样子。⑤房:指花房,也就是花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尾搐入两股间
②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③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2)、根据正肃吴公的陈述,下面三幅图中,是正午猫眼的是( )A、
B、
C、
(3)、根据《书戴嵩画牛》和《正午牡丹》的内容补充表格。观察对象
观察发现
写作方法
启示
《书戴嵩画牛》
牛尾
③
细节描写
⑤
《正午牡丹》
①
②
其花披哆④而色燥
正午则如一线耳
细节描写
④
-
8、诗歌鉴赏。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
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2)、这两首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分别结合最后两句,说说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9、名著阅读(1)、在名著读书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请你向大家推荐合适的阅读小贴士,把小贴士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小贴士一:可以画人物图谱,理清人物关系,以便阅读时随时查阅。
②小贴士二:可以先了解故事梗概,再沉下心来细细品读,思考启示。
③小贴士三:可以抓住故事的精彩语段或情节描写,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
④小贴士四:可以结合目录标题,梳理主要情节脉络。
⑴《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共120回。
⑵《科学家故事100个》是一本有趣的人物故事书,讲述了很多科学家的故事。
⑶《童年》这部小说人物众多,关系复杂。
⑷《鲁滨逊漂流记》是历险小说,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有丰富的内涵。
(2)、请结合《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逆境成长”的理解。 -
10、在横线上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具体形象。
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个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 , 。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
-
11、默写古诗名句(1)、于谦借“ , ”这句表明自己像石灰一样持身清白,坚贞不屈。(2)、姐姐本想一心一意做摄影师,业余写作,没想到摄影作品一般,写的小说却在网络上大火。这真是“ , ”啊!(3)、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在《示儿》中,“ , ”这两句流露出了他的遗憾。
-
12、心情好的时候,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会变成歌。淅淅沥沥的秋雨是一首____,叮叮咚咚的山泉是一首____,啾啾啼鸣的鸟儿是一首____,轰轰降隆的响雷是一首____。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冽的歌 ②粗犷的歌 ③缠绵的歌 ④婉转的歌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
13、“我们不是让自己活得悲惨,就是让自己活得坚强。两者所花的力量是一样的。”“命运与机会无关,而是与选择有关。它不是等着发生的东西,而是等着努力达成的东西。”这两句话共同传达出的含义,与下列选项最接近的是( )A、人生方向可由自己掌握 B、以坚强的态度接受失败 C、快乐与痛苦是一体两面 D、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
-
14、“地到无边天作界”是写泰山的一副名联中的上联,它的下联应是( )A、四面河山归眼底 B、青山不墨千秋画 C、山登绝顶我为峰 D、水泻山崖雪乱飞
-
15、下面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85天,老人决定到更远的大海深处捕鱼。____老人使尽平生力气把它杀死,并将它绑在船边。
①太阳又升起来,老人疲惫不堪,他吃了生鱼以增强力量。
②中午时分,大鱼终于上钩了,老人拼命收钓丝,但仍不能提上一英寸。
③黎明时,他在钓丝上装上沙丁鱼,放到适当深度,让小船随海水漂流。
④鱼终于跳出海面,老人紧紧拽住,手已经皮开肉绽,涌出鲜血。
⑤第三天,大鱼开始打转,最后银花花的肚皮终于翻出水面。
⑥太阳落山了,大鱼依然未浮出水面,老人坚持着不松手。
A、③②⑥④①⑤ B、③②①⑥④⑤ C、③②④①⑥⑤ D、③②⑥①④⑤ -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牧并称“李杜”。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用语得体,如,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C、古代“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D、《天净沙 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
1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的记忆里有那些爱不释手的小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D、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辩论赛上,涛涛同学语无伦次地论述,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 B、老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 , 同学们洗耳恭听,受益匪浅。 C、他演的孙悟空栩栩如生 , 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D、一提起足球,乐乐就口若悬河 , 眼里都闪着光。
-
19、下列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快走踏清秋 兔走触株 B、不假思索 假戏真做 C、跃跃欲试 翠色欲滴 D、虽与之俱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通宵 枯藤 拨弄 迫不急待 B、严峻 僻静 防御 铤而走险 C、青睐 子归 酝酿 翻来覆去 D、演译 伶俐 蓑衣 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