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文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两张海报,准备贴在教室墙壁上。你认为哪张海报更合适?请结合构图要素和寓意说说你的理由。
-
2、下面是小铭准备的活动开幕词,请阅读后完成下面的小题。
少年正是读书时。进入初中,我们跟着朱自清触摸春天,感受山之 lǎng rùn①____,风之轻柔;走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医生,学习他对工作jí duān②____负责的精神;认识整日劳 l ù③____、任劳任 yu àn④____的朱德的母亲,体会其人格的伟大……
如果说散文、小说用人物、情节让我们认识大千世界,古代诗歌则借意象抒情言志。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⑤____,⑥____”,用鸿雁传书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⑦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用意象叠加的方法抒发了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⑧____,⑨____”,借“落花”意象传达个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古人云:布衣暖,菜羹香,读书滋味长。正如《论语·雍也》中所说的“⑩____,⑪____”,倘若我们都能以读书为乐,那么即便是“饭疏食,饮水,⑫____”(《论语·述而》),也能感到幸福。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一起在书香中成长、成人、成才!
(1)、根据拼音在①—④处填写正确的字词。(2)、根据语境,在⑤—⑫处补写恰当的古诗文句子。 -
3、为了读好家书,传承优良品德,有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原文略)
【乙】诲学说 [宋]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丙】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 [金末元初]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文词·释义】参考表格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淫慢不能励精
成语推断法:骄奢淫逸
⑴
然玉之为物
语境推测法、组词法
⑵
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查阅词典法:①放弃;②施舍,布施;③住宿,居住;④停止,废止
⑶(填序号)
(2)、【文句·品读】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为【乙】文画线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示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学习与才干、志向与成就之间的必要联系,进而突出静心学习、明确志向的重要性。因此, “非”和“无以”重读,声音稍稍拖长,读出一种强调意味,表现作者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
(3)、【丙】诗用词精妙。结合诗句内容,品味末句“闹”字的妙处。(4)、【文章·联读】结合以上诗文内容,分析三位作者在品行方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有何共同点。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①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②。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乙】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③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⑤辄切齿⑥ , 州郡以为言⑦ , 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书》)
【注释】①凌忽:轻慢。②鸱枭(chī xiāo):猫头鹰一类的鸟。常比喻贪恶之人。③汝曹:你辈,你们。④谨敕(chì):谨慎。⑤下车:指官员初到任。⑥切齿:表示痛恨。⑦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1)、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课内迁移法: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①
愿汝曹效之
字源推断法:
“效”的甲骨文左边像一个两腿相交的人,右边是一只持棍的手,正在鞭打拷问左边的人,督促他效仿、学习。
②
忧人之忧,乐人之乐
词类活用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③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3)、【乙】文结尾加点的“也”字,能否改成“矣”或“耳”? 请发表看法。(4)、阅读两文,想象两位作者在说下面的句子时的表情,并结合句子意思简述选择该表情的理由。颜之推▲曰:“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马援▲曰:“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A.严肃 B.微笑 C.流泪
我选择表情(填字母),理由:
(5)、【甲】【乙】两文与《诫子书》都是告诫晚辈的文章,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5、《诫子书》的作者是 , 字 , 三国时蜀汉家、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等。本文中的“ , ”两句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文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 。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有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朋自远方来 B、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学而笃志 C、非学无以广才 学而不思则罔 D、年与时驰 元方时年七岁
-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逝者如斯夫 B、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C、意与日去 吾日三省吾身 D、淫慢则不能励精 思而不学则殆
-
9、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
10、重点字词解释。(1)、非学无以广才(2)、淫慢则不能励精(3)、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5)、遂成枯落
-
11、重点字词解释。(1)、夫君子之行(2)、静以修身(3)、非淡泊无以明志(4)、非淡泊无以明志(5)、非宁静无以致远
-
1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淫慢
励精
-
13、现代文阅读
夸父逐日
袁珂夸父族是大神后土传下来的子孙。后土是幽冥世界幽都的统治者,权力泿大。幽都在北海里面有黑鸟、黑蛇、黑豹、黑龙、黑狐,连人都是黑的,看守幽都城门的就是巨人土伯,他是大神后土的臣子。他长着老虎的头,头上有一对坚利的角,额颅上有三只眼睛,身子无比巨大。我们见了巨人土伯这种形象,就可以想见那幽都之王后土的威严是怎样的了。
夸父族的人住在北方大荒中的一座叫作“成都载天”的山上,一个个都是身材高大的巨人,力气也极大,他们的性格既勇敢坚强,又比较和平善良,喜欢替人们打抱不平。
他们当中,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做了这么一件叫人吃惊的事——
这个夸父族人,有一天,看见原野上西斜的太阳,忽然发生一种奇想。
他想道:____。
想着,他就果然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追呀追呀,夸父在原野上奔驰,快得像一阵风,瞬息间就已经超越千里,一直把太阳追到禺谷。
禺谷,就是虞渊,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团极大的红亮的火球,就在他的面前。夸父已经完全处在这片大的光明的包围中了,他欢喜地举起双手来,想把眼前这个大红球捉住。
就在这时,他忽然感到一种极其烦躁的口渴,是的,他简直忍受不了。这当然并不奇怪,因为他被炎热的太阳烤炙着,又奔跑了老大半天,实在疲倦极了。
他只得暂时放弃了想要追捕的太阳,伏下身子来,去喝黄河、渭水里的水。经他这么咕嘟嘟一喝,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他喝干了,可是那烦躁而难受的口渴还是没有止住。
他再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在雁门山的北边,是鸟雀们孽(zī)生幼儿和更换毛羽的地方,纵横有千里宽广,这倒是一处好水泉,可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他颓然地像一座山一样地倒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这巨人的倒下而发出轰然的震响。这时,太阳正向虞渊落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涂抹在夸父的脸颊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唉——”地长叹了一声,便把手里拄的杖奋力往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到第二天早晨,当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用他的金光来普照大地的时候,就发现昨天倒毙在原野上的夸父,已经变作一座大山,山的北边有一片绿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就是夸父抛出去的手杖变成的。
(1)、夸父是一个巨人,这则神话故事是如何表现巨人之“巨”的? 请加以概括。(2)、文中横线的空缺处是夸父逐日的原因,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进行补写。(3)、结尾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变成一片桃林。对这样的结尾你是怎样理解的? 谈谈你的看法。(4)、“夸父逐日”现已成了一个成语,你认为以下哪个义项更符合神话这一文体的特点? 请说明理由,A.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气魄
B.比喻不自量力 -
14、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中国航天器的命名都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子,如“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其他的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都是现代科学和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
(1)、探月工程中“嫦娥”“玉兔”的命名源于我国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下列不属于我国神话故事的一项是( )A、鹊桥相会 B、后羿射日 C、夸父逐日 D、女娲补天(2)、2024年6月 25 日,嫦娥六号“蟾宫挖宝”归来,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小语十分激动,想用对联的形式向航天工作者表示祝贺与致敬。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选出合适的下联( )上联:壮举振国威,摘星揽月志高远 下联:____
A、神箭射苍穹,盛世中华强国力 B、龙人圆绮梦,震古烁今韵万千 C、中国领航船,乘组三英耀宇程 D、星阙惊来客,神舟振翅探长空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从“大闹天宫”等故事中了解到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英勇无畏。 B、镜子不小心被打碎,建筑师灵机一动 , 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 C、人们行走其间,听啁啾鸟鸣,闻清新空气,不由得眉开眼笑 , 心生欢喜。 D、经过一天的军训,同学们依然神采奕奕,疲倦不堪。
-
1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据说,女wā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她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篷勃起来才好。……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参和了水,在手里róu团着,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东西。
(1)、根据拼音写汉字。女 wā róu团
(2)、“莽莽榛榛”在语段中的意思是。(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改为“”
“”改为“”
(4)、语段中多处出现了与“她”词性相同的词,请找出两个:、。 -
17、现代文阅读
特大号鳟鱼 [英]杰·克·杰罗姆
①晚上,在这条河边的那些小旅馆里住宿,听当地人给你讲一些似是而非的故事,常常是很有趣的。
②我们走进旅馆的客厅,坐了下来。那里先就有一个老人,正在用一根长长.的瓷烟斗吸烟呢。我们跟他自然而然地开始聊天了。
③我们不知不觉地就提到了我俩是外地人,一到明天早晨,就将离开这里。
④这时,谈话暂时中止。我们的眼睛开始向四处张望。最后,视线集中在一只积满灰尘的玻璃柜子上。这只玻璃柜子被高高地吊在壁炉的上方,里面装着一条鳟鱼。这条鳟鱼使我们非常惊讶,因为它是如此之大,实际上在我第一眼看到它时,我已经把它错认作鳕鱼。
⑤“哦,”这老先生随着我们的目光,在看到这条鳟鱼以后,吐了一口烟圈,说:“这家伙不错吧?” “是十分少见啊。”我喃喃地说。乔治问这个老人,根据他的估计,这条鳟鱼有多重。
⑥“十八磅六盎司。”接着,他又吐了一口烟圈,然后站起身来,脱掉外衣。“是的,”他继续说,“还是在十六年以前,在那一年的二月三号这一天,是我把它捉到的,正好是在桥下面。他们告诉我这条鱼在河里,我说我要把它捉住。后来果真把它捉住了。眼下,在这一带,这么大的鳟鱼可不多见啰。晚安,先生们,晚安。”
⑦他走了。在此之后,我们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这条鱼,这的确是一条非同一般的鳟鱼啊。我们正在看鱼,村里的送信人来了。他正好在这家旅馆里落脚,他看到我们在看鳟鱼。
⑧“这条鳟鱼是我捉的! 先生。”这个愉快的老头子说,话语在空气中跳动。“我是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正好是在运河水闸下面捉到它的。当我在我的邮递路线的尽头看到这个庞然大物时,我大吃一惊。好啊,你们看,它有二十六磅重呢! 晚安,先生们,晚安。”
⑨我们四目相对。
⑩五分钟以后,第三个人走进来,又描述了一番他是如何在一个很久以前的早晨捉到它的,于是,他又走了。接着,一个一本正经的中年人走进来,他在窗户旁边坐下了。
⑪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说话。可是在最后,乔治转身朝着新来的人说:“请你原谅,如果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在这里捉到这条鳟鱼的话,我的朋友和我都将非常感谢你哩。”
⑫“这是为什么呢? 谁告诉你们是我捉到了这条鳟鱼?”他诧异地问道。
⑬我们说没有什么人告诉过我们,可是,不知怎么的,我们觉得捉到这条鱼的人一定是他。
⑭“好吧,这真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情,的确是非同一般啊。”这个陌生的人回答道。他笑了。“事实上,你们说得非常正确,这条鱼的确是我捉住的。竟然被你们猜中了。而我为了捉它,付出的代价也很高啊。这真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接着,他就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花了半个小时才把它捉住,而它又是如何绷断了他的钓鱼竿。他说,他曾仔细地称过鱼的重量,精确的数字是三十四磅,不多也不少。
⑮在他走后,旅馆老板来到这里。我们把我们所听到的,关于这条鱼的种种不同的来历告诉他。他被逗得大笑起来,我们也都痛快地笑起来。
⑯“真想不到! 哈哈哈!”这个诚实的老头子痛快地笑着说,“是的,他们要是真的钓到了这条鱼的话,是会把它送给我,让我来装饰我的客房的。他们的确是这种有交情的人啊! 哈哈哈!”
⑰于是,他把这条鱼的真实来历告诉了我们。原来,这条鱼是他自己捉到的。在很多年以前,当他还完全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有一次他逃学,他说,只是由于提了这条鱼回家,才免了一顿处罚。
⑱这时,他被人喊走了。乔治和我再一次把视线转到这条鱼身上来。这真是一条最令人吃惊的鱼啊!我们越看越觉得它了不起。以至于乔治为了把它看得更清楚一些,竟然爬上了一把椅子的靠背。可是,这把椅子突然翻倒了。乔治害怕摔倒,就鲁莽地抓住了装鳟鱼的玻璃柜子。于是,哗啦啦一声,柜子倒下来了。乔治和那把椅子,竟然一起压在这只柜子上面。
⑲这条鳟鱼,被摔得粉碎,摔成一千块碎片了。
⑳原来,它只是巴黎制造的一个石膏模型罢了。
(1)、文中“我们”在听不同的人讲故事后,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梳理完成下图。(2)、小青对文中画线句有疑问,想请你帮忙解答。这真是一条最令人吃惊的鱼啊!
疑问:结合全文来看,这条鱼的“最令人吃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3)、本文情节几乎都在重复,但读来不感觉乏味,反而意蕴深长。请帮小春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三复情节”
“三复”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重复叙述模式,指同类型情节三次反复。情节的循环往复可以把戏剧性发挥到极致,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充分展现人物形象,并深化主旨。
⑴【探究一:“重复”中的变化】
①故事中的不同:我发现“抓鳟鱼的故事”中时间、地点、人物和 、 都不同。
②人物个性的不同:我发现几个讲故事人的性格同中有异,请你选择其中两个人物来分析其不同个性。
⑵【探究二:“重复”中的深意】课内与课外相互联结是学习的重要策略。请联结下面材料,分析两文在情节上多次重复的用意。
课本里的“重复”:《皇帝的新装》里大臣们和皇帝先后去看并不存在的“新装”,先后表现出内心的疑惑与惊慌,却又先后夸赞“新装”,情节基本相同。
(4)、你觉得本文最适合讲给哪一类人听? 请做出选择,并结合小说内容和生活实际,从构思艺术和主题两个角度加以阐述。A.儿童 B.青少年 C.成年人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老教授提出了几条很有价值的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 表示赞同。 B、林则徐是晚清名臣,他在虎门销烟运动中的壮举骇人听闻。 C、大熊猫顽皮可爱,它的举动令周围的人们忍俊不禁。 D、一阵雷雨过后,树枝上落下了一只鸟儿,然而,它已经不可救药 , 一动不动了。
-
19、某同学摘抄了《皇帝的新装》的片段,但存在部分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甲】除非是为了去①____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是轻松愉快的,每天都有许多外国人到来【乙】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②____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乘(chèng) 分(fèn) B、乘(chéng) 分(fèn) C、乘(chèng) 分(fēn) D、乘(chéng) 分(fēn)(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眩 ②称 B、①眩 ②衬 C、①炫 ②称 D、①炫 ②衬(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
20、阅读是为了思考人生问题。读了《朝花夕拾》后,你对衍太太这个人有怎样的看法? 请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语:我觉得衍太太是个好人。她对小孩子很和蔼,孩子们闹出乱子来,她也不会告诉各人的父母,所以孩子们总喜欢到她那里去。
小文:我认为文中的衍太太不是好人,我们可以从很多事情中看出来,如衍太太怂恿孩子们吃冰、⑴、等。
小语:嗯,你说的有道理。这样看来衍太太确实是一个⑵、的小市民形象。
小文:对的。作者对这个人物抱着⑶的情感,借此批判了落后而恶劣的国民性格。这些人物至今还在我们身边出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