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词。
心中有情,万物皆有情。胸怀宽广,山水也会豪迈,“① , ②”(曹操《观沧海》);思念友人,明月也来深切关心,“③ , 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悟出自然之趣,景物也充满生活哲理,“⑤ , ⑥”(王湾《次北固山下》);羁旅漂泊,黄昏也令人愁肠百结,“⑦ , 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
2、下面是七年级(1)班小语同学观察校园景物时写的一段随笔。阅读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走到了那片银杏林里,我眼前忽然一亮:十几片银杏叶,就只有十几片,叶子的边缘,悄悄围上了一圈儿花边儿一样的黄色。在满树绿色银杏叶的领地里 , 它们就那么悄悄地镶着金边儿 , 好似长着金边儿的绿蝴蝶 , 在酝(niàng)着一个梦。这十几片银杏叶的金边儿连成了一道曲线,涌动在贮蓄着绿色的海洋里,宛如十几朵小小的浪花,那么小——不注意还真看不到呢——却那么欢快地涌动出了初秋的姿容,真是____(花团锦簇/美不可言)。就是这么十几片叶子,看起来那么着急,那么热情,恨不得再过几天,就要形成波涛,形成巨浪,涌动在这秋的季节里了。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酝(niàng) ②贮蓄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3)、画横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4)、“涌动在贮蓄着绿色的海洋里”中“里”字的词性是。 -
3、 请同学们从下面的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则消息。
①参加班上或学校最近开展的某项活动,写一则消息。
② 观察学校、社区、村寨或者附近企业的生活,写一则消息。
要求:①选材典型,中心明确;②注意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③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飞向寰宇 再叩苍穹
——写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殷泽昊
①2024年4月25日下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此举行。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着航天服,迈着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走出,开始了叩问太空的征程。
②此次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一名第二批航天员和两名第三批航天员组成,三名航天员都是“80后”:1980年出生的指令长叶光富,参加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分别出生于1989年和1987年的李聪和李广苏,都是首次飞行。他们如披挂出征的将士,步履从容,信心满满。
③叶光富回忆了自己的“飞天”历程:“神舟十三号”在轨期间,他第一次进行出舱活动。俯瞰地球,他看到了美丽的极光、闪亮的光斑和五彩斑斓的陆地。那次任务中,他进行了太空授课,与青少年天地互动。这些美好的记忆,让回到地球的他念念不忘。那时他就想:什么时候能再上一次太空?
④从2022年4月返回地球到2024年4月再赴太空,叶光富以指令长这一全新身份再次承担飞行任务,带领两位新队友踏上征程。他期待在全面建成的空间站里工作、生活,完成新实验任务,再次出舱,遨游太空。
⑤李聪心中航天梦的种子,是在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时种下的。2020年,李聪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他离自己的航天梦仅一步之遥。课业忙碌、训练繁重,面对挑战,他一直锲而不舍。对于出征太空,李聪信心满满:“我已做好准备,干就完了!”
⑥李广苏是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文科生。他表示,自己天资平凡,面对大量理工科知识的学习任务,能做到的只有努力,稳稳当当地走好每一步。第三批航天员赶上了高频次的空间站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他只能利用课后时间,逐个攻破一个个小知识点,逐个“啃”完一项项训练项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宿舍的灯总是亮到后半夜。“狂奔的蜗牛”是李广苏用了很久的社交软件昵称,他以此勉励自己坚定地走好每一步。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狂奔的蜗牛”踏上了新的征程,这一次他要奔向太空。
⑦叶光富激动地表示,仰望苍穹,在浩瀚的太空中,中国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空间站,而且经过几代航天人接力,“一居室”已被建成了“三室两厅”的别墅。此时此刻,他发自内心地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⑧据了解,此次航天员乘组开展大量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任务,比如,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实现我国在太空培育脊椎动物的突破;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2到3次出舱活动,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持续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按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⑩“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叶光富!”“航天员李聪!”“航天员李广苏!”
⑪“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命令,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⑫“点火!”20时59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点火发射,载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和3名航天员向太空飞去。
⑬飞天梦圆,探索无止境。大气层外,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在等着他们,浩瀚太空在等着他们……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4月26日,有删改)
(1)、文章主要记叙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的相关情况。请认真阅读全文,梳理行文思路,完成思维导图。(2)、 这篇新闻作品的主标题和副标题是如何凸显新闻价值的?(3)、新闻作品的体裁很多,有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本文属于哪种新闻体裁?请结合文章简要阐述理由。 -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盐城,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江苏省沿海中部,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有着“东方湿地之都”的美誉。
盐城位于北纬32°34'~34°28' , 东经119°27'~120°54'之间,东临黄海,南与南通接壤,西南与扬州、泰州为邻,西北与淮安相连,北隔灌河与连云港市相望。全市土地总面积1.77万平方千米,这样广袤的地域为盐城丰富多样的自然与人文风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盐城最引人瞩目的自然景观当属湿地了。这里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湿地面积达76.97万公顷,占江苏省湿地总面积超1/4,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也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
每年秋冬季节,盐城的湿地都会迎来大批候鸟。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这里停歇、觅食、越冬。它们优雅的身姿穿梭在芦苇荡间,与广袤无垠的湿地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壮美的生态画卷。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便承担着守护这些“贵客”的重要使命,区内建立了完善的保护机制,为候鸟们营造了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也为众多科研人员提供了绝佳的研究场所,助力人们更好地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奥秘。
除了鸟类资源,湿地中的植物同样丰富多彩。大片大片的芦苇荡在风中摇曳生姿,它们不仅是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起着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作用。碱蓬草也是盐城湿地的一大特色,每到秋季,海边滩涂上的碱蓬草会变得火红一片,犹如天边落下的晚霞,将大地染成了绚丽的红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这独特的“红海滩”景观已然成为盐城的一张亮丽名片。
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众多古老的遗迹和传说。
海盐文化是盐城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盐城因盐得名,在古代,这里就是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煮海为盐”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古人们凭借着智慧和勤劳,在沿海地区开辟盐场,发展盐业经济,围绕着盐业生产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技艺、管理制度以及丰富多彩的盐民生活习俗。众多的盐宗庙、古盐场遗址等如今依旧静静地诉说着那段辉煌的盐业历史,让人们得以窥探往昔岁月里盐城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上述材料根据网络资料统整,部分有改动)
【材料二】
2008年,淮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名江淮戏、淮戏等,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唱腔音乐起源于民间说唱与劳动号子,以铿锵豪放、优美质朴著称。淮剧由历史中走来,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和发展,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结合获“文华大奖”的淮剧《小镇》剧目,将剧情植入淮剧发源地——建湖九龙口沙庄古村,全景式再现剧中18个生活场景,以“番外篇”形式将剧目“演艺+实境秀”常态化立体呈现,打造“戏在村里,村在戏里”的文旅融合发展样板,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这一核心理念,生动展现新时代“灵龙水乡、淮杂故里”的风貌。
江苏淮剧博物馆是全国唯一淮剧专题博物馆,同时也是盐城重要的地方戏文化窗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研究中心、全国淮剧史料库、淮剧艺术发展史的集中展示地。
(上述材料根据网络资料统整,部分有改动)
(1)、下列关于盐城湿地中动植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盐城湿地是许多珍稀候鸟的越冬栖息地,有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B、芦苇荡在湿地中起着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生态作用,毫无观赏价值。 C、碱蓬草在秋季会让海边滩涂呈现出火红的“红海滩”景观。 D、湿地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和谐的生态系统。(2)、材料一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盐城的?请简要概括。(3)、材料一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它们优雅的身姿穿梭在芦苇荡间,与广袤无垠的湿地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壮美的生态画卷。
(4)、分析材料二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江苏淮剧博物馆是全国唯一淮剧专题博物馆。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无逸历①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②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③ , 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④ , 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⑤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琎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琎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琎。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注释】①历:经过,经历。此处意译为“曾经担任”。②幸:封建时期称皇帝亲临。③篡(cuàn):特指臣子夺取君位。④勋旧:有功绩的老臣。⑤憸(xiān)人:小人,奸佞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再迁右武卫将军
阴交世充
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
卿无负,何所谢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三处。母 在 长 安 疾 笃 太 宗 命 驰 驿 召 还 承 问 忧 悸 不 能 食 道 病 卒。
(3)、 翻译下列句子。①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
② 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4)、 简要概括皇甫无逸的性格特点。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经 行 岚 州
[唐]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诗人经过岚州的季节是 , 岚州的气候特点是。(用诗中的一个字回答)(2)、 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至少从两个角度赏析) -
8、 名句默写。(1)、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2)、 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3)、 ,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4)、 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5)、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
-
9、 名著阅读。
学校计划依托《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拍摄反映红军长征精神的小视频,请你利用小文整理的知识卡片,参照示例,帮助他完成拍摄脚本。
知 识 卡 片
①远景: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可使观众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背景或环境。
②全景:摄取人物全身。能使观众看到人物的一举一动,并能利用背景营造氛围。
③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
④特写:用近距离或长焦距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通过刻画细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拍 摄 脚 本
拍摄方式
拍摄内容
拍摄重点
目的
远景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作泸定桥
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铁索悬桥等
近景
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
从食宿的角度表现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现在赤脚的红军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
红军战士赤脚、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等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2024年11月29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牺牲74周年纪念日。27日上午,我市在杨根思烈士陵园举行“践行‘三个不相信’ 凝心聚力走在前”——纪念杨根思烈士牺牲74周年缅怀活动,学习英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壮举,铭记“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上午8时40分左右,缅怀活动开始。国歌唱毕,全场肃立,向杨根思烈士默哀。市委书记姜冬冬仔细整理花篮缎带,并领宣“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
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泰兴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社会各界代表参加活动。
【材料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反复强调,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材料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年轻人认为英雄是过去式,他们崇尚娱乐明星,追捧网红,对英雄人物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敬意。
(1)、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铭记英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环节。(3)、 在活动中,有同学认为,只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的人才是英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
11、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则新闻评论,主要介绍的是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则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
1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燕赵大地上的人们,骨子里似乎都移植着一种开山破壁的天性,他们在群山中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B、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我们可以提高视野、增长见识。 C、凭借着细致的观察、深刻的体验、超凡的想象力,小说家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D、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凝聚和生存的强大动力。
-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社会都要响起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人才强国,科技强国。 B、他对工作一丝不苟 , 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C、这把刀虽然生锈了,但依旧锐不可当 , 切菜十分省力。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门前那条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浩hàn的宇宙中,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A____(交会/交汇)对接顺利完成。航天科学家们殚精竭虑,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一切,其精神zhāng显于世,值得我们永远B____(牢记/铭记)。面对众多的英雄事迹,人们往往会感到眼花瞭乱,但那份对航天英雄由衰的敬意却不会减少。英雄们的锐不可当之势,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他们的英雄事迹会被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殚精竭虑 镌刻 浩hàn zhāng显(2)、 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①“”改为“”
②“”改为“”
(3)、 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图是题目为《发现身边的美好》的漫画。请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6、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1)、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作品
作者
人物
他的梦想
《红星照耀中国》
①
毛泽东
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②
赤手空拳挖通监狱的石壁,③
(2)、请你从以上书籍中选择一本,向同学们推荐,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
1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藕池河拾忆
雷文军
①这条河承载了我好多记忆。
②春天的藕池河,纯朴可爱。两岸的油菜花、蚕豆花一开,它就成了花中的仙子。我们一群一般大的孩子就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聚集到沙滩。靠近岸边黑得像墨一样的一溜儿水面,蝌蚪摇摆着尾巴上下翻滚,如一壶煮开的黑茶。随手一捧就是几十个蝌蚪,我们在一旁的沙地用手挖个洞,把它们放进去,再用手舀些水,这就成了我们给它们新安的家。再在旁边筑起各式城堡,七手八脚,各显神通,不一会儿,一座浩大的王宫就算大功告成。调皮的四毛,自己筑的城堡塌了就来破坏我们的,舀水一冲,沙筑的宫殿瞬间夷为平地。我们就接着在上面“孵小鸡”,用脚或手轻轻在沙面上拍打,等有水渗出,再接着拍打,奇迹马上出现,中间陆陆续续有小股清流如泉涌般向外冒,夹带着细小沙粒,一个、两个、三个……煞是好看,就像我们在陆地上燃放的烟火往外喷射,只是少了些缤纷的色彩。
③夏天的藕池河有时温顺有时狰狞。暴雨后正是它攒足了力量显示存在感的时候。藕池河的西边是农村,东边是城镇,往来要靠渡船。夏季的藕池河常常浊浪滔天,逆行的船只尽管把白帆挂得老高,还是像晒蔫的树叶打不起精神,得靠岸上光着膀子的纤夫用纤绳拉着它,吆喝着经过殷家洲这段险滩。装西瓜的船只是我们的最爱。我们一群人,差不多一个排的兵力,个个赤膊赤脚,作势要跳进河里准备偷袭。船老大见此,就会指挥船只靠岸,热情地用西瓜招待我们。他们也借机休整一会儿,积蓄力量前行。
④初秋被洪水洗刷过的河床干净如银,一望无际,圆润优美的线条一如侧卧的美人。水分风干后的沙子呈灰白色,忍不住抓上一把,却怎么也捏不住,一股股细沙从指缝间溢出,就像垂流的瀑布。
⑤秋季的藕池河沉寂了许多。一湾浅水绕着毫无规则的沙丘,远远望去就如月牙。躺在沙滩上仰望天上变幻的白云,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梦乡。睡醒了如果还意犹未尽,就尽情地打上几个滚,或者来一场沙仗。回去的时候用力抖几抖,身上就干干净净了。
⑥一进入冬季,藕池河就开始储备来年的丰盈。水流缓了下来,开始结冰。记得有一年的冰结得特别厚,我们一群小孩在上面怎么跳都没事,就像在自家禾场里玩。不知是哪个提议就在上面“打波”(儿时男孩子常玩的博弈游戏),根本不用使劲,随便投出去,嗖的一声,“铜角子”(铜板)就在冰面上划出一条优美笔直的线,一直滑到很远的地方才恋恋不舍地停住,过瘾得很。
⑦多年前,我曾驱车探访过那片沙滩。瘦了,没了水的滋润,它身体干瘪得有点儿遮不住尊严。几处采挖河沙留下的凹陷特别碍眼,意杨的残根败枝直接插进了它的身躯,也如一枚枚锈了的针插在了靠近我心房的地方,隐隐作痛。
⑧去年,我的发小打电话邀我去玩,说河里有鱼可以钓。我将信将疑,早上七点多钟从家里出发,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等到了他那里,他已经差不多钓了两斤,清一色的黑壳鲫鱼。河岸全用方砖砌得规规矩矩,不见了意杨的身影,疏通过的河道清流徐徐。我沿河道北望,藕池河啊,就像艺术体操队的姑娘们手里挥舞的彩练,飘逸灵动,一直滑向遥远的天际。
⑨藕池河如凤凰涅槃,华彩展翼。渡船不见了,被一座横贯东西的新桥替代。故乡就在桥的边上,头枕着藕池河。河水初心不改,向着自己的母亲——长江,东奔而去。
(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独句成段,与《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B、第③段从叙事的视角看,是以“童年时的我”的视角来评论“偷袭”装西瓜的船只这件童年趣事。 C、选文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时间线索,串联起“我”对藕池河的种种回忆,行文线索清晰,文章结构严密。 D、第⑧段“藕池河啊,就像艺术体操队的姑娘们手里挥舞的彩练,飘逸灵动,一直滑向遥远的天际”,充满喜悦、欣慰之情。(2)、“春天的藕池河,纯朴可爱”,请结合第②段,简要概括“我”在春天的藕池河发生的童年趣事。(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①初秋被洪水洗刷过的河床干净如银,一望无际,圆润优美的线条一如侧卧的美人。(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②根本不用使劲,随便投出去,嗖的一声,“铜角子”(铜板)就在冰面上划出一条优美笔直的线,一直滑到很远的地方才恋恋不舍地停住,过瘾得很。(赏析加点字)
(4)、结合文本,说说第⑦段有什么作用。(5)、藕池河承载了作者许多的记忆,寄寓着作者真挚的情感。说说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班级开展“走进中国园林文化”项目式学习,需要制作一份“园林旅游手册”,请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有其特有的风格,亭、台、楼、阁、榭、舫、廊等园林建筑,处处体现园林的内在艺术特点和内涵。中国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大类。因为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传统士人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所以又被称为“文人园林”或“江南园林”。皇家园林以宏伟壮丽著称,私家园林则以小巧清幽取胜。
私家园林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叠山理水是造园的基本技艺手法,“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将山光水色与人亲的想法变为现实。峰石作为园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造景元素,被广泛使用。现存的古典园林中,尤其以苏州狮子林中的奇石最为著名。放眼望去,那些石头有的瘦骨嶙峋,有的风姿绰约,有的娇憨可爱,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深沉含蓄……
很多江南园林中都开辟有或大或小的水池以蓄水。以池水映蓝天、映花木、映建筑,也以池水照身、照心。在尽显园林景观之美的同时,也尽显文人的优雅气质。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可以说都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佼佼者。
(摘编自王其均《雨中村树人家》)
材料二:
私家园林深邃的意境,往往来源于文人复杂的心境和文化追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中的意境,通过建筑的排布、景观的设置、题字、命名,甚至是家具的陈设、铺地的样式等各个方面营造出来,令人神驰心往,游兴大增。
我们在游览和了解中国文人园林时,需要留意的地方就是:文人园林总是与文人阶层对于人格理想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通过园林来表现士人的人格精神。文人园林中几乎随处可见“寄傲”“洗耳”“后乐”“颐志”等标举园居者人格追求的题额。北宋苏舜钦官场失意之后,在苏州筑“沧浪亭”一园,并著《沧浪亭记》以记其事。“沧浪”园名语出《孟子》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典故,以表现园主不随波逐流的高远志向。
名士贤人的道德气节、文采风流,不仅是士人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对士人生活环境有相当影响。比如苏州“沧浪亭”园中的“仰止亭”里,刻有明代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文徵明的画像以及清乾隆皇帝咏赞他的诗篇。这种设计使小园的景观环境,具有了一种文化和人格传承上的脉络和底蕴。
(摘编自王毅《翳然林水》)
材料三:
点景、隔景、借景、对景、夹景、藏景,这六种园林造景的手法,也是我们欣赏中国园林的六个角度和方法。
点景,从字面上来看,它就是一个小“点”。它可以是一个亭子、一块石头、一座小桥等等。它对于周围的环境,起到点缀的作用,但又不仅仅是点缀。它更是画龙点睛中的那个“点”,对周围的景色起到一个点题的作用,是人们视线的聚焦点。
隔景,就是园林中的隔断。有的是完全隔断,就成了障景。障景,顾名思义,就是起到屏障作用的景物。障景是为了不让园林景色一览无余,而是要让游人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所谓“欲扬先抑,欲露还藏”是也。琉璃影壁就是一处障景(如图一),它不但起到屏障的作用,而且其本身也是一处非常值得欣赏的景点。有的不完全隔断,或者说是隔而不断,就成了透景、漏景、框景(如图二)。
图一 图二
借景,就是借用别处的景致,为我所用。根据所借景致的位置和形式,又分为远借、近借、仰借、俯借、实借、虚借等等。苏州拙政园远处的北寺塔,被借来当作园林中的景致,这是远借,也是实借。仰望苏州拙政园见山楼的天空,蓝天白云都成了园林中的景色。这就是仰借,也是远借。而蓝天白云、清风明月、春花冬雪这些景物,都是变化的,只在某个时间才会出现。所以,这也是虚借。
(摘编自《欣赏中国园林的6个角度和方法》)
(1)、根据三则材料,下面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B、私家园林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峰石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造景元素。 C、私家园林小巧清幽,其深邃的意境往往来源于文人复杂的心境和文化追求。 D、园林造景的六种方法中,“隔景”是为了让别处的景致为我所用。(2)、结合材料二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园林主人以“仰止亭”命名亭子的意图。链接材料:《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① , 景行②行止。”
注:①止:语气词。②景行:指大道。
(3)、根据三则材料将“赏园攻略”补充完整,以指导游客更好地欣赏私家园林。赏园攻略
①储备园林的知识:
②选择游览的观看点:
③运用合适的欣赏方法:
-
19、品治国才略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 , 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①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② , 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③ , 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有删改)
注:①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此处指国运。②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③不逮:不及,比不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池非不深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然 周 则 惟 善 是 务 积 功 累 德 所 以 能 保 八 百 之 基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4)、甲、乙两文都采用①写法论述了治国之道,表明相同的政治主张② , 甲文认为如此治理国家,就会“③”,乙文中太宗认为国家会“④”。(③④用原文回答) -
20、赏生活情趣
【甲】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乙】吉祥寺赏牡丹
苏 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两首诗词都写“醉归”,请分别描述两位作者醉归的情形。(3)、请简要概括两位作者“醉”中所蕴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