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重点字词解释。(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陈太丘与友期行(6)、太丘舍去
-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太傅
雪骤
差可拟
无奕
谢道韫
尊君在不
友人惭
-
3、小花准备分享以下关于尊师重道的文言文,请你一起品读。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②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④ , 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⑤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⑥ , 时与游酢⑦侍立⑧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属(zhǔ):撰写。②潜心:用心专而深。③翁(xī)然:一致的样子。④颍昌:地名。⑤赴告:指报丧。⑥瞑坐:打瞌睡。瞑,闭上眼睛。⑦游酢(zuò):杨时的同学,程门四子之一。⑧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1)、任务一:理解字词,疏通文章大意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语境推测法
⑴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课内迁移法: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
颐既觉
查阅词典法:①感觉,觉得;②发觉,察觉;③觉悟,明白;④睡醒
⑶(填序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②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3)、任务二:把握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小花根据杨时的生平绘制了如下人物事迹图,请你补充完整。
(4)、环境描写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请你联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帮助小花分析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5)、任务三:领悟内涵,制作人物海报小花打算在班会结束后,将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制作成海报,请你帮助她完成。
人物:杨时值得学习的品质:(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
4、活动二:美文鉴赏;小文准备分享下面这篇优美的散文,请你一起鉴赏。
永远的铃声
纪效成①两排青砖瓦房,一个坎坷不平的操场,还有木制的篮球架,对,这就是多年前我读过的小学。小学里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挂在老师办公室门上的铃了。从早晨开始,到日落时分,总有老师用手拽着铃绳,让校园里回荡着悠扬、清脆的铃声。我们像一只只鸟儿飞进飞出,校园既像一只巨大的鸟巢,又像一片欢乐的森林。
②三年级时,来了一位姓田的新班主任,二十岁左右。田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的一些细小动作都难逃他的法眼。路队违纪,被训了;抄袭作业,罚抄了;值日不到位,罚值一个星期;给同学起绰号,他硬是让我给同学道歉,弄得我很没有面子。
③在我的怂恿下,我们一党准备捉弄他。看到老师办公室的黑板上写着他明天值日,我们的计划终于有了。
④第二天,一切和往常一样,可是到放中学时,迟迟听不到铃声。田老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到处跑,还时不时听到校长的训斥:“看看你,值班时怎么把铃给弄丢了。”最后,没有办法,校长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关照,算是放学了。
⑤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的兴奋劲就别提了。心想,跟我们斗,真是自找苦吃。下午没有铃声的校园肯定很热闹。然而,下午走进校园时,竟然听到了和往常一样悠扬、清脆的铃声。我的心“咯噔”一下,可能出叛徒了,我隐约预感到灾难的来临。
⑥果不其然,校长找到了我。我先是矢口否认,校长微笑着,悠闲得很。见我不肯招供,校长说出了一个姓名,我惊呆了,我被出卖了。我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神情恍惚。“这样吧,现在就站到旗杆下,反思。”校长似乎下了重大决定似的,“一直站到放晚学!”
⑦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得站在旗杆下。望着沟壑纵横的木质旗杆和上面飘扬着的红旗,我流泪了。
⑧田老师站在办公室门口,向我这边望了望,用手拽铃绳,“当当——当当——当当”的声音响起,我知道上课了。
⑨不一会儿,田老师来了,他竟然也站在旗杆下,和我一排。我止住了哭,望着他。
⑩“你干的好事。”田老师很生气,“你怨恨老师,可以和我说啊,你却用这种错误的方式来报复。你可知道这叫偷啊!”
⑪他一脸的严肃,见我不吭声,不说了,就和我一起像旗杆一样笔直地站着。
⑫“老师,你走吧,”我哭着说,“我保证不偷了,一定听你的话,好好读书。”
⑬老师依然没有走,说:“我有责任,没有走进你的心里,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该罚!”
⑭或许是快要下课了,校长将门上悬挂着的铃摘下来,拿着它走向了我们。
⑮“下课了,我把铃拿着,你敲响它。”校长向我命令道,“铃声是命令,现在你是指挥官。”我只能照办。我怯生生地握住铃绳,按照校长和田老师指导的节奏,“当当当——当当当——”地敲响。听到下课铃声的同学们像鸟儿离开藩篱一样活泼快乐起来了,而我,不经意间成了他们围观的对象。我只好用低头掩饰自己的难堪和愧疚。
⑯田老师说:“校长,这件事我也有责任,我检讨。您看,上课的铃声依然由他敲响,怎样?”校长慎重地点点头,望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有错就改,善莫大焉。希望这铃声能使你幡然醒悟。”
⑰我不记得是怎样再次敲响这铃声的,也不记得是如何跟着田老师走进教室的。我只记得田老师告诉我,这件事不告诉家长,但前提是在班级里作检讨。
⑱奇怪,从这件事后,我竟然喜欢上了田老师。也是从这件事后,我稍有不轨之念时,耳畔就会不自觉地响起悠扬、清脆的铃声,脑海中就会浮现我流泪敲铃的情景,不轨之念随之消失。我知道,是校长和田老师用这铃声时时警醒我,让我知道做人的道理,走好人生之路。我终于没有辜负他们:我循着这铃声,一直追随着师者的脚步前行。
(有改动)
(1)、【情节概括】请按提示补全文章的脉络。(2)、【句子赏析】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们像一只只鸟儿飞进飞出,校园既像一只巨大的鸟巢,又像一片欢乐的森林。
(3)、【内容理解】文章第⑪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老师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情和举动? 请用文中的句子作答。他一脸的严肃,见我不吭声,不说了,就和我一起像旗杆一样笔直地站着。
(4)、【标题理解】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永远的铃声》中“永远”一词?(5)、【拓展探究】小文想在分享文章的过程中为其配一首背景音乐,请你从以下三首歌曲中挑选出一首合适的,并结合文章的主旨说明你选择的理由。歌曲
歌词
A.《善良》
不管在将来遇见怎样的磨难,善良会温暖每一个人,勇敢打开前方的门,就这样慢慢长大吧。
B.《最美的光》
汗水伴着我,一步一步往前闯,也常会有泪水,在前进的路上。心中的小梦想,一闪闪在发亮,穿越年少的迷茫,我会变得更坚强。
C.《听我说谢谢你》
你在我生命中,太多的感动。你是我的天使,一路指引我。无论岁月变幻,爱你唱成歌。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
-
5、活动现场;活动一:分享感悟;小语准备分享以下感悟,请你帮助她补充和修改。
读完《再塑生命的人》,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面对茫然无 cuò的海伦,莎莉文老师用耐心和爱心引导她,让她内心的花朵逐渐 zhàn放。最终海伦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她的故事告诉我,即使生活试图吞 shì我们的希望和勇气,____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____能战胜困难,实现自我超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茫然无 cuò
zhàn放
吞 shì
不懈(A. xiè B. jiě)
(2)、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 也 B、只要 就 C、虽然 但是 D、不仅 而且(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6、本次活动要邀请本班各科任课老师前来参加,请你拟写邀请函。[时间:10月 10 日上午10:00;地点:七年级(1)班教室]
邀请函
-
7、 准备阶段;有同学提议在黑板上题写“吾爱吾师”四个大字,已写出如下三字,还缺一个“师”字。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原则,选择合适的一项( )A、
B、
C、
D、
-
8、小开分享了下面这首古诗,请你阅读后完成题目。
四时读书乐·春 翁森①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②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注释】①翁森: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隐居乡野,以教书为业,从学者先后达八百余人。元废科举,学风日下,先生以儒学教化乡里,历经多年,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②雩(yú):古代求雨的祭礼。
(1)、诗人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明“春光无限好,正值读书时”。(2)、小开想将此诗的某一联作为班级阅览室宣传语,你认为颈联和尾联中哪一联最合适?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 -
9、小文分享了下面这篇回忆性散文,已做好批注,邀你共读。
透早的枣子园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质疑式批注:“车一车”不就是“缝一缝”的意思嘛,后面还有“透早”“大人大种”“憨呆憨呆”这些词语,为什么不用普通话里常用的说法呢?)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栽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赏析式;批注:“震慑”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③“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评价式批注:画面透过时空重叠,“我”回到了童年,写得妙极!)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得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⑪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⑫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⑬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赏析式批注:____)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⑭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⑮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⑯“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
⑰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竞匆匆流过了三十几年。(感想式批注:儿时的“我”看着妈妈温柔的侧脸,无比感动;现在的“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发现妈妈“头发却都花白了”,一个“却”字传神地写出了儿时的“我”与现在的“我”对妈妈情感的变化,这就是成长带给我们的啊!)
(补充式批注:人世间的美好与热爱都是相互的,就好像文中的妈妈与孩子们。我们这学期读过的课外读物中,也有这样美好的情感。)
(1)、解答“质疑式批注”。小文同学找出来的这些词语都是地方方言,作者将这些方言词语穿插使用在文中,有何好处?(2)、挑战“赏析式批注”。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⑬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3)、共鸣“评价式批注”。请你说说第⑤段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4)、探究“感想式批注”。时光匆匆流过三十几年,儿时的“我”与现在的“我”对妈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续写“补充式批注”。请结合名著《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与鲁迅,阐述你对“人世间的美好与热爱都是相互的”这句话的理解。 -
10、以下是小语在活动中分享的关于《朝花夕拾》的书评,其中提到了“娓娓道出了真挚温暖的故事”。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真挚温暖的故事”是什么。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淡淡地、温和地,娓娓道出了真挚温暖的故事。他暂时脱下战士的甲胄,噙着一丝感慨的微笑,回忆过往韶华的温柔与快乐,虽偶尔露出战士的尖锐棱角和刀刃之气,也是一闪而过,然后隐匿于情。
-
11、为了营造读书氛围,小安想在教室张贴对联,但不慎将词语弄乱,请你写出正确的上下联。
传承 阅经典 精彩人生 书写 品佳作 文化瑰宝
上联:
下联:
-
12、以下是小安同学拟写的开场白,请你帮助他修改、补充。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①____”通过以书为伴,使我们心神平和,气息芳华。cháng yáng 于书海中,我们能欣赏烟波浩miǎo的景致,触摸历史的脉络,探寻真理的踪迹……为了让大家读更多的书,读更好的书,班委会决定在每周五下午组织读书活动。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勇敢地走上台来,畅谈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经验、读书感悟,让我们在交流中一同前行,共同成长!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cháng yáng
浩 miǎo
踪(A. zhōng B. zōng)迹
(2)、文段中有一个句子存在语病,请你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3)、在①处横线上填入句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B、腹有诗书气自华。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13、【爱国人物·我来拍】同学们打算为南宋爱国人物叶秀发拍摄人物短片。请你阅读下文,完成相关任。
叶秀发传 [明]宋濂
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辄擢①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②长溪簿③ , 后调安庆桐城丞。金人犯子、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与邑民何异?”修城浚濠④ , 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谋者至,秀发擒之,亟⑤斩于城门以徇⑥。金人计不得近,邑赖以完。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如此。
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卒之日,唯遗书籍数箧,弊⑦衣一袭,至无以为敛。
【注释】①擢(zhuó):选拔。②授:任命。③簿(bù):古代官职名, “主簿”的简称。④浚濠(jùnháo):挖深护城河。浚,深挖。⑤亟(jí):急忙,赶快。⑥徇(xùn):示众。⑦弊:同“敝”,破旧。
(1)、任务一·疏通疑难字词;为更好理解文章大意,请借助表格的方法提示,为同学们解释下列加点词。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金人犯蕲、黄二州
成语推断法:秋毫无犯
⑴
骑兵将迫
查阅词典法:①走近,逼近;②急迫,危急;③狭窄;④催促
⑵(填序号)
苟先去之
语境推断法
⑶
日为备御计
课内迁移法: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
⑷
(2)、任务二·挑选拍摄内容;同学们对叶秀发“抗击金人”的主要片段进行梳理,挑选可拍摄内容,请仿照示例补全下图。(3)、导演打算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凸显叶秀发的形象。请从文中摘录一处侧面描写,并做分析。(4)、任务三·完善拍摄脚本请根据上下文,为脚本中的空白处补充恰当的神态和动作,并说明理由。家人(跪在地上,哭求):金人来犯,我们赶紧逃走吧!
叶秀发: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
(5)、宣传组计划在短片末尾增加诗句,下面的诗歌是否合适? 请结合本文内容说明理由。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选自曹植《白马篇》)
-
14、【爱国散文·我来赏】文学社的同学们搜集了一篇充满家国情怀的文章,请你与他们一起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让我好好看㸔 你 林湄
傍晚,车子经过兰州临河的带状公园时,友人说那条河就是黄河。“啊,黄河!”我吃惊地重复着,忙叫友人停下车,让我看看黄河——这是我梦寐中的景致啊!
在刚开始认识汉字的时候,我就知道了“黄河”与“长江”。后来,我总是以文人的童心,想象着黄河的壮观与独特,想象着她咆哮、搏击,如万马奔腾。
记得从前,老师曾以一种低沉忧郁的语气给我们讲述黄河的故事。历史上黄河流域频繁地暴发洪水,相传最早与洪水做斗争的是共工氏族,他们靠木、石、蚌器从山丘取土填充低洼,抵挡水浸。尧当部落联盟首领时,鲧借鉴共工氏族的治水经验,将填充低地改为筑土围墙。舜为首领时不满意洪水浸泡即溃的土墙,任命鲧的儿子禹治水。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几经考察,采取以凿山辟谷疏导为主的治水法,从而减少了洪水的灾患。
人们没有怨恨“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而是在黄河的水患中看到了禹的力量、禹的精神。后人冠之为“大禹”,因为禹是一个大写的人,写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战胜艰难险阻的史书上,也印记在后人的脑里。
黄河啊,正因你有那么久远而沧桑的历史,所以成为我梦中的神往之地。
我从小生长在东海岸旁的海滨古屋里,黄河于我既熟悉又遥远。后来,我离开了那片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直未能亲见黄河成了我心中的一桩憾事。
现在,我站在兰州滨河中路黄河南岸,夜幕即将降临。趁着夕阳未落,黄河,让我好好地看看你——你静静地横卧在我面前,东临中山桥、黄河索道,西连《黄河母亲》雕塑,南依小西湖公园,北与“白马浪”为邻。
你安详如雕塑中的母亲,以你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子孙。如今,当周遭的世界变得流光溢彩,你仍然是那么朴素,保持着你的端庄与宁静。我凝视着你,想象自己依偎在你的臂膀之上,感受着你的温暖,倾听那轻柔的细语……
岸边矗立着著名的兰州水车,那是兰州段家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明嘉靖年间,兰州人段续任云南道御史时见到当地用筒车灌溉农田,于是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他回到故里,仿制出水车。
友人说,四十多年前,有252轮水车林立在兰州黄河的两岸。那是何等壮观、独特的景观! 水车源自人类的智慧,既像一件艺术品,又灌溉了农田,养育了子孙。它们咿咿呀呀,日夜欢唱着,歌唱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歌唱着人们辛劳而又快乐的生活。今天的水车固然是滨河中路带状公园里的点缀品,但它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深思与启迪。
沿着带状公园的南岸,我来到了黄河铁桥下,这里是古代通羊皮筏子和木舟的渡口,也是明洪武年间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浮桥遗址。眼前的铁桥则是光绪年间清政府请德国人建成的。
站在铁桥上,望着桥下平静无波的黄河水,想象着黄河水上涨时羊皮筏子在滚滚波涛中漂流的画面。是不是像漓江上的木筏一样,上面站着一位艄公,他握着一根长竿,在水上悠哉滑行? 其实,羊皮筏子比木筏更轻便。将几块羊皮绑在一起,吹足气,即成黄河上来去自如的筏子,即使水流湍急,也能横渡激流。
艄公如何能在羊皮筏子上点篱自若,顺水势颠簸而去? 是他们的机智镇静制服了波涛,还是因为他们是黄河的主人,在黄河面前自有无畏与淡定?
正流连忘返时,最后一朵晚霞渐渐隐去。
夜色深沉,北岸白塔山上寺院的灯火亮了起来,兰山索道闪着彩色的光。我依然痴痴地伫立在黄河岸边。夜色中的黄河固然另有一番风情,但更让我留恋的还是黄河本来的面目,那不经装饰的母亲般的面容。
黄河,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都在我的心头!
(1)、读完文章后,同学们对作者想象中的和看到的黄河的特点进行梳理,请你补全下图。(2)、本文的抒情性较强,小语想在社内做朗读展示,请你帮他完成朗读设计表。重音
⑴请为下面的句子设计朗读重音,并说明设计理由。
“啊,黄河!”我吃惊地重复着,忙叫友人停下车,让我看看黄河——这是我梦寐中的景致啊!
停连
⑵请为以下句子设计停连,并说明设计理由。
我凝视着你,想象自己依偎在你的臂膀之上,感受着你的温暖,倾听那轻柔的细语……
(3)、请和同学们一起品味下列语句,体会作品意蕴。①你安详如雕塑中的母亲,以你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子孙。(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我从小生长在东海岸旁的海滨古屋里,黄河于我既熟悉又遥远。(为什么说黄河于“我”既“熟悉”又“遥远”呢?)
③今天的水车固然是滨河中路带状公园里的点缀品,但它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深思与启迪。(“深思与启迪”指的是什么?)
(4)、同学们对本文标题展开了探究,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
15、【爱国诗歌·我来诵】各班级组织爱国诗歌朗诵活动,小文准备朗读《梅岭三章》,但对末句的语气、语调、重音等把握不准。请你为这个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原因。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16、【爱国情怀·我来绘】小语根据“家”的甲骨文字形和“国”的金文字形,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一个图标(如下图),请你简要分析其含义。
-
17、【爱国宣言·我来拟】以下是校团委准备放在宣传栏的文字,但其中还有部分问题,请你帮忙修改。
钢铁旌旗红映日,丹心碧血写诗篇。往昔的战火虽已熄灭,但红色的印记在每个人心中永存。革命先辈们取义成rén,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经历了多少血雨 xīng风! 让我们的心灵跨越时空与历史契合,聆听爱国人士的先进事迹,____(铭记/切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深切湎怀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旌(A. jīnB. jīng)旗
取义成rén
血雨 xīng风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3)、从括号内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文段的横线上。(4)、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
18、阅读理解
义 犬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又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③疾驰,抵郡已暮。及扪④腰囊⑤ , 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候关⑥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⑦ , 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⑧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此处代指骡。④扪(mén):按,摸。⑤囊(tuó):口袋。⑥候关:等候城门开放。⑦冲衢(qú):交通要道。⑧逡巡(qūn xún):犹豫而徘徊不前。
(1)、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原文语句
提示方法
加点词释义
父陷狱将死
语境推测法
⑴
则又从之
课内迁移法:一狼仍从(《狼》)
⑵
金亡其半
查阅词典法:①死亡;②逃跑;③丢失;④同“无”,没有。(《古代汉语词典》)
⑶(填序号)
遗金宁有存理
字源推测法:“遗”是一个会意字,字形右上方为一双手,中间一竖表示遗落的东西,左下方是一个表示“动”的符号,意思是手中的东西会落下去。
⑷
(2)、阅读上文,用自己的话补全下图空缺处。(3)、文中提到某甲“顿念犬吠有因”,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犬一路追随主人不停吠叫的原因。(4)、文章标题为《义犬》,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犬的“义”? 请进行分析。 -
19、文言文阅读
《狼》和《鸡报恩》
【甲】《狼》原文。
【乙】有老妪,蓄鸡至多,惟卖其卵。有买鸡充馔①者,虽十倍其价不肯售。会刈麦曝____门外,群鸡忽千百齐至 , 围绕啄食。媪持杖驱之,东散西聚,莫可如何。方喧呶②间,住屋五楹,訇然③摧圮④ , 鸡乃俱惊飞入山去。故邵子⑤曰:“禽鸟得气之先。”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馔(zhuàn):食物。②喧呶(náo):闹嚷。③訇(hōng)然:形容巨响声。④圮(pǐ):毁坏,倒塌。⑤邵子:即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
(1)、小海誊抄【乙】文时,“会刈麦曝▲门外”的横线处漏了一字,请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乙】文中补全。(2)、根据表格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的词。原文语句
提示方法
加点词释义
会刈麦曝▲门外
查阅词典法:①会合;②会见,会面;③机会,时机;④领会;⑤恰巧,正好;⑥必定
⑴(填序号)
群鸡忽千百齐至
参考成语法:人迹罕至、蜂拥而至
⑵
方喧呶间
课内迁移法:方欲行(《狼》)
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鸡乃俱惊飞入山去。
(4)、请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完成资料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狼”
狼的肖像
与“狼”有关的成语
蒲松龄眼中“狼”的形象
⑴
⑵
(5)、同样是讲人与动物的故事,【甲】【乙】两文作者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
20、默写。(1)、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 , 。(2)、文中表现狼狡猾的部分有 , , , , , 。以及 , 。(3)、文中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4)、文中点明主题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