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语境和拼音,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字词。

    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课文,为我们的青春生活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从中,我们接受了chóng高精神的洗礼,白求恩纯cuì的思想、海伦·凯勒顽强的意志、陈毅取yì成仁的精神等都令人折服。让我们带着这份精神的滋养,怀揣着对知识的热忱,用不xiè的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2、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红军战士以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雪山草地,(     )道道天险,(     )百万敌军,一次次从困境中(     ),在绝境中(     ),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伟大奇迹。

    A、攻克          征服          击退          奋起          重生 B、征服          攻克          击退          奋起          重生 C、征服          击退          攻克          重生          奋起 D、攻克          击退          征服          奋起          重生
  • 3、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弈秋,通国之弈者也/与人为 B、立根在破岩中/绿遍山白满川 C、终日不成章,泣零如雨/初闻泪满衣裳 D、烈火焚烧若等闲/等闲识得东风面
  • 4、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街头表演在现代城市里早已司空见惯 , 人们不再感到新奇。 B、在这次谈判中,面对对方提出的无理要求,他斩钉截铁地拒绝。 C、他只偶然迟到一次,老板却见微知著 , 认定他工作态度不端正。 D、这家餐厅别出心裁地推出“诗词美食”套餐,吸引了众多顾客。
  • 5、小语在梳理写字表过程中,尝试探究其中的识写规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部分月字旁的字与身体器官或时间周期有关,如“脉、肿、脏”就与身体器官有关。 B、口字旁的字多与嘴(嘴部动作)、声音有关,如“咽、啃”就与嘴部动作有关。 C、大部分草字头的字与花草植物有关,但“藏、蒸”这两个字就与花草植物没有关系。 D、竖心旁的字多与情感、情绪有关,如“惧、惶”;心字底的字多与思考、意念有关,如“恶”。
  • 6、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迹(hén)       画(kuàng)       面面相       金辉煌 B、样(mú)       旋(zhuǎn)       天海角       然而止 C、辱(wū)       抵(yù)       忑不安       目结舌 D、恨(zèng)       灭(jiān)       面面到       风尘
  •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喜悦。请以“本来我可以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及校名。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我在实验室的泥盆里,养了好几只狼蛛。从它们那里,我看到狼蛛猎食时的详细情形。这些做了我的俘虏的狼蛛的确很健壮。它们的身体藏在洞里,脑袋探出洞口,玻璃般的眼睛向四周张望,腿缩在一起,作着准备跳跃的姿势,它就这样在阳光下静静地守候着,一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②如果它看到一只可作猎物的昆虫在旁边经过,它就会像箭一般地跳出来,狠狠地用它的毒牙打在猎物的头部,然后露出满意又快乐的神情,那些倒霉的蝗虫、蜻蜓和其它许多昆虫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做了它的盘中美餐。它拖着猎物很快地回到洞里,也许它觉得在自己家里用餐比较舒适吧。它的技巧以及敏捷的身手令人叹为观止。

    ③如果猎物离它不太远,它纵身一跃就可以扑到,很少有失手的时候。但如果猎物在很远的地方,它就会放弃,决不会特意跑出来穷追不舍。看来它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不会落得一个“鸟为食亡”的下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狼蛛是很有耐性,也很有理性的。因为在洞里没有任何帮助它猎食的设备,它必须始终傻傻地守候着。如果是没有恒心和耐心的虫子,一定不会这样持之以恒,肯定没多久就退回到洞里去睡大觉了。可狼蛛不是这种昆虫。它确信,猎物今天不来,明天一定会来;明天不来,将来也总有一天会来。在这块土地上,蝗虫、蜻蜓之类多得很,并且它们又总是那么不谨慎,总有机会刚好跳到狼蛛近旁。所以狼蛛只需等待时候一到,它就立刻窜上去捉住猎物,将其杀死。或是当场吃掉,或者拖回去以后吃。

    ④虽然狼蛛很多时候都是“等而无获”,但它的确不大会受到饥饿的威胁,因为它有一个能节制的胃。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比如我那实验室里的狼蛛,有时候我会连续一个星期忘了喂食,但它们看上去照样气色很好。在饿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狼一样。

    ⑤在狼蛛还年幼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藏身的洞,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不过它有另外一种觅食的方法。那时它也有一个灰色的身体,像别的大狼蛛一样就是没有黑绒腰裙——那个要到结婚年龄时才能拥有。它在草丛里徘徊着,这是真正的打猎。当小狼蛛看到一种它想吃的猎物,就冲过去蛮横地把它赶出巢,然后紧迫不舍,那亡命者正预备起飞逃走,可是往往来不及了——小狼蛛已经扑上去把它逮住了。

    ⑥我喜欢欣赏我那实验室里的小狼蛛捕捉苍蝇时那种敏捷的动作。苍蝇虽然常常歇在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⑦但是这只是狼蛛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它们身体比较轻巧,行动不受任何限制 , 可以随心所欲。以后它们要带着卵跑,不能任意地东跳西窜了。所以它就先替自己挖个洞,整天在洞口守候着,这便是成年蜘蛛的猎食方式。

    (节选自《昆虫记》)

    (1)、指出文中⑤⑥段划线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第⑦段中“不受任何限制”中的“任何”能否去掉,为什么?
    (3)、结合选文,说说狼蛛“就像狼一样”的特点有哪些?
    (4)、《昆虫记》只是一本写“虫子”的书,却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影响着全世界的读者,被誉为“”。它既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作者也由此获得了“”、“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夏老师的情义

    ①我仍记得新班主任夏老师第一次进教室的时候,满教室飞翔的纸飞机与笑闹声都停了下来,整个教室刹那间变得鸦雀无声。他静静地立在教室的前门口,以一种“我就知道你们会很吃惊”的表情在微笑。

    ②他是个中年男子,大眼睛,高鼻梁,气质甚是明朗。只是,他没有左小腿,拄着单拐,拐杖在左膝位置有个横向的支托,让他截肢后的左腿能安安稳稳放在上面。

    ③他进门了,脚步声是“笃——咯,笃——咯”。他一开口就把大家逗乐了:“别的班主任都能像侦察兵一样悄悄潜伏,看自己班上的孩子是不是乖。我是不行的,五十米之外,你们就会知道那是我,我的脚步声会很隆重……”大家笑了起来,夏老师的幽默和坦诚,一下子打消了我们的忐忑心理。

    ④作为班主任,在带我们的3年里,夏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无数技能:作诗、谱曲、弹吉他,甚至踢足球。

    ⑤放学后,班里的男生抽签分为两个小队,在球场上踢对抗赛,夏老师做裁判。他当然不可能飞快地跑来跑去,还要拄着拐杖避让孩子们的冲撞,在双方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过人动作中,判定谁犯规,这本事依旧了得。两边的男孩都调皮,不时起哄高喊:“裁判开球,夏老师,来一个!”夏老师不扭捏,也不推辞,夹紧左腋下的拐杖,找到重心,右脚猛射足球,而就在那一瞬间,他再往前跳开一小步,稳稳落地。欢呼声雷动,场上和场下都喝彩,就仿佛双方都赢了比赛。

    ⑥学校组织秋游,别班的老师在耳提面命“要注意安全,要仔细观察,想着回去如何写作文”,夏老师却带着我们野炊。从辨明风向、堆石砌灶开始,教我们如何一步步在野外烤肉串和煮饺子。同学们带来了饺子馅和饺子皮,老师带来了两个巨大的竹匾。他将拐杖横过来,席地而坐,包了全班一半的饺子。他包的饺子一个个胖鼓鼓、神气活现地站着,而我们学着包的饺子,都扁塌塌地卧着。夏老师一锅又一锅地下饺子,先给那些拾柴火、拎泉水的孩子盛上。他最后吃饺子的时候,我们包的那些塌扁饺子,都在锅里化成了面片汤。夏老师也毫无怨言,吃得很香:“我第一次包饺子,水平与你们差不多。谁的手艺不是从无到有的?”

    ⑦我们的学校位于南京明城墙的脚下,每年暑假一过,操场上的草都长得有半人高。于是,开学后的第一次劳动就是在操场上拔草。夏老师拄着拐杖与我们一起拔。就在大家喘着粗气,叫嚷着又被草丛里的蚊子叮咬,胡乱拭去额头上的汗水时,忽听夏老师喊了一声:“看,晚霞!休息一刻钟,我们吹吹风,抬头欣赏下西边的太阳。”我们顺着他的指引看去,在操场尽头,下坠的夕阳已经颤悠悠地被明城墙托住了,城墙上的瓦松与芦苇被金橙色的光影镀亮,而在西边的天空上,玫瑰色、金橙色与深紫色的晚霞,像狭长的河流一样铺陈着。这一刻钟里,西边的晚霞瞬息万变,像光影变幻的魔术。夏老师拄着拐杖,淡淡地说:“很多年以后,你们会忘了大部分从学校里学得的知识,可是,你们会记得今天,记得手上磨出的血泡,记得拔出来的草被晒干的香味,记得咱们一起看晚霞的这一刻。我们都要记得生活中不仅有苦恼,有磨砺,也有幸福的奖赏。千万别错过了这些奖赏。

    ⑧夏老师坦白地告诉我们他当年找工作的坎坷。这名多才多艺却缺失了半条腿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令许多学校的领导左右为难。最后,是我们学校的老校长一锤定音。老校长说:“录用他,不是为了同情他,而是他值得这份尊敬。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苦恼——长得胖,长得瘦,长得矮,脸上有痘痘,变声比人家慢,学习成绩不稳定……可是,如果他们每天可以看到小夏老师这样乐观而有情有义地活着,视挫折和嘲弄如无物,能笔直地依照自己的目标成长,这比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

    ⑨夏老师满怀感激地追忆这一切,他记得老校长千方百计省出经费,在他入职前将教学楼通往宿舍楼的碎石小径,铺成平整的青砖路,并给他定制了一副特制的单拐。

    ⑩夏老师带着我们学习,踢球,野炊,欣赏歌剧一样辉煌的晚霞……他说:“我只是将老校长给我的信任和爱传给你们,希望你们长大后,也能把这份信任和爱传给自己的孩子。”

    (作者:明前茶 摘自《品读》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已有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文章写了夏老师与同学们相处的几件事。

    (1)夏老师拄着双拐进教室,面对学生,他幽默坦诚。

    (2)

    (3)夏老师组织学生秋游,他教给我们生活技能。

    (4)

    (5)夏老师追忆往事,让我们明白情义。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夏老师不扭捏,也不推辞,夹紧左腋下的拐杖,找到重心,右脚猛射足球,而就在那一瞬间,他再往前跳开一小步,稳稳落地。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我们都要记得生活中不仅有苦恼,有磨砺,也有幸福的奖赏。千万别错过了这些奖赏。”的理解。
    (4)、通读全文,你读出了夏老师的哪些情义?
  • 10、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丙】《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①《书》:指《尚书》。②逸豫:安逸舒适。③其:指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存勖灭梁以后,骄傲自满,宠信乐工、宦官。④举:全、所有。⑤伶人:宫廷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亲戚之   畔:          (2)于声   发:          (3)其衰也   及:

    (2)、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丙】文中的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死国灭”,探究其根源,如果用【甲】文中的词语回答就是“”,用【乙】文中的句子回答就是“
    (4)、【甲】【乙】【丙】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 11、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诵读经典,我们赏奇“景”。这里有王维《使至塞上》中“ , 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大漠风光。诵读经典,我们赏奇“志”。这里有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的闲情逸致。诵读经典,我们赏奇“理”,孟子告诉我们,大丈夫当“ , 贫贱不能移,”;杜牧《赤壁》中的“”告诉我们历史上英雄的成功也离不开机遇。

  • 13、八年级(1)班举行了“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问题。

    阅读途径

    百分比

    阅读类型

    百分比

    网上下载或在线阅读

    68%

    历史军事

    17.4%

    图书馆借阅

    12.1%

    经典名著

    18%

    自己购买

    17.7%

    科幻作品

    12.5%

    在书店阅览

    2.2%

    网络小说

    52.1%

    (1)、上面是初中生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请你写出两点结论。
    (2)、你喜欢读哪个类型的书,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 14、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太行山犹如一道巨大的屏障,耸立于华北大地上,雄伟壮丽。山峰蜿蜒,沟幽深岩叠嶂,无比峻qiào。烽火弥漫的峥嵘岁月里,无数太行儿女挺身而出,誓死奔赴前线。战火无情,然信念不息,为家国而奋不顾身的历史终将被人们mínɡ记。太行山里一直流传着一份感情,满怀着坚定、执着的信念,让人冲破藩篱,勇往直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岩叠嶂     峻qiào       mínɡ记

    (2)、当你不确定“藩篱”中“藩”字的读音时,你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可查到这个字的读音是“fān”。
  •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材料二: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材料三: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和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围绕“情义”这一主题,写下自己的感想,不少于70字。

    材料一:

    于是我立即照自己的想法滔滔不绝地倾诉了我遭受的虐待和心中的怨恨。我一激动,话就尖酸刻薄起来,我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毫无克制,语气也不婉转。海伦耐心地听我说完。……

    “怎么?”我不耐烦地问道,“难道里德太太还算不上是个狠心的坏女人吗?”

    “当然,她对你不好……要是你尽力去忘掉她对你的严厉,忘掉由这引起的激愤情绪,那你不是会过得更快活一些吗?我总觉得,生命太短促了,不该把它花在怀恨和记仇上。……”

    (选自《简•爱》)

    材料二:

    武松道:“我却不是说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既是恁地说了,如今却在这里做甚么?……”施恩道:“兄长少坐。待家尊出来相见了,当行即行,未敢造次。”

    (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过得数日,施恩再备了酒肉,做了几件衣裳,再决康节级维持,相引将来牢里,”请众人吃酒,买求看觑武松,叫他更换了些衣服,吃了酒食。出入情熟,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

    ……“今日听得哥哥断配恩州,特有两件绵衣,送与哥哥路上穿着。煮得两只熟鹅在此,请哥哥吃了两块去。”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位豪杰,两口宝刀,接连而来,对插而起,用笔至此,奇险极矣。即欲不谓之非常,而英雄之色,千人万人,莫不共见,其又畴得而不谓之非常乎?又一个买刀,一个卖刀,分镳各骋,互不相犯,固也……今两刀接连,一字不犯,乃至譬如动泰西华,各自争奇。

    (节选自《水浒传》金圣叹点评本)

    这段话中,评点了两位豪杰,他们的经历中都有与宝刀有关的情节,但是最后也都落草梁山。

    (1)、其中买刀的是A 卖刀的是B
    (2)、B卖刀时,发生了什么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 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深巷里的老墙

    ①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央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会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

    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爬满了积年生的薛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我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从未谋面的花草。单听这些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蛾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

    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⑥有这样一堵老墙,原来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

    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

    ⑧我知道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⑨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⑩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9月4日第8版,有删改)

    (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请结合全文回答。
    (2)、结合上下文,回答下列括号中的问题。

    ①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请分析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第⑦段画波浪线的部分独句成段,请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老墙为线索,串联起作者的回忆和感悟。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B、文章开头对深巷老墙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古朴、宁静的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 C、文章《花桥》一诗,与岳飞的《满江红》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岳飞命运的悲叹。 D、作者选取“青瓦”“绿苔”“灿烂的花”等意象,让土墙也具有了独特的美感。
    (5)、文章的结尾处作者连用两个问号,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分析。
  • 19、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小冀同学搜集了“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的相关资料,请你帮他解决下列问题。

    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人们的集体记忆、经验智慧、共同情感。加强非遗传承保护,为我们留下一个了解历史、回望过去的窗口,更为砥砺前行提供精神动力。

    ②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非遗保护传承是一项相对冷门的事业,非遗传承人用行动完成“热爱可抵万难”的书写。白手起家,挖掘、整理散落民间的蒙医传统疗术,乌兰首创正规的蒙医五疗科,让蒙医药息及更多人;4岁开始习武,一心推广峨眉武术历史文化,马赵凌云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武术的魅力;整理对比历代40多个《秋鸿》谱本,重新组织节拍、勾勒音乐情绪,杨致俭让已成绝响的古谱焕发新生……一个个故事,为“热爱”写下生动注脚,也揭示了他们何以穿越寂寥时光、跨过重重难关,让非遗重放光芒。

    ③非遗保护传承离不开自发自觉,也需要长效机制的保障。中央财政投入资金用于支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等工作;文化和旅游部与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非遗活动进校园、非遗知识进教材、非遗传承人上讲台等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兴趣的种子……一系列举措为有志于传承非遗技艺的人增底气、强信心,激发青少年传承保护非遗的热情,厚植了人才沃土。

    ④以创新联结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纽带,让非遗拥有更加鲜活、持久的生命力。越剧《新龙门客栈》创新表演形式,沉浸式环境、新编角色、线上直播等探索,成功圆粉年轻人。老戏曲觅得新知音,正是因为找到了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创新“打开方式”,让非遗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增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造血”能力。

    ⑤如今,许多非遗项目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构成一幅多彩非遗图卷。面向未来,以时代活力激发传统魅力,定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2月9日,有删改)

    (1)、如何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请阅读文章并概括回答。
    (2)、小冀同学搜集到了下面的文字,你认为和文中的哪段观点一致?请简述理由。

    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一名手工艺人穿着自己制作的苗族传统服饰走上英国伦敦的T台;打破既定框架,景德镇的手作陶瓷吸引年轻人成群结队来“扫货”。

    (3)、本次主题活动需要一则宣传语,请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拟写。
  • 20、学完辛弃疾的诗词后,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并辑录了一些名句。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资料夹

    资料一: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注:①〔雅〕平素,向来。

    资料二:

    [甲]

    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乙]

    粤辛巳岁,亮南寇,中原之民,屯烽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 , 为掌书记,与图恢复。

    (节选自《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卷三•美芹十论》)

    注:①〔亮〕指金国皇帝完颜亮。②〔鸠〕聚集,收集。③〔耿京〕南京抗金义军首领。

    资料三:

    [甲]

    稼轩帅淮时,同甫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 , 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

    (节选自《养疴漫笔》)

    注:①〔帅淮〕指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②〔同甫〕指陈亮,字同父(甫),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乙]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鹧湖。既别之明日 , 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 , 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节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①〔殊〕很,非常。②〔鹭鸶林〕地名,古驿道所经之地。

    名句辑录:

    [甲]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乙]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丙]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丁]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丑奴儿•此生自断天休问》)

    (注:两首《丑奴儿》均作于闲居江西上饶时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事

    ②屯蜂起

    ③酒

    ④既别之明日

    (2)、下列对资料一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B、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C、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D、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

    ②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

    (4)、请概括资料三•乙的主要内容。
    (5)、“名句辑录”中甲、乙两诗的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请试作分析。
    (6)、小冀想将“名句辑录”汇编成册,取名为《赤子情爱国心》,有同学认为两首《丑奴儿》都写的是他对人生的愁思,未见其“爱国之心”,因此取此名不合适。请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