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默写古诗文。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曹操《龟虽寿》)
(2) , 松枝一何劲! ,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3)妻子象禽兽,。柴门何萧条,。(曹植《梁甫行》)
(4)馨香盈怀袖,。(《庭中有奇树》)
(5)【运用型默写】《感动中国》用“春蚕不老,夕阳正红”颁奖词致敬“银发知播”团队,小粤深有感触:致敬他们“ ,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的不老心态!
(6)【主题式默写】诗可抒情。《庭中有奇树》中思妇感慨花儿并非珍贵,只是借此表达相思之情的句子是:“?。”诗可言志。刘桢《赠从弟(其二)》中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的句子是:“?。”
-
2、请你参加以“探索科学世界 尝试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一:爱科学,写主题】请从下面的语句中选择一个,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探索科学世界 尝试科技创新
(2)、【活动二:创社团,育人才】梦浩同学准备创建一个科技创新社团,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申请表。社团申请表
社团名称
科技创新社团
社团目标
a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引导成员走进科学世界。
b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引导成员了解新科技。
①
创建社团的必要性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的保障,而中小学阶段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期
创建社团的意义
②
社团的活动构想
在本学期开展科技作品创作活动,活动构想如下:宣传发动→科技创作→展示交流→完善改进→总结评价
(3)、【活动三:读新闻,写标题】针对此次活动,同学们找到了很多新闻,请你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曾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其中一项调查问道:“如果要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被极大削弱,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这样不仅可能给孩子带来智力和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
(4)、【活动四:宣活动,拟标语】为了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有同学拟写了一条宣传标语,请你仿照示例,也来写一条宣传标语吧。示例:加入科技创新社团,科技创新给你力量!
-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勇于给自己开药方
向 河
①医不自治,意指医生不给自己和家人治病。西汉名医淳于意为父亲治病,迟迟不见效,一日有事外出,托徒弟依方抓药,徒弟发现其中一味药用量偏小,以为老师疏忽,不假思索地加到应有剂量,结果淳父服药后效果出奇地好。原来这味药有剧毒,而病人是自己的父亲,淳于意考虑再三,不敢给足剂量。病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诊断时容易掺杂额外顾虑。由此可见,给自己人开药方需要勇气,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也是如此。
②勇于给自己开药方需要极大的决心和魄力。倘若难为情、爱面子,陷入医不自治的桎梏,不愿对自己下猛药,就难以达到“体检”“治病”的目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给自己治病打不得半点折扣,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把“药量”下足,方能祛除病毒,强身健体。
③改正错误,需要勇气,需要行动。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共产党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们也吃五谷杂粮,也会犯错误。我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犯了错误就检讨,就立即改正。”多些知错必改的勇气,拿出知错必改的行动,才能真正与错误决裂。
④勇于给自己开药方,需要早改正早止损。错误刚萌芽时,往往造成的危害不大,改正起来也不用费太大的力气,交太多的“学费”。反之,改正得越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缝隙就会沦为大塌方。党员干部“有错误就赶快改正”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要求,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小错误及时发现及时改,大错误更应及时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如果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掩饰错误,推诿过失,终究会让“小病”拖大,“大病”拖至不可救药。
⑤“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公利,才能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补过为心,以求过为急,以能改其过为善,以得闻其过为明”。这也正是我们党革故鼎新,守正出新,实现自身跨越,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所在。
⑥“往之不谏,来者可追。”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更需以身作则,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主动查找和纠正思想上的偏差、工作中的不足,有缺点就克服,有问题就解决,有错误就纠正,一时一刻也不能懈怠,一丝一毫也不能放过。只有勇于给自己“开药方”,敢于自我革命,不断“排毒杀菌”“补钙壮骨”,才能挑起时代重担,展现新形象,实现新作为。
(选自《内蒙古日报》,有改动)
(1)、“勇于给自己开药方”在文中指什么?(2)、作者讲西汉名医淳于意为父亲治病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3)、第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作者是怎样论述要“勇于给自己开药方”的?(5)、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不足,试着给自己开一剂“药方”。 -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谁也不能保证我们的人生永远一帆风顺,____,____,____,____。所以,传统文化中的那些精华才是我们中国人真正的财富。
①我们的祖先都通过文字,通过这种物象之网的编织,给我们构建了高价值的解决方案
②但是有一件事我们保证得了
③我们付出的努力一定能获得回报
④那就是任何困境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④③①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B、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C、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D、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bó。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 A (一事无成/一败涂地)。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或者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 B (赞扬/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 C (发扬/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jiàn,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 D (必需/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héng地进行各种尝试。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孜孜不倦 汲取
(2)、根据拼音写汉字。渊bó
关jiàn
持之以héng
(3)、文段中横线处应该填入的词语分别为:A , B , C , D。(4)、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类型是 , 修改意见为:。 -
7、小新同学去梁山游玩,在忠义堂前,他和一位年龄相仿的游客交流读书体会。
游客:《水浒传》记述了许多英雄好汉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故事。我认为,武松“醉打蒋门神”最能体现“豪侠仗义”。
小新:我觉得,武松“醉打蒋门神”算不上“豪侠仗义”,鲁达“拳打镇关西”才能真正体现“豪侠仗义”。
你赞成谁的观点?请结合故事情节阐述理由。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作家的劳动
路 遥
①我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劳动历史并不长,这里所谈的只是一些肤浅而零碎的认识。
②一个人想搞创作,一开始就想接触一些创作方面的理论和技巧,这是必要的。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这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学创作这种劳动。
③搞文学,具备这方面的天资当然是重要的,但就我来说,并不重视这个东西。我觉得,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不完全是智慧的产物,更主要的是毅力和艰苦劳动的结果。
④从工作特点来看,作家永远是个体劳动者。这种独立性的劳动非常艰苦,不能依靠别人来代替。任何外在的帮助,都不可能缓减这种劳动的内在紧张程度。有时候,一旦进入创作的过程(尤其是篇幅较大的作品),真如同进入茫茫的沼泽地,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等于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稿纸上进行一场不为人所知的长征。精神时不时会垮下来,时不时怀疑自己能否走到头。有时,终于被迫停下来了。这时候,可能并不是其他方面出了毛病,关键是毅力经受不住考验了,当然,退路是熟悉的,退下来也是容易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被困难击败了,悲剧不仅仅在于这个作品的失败,而且在于自己的精神将可能长期陷入迷惘状态中。也许从此以后,每当走到这样的“回心石”面前,腿就软了,心也灰了,一次又一次从这样的高度上退下来,永远也别指望登上华山之巅。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对自己所写的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咬着牙,一步一步向前跋涉,要想有所收获,达到目标,就应当对自己残酷一点!
⑤文学创作的艰苦性还在于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任何简单的创造都要比复杂的模仿困难得多。平庸的作家会反复制造出一堆又一堆被同样平庸的评论家所表扬的文学废品,而任何一个严肃认真的作家,为寻找一行富有创造性的文字,往往就像在沙子里面淘金一般不容易。如果说创作还有一点甜头,那么,这种甜头只有在吃尽苦头以后才能尝到。
⑥为了适应这种艰苦的劳动的需要,我们必须一开始就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
⑦首先要有坚强的性格。一个软弱的人不能胜任这种长期艰苦的劳动。性格的坚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坚定这个基础上的。一个人要是对社会、事业等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坚定性。而一个经常动摇的人怎么可能去完成一项艰难困苦的事业?
⑧性格也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我们不仅应该在创作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困难,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不要羡慕安逸和享乐,不要陶醉在一时的顺利和胜利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强迫自己自找苦吃!
⑨对生活应该永远抱有热情。对生活无动于衷的人是搞不成艺术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是激情的产物。如果你自己对生活没有热情,怎么能指望你的作品去感染别人?当然,这种热情绝不是那种简单的感情冲动。它必须接受成熟的思想和理智的指导。尤其是在进入艺术创造的具体过程中,应该用冷静的方式来处理热烈的感情,就像铁匠的锻造工作一样,得把烧红的铁器在水里蘸那么几下。不管怎样,作家没有热情是不行的,尤其是在个人遭到不幸的时候,更需要对生活抱有热情。
⑩应该有自我反省的精神。如果说,一个人的进取精神是可贵的,那么,一个人的自我反省精神也许更为可贵。尤其是搞创作的人,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品质,一个对自己经常抱欣赏态度的作家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应该经常检讨自己,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气。有些人否定别人很勇敢,但没有自我否定的力量,而且对别人出自诚心的正确批评也接受不了,总爱让别人抬举自己。人应该自爱,但不要连自己身上的疮疤也爱。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检讨,真诚地听取各种人的批评意见,即使别人的批评意见说得不对,也要心平气静地对待。
⑪这个真理不要光拿来教育别人,主要教育自己为好。
(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作家的劳动”论述了文学创作的艰苦性和作家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B、对于作家而言,智慧、创作理论和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毅力。 C、对于作家而言,有时自我反省精神比进取精神更可贵。 D、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2)、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贾岛《题诗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B、巴金认为,创作是个很严肃、很艰苦的事业,即使最有才能的人也得在创作上付出很大的代价。 C、《世说新语》记载,东晋袁宏随军出征,受命写紧急文书,他倚马而作,俄得七纸,殊可观。 D、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3)、试结合本文相关内容以及学习课文《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的体会,谈谈你对“创造的重要性”的看法。 -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创造宣言》,使我们树立了‘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的理念。”这个句子没有主语。 B、“山穷水尽”“自暴自弃”“众叛亲离”“陷入绝境”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C、“满山的树苗在你监护之下,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树苗长成大树”。 D、“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非常好。 B、即使在走投无路时,人也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C、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但与世隔绝,村民的生活山穷水尽。 D、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以后要再接再厉,增强信心,不要自暴自弃。”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dùn)词。 B、我们只能在樵夫的矛草房的烟囱,偶尔看见冒出几缕(lǔ)黑烟。 C、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所载培的树苗是有了幻(huàn)想。 D、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háo)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副名贵的杰作。
-
12、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科学创新精神,班级举办了一次以“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现在有两位同学,分别表达了对图一的理解。请你读图二并将你的理解写下来。(不少于20字)


图一 图二 图一理解:
同学一:如果我们能用欣赏的眼光对人对事,就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此时我们是快乐的!
同学二: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并懂得感恩,就会感到幸福。
(2)、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的发现。材料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澡盆放水的漩涡、台风都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南半球的则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赤道地区的不会形成漩涡。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学界。
材料二 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雷达的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蟑螂的构造发明了太空探测器,科学家甚至还仿造人体视网膜制作了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内,让其恢复视力。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庸常的社会里学会找自己
陈 方
①在一个“焦虑”成为时代流行语的社会里,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有可能被过度诠释,因为这个社会里的每个群体由于安全感的欠缺往往变得过分敏感。比如从“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的励志标语中读出“穷二代”和“富二代”的对立,显然是因为我们过度“敏感”。既然是“励志”,自然要找到励志的模本。这一标语中,“富二代”只是一个参照的对象,只不过在当下情绪复杂的社会里,“富二代”总是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罢了。
②不能否认,国人总有一种“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习惯。这种习惯表现在:父母教育孩子时会批评孩子不如谁谁谁优秀;老婆数落老公时会唠叨,说他不如谁谁谁有钱;即便别人不要求你了,自己可能还会在心里嘀咕,谁谁谁本来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职位怎么升得那么快?!
③这是一个多少让人焦虑的社会,这话说得并不夸张。在社会公共生活里,众多因素令每个人不得不焦虑。如果说这些公共生活中的焦虑是无可避免的话,在我们的私生活里,“必须向谁看齐”的社会心理,是不是又促使自己主动投下焦虑的种子,自己给自己下了套?在“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阴影下,孩子焦虑,因为他知道自己成绩没有别人好,才艺没有别人强;成年人焦虑,因为自己房子没有别人多,权力没有别人大。总而言之,我们对所谓的成功学没有免疫力,别人的成功才是自己上进的动力。
④在所谓励志方面,我们为什么不能强调一下“做最好的自己”,而总是习惯于去和其他群体拼呢?“贫二代”做不了“富二代”,完全可以做“拼二代”,这么说并不是要每个社会成员都安分守己、故步自封,而是每个群体都应该适当有一些“个人主义精神”。每个人都应该有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和能力,有观察生活、认知真理的心灵。人在“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作用下,独立的批判思考能力、独立的内在精神就会被所谓的成功蛊惑,只顾着一股脑地“看”别人去了,自己的生活反而彻底丢掉了。
⑤我从不认为“私生活”里的这些社会心理纯属“私事”,成年人习惯了在这个心理怪圈里打转焦虑,然后,他们会把这种“比对”规则传导给下一代,代代焦虑并不利于社会发展。当公共生活中的焦虑还未缓解,私生活中自找麻烦式的焦虑,将进一步降低个人的幸福指数。做一个内心强大、独立的人,才能免受伤害。如果仅仅是因为达不到别人的高度而焦虑,那么,即便公共生活中的焦虑解除了,个体的生活也未必幸福。
⑥从这个角度看,我更希望自己身处的社会,能为个体传达“做最好的自己”的励志习惯,而非“必须向谁看齐”。庸常的日子里,每个人必须学会找自己。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国人变得焦虑的原因。(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①既然是“励志”,自然要找到励志的模本。
②只不过在当下情绪复杂的社会里,“富二代”总是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罢了。
(3)、李青和赵丹是邻居,也是同班同学。赵丹获得绘画比赛特等奖之后,李青马上报了绘画班;最近赵丹报了音乐兴趣班,李青又跟着报了音乐兴趣班。请运用文中观点,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分析。(4)、下列对上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焦虑的时代里,社会中的每个群体会由于缺乏安全感而过度敏感,这直接导致了“穷二代”和“富二代”的对立。 B、现今盛行的励志教育总是让我们和其他群体去拼,“贫二代”在朝着“富二代”奋斗的过程中,不得不成为“拼二代”。 C、我们应保有“个人主义精神”,更多地站在自我的立场上观察生活,并根据个人需要作出诠释,不被所谓的成功蛊惑。 D、即使公共生活中的焦虑未缓解,也不在私生活中为难自己,不因达不到别人的高度而焦虑,才能成为独立而幸福的人。 -
1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____,____,____,____: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①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
②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③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④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
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 -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一番事前的思索,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B、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也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C、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D、看到红如灯笼的柿子,圆如绣球的橘子,形如葫芦的柚子,使人垂涎欲滴。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这是安人心之策。如有谣言,也不攻自破。 C、广大网民要切实提高对网上信息辨伪去妄的能力,多一些理性分析,少一些盲目转发。 D、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靠墨守成规的努力换来的。
-
1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怀疑 不仅 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也 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 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 才 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 )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liàn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 )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shú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 )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折扣 懒惰
(2)、根据拼音写汉字。锻liàn shú师
(3)、在文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在文段处填入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 、 —— , B、 、 —— ; C、 、 : , D、, , : , -
18、作文
“良言”好话,有益的话。比如师生间交心的话,家人间关切的话,朋友间规劝的话,陌生人宽容的话,书本上警策的话……好话还得好好说;长话可以短说,直白的话可以含蓄地说,严肃的话可以轻松地说,……说好话,好好说话,都会让人如沐春风。
请以“良言如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民以“食”为天
俞水生
①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人在饮食上追求美感与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中国饮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
②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候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
③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因气候湿热,多种植稻类,故以米食为主:北方气候相对干冷,多种植小麦,则以面食为主。
④与丰富的主食相对,作为副食,中国菜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菜系。其中,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不同的菜系,其口味具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此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放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关系。比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去湿: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杷菜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⑤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注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品尝美味哇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细究为什么“好吃”,恐怕一般人就讲不清楚了。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奥妙。这种奥妙,关键在于它的味道。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调料,交织融合在一起,便之达到中和之美的最佳味道。
⑥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观念。从古到今,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年节或婚丧寿辰,都会举办各种宴请沄动。在节日里,人们通过相应的饮食活动既可加强亲友联系,又可活跃节日的气氛。过节的菜肴也有讲究,经常通过谐音、双关等方式,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如“鸿运当头”“全家福”等。
⑦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车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方面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对“吃什么”和“怎么吃”讲究起来显然,这已不单是为满足口欲而吃,主要是为健康、长寿而吃了。
(1)、本文介绍汉族的饮食时先介绍 ,再介绍 ,最后介绍(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介绍了南北方和“食”相关的饮食结构特征以及饮食礼俗文化。 B、第⑥段采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的饮食习俗。 C、第⑦段“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句中加点词“相对的“不能删除,否则会影响原文的意思。 D、中国饮食的美味,在于把食物的本味与配料和调料相调和,使之达到中和之美。(3)、请你根据上文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链接材料]
大年三十,张伯家欢聚一堂。女儿与在北方长大的女婿从北京回到长沙过年。做年夜饭的时候,张伯特意嘱咐做菜的老伴,一是做菜的口味比平时要稍微咸一点,二是一定要做一道红烧鱼。
①张伯为什么嘱咐做菜的口味要比平常稍微咸一点?
②张伯为什么嘱咐要做一道红烧鱼?
-
2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⑫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1)、选文中,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2)、选文第⑪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3)、有人说红军军纪严明,行止有序,第⑫段中“抢”这个字用得极不恰当。请谈谈你的看法。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4)、有同学以对联的方式为选文作批注,请你帮助他将下联补充完整。上联:攀雷公岩,英雄气概处处展;
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