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丁]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⑤覆:倾覆。

    (1)、《论语》是记录的一本书,宋代把它与合称为“四书”。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之者             (2)之者

    (3)思而不学则   (4)有敧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4)、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 2、阅读下面的古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 , 都表达了对朋友的(情感)。
    (2)、“杨花”“子规”有独特的意蕴,这两种意象的出现在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 3、综合性学习:根据情境要求,完成任务。

    在学校的“文化科技节”活动中,小帆所在的班级承办了“头脑风暴”活动,小帆是这项活动的负责人。她在负责这项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她解决。

    (1)、小帆为现场比赛撰写了一段开场白,并请语文老师帮忙审阅。老师给她指出了两处问题,请你帮助她修改。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头脑风暴”活动现场。我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小帆,今天我们将进行一场非常有趣的比赛。对于“头脑风暴”一词,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它指的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思考方式,通常是组织人们一起发散思维,产生大量的创意,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①这种方式__________可以激发创意、拓宽思维,__________可以促进团队合作。②通过这种方式,使我们能收获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我们的比赛即将开始,大家准备好了吗?

    问题一:句①的横线处如果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会使句意层次更清晰。请你帮小帆补写一组合适的关联词:………

    问题二:老师指出句②是病句,请你提出修改建议:

    (2)、“头脑风暴”活动的决赛定于本周四的第八节课在多功能厅举行,小帆想邀请本班的数学老师于老师担任决赛的评委。假如你是小帆,你会怎么对于老师说?
  • 4、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在学校的“文化科技节”活动中,小轩参加了其中的“校园好诗词”活动。下面的古诗文默写是他遇到的第一项挑战,请你也加入挑战吧!

    (1)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

    (2)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枯藤老树昏鸦, ,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论语》中的一些句子蕴含着学习的方法,例如“”告诉我们学习之后要按时温习;还有一些句子带给我们为人修养方面的启发,例如“一箪食,一瓢饮, , 回也不改其乐”赞美了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品质,告诉我们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 5、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我校一年一度的“文化科技节”活动即将开始,小明对其中的“书香画韵”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又担心自己做不好,对于是否参加活动犹豫不决。班主任张老师得知后,开导小明说:“成功的定义不仅qǔ jué于结果,参加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过程中的磨练。何况,老师相信你能做好!”听了张老师的谆谆教诲,看着张老师hé ǎi的面容,小明仿佛心中有了着落 , 下定决心报名参加了活动。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请你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能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晁盖道:“A先生,我等还是软取,却是硬取?”A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撷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

    小语从《水浒传》中截取了下面的内容,请你回答语段中的A是谁,并分析该语段体现出A怎样的形象特点。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季平安

    ①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②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儿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

    ③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戚,小杨还真认得。

    ④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明个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大娘笑了,小杨也笑了。

    ⑤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⑥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⑦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1”不动,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结婚了。

    ⑧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了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呈现出五彩丝线来。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了喜色。她要把我们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天蓝,冬天的雪白,一针一线地绣出来。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⑨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着各式各样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杨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干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四季平安,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 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

    (选文有删改)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杨为大娘做了哪几件事。
    (2)、小说中的大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文段②写了大娘的“猫”,文段⑤又写了大娘的“菜园”,有什么用意?
    (4)、结合材料谈谈题目的作用。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熹少时,慨然有求道之志。父松病亟 , 尝属熹曰:“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三人,学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事之,而惟其言之听。”故熹之学既博求之经传,复遍交当世有识之士。延平李侗老矣,尝学于罗从彦,熹归自同安 , 不远数百里,徒步往从之。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熹没 , 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注释】①亟(jí):危急。②同安:地名。③没:同“殁”,死。④训说:训释解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趋百里外

    ②未尝稍辞色

    ③尝熹曰

    遍交当世有识之士

    (2)、下列句子中和“无从致书观”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书假余 B、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C、研究圣贤之经训 D、物喜不以己悲
    (3)、请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②吾即死,汝往侍之,而惟其言之听。

    (4)、真正的“为学者”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请从以上两文中简要概括。
  • 10、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破阵子》是一首壮词,既有梦境中麾下分炙、等豪壮场面的描写,也有现实中“”的悲壮的感叹。
    (2)、“梦”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与本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都写到了梦。简要说说两位诗人借“梦”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11、传统文化与国潮元素相结合,让传统文化搭上新的载体,释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无穷魅力,请你用诗文佐证。

    国潮契合了中国审美,是一种精神哲学和文化信仰,代表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我们旅游时能体会到“醉翁之意不在酒,①。② , ③”(欧阳修《醉翁亭记》)的闲适惬意;在舞台剧中感受到“④ , ⑤”(李商隐《无题》)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在一些文创产品中,体会到“⑥ , ⑦”(苏轼《水调歌头》)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从文化作品中感知到范仲淹“⑧ , 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人生信念。国潮从“古”至“今”,是中华文脉的传承载体,传达着社会情感和时代新风。

  • 12、在异彩纷呈的小说人物画廊里,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恪守礼教的闰土;辛苦①zì(     )睢、尖酸刻薄的杨二嫂;生活拮据、谋求改变的菲利普夫妇; 、英雄末路的杨志;“②心无旁(     )”、醉心功名的仕林小丑范进;神机妙算 的经世奇才诸葛亮。凭借着超凡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深刻的体验,小说家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1)、将①②处对应的汉字或拼音填写在相应位置。

    ①zì睢                      ②心无旁

    (2)、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运筹帷幄       B.悲苦麻木       C.壮志难酬

            ④       ⑤

    (3)、划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B、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马克·吐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白话长篇小说。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5)、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仿照下面的活动形式再设计一项活动。

    (1)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2)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

  • 13、阅读《朝花夕拾》,完成下面三个阅读任务。

    【任务一】了解鲁迅笔下的那些事

    【任务二】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任务三】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1)、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在《琐记》中,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2)、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她”是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他”是

    (3)、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两幅插图。请观察图片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任写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 14、【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独闭门不出,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②患:担心。③既:已经。④:等到。⑤或:有时。

    (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欣然:高兴的样子 B、因风:趁, 乘风 C、不若:不如 D、在马上:有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用力多者收功远

    (3)、从以上两则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学习方法的启示?请至少写出两条。
  • 15、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 杜甫

    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杨花”“”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 16、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潘玉毅

    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

    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位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

    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

    (1)、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请简要概括。
    (2)、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①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3)、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 17、下面三则材料,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梅原产中国南方,具有花果兼用的特性,食用和观赏价值都很高。中国人应用梅的历史很悠久,据考证,梅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应用历史,3000多年的引种栽培史。梅的露地栽培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大致以黄河为界,在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多不能露地越冬。梅花开花的平均温度是-5℃——7℃,喜阳畏涝。因此,古时吟诵的梅花多分布在中、南部地区。明清时期,梅的种植栽培技术大有进步,杭州、苏州、南京、成都等地涌现了大量梅园。

    【材料二】

    ①自明代开始有识之士尝试将梅花从南方引种至北方,但都需要建造花房温室保护栽培,自然环境下的露地栽培均未成功。直至20世纪60年代,以陈俊为首的研究团队在系统研究梅花的基础上,成功培育出了抗寒品种,实现了南梅北移。

    ②南梅北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抗寒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学者们运用科学方法结合露地栽培实践,最终在南方实验研究发现杂交选育的杏梅和“美人”梅品种群抗寒性最强,最低可耐零下25℃的低温。

    ③南梅北移的第一站是北京。1958年,北京林业大学与北京植物园合作,将南方梅花引种至京,并对生长的梅苗进行自然选择。1962——1963年,一批梅苗经受住了朔风寒流的考验,露地绽放,标志着南梅北移取得了初步成功。如今,可以在北京露地越冬的梅花品种已达40余种。

    ④21世纪初,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地区)北部开始进行区域试验与推广,吉林公主岭梅园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适用于寒地黑土的梅花栽培技术,以抗寒为中心,环境、品种、措施“三对口”,杏梅品种抗寒性最强,可以直立栽培,无需任何防寒保护措施,就可以安全越冬;“美人”梅品种抗寒性次之,怕积水,在轻黏土、壤土、沙壤土中都能生长,采用倾斜角栽培。

    ⑤通过观察记录总结三北地区北部各试验点的栽培和表现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南梅北移的系统理论和实践体系逐步形成。这得益于该地区冬季少雨(冬天平均降水总量18mm),符合梅花特性,更得益于学者们的恒心和力。抗寒梅花品种在大庆、公主岭等地露地开放,使梅花栽培区域北移了2000多千米,终于也可以去天寒地冻的塞北“踏雪寻梅”了。

    【材料三】

    梅,是一种蔷薇科杏属的小乔木植物,也是一种稀生的灌木,梅花的树皮呈浅灰色和带绿色且树面平滑,小枝上面为绿色并且光滑无毛,梅花的叶片为卵形、椭圆形。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自然百科知识卡片。

    自然百科知识卡片

    花卉学名: 梅

    形态特征

    蔷薇科杏属的小乔木植物,也是一种稀生的灌木,梅花的树皮呈浅灰色和带绿色且树面平滑,小枝上面为绿色并且光滑无毛,梅花的叶片为卵形、椭圆形。

    历史

    7000多年应用历史、①年引种栽培史。

    露地栽培主要分布地带

    开花适宜温度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材料一】得知:梅花喜阳畏涝,所以古时吟诵的梅花全都分布在中、南部地区。 B、【材料二】按照空间顺序,从南方到北京,再到三北地区北部,清晰地介绍了我国梅花由南到北的迁移过程,突出了我国“南梅北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C、【材料二】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我国历代学者开展南梅北移探索的情况,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南梅北移的选育改良历程。 D、【材料二】介绍21世纪三北地区北部时,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适合在三北地区北部栽培的梅花的特点。
    (3)、加拿大温哥华地区的相关官员在参观我国吉林的梅园后表示希望能够引进美人梅,结合文章以及当地气候条件,请你给出建议。

    冬季平均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日均最高气温

    7℃

    9℃

    6℃

    6℃

    日均最低气温

    1℃

    3℃

    l℃

    0℃

    平均降水总量

    170mm

    181mm

    176mm

    154mm

    平均降水天数

    19天

    20天

    20天

    18天

    我认为美人梅(较难\较易) 在温哥华地区种植,理由是

  • 18、七年级(1) 班将召开一次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写出两个你搜集到的有关交友故事或名言。
    (2)、班委会集思广益,设计了下面一个具体活动项目,请你紧扣本次综合性学习帮他们再设计两个具体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畅谈交友之道;

    活动项目二:

    活动项目三:

    (3)、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彼此了解,老师让大家用一个比喻句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你仿照示例,也写了一个比喻句来介绍自己。

    示例:我性格内向,看起来不太爱与人交往,但我的内心是温暖的。我觉得自己像一盏小小的油灯,虽然不太明亮,但我的光足以照亮身边的人。

  • 19、小悦读了古诗文后很想和你一起探讨。请你根据他的心得,帮助他将诗句补充完整。

    走进古诗文的世界,我们惊喜地发现:诗中有好景,“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   (《观沧海》) 曹操写出大海的辽阔壮美;诗中有哲理,王湾在辞旧迎新之际发出“”(《次北固山下》)的感慨;诗中有乡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道出漂泊在外游子的愁绪。

  • 20、为了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在活动中同学们推举小悦写一幅赞美故乡的书法作品。下面用语不得体的是(     )

    小悦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小悦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老师送给小悦一件礼物,小悦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小悦的书法老师应他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小悦对书法老师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光临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