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语段,完成以下练习。

    暑假,我和好友去坝上草原旅行研学。一下车,映入 yǎn lián____的便是如lǜ tǎn____般的草原,那róu měi____的线条令人 jīng tàn____不已。我轻抚着草原上的野花,俯身观赏,yī jīn____上竟然落下一只彩蝶,它是在欢迎我吗?这里的蒙古包散落四方,如同白蘑菇一样diǎn zhuì____在草原上。置身其中,内心的chóu yuàn____都消散了。

    最令我难忘的活动就是骑马了。这群高高大大的马儿,有的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玩耍,悠闲地吃着青草;有的在专心工作——让人们骑在自己的背上,带着他们在草原漫步……

    夕阳西下,微风阵阵,我坐在美丽的草原上,想起老师的话——“在大自然面前,人就是一粒卑微的尘土,不能总想凌驾于自然之上,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今我才体会到这句话的微妙之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与片段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2024年两会的焦点之——新质生产力,其本质是“科技+创新”。 B、电视剧《情满四合院》反映的主题是“孝”——但又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孝”,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 C、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D、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升级了三项新本领——更完善的弹道设计、更灵活的主动滚转技术和更安全的热防护措施。
    (3)、明明特别喜欢草原上的白云,想描绘一下它们。请你帮他补全句子。

    草原上的云看起来真低呀,;草原上的云看起来真软哪,;草原上的云看起来真自由哇,

  • 2、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 3、 每个人所盼望的事物是不同的,《盼》中的“我”盼望穿上新雨衣,《香椿的味道》中的“我”盼望吃到香椿……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急切盼望的人、事、景,请你自拟题目写一写。

    要求:①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②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③习作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 500 字左右。

  • 4、 现代文阅读

    夏感

    梁衡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zhù)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已有收获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pú)匐(fú)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勃生长,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也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辨别是否起了风,观察天空是否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dàn)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有删改)

    (1)、理解词义。第②段中,“磅礴”的意思是(        )。
    A、广大无边的样子 B、气势盛大的样子 C、混同;充满 D、扩大
    (2)、用“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短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夏天的万物是沸腾的、这三方面的内容。
    (4)、第②段中,作者用“沸腾”来形容夏天的到来。作者是如何具体写夏天的万物的“沸腾” 的?
    (5)、“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仿照句子,写一写你心中夏天和冬天的颜色。
    (6)、“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读这句话,注意加点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下列诗句与短文中“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描述的景象不同的是(        )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B、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8)、读了短文,回想《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填写下面表格。

      

  • 5、 现代文阅读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

    ①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 年初夏,罕见的特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冰雹灾害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②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天气寒冷却不下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上和晚上是非常凉快的,有时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较高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0℃以下。

    ④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冰粒带回到高空去。这些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并且兼并它们,把小水滴冻结在自己身上,因此冰粒的表面又包上了一层冰。就这样,冰粒在空中不停地翻腾,不断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到一定的重量,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冰粒带到高空时,冰粒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拾起冰雹,用刀子剖开,你会发现冰雹的纵剖面层次分明,那是冰雹在高空中所穿的几层冰衣服。

    ⑤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形成。

    (1)、第①段中的加点词“麻子脸”在文中的意思是 , 这个词语形象地说明了
    (2)、读完全文,我知道本文是围绕“”这句话展开说明的。仔细阅读第④段,将冰雹的形成过程补充完整。

    水汽→→冰雹

    (3)、第④段中加点的“一件又一件”能改成“一件”吗?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写你的看法和理由。
    (4)、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根据文中信息,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冰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B、高空和地面的温度相差无几。 C、冰雹的直径可能是几毫米,也可能达十几厘米。 D、冰雹一般发生在春末和夏季。
  • 6、 情境•5G 技术

    【注释】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

    (1)、以上思维导图的主题是
    (2)、5G 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十分广泛,思维导图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在“车联网”方面的运用。
    (3)、判断对错。

    ①5G 时代,必须去医院建立病人档案。 

    ②5G 时代,可以实现无线机器人云端控制。 

    (4)、5G 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联系生活实际,你最希望5G 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便利?(写出一点即可)
  • 7、精读课文,体会如何把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夏天里的成长》中,作者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孩子的成长三方面,说明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B、在《盼》中,作者围绕“盼”,具体描写了“放学下雨” “借故外出”“窗前看雨”“雨中外出”这四件事。 C、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能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 D、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8、【掌握修辞手法】按照要求,将下面的句子修改成更生动的句子。

    柳树的影子倒映在湖面上。

    (1)、改为比喻句:
    (2)、改为拟人句:
    (3)、【仿写检验成果】照样子,围绕一种心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它。

    害怕    生气    自豪    快乐    着急    伤心

    例:兴奋——我拿着奖牌走在回家的路上,远处的树梢轻轻摆动,树林间传来阵阵悦耳的鸟鸣,每一声都像是为这美好的时刻欢呼。

    ——

  • 9、 【根据逻辑排序】以“一说起蜜蜂,大多数人就会想到蜜蜂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为首句,后面四句话最恰当的排序是(        )

    ①因为,蜜蜂是一支授粉的生力军。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③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

    ④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传授花粉。

    A、①②③④ B、 C、④①②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 10、 【紧扣主题选材】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中国航天成就”这个题目选的材料,不能用来表达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2024 年6 月25 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B、2024 年10 月30 日4 时27 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C、2024年11月30日22时48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商业航天实现全产业链闭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从“0”到“1”的突破,将加速航天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助推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进入快车道。 D、2024年12月27日,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076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四川舰(舷号:51,简称:四川舰),这是全球首次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两栖攻击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新一代两栖攻击舰。
  • 11、 【确认中心意思】下面的语段是围绕哪个中心意思来写的?最准确的一项是(        )

    地名就像一条时光隧道,等着我穿越岁月,去感知它那丰厚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丰富的内涵,给人无限遐想:“北京”二字,会让人遥想明清都城的繁华;“杭州”二字,会让人想起龙井茶的幽香、杭州丝绸的柔滑;“洛阳”二字,会让人想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A、“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地名。 B、读地名能引发“我”的联想。 C、读地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D、地名有着丰富的内涵。
  • 12、 下列句子中的谚语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夏天,冷饮的销量大增,这不正应验了“不热不长,不热不大”的老话吗? B、“六月六,看谷秀”,看到庄稼扬花抽穗,老农民知道丰收在望。 C、“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民最怕的就是到了处暑时节,谷子还不抽穗。 D、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儿的脸”,方才还是晴空万里,这会儿居然下起倾盆大雨。
  • 1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天安门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等待升旗的人。 B、近几年,我国的环境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 C、我国地域辽阔,剧种丰富,有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粤剧等。 D、看着电视中出现的中国空间站的画面,乐乐激动极了,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只有问心无愧,说话做事才能理直气壮 B、别看他平时不声不响 , 到了关键时刻,他往往会有惊人之举。 C、每到梅雨时节,长江中下游一带便阴雨连绵,水位上涨,滔滔不绝 D、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封尘封已久的信件,仿佛怕惊扰了珍藏其中的回忆。
  • 15、 下列词语中,“望”字的字义与其他三项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望子成龙 B、不负众望 C、大失所望 D、一望无际
  • 16、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 17、 根据拼音补全下面的习作片段。

    风雨过后,就出来走走吧!你看wǎ lán的天空下,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ruǎn mián mián的cǎo píng上有盛开的鲜花,liáng péng边上的老人在dòu yǐn鸟儿,河堤上的tái xiǎn从fèng xì里冒出来,似乎要zhē gài整个河堤……

  • 18、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

    (jiǔ /guǐ)

    (yán/ yàn)

    米饭(mēn /mèn)

    菜畦(qí /jí) 

    (suàn /shuàn)

    一眼(piāo/ piǎo)

    (2)、在花店里,这种(xiān/ xiǎn)花(xiān /xiǎn)有人买。
    (3)、突然,一声(mēn /mèn)雷响起,天空下起了雨,给(mēn/ mèn)热的天气带来了丝丝清凉。
  • 19、[跨学科·美术]

    如图是罗中立先生的那幅著名的油画——《父亲》,请你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 20、类文荐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2)、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①分析“他如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4)、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5)、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