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桥墩                        抵赖                        章显                        震耳欲聋 B、仲裁                        分咐                        铭记                        惟妙惟肖 C、潇洒                        浩瀚                        警惕                        惊心动魄 D、杀戳                        遁形                        磅礴                        深恶痛疾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冽(lǐng)        要(sài)        轻(yínɡ)        锐不可(dǎng) B、发(bān)        记(zǎi)        行(lǚ)        屏息声(liǎn) C、(sǔn)        首(qiáo)        名(lì)        摧枯拉(xiǔ) D、空(lín)        由(zhōnɡ)        战(dū)        一丝不(gǒu)
  • 3、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双手送出快乐,自己也会接收到快乐。传递善良的人,善良会淘洗他,清澈的人会更加清澈,温暖的人会更加温暖。传递爱的人,爱也会回馈他,让他的爱更加宽广深厚。 礼物悦人,思维醒人,爱能益人。无论是赠送还是接收,当然都值得欣喜。

    请以“赠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②不少于 600 字。

  • 4、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节选部分,回答小题。

    ①他在食堂里辛辛苦苦地干了两年。这两年里,他看到的只有厨房和洗刷间。在地下室的大厨房里,工作异常繁忙,干活的有二十多个人。十个堂信从餐室到厨房来回奔忙着。

    ②他的工钱从八个卢布涨到十个卢布。两年来他长高了,身体也结实了。这期间, 他经受了许多苦难。在厨房打下手,烟熏火燎地干了半年。那个有权有势的厨子头不喜欢这个犟孩子,常常给他几个耳光。要不是因为保尔干起活来有用不完的力气,他们早就把他赶走了。保尔干的活比谁都多,从来不知道疲劳。

    ③在食堂最忙的时候,他脚不沾地地跑来跑去,一会儿端着托盘,一步跨四五级楼梯,下到厨房去,一会儿又从厨房跑上来。

    ④每天夜里,当食堂的两个餐室消停下来的时候,堂倌们就聚在下面厨房的储藏室里“娱乐”。他不止一次看见台面上堆着一沓沓钞票。他们有这么多钱,他并不感到惊讶。他知道, 他们每个人当一天一宿班, 能捞到三四十个卢布的外快, 收一次小费就是一个卢布、半个卢布的。有了钱就逍遥享受。

    ⑤他非常憎恶他们。“这帮该死的混蛋!” 他心里想。“像阿尔焦姆这样的头等钳工, 一个月才挣四十八个卢布,我累死累活才挣十个卢布;可是他们一天一宿就捞这么多钱, 凭什么?也就是把莱端上去,把空盘子撤下来。有了钱就喝尽赌光。”

    ⑥他认为,他们跟那些老板是一路货色,都是他的冤家对头。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 他在(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并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钢铁战士。
    (2)、从以上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 主人公具有 和的特点。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保尔从童年到参加红军主要经历了哪些事? 请至少写出三件。
  • 5、现代文阅读《永葆“作之不止”的奋进姿态》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小题

    永葆“作之不止”的奋进姿态

    华金良

    ①明代学者杨梦衮有言:“作之不止,可以胜天。止之不作,犹如画地。”意思是说,世上的事,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做,才能走向成功;如果停下来不做,就会陷入“画地为牢”的困境,永远达不到目的。这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书写精彩人生, 就要永葆“作之不止”的奋进姿态。

    ②“作之不止”是做事之要、成功之道。它不仅是对“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做事原则的认同,还表现为一种笃行不怠的实干作风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纵观古今,无论个人还是团队、小家还是国家,无论修身还是做事、 为学还是练技,唯有“作之不止”,方有所成。“作之不止”者不胜枚举。黄大发带领村民苦战 36 年,修建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林俊德隐姓埋名 50 多年,扎根戈壁大漠搞核爆炸研究,在“大国重器”的研制上取得重大进展;南仁东带着 300 多幅卫星遥感图,艰难跋涉于中国西南大山,对比了 1000 多个洼地,终于找到了安顿“天眼”的最佳位置……他们都因“作之不止”而实现梦想、成就事业,也用一个个生动事例诠释了“作之不止”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时代价值。

    ③做到“作之不止”,须方向正确。方向正确,事半功倍;方向不对,功夫白费。 我们讲的“作之不止”,不是任性妄为、盲目蛮干,也不是低效率的简单重复、周而复始,而是要激发工作、学习的热情,精心筹划和设计行动的方向以及达成目标的路径、 方法, 谋定而后动。习近平主席指出, “要笃实好学,尊重实际, 不违背规律, 不盲目蛮干”。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实现什么目标,既要有“作之不止”的态度,更要把前进的大方向搞正确,绝不能盲目蛮干、走一步看一步,这样才能确保举必有功、行有所成。

    ④做到“作之不止”,当不畏挫折。言之易,行之难。“作之不止”不仅要吃苦耐劳,舍得付出辛苦和汗水,而且要意志坚定,不惧困难和挫折,顶得住压力,经得起失败,扛得住打击。袁隆平经过无数次挫折才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屠呦呦在经历 190 次失败后才提取出青蒿素……他们靠着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坚忍和顽强,在“作之不止” 中“踏平坎坷成大道”,迎来事业和人生的辉煌。唯其艰难,方显勇毅;唯其磨砺,始得玉成。我们要想在追求事业有成的征途上行稳致远,就要做好迎战各种艰难困苦的思想准备,坚定“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决心,在迎接困难和挫折的挑战中,不低头、 不气馁、不短志,披荆斩棘、爬坡过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做到虽百折而不回、履艰险而不惊。所以,想要行稳致远,就要做好迎战各种艰难困苦的思想准备,坚定决心,勇往直前,不畏惧任何挑战。

    ⑤在充满挑战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青少年要以“作之不止”的精气神坚持到底,锤炼持之以恒的韧劲,在“追风赶月莫停留”中积小成为大成、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收获 “平芜尽处是春山”的成功。

    (选自《解放军报》2024 年 3 月 4 日,有删改)

    (1)、阅读选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2)、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阅读选文第④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

    首先提出观点 “⑴ ” ;接着具体阐述这一观点;再列举⑵的事例来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⑶

    (4)、同学们搜集了下列两则材料, 你认为哪一则更适合作为第②段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被誉为 “战麻斗士” 的李桓英,是著名的麻风病防治专家。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她思维灵活,敢于创新,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短程联合化疗研究。

    材料二 被誉为 “海牛之父” 的万步炎,在艰苦环境中工作,毫不却步。他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海上度过, 一干就是 30 年, 最终带领团队研制“海牛Ⅱ号”钻机, 在 2000 多米的海底成功下钻 231 米,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欧阳修《醉翁亭记》,课文略。

    【乙】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传其名也。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于予。

    (选自欧阳修《岘山亭记》,有删改)

    ①熙宁:宋神宗年号。②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主要掌管皇室的膳食。③亭:这里指岘 (xiàn) 山亭。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B、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C、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D、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2)、根据提示,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广而

    联系语境: 联系上下文语句意思推断

    ⑴新:

    其后轩为光禄堂

    查阅词典: ①名字,名称;②命名,称名;③名声名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⑵名: (填文字)

    乃来以记于予

    关联教材: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⑶属: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②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4)、【甲】【乙】两文中的 “乐” 各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 7、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 小题。

    行路难 (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描绘了豪华盛大的宴饮场面,营造了欢乐的气氛。 B、“欲渡”“将登”两句以奇特的想象、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 C、诗中三字短句部分写出诗人感到前路艰难,但终究在迷茫中看清方向,安定内心。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化用典故,体现诗人仍渴望得到重用。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请结合诗句说明
  •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台湾诗人余光中去世的消息传出后, 他的那首著名诗作《乡愁》再次刷屏网络。 B、最近,某校部分班级发生水痘疫情,为了防止不至于蔓延,学校对所有教室和宿舍进行了消毒。 C、百年风雨,世纪沧桑,清华大学积累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D、通过 “正能量益起来”这项活动,让我们一起寻找生活中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
  • 9、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白居易的感谢和共勉, 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B、《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所记之事为作者前往湖心亭赏雪,偶遇同样客居此地的朋友而畅饮,流露出淡淡的故园之思和亡国之悲。 C、《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家国天下。 D、《水调歌头》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 10、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记之                不物喜 B、迁客骚人,多会此        而泻出两峰之间者 C、太守乐其乐也                先天下忧而忧 D、水落石出                不知人之乐
  • 1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的是“射箭”,“弈”指的是“下棋”。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五柳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C、《行路难》的体裁是乐府诗中的七言歌行体,是近体诗的一种,句式整齐,节奏明快,用典丰富。 D、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著有《刘梦得文集》。
  •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断章取义 , 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把握作品的主旨。 B、故宫角楼的琉璃瓦在夕阳中流淌着蜜色光芒,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像一位穿着锦缎朝服的老者,静静讲述着六百年的故事。 C、干事业要心无旁骛 , 如果心不在焉,那么最终就会一事无成,空自叹息。 D、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

    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 13、 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剪影 繁衍 不寒而粟 随心所欲 B、制裁 密诀 发愤忘食 金戈铁马 C、积攒 灰烬 自惭形秽 言不及义 D、委婉 字帖 矫揉造作 抽丝剥蚕
  • 14、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渎(xiè)         若(huǎng)         教(huì)                 广(máo) B、视(miè)         惊(hài)                  宽(yòu)                游(yì) C、 劫掠(jié)          塌(dān)                  见(piē)                 轻(qù) D、晒 (bào)          守 (kè)                  下 (huī)                 养 (rú)
  • 15、默写填空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通过“若夫”写朝暮之景,尽显光影变幻。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人生哲理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的句子是: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一句,借月亮表的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因己而悲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感极而悲者矣。
    (5)、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描写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一体景象的句子是: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降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7)、 , 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8)、秋草独寻人去后,。(《过长沙贾谊宅》刘长卿)
    (9)、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商山早行》温庭筠)
  • 16、请以“那一抹秋日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阳光”“色彩”“回忆”“温暖”等;⑵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写出真情实感;⑶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7、课外现代文阅读。阅读《秋的味道》,回答问题。​

    ①秋天的味道,是从第一片落叶开始的。枯黄的叶子在风中打着旋儿,轻轻飘落,带着一丝不舍,却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大地的怀抱。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秋天独有的絮语。​

    ②秋日的阳光,不再像夏日那般炽热,变得温柔起来。它透过稀疏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午后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桂花香,让人浑身都暖洋洋的。奶奶总会在这时端出一盘刚晒好的柿子干,甜津津的味道在舌尖化开,那是秋天最香甜的馈赠。​

    ③田埂上,稻穗已经成熟,沉甸甸地弯着腰。秋风一吹,稻浪翻滚,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空气中满是稻谷的清香。农民伯伯们戴着草帽,挥舞着镰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进泥土里,却浇灌出最满足的笑容。​

    ④夜晚的秋天,带着些许凉意。坐在窗边,看着月亮从树梢上升起,清辉洒满大地。偶尔传来几声虫鸣,不像夏日那般喧闹,却更添了几分宁静。这时泡上一杯菊花茶,看着花瓣在水中缓缓舒展,闻着淡淡的茶香,心中的杂念也随之消散。​

    ⑤秋天的味道,是落叶的萧瑟,是阳光的温暖,是稻谷的清香,更是丰收的喜悦与生活的恬淡。它藏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缕阳光中,每一粒稻谷上,等待我们用心去品味。​

    (1)、文章围绕“秋的味道”描写了哪些场景?请简要概括。​
    (2)、赏析第②段中“它透过稀疏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撒了一地的碎金”这句话。​
    (3)、文章结尾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秋的味道”的理解。​
  • 18、现代文阅读。​阅读《秋天的怀念》节选,回答问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结合语境,分析“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中“悄悄”和“偷偷”的表达效果。​
    (2)、文中写“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
    (3)、母亲挡在窗前,不让“我”看飘落的树叶,这一细节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选文中母亲的语言朴素却饱含深情,请举例分析其中一句的表达效果。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19、文言文阅读。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

    ②太丘

    ③尊君在

    ④下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文中友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 20、综合性学习。

    学校即将开展“漫步秋日,感悟自然”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若要举办“秋日诗会”,请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环节。​
    (3)、请写出一句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并简要赏析其意境。​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