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学习了新闻单元,同学们探究新闻的热情高涨,班级举行了“新闻你我,心系天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一  新闻动态视野】

    5月8日下午3时许,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完成为期8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顺利返回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试航期间,福建舰完成了动力、电力等系统设备一系列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下一步,福建舰将按既定计划开展后续试验工作。

    (1)活动开始,同学搜集到了以上材料,请你阅读材料,给材料加个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活动二  优秀人物采风】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名宇航员健康状态良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三名宇航员中,有个面孔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航天员邓清明。今年56岁的邓清明,是我国第一批航天人,曾三次进入飞天备选名单,可每次又与飞天梦擦肩而过。庆幸的是,邓清明从未放弃过飞天梦,并一直坚持训练。这次,他终于圆梦。他走出舱时说:“回到地球的怀抱,回到祖国的怀抱,看到这么多亲人,我非常高兴,非常幸福。25年的飞天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梦想的力量,更加相信坚持的力量,无论年龄多大,能够被祖国需要,就是最幸福的。”

    邓清明坚守的日日夜夜,有果敢和坚毅,有期待和梦想,也有一次次的失落与煎熬,但是梦想的力量,让他坚持下来,终在56岁飞天归来。

    (2)活动中,同学们准备进行一次模拟采访。上面材料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航天员邓清明的信息,假如你有幸能够采访到航天员邓清明,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问题?

    我的采访:________

    【活动三  经典品读助力】

    (3)活动接近尾声时,同学们为了下一步的新闻评论能顺利进行,一起将阅读经典的收获作为铺垫,请你也一起参与。

    我第二次见他正当傍晚时候,他正光着头在街上散步,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一边热切地做着手势。我认不出是他,直到人家指出时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购买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散步。他和红军战士没什么两样,所有的只是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用品——包括两套棉制的制服。

    选段中的“他”是________(人名)本选段出自经典________(书名)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具有________品质。

  •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必须暗含在主体中)。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B、《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C、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不吵嘴”。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安徽庐江发现的西汉古墓中的千年古棺由金丝楠木制成,油漆鲜艳无比,油光可鉴 B、自大唐开国以来,几任明君殚精竭虑 , 无数贤臣兢兢业业,造就了史所未有的煌煌盛世。 C、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 引人入胜。
  • 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琐屑   遁行   禁锢   粗制烂造 B、桅杆   私塾   拨款   不辍劳作 C、劳碌   燥热   泻气   百手起家 D、慰勉   猝然   鲜腴   暗然失色
  •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碧(piǎo)        首(qiào)       雨(zhòu)   振聋发(kuì) B、(sì)            见(piē)          侏(rŭ)        千不穷(zhuǎn) C、(lù)            然(qiǎo)        责(jié)        疲力尽(jīn) D、亮(zhèng)     留(zhì)          蒙(mèi)             滋暗长(qián)
  • 6、作文

    痛失生母后,史铁生在妹妹的陪伴下去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这是史铁生的选择;“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这是一次小小的散步中,莫怀戚做出的选择。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选择无处不在。

    请以“这是我的选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捕捉生活素材,体验生活细节,写出独特感悟。②书写工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 7、爱,是等不得的

    ①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②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矮小。

    ③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贫苦、老实的泥瓦工——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他没了父亲。

    ④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

    ⑤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

    ⑥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⑦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⑧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

    ⑨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

    ⑩他觉得母亲的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_________”母亲低了头笑,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⑪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母亲激动得逢人便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

    ⑫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

    ⑬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⑭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1)、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主要情节。

    含辛茹苦的母亲希望儿子长大后带她坐一回飞机→八九岁时,→常坐飞机的儿子终于决定抽空带母亲去坐飞机→→母亲摔倒离世,儿子悔恨不已

    (2)、阅读第⑩节,联系上下文,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在横线上补写“我”的语言。
    (3)、阅读要学会批注,将自己的所思所得随时写于书本。请你仿照示例,对第⑫段画线句中的“”做一个批注。

    示例: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

    批注:“”写出了母亲对空中飞机恋恋不舍的注视,这是母亲对孩子长大成为有出息的人的殷殷期盼。

    句子:他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

    批注:

    (4)、用课文原句解释文题中的“等”与“等不得”分别是指什么?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几句阅读感想。

    ①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②网上流行一道计算题:“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就算父母活到85岁,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不少成年网友看到自己的计算结果后十分心痛,因为在认真计算后发现,其实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很短很短。

    我的感想:

  •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花园

    汪曾祺

    ⑴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⑵“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到。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⑶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沾上身子,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的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⑷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的时候更多。它们总像有一桩事情要做,六只脚不停的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两根有节的触须了。我们以为天牛触须有一节它就有一岁。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难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等一个合适地点动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时候很少。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是飞,也不远。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的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极瑰丽颜色的。有一种还似乎带点玫瑰香味。天牛的玩法是用线扣在脖子上看它走。令人想起……不说也好。

    ⑸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

    ⑹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息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1)、为什么说那座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2)、在那座花园里,“我”曾做过许多事:品尝巴根草,
    (3)、从词语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

    (4)、小林和小朋正在设计文本朗读,请完成对话。

    语句

    轻重音和语速处理

    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

    小林:我觉得“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要轻读“蹑手蹑脚”,放慢语速,表现出“我”靠近“都溜”时动作很轻,小心翼翼。

    小朋:你设计得很好。我觉得“拍,得了”,要

    (5)、读了本文后,小语想建议教材编委将本文选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你认同吗?请根据第三单元的导语和目录,并结合本文,说说理由。

    单元导语

    单元目录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0*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11 《论语》十二章

     

  •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干、越、夷、貉:泛指各国家和少数民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不亦乎        说:

    (2)思而不学则             殆:

    (3)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

    (4)长而俗        异:

    (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10、如果我们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回忆”。下面五个人物,你会拉谁进群?说明理由。(至少选择两人)

    红孩儿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寿镜吾老先生

    我会选 进群,理由是

  • 11、阅读如阳光围绕着我们,如朋友陪伴着我们。洛洛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活动,请你参加。
    (1)、洛洛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概括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8%

    22%

    13%

    4%

    我的发现:                           

    (2)、洛洛同学在论坛里发了帖子,请你针对他的发言,在“跟帖”中说服他读名著。

    洛洛的帖子:名著都是长篇,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我的跟帖:                                        

  • 12、下列对诗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强欲登商”,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 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落花时节又逢君”是千古佳句,其中“落花”寓意丰富,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感叹。 C、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风笛》前两句写登城所望大漠苍茫荒凉的景象,后两句写夜风送来笛声,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曹操的《观沧海》中最后写道“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以此表达了对大海雄壮气象的赞扬,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 1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诗经》《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人指点说“赐教”,请人赴约说“赏光”,称呼自己叫“鄙人”,自己的见解说“拙见”。 D、“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此句重音在“已经”,表达了史铁生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 14、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①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谭嗣同的《潼关》中,将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融入诗人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的诗句是

    ⑥诸葛亮的《诫子书》以“”两句告诉我们志当存高远。

  • 15、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嘹亮  捉迷藏  花枝招展  爆怒无常 B、诀别  彩菱镜  各得其所  见异思迁 C、贮蓄  锡箔店  不求甚解  截然不同 D、静谧  水银柱  默不关心  人迹罕至
  •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yùn)   巢(kē)   托(hōng)   人声鼎(fèi) B、(jié)   清(dèng)   云(xiāo)   精神抖(shǒu) C、(huàn)   弄(shì)   临(lì)   咄逼人(chuō) D、(jǚ)   落(zhuó)   脑(suǐ)   博学志(dǔ)
  • 17、作文题目

    母亲勤劳朴实的品质,影响了朱德的成长历程,成就了他的革命之路。在成长历程中,一个人、一件事、一片树叶、一缕夕阳、甚至于一个瞬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点燃我们成长之路。

    请以“就这样,你影响了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内容积极向上;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

  • 18、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五十始!(节选)

    埃德加·斯诺

    ①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因为,虽然在东方其他地方,六十一岁不过是政府最高级官员的平均年龄,可是在红色中国,同别人相比,他似乎是个白发老翁。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像他的六十岁的同辈谢觉哉一样,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②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③一天,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一一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同我们所估计的几乎一样,”他说,“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他们不愿洗脚,洗手,洗脸,不愿剪指甲,剃头发。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多。

    ④“但是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愚昧所造成的,我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状态。这样的人民,同江西相比,的确非常落后。江西的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但是文化水平高得多,我们在那里工作的物质条件也较好,合格教师也多得多。在我们的模范县兴国,我们有三百多所小学,约八百名教师——这与我们这里全部红区的小学和教师数目相等。我们从兴国撤出时,文盲已减低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下!

    ⑤“这里的工作的进展要慢得多。我们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们的物质资源非常有限。甚至我们的印刷机也被破坏了,我们现在什么东西都只能用油印和石刻来印刷。由于封锁,我们不能进口足够的纸张。我们已开始自己造纸,但质量太差。但是别去管这些困难吧。我们已经能够取得一些成就。如果有时间,我们在这里能够做到使全中国震惊的事情。我们现在从群众中间正在训练几十名教师,党也在培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要担任群众文化学校的义务教员。我们的成绩表明,这里的农民只要给他们机会是极愿意学习的。

    ⑥“而且他们也不笨。他们学得很快,只要把道理对他们说清楚,他们就改变了习惯。在这里的老苏区,你看不到姑娘缠足,你会看到许多年轻妇女剪短发。男人现在慢慢在剪掉辫子了,许多人在共青团和少先队那里学读书写字。”

    (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请你谈谈第③段中为什么说“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
    (2)、请你列举上面选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
    (3)、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你认为革命领袖人物最应该具备哪两种素养?
  • 19、母亲的纽扣

    ①他还记得,那年冬天他过十二岁,生日那天他还在上学,老师自然没有理由为他放假。一大早,母亲就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 , 他躲闪着母亲冰凉的手,还想再赖一会床,就听母亲说:“你看这是什么?”

    ②他睁开眼睛,面前是一件新衣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那种军装式样,有排铜纽扣,肩上有三道蓝杠,这是在同学们中正“流行”的。他一下子兴奋起来,三下二下穿上衣服,连长寿面都吃得慌慌张张——他要去学校里跟同学们炫耀一下,他也有一件自己的新衣服了,而且是最“时髦”的!要知道,从小到大,他都是穿哥哥的旧衣服,补丁摞补丁呀。这个冬天,寒冷来得很晚却来得剧烈,清晨的阳光在寒风中不免显得单薄柔弱。可是他的心,因为突然强大的温暖散发出喜悦来。

    ③果然如他所料,当他一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眼光都瞪直了,他们都没想到,一向灰头土脸的他也有这么光彩夺目的时候。

    ④他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情愉快地上完第一节课,课间时分,同学们都围拢在他的周围,翻看他的新衣服。有个同学忽然问:“咦,你的纽扣怎么跟我们的不一样呢?”他这才认真看起了自己的纽扣,还真的不一样,别人的纽扣是双排平直的,而他的纽扣却是斜的,两排成倒八字形。

    ⑤同学们翻看他的衣服,忽然都笑了起来,原来他那白衣服被纽扣扣住的地方,是一块黄色的旧布。他也明白了,母亲一定是买的一块布头,布头不够做衣服,只好在里面衬上一块别的布,为了怕看出来,纽扣只好歪到了一边;而为了别人看不出来,母亲又别出心裁地把另一排纽扣也钉斜着,自然就成了倒八字形。

    ⑥知道了真相,同学们“轰”地一下全笑了,眼里又恢复了往日讥诮的神色。那片目光激起了他心里的一片怒火。中午回到家,当着来客的面,他剪碎了自己的新衣服。

    ⑦母亲冲到他面前,高高扬起的手,终于没能落下来,他瞥到母亲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头跑了……

    ⑧他分明地感觉到,从那天起,母亲象是变了个人似的。父母做的是磨豆腐的生意,母亲平时都很少闲过,那以后就更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不给自己留。他眼看着母亲削瘦下去,眼看着母亲倒下去……他很想对母亲说一句“对不起”,可一直都再也没机会说了。

    ⑨但他继承了母亲的傲骨和勤奋,他努力地学习,使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拥有很多很多的钱,把母亲的坟墓修葺了一遍又一遍。

    ⑩有一天,他参加了一个服装展示会,那都是世界顶极的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中间有一个男模特走上场,他的眼睛一下子直了,脑子里面嗡嗡乱响———那白色的衣服,倒八字的铜纽扣,里面是不是?他情不自禁地冲上了舞台,翻开那个男模特的衣服,里面衬的竟然也是一块黄布!

    ⑪他跪在那男模特的面前放声痛哭。

    ⑫当听他讲完了他的故事后,全场的人都沉默良久。最后,一位设计大师说:“其实,所有的母亲都是艺术家!”

    (作者:一冰。有删改)

    (1)、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件发展过程

    穿新衣服

    (2)

    剪新衣服

    (4)

    人物内心变化

    (1)

    得意

    (3)

    愧疚

    (2)、结合具体情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一大早,母亲就把他从被窝里出来。(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这个冬天,寒冷来得很晚却来得剧烈,清晨的阳光在寒风中不免显得单薄柔弱。(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如何理解设计大师说的“其实,所有的母亲都是艺术家”这句话?这话在文末有何作用?
    (4)、文中母亲为儿子缝制的衣服可以说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相信在生活中,深爱你的人一定为你制作过许多爱的艺术品,不妨用优美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
  • 2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________

    中央电视台3月23日消息

    ①莫斯科时间今天9时0分12秒(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宣布“和平”号所有残片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至此,坠毁“和平”号的工作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②莫斯科时间8时44分04秒(北京时间13时44分04秒),“和平”号进入稠密大气层。在与大气层猛烈摩擦的过程中,“和平”号燃起熊熊大火。莫斯科时间8时59分49秒(北京时间13时59分49秒),“和平”号第一批碎块安全坠入南纬44.4度、西经150.0度的南太平洋海域,位于新西兰与南美洲之间。23秒后,莫斯科9时0分12秒(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和平”号的1500多块残片坠入了指定海域。

    ③“和平”号的坠毁过程都是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从莫斯科时间今天凌晨3时31分59秒(北京时间8时31分59秒)开始,控制中心分别向“和平”号发出三次制动信号。从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向“和平”号发出第一次制动信息到“和平”号坠毁,前后不到6个小时。经过漫长的等待“和平”号最后以这种干净利索的方式结束了它光辉的一生。

    ④“和平”号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九座空间站,也是迄今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⑤在太空飞行的15年间,“和平”号共接纳了28个长期基本考察组和30个国际考察组,共108名来自12个国家及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这些宇航员共完成了20多个科研计划和2.2万项科学实验。通过这些计划和实验,人类熟练掌握了太空舱建造、发射和对接技术、太空行走技术、太空生命保障技术,更加深入地研究了航天医学、生物工程学、天体物理学和天文学。

    ⑥人类在“和平”号上所获得的丰厚知识财富将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未来的星际载人航行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平”号的15年风雨历程将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和平”号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和平”号的坠毁过程都是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 B、这则消息的第②段是按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的。 C、“和平”号第一批碎块安全坠入南太平洋海域的23秒后,剩余的1500多块残片坠入了指定海域。 D、“和平”号空间站是迄今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2)、请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15字以内)。
    (3)、经过漫长的等待,“和平”号最后以这种干净利索的方式结束了它光辉的历程,“和平”号光辉的历程体现在哪里?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