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②为相,太祖③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④启箧⑤取书,读之竟⑥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⑦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⑧。
(节选自《宋史》)
注: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及:等到。③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④阖户:关门。⑤箧(qiè):书柜、书箱。⑥竟:整个、全部。⑦薨(hōng)
【丙】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借助表格,帮同学们理解资料中的词义。文言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
不逾矩
课内积累法
①
人不知而不愠
部首推测法
②
普少习吏事
查阅《古汉语词典》
A.熟悉;通晓。B.复习。C.习惯。D.常常
③(填选项)
晚年手不释卷
成语迁移法:如释重负
④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B、【乙】文中划线句子“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C、【乙】文中赵普年轻时在处理官吏事务中,展现了丰富又渊博的学问。 D、【丙】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动静结合,表现出水波荡漾和山岛竦立的景象。(3)、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手不释卷,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语段分析两文中体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哪些相似之处?(5)、读完三篇文章,小宝给赵普制作了人物介绍卡,请你根据示例完成曹操的人物介绍卡。赵普
曹操
示例:通过【乙】文中的“太祖常劝以读书”以及“晚年手不释卷”“读之竟日”等句子,我了解到赵普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且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是一个知错就改、勤奋刻苦的人。
-
2、古诗文默写。
海德格尔曾说过一句名言:“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在“漫”步宝安的旅途中,我们总能看到诸多风景,留下属于你的诗意脚步吧。
意象
古诗
乡
(1)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月
(4) ,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明月人格化,借明月表达诗人对友人担忧与关怀的句子是:(5) , (6)。
花
(7) ,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正是江南好风景,(8)。(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理
《<论语>十二章》中(9)“ , (10)”两句阐述了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的哲理。(《论语•子罕》)
-
3、小宝借了一本《朦胧诗集》,发现里面有许多充满诗意的句子,他打算在学校诗社的朗读活动中进行分享。请用“•(重音)(升调)”“↘(降调)”等符号为下面的诗歌设计一份朗读脚本(要求:在原句标出两处朗读符号,在横线上写设计理由)。
脚本设计:
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设计理由:在朗读时“一直”需要重读,突显作者无比悔恨的心情;“翻来覆去”要重读,表达作者的悲痛自责之情。“睡不了觉”应为降调,表示沉重悲痛的语气。
脚本设计: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顾城
设计理由:
知识链接:
《一代人》创作于1979年,诗中的“黑夜”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隐喻,象征着那个时代的黑暗与混乱,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渴望与执着追求。
-
4、请选出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数字化阅读所借助的信息载体容量大、体积小,不受时空限制,又具备强大的检索功能
②阅读是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目前的阅读形式有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主要区别在于传承知识的载体介质不同。
③但是纸质载体历史悠久,书籍的装帧、设计、印刷,在视觉上呈现给读者一种美感,适合深度阅读与休闲阅读。
④传统阅读则借助纸质载体传播,所占用的空间大,信息存储量小,查新率偏低,收藏和整序也比较繁琐
⑤无论是驻留于纸质上的传统阅读,还是痴迷于网络、手机等载体的数字化阅读,我们始终呼吁全民阅读
A、②①④③⑤ B、②⑤①④③ C、②④③①⑤ D、⑤④③①② -
5、校学生会组织了一场“漫”步宝安的体验活动,小明负责撰写校公众号对漫游宝安推荐地的推文。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打卡点1【探寻历史痕迹】在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上和非遗旅游街区,我们探访了上川黄连胜醒狮文化馆和岭南胡琴艺术馆。悠悠的琴声,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历史文化韵味。
打卡点2【尽享休闲寻氧】我们慕名来到石岩环湖碧道。碧道沿线串联起4大主题公园:湿地公园、俯仰之间公园、陌上花公园、青草排公园。碧道沿岸【甲】 , 美不胜收。每当夕阳笼罩天地之时,湖面闪烁,①波光鳞鳞。这里风光旖旎,是深圳“十佳”健身步道,实为假期休闲之首选。
打卡点3【现代 City Walk】想要和朋友一起散散步,滨海文化公园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海风拂面,尽享舒适自然。夜幕降临,整个欢乐港湾在灯光的映衬下仿佛变成了梵高画中的景致,更有灯光秀用闪耀的色彩点缀城市的夜空,人们【乙】 , 共赴摩天轮下,感受一场场浪漫的光影视觉盛宴,现场真是【丙】 。
打卡点4【感悟书墨之香】穿过人来人往的街道,我们徒步到达新安街道的宝安区图书馆。在忙碌之余,独坐图书馆安静一隅 浩渺书海,在诗词经典中感悟先人雅趣;在科普书籍中开拓胸襟视野;A 。阅读书籍,能够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祛除我们内心的空虚。
(1)、请你根据要求在田字格内正确地书写汉字。①“鳞鳞”书写有误,应改为 ②cháng yáng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字母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A.呼朋引伴B.人声鼎沸C.花团锦簇
【甲】
【乙】
【丙】
(3)、加点词“探访”的词性是 。(4)、请仿照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A处仿写一个句子。A。
-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班会课上,王华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很感谢在成长的路上有一盏明灯指引、鼓励着他,让他不惧黑暗,走出迷茫,战胜困难。你一定也有这样的明灯吧,这明灯,或许是暗夜里为你照亮前路的那盏路灯,或许是给予你力量助你前行的那个人。或许是深藏在你心中不灭的理想与信念。
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把你成长中的故事和感悟写出来,为下一次的分享做准备。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如需要,可用化名代替:③不少于600字。
-
7、甲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选自《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乙
过江诸人① , 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是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注]①过江诸人:西晋败亡,士大夫纷纷南渡长江来江南避难。②戮力:合力,协力。③楚囚相对:比喻在国破家亡时含悲泣苦,束手无策。
(1)、描绘甲文画线句所展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文段,完成表格。方法
句子
释义
组词猜读
与儿女讲论文义
轻烟老树寒鸦
(1) 文义:文章的义理
(2) 轻烟:
课内迁移
日中不至
每至美日
(2)
联系成语
油然而生
愀然变色
(3)
查阅字典
皆相视流泪
A.表示动作偏向一方
B.共同,相互
(4)(填字母)
(3)、乙文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B、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C、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D、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4)、课文《咏雪》选自《言语》篇,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篇。乙文更适合归入哪一篇?根据贴士,结合课文与乙文,说明理由。贴士: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
8、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图一 图二 图三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
9、小组开展“把想象‘袋’给你——古诗文手绘帆布袋”活动,根据参考,完成设计。
示例:
帆布袋设计卡
背面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主色调:黑色
正面图画:夜将尽,诗人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雨声中,恍然梦见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正驰骋疆场。
备选古诗:曹操《观沧海》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王湾《次北固山下》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帆布袋设计卡
背面诗句:(1) , (2)
(3)主色调:
(4)正面图画:
-
10、活动小组梳理整合了“自然风光”古诗文辑录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充完整。
诗人们游祖国大地,赏自然美景,抒内心情思。马致远写出羁旅之人眼中的景色,“①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王湾路过北固山,“②乡书何处达?”,在江上行舟,思念家乡。李白在暮春之季,慨叹“我寄愁心与明月,③”:杜甫与友人意外重逢,慨叹“正是江南好风景,④”;李益夜上受降城,感叹“⑤ , 受降城外月如霜”。孔子站在河边,感慨⑥“ , 不舍昼夜”。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打开语文课文,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里(1)huā tuán jǐn cù( ),美不胜收;夏季的雨热烈(2)cū guǎng( ),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秋天的落叶中既有“断肠人”的秋思,秋风中还有“歌以咏志”的 ① 和 ② 之感;冬天里还有把终年的(3)zhù xù( )的绿色 ③ 给济南可爱的水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huā tuán jīn cù (2)cū guǎng (3)zhù xù
(2)、请你在①、②、③空格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豪迈 心旷神怡 奉献 B、豪爽 心领神会 贡献 C、豪迈 心领神会 奉献 D、豪爽 心旷神怡 贡献 -
12、在老舍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是美的,既像一个温暖的摇篮,又像一个明媚的少女;在莫怀戚的眼中,浓浓的亲情是美的,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在泰戈尔的眼中,金色花是最美的,既是一个依恋母亲的孩子,又体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请以《我眼中的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体裁不限。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中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
-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落在秋千上的叮咛
①“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春风又起,旧思绪荡起层层涟漪,阳光下的秋千摇晃着点点乡愁,将恩怨欲说还休。
②小时候,每次经过村口那棵大杨树,我都会驻足很久。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在秋千上如蝴蝶般飞舞,我羡慕得很,可惜我胆小,一直都不敢尝试。
③是那个春天,外婆不动声色就摸清了我的心思。她让外公在后院的槐树下也搭起一架秋千,就这样,一块废木板、一根旧麻绳,轻轻松松串起了一个女孩儿明媚的童年。外婆知道我胆小,每次当秋千要荡的时候,她都会轻轻抓着我的手小声说着:“宝丫头别怕,外婆拉着你呢,就算飞得再高,外婆也抓得到。”耳边的风声呼呼响起,外婆温暖的大手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一下,两下,三下,我紧闭的眼睛也慢慢张开。“哇,外婆,我飞起来了!”我大声叫着。眼前的一切都那么新奇,仿佛白云就在我身边缓缓流动,鸟儿的叫声也比往日清晰。“宝丫头,别紧张,抓紧绳子啊……”外婆的声音忽大忽小,被风切断在柔柔的阳光里。
④渐渐地,我不再害怕荡秋千,一个人的时候,也能荡得很高很高。可外婆总会在身后紧跟慢撵地说着“小心点儿,抓紧啦”,我总是笑着回她“知道啦”,却再次高高荡起。
⑤记得有一次,我学小伙伴们站着荡秋千,却在秋千下落时不小心绊了一下,一只手脱离了绳子,吓得我尖声大叫。就在我闭上眼睛念叨“完了完了”的时候,脱绳的那只手被一只大手紧紧拉住了,下一秒,我跌进了一个温暖的怀抱。“我的心尖儿,你这是想吓死外婆啊……”我睁开眼睛,看见外婆和我都歪在树下的草地上。我顺手抱住外婆的头,在她耳边轻声念:“果然,我的外婆总能抓住我,飞得再高也不怕。”她却叹着气在我额头弹了一下,“再这么调皮,外婆可不管你了!”佯装生气,起身一瘸一拐地走了。
⑥时光最经不起打量,我还没尝到飞至最高处的香甜滋味,我的外婆就一天天老了。
⑦考上大学那天,我去看她,她再次拉住我的手:“我的宝丫头又要高飞喽,这次的秋千荡得太远,外婆抓不住喽……”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外婆那双光洁的手已经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像后院儿那棵老榆树,再也经不起秋千的摇曳。我再次抱住她,撒着娇说:“不会的,外婆以后还要带宝丫头的女儿一起荡秋千呢,怎么会抓不住呢?您抓得住!到时候,我就在这老院儿里打个铁质的秋千架,我要和外婆一起荡秋千呢。”她笑着,眼睛里满是晶莹,一个轻弹又落在我额头上,却真的是轻得不能再轻了。
⑧“故事的小黄花,从出生那年就飘着。童年的荡秋千,随记忆一直晃到现在……”再次听到周杰伦的这首《晴天》,我哭得不能自已。
⑨童年的荡秋千,荡起了一个姑娘腾飞的梦想,却再也找不回那个在身后千叮万咛的人。
⑩“慢点,再慢点……”当我也这样叮嘱着自己的孩子时,隔着时光的河,外婆的笑脸再次浮现在眼前,那是恒久不变的爱,永久地环绕着我。
(摘自网络有删改)
(1)、情节梳理。读文章后完成下列表格。时间
人物
事件
小时候
“我”
(1)
(2)
外婆
让外公搭秋千并叮嘱“我”
有一次
外婆
(3)
(4)
外婆
拉着“我”的手表达不舍
(2)、情感体验。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⑥段的作用。(3)、品味语言。按括号内的要求赏析划线句。(1)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在秋千上如蝴蝶般飞舞,我羡慕得很,可惜我胆小,一直都不敢尝试。(从修辞角度赏析)
(2)我睁开眼睛,看见外婆和我都歪在树下的草地上。(从描写角度赏析)
(4)、主旨理解。题目“落在秋千上的叮咛”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14、材料一: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回望百年征程,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明确“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目标方向,形成“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奏响了人才发展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
统计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各类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8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我国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十一位。
——《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材料二:
从社会应用领域和行业对数字人才的要求上看,数字人才是指具备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技能和补充技能,会利用各种数字化工具,拥有数字素养和知识体系,可以将数字化的概念、工具、方式与行业需求相结合,能够在信息通信产业及各行各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从事数字化管理、应用或技术类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调查,未来三年数字人才供需比预计达到1:2.6,目前约七成被调查企业的数字化员工比例低于10%。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目前数字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规模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024数字人才白皮书》
材料三:
(1)、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 B、我国早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 C、数字人才会利用各种数字化工具,拥有数字素养和知识体系。 D、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2)、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目前数字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规模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B、高达44%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数字人才“非常紧缺”。 C、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认为自己的数字人才供过于求。 D、高达56%的企业面临数字人才不足的问题。(3)、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人才的重要性。 -
15、【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谢公①与人围棋② , 俄而谢玄③淮上④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⑤。客⑥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谢公:谢安,世称谢太傅。②围棋:下围棋。③谢玄:东晋名将,谢安之侄。④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⑤向局:面向棋局。⑥客:客人,这里指同谢公一同下围棋的人。
(1)、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欣然曰”和“默然无言”中的“然”意思一致。 B、“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因”解释为“趁、乘”。 C、“意色举止”的“色”是“颜色”的意思。 D、“徐向局”的“徐”是“慢慢地”的意思。(2)、断句(限断两处)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撒盐空中差可拟 (2)看书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5)、甲乙两文塑造人物的侧重点不同,甲文主要突出谢道韫机敏的性格特点,乙文突出了谢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
16、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结合下列链接材料完成题目。春江花月夜(摘选)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曹操的《观沧海》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都描写了大海与月亮的景象,请对比分析这两首诗中对海月景象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17、阅读《朝花夕拾》中的语段和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甲】《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乙】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1)、下列选项对材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出自《阿长与<山海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木刻的”《山海经》是阿长送我的那本。 B、【乙】文中的“他”指的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寿镜吾先生,他是鲁迅的第一个老师。 C、《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质朴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D、《藤野先生》记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2)、下面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3)、【甲】【乙】选段中丢失的物品,鲁迅先生都念念不忘,其当后蕴含着他怎样的情感?请任选其中一个物品,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说说。 -
18、临近期中考试,某同学对七上古诗文进行了整理,请你帮他完成摘抄本。
策略
诗句
收获
◎看标题
(1)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 ,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标题常点明时间/地点,概括事件,蕴含情感。
◎抓意象
(3)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古人常借助意象“月”和“雁”来表达思乡之情。
◎明手法
(5)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对比衬托,抒发离人愁思。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6)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虚实结合,彰显博大胸襟。
▶总结:依据阅读策略,重新思考并整理古诗文,让我有了新的收获。正如孔子所说:“(7) , (8)。”只有学思结合,才能求得真知。
-
19、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班级围绕“交友之道”,开展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班长为这次活动准备了几个方案,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方案一:举办朗诵会——诵读交友名言 方案二:①——讲述交友故事
方案三:开展辩论会——② 方案四:创建交友墙——③
(2)、班主任计划举办主题班会,发布活动公告如下: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朋友是一束阳光,一束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班级邀请团委王老师共同举办“共话友谊”主题班会,请于11月20日下午3点40在学校小礼堂集合。
小宇同学因请假在家,不了解通知的内容,你觉得其中哪三个重要信息需要转告她?
(3)、朋友相交,古人特别注重礼貌用语,请对下面的谦称和敬称进行分类。①令尊 ②久仰 ③家君 ④见谅 ⑤高见 ⑥愚兄 ⑦赐教 ⑧拙作
谦辞类: 敬辞类:
-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跟随朱自清寻觅春天的踪迹,欣赏朗润的山色;感慨莫怀戚解决散步分岐时的睿智,感受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陪着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诀别母亲,怀念母亲;聆听“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搏。还有,跟轻风流水应和__ 着的牧童的笛声,使人静谧__ 的淅淅沥沥的秋雨,传递着春与秋的信息;可爱的水藻把终年伫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应和 (2)静谧
(2)、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分别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改为 (2)改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今天打扮得很漂亮,黑发披肩,白色衬衣搭配一条红色的短裙,简直让人美不胜收。 B、我们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绝不能见异思迁。 C、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D、这下我才恍然大悟 , 原来班主任李老师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跳水运动员全红婵的完美发挥,使中国奥运军团再添一枚跳水金牌。 B、进入夏季,广州的气温逐渐升高,最高气温大约达到38度左右。 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D、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安全事故,某市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