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īn)佩    (wèi)蓝   (bān)发   惟妙惟(xiāo) B、(xuān)昂   赞(yù)    山(jiàn)   心旷神(yí) C、(zhí)     星(cén)   (liáo)亮   慷(kǎi)淋漓 D、(diàn)记    (guāi)巧   (juè)强   (bǐng)息敛声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赵将李牧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将士,约曰:“匈奴入盗,急入收保 , 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盗 , 辄入收保,不与战。

        如是数岁,无所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召之,使人代牧将。岁余,匈奴来,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于是复请牧。牧称疾,杜门不出。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若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李牧遂往,至,如故约。匈奴来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一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控弦者十万人,悉勒兵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以击之,大破之,杀勾奴十万余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犯赵边。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强战》)

    【注释】①李牧:战国末期赵国著名将领。②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同“堡”。⑤入盗:入侵。⑥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⑦控弦者:指士兵。⑧单于:匈奴部落首领的专称。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字。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      故:

    之                             许:

    李牧往,至,如故约     遂: 

    单于奔                         走:

    (2)、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边士①日得②赏赐③不用④皆愿⑤一战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③⑤
    (3)、李牧成功大破匈奴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长期积累高昂士气的士兵 B、单于轻敌冒进 C、赵王给予充足的物资支持 D、李牧精心策划的诱敌与奇袭战术
    (4)、李牧在防御匈奴时遭受了外界的质疑,《卖油翁》中的卖油翁也同样遭遇康肃公的质疑。请分析李牧和卖油翁分别是怎样应对的。
  • 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母亲的笑脸

    刘平

        ①春节,我带着妻子王卉和儿子回乡下陪独居的母亲。我给母亲买了一些穿的、营养品啥的,还有一本单位发的挂历。

        ②午饭后,妻子带着儿子去外面玩了,我陪母亲坐在椅子上聊天。院里一张小桌子,两杯香茶,母亲脸上开心的笑容成了一道风景。为了迎接我们回来,母亲早已熏好了腊肉香肠,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院边还种了一溜儿串串红。

        ③聊了一会儿,我的目光停留在堂屋门边墙上的挂历上,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说:“妈,我把挂历给您换了。”说完,就起身去屋里把那本新挂历拿出来,一只手把墙上去年的旧挂历取下来,另一只手把新挂历挂上去。端详了片刻新挂历,我的目光移向手里的旧挂历。这挂历也是去年过年的时候我给母亲拿回来的,365个日子,不知不觉已经翻完了。

        ④我刚要把旧挂历卷起来,无意中突然发现最上面一页挂历上用红色水彩笔画着两张笑脸,挺有意思的。仔细一看,我意识到那两张笑脸不是随便画的,每一张都画得很认真,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翘得很高,很开心的样子。再一看,一张笑脸画在1月16日,另一张笑脸画在1月28日。我隐隐觉得母亲画的这些笑脸有名堂。

        ⑤我把旧挂历拿过去放在母亲面前的小桌子上,坐下来,看着母亲问:“妈,您画这些笑脸啥意思呀?”母亲看一眼挂历,笑眯眯地说:“有喜事,妈高兴。”

        ⑥我指着一张笑脸问:“这天有啥喜事?”母亲看着那个日子,几乎没有片刻的回忆,说:“你们这天搬了新房子。”我仔细想想,去年我们搬新房子,真的是这天。妻子说:“搬新房子好过年。”我又指着另一张笑脸问:“这个呢?”母亲还是几乎没有思索,说:“这天你们买了小汽车。”

        ⑦看着母亲笑眯咪的样子,我突然想把整本挂历都翻一遍。翻到2月那一页,上面有三张笑脸,分别在2月9日、2月17日和2月23日。每张笑脸都是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翘得很高,很开心的样子。

        ⑧我很好奇。母亲还是笑眯眯的,挨个指着三张笑脸说:“这天王卉康复出院,这天

    你们结婚8周年。”指到2月23日那张笑脸的时候,母亲似乎一时记不得那天有啥喜事了,

    皱着眉头回忆了一阵,眉头突然一展,说:“想起来了,这天你给我打电话,说你要去上

    海培训了。”

        ⑨我一下意识到,挂历上的每一张笑脸都和我们有关。我又继续往后翻挂历,几乎每一个月份都有笑脸。而那些笑脸,确实都和我们有关:儿子上小学了、我评上先进了、子调动了、我们带她出去旅游了。出去旅游那张笑脸,画得特别大、笑得特别开心……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日,也无一例外各有一张笑脸。

        ⑩然而,也有一些笑脸母亲实在想不起来是啥喜事了,毕竟时间过去太久,母亲年纪也大了。看母亲努力回忆的样子,我说:“妈,想不起来就别想了,反正都是喜事。”母亲看着我,又笑了,说:“嗯。反正都是喜事。”我不想扔了它,因为上面有很多张母亲的笑脸。进屋四处看看,我把旧挂历放在了墙角一个小木箱里。

        ⑪妻子和儿子还在外面玩,儿子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我说:“妈,我出去看看。”母亲笑眯眯点点头说:“好。”
        ⑫我出去了,我要把挂历上那些母亲的笑脸告诉妻子和儿子。

        ⑬过一阵回来的时候,我看见母亲正站在堂屋门边墙上的新挂历前,像在上面画什么。

    我悄悄走上前去,发现母亲右手拿着一支红色水彩笔,在挂历上认真画一张笑脸: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翘得很高,很开心的样子。那个日子,就是今天。

         (选自《剑南文学》2024年第1期,有删改)

    (1)、阅读小说,按照提示梳理情节。

    (2)、文中对母亲画的笑脸进行了多次细节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母亲在新挂历上又画了笑脸。请问母亲画完笑脸后,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写出母亲可能说的话。100字左右。
  • 4、展板二选用了以下内容,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 一览众山小”,杜甫的《望岳》展现出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勾起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传达出困境中蕴含希望的乐观精神:“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用《爱莲说》表达对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追求。真情与美德是古人孝敬的另一种阐释。当下,我们更应传承孝敬家风,让传统美德的火种永不熄灭。

  • 5、展板一要配上一副对联,请为下面这副对联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

    【上联】孝亲承风传美范

    【下联】    ▲    

    A、爱老尊贤世德传 B、孝道长行品自高 C、敬老维俗树家风 D、发扬慈心世泽长
  • 6、 曹植的《酒赋》说:“或秋藏冬发,或春酝夏成。”“酝”指酿造,也指缓慢形成。“成”可以是完成,也可以是形成。请以“春酝夏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7、现代文阅读

    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凯瑟琳·比恩

    一天下午,我正在厨房做饭,16 岁的儿子安东尼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来,我警惕地抬起头。安东尼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最近我们每次见面气氛都很紧张,争吵随时一触即发。这次他又会有什么问题?音乐?朋友?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妈妈,比利·寇根有一条银色的裤子,我也要一条。”

    “为什么?”我搞不懂他的这种追星行为。

    “妈妈,比利·寇根是‘碎南瓜’乐队的主唱。‘碎南瓜’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跟一个外星人讲话。这些天来,我俩正为了这个“碎南瓜”乐队闹得不开心。

    安东尼跟我说了好几个星期了,他想去看“碎南瓜”的演唱会,可是我不想让他去。我不喜欢他染金黄色的头发,也不喜欢他那破牛仔裤和摇滚音乐。更让我担心的是,我听说“碎南瓜”乐队成员都是一群年轻人,他们经常在台上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我担心安东尼会受到不良影响。

        安东尼见我不吭声,又说:“妈妈,我只想要一条银色的裤子,你就给我买吧,求你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哀求。

        我在心里叹了口气,说:“好吧,我可以给你买,但你必须答应我,看完演唱会后,要把头发染回黑色,并且不要再穿那些破牛仔裤了。” 安东尼兴奋得跳了起来,一把抱住我,说:“妈妈,你真好!我保证,看完演唱会后,我就把头发染回黑色,再也不穿破牛仔裤了。”

        演唱会结束后,安东尼回到家,他的头发还是金黄色的,牛仔裤也还是破的。我顿时火冒三丈,对他大声吼道:“你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你答应过我的!” 安东尼也生气了,他说:“妈妈,你根本就不理解我!我喜欢‘碎南瓜’乐队,喜欢他们的音乐,喜欢他们的风格。我的头发和牛仔裤是我的标志,我不想改变!”

    我们俩大吵了一架,安东尼摔门而出。我坐在沙发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关系会变成这样?

    过了几天,安东尼主动找我谈话。他说:“妈妈,我知道我让你失望了,我很抱歉。但是,我真的很喜欢‘碎南瓜’乐队,他们的音乐给了我力量,让我在学校里不再感到孤单。我也知道,我的头发和牛仔裤让你不开心,但是,这是我表达自己的方式。我希望你能理解我。”我看着他,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我想,也许我真的应该试着去理解他,毕竟他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

        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慢慢缓和了。虽然我还是不太喜欢他的音乐和穿着,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反对了。我们开始一起聊天,一起看电影,一起做很多事情。

        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旧餐桌旁吃饭。灯光柔和,气氛温馨。安东尼一边吃着饭,一边跟我们讲学校里的趣事,我们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样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啊!

    (1)、文章围绕“我”和安东尼之间的矛盾展开,请概括出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矛盾。
    (2)、文中第6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我”为什么不想让安东尼去看“碎南瓜”的演唱会?
    (4)、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文章以“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 8、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渔人甚异之         

    便要还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诣太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有哪些?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理想社会,你认为这个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 9、古诗词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传承传统文化,走进古典诗词”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要举办诗词朗诵会,请你为朗诵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在活动中,老师要求大家从初中课本中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改写或续写。请你选择一首,完成这个任务。
  • 11、默写
    (1)、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
    (4)、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1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C、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 D、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
  •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课堂上总是夸夸其谈,积极回答问题,深受老师喜爱。 B、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C、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众多观众。 D、他的书法作品笔走龙蛇,入木三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 14、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我们邂逅了许多动人的故事。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经典作品,宛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心灵。比如《骆驼祥子》,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画卷,祥子的命运起伏,让人感慨万千。

    (1)、“广袤”的“袤”读音是
    (2)、“沉淀”的“淀”读音是
    (3)、文中拼音对应的汉字是:邂
  •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

    以上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 16、名著阅读。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说过,经典作品会与读者建立一种个人关系。也就是说,在阅读经典作品时,你会产生只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请任选以下一本名著,谈谈你在阅读中的个人体验。

    备选名著:《艾青诗选》《儒林外史》《海底两万里》

  •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人用什么计时法呢

    ①在十二时辰计时法诞生之前,古人采用的是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的时称计时法。这种方法巧妙结合了太阳的运行、自然现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夜半、鸡鸣、昧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时段。这种划分方式在不同季节和气候下,其实际所指时间往往会有不同。如夏季日出早、日入晚,冬季则日出晚、日入早。晴天和阴天也会有差异。

    ②十二时辰计时法是唐代以后逐渐普及开来的一种计时方法。它展现出更为精细且均匀的时间划分特点:从夜半时分起始,将一日均匀切割为十二个时段,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辰作为标记。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天文杂谈》2023年9月,《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古人用什么计时工具呢

    ①古人发现物体阴影与时间的关系后,发明了日晷、圭表等计时工具,但由于对太阳的依赖,导致日晷等工具在阴天和夜间不起作用,漏刻的诞生恰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②漏刻中的“漏”是带孔的壶,“刻”是配有刻度的浮箭。漏刻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汉武帝之前的单壶泄水型沉箭式漏刻,是通过水从壶孔流出,壶内水位下降,浮箭随之下沉,观察浮箭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受水型漏刻由供水壶和受水壶组成。在供水壶的设计上,为了保持水流量的稳定,人们又加了一只、二只乃至三只供水壶,通过二级、三级、四级补偿的方式,提高计时的精准度。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天文杂谈》2023年9月、2024年5月)

    【材料三】古今计时法对照表

    时称计时

    夜半

    鸡鸣

    昧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十二时辰计时

    现代计时

    23—1时

    1—3时

    3—5时

    5—7时

    7—9时

    9—11时

    时称计时

    日中

    日昃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十二时辰计时

    现代计时

    11—13时

    13—15时

    15—17时

    17—19时

    19—21时

    21—23时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古人的计时方法不仅细腻地描绘了古人对时间的把握,更体现了他们深邃的人生思考。时称计时法常常出现在古人的诗篇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夜半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张继难以入眠,却意外地从寺中传来的钟声中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灵感迸发,创作出千古名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使用十二时辰计时法和漏刻计时工具的科学性。
    (2)、下图是同学们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手绘的计时器示意图,请你根据【材料二】推断计时器名称并简述设计思路。

    (3)、请你任选【甲】【乙】中一首诗词,结合【材料三】【材料四】,从时称计时角度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甲】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

    雪夜小屋

    ①从承德去塞罕坝,春节前后正是路难走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能下坝回姥姥家过春节了,好在祥林叔叔刚好办完事要返回坝上,姥爷拜托他把我捎回林场。

    ②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到了傍晚,大如馒头片的雪花落在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雨刮器也被冻在了上面。

    ③祥林叔叔慢慢停下车,摇下车窗,往远处望了望。

    ④“小琳,雪太大,咱们不能继续走了。乌日娜阿妈家就在附近,咱们去借宿一晚。我可是向你爸爸妈妈保证过的,必须把你安全送回他们身边。” ⑤祥林叔叔和爸爸是同学、同事,更是最要好的朋友。祥林叔叔的老家在山东济南,爸爸的老家是湖北洪湖,天南地北的两人,缘分却不浅。

    ⑥之前听妈妈说,在她和爸爸还不认识的时候,塞罕坝的地上只有石头、沙子、衰草和树墩子,放眼望去一棵树都没有。1962年,国家下决心在坝上建一座大林场,种好多好多树,阻挡风沙。也就是在那一年,祥林叔叔和爸爸响应新中国的号召,没有丝毫犹豫,唱着《勘探队员之歌》,来到了荒山秃岭的塞罕坝。国家考察队在坝上考察了三天,最终才在红松洼找到了一棵存活的落叶松。爸爸说,有这一棵松,以后就能种出一片森林。在坝上的这些年,他们每天就做一件事:努力种活每一棵树,让荒原变林海。现在,小树苗越种越多,已经像铺下的毛绒绿毯子,盖住了越来越多的荒山秃岭。

    ⑦车在雪地里停了下来。在白茫茫的雪雾中,终于,我们看到了【A】一小团玉米饼似的金黄色光芒。祥林叔叔说:“小琳,咱们到啦!那就是乌日娜阿妈的小屋!”

    ⑧还没等祥林叔叔的手拍上栅栏门上的铜铃铛,屋门就开了,【B】一束温暖的暗橘黄色光亮从门里照射出来,那是煤油灯的光亮。一位穿着羊皮袍子,梳着两根花白辫子的老奶奶走了出来。

    ⑨“乌日娜阿妈,我是林场的祥林。”“祥林呀,这么大的雪,你怎么在路上?走不了的。住下吧。快进去,喝点儿热奶茶。”

    ⑩炉子上的大水壶里煮好了奶茶,乌日娜奶奶一边倒好两碗奶茶递给我们,一边看着祥林叔叔问: “祥林,你不是山东的吗?你把娃娃接到坝上去?”乌日娜奶奶又好奇地转头望向我。

    ⑪祥林叔叔笑了,回答道:“这是我同学萧一凡的大女儿萧小琳。小琳的妈妈当初从承德来坝上,还在您家大炕上睡过一晚呢。那个梳着两根小短辫的姑娘——关思雅。”

    ⑫乌日娜奶奶一把抱住我:“哎哟,乖乖,是思雅的闺女,像小树一样,长得好快呀!今天晚上和奶奶睡大炕。”

        ⑬说着,乌日娜奶奶就拿着煤油灯,走进有大炕的房间,打开箱柜、拿出褥子、被子和枕头。

    ⑭我和乌日娜奶奶躺在大炕上,炕越来越热,奶奶睡在靠窗的一边,我睡在里面。

    ⑮乌日娜奶奶小声说:“那是夏天金莲花快开完的时候,坝上的风已经开始刮了。你妈妈是第一次来坝上。和她一起来的也都是城里娃娃,个个都像金莲花那么美、那么嫩。这些学生娃在我的屋子里笑呀,唱呀,屋子都变得亮堂起来。她们说要留在塞罕坝,我心疼。那里不能住人的哟,就是一片沙子海,没有一间屋子呀。但是她们跟我说,‘乌日娜阿妈,我们就是去种树的,而且要种出一片树海,让那里变成大森林。’我那时根本不信。不要说森林,就是种活一棵树,都是很难的。谁知道思雅听了我的灰心话,一点儿也不生气。她眼睛亮闪闪的,耐心地对我说,‘阿妈,我们有知识,懂科学,会想办法让树苗在沙漠里扎根的。我们还有很多拖拉机,可以大批量机械造林。我们更有青春的力量,不种出一片森林,决不下坝!’十几年,接连不断地来了那么多学生娃,种的树满坡满谷都是,全都活了,而且连成了一片又一片的林海。”

    ⑯乌日娜奶奶说着,说着……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乌日娜奶奶睡着了吧。

    ⑰____。

    (节选自保冬妮长篇小说《童年树》,有删改)

    (1)、请你以文中“小琳”的口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文中【A】【B】画波浪线处的描写,内容与意境相似,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3)、以下是选文的两个不同结尾,请你任选其一作为第⑰段,并说明理由。

    【甲】窗外的雪光透过窗户上的缝隙照进了屋子。妈妈住在乌日娜奶奶家的时候,是靠窗睡,还是睡在我这个位置呢?身子下的土炕真暖和呀,我好像睡在阳光里。

    【乙】我也沉沉地睡去,在梦里,我见到了年轻时的妈妈,她梳着两根小短辫,笑着和同学们种树。似乎那又不是妈妈,是我。

    (4)、请结合“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对塞罕坝开拓者的敬意。
  • 1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钝

    (节选自王阳明《训蒙大意》,有删改)

    [注]①被:及,遍及。②发越:散发。③生意:生机,生命力。④调理:管教,训练。

    (1)、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翻译画横线句子。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释词译句

    潜消其鄙吝

    课内迁移:潜滋暗长(《白杨礼赞》)

    潜:

      
     

    课内迁移: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鄙:

    默化其顽钝

    对称结构: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钝

    默化其顽钝:

    (2)、选文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3)、请说说选文带来哪些教育启示。
  • 20、纪念活动后,班级向同学们征集学习心得。

    ____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新征程上,我们要高擎革命先辈的精神火炬,做新时代的奋进者。青年人要有志向,守气节,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三军可夺帅也,①____。”青年人要有理想,肯攀登,正如杜甫在《望岳》中所写:“②____,一览众山小。”青年人更要有胸怀,懂奉献,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所言:“③____,④____。”

    新时代,新使命。愿吾辈青年有如秋瑾《满江红》中“算平生肝胆,⑤”的济世情怀,把人生理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时代同行!

    (1)、小真写下了上面的学习心得,请你帮他拟写一个标题。
    (2)、请你将学习心得中空缺的古诗文补写完整。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