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九年级开展“漫步·幸福诗苑”古诗文名句积累活动。请将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发现幸福·与自然对话:曹操《观沧海》 “水何澹澹,①”,展现大海壮阔的风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②”,描摹奇异壮美的风光;刘禹锡《陋室铭》  “苔痕上阶绿,③ , 描写清幽宁静的环境;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定格鸟儿欢悦的画面。这些诗句都描绘了令人幸福的自然图景。

    感受幸福·与先贤对话:幸福是李白在《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⑤”的乐观心态;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⑥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是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⑦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强大内心;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⑧ ,”的奉献精神。这些诗句都是文人墨客的幸福宣言。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最可怕的是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把一切留给明天。”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3、电影《哪吒2》,不只是一部动画电影,更是一场对反抗精神酣畅淋漓的礼赞,奏响了时代的激昂强音。反抗精神是经典名著中的永恒主题,班级围绕此“敢于反抗压迫”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从下面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至少结合作品中的一个情节,分析该人物的反抗精神,并谈谈你最欣赏该人物的什么精神。

    ①孙悟空       ②林冲       ③简·爱

  • 4、下面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原著不符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菩提祖师征询孙悟空的意见后,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这成为孙悟空日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重要技能。 B、《昆虫记》中,法布尔通过解剖标本观察,验证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关系,然后细致记录,生动描绘其特征和生活场景,形成了丰富的科学记录。 C、《经典常谈》中,朱自清简要介绍了一些中国古代经典,以满足普通读者对国学基本常识的需求,清晰呈现中华传统文明的基本面貌。 D、《艾青诗选》透过丰富的意象,书写时代的旋律,令读者感受诗人情感背后的理性之美。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绽放的梨花

    李汀

    ①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②我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③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

    ④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在墙上比划。我担心地问:“您多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⑤“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⑦说话间,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停,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⑧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

    ⑨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

    ⑩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一幅,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

    ⑪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⑫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我有些惊讶:“村子里全是老房子?”

    ⑬老陈笑答:“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⑭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

    ⑮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进村时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3日)

    (1)、文章第①段“生机盎然的景象”具体指什么?请完成下面表格。

    季节

    春天

    自然景象

    , ②

    社会场景

    (2)、请结合上下文,从动词使用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

    (3)、文章标题“绽放的梨花”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班级开展“守护传统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讨论会,请你结合本文中“老物件”和老陈的故事,分析文章表达的深刻主题?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拟开展“科技引领时代潮流”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新时代新征程,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复杂挑战,任重而道远。

    ②构建多层次技术生态。从大模型技术突破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从具身智能等新范式快速发展到通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技术发展正在驱动技术生态构建。构建起多层次的人工智能技术生态,首先要打造涵盖算法框架、算力资源、数据要素的通用技术池。

    ③深化开源开放。开源开放可以打破闭源人工智能生态围栏,使中小企业能以更低成本获取先进技术,让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创新人人可用、处处可及。深化开源开放,要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构建语料开放、模型开源服务体系,推动基础模型、算法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开放。同时,持续倡导包容开放,鼓励更多开发者投身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转化与应用。

    ④筑牢信任基石。筑牢人工智能信任基石,要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以保障社会安全、尊重人类权益为前提,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规范及问责机制,确保技术发展以造福人类为初衷。数据与算法安全是人工智能安全的核心,要将安全治理嵌入研究开发应用的全过程。

    ⑤加强国际治理和合作。人工智能的发展孕育着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合作机遇。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要推动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共同加强人工智能战略对接和政策交流,倡导制定人工智能发展的国际标准和伦理规范,合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合作推动数据依法有序自由跨境流动,推动建立兼顾安全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

    (摘编自2025-03-13《人民日报》之《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图1   生成式人工智能投资现状                                                图2   新博士研究生行业就业情况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军鹰智库”《2024年人工智能状态》)

    材料三

    ①这两天,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下称“深度求索”)开发的DeepSeek火爆出圈,在苹果中国地区和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折桂。一些外媒用“震动硅谷”来形容其带给美国的行业震撼,其水平被许多业内人士认可,认为已与ChatGPT比肩,而且它面向全世界开源。

    ②2025年1月20日,深度求索的最新开源模型DeepSeek-R1发布后,引发了海内外的强烈反响。低成本、高性能、开源成为海外媒体和业内人士谈论的高频词语。

    ③“性价比感人”。不是OpenAI用不起,而是DeepSeek更有性价比。

    ④“另辟蹊径”。DeepSeek的高性价比是通过另辟蹊径的创新获得的。由于受到美国出口限制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开发公司无法获得最先进的硬件,但通过模型架构等方面的创新,走出了与OpenAI等国外公司不同的技术路线,使得DeepSeek用相对低性能的芯片实现了人工智能性能的追赶。

    ⑤“开源”。在国外部分大模型为利润和股价逐步走向封闭时,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却选择向全世界开源。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科技领域的封锁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少美国科技专家认为,所谓的“小院高墙”政策越来越荒诞,实在是“墙了个寂寞”。事实证明,这种单方面的封锁政策,并不能遏制中国科技的发展。

    ⑥DeepSeek的出现,再次在互联网引发了针对中国科技水平现状的讨论。其实,这类讨论不仅仅局限在人工智能,很多时候还会外延到其他领域。

    (摘编自凤凰网《蹦出来个DeepSeek》)

    任务一:明察秋毫辨真伪

    任务二:条分缕析明事实

    任务三:抽丝剥茧深思考

    (1)、根据材料一,下列是使人工智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的具体措施,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打造涵盖算法框架、算力资源等的通用技术池,构建起多层次的人工智能技术生态。 B、深化开源开放,无底线构建服务体系,推动基础模型等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开放。 C、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筑牢人工智能信任基石。 D、推动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
    (2)、请分析材料二两个图表,各写出一条结论。
    (3)、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专家以DeepSeek为例,探讨中国科技企业突破封锁的路径。请你作为参会学生代表,结合材料三分析DeepSeek成功的主要原因,并谈谈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兰,君子也。餐霞饮露,孤竹之清标;劲柯端茎,汾阳之清节;清香淑质,灵均之洁操。韵而幽,妍而淡,曾不与西施、何郎等伍,以天地和气委之也。

    予嗜焉成癖,搜求五十品,随其性而之。客有谓予曰:“此身本无物。子何取以自累?”予应之曰:天壤间万物皆寄尔。耳,声之寄;目,色之寄;鼻,臭之寄;口,味之寄。总其所以寄我者而为我有,又安知其不我累耶?”

    (选自王贵学《王氏兰谱》),有删节 )

    【注】①啬:缺少,贫乏。②孤竹:代指伯夷和叔齐。③汾阳:指介子推。④淑:美好,善良。⑤灵均:屈原的字。⑥何郎:指三国时期玄学家何晏,何晏仪容俊美,面色白皙犹如敷粉,被称为“傅粉何郎”。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牡丹之爱,乎众矣/不偏私,妄自菲薄(《出师表》) B、香远清/曾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随其性而之/亭亭净(《爱莲说》) D、总其所以寄我者而为我有/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天壤间万物皆寄尔。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

    (4)、班级举行“古诗文阅读策略整理”学习活动,大家收集到一首咏物诗如下: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金粟:黄色的花蕊。

    小雅发现,【甲】、【乙】两文和这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你结合【乙】文和《咏菊》两篇作品的具体内容,各举一例分析“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托物言志:

    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象征某种精神、品格,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5)、《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原文谈谈“莲”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劳动周主题活动中,学校组织“高质量发展”研究性学习,诚邀你参与其中。

    新华社北京2025年3月26日 电 3月26日,在汕头湾海底68米深处,伴随着直径14.57米的“永平号”盾构机刀盘破岩而出,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单洞双线高铁隧道——汕头湾海底隧道成功贯通,标志着连接汕头与汕尾的“黄金通道”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了国内外海底隧道建设多项纪录,为汕汕高铁全线如期开通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国内外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借鉴。未来,汕汕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打通粤港澳大湾区经粤东、海西经济区直达长三角的通道,助力国家东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

    任务一:关注民生

    任务二:描绘家园

    (1)、请结合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40字)。
    (2)、一个有内涵、有品质的城市,是每个人心生向往的“诗和远方”。从保护一棵古树到完成一项工程,汕头“大美”的生命力源于持续的共同参与。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你理想的家园的环境。

    要求:内容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提示:自然环境:建筑、空气、阳光、树木、山水、花鸟等

    人文环境:和谐、和睦等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这场体育盛宴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再次以非凡的实力和zhuó yuè的风采,闪耀于全球瞩目的舞台,取得了境外参赛历史以来最好的成绩。邓雅文为中国自由式小轮车队赢得历史上首枚金牌;中国队首次摘得网球女单金牌;潘展乐等四人组成的中国游泳队夺得男子4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一举打破美国在该项目长达40年的垄断。运动员对于这一枚枚奖牌来说,无一是青春汗水的结晶。这些青年才俊顽强拼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仅赢得国内外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和喝彩,更激发了无数青少年zhí zhuó追梦的热情。追梦的路上,有tǎn dàng rú dǐ的平原,也有蜿蜒的山脉,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坚定目标,______,不因一时失意陷入______。只有在不断______和奋斗中,美好的梦想方能实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zhuó yuè      (2)zhí zhuó     (3)tǎn dàng rú dǐ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不惊  疑惑  探索 B、波澜不惊  困惑  探察 C、处变不惊  困惑  探索 D、处变不惊  疑惑  探察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运动员对这一枚枚奖牌来说,无一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B、运动员对于这一枚枚奖牌来说,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C、这一枚枚奖牌,对于运动员来说无一是青春汗水。 D、这一枚枚奖牌,对于运动员来说无一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 10、默写古诗文。

    (1)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正莺儿啼,。(秦观《行香子》)

    (5)登高望远,思绪万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故园之思油然而生,于是开篇一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他心念家国,渴望收复中原的满腔爱国豪情。王安石登飞来峰,信手写下“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飞来峰》),蕴含了认识达到一定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哲理。诗人常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当其时,旭日初升,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令人爽神净心,于是写下“”(《题破山寺后禅院》)来表达内心的欢愉和超脱。

  • 11、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追梦过程并非一路顺坦,有时也会遇到风浪,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茫然徘徊时,也许是历史、书籍中的英雄榜样给你力量;失意沮丧时,也许是你的亲人师友使你重拾信心;险阻拦挡时,也许是陌生人一句鼓励的话语让你迎难而上……总有一些人给我们带来力量与暖意,助我们乘风破浪。

    请以“______助我乘风破浪”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叙写你的生活故事;

    ②请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

  • 12、班级展开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文段

    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

    (1)【批注:点评人物】从语段画线句可以看出此时的祥子是一个①的人(用四字词语概括)。他的梦想是:②。但当读到小说结尾部分时,我们发现样子又变成了一个③的人。

    (2)【批注:梳理情节】通过阅读祥子奋斗的过程,做成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补充完整。

    一落:①       二落:②       三起:③       

    (3)【批注:探究主题】从整本书看,祥子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认为造成他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批注是读书常用的方法,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着手。请你根据提示为下文一段话做批注。

    景物描写

    内容

    写作手法及作用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北平六月天气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之:动词,到。②故意:原来的想法;故:原来,以前。③虞(yú):意料,预料。④造次:鲁莽,轻率,大意。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当涂掌事:当权 B、临时施宜: 采取合适的措施 C、遂往蒙:拜访 D、欲卿治经:治理国家事务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出自《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主要记录史事,叙事较完整,主要突出的是吕蒙的变化。 B、【甲】文中孙权现身说法,对比说理,以诘问语气斥责吕蒙口中的“多务”不过是借口而已。 C、【乙】文选自《吕蒙传》,是人物传记,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还表现出鲁肃对吕蒙由轻视到敬佩的态度变化。 D、【甲】【乙】两文有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读者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4)、【甲】【乙】两文结尾都写到了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 1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C、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 D、“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与诗的情境一致,又与 “谁家”二字相互照应。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 1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落叶赋

    ①我曾写过些忆人记事的短文,它们好比拾一片叶子夹在书中。这些叶子常使我感到,生活原本处处有温馨。

    ②1977年,我刚工作时,体质很弱,又瘦又憔悴。肝脏病、胃溃疡、心动过速和严重的神经衰弱,使我终日无精打采。友人建议我跟附近小树林里的老人学太极拳,于是我每天清晨开始光顾那一片小树林。

    ③那里,柿树的叶子很美,夏末秋初,树叶已由翠绿变成墨绿。那一种墨绿,绿得庄重,绿得深沉。树叶边缘的黄,黄得鲜艳,黄得烂漫,宛若镀金。如此之景,令人赏心悦目,胸襟为之顿开、为之清爽。在那林中徐旋缓转、轻舒猿臂、稳移鹤步的,全是老人。这使二十七八岁的我觉得自卑、觉得窘迫。我躲在林子的最边上,占据了几棵树之间的狭小空地,顾左右而暗效之。一个瘦小、穿紫红色运动衣的老头儿最该是我的楷模。他套数娴熟,动作、姿态优美。一举手一投足,好比是在舞蹈,我却很难跟上他的套数。

    ④一天,那老头儿走向我的“绿地”。瘦小的老头儿一副形销骨立的样子,仿佛一阵旋风就足以将他裹卷上天空。但他两眼炯炯有神,精神矍铄,而且透露着近乎冷峻的镇定。

    ⑤“刚开始学?”我不好意思地说:“是的,看别人做得挺容易,自己学起来怪难的,都不想学了。”他说:“别不想学了啊,今后就跟我学吧!我天天来这儿。”“那太好了!”我喜出望外。他上下打量我片刻,又问:“你有病?”我已将他视为师父,如实告诉他我有些什么病。他说:“人往往有病之后,才开始珍惜身体。大多数人都这样,我自己也是。不过你那几种病,不是什么难治的病。生活饮食要有规律,遵照医嘱服药,坚持锻炼,我保你半年之后就恢复健康。”

    ⑥他说的这些话,我常认为是一些廉价的安慰之言。但经由这位“师父”说出,另有一番真诚在内,似别有一番说服力。我诺诺连声,从内心里对他产生了恭敬。他说:“太极拳有好几套,不同套数对不同的病有间接的疗效。从明天起,我教你一种适合你的套数。”

    ⑦第二天我醒晚了。睁开眼看表,已七点半多。慵慵懒懒地不想起床,心想那老头儿未必会在小树林里等我。可心里总归有些不安定,万一人家真在等着呢?终于还是起了床,到了小树林。小树林里只有一个人——那位老人,他居然真的在等我。这老头儿!也未免太认真了!我很羞愧,欲编个理由,解释几句。不待我开口,他便说:“跟我学吧!”于是他在前,我在后,做了套与昨天完全不同的太极拳。之后,我做,他从旁观看、指点,口述套数,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示范。甚至摆布我的腿臂,以达到他所要求的准确性,做得好时,还不时鼓励几句。

    ⑧分手时,他说:“我这个人哪,有三种事最容易使我伤感:一是我养的花死了;二是我养的鱼死了;三是看到年轻人病病弱弱的,却还不注意锻炼,也不善于锻炼,不知道如何增强体质。你们年轻人将来是咱们中国的主人啊!”

    ⑨他说完,头也不回地匆匆走了。从那以后我特意买了个小闹钟,再也没让他等过我。一个多月后,我的动作已很自信,姿势也很准确了。而那老人,到树林深处,去带、去教另一批“学生”了。之后接连许多天,我再也没见过那位老人。再过半个月后,树叶全黄了,由金黄变成橘黄。那一种泛红的橘黄,证明秋之魅力足以与夏比美。树上,泛红的橘黄的叶隙间,隐约可见一个个绿果———虽长得够大但还没经霜的柿子。

    ⑩一场秋雨后,大部分树叶落了。一天,小树林里出现一位姑娘。我最年轻,她一发现我就走过来:“请问,您认识一位穿紫红色运动衣、身材瘦小,以前每天来这打太极拳的老人么?”“认识呀!我跟他学的。他该算我师父呢!”“我是他女儿,他嘱咐我,一定要将这个亲自交给你。这是他在床上写的,希望你今后也能带别人、教别人。”那是一套老人自己装订的太极拳图。图旁,用细小而工整的毛笔字,注了说明。那当然并非什么秘籍,不过是供人初学的自编“教材”。

    ⑪从她口中得知,老人前天去世了,是骨癌。老人的女儿说:“我父亲让我嘱咐你,千万不要告诉认识他的其他人。有些人也患同样的病,保持精神乐观很重要。他希望你转告其他人,说他病彻底好了,身体健朗,回老家住了。”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一时呆住了。

    ⑫我照她父亲的嘱咐和希望做了。凡是认识、熟悉他的人,皆从他“康复”的“事实”中获得了极大的鼓舞、极大的信念。

    ⑬如今,每当望见打太极拳的人们,我便想起那位瘦小的穿一身褪了色的紫红运动衣的老人。我的记忆中,便又多了一片“叶子”。我写此事时,内心里油然充满了对人、对生活的温馨。正是这一点,使我的心灵获得了有益的滋补,使我的心灵比身体要健康得多。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请围绕“学太极拳”一事概括文中的事件,并梳理“我”的心理感受。

    (2)、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批注中的提示回答问题。

    (1)之后,我做,他从旁观看、指点,口述套数,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示范。

    批注1:句式很有特色,;“不厌其烦”表现出

    (2)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一时呆住了。

    批注2:“呆”字用得很传神,表现在

    (3)、文中多次描写林中的柿树,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我写此事时,内心里油然充满了对人、对生活的温馨”?
  • 16、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让守正有“根”,创新有“魂”

    ①文化自信激发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老牌节目《梨园春》对传统戏曲文化、《武林风》对中华武术文化、《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到“新秀”《唐宫夜宴》等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弘扬,河南广播电视台的探索实践紧紧围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扎根中国文化的土壤。

    ②文化自信让守正有“根”、创新有“魂”。创新绝不等于盲目的标新立异,唯有守正,创新才能行稳致远。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品出了“敬畏”二字、“没有敬畏就没有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弘扬”。《唐宫夜宴》中,14位宫廷乐师《簪花仕女图》《捣练图》《明皇幸蜀图》等一幅幅古籍名画之间穿行而来;实景版《纸扇书生》途经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中岳庙、老君山,一路起舞,兼容并包;国风舞蹈《洛神水赋》,舞者化身洛神,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在水中演绎飞天姿态,跨越1000多年,重现飞天壁画雍容神韵……艺术呈现出新,话语表达更新,内涵意蕴有时代新意,但我们发现、节目中历史传统的厚重底色没有变。

    ③守正创新的“根”和“魂”来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因为自信所以自觉,因为自信所以内心笃定、脚步坚定。

    (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任珊珊 有删改)

    【材料二】

    ①文化节目正在引发“文化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创作者深入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作出穿越时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系列。借助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技术,中国文化与现代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莲鹤方壶、妇好鸮尊、贾湖骨笛等文化宝藏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历史文化严肃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传统经典变得美轮美奂,节目也更具沉浸感和代入感。观众发现,节日是传统的,表达是青春的,节目内容是历史的,传播手段是现代的。

    ②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宝藏和深厚的人文滋养。做好传统文化时代表达这篇大文章,需要涌现更多的“寻宝人”“鉴宝人”“守护者”,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任珊珊。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就没有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弘扬。 B、用现代艺术和技术制作节目,可以让节目更具沉浸感和代入感,更受大众的欢迎。 C、为使艺术呈现出新、内涵意蕴有时代新意,可以适度改变历史传统的厚重底色。 D、在传递文化之美时可以采用AR、VR、MR等技术手段,这是为了使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历史文化严肃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画线句内容的作用。
    (3)、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讲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新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17、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王维

    《竹里馆》

    描写诗人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然脱俗

    岑参

    ③《

    用夸张手法展望眼前景色,点明路途遥远,传达惜别深情

                           

    《晚春》

    通过拟人手法写不起眼的杨花、榆荚也尽情舒展生命,不负春光

    , ⑧

    乐府民歌

    《木兰诗》

    视听结合描写边塞战争环境苦寒,赞美木兰吃苦耐劳、保家卫国的精神

    , ⑩

  • 18、(一)

    飞天是古老的东方梦想,但是长久以来,它只能流传于神秘的传说里,描绘在岩洞的壁画上,镌刻在倔强的仰望者的心头。时间流逝、斗转星移,直到新世纪,飞天才真正从神话传说进入现实生活,从壁画中翩然跃上浩瀚的宇宙。中国航天数十年蓄积的能量正在集中绽放,这中间浓缩着几代航天人锲而不舍 , 鞠躬尽cuì(     )的钻研精神,凝聚着(     )红的热血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二)

    宇宙之大,浩瀚无垠。千百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逐梦太空的脚步。“神舟”“嫦娥”“天宫”“天问”,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是中国古今的一种心有灵犀,亦是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谱写了中国航天向宇宙迈进的壮丽诗篇。探索太空的奥秘,我们求知若渴。传道授业天上来,“天宫课堂”为科普插上翅膀,让未来充满可能。

    (三)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不仅广大航天工作者心怀伟大梦想,而且接续迎难前行,让长征”“神舟”“嫦娥”“天宫等,一次次进入公众视线,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他们不但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培养和发扬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1)、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红        (2)鞠躬尽cuì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卓越:

    (2)锲而不舍:

    (3)、(一)(二)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二个。
    (4)、下面是一副打散的对联,运用对联知识重新排列组合,并将上下联补充完整后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书写传奇       ②鹏程万里

    上联:长征探月       下联:神舟问天

    (5)、文段(三)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病因并提出修改建议。

    病因:修改建议:

  •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信息时代,要学的新知识和要解决的新问题越来越多。作为新时代少年,累一点再累一点,苦一点再苦一点,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多一点再多一点,都没关系,因为未来总是甜的。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受与思考?请以《未来总是甜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传说古代帝王为了能听到老百姓的意见,在大路街口交通要道外竖立木柱,专供臣民书写意见之用,称为“谤木”。后来,谤木不再具有听纳民意的作用,逐渐变为交通路口的一种标志,所以又称“表木”,这就是华表的起源。

    ②木华表经不住风吹日晒和雨淋,逐渐被石华表所代替。石华表分为三部分:柱头、柱身和基座。柱头上有一块圆形的石板叫“承露盘”,承露盘上立着一种称为“犼”的神兽。天安门前面的那对汉白玉华表顶上的石犼面朝南,后面的那对华表顶上的石犼面向北,传说它们分别寓意“盼君归”“望君出”,反映了百姓希望君王勤政为民。柱身为八角形,一条巨龙盘绕柱身,龙首向上,龙身外满布云纹,柱身上端还插着一块雕有云纹的云板。基座为须弥座形式,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

    ③华表作为一种标志性建筑,不但出现在重要建筑群的大门之外,有时也立在桥头和建筑的四周,能起到烘托建筑、点缀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摘编自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材料二:

    (据苏霞剪纸作品《人民海军向前进》改动)

    材料三:

    ①3D打印是将设计好的模型文件输入3D打印机中,机器根据设计模型的要求,使用特殊材料,逐层加工生产出真实的立体零件或产品。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高灵活度的生产,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据孙瑜摄影作品《华表印章》改动)

    ②如图是3D打印的天安门华表印章。由于华表上的花纹复杂精美,以往手工制作微缩版“华表”费时费力,如今依靠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对华表的完美复刻。

    (摘编自辛华《3D打印的发展前景》、孙瑜《传统文化与先进科技融于方寸之间》)

    班级开展“探究华表知识,认同中华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认识古代建筑华表

    下列关于“华表”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的华表是用石料做成的,立在交通要道外作为路标。 B、华表形式的演变和功能的发展,凝聚了中华民族特殊的情感。 C、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张亮丽名片。 D、天安门前华表柱头上的兽,体现了“重民本”的文化理念。
    (2)、活动二:探究艺术符号华表

    剪纸作品《人民海军向前进》中海军战士身后矗立着高高的华表,有象征意义。请简要分析。

    (3)、活动三:介绍3D华表印章

    科技产品展览会上,外国观众对3D华表印章很感兴趣。请根据上述材料,以志愿者的身份为他们做简要介绍。

    要求:①注意讲述的对象和场合;②突出产品特点,条理清楚;③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