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

    江水又东,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 , 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 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略无

    (2) 林寒涧

    (3) 最外高崖有石

    (4) 朝黄牛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 C、乘奔御风   途信宿 D、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这在写法上都属于描写。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跳满分小花绽放

    郑铁     李硕

    ①如果东京奥运会没有延期,今年3月刚满14岁的全红婵可能正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大姐姐们征战奥运;如今,在万众瞩目的东京奥运会赛场,她用令人惊叹的“三跳满分”一战成名。

    ②8月5日,东京奥运会跳水赛场再次同时升起两面五星红旗,中国选手全红婵、陈芋汐以绝对优势包揽女子十米台冠、亚军。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全红婵在决赛第二跳、第四跳和第五跳均获得满分,最终以466.20分的总成绩拿到女子十米台历史最高分。

    ③“水花消失术”“针式入水”……全红婵“教科书般”的表现引发网友一片赞誉。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曾评价说:全红婵是一个天才型选手,无论是空中动作还是水花效果都是最棒的。全红婵却说,我不是天才。”如今的成绩,是靠每天400多跳的刻苦训练、日复一日的全力以赴来支撑的。

    ④在人才济济的中国跳水队,女子十米台向来是小花争艳的舞台。2020年10月,首站东京奥运会选拔赛重启,当时年仅13岁的全红婵以黑马之姿战胜一众“00后”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她说:“没想过能赢,我就把比赛当成训练大胆去跳了。”

    ⑤全红婵的迅速成长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跳水队女子跳台项目的良性竞争。3场奥运选拔赛综合比拼,获得两冠的她如愿入选东京奥运会参赛阵容。此时,一个目标在她心底萌生:什么时候自己的照片能挂上国家队的光荣墙?

    ⑥正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让第一次出征奥运的她拥有一颗“大心脏”,“奥运会也就跳5个动作,想好每一个动作,跳好就行了。”

    ⑦女子十米台预赛,全红婵表现并不稳定,一度出现失误,好在她及时调整心态。半决赛中,全红婵力压陈芊汐排名第一晋级。第一次出国比赛有点怕自己跳不好,教练就要我早点睡,决赛前我睡得好香。全红婵有些羞涩。站在奥运会决赛跳台,全红婵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淡定,用无懈可击的动作和入水,迅速拉开领先优势。第二跳,7名裁判全部打出10分;第四跳,这一幕再次上演。两个罕见的全满分令现场气氛沸腾。最后一跳,全红婵又获得满分,最终以领先第二名40.8分的超高成绩将金牌收入囊中。

    ⑧还不满16岁的亚军陈芋汐,看到全红婵的出色发挥,不禁想起两年前在光州世锦赛夺冠时的自己。“全红婵比我那时更厉害,水花和动作细节更出色。”陈芋汐由衷称赞。

    《人民日报》(2021年08月06日10版)

    (1)、上文主要报道了什么事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5字以内)
    (2)、第③段的画线句子里,周继红评价全红婵是“天才型选手”,而全红婵说自己“不是天才”。此处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3)、第⑦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简要分析标题“三跳满分小花绽放”的妙处。
  • 3、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言而有信,诚者自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激励同学们以诚待人,想要搜集一些诚信故事作为本周班刊的内容之一,请概括说出两个有关诚信的故事。
    (2)、你所在的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将其他的活动形式补充完整。

    活动一:诚信人物图片展

    活动二:

    (3)、观察下列漫画,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为漫画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标题:(5字以内)

    任务二:说明寓意及启示。

    寓意及启示:

  • 4、古诗文默写

    (1) ,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 , 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3)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白居易看到西湖早春的花、草,在《钱塘湖春行》中写下“”,透着他对西湖美景的喜爱;王维远望塞外雄浑壮丽的风光,在《使至塞上》中吟道“”寄托了他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4)《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主旨句):

  •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是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③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眼神   ④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②④①③ B、③②④①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的冲刺。” B、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C、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D、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的历史就如同一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A.锐不可当;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B.鹤立鸡群,凌空一跳博得观众由衷的赞赏;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殚(     )精竭虑,多少人黑发变白发……他们的历史功绩必将juān(     )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C.入木三分。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国耻,那D.惨绝人huán(     )的南京大屠杀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纪念历史,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 , 让人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当然,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回顾历史,也要展望未来,让我们继续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1)、给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精竭虑       juān刻       惨绝人huán

    (2)、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锐不可当 B、鹤立鸡群 C、入木三分 D、惨绝人huán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
  • 8、请以“一件令我感激的事”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我们总在渴望着什么——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聪明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渴望长大,渴望平等,渴望尊重,渴望有个好友,渴望获得成功……

    请以“我渴望                 ”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如选择题(1),请补全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⑤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 10、为配合甘肃省政府实施的“甘味出陇”活动,学校《春笛》校刊准备在11月20日出一期“家乡的味道”主题专刊,请你以《春笛》编辑部的名义拟一则征稿启事。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完备,语言得体。(不少于100字)
  • 11、有人这样评价艾青:“他是一位哀歌的诗人,又是一位赞歌的诗人。”这一说法是否矛盾?请结合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仲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间

    向太阳(节选)

    今天

    我听见

    太阳对我说

    “向我来

    从今天

    你应该快乐些呵……”

    于是

    被这新生的日子所蛊惑

    我欢喜清晨郊外的军号的悠远的声音

    我欢喜拥挤在忙乱的人丛里

    我欢喜从街头敲打过去的锣鼓的声音

    我欢喜马戏班的演技

    当我看见了那些原始的,粗暴的,健康的运动

    我会深深地爱着它们

    ——像我深深地爱着太阳一样

  • 12、《艾青诗选》收录了艾青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作品,涵盖了艾青在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下的丰富创作,包括对土地、人民、自然、战争等方面的描绘和思考。你最喜欢哪一首?请结合诗歌内容说出理由。
  • 13、赏析古诗,完成对话。

    点绛唇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淳熙七年,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事后,却以“擅权”获罪。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遮回:这一回。

    小文: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村居生活词,展示了词人“采药”“(1)”“(2)”的生活场景。

    小逸:配上“(3)”的景色和渔舟唱晚的声音,真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啊!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陆游回归田园生活后的(4)

    小文:值得玩味的是,词人似乎一点儿也没得“闲”,却在这首词的结尾宣称要“作个闲人样”,你觉得词人的心声是怎么样的呢?

    小逸:我想,词人的心声是“(5)”。

    小文:嗯,我觉得这是一种似正实反的笔法,是词人的一种自我解嘲,给这首词的风格带来了洒脱中寓抑郁的特色。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 , 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扶风:与下文的“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②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农历四月初二。⑥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⑦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⑧忭:高兴,快乐。⑨荐饥:古人说“连岁不熟曰荐”,因此“荐饥”意应为“连续饥荒”。⑩滋炽:增多、旺盛。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2)醉翁之不在酒

    (3)则以                           (4)雨麦于岐山之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宴酣乐       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B、醒能述文者       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C、三日止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官吏相与庆庭     其一犬坐前(《狼》)
    (3)、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甲、乙两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给冷门绝学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

    曹继炜

    ①“二八十六”“二半而一”,2200多年前古人便已总结出九九乘法口诀;“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汉代边塞的27名小吏,就已利用“AA制”平摊费用……前不久,讲述简牍文化的电视节目《简牍探中华》刚播出结束就被“催更”。节目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形式,从简牍上的寥寥数语出发,勾勒出鲜活的历史图景,受到观众好评。

    ②这些创新解读,基于简牍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从先秦到魏晋,长达一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华先民的文明创造和积累大多由简牍记录并传承。简牍的记载,可以与传世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实证历史,还有很多内容是传世文献未能尽数展现的。简牍作用极其重要,加强研究、做好解读、强化传承,意义重大。

    ③也要看到,简牍学研究专业门槛高、受众范围小,是典型的冷门绝学。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必须答好的课题。

    ④做好文化传承,要找准时代共鸣点。挖掘相关研究成果与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的现实关联,更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比如,简牍记载的内容包罗万象,以前关注点多为历史上的大事件,将解读视角聚焦于百姓生活,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长沙简牍博物馆推出《为食方》短片,介绍简牍中记载的烤肉、炖鸡、煮鱼等美食,带领观众领略古代的潇湘风味;里耶秦简博物馆开展“秦朝大侦探”研学活动,以秦简记载的“公船丢失案”为素材,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故事情节,了解文物背后的社会生活。这些尝试,拉近了简牍与大众的距离,让更多人愿意走近简牍、学习简牍。当更多人从源远流长的文脉中感受到力量,文化就能实现更好传承。

    ⑤做好冷门绝学的传承,更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壮大专业研究队伍。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成果产出率,提升社会认可度,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让薪火不断、传承不辍。

    ⑥蓬勃发展的现代科技,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如今,简牍胎体脱色、光学成像技术等被广泛应用,助力简牍整理出版与数字化保护;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法、乙醇十六醇填充脱水法等技术创新,解决文字提取和脱水加固难题……新技术不仅提升了简牍保护水平,也能为学习研究打开新局面。比如,西北师范大学搭建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提高简牍研究效率和精确度;兰州大学与甘肃简牍博物馆共建“读简班”,带领学生按照简牍释文进行校勘,打牢基本功。学科研究的推陈出新,让穿越历史的简牍熠熠生辉,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更快地得其门径而入。

    ⑦冷门不冷,绝学未绝。甲骨文研究以“表情包”、3D打印等形式引发关注;敦煌文化在影视科普、文博文创等的带动下走红……相对冷门的学科频频“出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共振,从中可以看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巨大潜力。挖掘思想内涵,增添文化趣味,激发情感共鸣,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更多冷门学科就会拥有吐故纳新的青春活力,文化传承也就会有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2日,有删改)

    (1)、为什么说“简牍极其重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给冷门绝学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的妙处。
    (4)、阅读完文章后,小甘和小肃就“如何给冷门绝学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展开讨论,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语境,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甘:阅读完这篇文章:我认为应该 , 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冷门绝学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

    小肃:没错,我们还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成果产出率,提升社会认可度,不断壮大专业研究队伍,这样冷门学科才会拥有吐故纳新的青春活力,文化传承才会有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 1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口。

    大漠的美景

    方霄

    ①大漠之中,不只有与风沙为伴的艰辛,也有着令人魂牵梦绕的美景。其中最让我陶醉不已、回味无穷的,是躺在沙丘上沐浴斜阳的悠然时光,让人身在大漠,却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②一个仲夏周六的傍晚,我走进大漠沙丘之中。此时已是夕阳西斜,太阳渐渐收敛了它那刺眼灼人的光芒,变得温和起来。那颗白色的光球,慢慢地在表面泛起了淡淡的红润。这红润随着夕阳西沉而逐渐加深,光球像一颗硕大的橙子飘浮在遥远的天边,把橙色的光辉抛向天宇、洒向大地。流动的光线与云彩和大漠相互辉映,形成了梦幻般的奇妙景色。

    ③巴丹吉林沙漠的沙粒本是黄色,但在橙色夕阳的斜照下,竟呈现赤金般的颜色,熠熠生辉。极目远望,大漠宛如无边无际的金箔毯,从脚下向天际铺陈而去。蓝天下的白云,此时已被橙色的阳光浸染。而远近高低、形态各异的云彩,浸染橙光后的颜色浓淡深浅亦不相同。层云尽染,色彩斑斓,在湛蓝的长天下飘流变幻。

    ④蓝莹莹的长天与金灿灿的大漠夹拥着暖橙色的夕阳,多情的彩云在其间曼妙轻舞……朋友,试想一下,当这幅铺天盖地、壮丽无比的图画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你袭来的时候,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我刹那间就惊呆了!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不由自主地感叹:世界上最高明的画家,不在人世间,而是大自然。人的想象与再现,终究敌不过大自然。

    ⑤眼前的美还在继续着、变幻着。在我惊叹不已之时,突然间,目力所及的远方,平地矗立起灰黄色的烟柱,旋转着急速升高,直冲云霄,仿佛擎天之柱,傲立于天地之间。周围风平沙静,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大的烟柱呢?后来请教“老戈壁”才得知,这在沙漠中是常有的自然现象。由于大漠受热不均,有时会形成气旋,卷起地表沙尘形成这种“烟柱”。此时的“烟柱”在我的眼里,更像是天公手握的神奇画笔,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得更加壮丽多彩。

    ⑥旋即,我又想到王维《使至塞上》所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孤烟”,就一定是边关烽火台施放的烽烟吗?有没有可能是我眼前的“龙卷沙尘”呢?烽烟是边防传递敌情发出的信号,在遇外敌入侵时点燃。如果当时有敌情,王维又怎能有欣赏“长河落日圆”的闲情呢?如果点燃的是“平安烟”,沿线烽火也应相继点燃,又何来“孤烟”呢?当然,这只是我有感于眼前所见,一时思绪纷飞而生出的猜测。彼时彼刻、彼情彼景,想到我或许正跨越千年时光,与心中无比崇敬的先贤在“孤烟”上视线相接,那份激动与遐思确实难以抑制。

    ⑦眼前景色的奇异变化,把我从思古之幽情中拉回到现实。随着夕阳越来越贴近地面,原本一片金色的沙丘出现了晦明不一的强烈反差。沙丘的背面因照不到阳光被阴影覆盖,而连绵起伏的沙丘脊线却在夕阳映照下更加金光闪闪,就像一波连一波的金色波浪,源源不断地向着夕阳奔涌而去。眼前闪耀着金光的沙丘脊线,一下子有了鲜活而流动的美,恰似细浪在瀚海之中轻歌曼舞。

    ⑧在我的惊讶中,已呈红色的夕阳开始亲吻大地,缓缓投入大地的怀抱,沙丘脊线的金辉也逐渐暗淡。随着夕阳的最后一抹红沉入地平线,夜幕升起来了。夜色逐渐变得深沉广阔,覆盖了巴丹吉林沙漠。大漠由前一刻的绚烂热烈,转为安然宁静。温柔的月光洒落地面,大漠泛起了淡淡银色。放眼远眺,西边远方还存留着几抹彩霞,此刻在眼前夜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瑰丽灿烂……

    ⑨戈壁大漠气候有个特点,太阳下山后地表温度会骤然下降。漠风渐起,带来了些许凉意。我起身四顾,仿佛不知身在何处,“沉醉不知归路”。少顷,回过神来,一个疑问慢慢从心头浮现:如此绝美的大漠日落之景,为何少有古代的文人墨客将其光影变幻的过程较为完整地呈现?虽然不乏一言胜万语的千古绝唱,但终究只是画了龙的眼睛,而未能画出龙的全貌。

    ⑩思来想去,可能是古时技术有限、条件艰苦,横穿沙漠九死一生,古人匆忙赶路之余,未必有静卧沙丘沐斜阳的闲情逸趣,也就不能全程观得大漠日落辉煌灿烂的奇景。而今,巴丹吉林沙漠的旅游线路已经开通。旺季里游览者络绎不绝,观看大漠日落的诸般客观条件早已齐备。即便如此,如果只是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走马观花、匆匆而过,依然难以领略巴丹吉林沙漠日落全景的妙处。想要真正感受大漠之美,还须全身心投入这片沙海,细细品味。

    ⑪我相信,大漠的美景也一定不会辜负那些顶艳阳、踏黄沙而来的人们。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眼,一颗颗不畏艰辛寻美的心,必将在大漠斜阳之下,得到珍贵而丰厚的回报。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20日,有删改)

    (1)、文章以作者游览时间为线索,描绘了大漠沙丘的颜色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填补下面的空缺处。

    (2)、怎样才能欣赏到真正的大漠美景?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极目远望,大漠宛如无边无际的金箔毯,从脚下向天际铺陈而去。

    (4)、本文与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在写景上有何异同?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17、填写古诗文名句。

    幸福如意的生活需要一个积极的心态。甘肃名字中自带着“甘甜”,甘肃人无疑是豪爽、粗犷的。他们虽然也会遇到“(1) ,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的艰难和挑战,也会有“云横秦岭家何在?(2)”(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迷茫与徘徊;但更多的是,有“(3) , (4)”(李白《行路难》)的自信与坚定,有“(5)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向上,有“(6) , (7)”(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远大抱负。勇往直前定然有美好的远方!相信甘肃人的生活会更美好!

  • 18、学校正在开展“拥抱健康”主题班会,学生会准备出一期校刊,请你仿照示例,再为校刊拟一个栏目名称,并说明这个栏目的内容。

    栏目名称

    栏目内容

    栏目一

    普及健康知识防疾病

    传播健康知识,抵制伪科学信息

    栏目二

  • 19、你的好朋友小肃认为只要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等问题不影响人的健康,你认同吗?你会怎么对他说?请结合下图有关内容作答。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精神和交往处于完美状态”。

  • 20、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翻开中国地图看看甘肃,甘肃在地图上就像一柄“玉如意”,很多人会以为敦煌或嘉峪关才是甘肃最西边的城市。                 它是中国第一座航天城,是中国最初的石油重地,还是重要农业制种基地、飘香全国的瓜果之乡……

    ①其实,敦煌是酒泉代管的县级市,甘肃这柄“玉如意”的西边一头,整个都是酒泉的地界。

    ②它看尽杀伐征战,也听惯声声驼铃。

    ③它得名于霍去病倾酒入泉与将士共饮的传说,它是中国最早面向世界的“海关”。

    ④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甘肃省最大的地级市,占全省总面积的42%。

    A、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