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水浒传》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宋江道:“观察到敝县,不知上司有何公务?”何涛道:“实不相瞒,来贵县有几个要紧的人。”宋江道:“莫非贼情公事否?”何涛道:“有实封公文在此,敢烦押司作成。”宋江道:“观察是上司差来捕盗的人,小吏怎敢怠慢?不知为甚么贼情紧事?”何涛道:“押司是当案的人,便说也不妨。敝府管下黄泥冈上一伙贼人,共是八个,把蒙汗药麻翻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差遣送蔡太师的生辰纲军健一十五人,劫去了十一担珍珠宝贝,计该十万贯正赃。今捕得从贼一名白胜,指说七个正贼都在贵县。这是太师府特差一个干办,在本府立等要这件公事,望押司早早维持。”宋江道:“休说太师府着落,便是观察自赍公文来要,敢不捕送?只不知道白胜供指那七人名字?”何涛道:“不瞒押司说,是贵县东溪村晁保正为首。更有六名从贼,不识姓名,烦乞用心。”

       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之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宋江且答应道:“晁盖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何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勿当轻泄于人。”何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何涛道:“望押司千万作成。”宋江道:"理之当然,休这等说话。小吏略到寒舍,分拨了些家务便到,观察少坐一坐。”何涛道:“押司尊便,小弟只在此专等。”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
    (2)、了解完何涛奉命前来的始末,宋江的内心想法体现出他具有(           )的特点,宋江的行为举动体现出(           )的特点。
  •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声一片

       ①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②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那时候我们还是孩子,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的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③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买来菊花,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

       ④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的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到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其实秋天还早了,蟹儿只是科技的产物罢了。

       ⑤古人是怎么样知道秋天的呢?

       ⑥热的南部,用双手耕作的农人,永远对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有一种敏感,那种敏感就像能在看到花苞时预测到它开放的时机。

       ⑦在工业发展神速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不断有新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只知道事物的实体、季节风云的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后来的人逐渐能穿透事物的实体找那更精细的物质,老一辈的人只知道物质最小的单位是分子,后来知道分子之下有原子,现在知道原子之内有核子,有中子,有粒子,将来可能在中子粒子之内又发现更细的组成。可叹的是,我们反而失去了事物可见的实体,正是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只见秋毫,不见舆薪”。

       ⑧到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的来临了。人们与自然越来越远了。

       ⑨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的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竟自呆了,怀念着“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⑩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亲切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⑪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来烤着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

       ⑫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迷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清。

       ⑬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原文/林清玄,有改动)

    (1)、 读②—④段,概括说说现代都市人越来越不了解季节的表现。
    (2)、 结合第⑨自然段内容说说“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的语意。
    (3)、 作者在第⑫自然段中说自己“有一种伤感的心情”,请结合⑧—⑪段内容分析一下作者伤感的原因。
    (4)、 最后一段,作者又提到了孩子,结合本文题目“秋声一片”,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的命运

       ①书籍,属于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至今还是社会发达、精神卓异的体现。从世界上有了书的那一天起,人跟书的纠结,也就开始了。

       ②别看书是人写的,文字一旦成书,便有了自己的生命。人离不开书,有时,人也怕书。纵观封建时代,主导社会风尚的是“诗书继世长”,此外还有汪洙的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时间走到近现代,人和书的关系依然忽冷忽热,有人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宣扬“读书无用论”,考试以“交白卷”为荣……而到了眼前,又是读书至上的大潮席卷而至:遍地补习班,从小就开始了读书的竞争,因长大后求职要凭学历,中国一下子成为“博士大国”……整个社会似乎还沉浸在文凭至上的热潮中,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猛然发现,中国人均读书量竟然排在末位了,不读书已然成了天大的社会问题。这还了得,泱泱文明古国颜面何在?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传统究竟到哪里去了?

       ③当不读书成了社会问题,现代人的精神疾患多了起来。于是,有人大声疾呼“慢一点”“等等灵魂”。现代人怎么经常灵肉分离?是出门不带灵魂,还是把灵魂丢在什么地方了?

       ④有人认为,今人读书少或不读书,是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必然现象。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自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400年后,德国工匠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问世,书籍大量出版,人类便进入了“书面社会”。如今的网络化不过是“书面社会”的电子版——殊不知,电子书也是书。碎片化的是信息,不是书,不是思想。而破除碎片化信息影响的最好办法,恰恰是读书。每当凝神静气地阅读一本书,都可以进入作者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获得另一种人生体验。毫无疑问,读书可以嫁接人生,可以给人类提供多种选择。书里各种各样的人生,让读者明白生命原来还有其他的可能,他人的故事可以成为自己的镜鉴。

       ⑤其实,正是眼下不读书的社会风气,成就了爱读书的人。许多所谓的“学霸”,也是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的人。当今社会的许多佼佼者,也都是读书较多的人。他们是生活的幸运者,也最能深切地体悟到,读书就是人的一种幸运:或茅塞顿开,酣畅淋漓;或孜孜以求,终有所得;或一卷在手,自得其乐;或随意浏览,渐入佳境……不管是什么时代,世界上没有一个老师,也没有一种老师会跟你一辈子。只有书,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大学,是能陪伴一辈子的老师。先哲说:“一个人读什么书,就决定他是什么人;知道一个民族有多少人读书,就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民族。”书的命运,就是人的命运,就是国家与民族的命运。

       ⑥过去,读书是一件奢侈而高贵的事情,只有极少数人才读得起书。如今,人人都有条件读书,喜欢奢侈、追慕高贵的现代人,怎么会不喜欢读书呢?“阅读障碍”是一种病,大讲养生、把健康排在第一位的现代人,谁又愿意得这种病呢?所以,大可不必为中国人均读书量少而担忧。知道书的价值,应该读也正在热读、苦读、硬读、悦读、闲读的人还是很多的。当下社会转型,人的心理、性格正在发生剧变,但是在这样急剧变化的时代里,仍有很多人通过读书鉴古知今,而这只会让世道人心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坏。

    (1)、 下列关于“人与书的纠结”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文字一旦成为书后便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人们离不开书。 B、封建时代里“诗书继世”与“读书立身”主导着社会风尚。 C、近现代时期,读书有用论和读书无用论两种论调此起彼伏。 D、当下中国文凭至上的热潮导致了不读书成为社会的大问题。
    (2)、 下列对“读书的价值”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读书可以治疗现代人的各种精神疾患。 B、读书可以破除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的影响。 C、读书可以让读者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D、读书可以影响个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
    (3)、 作者对当下读书现状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简要概括。
  • 4、请以“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或“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字数600至8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等。

  • 5、【写·诗语】诗歌需要想象,能从看似无关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从而产生新奇的效果,譬如下面两首诗。请从“鸟”“星辰”“车站”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尝试写一首小诗,不超过6行。

    方向

    邵建航

    人生就像小溪

    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

    我们会在春天遇见

    就像树会长大

    草要发芽

    灯塔

    王柏龙

    海上的光

    若隐若现

    却依然明亮

    就像成长

    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上面两首诗歌均选自《大山里的小诗人》,人民日报出版社)

  • 6、【悟·诗情】

    我们在蓝色海上飘

    ①12岁那年,我认识了方小舒。

    ②他从讲台旁边的特“忧”生专座抱着书包走向我,本子散了一地,整个教室都在窃窃私语。从此,我们就是同桌了。我的耳边从此充斥着“方小舒”三个字的魔咒。

    ③“方小舒,把头抬起来!”“方小舒,把课本拿出来!”“方小舒,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④被叫到的时候,他就缓缓抬起头,一脸茫然地看着前方,如同置身事外的高人,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

    ⑤“方小舒,你旁边坐着的可是年级第一!你也不学学!”老师训他的时候,总带上我。

    ⑥是的,我是第一名,从来没失过手,那时的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倔牛脾气,不考第一绝不善罢甘休。而我永远不理解,也不关心坐在身边的方小舒在桌子底下摆弄些什么。只是偶尔看他入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瞟上一眼。在那张堆满练习册和考试卷的桌子底下,方小舒用牙签组装成一辆坦克,用一分一分的人民币折出了航母,用一百张考卷做成一架步枪。在我们都为了考试奋战时,他弓着背,伏在桌沿,用自制的放大镜一寸一寸看着那张世界地图。

    ⑦“有什么好看的?”我见他整个人都聚拢在地图上,像一只潜伏在海底的虾。“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你懂吗?”他话不多,说话的时候眼睛依旧望着前方,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

    ⑧那时我沉浸在第一名的争夺战中,丝毫不在意方小舒嘴里说的“大学问”。那和我的目标相距十万八千里。

    ⑨当然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一次英文考试,因为听力部分发挥失常,成绩单的第一行不再是我的了。“别哭了,是好事。”方小舒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如梦似幻。我抬起头,满脸都是眼泪鼻涕,狼狈地望着他。“喏,你看。这里是地中海,这里是小亚细亚半岛,还有希腊半岛。”他指着地图上一块蓝色的地方,手指在上面滑动,精准到位。

    ⑩他转过身来,对我说:“阿呆同学,你想过有一天会到这样的地方看上一眼吗?就那么一眼,蓝色的海把你包围,你在海上。”他的眼睛闪着从未有过的光,不再高深莫测,而是伶俐的敏锐的开阔的。我透过哭肿了的眼睛,看见一个骄傲的方小舒自信地笑着。我这才发觉,自己从未正眼看过他。他的睫毛向上翘着,毛茸茸的,上扬的嘴角两旁嵌着酒窝,白皙的面颊变得红通通的。“阿呆同学,世界很大的,你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不会只是这样。”他不紧不慢地说着,娴熟地叠好旧地图,放在书桌下。

    ⑪从此,我注意到了他,方小舒——一个渴望被蓝色海洋包围的男孩。他书桌下的那片世界,只属于他。偶尔,也向我敞开。我好奇他为什么对这些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感兴趣,毕竟,考试、升学才是眼下唯一的出路。

    ⑫一天放学后,我在校门口遇见方小舒。“喂,你总不写作业也不是办法,以后我帮你写吧。”我没话找话。“不用啊。反正已经习惯了。突然写得太好老师肯定不信。”他撤撤嘴。“那你以后想做什么?”我试探他。“我想做间谍。”他站定在街角,眼神坚定,语气铿锵,往来穿梭的车辆突然安静下来。夕阳照在他脸上,他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⑬“出生入死,泰然处之。”他一字一顿地说。那一刻,空气和时间都凝结了,只剩下一个我所不解的方小舒,站在人群密集的街角,运动服上沾满尘土,嘴角挂着舒朗的笑。

    ⑭方小舒那年和我一样,14岁。我们结识的两年间,他的地图上画满了红点,我的试卷上打满了对钩。他的航母上的飞机多了一架又一架,我书包里的习题多了一本又一本。他的手枪可以打出一连环子弹,我的成绩单上总是一连环的满分。我依旧热切地回应着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渴望、同学的仰慕,而他不言不语地进行着他的“间谍计划”,用删尖的铅笔画出一座座建筑的构造。

    ⑮毕业前夕,在我们的毕业纪念册里,方小舒用歪歪斜斜的字体,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阿呆同学,那片蓝色的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爱琴海。——方小舒”

    ⑯当我再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如愿考入省内最好的高中,而方小舒,却不知所踪。

    ⑰当我拿着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考入理想的大学,因为长时间熬夜视力模糊、身体发胖的时候,我从同学那里打听到,方小舒当了兵,在城郊的部队。听说他长到了一米九,力壮如牛,负重跑总是第一名。

    ⑱15年过去,我到了这个花费高昂、安身不易的城市打拼,我的生活并不如儿时想象得那样辉煌壮丽。我时常会怀念那个曾在我的年少时光里一闪而过自由的男孩。

    ⑲城市的夜晚,虽然光鲜亮丽,却总是让人焦虑不堪,叠梦缠身。只有一晚,无论过去多久,我仍清楚地记得。

    ⑳我身处一片晶莹剔透的蓝色当中,小舟随着海浪悠悠荡荡。阳光照在头发上,浑身上下暖洋洋。我哼着歌,躺在船头。船尾坐着的人,嘴角两边两个酒窝,声音像是从天际而来:

    ㉑“蓝色的海把你包围,你在海上。”

    (1)、[读出人物精神]结合上下文,给文中划线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设计的理由。(从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角度选择两个角度设计)

    在我们都为了考试奋战时,他弓着背,伏在桌沿,用自制的放大镜一寸一寸看着那张世界地图。

    (2)、[品读人物形象]文章在刻画方小舒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探寻阅读路径]小文制作了“探寻阅读路径”表格,请你填写完成。

    阅读路径

    具体表现

    问题探究

    关注对比变化之处

    “我”对方小舒前后情感态度的变化

    A.我的耳边从此充斥着“方小舒”三个字的魔咒。

    B.而我永远不理解,也不关心坐在身边的方小舒在桌子底下摆弄些什么。

    C.从此,我注意到了他,方小舒。

    D.我时常会怀念那个曾在我的年少时光里一闪而过自由的男孩。

    ① “我”对方小舒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我”对方小舒情感态度的变化,有何用意?

    ②本文以“我”的视角来回忆和方小舒的交往经历,请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妙处。

    关注对反复出现之处

    反复出现“蓝色的海”

    A.“阿呆同学,你想过有一天会到这样的地方看上一眼吗?就那么一眼。蓝色的海把你包围,你在海上。

    B.一个渴望被蓝色海洋包围的男孩。

    C.阿呆同学,那片蓝色的海 , 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爱琴海。

    D.蓝色的海把你包围,你在海上。

    ③结合文中多次出现的“蓝色的海”的情节,分析“蓝色的海”在本文中的含义。

  • 7、阅读理解

    谈诗(节选)

    钱穆

    ①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

    ②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③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诘诗极富禅味。禅宗常讲“无我、无住、无著”。所以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而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④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⑤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极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1)、根据内容,理清作者思路,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根据文章的第④段进行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落”字和“鸣”字用得好,是因为这两字可视可听,洋溢着天地间的生命气息。 B、“落”字体现了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鸣”字表现了草虫夜半哀鸣的凄凉。 C、王维“顿然”感到此生命同时又感到此凄凉,这正是诗中禅意之所在,别有意境。 D、这一联好就好在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是直接抒发议论,就降低了诗格。
    (3)、请运用作者的观点,结合加点词,赏析秦观《行香子》中最后一句。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 8、.小文认为《水浒传》中的宋江也是失意之人,他摘录了《水浒传》里三个章回涉及到的诗词。请仿照乙诗分析的示例,在甲诗、丙词中任选一首,简要概况该章回的情节并从中简析宋江的人物形象。

    《水浒》诗词

    甲诗

    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闲来乘兴入江楼,

    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

    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

    失脚翻成猛轩囚。

    搔动梁山诸义士,

    一齐云拥闹江州。

    乙诗

    四十八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虎噬狼吞满四方,

    三庄人马势无双。

    天王绰号惟晁盖,

    时雨高名羡宋江。

    可笑金睛王矮虎,

    翻输红粉扈三娘。

    他年同聚渠山泊,

    女辈英华独撞场。

    丙词

    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满江红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示例:乙诗写于宋江三打祝家庄时,时迁等人因偷吃庄子的报晓鸡被抓,宋江为搭救他们带领人马攻下祝家庄,擒获扈三娘,将她许配给矮脚虎王英。我们从该事件中读出了宋江善于挖掘人才、笼络人心的领导才能。

  • 9、小语制作了“失意与诗意”的资料卡,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失意与诗意

    (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①____

    (二)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 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三)

    次韵孔毅甫久早已而甚雨

    苏轼

    去年东坡捡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炎风吹面如墨。

    平生懒惰今始悔,老大劝农天所直

    沛然例赐三尺雨,造物无心悦难测。

    (四)

    (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

    (选自王国宪《重修僧县志叙》)

    苏轼务农

    (五)

    先生在会稽时,日课诗一首出入史传积至千余篇。晚年取而读之,忽自笑曰:“此岂有诗哉?”亟呼童焚之,不余一篇。

    (选自吴复《辑录铁崖先生古乐府序》)

    (六)

    (杨维桢)上法汉、魏,而出入少陵、二李(李白、李贺)之间,故其所作,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鬼蛇神 , 以眩荡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

    (选自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杨维桢②____

    【注释】①八代之衰:八个朝代衰弱的文风。②道济天下之溺:以道德挽救天下人的沉迷不悟。③天所直:上天安排。④忧:同“恍”,好像。⑤先生:指杨维桢,元末明初诗人。⑥亟:急忙。⑦金石声:指笔力雄健豪迈,文章有情志。⑧龙鬼蛇神:比喻文章奇异诡丽。

    (1)、用“/”给材料(五)中画横线内容断句。(限断两处)

    日课诗一首出入史传积至千余篇。

    (2)、用现代汉语写出材料(四)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

    (3)、阅读材料,完成①②处填空。
    (4)、下列对材料(一)(三)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韩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两个诗题都点明了写诗地点。 B、韩诗的“云横秦岭家何在”与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都含有思乡的怅惘之情。 C、苏诗“日炙风吹面如墨”与白居易的“两鬓苍苍十指黑”都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 D、苏诗“沛然例赐三尺雨”与王安石的“飞来山上千寻塔”中所用数量词都是虚指。
    (5)、苏轼评价韩愈“忠犯人主之怒”,用自己的话说说材料(一)是如何体现这点的。
    (6)、钱谦益认为杨维桢的作品“有旷世金石声”,有人认为韩愈和苏轼的作品也有“金石声”。请借助一、二、三、四则材料,简要分析韩愈和苏轼“金石声”的具体体现。
  • 10、【知·诗意】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相关诗文,请你完成填空。

    意蕴

    古诗文语句

    人生失意

    李白曾举步维艰:“欲渡黄河冰塞川,。”(《行路难》)

    孟浩然曾报国无门:“ , 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杜甫曾弟兄分散:“有弟皆分散,”(《月夜忆舍弟》)

    刘长卿曾怀才不遇:“ , 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

    诗意人生

    王勃送友入川,胸襟开阔:“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范仲淹忧国忧民,一以贯之:“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张岱雪夜登亭,痴心不改:“ , 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 11、为营造氛围,你制作电影海报来宣传。参照示例,完善李白或杜甫的海报设计。

    绘制海报草图

    构思创意文案

    诗传画意,琴传心曲

    我选(人名)

    文案:①

    增加诗意元素

    王维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诗句,在画面上增加落花,可表现他优雅闲静的形象。

  • 12、【感·诗韵】

    开场白

    诗歌,是人间最美的艺术。它是一道泉,清幽且碧透;它是一弯月,jiǎo洁且空灵:它是无际的海,朝向它,可遥看春暖花开:它是湛蓝的天,仰望它,可找寻飞鸟的痕迹;它是归来的燕子,走近它,可聆听梁间呢喃……

    今天,我们走进诗情画意之中,传承和hóng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不禁自然而然地产生,诗思和灵感则如泉水一般喷涌,就让我们用明媚的诗意照亮生活,让青春的欢悦响彻云xiāo

    (1)、小语的发言稿有几处汉字写不全,请你根据拼音填写。

    ①jiǎo

    ②hóng

    ③云xiāo

    (2)、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请你补全。

    小浙:我觉得“不禁自然而然地产生”有点啰嗦,可以用成语“”来代替。

    小江:嗯。不过开场白中化用诗句还是不错的。朝向大海,“遥看春暖花开”,让我想起诗人海子:“找寻飞鸟的痕迹”让我想到印度诗人的作品《飞鸟集》;而燕子在“梁间呢喃”则让我想到林徽因的名篇《》。

  • 13、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努力值得付出,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

    请以“值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③不少于 5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4、按要求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向,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 B、艾青在《光的赞歌》一诗中,赞美了“光”这一物质,赞美了“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 C、《水浒传》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成功地塑造了宋江、吴用、林冲,武松等好汉形象,其语言使用古代白话,富有表现力。 D、《水浒传》中,鲁智深在拳打镇关西中第一次亮相,书中与他相关的情节有: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冈寺,智取生辰纲,单打二龙山等。
    (2)、请分别从诗歌的意象及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赏析这首诗。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 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一九三七年春(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急存亡关头)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题。

    一刻钟

    刘心武

    ①下午三点多,忽然接到尼娜的电话,问能不能来我家“打扰一下”。虽然吃惊,还是接纳。

    ②尼娜是她在公司的化名,真名是王爱红,她的父亲是我中学同窗,比我大一岁。我和王兄穿越历史烟尘一直保持联系,我是看着尼娜长大的。尼娜从美国留学回来,在一家美国金融机构做事,前年已获中层职衔。偶尔应邀去尼娜家与王兄晤面,开始我也并不多想,但——“老弟,你看京城的万家灯火! ”在他们家客厅落地窗前,王兄一拍我的肩膀,我就禁不住有些惭愧了。自己的儿子不过是介乎白领、蓝领之间的打工仔,哪能提供这种“法式情调、英式管理”的空间来让我独自待客。不过回到自己家里,也就自劝:人各有运,知足常乐。他们过得固然极好,我也并不糟。祝福他们,也祝福自己。

    ③尼娜飘然而至。“你要出远门? ”她是跟名牌拉杆箱一起进屋的,我不由得如此发问。还不止拉杆箱,她还提着一个大纸袋,那样的纸袋本是装名牌服装的,现在鼓鼓囊囊的,似乎乱塞着一些零碎的物品。“叔叔,我不出门,我一会儿回家去。我想求您——这些东西暂存您家。”我莫名其妙,她却又说:“我可以用一下您家卫生间吗? ”当然可以,她匆匆进了卫生间,那临时搁在我家茶几边的纸袋歪倒了,里面有东西滑落出来,我拾起两个小镜框,一个里面是她妈妈的照片。想到王嫂去年仙逝,我一叹。另一个里面是尼娜和儿子佳佳的照片。为什么她这个年龄段的白领丽人,多有像她这样成为“单身母亲”的呢? 再一叹。又拾起一个银制的小奖杯,上面鍪着英文,应该是公司为表彰她的业绩颁给她的。我把滑落的东西往纸袋里放妥,尼娜从卫生间出来,又问:“能不能喝杯热茶? ”我知道她是习惯喝咖啡的,就说:“我这里虽然没有现磨的喷雾咖啡,不过速溶的品牌是靠得住的……”我一边冲咖啡一边问她:“怎么回事? ”她把自己身体抛进沙发,双手拢拢头发,简洁地说:“我刚经历了人生中最恐怖的一刻钟! ”

    ④原来,他们那家公司,全球同步裁员,尼娜两点一刻接到通知:她被裁了。当时她还正忙着,也用不着她跟谁交接。公司规定,自接到裁员通知后,一刻钟内必须撤离。她想用座机往外打个电话,她那架电话已经撤销:想用电脑发封“伊妹儿”,局域网已经不允许她进入;她赶紧收拾私人用品离开办公区; 到了走廊,想进入茶水间喝杯咖啡放松一下,发现自己手里的钥匙卡已经无法开启那门:想进入卫生间,也一样。到前台,交回钥匙卡,从此她再也无法进入几年来所熟悉的空间了……

    ⑤“这太不人道了啊! ”针对我的说法,她惨然一笑:“很人道的——我看见医务室的门大开,很显然是为了及时救助无法承受这一刻钟的被裁人士。路过那里我没有停步,但一瞥之间,看见高大的姜森——他比我高一级,金发碧眼,平时很威严——正在那里面一张躺椅上抽泣,周围两名医生也不知是在进行药物治疗还是心理干预……”

    ⑥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尼娜。但她喝了几口热咖啡后,镇定下来,冷静地对我说:“尽管我们早知道公司会有裁员大动作,也知道所谓‘一刻钟撤离’的游戏规则,不过事到临头,还是有些发蒙。”我问:“你下一步怎么办? ”她一时沉吟不答,我就说:“如果你有困难,叔叔虽然不特别富裕,总还能……”她没等我说完,抬起头,笑了:“我们这种人,遇到的问题,不是没饭吃,而是今后能不能换个小碗吃饭。可是,一旦过惯了这样的生活,放下身段来,那不是一桩简单的事! ”她告诉我,公司裁员,按合同,会给她这样级别的雇员一定的补偿,但是,“别的不算,光我那房子的月供,一个月就得两万……把大房子换小,从技术上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心理上说,纵使我承受得了,老爸现在住我那儿,他能马上接受这样的事实吗?他能接受了,佳佳呢? 原来开福特接他,他都觉得‘没面’,现在如果把本田再换成捷达甚至QQ……不敢想! 我只能缓冲一下,把这些东西暂存您这儿,起码一周之内,还天天开车离家做上班状! ”

    ⑦尼娜告别后,我想,于她那样的人士而言,人生中的这一刻钟,是既狼狈而又宝贵的,一切在于今后能不能给生活以更朴实的定位。

    (选自《1978-2018中国优秀小小说》)

    (1)、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梳理选文的故事情节。

    ①按“原因结果”的逻辑关系来梳理。

    原因:

    结果:尼娜担心父亲和儿子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算先暂缓告知真相。

    ②按“过去现在”的情节发展来梳理。

    过去:

    现在:尼娜遭公司裁员,拿着拉杆箱和大纸袋来到“我”家,希望将东西暂存。

    ③按“悬念结局”的小说技巧来梳理。

    悬念:

    结局:尼娜担心父亲和儿子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算先暂缓告知真相。

    (2)、请结合选文第③段的细节描写对尼娜进行人物赏析。
    (3)、联系上下文,根据要求赏析语句。

    针对我的说法,她惨然一笑:“很人道的——我看见医务室的门大开,很显然是为了及时救助无法承受这一刻钟的被裁人士……”

    ①请结合“惨然一笑”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

    ②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品味加点字词。

    (4)、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段“人生中的这一刻钟,是既狼狈而又宝贵的”这句话的理解。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题。

    志气 骨气 底气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曾对广大青年指出,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②志气,就是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志气,是一个人一生的奋斗之基和力量之源。一个有志气的人,才是真正一往无前的人。周恩来少年时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从而一生力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毛泽东年轻时就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鸿鹄之志,从而投身革命推翻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怕牺牲、矢志不渝,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做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义不容辞,责无旁货。立复兴之志,聚复兴之气,筑复兴之力,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③骨气,就是牢固坚守中国立场,弘扬中国精神。“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骨气,是做人立场、 良心和价值的体现。一个有骨气的人,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人。吉鸿昌将军在外国考察时受到外国人的刁难和歧视,当别人劝说他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时,他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他找来一块木牌写上“我是中国人!”挂在胸前,以此显示自己中国人的身份,维护民族尊严。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就要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实质,是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做中国精神的传人。

    ④底气,就是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练就过硬本领。心里有底,眼中有光,脚下有力。底气,是源自内心的自信,是根植强大的力量。一个有底气的人,才是真正无所畏惧的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中国人,其本质意义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气质的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认知中国就越有底,发展中国就越有力,民族复兴就越有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还要练就过硬本领。本领过硬,底气就足。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背后,实质是科技创新的竞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科技强国,实现复兴,是一道我们无法回避、必须面对,并坚决完成的现实命题。

    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强国有我”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这场科技创新战,聚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青年要有志气、骨气、底气”。 B、第②段画线句子列举周恩来、毛泽东的事例,具体真实地论证了“志气,就是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分论点。 C、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道理论证,有力论证了“骨气,就是牢固坚守中国立场,弘扬中国精神”的分论点。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名言可以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
    (2)、如果将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你觉得放在哪个段落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十年后,他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留学期间的钱学森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面对重重不让其回国的阻碍,他掷地有声地回答:“我必将效忠中国人民。”远在美国的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祖国需要我,我要回家。

    (3)、根据选文并联系实际,说说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题。

    【甲】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 ,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都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即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识穷乏者我与/二者不可 B、舍生而取者也/弘范 C、所恶有于死者/急湍 D、呼尔而之/未复有能其奇者
    (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3)、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国 亡 丞 相 忠 都 尽 矣 能 改 心 以 事 宋 者 事 皇 上 将 不 失 为 宰 相 也
    (4)、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详细阐述选段中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
    (5)、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必然会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请结合【甲】【乙】两篇选文谈谈怎样才能做到不失“本心”。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多样的表现手法,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今天,你所在的班级将要举行主题为“小说伴我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此次活动,需要制作一份“如何阅读小说”的手抄报,小语已经设计出栏目一,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了解故事环境,熟知社会背景

    栏目二:

    栏目三:

    (2)、同学们就“阅读长篇小说名著是否有助于成长”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语认为:长篇小说名著的篇幅太长,读起来费时费力,对学习也没什么帮助; 还不如看漫画,漫画简单、幽默,让人比较放松,还能减轻学习压力。小文对此持反对态度,请你帮小文补充反驳理由。
  • 1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移动支付时代,刷脸支付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是不容易接受的。 B、共享单车智慧化管理,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车辆分布不合理。 C、通过阅读,人们不仅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 D、博大精深的长江文明,能让人们在探寻它的起源、发展脉络和灿烂成就的过程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
  •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到黄州的第二年,手头仅有的一点现款眼看就要用完了,一家人生活拮据 B、运动场上,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前仆后继 , 终于获得了接力赛冠军。 C、巍峨屹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江水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凝望,彼此衬托,相得益彰 D、谎言就是谎言,充其量只能蒙蔽一时,在事实与真相面前终将不攻自破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