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领悟经典之义】
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文名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 ”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 ”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 “ , 江入大荒流”是磅礴水势冲击荒原的长江之美; “ ,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异同。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 “?松柏有本性”的赞叹;面对叶绿花盛的奇树,作者抒发的是“此物何足贵? ”的怀人之思;面对流离失所的难民,狐兔出没的荒芜家园,曹植发出“柴门何萧条, ”的悲叹。
-
2、【青年志存高远】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徜徉于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①“青春”当属最美好的词汇之一。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森林,可以劈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②奋斗是最朴素的“成功学”,是迈向目标的最可靠阶梯。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③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应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古人言:“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行大道、立大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溶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苏轼曾挥笔写就“诗酒趁年华”,让我们以梦为马、不(fù)韶华,用奋斗精神(铸就/筑就)青春的底色,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旷野 不(fù)韶华。(2)、依次选出括号内的词语,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融入 铸就 B、融入 筑就 C、溶入 铸就 D、溶入 筑就(3)、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青春”的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 B、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奋斗”比喻成“阶梯”。 C、③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的主语是“新时代”。 D、“博大精深”“遇见沙漠”“开掘井泉”短语类型相同。(4)、处依序所填标点正确的是( )A、①:“ B、; C、。”B.①“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春风吹过,给山林留下一片葱翠;细雨洒过,给田园带来一派生机。少年的你,又会给亲人、朋友,给校园、社会,给现在、将来留下些什么呢?
请以《我给 ▲ 留下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不少于600字。
-
4、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充满了起伏。请简要梳理词人的心绪,说说其中表达了他怎样的人生思考。(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②。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⑤而歌者,红装而蹇⑥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⑦ , 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⑧无纪⑨?己亥之二月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释】①满井:北京安定门东三里外的一口古井。②鹄(hú):天鹅。③(huì)面:洗脸。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⑤罍(léi):古代盛酒的器具。⑥蹇(jiǎn):骑驴。⑦堕事:耽误公事。⑧恶(wū)能:怎能。恶,怎么。⑨纪:记载。
(1)、解释下列加点词。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谓谁
偕数友出东直
而此地适与余近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 泉香而酒洌 B、太守之乐其乐 倩女之面 C、行者休于树 告之于帝 D、不以游堕事 静以修身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两篇文章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马 车
刘兆亮
①自打念小学开始,“丁桂香”就一直在我身边。
②我的字写得不工整了,恰好被父亲瞄到,他的话就会像鞭子一样甩过来:“丁桂香的字啊,写得跟印出来的一样,你看看你的……”
③父亲赶马车帮人运红砖,顺路到镇上的新华书店给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觉得字典像块砖头,啃不动,便没用过,大半年过去了,它还跟新的一样。父亲又抽过来一“鞭子”:“你看你啊,有福不会享。丁桂香像你这样大时,借的旧字典都被他翻卷了边,跟马跑起来时的马鬃一样乱。”
④父亲言必称的“丁桂香”,就是他从小学到初中的同桌,家住在东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提起他,父亲不仅嘴巴说得热闹,手也不闲着,动辄就指向东方:“就在那儿,不远。”我常在早晨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抬头看,恰好看到一轮太阳冒出来,父亲就补一句:“对,就在那个太阳下面一点点。”
⑤其实,那个时候,丁桂香已经不在那个东边的小村里了,而是远在上海了。我们这两个挨着的村庄,离上海有多远,父亲不知道。他所赶的马车连县城都没去过,至多从一个砖瓦厂到周边的几个小镇。父亲说,丁桂香在上海,还在往上升呢,好多年前就已经是“复旦大学博士后面一点点了”。父亲说到“博士后面一点点”时,我感觉像是在说,他马车后面一点点。他马车后面一点点,应该是五梁的马车。他们三五个人、三五匹马,组队一起帮人运红砖。五梁的马走路磨蹭,排最后一位,他也舍不得甩鞭。
⑥这种“后面一点点”,也像我的父亲跟丁桂香做同桌时的学习状态。父亲常在顶着毒太阳割麦子时,或是在运砖遇到大雨,车轱辘深陷到软泥地里,他从车上下来跟马一起往前拉车,马鸣出声、他累出汗才拔出轮子时,才跟人说,自己原本成绩也不孬,就在丁桂香后面一点点,要不是因为受穷,他即便考不到上海,至少也能去南京。
⑦等我上了初中,书多了,书包鼓起来,父亲竟把书包右底角磨出一个细小的洞口,说是书太密,让它们透透气。我想,保准是丁桂香这个时期的书包也有个小洞。
⑧等我念到高中,父亲好像不再经常提及丁桂香了。可能那个时期的丁桂香到很远的一个镇上读高中,他不熟了。父亲仰面回忆,最后一次跟丁桂香打交道,是他在放学路上看到河沟里的鱼吐泡泡,他甩下书包跳进河里摸鱼,让丁桂香在岸上等鱼。父亲上岸后,看到他竟然在列算式,把几条鱼身上的鱼鳞片数给算了出来。讲到这里,父亲跟我强调:“要像丁桂香那样,数学一定要钻进去学。”
⑨又过了几年,我们那个苏北小地方不兴用马车运红砖了,父亲那匹老马也拉不动了,我考上了一所名气不太大的大学,在南京。父亲很高兴,说:“之前多亏了丁桂香,往后的日子还长,要靠你自己了。”
送我到县城坐车的前两天,他说要借五梁家的马车用一下——别人家早就把马车卖掉了,只有五梁还留着。父亲执意要用五梁家的马车送我去县城坐车。在路上,父亲跟我说:“丁桂香考到上海去的那年夏天,他家的母马下驹了,下驹子的叫声惊天动地,全村人都听到了。下了一对小马驹,一匹母马驹卖给了北乡,另外一匹公马驹送给了五梁。五梁是丁桂香的表哥。”原来,父亲借五梁这套老古董马车,还是没脱离丁桂香。
⑪当影影绰绰能看见县城的楼房时,父亲不再说话,突然扬起了马鞭,手臂在空中打了一个旋,“啪”地甩出一记带有回声的响鞭。这记响鞭也一直打在我的心头,让我在南京念完书后,能在大上海找到一份工作。父亲激动得不行,说:“你竟能跟丁桂香在一个城市工作,真好啊!丁桂香马上要变成一个大人物了。”
⑫有些事,父亲也是听五梁说的,他也几十年没见过丁桂香了。我帮父亲在网上搜过几次“丁桂香”,查出了很多人,有做贸易的,有开修车厂的,还有在老家养鸡的,都跟上海没半毛钱关系。我让父亲去问五梁。五梁听到的最新消息是,丁桂香最近的研究领域跟飞机有关。五梁也是听他表哥丁兰承说的,丁兰承是听在上海打工的弟弟丁荷承说的。
⑬我受到后面两个名字的启发,搜“丁桂承”,网站头条就是他,有证件照,脑门儿很宽、很亮,复旦大学博士后,微纳米传感器国家重点研究室负责人,国家大飞机传感科研攻关带头人。后面,还有他的电子邮箱。我明白了,“丁桂香”只是在村庄叫开了的小名,他在大上海叫“丁桂承”。
⑭我决定给“丁桂香”写一封邮件,约一个时间,去看看他。但我该跟他说些什么呢?
(选自“小小说选刊”公众号,有删改)
(1)、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阅读全文并简要分析。(2)、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父亲的行为
父亲的目的
指责“我”的字写得不如丁桂香
①
②
希望“我”能多识点字
③
④
讲述丁桂香计算鱼鳞片数的往事
⑤
用五梁的马车送“我”外出求学
⑥
(3)、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①我想,保准是丁桂香这个时期的书包也有个小洞。(“保准”是否应改为“也许”?为什么?)
②这记响鞭也一直打在我的心头,让我在南京念完书后,能在大上海找到一份工作。(“一直打在我的心头”有何含义?)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5)、这篇小说末尾写“但我该跟他说些什么呢”,你觉得“我”会跟“丁桂香”说些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第一人称写下“我”有可能说的话。 -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日,西安“打包上新”46条道路名称:“兴道巷”“崇兴巷”,路名来自唐代长安城中的坊名;因为旁边有养老院,取老人的雅称命名“乐龄路”;采自苏东坡文中“时和岁丰”一词,于是有了“时和路”“岁丰路”……市民孙先生在得知新命名的道路时表示:“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有很多地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
②西安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勘界处负责人表示,除了留住乡愁、记住来路的温情之外,在道路命名过程中,也要体现城市快节奏发展的“西安速度”。高铁新城片区以“建瓴”命名系列道路。“建瓴”语出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有不可阻挡和速度极快两层本义,寓示该区域建设发展高歌猛进、锐不可当的良好势头。
(摘编自《西安46条道路名称“打包上新”》)
【材料二】
①西安的道路发展与命名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路名系统发挥了城市治理“传声筒”的社会功能,道路命名反映各个功能区特点:西部电工城(“电厂东路”等),东部纺织城(“纺北路”等),南部文教区(“大学南路”等),北部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景路”等)以及明城墙内部商住区(“北大街”等)。
③特殊社会发展期重编城市发展规划,对旧城采取“继续利用,严格限制,积极改造”的方针。此时的路名规划以新城、碑林、莲湖为重点,多集于老城区。道路更名的整体特征与当时“又红又专”的社会文化取向相吻合,“工农二路”“抗美路”“红旗路”“四新巷”等路名的出现突出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
④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期,西安经历着高速发展的蓬勃希望与转型过渡的阵痛。该时期城市规划延续发展工业的主线,同时向科技、文化领域延展。此时的道路命名也主题明确。工业发展主题路名:“纺建路”“纺南路”“电子正街”“开元路”等;科教主题路名:“科技路”“科创路”“育才路”“博文路”等;文化旅游主题路名:“兴庆路”“阿房路”“含光路”“雁塔寺路”等。
(摘编自《路名中的长安味》)
【材料三】
①“五味什字”是一个“神奇”的地名:虽以“什字”命名,但其实是一条东西向不到300米的“牙长”街道,东接南广济街,西接五星街和四府街交会处。
②史载,五味什字所处位置为唐长安皇城负责管理天子九族、六亲属籍的宗正寺和监察机构御史台处,唐末皇城改筑为新城后逐渐形成居民街巷。元代因“药”名传四方,这一带药店聚集,元《长安志图》一度称之为“药市街”。明、清时期,藻露堂、万年堂、树仁堂、同仁堂等多家中药店生意兴隆,便以中药之“甘、辛、酸、苦、咸”五味而称“五味什字”。随着时代发展,诸多中药铺先后消失,“藻露堂”也在本世纪初被拆除。现在,五味什字已经拓宽,街道两边也都建起了楼房,但细微处依旧能寻得几丝历史的痕迹。
(摘编自《实至名归!西安这两条路上榜全国最具诗意城市路名》)
【材料四】
①在不少城市里,都有以“村”“庄”命名的道路,一些城市的道路名字中还有“圩”“埔”“塘”“湾”等字样。这也不难理解,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过去的村庄被纳入城市空间,随山就势因地而命名,留住了一份乡愁。而以“厂”“店”“市”等为名,是工商业活动的缩影。屡屡可见的“航天”“科技”“高新”等,则是时代发展的折射。行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就如唱针划过唱盘,演绎出一段城市空间中“光阴的故事”。
②道路是一座城市最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路名是人们在城市中辨识方向正确行走的依靠,一个精准的路名会将人带到想去的地方。于社会生活,路名是坐标、是方位;于文化建设,路名是记忆、是传承。城市的路名,是导航上纵横交错的回家之路,也是心灵中源远流长的归乡之路,不仅能带着我们回到亮着灯光、飘着饭香的小家,也能带着我们回到历史之河、传统之脉的家园。路名串联起空间与时间,对接着历史与生活,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份精神的底色。“城,所以盛民也。”路名,说到底是为了服务城市中人们的生活。
③若只是为求风雅、为求特色而命名、改名,公众有距离感,地名也难以行之有效、传之久远。城市道路的命名,是管理者与使用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可以流传下去的一种文化创造。
(摘编自《让路名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2024.1.4《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瓴路”的命名体现高铁新城片区建设发展高歌猛进、锐不可当的良好势头。 B、西安道路命名发挥了城市治理“传声筒”的社会功能,同时反映各个功能区特点。 C、“五味什字”得名于明清时期,因药店聚集,取中药“甘、辛、酸、苦、咸”五味之义。 D、城市道路的命名既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特征的缩影,也是时代发展的折射。(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安“打包上新”的道路命名所体现的理念。(3)、提起“五味什字”,不少在附近生活工作多年的市民会说:“就是南广济街上五味什字小学那个十字路口。”你看,连老陕都被“骗”了,有同学建议给“五味什字”的街道改名,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及下面的图示,谈谈你的看法。 -
8、【活动五:校本课程·汇报成果】
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九年级各班学习后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滋养学生心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成果汇报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现场需要悬挂标语,小秦同学写好了上句,请你完成下句。上句: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下句:
(2)、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此次活动写的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补充两个采访问题。时间、地点
3月28日下午3点 学校大礼堂
采访对象
学校团委书记
采访目的
了解此次活动的规模、亮点、影响
采访问题
①请问参加此次活动的班级和人数是多少?
②
③
-
9、【活动四:耕耘有回响·活动心语墙】
你的好朋友小语看到同学们精彩的活动表现后,写了一段观后感,请修改完善。
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青年人____把学习中华文明的历史知识与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深入阅读经典古籍、鉴赏优秀文艺作品、学习文化名家论著的过程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____能在坚定文化自信中谱写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答卷,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1)、第②句标点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2)、请在第③句横线处补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3)、请在下面写出一个与“担负使命”短语类型相同的短语。 -
10、【活动三:情蕴诗文中·廊道设计】
为了装点校园内的走廊,项目组征集摄影作品或绘画作品,并为其配诗文,请你参与讨论
小语:四季的风吹过天空,校园的美存在于每一个角落。第一幅作品中,花瓣纷纷飘落,嫩草新绿如洗,恰如《桃花源记》中所写:“ , 。”
小文:是的。你看第二幅作品,描绘了寒冬雪景,气势磅礴,境界阔大,大有“北国风光, , ”(《沁园春·雪》)的豪气。
小初:再看第三幅作品,明月高悬,整个画面符合杜甫《月夜忆舍弟》中“ , ”所营造的意境,能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
小语:第四幅作品也不错,再配上诗句“ , ”[李白《行路难》(其一)],可以作为我们毕业季的礼物呢。
-
11、【活动二:诗以言心·整理开场白】
下面是小语撰写的活动开场白,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是诗的国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sāo数百年”,古典诗歌流传千年,穿越历史长河直抵人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激励我们永葆清澈之心。现代诗歌,格调高雅,直面时代。《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道尽四月春光鲜yán、娉婷,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诗歌是精神的栖息地,诗歌里有慰藉人心的精神养分,让我们一起在中华诗词文化中汲取养分吧!
(1)、请确认开场白中加点字的读音。娉婷(A.pīng B.pīn)( ) 慰藉(A.jiè B.jí)( )
(2)、根据上下文,填写正确的汉字。风sāo 鲜yán
(3)、小语的开场白让几个同学想到了艾青,他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带上了诗人独特的气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B、《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C、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赞叹,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
12、【活动一:项目启动·策划宣传】
同学们准备为本次项目化学习设计宣传海报,但对“复兴”二字的书体有争议,请你根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为宣传海报中所缺的文字选择最恰当的书体( )
A、B、
C、
D、
-
13、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有人说:青年者,国之魂也。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少年们怀揣梦想,执着前行。青少年就要有青春的模样,要打败迷茫、懒惰、软弱,管住想退缩的自己;坚持走好每一步,敏于思,勤于行,带着梦想前行,书写未来的华章……
文题一:请以《带着梦想前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二: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14、艾青在抗战初期就说过:“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和欢乐里;时代的痛苦和欢乐,也必须糅合在个人的痛苦和欢乐中。”请结合《艾青诗选》中的具体篇目(任选两首),分析作品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
-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被贬官多年,但他毫不气馁,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白居易评价刘禹锡“诗豪者也”,请结合本诗的具体诗句分析诗人“豪”的特点。
-
16、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赵尚宽,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嘉祐中,以考课①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②陂渠故迹③ , 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④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
(节选自《宋史·赵尚宽传》,有删改)
【注释】①考课:古时国家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②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③陂渠故迹:池塘、水渠的遗迹。陂,积蓄水的池塘。④榛莽:丛生的草木。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酒临风”中的“临”是“迎着”的意思,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中的“临”意思不同。 B、“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不同”的意思,与“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意思不同。 C、“益”有“增加”“助”“更加”“水漫出来”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土旷可益垦辟”中的“益”是“增加”的意思。 D、“发”有“开”“兴起,起用”“征召,征集”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中的“发”是“征召,征集”的意思。(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为了更好地感受范仲淹的情感,班长组织同学们对【甲】文进行朗诵,请你从重音、语气等角度对【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简要分析。(4)、从【甲】文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民本思想,请你结合【乙】文说说赵尚宽身上是否也有这种朴素的民本思想,并说明理由。 -
17、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各题。
文本一:
①在历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灿若群星,是中华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全国有约2 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祖国建设的热土、保家卫国的一线冲锋陷阵、抛洒热血,他们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
②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他们的缅怀,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每一次对他们的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近年来,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到对全国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进行集中整修、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再到为烈士寻亲、加强英烈保护,一系列举措让“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铭记英雄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深入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而更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摘自《青岛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①他从物理不及格的“学渣”,到41岁成为最年轻的院士;从沂蒙山区的放牛娃,到走向世界的顶尖科学家,三十多年的一路打拼,
他终于带领团队率先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授予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被杨振宁称赞为“诺奖级”。他每周工作6天,每天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他就是“7-11”院士薛其坤。追求极致,取得成功,胸怀祖国,不懈奋斗,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这样的星,该追!
②这样的星值得追,在于他们身上澎湃的爱国情。“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邓稼先取得博士学位不久即回到中国,“带着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为国铸盾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说“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响应号召”;矢志报国的航天员聂海胜说“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忠于使命的排雷战士杜富国说“你退后,让我来”……拳拳报国心,何等炽烈!
③这样的星值得追,在于他们淡泊名利,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那些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无不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他们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既赢得崇高学术声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风范。他们不仅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还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令世人崇敬。这样的科学之星自带光环,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④青少年该追怎样的“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身上洋溢着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一言一行让人受到触动,给人力量,对祖国富有热爱之情,激励人们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的星,是真正的英雄,是大写的人。
(有删改)
文本三:
①崇尚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那一个个深深的鞠躬、一次次深情的凝视,凝结着对英雄的无限追思和深切崇敬。总书记曾这样讲述自己的感受:“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
②崇尚英雄,国家才能英雄辈出;只有英雄辈出,民族才能真正崛起,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③新征程上,仍然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征服。崇尚英雄,见贤思齐,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有删改)
(1)、下列对三则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全国有约2 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英勇牺牲。 B、铭记英雄烈士们的遗愿,就要营造学习英烈、崇尚英烈、捍卫英烈、缅怀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C、薛其坤带领团队率先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仅是一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 D、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不仅善养浩然正气,还以身作则,严格自律。 E、“新征程上,仍然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征服”一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2)、请简要分析文本二的论证思路。(3)、文本一和文本三都谈到了“英雄”,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 -
1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红船女子
①1921年7月,上海的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下,浓重的云团翻卷集聚着,像是在酝酿一场暴风雨。
②法租界的望志路上,一幢石库门建筑的二楼,一些人正在慷慨激昂地谈论着。楼下过廊里的长凳上,坐着个神色凝重的青年女子,她不时地朝着门口左右张望。她叫王会悟,受丈夫李达委托,为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岗放哨。这个秘密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③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个突然出现的人,让王会悟感觉非常蹊跷,她立刻去楼上通报消息。正在发言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会议立即停止,代表们纷纷撤离。
④十多分钟后,两辆巡捕房警车停在楼下,全副武装的巡捕冲下车,包围了整栋房子,开始大搜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退了。
⑤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好培养。”
⑥晚上,部分代表在李达寓所商议复会事宜。上海是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开会呢?代表们意见不一。王会悟说:“我有个建议,我老家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咱们到南湖去租一艘画舫,在船上开会,大家看如何?”
⑦“我觉得王先生提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来自武汉的董必武首先表示赞同,其他代表听了也纷纷说这是个好主意。
⑧江南水乡乌镇长大的王会悟,其父是晚清秀才,开一家私塾。在嘉兴读书期间,王会悟接触到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来到新思想荟萃的上海,结识了李达,两人便在陈独秀家里举行了婚礼。
⑨会议地点一确定,王会悟与李达周密策划,决定各带领一部分代表分两个车次出发。
⑩第二天一早,王会悟乘早班火车赶到嘉兴,安排代表们去鸳湖旅社歇息,在同车到达的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陪同下,到南湖烟雨楼实地观察,确定画舫的停靠位置。
⑪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借了麻将带上。
⑫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⑬一艘古朴典雅的红船,在荷花摇曳的嘉兴南湖上荡漾着。船头,江南女子王会悟一边警觉地环视周围,一边指点船主,把船撑到烟雨楼东南方向僻静的水域用篙插住,代表们坐在中舱的八仙桌前开始开会。此时,俏丽窈窕的王会悟如一水乡歌女,哼唱起嘉兴小调,遇到有船经过时,她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船舱里的人听到暗号,就压低声音讨论,船过去了就群情振奋。带来的那副麻将牌码放在桌子中心,掩人耳目。
⑭会议气氛正热烈时,湖面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王会悟立即提高嗓音,手拍舱门的节奏也加快了。代表们当即停止讨论,有的打起了麻将,有的端起茶杯到船头去赏风景。
⑮王会悟婉转地向船主询问,得知是富人家游船在湖上兜风,代表们又聚在一起,会议继续进行。
⑯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迎来少有的清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
⑰____。
(有改动)
(1)、这篇小说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上海石库门
①
王会悟及时通报
代表们立即撤离
李达寓所
代表对复会地点意见不一
②
③
④
湖面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
王会悟示警,了解情况后解除警报
会议继续进行
(2)、王会悟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写出两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3)、作者在小说的开头进行了景物描写,有什么用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下面两段文字,你会选择哪一段作为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请简述两点理由。A.雨停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照在红船上,船头的王会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的映衬下,仙女般伫立着……
B.而今,乌镇西栅王会悟纪念馆里,王会悟与红船群雕伫立堂前,仿佛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
-
19、小豫想用一首小诗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群星闪烁;
,
。
啊,我们爱你,中国!
-
20、有同学准备了以下两幅图片作为班会的备选背景图,请你帮他选择一张图片来突出活动主题,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