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入淮河(其四)①
[宋]杨万里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②诉不堪。
却是归鸿③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注释】①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沦陷。淳熙十六年(1189),金人派遣使者赴南宋贺新年,杨万里奉旨迎接,来到淮水,心有所感,写下此诗。②王人:赴金的南宋使者,即诗人自己。③归鸿:南归的鸿雁。
(1)、阅读全诗,你从“莫空谈”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2)、如果“归鸿”可以说话,你认为它会对诗人说些什么? -
2、 名著阅读。(1)、 《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深入红区了解中国共产党,接触了许多优秀的红军领袖,下列人物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朱德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知识分子,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B、彭德怀从小因为强烈的反抗意识遭到家人的斥责而被迫九岁就离开家,闯荡世界。 C、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剪去了辫子并在师范学校团结了一批学生成立了新民学会。 D、贺龙曾是土匪头子,在八一南昌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农民大屠杀”激起了他的愤怒,他凭“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2)、 窑洞是过去陕北人民生活的主要建筑。请根据下面这张照片,说出《红星照耀中国》中相关人物在此处的一段生活经历以及这段经历所反映出的他的主要精神或品格。(3)、 不同的色彩有不一样的象征意义,书籍封面设计选用的色彩往往与内容和主旨相关。请你仿照示例,给《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籍设计一个封面。(提示:从底色、字体颜色、图案颜色等角度设计)
示例:我为《朝花夕拾》设计封面。底色为米黄色,米黄色代表温馨的回忆;封面竖向排列四个黑色大字“朝花夕拾”,黑色代表理性的批判,与本书的内容相一致;在特别放大的“夕”字中间点缀鲁迅的灰色头像,鲁迅的头像极具个性,放在“夕”字里,表明本书是鲁迅的回忆性文集。封面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辨识度高,吸引读者。
-
3、 默写。(1)、 , 歌以咏志。(曹操《龟虽寿》)(2)、 风声一何盛,、 馨香盈怀袖,。(《庭中有奇树》)(4)、 妻子象禽兽,。(曹植《梁甫行》)(5)、 《龟虽寿》中表现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句子是: , ; , 。
-
4、【生活的记忆】青春,是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的乐章。当我们回首青春往事的时候,心里总是充满温馨的感觉。学校组织开展以“青春·奋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 【青春宣言】校团委邀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请你结合下面语段中画线句的内容,仿照给出的上句,完成宣传标语的下句。
新时代中国青年刚健自信、担当有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追求远大理想,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时刻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伟大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做开拓、进取的时代先锋。
上句:追求理想彰显爱国精神
下句:(2)、 【青春献礼】下面是学校公众号上的一则新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香柚盈枝映校园,学子归来启新扉。9月1日下午,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在泰师礼堂隆重举行2024年秋学期开学典礼。典礼上,刁校长以《长大,是一种崇高的责任》为题发表激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分析了长大对自己、父母、家庭、祖国、民族、未来的重要意义,然后深刻阐述了长大的三种内涵,即“学会自主、更加自律、坚定自强”。他呼吁同学们要以自主为起点,以自律为保障,以自强为动力,自我赋能,自我砥砺,遇强更强,奋勇争先,肩负起长大的崇高责任。希望同学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迎接新的学期,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3)、 【青春励志】网络上流行的“躺平”一词描述的是新一代年轻人放弃奋斗、低欲望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直很“奋斗”的小语,最近却经常跟你说“学习太累,想躺平”之类的话,作为好朋友,你该怎样劝说他? -
5、以下是班刊编辑组摘抄的一段文字,但在摘抄时弄乱了句子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②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③它除了有精深的见解、优美的意境
④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
⑤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
A、①⑤④③② B、③②④①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⑤③②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读鲁迅的高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他从不屈服,他是“彷徨”在黑暗中忍不住要“呐喊”的勇士;我读鲁迅的坚韧,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对不公之事,他shēn wù tòng jí;我读鲁迅的奉献,他少年时为拯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三改志愿,一生笔耕不chuò。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长远眼光,更有作为革命家的明智。“正人君子”之流在他面前无所dùn xíng。为了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 鞠躬尽瘁,临终时依然不改“我以我血荐轩辕”。
读张恨水、宫白羽的小说,或可斜倚床头,信手一翻;读巴金、冰心的文集,也可备上香茗,月下品读;然而读鲁迅,则要____(A. 正襟危坐/B. 诚惶诚恐),宁心静气地细细咀嚼。我愿这样读鲁迅,直到他的所有作品被我读懂为止。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shēn wù tòng jí 笔耕不chuò 无所dùn xíng(2)、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 B、诚惶诚恐(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冬日的济南,让老舍感受自然之暖;冬日的聚会,让谢太傅一家倍感团聚之暖;冬日的雨,让刘湛秋体会思想之暖。冬日虽寒冷,有诗书则暖,有陪伴则暖,有相助则暖,有奋斗则暖……
请以“冬日虽寒,有你则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25年,人们将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
②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的申遗成功,无疑会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中国。
③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
④春节时间长、活动丰富,从腊八到正月十五甚至更长,期间各种庆祝活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及现代生活形态,具有普世价值。随着过境免签和免签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展示中国的春节文化和非遗内涵,提升春节经济的热度。春节除了让传统年俗与世界共享,还带动中国企业把年货“送出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商贸往来。
⑤藏在非遗里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将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材料二
6月5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平台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国家级濒危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33%;其中“00后”和“60后”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截至目前,平台上共有1428名非遗传承人,其中30岁以下的有199人,同比增长72%,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成为传承、传播非遗的生力军。平台上涌现了大量非遗相关作品,因其直观有趣的表现形式,收获百万次播放或点赞,引起网友广泛讨论、种草及打卡,助力非遗内容走向全民。
材料三
①2023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推进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同时也实现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生命力激活、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进一步鼓励非遗传承人将非遗融入旅游空间,使非遗成为丰富旅游产品的重要选项。在旅游发展中,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和空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
②6月7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文化传承非遗焕新”——北京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举行。现场发布了多条非遗旅游路线,以运河非遗传承项目为核心,吸引南来北往的游人感受运河烟火。
材料四
①中华文明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元,几千年来不断传承,生生不息。21世纪,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全面展开。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进一步凸显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深层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被提上日程。
②如果把学科体系比作盖房子(图1),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构建,本科是地基。要筑牢“三个基本”,人才培养面向行业需求定位,培养宽口径、多能型人才。培养面向基层一线需求的,从事保护、传承、服务、推广等具体工作的人才。硕士是支柱。应把住“三个掌握”,即①______,人才培养面向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基层一线等,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型、研究型人才。博士是栋梁。当具备“三种能力”,即②______,在培养定位方面,主要面向政府决策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培养具有深厚学术素养,服务学科建设、国家政策实施与国际间交流协作的具有创新建设能力的学术型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要面向当前社会需求,以产出为导向,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高度、实践成效、国际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
图1 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体系
(1)、根据以上几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某短视频平台上30岁以下的非遗传承人增长幅度大,年轻人成为传承、传播非遗的生力军。 B、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同时实现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生命力激活。 C、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发布多条非遗旅游路线,目的是拓宽市民旅游范围。 D、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构建,需从理论、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培养宽口径、多能型的人才。(2)、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春节申遗成功的意义。(3)、根据材料四的文字内容和图片上的信息,补全材料四横线处的内容。(4)、结合上述几则材料可以看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乙】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焉?”父曰:“圣人之言,先忤①而后合,其事未究② , 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
(节选自《列子》)
【注】①忤:违背。②未究:未见结果。
(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中的“亡”,读“wú”,是“没有”的意思,和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读音和意思都不同。 B、“若屈伸呼吸”中的“若”,译为“你”,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若”意思不同。 C、“之”的用法有多种,“姑复问之”和“久之,目似瞑”中两个“之”都是代词。 D、“积块耳”中的“耳”是语气词,表示“罢了”的意思,和《狼》中的“止增笑耳”中的“耳”意思相同。(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段选文的体裁都是寓言,且都围绕着要阐述的道理展开情节和对话,人物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B、成语“杞人忧天”出自【甲】文,讽刺了那些为了不必要的忧虑而担心的人。 C、【乙】文阐述的道理和成语“塞翁失马”一样,都是阐述善恶相连、祸福相倚的道理。 D、两段选文都出自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3)、【乙】文中画线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2)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焉?
(5)、请比较两篇故事中的人物面对未知或异常现象的反应有何不同? -
10、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从云、风、河、山展示潼关景象,赞美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 B、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C、第二句写秋风猎猎,吹散清脆的马蹄声,显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D、末句写秦岭入潼关之态势,侧重说巍峨险峻,不侧重说桀骜不驯。(2)、“河流大野犹嫌束”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从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11、诗词是中国人一直根植在灵魂和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面对思乡之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下“乡书何处达?①”,借“大雁”传书达意;面对离别之愁,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②”,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面对报国之志,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下“③ , 铁马冰河入梦来”,借“风雨梦境”实现了自己卫国戍边的夙愿;面对屡遭贬谪,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一反常态,写下“④ , ⑤”,否定前人悲秋的观念,表达自己激越豪迈的诗情;面对夫妻之别,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下“⑥ , 却话巴山夜雨时”把眼前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快乐。
-
12、沂蒙剪纸是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已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根据下面的材料,至少从三个方面分条概括剪纸的特点。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深受人民喜爱。剪纸题材十分广泛,花鸟鱼虫、吉祥图案、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无所不包。剪纸的种类划分繁多,其中主要有窗花、刺绣花样子、喜花、吊钱等四大类,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剪纸的文化内涵丰富,比如乐陵剪纸大多是借喜闻乐见的形象表达人们主衣足食、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的美好寓意。
(2)、任务二: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号召同学们用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雄心 巧手 可创 能绘 千秋业 万代春
上联:下联:
-
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1)、选文出自被称作“神魔小说”的《①》,作者是明代的② , 小说借师徒四人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其中“③”的故事最能体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2)、在七年级举办的《西游记》读书交流会中,同学们对猪八戒这个人物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同学们进行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请你结合小说中的具体事件,针对反方辩词,说说反驳的理由。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三调芭蕉扇中,他意志不坚定,借不到扇子就嚷嚷着要散伙。在三打白骨精等事件中他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
14、育才中学七年级一班将举行“读书正当时”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任务。下面是小语同学针对本次活动写的发言稿: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论述:“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一本好书开始的①。”可见,A学生能否顺利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B目前,青少年读者中确实存在很多“读死书②、死读书”的问题。这样读书是非常狭隘的,会导致无法正确领会书中的意义,同时效果也会与“读中思,思中读”的读书方式大相径庭。
如何读书呢③?首先,要善于选书。书的质量杂乱无章 , 我们应该以好书为友。其次,要方法得当。根据个人兴趣或读书目的不同,可以采用精读或跳读的方法,既不能不求甚解,但也不能字字刨根问底。另外,要精神专注。想读懂书,内心要纯cuì,不能见异思迁。最后,要学以致用。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读书不仅是为了汲取知识④;还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正如杨绛先生曾经提到: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其实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少年读书正当时,开卷有益育栋liáng!让我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做幸福的读书人吧!
(1)、写发言稿时,小语同学遇到几个不会写的字和拿不准的字音,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A、zài ài 粹 梁 B、zǎi yì 萃 粱 C、zài ài 萃 梁 D、zǎi yì 粹 粱(2)、文段中画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相径庭 B、杂乱无章 C、刨根问底 D、见异思迁(3)、文段中标序号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15、【绽放思想之花】写作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藏在岁月里的温暖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就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伏尔泰
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蜡烛。——史铁生
如果你想让人造一艘船,不要让他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发号施令,而是要激发他对海洋的渴望。——《小王子》
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不要因暂时的困难而停止前行的脚步;无论能力大小,都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源自内心的动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作文要求;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
16、【分享假期生活】专题学习活动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美德是肥沃的土壤。学校组织“奋斗于身,我们就是未来”的活动、邀你参加。
(1)、奋斗在历史的诗行中早已蕴藏,请从以下诗句中选出不相关的诗句(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D、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2)、为了确保更多的同学加入,学校欲在线上、线下同时宣传,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语句对仗工整。(3)、恰逢巴黎奥运会结束,奥运冠军王楚钦回到家乡吉林,学校邀请他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时间10月21日,地点学校礼堂,请你完成下面的邀请函。邀请函
尊敬的王楚钦:
您好!
校团委
2024年10月16日
(4)、以下是本次活动的结束语,请在横线上补全语句,使内容完整。从古至今,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强国富民靠的是奋斗精神。奋斗意味着吃苦耐劳,英勇顽强,战胜困难,是一种斗争精神;奋斗意味着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敢为人先,是一种创新精神;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不断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努力成才,彰显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
17、【读经典悟人生】
名著阅读
八年级举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班会活动,小语准备给大家推介《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请你协助他完成下面表格。
书名
《红星照耀中国》
体裁
纪实作品
作者
国籍
美国
片段探究
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小语阅读该片段时,发现作者借四川军队之口说“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红军有怎样的认识?
推荐理由
-
18、【保护文化遗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华社发朱慧卿作)
【材料二】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四鸟绕日”金饰图案。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材料三】
①近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标志着这一赓续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进一步走向世界,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中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②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华大地上最具“仪式感”的节日。从春联上的吉祥话,到饺子里包的硬币,再到倒贴福字的寓意,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孩子们口袋里的压岁钱、零点钟声后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些习俗,都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在延续文化传统的同时,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赋予持久的精神力量,像年轮一样一层一层镌刻进个体的精神脉络。
③春节不仅是时间的节点,更是文化的纽带,将中华民族紧紧相连。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读懂了春节,也就读懂了中国人候鸟归乡般的团圆情结与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家国情怀。
④春节正在成为世界节日。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2023年,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所传递的和谐、团圆、喜庆等价值观,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与喜爱,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选自《中国文明网》,2024年12月5日,有删改)
【材料四】
①宿迁的运河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古老的大运河从宿迁穿境而过,全长112公里。在大运河宿迁段的各类文化遗产中,水文化遗产是运河遗产中最不可替代的珍贵文化资源。宿迁共有156项水文化遗产,其中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120项,非遗类水文化遗产35项,文献资料类水文化遗产1项。
②同时,逐水而居的宿迁人也创造了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泗州戏、淮海戏、柳琴戏、洪泽湖渔鼓舞等特色传统戏曲舞蹈,洋河酒酿造、乾隆贡酥制作等传统技艺。而古运河积淀的历史文化,还包括因河而兴的水文化、酒文化、帝王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地名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如今,宿迁市皂河龙王庙行宫和皂河至市区大王庙的中运河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请你为材料一的漫画拟个题目,并谈谈漫画的寓意。(2)、以下对二、三、四则材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案中的太阳,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四只神鸟,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 B、春节于2023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球有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已经成为世界节日。 C、宿迁的运河从春秋时期至今,经历史沉淀,形成了众多的水文化遗产,同时也衍生了酒文化、帝王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D、如今,宿迁人创造的泗州戏、淮海戏、柳琴戏、洪泽湖渔鼓舞等特色传统戏曲舞蹈,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早在2010年,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就开始呼吁春节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称春节是我国最应该申遗的传统节日。阅读材料三,分析冯骥才先生这么说的原因。(4)、目前,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只有春节、端午申遗成功。请你从清明、重阳、中秋、元宵等传统节日中选择一个,写一段申遗推荐语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节日时间、起源、风俗、寄托情感或寓意等方面介绍) -
19、【敬畏朴素之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 广袤而丰盈 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长春日报》)
(1)、文中“爷爷”做了许多事,请写出四件事。(2)、结合全文,请揣摩第③⑨段中加点词句的含义。①请你谈谈第③段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②第⑨段中,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3)、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4)、请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并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
20、【领略古人胸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甲】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鲁学士祝寿
赵司城,号类庵,京师人。一日过鲁学士铎邸。鲁曰:“公何 之 ?”赵曰:“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鲁问:“公何以为贽①?”赵曰:“帕二方。”鲁曰:“吾贽亦应如之。”入启笥② , 无有。踌躇良久,忆里中曾馈有枯鱼,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半。鲁公度家无他物,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③。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欢甚,即事倡和而罢。
【注】①贽:礼物。②启笥:打开盒子。③称祝:祝贺,祝寿。
(1)、【甲】诗作者是;【乙】文作者是。(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公何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甲】诗“月下飞天镜”和【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都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乙】文是于作者 的背景下所作;【丙】文赵司城和鲁学士祝寿的礼物分别是:“两方帕”和 。(5)、三部作品或表现人物胸襟,或展现人物心态。【甲】诗颔联表现出作者的胸襟;【乙】文则展现了作者与张怀民漫步时的、心态。(6)、以下关于【丙】文中三人形象或关系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A、情谊深厚 B、随性洒脱 C、超然物外 D、锱铢必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