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面诗句与“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
2、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此处指百姓的利益。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⑴至于负者歌于途
词语推断法:载歌载舞
⑵未尝及文章
课内迁移法: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⑶谓文章止于润身
查阅词典法:①对……说。②认为,以为。③叫作,称作。④为,是。⑤说。⑥命名。(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醉能同其乐”一句在【甲】文段中有什么作用?“醉”和“乐”的关系如何?(4)、结合【甲】【乙】两文段,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 -
3、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阅读让你获得几个一辈子
①我今天讲述的题目叫“神奇的阅读”。很多读书会主要是推荐书目,但是我不推荐任何书目,我推荐的是阅读方式和阅读本身。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可能通过阅读同样的书获得同样的效果。阅读类似穿鞋,别人的、名人的、巨星的鞋,不一定合你的脚;阅读又类似吃饭,别人的、名人的、巨星的乃至营养学家的菜,不一定是你的菜;阅读也类似旅行,别人的、名人的、巨星的乃至旅行家的旅程,不一定是你的最佳路线。因此,读书不能按别人的书目读,一定要自己挑选。但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②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通过阅读来达到我们一定的目的。所以我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你坚持阅读,只要你跟随自身年龄、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理解能力以及每个年龄段不同的敏感点来阅读,而且读己所喜,多求甚解,你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读自己的书,走自己的路,这是我的观点。
③阅读有着怎样的神奇呢?比如我们人生只有一辈子,通过阅读你可以获得几个一辈子。我们今天在黄鹤楼,正好我们可以从黄鹤楼说起。大家都知道崔颢的《黄鹤楼》诗写得非常好。再就是李白。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是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写得非常漂亮。李白这个人就是终身读书写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大概快有10年没出来,我特别不喜欢社会热闹活动,但是我愿意和书友们在一起,我觉得读书是特别幸福和快乐的。我们只能有一辈子,但是我们通过在这里阅读,可以体验李白的一辈子,崔颢的一辈子。我们人类没有翅膀,阅读会为我们插上翅膀。阅读就是给你一个非常丰满的想象力,这就是阅读的神奇。我们如果有时间,可以读我们喜欢的作家的诗、小说,我们可以体验他们的一辈子。
④阅读很神奇的就是想象。最美的东西总是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的。人生是多苦的,世道艰难困惑重重。我们今天物质很丰富,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困惑。因此我觉得焦虑、矛盾、困惑、内心的痛苦永远是存在的。痛苦是永恒的,幸福是短暂的。因此在一个困惑痛苦又迷惘的人生里,我们靠什么让自己能够得到解释、安慰与安宁,靠什么使整个精神状态昂扬和提升?我个人的体会是,靠阅读。一个人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善思明辨。
⑤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说:“一个人任何时候放弃偏见都为时不晚。”我们有一句古话说,不识字的人就好比睁眼瞎。其实你识字不阅读还是有眼如盲。一个人任何时候开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都不晚。印度古老经典《吠陀经》说:“一切智慧与黎明同醒。”这是说人要有光,阅读就是光;当你阅读,当你心灵有光,眼睛有光,那么你的智慧就会来到,就会对生命有着积极昂扬的理解。
⑥阅读的神奇还在于让人类不断进化。进化不是推倒重来,当我们安详的、丰满的心灵和精神一步一步地跟随今天的时代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这就叫进化。去年底我在英国特意去了一趟达尔文的故乡,发现小镇非常漂亮,非常古老,并没有推倒古老而是恰恰相反——保存古老文化以及接轨随后的每一天。最近在读一位著名科学家谈进化论的书,他认为进化论除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理论外,还有5种合作方式。人类进化更多是包容与合作的结果,不仅仅只是你死我活、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赶尽杀绝。人类从现代开始至今,更多选择的是既往不咎、互相包容、宽容忍让,是一种合作方式。这也是我们要通过广泛阅读才能获得的知识,并且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直接指导你走出工作和生活的困境。
(选自池莉《神奇的阅读》,有删改)
【文本二】
①人类,往往在与社会精英的对话中,取得总体性的进步。那些社会精英未必就在我们身边,但只要有书,就能和任何时代的社会精英对话,哪怕他们已经不在人世。这些精英在书籍里展示的智慧、体验、事件,都可以熔炼成价值观,被我们提取到自己的思想中来,从而让我们的内在得到不断地拓展。
②此外,阅读不同的人写的书,或者同一个人写的不同的书,其中有观点相悖、互相争论的部分,也有和我们自己秉持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内容。通过和这些不同的观点相碰撞、思考、内省,我们将获得更深刻的锤炼。这种与不同观点的接触越多样,我们的胸襟就会变得越宽广,包容性也会变得越强。也更不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极端主义。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判断能力也会变强。
(选自《阅读的力量》,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①段使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阐释自己不推荐书目而要让人自己选书的原因,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本一第⑤段引用印度古老经典和梭罗在《瓦尔登湖》里的话是为了论证阅读能够点亮心灯,开启智慧。 C、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个可以用于文本二第①段的事实论据。 D、文本一的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文本二的语言论证严谨,逻辑性强,都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周密。(2)、文本一中的第③段是如何论证阅读的神奇呢?请简要分析。(3)、 文本一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观点,在文本二中是如何阐释的?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事例,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50字) -
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手艺的江湖
明前茶
①大雨初歇,我拎着要修的鞋子出门了,才发现老鞋匠的摊位上空空荡荡,只能失望地往回走。忽见20米开外,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正在翻转自行车,准备把漏气的轮胎卸下来。我便问他:“鞋子开胶了,急寻老鞋匠来修,你可知道老鞋匠什么时候出摊吗?”
②修车师傅打量着我手里的鞋,断然说道:“你这双鞋,他弄不来。老鞋匠原来在钢厂工作,手劲儿过人,修鞋多半是挤完502胶,像捏饺子皮似的,用力把脱胶的鞋帮捏拢了。你这鞋帮子将来还得开裂,想永不开胶,得缝一圈麻线……”听这意思,他才是民间的一个修鞋高人。
③反正我也不赶时间,索性坐下来等他修完车,再帮我修鞋。只见他准备了半盆水,将自行车轮胎一段段搁在搪瓷盆里找漏点,找到漏点后,将小片胶皮在喷着蓝火的电枪上烤软了,再严严实实地补在漏点上。接着,他用电动磨轮在补漏点附近小心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
④修车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我穿了缝牢的鞋,感觉他的手艺高超,就陆续把家里的鞋子带去修。修车师傅的脾气并不好,我在等待修鞋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他训斥来修鞋、修车的人。他会抛出一团白棉线,对来修车的人说:“快去打盆水,把你的车子擦亮了,我再帮你修。看看你,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什么样了。我小时候,一辆二八大杠凤凰自行车,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鞋子是鞋子,车是车。要知道,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
⑤修车师傅在这里摆摊30年了,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仿佛是他的对手,一直在领跑,绝不肯让他待在舒适圈里。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后来,城市居民家里纷纷换上了指纹锁和密码锁,配钥匙的活就少了,这迫使他开始学起修车。刚上手时他只会修自行车,后来出现各种共享单车,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这又迫使他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他那结结实实的肱二头肌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我看到,他做了一个四轮小躺板,将摩托车用千斤顶顶起后,可以仰面躺在小躺板上,脚跟点地,出溜到摩托车底下,仰头查找问题。我看到,这些年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如对手一样提拎着他,逼他进步,最终让他支棱起所有的精气神。
⑥我亲眼见这修车师傅的工具柜里,放着一摞金庸的书,在等生意的过程中,这些书都翻得起了毛边儿。因此,武侠的江湖是一个什么样的互为掣肘又互为激励的形态,手艺的江湖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百花齐放、各呈其美的状态,他心里可明白得很呢。我自从认识他以来,亲眼看到他把自己忙不过来的生意,让给旁边的老修鞋匠,也经常听到他的修车铺在黄昏时分播放贝多芬的作品,他买了两个便宜的音箱,放在修车铺的左右,有时放的是《英雄交响曲》,有时是《田园交响曲》,有时又是《月光奏鸣曲》。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过起田园生活的凡人英雄,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他从未被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变化击倒过,反而越挫越勇,十八般手艺傍身。
⑦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抵到墙角,每当我气馁之时,他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眼睛就跳出来注视我,给我无尽的勉励。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选文从“我”与修车师傅的对话写起,主要写了修车师傅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修车师傅”的角度概括。补自行车轮胎时的细致认真,追求完美→①→②→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不忘看书听音乐
(2)、作者是如何描写修车师傅补轮胎的?请阅读第③段并简要分析。(3)、文中修车师傅身上哪一点品质最令你感动?请联系全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选文以“手艺的江湖”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
5、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答题。(1)、小彦同学准备以“青少年应怎样书写自强人生”为主题进行演讲,请你帮他从三个方面拟定演讲稿的主要内容。(2)、班级举行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诗会,在活动中同学们题写书签,互赠互勉。诗会中,同学们要在书签上题写能体现“自强不息”的诗句。请在下面诗句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句,并简述理由。
A.苔花如米小,也作牡丹开。——袁枚
B.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纪昀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D.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
(3)、下面是小明在主题活动中的一段演讲,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构成排比。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百年前,民族危难之时,李大钊、陈独秀等一大群爱国志士挺身而出,前仆后继,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新出路;20世纪五十年代,百业待兴之时,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知识分子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创造奇迹;现如今,民族复兴之时,。当我们关注闪耀的群星时,也别忘了,即便平凡如你我,也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摘取专属自己的荣光。
-
6、古诗词默写。
自然中有美景,生活中含哲理,佳句中蕴真情。“乱花渐欲迷人眼,①”(《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写尽西湖早春景象,令人流连忘返;“② , 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笔下,尽显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③ , ④ ,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蕴含着苏轼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韩愈左迁仍不忘报国之志,发出“⑤ , ⑥”的慨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白自感前途迷茫,仍能执着乐观,奋起高呼:“⑦ , ⑧”[《行路难》(其一)]。
-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红色经典电影赞咏了革命先辈们正义凛然、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国人报效国家民族的信念和信心。追溯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革命英雄的形象内①____(涵含)由对人物外貌的塑造转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发②____(倔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电影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逐步完成电影创作由国家主体向社会主体的转变。但无论怎样变化,红色经典电影所赓续和传播的精神没有改变,其以创新基调所维系和承载的奋斗主题没有改变。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你作出选择。( )A、lǐng sù zǎi B、lǐng shù zǎi C、lǐn shù zài D、lǐn sù zài(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红色经典电影赞咏了革命先辈们正义凛然、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国人报效国家民族的信念和信心。追溯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革命英雄的形象内①(涵含)由对人物外貌的塑造转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发②(倔掘)。
-
8、人们常说:等待是一种停滞,一种懈怠,是对光阴的消磨,是思想的懒惰。但如果我们换种思维,会发现有时等待是一种期盼,一种坚守……人在等待中发现了美好,在等待中懂得了体谅,在等待中逐渐成熟……
请你以“等待其实也好”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⑵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⑶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
9、 综合运用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诗歌的国度。遥远的歌谣穿越秦关汉月,徘徊在黄河之畔;透过浪漫不羁的诗酒江湖,今人依稀可窥大唐之气象:繁华谢去,又听新曲。那铁绰板与红牙板交相唱和,至今余音绕梁。
(1)、下列关于“中国的古典诗词”的文字中,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古典诗词数千年来深刻参与了文化核心价值的生成与民族精神的塑造,____
①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并融入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写的。
②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③千百年后的我们再诵读这些作品,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④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充实自信之精神。
⑤“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我们中华民族古圣先贤通过古典诗词流传下来的品格与修养,依然可以照亮当下你我的人生。
A、⑤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⑤ C、④⑤①③② D、⑤④①②③(2)、小兰同学在学习古诗词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唐宋诗人的籍贯有明显差异。你从图1和图2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图1 唐代北方与南方诗坛占比图 图2 宋代北方与南方诗坛占比图
(选自王兆鹏《唐宋诗歌版图的空间分布与位移》)
(3)、为了激发同学们收集诗歌的热情,老师请班长为诗集写了一则小序,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①古典诗词朗朗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③大约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④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体会震古烁今的气势与力量,接受传统诗歌的熏陶与润泽。⑤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魄力。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
-
10、诗歌鉴赏
____
[明]张岱
闲步十锦塘,道上蹴残雪。
疑是高柳阴,疏疏漏明月。____
[明]张岱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
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1)、请根据所写内容推断两首诗歌的标题,下面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 )A、断桥残雪 南屏晚钟 B、柳浪闻莺 平湖秋月 C、断桥残雪 平湖秋月 D、柳浪闻莺 南屏晚钟(2)、这两首诗同样写月,但诗人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
11、 古代诗文阅读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①以束发②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③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④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⑤ , 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释】①第:但是。②束发:年纪轻。③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④毛锥子:毛笔的别称,这里借指写作。⑤皤(pó):白色。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
(1)、作者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的原因不包括( )A、在朝廷上是有名的文臣,在朝廷外统领军队是知名的将帅。 B、有范仲淹这样的知己。 C、贬官不久政绩考核第一。 D、文章写得好,为世人所称赞。(2)、本文和范仲淹《岳阳楼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别是什么?(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郁郁不得志 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B、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魏学洢《核舟记》) C、夫定州之役 夫环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玄鬓已皤 骨已尽矣(蒲松龄《狼》) -
12、现代文阅读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李方恩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查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后完成。全书一共22 937卷,11 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 000种。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下列关于《皇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皇览》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类书。 B、《皇览》的编者是大臣刘劭和王象。 C、曹丕召人编《皇览》主要是为学习先贤。 D、《皇览》编订于曹魏年间,费时三年。(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想查询各类知识可在类书中查找。 B、《永乐大典》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C、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是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字“约”意思是大概,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结合第③段内容,请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类书。(4)、为了准备辩论赛,小兰需要到古籍图书室去查阅下列语句的相关资料。为提高检索效率,下列甲乙丙三句,你应该分别到“经史子集”哪一类去查找?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丙: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甲: 乙: 丙:
-
13、现代文阅读
(贵州模拟)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
王子君
①“芦苇!”表姐亦男一声惊呼,欣喜地奔向水边的芦苇荡。河岸有坡度几许,表姐突然奔跑,实在吓坏了我们,连忙喊:“小心点!小心点!”要知道,表姐七十八岁了呢。
②表姐却已站在河边,手握一枝芦苇拢在胸前,笑脸如花。
③表姐来京,我请她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奥森公园”)一游。清洋河边,树木高耸,忍冬木红果晶亮,空气清悠舒畅。表姐却一眼看见了河畔的芦苇。表姐痴痴地望着芦苇,喃喃自语道:“我最喜欢芦苇。”她的声音很轻,但那话里饱含着的深浓情感,“咕咚”落进我的心。
④表姐是我姨妈的二女儿。她出生在湖南邵阳,自小和姐姐、母亲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十岁又随祖父母去武汉定居。她的祖父、父亲都是教育家。祖父李剑农,为拯救苦难的中国,1906年就加入中国同盟会,远赴异国求学,既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也是著名史学家。父亲李琮池,是生物学家、昆虫病毒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后,于1939年毅然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践行他教育救国的理念。亦男表姐和我大表姐,都受祖父,父亲影响,投身教育事业,且颇有建树。表姐的一家是真正的教育世家。表姐后来做了省示范中学的校长,治校口碑不错,正直开明、坚忍不拔。
⑤表姐回武汉后,发来了她在奥森公园的照片。照片中,那芦苇的紫红花穗迎着光,表姐笑靥如花,明艳而优雅。
⑥我问表姐:“你为什么最喜欢芦苇?”
⑦表姐说:“我喜欢芦苇始于少女时代。最早接触它时还是幼年。那时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坐在窗前织毛衣时,常哼唱‘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影’,曲调有些哀婉。当时不懂何意,但日子久了我也会唱了。大学读《诗经》时才知道它出自那首《蒹葭》,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芦苇。我打小酷爱旅行,尤爱山林水泽。实地接触了太多的不同季节的芦苇,发现它生命力极强。水边、沼泽、山坡、盐碱地、湖边……不择地域,自生自长。苇秆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却很有韧性,即使临风也不易折断吹倒,且摇曳生姿。我喜欢它的形象,喜欢它的性格。联想到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苦难但不曾被折断压垮,像极了芦苇;联想到为人处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韧坚强、自尊自爱的性格……”
⑧表姐嘱咐我,再去奥森公园时拍几张芦苇照发给她。
⑨我去了奥森公园。天气晴好,那芦苇,花穗已经绽开,枝叶变成明亮的黄,雪白的花絮如白云落在清洋河两岸,连绵不已,云、树、水、芦苇,影姿重重叠叠,秋色纯净无尘。
⑩受表姐的影响,我对芦苇也格外留意起来。每次走到清洋河边,就想折一枝芦苇渡水到小岛去。“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在诗经《河广》中,浪漫的诗人站在一根芦苇上可以渡过浩荡宽广的黄河,我为什么不能凭一枝芦苇渡过小小的清洋河呢?
⑪没过多久,北京突降大雪。隔天,我去看雪后的芦苇。
⑫清洋河边,前两天还有着浓密的枯黄叶片的芦苇,大部分倒伏了,厚厚的积雪压在它们身上,乍一看,枝干折断,叶枯花败,凄迷凋零。但是,也有许多没有被压伏、带着芦花的芦苇仍在风中飘摇,低下,倾斜,就是不倒下,不折断,风一停,它们又挺立起来。红红的晚霞把芦苇染成橘褐色、暗红色、褐黄色、金黄色,有一种浩渺、魔幻、魅惑的斑斓光彩。它们舞蹈着,成为这个即将万物凋零的季节的绝美画面。
⑬我拍了照片发给表姐,表姐____。
⑭“壮美!壮美!悲壮而不屈!看到没?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
⑮表姐是个坚韧如芦苇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表姐本该像芦苇花开一样的青春却黯然失色。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又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痛……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地前行。
ご我们每一个独自奋斗、艰难前行的人,谁不是表姐,谁不是芦苇呢?在芦苇般起伏不定的生命旅途中,我们一次次被风吹雨打,一次次被雪压霜欺,承受着孤独寂寞、坎坷凄苦,但是我们不抛掷自己的信仰和尊严,一直激励自己不蹉跎,不堕落。我们挺起腰杆,向上向善向美。
⑰这一夜,我仿佛梦见了……
⑱牵挂着芦苇,第二天下午,我去看它们。
⑲真是奇迹呀,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叶子全变成了金黄色,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灿。多么奇妙的芦苇呀,越是深秋,越是壮阔!
⑳我靠在一棵树上看芦苇,看了很久。云彩不想分散我的视线,凝住不动。心境明净清澈。
㉑眼前的芦苇,是具象植物,又仿佛一个柔软而庞大灵魂的象征。
㉒我看见在春天,万物复荣,自由生长,水面波光耀眼,湿地被芦苇和其他水草点缀得一片绿油油;我看见整个奥森公园的水系,因为许许多多这样的芦苇伴生而欣欣向荣;我也看见祖国万千江河湖海、溪边池边的芦苇,茁壮繁茂,生生不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最不可能是文中画波浪线处“我”梦到的场景的一项是( )A、迎风挺立的芦苇 B、与芦苇站在一起的表姐 C、“我”和表姐与芦苇倾心欢谈 D、“我”在奥森公园跳舞(2)、下列哪一项不是表姐所述“最喜欢芦苇”的原因( )A、芦苇不择地域,自生自长,生命力极强。 B、芦苇有韧性,即使临风也不易被折断吹倒,且摇曳生姿。 C、芦苇高大密实,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灿。 D、联想到为人处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韧坚强、自尊自爱的性格。(3)、“我拍了照片发给表姐,表姐▲。”(结合上下文,请在横线上补充一个形容表姐收到照片后反应的词语,并阐述理由)词语:
阐述理由:
(4)、阅读文章,体会作者情感,说说你对文章题目“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的理解。 -
14、整本书阅读(1)、诗人艾青在诗中写道:“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诗中表达了一种( )A、艰苦奋斗的精神 B、见义勇为的精神 C、拾金不昧的精神 D、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2)、阅读艾青的《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请从“关注诗歌的意象”“关注陌生化的语言”“关注‘诗中有画’的特点”中,选择一种策略,对该诗进行鉴赏。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 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
-
1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古代夜间用打更来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
16、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 , 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2)、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 ,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4)、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6)、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岳阳楼记》)(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愁苦的语句是: , 。(8)、中秋节时,在异乡求学的李明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 , 编辑短信发给父母,表达美好祝愿。
-
17、自古文坛大家,哪个没有如雷贯耳的名声?哪个不是传奇般的存在?
不过,我们眼中的传奇,对于当时的他们而言,却是难言的忧qī①____,无尽的苦sè②____。李白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状写人生路上的kǎn kě③____与艰难;杜甫饱经丧乱,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尽内心的忧思。
也许正是人生境遇不尽如人意,才让他们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李白即便深感行路艰难,依旧相信有长风破浪之日; 杜甫即便饱受战乱之苦,依旧如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理想一般,寄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热切期待。
面对困境,他们并没有自惭形秽 , 或是豁达乐观,或是坚定自持,以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成就了自己,也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与伦比 B、寄托 C、自惭形秽 D、胸襟 -
18、仰望四月早天的云烟,感慨逝去的欢乐与忧戚,领悟泰戈尔歌咏人生的真谛……有人说“我们不必做诗人,我们要做心中有诗的人”。的确,我们不仅读诗、写诗,还要学会心中有诗。那些心中有诗的人,总能在平凡的点滴中,体会到非凡的滋味,把每一个暗淡的日子,过得摇曳生姿、充满诗意。
请你以“心中有诗的人”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⑵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⑶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
19、国庆前夕,学校开展主题为“风雨征程谱华章,共创未来新辉煌”诗歌朗诵及歌咏比赛活动。请根据要求,协助小浦完成相关任务。(1)、小浦搜集的关于“诗歌节奏”的资料不小心弄乱了顺序,请你帮他选择最合理的一项排序( )
①由情绪而作出的诗歌自然也会随着这个节奏的变化而起伏。
②诗歌能通过语音轻重的搭配,声调平仄的对应,来体现节奏感。
③诗歌的节奏,是语言和情绪有规律的起伏变化。
④同时,愤怒会让呼吸变得急促,愉悦会让呼吸变得舒缓。
A、③②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2)、下面是小明拟写的活动开场白,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①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②尽管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③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④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把生命乃至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3)、从下面句子中精选两句,组成一副贴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并抄写到横线上。①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②一笔一画勾勒百年经典
③三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④一丝一线织出千年时光
上联:
下联:
-
20、古代诗文阅读
(黔南州一模)题《云山图》二首
[明]沈周①
(一)
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
(二)
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故人到此云相接,欲去还须云送君。
【注释】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
(1)、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两首小诗都是写“云山图”。第二首诗里的“云”是主角,写云之“态”,也写云之“情”。第一首诗的主角是谁呢?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