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其一)](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3)、 ,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槲叶落山路,。(温庭筠《商山早行》)(5)、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7)、《长沙过贾谊宅》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发了诗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 。(8)、韩愈行至蓝关,回望秦岭,发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疑问,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
-
2、 基础积累
在我看来,英雄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不是附庸风雅的文人,也不是高谈阔论的说教者。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一颗有hán①____养的心。就像《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为了解救金翠莲父女,不仅把盘缠给了他们傍身,还跑去找郑屠。所以才有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大快人心。就像种树人杨善洲,他把生命的一半给了沙漠,用行动来实现他的誓言 , 跟沙漠死磕到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是他多年来的一意孤行 , 最终将沙漠变成绿洲。又像在大山创办女子高中的张桂梅,一个人,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她不仅是我们每一位平凡人人生路上前行的灯塔,还是不倒的jǐ liáng②____,更是不灭的蜡烛。由此可见,英雄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也可以是那些其貌不扬、朴实无华、fǔ③____身于地的,如我们一样的平凡之人。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附庸风雅 B、伟大 C、誓言 D、一意孤行 -
3、【任务驱动型试题】班级开展《艾青诗选》朗诵会,请完成下列任务。(1)、选择朗诵背景图:( )
第1小组要朗诵艾青第一次创作高峰的作品,请你根据艾青这段时期的诗歌特点,帮助他们选择一组最恰当的元素制作朗诵背景图。
A、土地太阳 B、土地礁石 C、太阳鱼化石(2)、明确朗读方式:第2小组想朗读《当黎明穿上白衣》,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朗读卡片。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这节需重读“紫蓝”“青灰”“绿”,
绿的草原, 因为: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这节重读“白衣”“微黄”,看,
因为: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
4、【任务驱动型试题】学校开展以“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党史教育进校园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1)、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2)、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班委会商议并经班主任同意,由你去联系学校团委赵老师,当面邀请他于10月20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到本班教室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作为班长,你应该对赵老师怎么说?(3)、学校举行红色经典朗诵比赛,仿照示例,在下面两个作品中任选其一,写一段节目串词。
朗诵序号
朗诵题目
作者
朗诵者
①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王林
②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李莉
【示例】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不息,哺育着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它是中华民族之魂!下面请听我们对黄河精神的颂歌,掌声欢迎张亮带来诗朗诵《黄河颂》。
-
5、续写诗句。
乡音是婴儿时母亲在摇篮边的呢喃细语,乡音是 , 乡音是春天田野里油菜花的馨香流溢,乡音是 , 乡音是故乡山川里那最美丽动人的音符。
-
6、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请你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
②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明·袁凯
材料二
家书大约是从文字产生的时候孕育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世的智慧。《诫子书》《曾文正公家书》等都是家书中的经典,给予后人无限启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书传统”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但在这个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已似经年的墨迹慢慢褪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香茗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家书,这种作为亲人间沟通桥梁的书信形式,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近些年随着《朗读者》《见字如面》《信·中国》等节目的热播,“家书”这种被渐渐淡忘的形式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激起了人们对优良传统的重视和传扬。时代环境在变,习惯方式在变,但人们对家书的推崇和渴求不变。好的家书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向上向善、开拓进取,带领家庭与时俱进。好的家书也能引导国家民众团结向上,为国家兴旺做出自己的贡献。
材料三
“一封家书”活动的标识图
(1)、请分别写出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得出的一条信息。(2)、请介绍材料三“一封家书”活动标识图主体部分的画面内容及构图特点。(要求:要素齐全,顺序合理) -
7、青铜器“何尊”上最早出现“中国”二字,请结合“中国”二字的形态推测其含义。
-
8、根据上联,选择合适的下联( )
上联:自强不息兴华夏
下联: ▲ 。
A、拼搏进取创佳绩 B、厚德载物振中华 C、锦绣山河扬正气 D、尊老爱幼传美德 -
9、【情境化试题】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奔涌不息,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hóng)____伟画卷徐徐展开?是中国精神。它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竞技赛场,中华儿女【甲】____ (A.坚守 B.坚韧)理想、超越自我,那是直挂云帆济(cāng)____海的奋勇拼搏。在科技领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荡神(zhōu)____,激励着我们在逐梦的道路上开拓奋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hóng)伟 (cāng)海 神(zhōu);
(2)、根据语境,为【甲】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
10、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老物件”,可以是“大件”:如村前的旧石碑、院里的旧磨盘、老街零食店里的大木质柜台、家中珍藏的器物(瓷器、字画……)等。可以是生活小物件:如门环铜锁、算盘、镜子、电灯、电话、电视、钟表、风扇、照相机、录音机、爷爷用过的课本、奶奶用过的缝纫机、外公用过的烟斗、外婆用过的蒲扇……
⑴围绕你身边的有意义的“老物件”,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根据你对“老物件”的一些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11、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艾青曾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的诗歌影响了几代人。请结合以下《艾青诗选》中的一首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①《太阳的话》②《火把》③《黎明的通知》
(2)、请你结合艾青诗歌创作的时期,以他的诗歌《树》为例,跟同学们分享你是如何理解诗歌意象的。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立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
1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面诗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A、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B、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 ,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
13、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②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徒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 , 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④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⑤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释】①白:禀告,报告。②幽:囚禁。③羝(dī):公羊。④常惠:苏武的随从。⑤廪(lǐn)食:公家供给的粮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 天下独绝 B、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 一拥而上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是日更定矣 少不更事 D、是金陵人 是进亦忧,退亦忧 实事求是(2)、 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使用白描手法是【甲】文段描写景物的一大特点,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的作用。(4)、【甲】文段的作者张岱和【乙】文段的苏武都可以说是“痴”人,但两人的“痴”却不尽相同。谈谈你对两人“痴”的理解。 -
14、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①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其中的形象和情节都蕴含着民族成员的情感、伦理、道德和理想“密码”,直到今天仍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但如何使传统故事走进当代电影场域,吸引年轻受众呢?这需要对优秀中华传统故事进行创新演绎,使之更符合当下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
②传统故事要成为商业电影的剧情底本,存在明显瓶颈。这些故事对观众来说太过熟悉,如不改动直接用,往往缺乏新鲜感。近年来,有些改编自《西游记》经典段落的电影,比如《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就因主干情节过分拘泥于原著,无法满足观众期待而遭遇口碑滑铁卢。
③相比之下,国潮思维框架下的动画、奇幻电影,借助传统故事的底本聚焦当代观众,尤其是当代青年观众关心的时代命题,获得票房口碑双赢。《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依据的故事底本都是“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改写了哪吒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将两代人之间的冲突转化为父为子的牺牲和子对父的理解,诠释当下年轻一代在叛逆外表下的秩序意识和传承意识;而《新神榜:哪吒重生》将现代社会矛盾注入“哪吒故事”,使哪吒从古典语境中走出来,成为敢于反抗资本家压迫,能解救劳苦大众的“青年革命者”,赋予作品一重符合建党百年纪念语境的象征意义。
(摘编自《中国电影:“国潮”带热传统文化》,有删改)
【文本二】
①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广受观众喜爱。通过这些节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出学术研究专业领域,进入广阔的公共视野并得以流行。每一次文化节目热,都带来一波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百家讲坛》热播之后,人们再说三国;《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之后,每当传统节日到来,人们彼此的问候中便多了一份诗人感时抚事的风雅;同样,看过《国家宝藏》与《典籍里的中国》之后,再去博物馆、图书馆,文物和古籍背后的历史与传承就鲜活生动起来,这传承本身就体现着文化的赓续。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书斋的另一面,是不断走进大众生活。这里既包括生活美学,比如传统服饰、传统装扮的再度流行;包括工艺设计,比如故宫文创对传统工艺和美学的运用;还包括文艺创作,比如今年河南卫视春晚中受到赞誉的舞蹈《唐宫夜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内含的创新因子,正被有力激发和深入开掘。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进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老”,但不能“旧”;传统文化“古”,但不能“板”。无论是综艺“爱上”诗词,还是故宫文创产品成“爆款”,都是把准时代脉搏、洞悉社会变迁、创新表达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拥抱现代生活,做到现代化、年轻化表达,自然“圈粉”无数,润泽心灵。由此可见,想要弘扬传统文化,必须要以“新”为根本,只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激活传统文化的“一池春水”。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守护传统文化之精魂。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需要的是去粗取精,而非简单地照搬照抄甚至粗制滥造。现实中,有人罔顾事实戏说历史,将其变成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制作雷人的“穿越剧”,内容空洞、毫无营养。种种乱象,既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难以让其活起来。专家呼吁“我们绝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承袭者而已,我们更肩负着检讨、批判、创新文化的责任”。故此,传统文化是“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枝繁叶茂花满天”;才能提高国人素养,守护传统文化之精魂。
(摘编自《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删改)
(1)、下列对两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运用“总—分”的结构表明,若要使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走进当代电影场域,最重要的是需要做好文化传承。 B、《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依据“哪吒闹海”的故事底本,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核心。 C、《百家讲坛》等文化类节目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出学术研究的专业领域,进入了广阔的公共视野。 D、守护传统文化之精魂与推进传统文化创新并不矛盾,即我们要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进行创新发展。(2)、文本一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简要概括两个文本提到的传承传统文化好的做法。 -
1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生命中最美的味道
弓永琪
①某日,坐车出行,路的两边不时闪过装潢精致的门面,它们以各种“麻辣烫”“大酒家”的店名诱惑食客。莫名地觉得它们俗不可耐,仿佛那种乡巴佬摇身变为市民后浮夸、浅薄,不忍卒视。忽然,万千门面之中,出现一个简洁的门脸,六个大字“手擀面大碗肉”,那随意的行书,像憨厚的主人,热情得质朴、纯真,就有了莫名的喜欢。
②于是,一路上众口啧啧,说不是赶时间,一定选这个饭店用餐。七嘴八舌地说起,看这饭店就让人想起小时候,老家里用柴火炖一锅猪肉,那“滋滋啦啦”响的火苗,把铁锅里的肉炖得又香又嫩又鲜。
③。
④小时候,母亲总会过几天就把我们的被子拿出来,放在院子里的绳上晾晒。收被子的时候,母亲总是选择太阳偏西的时候。太早,被子太热,钻进去容易上火;太晚,被子凉了,失去了晒的意义。晚上,钻进被窝的时候,被子上就散发出一缕一缕阳光的香味,我忍不住贪婪地吮吸。如今,在阳台上晒的被子,因为与阳光间有了玻璃的间隔,就闻不到阳光的清香。躺在奢华的床上,许多时候,要么睡不着活受罪,要么睡着了也是噩梦连连惊心不已。
⑤一位小时候的伙伴,父亲是木工,一年到头,他父亲总是出门在外给人做家具,家里只留下他和他母亲。他最喜欢刨木花的味道,邻家北舍做家具的时候,他总是饭也顾不得吃,在那里一遍一遍地细嗅木花。他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闭着眼睛准确辨别出,哪种味道出自什么木头。前些年,他的父亲得病不在了。他非常想念他父亲,告诉我,每当闻到木材的味道,就想到了他一生劳碌的父亲,心口隐隐作痛,他止不住一遍一遍地细闻,一遍一遍地怀想。这样的木花中,有一种淡淡的思念的味道。
⑥麦子青黄交替将熟的时候,遍野的麦田在阵阵风吹中,会飘来扑鼻的麦香。年少的我们玩得兴起,忘了归家,肚子咕咕作响时,麦香就及时地送达。我们随手扯几把青麦,就着小堆柴火,就“滋滋啦啦”地烧起来。麦壳很薄,随手翻烧几次麦子就熟了。那种烤香,就像城市街头烧红薯的火炉中散发的诱人香味。双手交替趁热搓掉麦子的外皮,一把烤好的麦子就躺在了黑乎乎的小手上。一粒粒嚼去,透着脆生生的爽口,可大快朵颐。那是我们男孩最初的厨艺尝试,在真正的纯自然绿色厨房里。朴素的麦香里,有童年悠悠的味道。
⑦老妈每次问老爸吃什么饭时,老爸总是说:“别问我,问了也不做,要我说就是疙瘩汤。”老爸不止一次告诉我们,他小时候家里穷,整天稀水玉米糊糊汤。那时年少贪玩的老爸回来晚了,躲在大门外,听到奶奶问老奶奶:“咋办?还给他剩着糊糊?”老奶奶不屑地说:“剩什么剩,倒猪桶里,回来给他拌一口疙瘩汤算了。”听到奶奶将糊糊倒进猪桶的声音,老爸立马闪亮登场,就能喝到香喷喷的疙瘩汤。一碗疙瘩汤里,散发着梦一般的芳香。
⑧那些年幼时曾经的味道也许在繁华的现实中远去,但因为与我们在漫漫时空中纠缠、厮磨,盘旋于我们的心上,使我们浸淫其中。它们早已被我们怦然拷贝在生命里,待我们在恣意中兴味索然时,就会使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深深懂得,它们才是生命中最美的味道。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09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我”不喜欢“麻辣烫”“大酒家”,而喜欢“手擀面大碗肉”?(2)、它们早已被我们怦然拷贝在生命里,待我们在恣意中兴味索然时,就会使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深深懂得,它们才是生命中最美的味道。(理解加点词的含义)(3)、请在文章中的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连贯。(4)、请概括文中写了生命中哪些最美的味道。(5)、什么是你生命中最美的味道?为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经历。 -
16、学校准备组织开展“红色研学”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1)、活动开放日期间,一位家长在宣传栏看到了你们的研学计划及河南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向作为志愿者的你询问“焦裕禄精神游”的具体路线,请你根据下图内容为这位家长指明旅游线路。(2)、学校为本次活动初选了两个研学基地,在学校发起了投票。请你根据相关材料,选择你最想去的一个研学基地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红旗渠纪念馆简介:红旗渠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创建于1970年,是为了纪念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10万人苦干10个春秋修造红旗渠这一伟大创举而建立的。其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展馆区陈列有修渠时的文物,布设了21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展线总长316米,更有影视厅全天滚动播放经典纪录名片《红旗渠》,让您追寻那段难忘的岁月。
材料二鄂豫皖苏区烈士陵园简介:鄂豫皖苏区烈士陵园坐落在新县城南白马山东麓,园内陈列和珍藏着烈士遗物4500余件。安葬着近百位著名烈士和红军首长遗骨,纪念着超过13万名革命烈士,是全国建筑时间最早、烈士资料齐全、知名度高的陵园之一。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参加研学活动后的收获。 -
17、古诗词默写。
面对人生的失意,古代文人很擅长自我开解。比如,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写道“① , ②”,告诉自己可借山野情趣冲淡羁旅辛苦;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③ , ④”,告诉自己不要太在意外物和自身处境的变化;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写道“⑤ , ⑥”,告诉自己要坚信远大理想终将实现;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⑦ , ⑧”,告诉自己要心胸豁达,乐观向前。
-
18、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语言积累靠的是多背多记。小时候作文写鸟的动作只有一个“飞”字,后来背的诗词多了,开始用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很少再用“飞”字搪塞了。背记多了,创新就有了①(缘源)头活水。古人诗文中就有许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新之作。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化用而来的;王勃的“落霞与孤②(骛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你作出选择。( )A、léi zhǔ sài B、lěi zhǔ sè C、lěi zhě sài D、léi zhě sè(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背记多了,创新就有了①(缘 源)头活水。古人诗文中就有许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新之作。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化用而来的;王勃的“落霞与孤②(骛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鲜衣怒马,我们正值年少;生逢盛世,我们逐梦青春。在经典的传承中,我们汲取力量,在岁月的流转中,我们赓续前行。追寻诗意、坚定梦想,挫折中砥砺奋进,体验中读懂担当……一个个鲜活的词语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汇成一首青春变奏曲,这就是青春独有的风景,这就是青年最美的样子。
⑴请以“,我的青春关键词”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围绕“青年逢盛世·青春正当时”这个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20、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孟子·告子上》有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生中处处充满选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请在以下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他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来阐释你对“选择”的理解。
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祥子(《骆驼祥子》)
(2)、1938年2月,战火似迅雷般逼近了黄河,艾青在古老的潼关写下了《北方》这首感情真挚的诗作。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首诗抒发的情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