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日常交流用语,是亲子关系状况的一种反映。《我有话说》栏目组对初中生与家长交流时经常使用的口头语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你不懂/给你说也没用/别说了/你好烦/我知道/别啰唆/真服了你/我做不到/等一会儿/我就知道你要说这……

    你人还怪好的哩/你懂我……

    你向往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呢?该如何建立和维护这样的关系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谈看法,讲故事;可以给家长写封信与他们交流;也可以创作独幕剧表达你的见解;当然也可以设计一次访谈,模拟一场辩论,深入探讨上面的问题。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不少于600字。

  • 2、班级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2025邯郸期中)下面两幅图,分别能让你联想到《朝花夕拾》中关于作者童年读书的哪两篇文章?你从中看出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什么看法?

    (2)、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人生问题。请你为《朝花夕拾》写一段推荐语,带动更多的同学阅读这部名著。注意不要写成作品简介。
  •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母亲的梦话

    ①她和母亲,一直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是那种温柔细致的母亲,粗糙,邋遢,织不出漂亮的毛衣,说话总像跟人吵架,甚至收拾不好那个小小的厨房。

    ②这些都还不算,她最厌烦的,是母亲的梦话。母亲一睡必说梦话,或激烈地争吵,或愤怒地训斥,或绝望地哭泣,偶尔,也会开怀大笑。母亲说梦话时的声音尖细,凄厉,带着颤音,在静夜里听来,常令她心惊肉跳。所以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一个人睡。但是那套老房子的隔音效果不好,睡到半夜,仍然会被母亲的声音惊醒。无边无际的恐惧像黑沉沉的山一样压过来,让她无处可逃。

    ③她不明白,自己的妈妈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像同学小文的妈妈,她会给小文梳漂亮的辫子,穿洁白的公主裙。小文妈妈系着白底碎花的围裙在厨房里轻手轻脚走来走去的样子,简直令她痴迷。有一天晚上下雨,她住在小文家。临睡前,她看见小文妈妈在小文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才轻悄悄地走了出去。那一刻,她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她把脸蒙在被子里,泪水悄悄地流了出来。

    ④她并不奢望母亲能像小文的妈妈一样,只是想,如果听不到母亲的梦话,那就已经很幸福了。

    ⑤她开始想方设法地躲避母亲,中学时便开始在学校住宿,尽管她家和学校只隔着一条街。高考前,她不顾父母的阻拦,所有的志愿都填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读大学后,她很少回家,打电话回去,母亲接了,简单的几句问候外,她便陷入沉默。

    ⑥其实那时候,母亲已经改变了许多。父亲告诉她:为了做她喜欢喝的皮蛋瘦肉粥,母亲问了好多人,把需要的调料和步骤用本子记下来,回来一个人躲在厨房,一熬就是一个下午。大学第二年,她收到父亲寄来的包裹,打开,里面是一双毛线织的拖鞋。是小鸡的绒毛一样鲜嫩的颜色,手工稍显粗糙,厚厚的鞋底,她试了一下,脚放进去很舒服妥帖。父亲在信里说,这双鞋是你妈织的东西中最好的一双了,还有很多废品在家里放着,也真难为你妈了,她一直那么笨。

    ⑦大三那年冬天,她得了肺炎。一个人躺在医院里,她想家,想父亲。电话打回去,隔天,竟是母亲风尘仆仆地来了。母亲刚推开门,她的第一句话就问:“我爸呢?”母亲尴尬地站在门口,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说:“你爸单位里请不下假来,所以……”

    ⑧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她的脸已硬生生地扭向窗户。她想,为什么母亲要来呢?晚上睡觉怎么办?母亲的梦话要是把别人都吵醒了,多难堪啊。

    ⑨清冷的风吹过她的脸,顿时一阵寒意袭来,墙角几棵瘦弱的老树,零星地落下几片叶子,她凝望着灰蓝的天空……

    ⑩护士来输液时,几次都没把针头扎进血管,母亲几乎和那个护士吵起来。母亲把削掉的苹果皮扔了一地,和同病房的人扯闲话,声音仍然那么响……一整天,她心烦意乱。

    晚上,她一直不敢睡,她想,如果母亲说梦话了,她就马上叫醒她。但是母亲也一直没有睡,后来,她便睡着了。那天晚上她睡得格外安稳,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不见母亲。同病房的阿姨说:“你昨天晚上怎么了?不停地说梦话,你妈一宿都没睡,一直守着你,还不住地跟我们解释,说你小时候受了惊吓落下了毛病……”

    她站起来,从窗口看到母亲正提着饭盒匆匆往医院赶,灿烂的阳光下,母亲的一头白发泛着光,刺她的眼,突然地,泪就再也忍不住了……

    (1)、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为女儿做的事情,任意写出三件。
    (2)、品析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母亲尴尬地站在门口,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说:“你爸单位里请不下假来,所以……”

    (3)、文章第③段和第段两次提到了“她”落泪,请你结合上下文,分析“她”两次落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析选文第⑨段的作用。
    (5)、选文中用大量的笔墨写“她”对母亲的诸多不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李东辉

    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到我的床头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橡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它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面对失明的儿子,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1)、通读全文,概括母亲为“我”“牵挂和愁苦”的事。

    ①                

                

     ③“我”患病住院,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

    ④“我”双目失明,母亲细心照顾“我”,安慰“我”好好活。

    (2)、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根据括号内的提示作答。

    ①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从修辞的角度)

    ②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到我的床头,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从加点词语的角度)

    (3)、选文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5、赏古代诗歌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山中留客》中“春晖”的意思是。 
    (2)、“潮平两岸阔”描绘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景象,“山光物态弄春晖”描绘出

    的美景。 

    (3)、《山中留客》蕴含着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的哲理。《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了怎样的理趣?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俄而雪骤:            

    差可            

    即公大兄无奕女:            

    遭孙恩之难:            

    (5)、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B、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C、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D、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

    (7)、甲、乙两文从不同方面让我们认识了谢道韫,请分析甲、乙两文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 6、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凝练隽永的古诗往往寄托了人们不同的情思。思天下,有曹操的《观沧海》:“①

    ,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思友人,有李白的《峨眉山月歌》:“③ ,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故乡,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④

    , ⑤。”思和平,有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⑥。” 

  • 7、下面是关于“父亲陪孩子时间”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

  • 8、学完了本单元之后,同学们对本单元的课文颇有感触,写了如下文字,请你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散步》里,“我”化解走哪条路这一(fēn qí)的一霎,能让人感到爱的责任;《金色花》中,在母亲做告的小庭院里, 孩子暗暗地在那里笑;《荷叶·母亲》中,母亲是一枝(zhē bì)冰心的荷叶;《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看着三轮车远去,想不到这竟是与母亲的    甲    (诀别/告辞)……所以,面对亲人,不要再    乙    (犹豫不决/翻来覆去),立刻行动起来,用心去珍惜他们吧! 

      资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代孟郊的吟唱轻盈悠扬,宛若一杯甘露,滋润心田。母爱就像五月的阳光,温暖而柔和,    ①    是在不起眼的角落,    ②    会慷慨地播撒出一片光明的未来。是她,给予了悉心的呵护,我们才能从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一跃成为击水三千的大鹏;是她,给予了深情的祝福,我们才能从尘封千年的禁锢中破茧而出,蜕变为惊艳世俗的舞蝶。我们能够茁壮成长是因为母亲无私付出的结果。花开花落,三千青丝已成白鬓斑斑;春去秋来,沧桑的脸上又多了几分无奈。她承载了太多生活的负担与苦涩,却一直默默无言。 

    (1)、根据“资料一”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fēn qí)    ②(zhē bì)

    (2)、“资料一”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告(dǎo)       笑(nì) B、告(chóu)       笑(nì) C、告(dǎo)       笑(ní) D、告(chóu)       笑(ní)
    (3)、从“资料一”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4)、“资料二”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虽然 但是 B、即使 也 C、因为 所以 D、只要 就
    (5)、“资料二”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6)、根据下图,推测“蜕”字的意思,填写在横线上。

  • 9、手工区设置了一个亲情邮箱,供大家向亲人邮寄“爱的作品”,下面是邮寄的流程图,请你向大家解读。(不超过100字)

  •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你等着,我去给你买橘子

    肖 遥

    ①小时候每次跟我妈回姥姥家,去的时候无论多么欢欢喜喜,离开时都会变得鬼鬼祟祟:寒冷的冬日凌晨,我妈叫醒我,不许我出声,连灯都不敢开。我至今还记得那些被急匆匆套上的一层又一层的衣服:冰凉的棉毛衫、扎脸的毛衣、紧张中穿反了的外套……和我一样被粗暴收拾的还有行李包,它们被胡乱地塞进了衣物、食物。我们摸黑梳洗,悄悄地行动,生怕惊动了姥姥。

    ②那些发生在凌晨的我妈和我姥姥之间的博弈,规则是“看谁起得早”。我妈能5点起来,我姥她就敢4点蹲守厨房,所以这种博弈总以我妈的失败而告终。每次我妈都以为这次起得够早,拉着我蹑手蹑脚地往外溜,都会看见厨房里透出的微微亮光——灶台底下的火苗早就一蹿一蹿地舔着锅底了。

    ③被我姥姥和她做的早餐成功拦截后,她们就开启了新的对峙:我妈拒绝吃早餐,姥姥早就料到这一招,拎过一大兜煮鸡蛋非要让我妈提上再走。母女俩都憋着气——我妈说:“你看看行李还能装得下吗?”我姥姥就拿我说事儿:“孩子早上不能饿着!”A.几轮过后我妈背着行李提着一大包热腾腾的食物气呼呼地走了。看我妈的架势,我很是惊慌,几步追上去,紧紧揪住她的衣角。

    ④当我也成了妈妈的时候,我的母亲变成了“姥姥”。如同往昔重现,当我离开时,任凭我说“啥也不需要”,她仍会收拾一大包地里种的青菜、芥菜、菠菜塞给我。当我拎着沉甸甸的菜蔬挤地铁、等公交辗转旅途,恼怒之余,才理解了多年前我妈为啥动气——除了嫌沉,更多的是对姥姥说不出口的心疼。她气姥姥节省,舍不得吃鸡蛋,还气姥姥为了赶早做早饭,一夜也不曾睡踏实。与其说姥姥倾尽所有的给予成了我妈的心理负担,不如说姥姥无意识表达出的不舍,让我妈感到了委屈和内疚。

    ⑤最近我去看我妈,她在给我们装葱的时候,我很想说“不要装了,家里还有”,可是出口却成了“这哪里来的”。因为自从冬天罢园后,门口那一小块地也被平整得像原本就是这副模样。我妈说葱是在屋内的花盆里种的。我喃喃道:“自己种的就好。”我忽然很害怕,害怕我父母不种地了。这种害怕,就像我从前责备我爸妈退休后还要种地一样强烈,因为他们在劳作时没少受伤:摘佛手瓜摔伤了腰,给豆角搭架子扭伤了脚……可是你再阻止,也挡不住开春他们还要挖地,松土,播种,而我现在看到那块空地,才惊觉,如果他们不种地,说明他们种不动了。

    ⑥从我妈家回来,我把葱放在阳台上。B.出太阳时葱被晒坏盖上一层报纸刮大风时它们被吹干套上一层保鲜膜……从前,获得过太多鲜花、赞美和闪光的礼物,食物这种最有烟火气、最寻常的东西根本不足以打动我;现在,当需要我自己张罗一粥一饭的时候,我觉得新鲜食物是最珍贵的礼物,因为在一粥一饭中,才能深深感受到这些食物里关于爱的良苦用心和好意。

    ⑦寒假结束,送女儿去机场,临行时她对我“严防死守”,说“行李都多得夸张了”,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双肩书包。这个包,我连颗瓜子也休想给她塞进去。当然,我自知没有胜算,也不会强人所难。

    ⑧在她下车往航站楼走去的瞬间,我就想起朱自清《背影》中的一句话:“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刚好我车上有一小包橘子,是准备上班当零食的,就掏出来递给她。她一边嗔怪“你咋跟姥姥一样”,一边哭笑不得地接过去。她知道她妈妈尽管很想变得和姥姥不一样。但妈妈还是妈妈,还是不失时机地给自己娃嘴里、兜里塞吃的,还是以喂养好孩子为本能,为乐趣。

    ⑨经过了几代人关乎牵挂和分离的战斗,这种战斗本身的方式也变了,从剑拔弩张变成嬉皮笑脸,感情表达变得越来越轻盈,但貌似很多情感也变得轻易甚至轻率。可是,尽管新新人类排斥一切沉重的事物,但只要身为人类就无法摆脱情感的重量。

    (1)、这篇散文中的故事好似三集“平淡而隽永的连续剧”,每一集都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请你阅读文章,补全下面的内容。

    第一集:①

    第二集:“我”将妈妈给“我”准备好的、亲手种的菜蔬全都带回,并精心呵护。

    第三集:②

    (2)、文章语言生动细腻,蕴含着浓浓的情感。请从文中画横线的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其中加点的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3)、文章以《你等着,我去给你买橘子》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回答。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 11、根据下图,推测“情”字的意思,填写在横线上。

  • 12、下面是主题班会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句小河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我们的课本中满含世间真情。通过读《秋天的怀念》使我明白了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往往会忽略亲人因你而qiáo悴的面庞。读《散步》,我懂得了    甲    (解释/解散/解决)分歧的最佳方式是体谅与尊重。读《金色花》,我体悟到对母亲的爱不分国界,不分形态,它取决于你的内心。读《荷叶·母亲》,那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斜的红莲定能明白荷叶对自己的蔽。不要徘(huái),打开课本用心阅读,去    乙    (感怀/感受/感觉)文字或显豁直露或深沉含蓄的情味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qiáo)悴    

        
    ④徘(huái)

    (2)、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1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踢几脚球,赛几趟跑,听几首歌,画几笔画,来一次旅行,做一回志愿者……体育可以强身健体,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旅行可以开阔视野,劳动可以培养品质……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促进身心健康。

    请你以参加过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为素材,写一篇文章,或记述活动经历,或讲述活动故事,或议论活动意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14、班级围绕《朝花夕拾》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下面是出版社为《朝花夕拾》这本书设计的封面,请你任选其一,结合作品内容及主题谈谈这样设计的原因。

                

    A.        B.         C.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填空。

      小语:鲁迅先生有不少文章冷峻犀利、晦涩难懂,大家都怕读,我也是。

    小文:小语,你想错了。读《朝花夕拾》,你会认识一个温情的鲁迅。例如,儿时在百草园内翻砖找昆虫、①等趣事,就表现了他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小语:《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温馨的回忆,如买《山海经》、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等,流露出对长妈妈的②之情。 

    小文: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还记叙了他的恩师。③(人物)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启蒙老师,他的性格有④的一面,因为他有戒尺和罚跪的规矩,却不常用。 

  • 1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刘湛秋

    ①南国的雪,我们分离得太久了。

    ②那微带甜味的湿润,那使人快活的冷气,那彩色梦幻的飞旋,伴着我少年的轻狂,再也无法追寻。

    ③没有暖气也没有炉子的小屋,铁一样寒冷的硬被子,都无法阻挡我对雪的渴望,只要睁眼看见屋外白花花的光亮,那就像涌进来一股暖流,勾起难以抑制的温暖的心情。

    ④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⑤它纷纷扬扬,比春天一树树的梨花还要美。这时,北风变得柔和了,吹着它,上下翻飞,轻轻地降落,使人能看清那六角的菱形,看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⑥不知它是想依恋天空,还是想委身大地。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忽然,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它的身影慢慢地消失了。有时候,真愿意伸出舌头,希望能接到一片雪花,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

    ⑦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⑧忽然,我像一下子变成熟了,往往放弃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却愿意宁静地默默地走去,翻过废弃的铁路线,来到郊外,默视着广袤的天空和田野。所有的污秽和荒凉全遮掩了,只有雪,白花花的、纯净的雪。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偶尔由于风的吹动,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

    ⑨这时,眼睛和心变得多么亮,多么舒展。美丽的维纳斯仿佛就在你的身边,对着你微笑。所有的幻想都会脱颖而出,飞向雪的地平线,开出白色的花朵。

    ⑩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我们分离得太久了,也许我还能追寻那没有污染的洁白幼稚却纯真的梦幻和那寒冷中的温暖?

    (有删改)

    (1)、本文主要表现了南国的雪的什么特点?
    (2)、品析散文要注重朗读。请仿照示例,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

    句子

    朗读设计

    这时,眼睛和心变得多么亮,多么舒展。

    示例:朗读时,可以在“心”后稍加停顿,把重音落在“多么”“亮”

    “舒展”等词上,强调目之所及都是雪白,视野变得透亮开阔,内心变得宁静,突出作者对南国的雪的独特感受。

    也许我还能追寻那没有污染的洁白,幼稚却纯真的梦幻,和那寒冷中的温暖?

    朗读时,可以在“追寻”后稍加停顿,把重音落在等词上,强调 , 突出。 

    (3)、阅读散文要注重鉴赏。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⑧段画横线句子的妙处。
    (4)、“这时,眼睛和心变得多么亮,多么舒展”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5)、文章两次写“我们分离得太久了”,有什么作用?
    (6)、文中“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单独成段,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1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季节十二帖(节选)

    林清玄

    二月 立春

    春气始至,立春是在四日的七时一分。

    “日光开始温柔照耀的时候,请告诉我。”地上的青虫对荷叶上的绿蛙说。

    “我忙得很呢!我还要告诉茄子、白芋、西瓜、蕹菜、肉豆、荇菜,它们发芽的时间到了。”蛙说。

    “那么谁来告诉我春天到来了呢?”青虫说。

    “你可以静听远方的雷声或者仕女们踏青的脚步声呀!”蛙说。

    青虫遂伏耳静听,先听见的竟是抽芽的青草血液流动的声音。

    六月 芒种

    “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曰芒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秧快种。

    坐火车飞过田野,偶尔会见到农夫正在田中插秧,点点的嫩绿在风中显得特别温柔,甚至让人忘记了那每一株都有一串汗水。

    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

    六月的明亮里,我们能感受到四处流动的光芒。

    芒种,是为光芒植根。在某些特别的时候,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就仿佛把光芒种植。

    七月 小暑

    院里的玫瑰花,从去年落了以后就没有再开,叶子倒仍然十分青翠,枝干也非常刚强。是在落雨的黄昏,窗子结满雾气,从雾里看出去,就见到了去年那个孤寂的自己。

    这一次从海岸回来,意外看到玫瑰花结成的苞,惊喜地感觉自己又寻回了年轻时那温婉的心情,这小小的花,小小的暑气,使我感觉到真实的自我。

    泡一杯碧螺春看玫瑰花在暑气里挣扎开放突然听见从遥远海边传过来的涛声一波又一波清洗着我心灵的岬角。

    九月 白露

    “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

    几棵苍郁的树,被云雾和时间洗过,流露出一种沧桑的神色。我站在这山最高的地方向下望,云一波波地从脚下流过,鸟声从背后传来,我好像也懂了站在这里的树的心情:站在最高的地方可以望远,但也要承担高处的冷,还有那第一波来的白露。

    候鸟大概很快就要从这里飞过,到南方的海边去了吧?

    这时站在云雾封弥的山上,我闭上眼睛,就像看见南方那明媚的海岸。

    十一月 立冬

    “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

    如果要认识青春,就要先知道青春有终结的时候。

    为花的开放而欢喜,为花的凋落而感伤。这样,我们永远不能认识流过的时间是一种自然的呈现。

    在园子里紫丁香花开的时候,让我们喝春天的乌龙吧!

    在群花散尽、木棉独自开放的冬日,让我们烘着暖炉,听维伐尔第,喝咖啡吧!冬天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的!

    (1)、根据示例,读“芒种”“小暑”“白露”三节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描绘的夏秋两季的自然风光图。

    示例:立春种子发芽图

    (2)、结合语境,理解画横线句中“挣扎”一词的含义。
    (3)、本文用小标题的形式串联全篇,试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7、赏夜雨诗篇

    【甲】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乙】夜雨有作

    张 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更向芭蕉叶上听。

      注:①滴沥:指雨滴的声音。

    (1)、从体裁上看,甲诗是 , 乙诗是。 
    (2)、你从乙诗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3)、两首诗中,“雨”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雨有声:            

    种蕉:            

    于晴日和风轻阴月无不宜:        

    (5)、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 B、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 C、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 D、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②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

    (7)、本次专题学习活动进入分享交流环节,请你参加。

    ①根据以上诗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②“雨”入诗文,就有了特别的意境和情致。请你写出与雨有关的完整的两句古诗词名句。

  • 18、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① , 若出其中;② , 若出其里”中领悟到诗人渴望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我寄愁心与明月,③”中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从“④ , 小桥流水人家,⑤”中体会到在外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从“⑥ , 不舍昼夜”中领略时间的流逝,告诉人们要珍惜时光。 

  • 19、下面是描写初春景象的语段。文段中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请你写出调整建议。

      ①于是,地面上吹起了醇和的风,迅速被煦暖的春气所笼罩。②冰雪迅速化去,一层层的冰碴变成一汪汪的泥水,整个地面都呈现出一种滑腻的状态。③原先冻僵了的土地开始消融。④明媚的春阳朗朗地照着,站立田头,你能看到土地上空悬浮、飘逸的水汽,如烟、如雾,如梦、如幻,浅浅地,书写出一个春天的童话。

  • 2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家乡的四季,各有韵味。春天,朗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苏醒,鲜花临,为家乡披上五彩斑斓的衣裳。夏天,(jìnɡ mì)的夜晚,蝉鸣声声,仿佛在为大地化妆。秋天,金黄的稻谷在秋风中摇曳,    甲    (造访/访问)家乡的田野,宛如一幅金色的画卷缓缓展开。冬天,虽然吝啬地不肯多给一丝温暖,但澄清的湖面倒映着蓝天,酝酿着来年的希望。四季的歌声嘹亮,    乙    (应和/附和)着大自然的和谐乐章,让人陶醉。 

      资料二:四季是什么?四季是一首多彩的诗春,是翠绿的诗,萌动着活力和生机;夏,是火红的诗,燃烧着希望和情思;秋,是金黄的诗,(zhù xù )着成熟和希冀;冬,是雪白的诗,袒露着纯洁和无私。

    (1)、根据“资料夹”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jìnɡ mì)    ②(zhù xù)

    (2)、“资料一”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rùn)临(lì) B、(ruì)临(lì) C、(ruì)临(wèi) D、(rùn)临(wèi)
    (3)、从“资料一”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4)、“资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反问 比喻 B、拟人 比喻 C、夸张 设问 D、设问 比喻
    (5)、在“资料二”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6)、“资料一”中“酝”和“酿”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酉”。“酝酿”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由此推测这两个字的形旁“酉”应该是汉字的变体。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