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调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山谷作草书

    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 , 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后面的“绍圣”也是其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③钱穆父:苏东坡的好友,在书法上颇有造诣。④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⑤不诬:不假。

    (1)、甲文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卿今涂掌事(    )
    A.应当
    B.将要
    C.面对
    D.掌管
    ②故山谷尝自谓草书于涪陵(    )
    A.看见   
    B.找到  
    C.领会  
    D.能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对乙文中的“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钱穆父认为山谷草书水平不佳而感到可笑。 B、钱穆父认为山谷的草书没有其他缺点,表达了对其书法水平的肯定。 C、钱穆父对山谷没有看到过怀素的草书真迹而感到可惜。 D、钱穆父对山谷草书的水平感到失望和不屑,
    (5)、甲文中吕蒙的才学能让鲁肃叹服,乙文中山谷的草书能“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背后的原因有相似之处:
    (6)、甲文和乙文都写出了主人公学习的成效,但在描写人物时所用的写作手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 2、默写与运用
    (1)、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
    (2)、 ,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3)、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4)、遭遇困境很久却未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在事件突然出现转机时,为了表达惊喜之情,我们往往会脱口而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之者

  • 4、动词的使动用法

    之于宋君

  • 5、形容词作名词
    (1)、温而知
    (2)、非宁静无以致
  • 6、名词作动词
    (1)、疏食,饮水
    (2)、一狼其中
    (3)、恐前后受其
    (4)、狼不敢
  • 7、动词作名词
    (1)、不习乎
    (2)、止增
  • 8、名词作状语
    (1)、学而习之
    (2)、吾三省吾身
    (3)、一屠
    (4)、其一坐于前
    (5)、意将入以攻其后
  • 9、古今异义
    (1)、之于宋君

    古:

    今:

    (2)、因往

    古:

    今:

    (3)、屈伸呼吸

    古:

    今:

    (4)、有所中伤

    古:

    今:

    (5)、奈何忧崩坠乎

    古:

    今:

  • 10、古今异义
    (1)、禽兽之变诈几何

    古:

    今:

    (2)、止增笑

    古:

    今:

    (3)、其家穿井

    古:

    今:

    (4)、及其家穿

    古:

    今:

    (5)、国道之

    古:

    今:

  • 11、古今异义
    (1)、险躁则不能

    古:

    :                                   

    (2)、险躁则不能

    古:

    今:

    (3)、一狼径

    古:

    今:

    (4)、以诱敌

    古:

    今:

    (5)、担持刀

    古:

    今:

  • 12、古今异义
    (1)、饭食,饮水

    古:

    今:

    (2)、饭疏食,饮

    古:

    今:

    (3)、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

    今:

    (4)、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

    今:

    (5)、淫则不能励精

    古:

    今:

  • 13、古今异义
    (1)、下车

    古:

    今:

    (2)、传不

    古:

    今:

    (3)、吾日省吾身

    古:

    今:

    (4)、可以为师矣

    古:

    今:

    (5)、有自远方来

    古:

    今:

  • 14、古今异义
    (1)、相委而

    古:

    今:

    (2)、陈太丘与友

    古:

    今:

    (3)、相委而

    :                                      

    :                                     

    (4)、则是无

    古:

    今:

    (5)、元方入门不

    古:

    今:

  • 15、 古今异义
    (1)、东碣石

    古:

    今:

    (2)、北固山下

    古:

    今:

    (3)、乡何处达

    古:

    今:

    (4)、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

    今:

    (5)、未若柳絮风起

    古:

    今:

  • 16、【志】
    (1)、吾十有五而于学
    (2)、匹夫不可夺
  • 17、【至】
    (1)、幸甚
    (2)、过中不
  • 18、【止】
    (1)、有剩骨
    (2)、一狼得骨
  • 19、【知】
    (1)、人不而不愠
    (2)、温故而
  • 20、【之】
    (1)、久 , 目似瞑
    (2)、又数刀毙
    (3)、而两狼并驱如故
    (4)、禽兽诈变几何哉
    (5)、闻于宋君
    (6)、得一人使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