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名著是历经岁月淘洗的智慧结晶,它像一把精巧的钥匙,开启青少年洞察人性的大门。活动中“博观”书社开展名著分享活动,请你参与。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立志当高远、应知难而进。这句话让你联想到了《水浒传》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

  • 2、青春要有天马行空的幻想,但不能有纸上谈兵的空想。于实践中迈向远方,方能赋予青春真正的意义。校刊《萌芽》在“青春快车”栏目中刊载相关文章,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青年人的精气神,要在书本中涵养,更要在实践中砥砺。②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③课本是平面的□而世界立体生动□文字是无声的□而生活五彩斑斓。④走进生活,走进实践,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在博万物中广其识,在涉世道中明其理,才能让青年人更好地汲取       、丰富思想、淬炼       

    (1)、从复句类型来看,第①句属于 复句。
    (2)、请在第③句中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3)、请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在第④句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精神

    B.智慧

  • 3、古诗文如无声良师,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融入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在文化滋养中茁壮成长。小语同学运用所学古诗文写了一段心得,请你在横线处补充恰当内容。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千古文人精神至今熠熠生辉。读《岳阳楼记》的“”,我们便将范仲淹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忧乐观根植于内心;读《醉翁亭记》的“”,我们便知欧阳修并非以酒为乐,而是与百姓畅游山水、同享其乐;读《水调歌头》的“”,我们便感叹苏轼的乐观与豁达,月亮不仅照亮了相思,更承载着世人无尽的祝福。“一上高城万里愁,”(许浑《咸阳城东楼》),这看似混茫无端的愁绪,实则出自真情;“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不谙世事,勉强“说愁”,即便是矫揉造作,也是少年心气,一吐为快。

  • 4、总结,宛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过往得失;又似一把梳子,将纷繁经历梳理整齐。小文同学对本学期的学习生活进行了总结,请你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回首往昔学习生活,疏lǎn如影随形,心中满是迷茫与不安。幸得老师点拨,我决心做出改变。每日迎着晨曦诵读,伴着星月思考。在不懈地坚持中,知识的奥秘逐渐被揭开,曾经涩难懂的知识点,在反复琢磨时顿开茅 , 思路豁然开朗。

    如今,手中握着努力换来的成绩,那沉甸甸的分量,让我深知唯有持之以héng,才能在学习之途收获更多,未来我将以更坚定的信念继续前行。

    (1)、请根据语境,为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曾经(A.huī B.huì)涩难懂的知识点。

    ②在反复琢磨时顿开茅。(A.sài B.sè)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列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疏lǎn 

    ②持之以héng 

  •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踏歌而行,是一种人生姿态,更是一种心灵追求。它意味着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用坚韧的精神去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在踏歌而行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欣赏沿途的风景,珍惜每一个与我们相伴的人,也学会了在困境中保持希望,在挫折中找寻力量。

    请以“踏歌而行”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真实;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要扩写材料;④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的信息。

  • 6、微写作。


    请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设想一个情境,将下面的小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200 字左右,要求: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用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 7、名著导读
    (1)、小川将《艾青诗选》中的部分作品按主题进行了分类(见下表),下面哪个连接选项是最.合.适.的主题 

    作        品

    主        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北方》

       ▲     

    《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

       ▲     

    《鱼化石》《镜子》《伞》

       ▲    

    a.思考人生

    b.呼唤亲情

    c.礼赞光明        d.歌咏自然        e.热爱祖国

    A. ①—b

    ②—d

    ③—c

    B. ①—e

    ②—d

    ③—b

    C. ①—d

    ②—a

    ③—c

    D. ①—e

    ②—c

    ③—a

    (2)、“追寻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态度决定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和最终的收获。”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他们的经历(或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艾青诗选》艾青        B.《水浒传》鲁智深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有声音的字

    胥得意

    ①新兵入伍离开家之前,母亲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新兵拿着钢笔端详了一会儿,琢磨了一阵儿,问:“拿这个做啥?”

    ②母亲给新兵整理了一下衣领,抻了抻衣襟,温和地告诉他:“没事时练练字,字如其人,字是人的脸面。”

    ③新兵突然想起来,在他读小学的时候母亲就说过这句话,而且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只不过,这些年不怎么写字,听不到母亲重复这句话了。

    ④新兵把钢笔收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到了背包夹层里面。一边放一边想,这一走,两年后才能回来,一定要在部队变个样子回来给母亲看看;噢,对了,还要写一笔漂亮的字给母亲瞧瞧。

    ⑤新兵去的地方离家很遥远,在一片雪域高原之上。

    ⑥新兵到了部队之后就知道了,他即将去的是边防连队,主要任务是守护国境线。指导员一边放着宣传片,一边和新兵们动情地讲,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

    ⑦这话让新兵听得热血沸腾,从来没有想过祖国和他竟然这样近。一瞬间,他觉得自己的任务神圣起来,腰杆也挺了起来。

    ⑧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紧张忙碌中度过了,学习、训练,训练、学习。当然,还要时时刻刻和高原缺氧做斗争。

    手机也没有信号,休息时,觉得时光过得太慢了。

    ⑩有一天,新兵想起了母亲送给自己的那支钢笔。他把钢笔找了出来,开始在本子上练字。没想到,一笔一画写字,时间竟然好过多了。

    ⑪又是一天,指导员对新兵们说,下连后,连队的荣誉墙上要贴上每个人的照片,每个人在旁边都要写上一句话。就写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最真实的内心话。

    ⑫新兵听到指导员这样讲,一下子想起了母亲曾说过的话:字如其人。新兵练字练得更认真了,他怕自己的字贴到墙上后对不起自己帅气的脸。可是,照片下面要写什么呢?这着实让新兵有些费心思。

    ⑬新兵下连之后,开始和老兵们一起巡逻了。那条巡逻路实在艰难,与其说是路,倒不如说没有路。因为到国境线上,有一段路就是要经过山崖才可到达。听说,曾经就有马掉下了山崖。山崖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偶尔可以看见雄鹰从缭绕着雾气的深渊下面飞上来。

    ⑭新兵曾不解地问过指导员,这里没有任何人烟,也不会有人越境,我们为什么总要到这里巡逻呀。新兵问这话时,指导员目光深沉地望向远方,他没有回答新兵,却突然唱起了

    《边关军魂》。唱着唱着,他停了下来,然后回头望着战友们。新兵从指导员的眼神中,似乎一下子全懂了——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

    ⑮新兵成长得很快,好多老兵都说,照这个样子发展下去,你第二年就够资格入党了。新兵听后心中暗自高兴,他练字练得更认真更用心了,有时候小心翼翼地抄写入党誓词。他还想,到某一天,他就用母亲送给他的那支钢笔写入党申请书。

    ⑯后来的事真是谁也没有料到……

    ⑰新兵在国境线上巡逻时,突遇险情,为保护战友英勇牺牲。

    ⑱战友们为新兵整理遗物时,在他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支钢笔,和许多练过字的纸。那厚厚的一沓练字纸上,写的几乎都是“妈妈我想你”“妈妈我爱你”“我好帅气”,看着这些字,战友们在悲痛中又想起了新兵的笑脸,觉得他真像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

    ⑲可是,当战友们经过荣誉墙,停下脚步去看新兵的照片时,发现照片旁边有一行遒劲有力的钢笔字,写的是: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妈妈我爱你!

    ⑳战友们忽然意识到新兵长大了。荣誉墙上的那些字似乎也动了起来,而且,还有着特别的声音……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④段写新兵对待钢笔时小心翼翼,说明新兵理解了母亲的心意,也为下文用心练字作铺垫。 B、文章第⑫段写新兵为照片下的话费心思,是因为他想写一句既有意义又能展现自己风采的话。 C、文章第⑭段写面对新兵疑问,指导员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就通过歌曲《边关军魂》打动他们。 D、“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在文中反复出现,使爱国情感贯穿全文,彰显出戍边战士的伟大。
    (2)、阅读全文,依据要求作答下面两题。

    ①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⑨段的画线句。

    缺氧实在是一件难受的事,只要一迈步,胸腔里就像是塞满了棉花,每一次吸的气好像刚到嗓子眼就又呼出去了。头疼得像要炸裂一样。

    ②文章反复写到新兵“练字”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文章结尾写道:“荣誉墙上的那些字似乎也动了起来,而且,还有着特别的声音……”假如你是新兵的战友,请你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 9、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2024年2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中国首部文生视频(输入文字生成的视频)AI动画片《千秋诗颂》在CCTV-1播出。

    《千秋诗颂》系列动画片聚焦国家统编版语文教材200多首诗词,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带给观众独具中国审美特色的视觉享受,展现中华经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感受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在内心厚植文化自信。

    《千秋诗颂》首播六集节目收视率在全国所有上星频道动画片中高居第一。数百家境内外主流媒体关注央视总台的这一创新实践,科技、传媒和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肯定,众多网友留言点赞:“当AI大模型遇到东方审美,中国诗词真正‘活’了起来”……

    (有删改)

    材料二:

    《千秋诗颂》以我国自主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制作而成,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听媒体大模型”,综合运用可控图像生成、人物动态生成、文生视频等最新技术成果,支持了从美术设计到动效生成,再到后期成片的各个环节。

    “大模型”如何生成这部动画片呢?据介绍,为了让“大模型”具备理解古诗词的能力,科研团队和节目导演给它“投喂”了大量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准数据并进行训练,使其能生成符合历史依据的人物、场景等图片,这些图片的美术风格具有中国水墨画和工笔画的特质。生成人物时,创作者上传参考风格图片,并添加一些文字描述,点击“生成概念”,便可以一键生成人物。如果要给人物增加动态效果,只需选取对象,输入动态效果提示词即可。为了真实呈现古诗词中的人物和故事,动画片里的建筑、器皿、摆件等道具也都有历史依据,参考了博物馆文物和相关图片。

    片中的场景也是由“参考风格图片+提示词”组合生成。另外,在“大模型”中,输入多段视频或图片素材,可自动生成转场动画,实现不同场景和视频之间的“丝滑”连接。

    (有删改)

    材料三:

    AI 影视创作与传统影视创作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效率提高。据介绍,在同等预算条件下,按照传统动画制作流程计算,《千秋诗颂》至少需要8个月时间完成,运用AI后,制作周期缩短至4个月。

    成本降低,AI创作可以自动化地完成许多制作过程,节省成本;技术优胜,AI在特效、动画等方面可以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效果;创意无限,AI作品能够突破传统影视制作的思维定式,创造出更多新颖有趣的内容;个性化定制,AI创作可以通过分析大数据,为观众提供个性化定制。

    目前,AI在某些影视领域已经颇具竞争力,如短视频、动画等。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创作的影视作品将会越来越接近人类创作的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但AI创作的影视作品尚未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人工创作,因为人类创作者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是AI创作无法替代的。

    (有删改)

    材料四:

    一图读懂AI能力与人类相比的局限性。

    哪些能力不会被AI
    替代
        1、讲故事能力。由AI生成的文章、图片、视频大部分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却难以引起情感共鸣。    2、拥抱新技术的能力。AI本质上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工具,是由人类创造出来解决问题技术手段。    3、提出问题的能力。当我们想从AI那里获取某个信息时,必须要提出一个清晰、精准的问题。    4、思辨的能力。AI输出的答案并非完全正确,我们要有广阔的知识面以及良好的思辨能力,对AI 的回答进行验证判断。    5、创新能力。AI可以生成一般的消息文本,却不能代替记者进行深入采访,写成深度报道。
    (1)、下列有关《千秋诗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秋诗颂》展现的是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树立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B、《千秋诗颂》首播六集的收视率在全国所有上星频道动画片的排行榜上居于榜首。 C、《千秋诗颂》依托“央视听媒体大模型”为创作团队提供精准数据制作而成。 D、《千秋诗颂》中的动画人物是通过“参考风格图片+提示词”的方法生成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活动不能被AI技术取代的一项是(    )
    A、记者追踪热点事件并进行深度评论。 B、在新媒体上发布体育新闻。 C、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D、在动画片里再现唐代繁华的长安城。
    (3)、有人说“AI不是要替代人类,而是要成为人类的助手”,请结合材料,谈谈AI作为人类助手的积极意义和潜在弊端。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交友之道

    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经·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②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

    ③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锐”,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

    ④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甚至洋洋自得骄傲自大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⑤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词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忌恨在心,以致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苦头,而且连残至死都不知啥原因。

    ⑥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核心观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想要掌握交友之道,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懂得取友。 B、交友要有选择,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C、真正的朋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 D、对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如一。
    (2)、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结构采用总分总形式,即开头两段提出问题,中间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B、第③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C、第④段引用司马迁的话,是用来论证“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观点。 D、文章③——⑤段从内容上看是并列关系,三者可以互换,并不影响论证结果。
    (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俗语和古籍中的语录,表明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交友之道。 B、第②段作者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同时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③段提出择友最重要的条件是品德,志趣能否相投无关紧要。 D、第⑤段举孙膑与庞涓的事例,警示人们要辨别面友和真友,结友要结真友。
  • 11、学校为弘扬自强的美德,拟以“自强不息”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下面是活动要使用的材料,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们“① ,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自强不息是李白在面对困境时的“长风破浪会有时,② 。”的坚定信念;自强不息是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③”的无私奉献;也是苏轼 “④ , 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壮志;更是文天祥的“⑤” 的民族气节。

  •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题。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地日渐开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联描绘巴蜀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 B、颈联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又含蓄地提醒李使君蜀地经济落后,人民缺乏教化,治蜀并非易事。 C、尾联以文翁来反衬李使君,用典贴切,并借典故传达出诗人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D、本诗虽为送别,但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全诗并未营造伤感氛围,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
    (2)、有人将本诗的首联评为“千古发端绝唱”,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游虞山记

    【清】张裕钊

    虞山尻尾东入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其最胜为拂水岩,巨石高数十尺,层积骈叠,若累芝菌,若重巨盘为台,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有二石中分,曰剑门,騞擘屹立,诡异殆不可状。 , 平广澄湖奔溪,纵横荡潏其间,绣画天施。南望毗陵、震泽,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鑱云,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水阴上薄,荡摩阖开,变灭无瞬息定。其外苍烟渺霭围缭,光色纯天,决眦穷睇 , 神与极驰。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钱牧斋之所尝居也。嗟夫!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

    日昃矣,循.山北过安福寺,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幽邃称建诗语。寺多木樨花,自寺以往,芳馥载涂。返自常熟北门,至言子、仲雍墓,其上为辛峰亭。风雨,复不果.。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行数十里,虞山犹蜿蜒在蓬户,望之了然,令人欲反棹复至焉。

    【注】①騞擘(huō bò):騞,以刀劈物声。擘,剖分、分开。②荡潏(yù):水流波涌。③鑱(chán):刺。④睇(dì):看。⑤日昃(zè):太阳西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山尻尾东入/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 B、虞山尻尾东入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 C、虞山尻尾东/入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 D、虞山尻尾东入/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理解与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查字典,“属”有“聚集”“连接”“恰好”“委托”等义项,“连ft青以相属.”中“属”应选择“连接”。 B、回顾课文《岳阳楼记》中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可推知“以兹丘之胜.”中“胜”意义为“美好”。 C、联系成语“循序渐进”,可以推知“循.ft北过安福寺”中“循”字的意义为“按照”。 D、回顾课文《桃花源记》中的“未果,寻病终”,可推知“风雨,复不果.”中“果”意义为“实现”。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作者的行程为线索,采用了定点观察的写作手法。 B、第一段中写景的视角不停变换,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C、选文写景善于将形、光、色融为一体,给人目不暇接之感。 D、选文能抓住不同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刻画十分逼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踞岩俯视,平畴广衍数万顷。

    ②日已夕,山径危仄不可上,期以明日往。

  • 14、初中三年的生活即将过去,三年来,你一定对你所在班级学科教师耳熟能详了,他们曾是你人生中照亮前程的人,引导你走上正道的人。请你任选一个你感激的学科老师,根据学科的特点,仿照示例创作一条赠言(格式可不完全相同)。
    示例:化学老师——三年来,我们跟您的相遇就像是酸遇上了碱,我们彼此中和,释放出了热与激情,生成了美好的情感沉淀。
  • 15、根据下面语段的语境,在空缺处填写相应的语句,使其形成完整而有逻辑的句段。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美轮美奂;。建筑使成语生动可感,成语则赋予建筑更多的文化内涵,二者相得益彰。如“雕梁画栋”,原指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后来喻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如“钩(勾)心斗角”,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含有建筑细节的成语,有的保留了与建筑相关的原义,有的发生了语义演变。

  • 16、下面一段文字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视觉符号,凝固着先人卓越的智慧。②作为记录语言和传承文明的载体,它由最原始的图形符号逐渐发展演变为篆、隶、草等字体。③历经岁月的锤炼,不同书体的汉字不断变化、融合、传承,彰显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④但现在汉字书写遭受冷眼,其原因是人们没有认识到汉字背后的文化深意而造成的。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 17、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阅读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而且可以修养性情。读一本好书,好似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神圣美好。心无旁骛 , 让思绪飞入富丽堂皇的知识殿堂,让心灵汲取成长的养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往往会因为某个观点的启迪或某个故事的触动而顿开茅塞。人生如书,成为一本什么样的书全在于我们的选择。有的人封面诱人,翻开后才觉得腐草为萤;有的人封面朴素,打开后却发现其腹有才华。以书为伴、摒弃杂念,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A、心无旁骛 B、富丽堂皇 C、顿开茅塞 D、腐草为萤
  • 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伶俐        拮据        言不及义        诚惶诚恐 B、摇曳        鲜研        如雷贯耳        辩伪去妄 C、亵读        怨怅        不足为据        郑重其是 D、鲁钝        喜闹        走头无路        前仆后继
  • 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守(ɡè) 停(zhì)   拜(yè)  自惭形(suì) B、(yī)  星宿(sù)   婷(pīn)  外妖娆(fèn) C、笑(chī)  恣(suī) 养(huàn) 面面相(qù) D、(yì)  忧(qì) 劫(lüè) 揉造作(jiāo)
  • 2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⑴生活中,新朋友总能带来新的故事和乐趣。新朋友可能是同学,与你一起探索新世界;可能是老师,引导你开启智慧之旅;可能是邻居,用他的言行让你感受和谐之美;也可能是小动物,让你感受到不同的温暖与美好。请以“我的新朋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⑵在文学创作中,“变幻形象”的想象方式是连接现实与奇幻的桥梁。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中,孩子变成金色花,以奇妙的想象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以奇幻的想象展现了人物的神通广大。请以“一觉醒来,我变成了……”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个有意思的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