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的80 后、90后人群中有很多“低头族 ”,“低头族 ”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B、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举办亚洲文明展,追溯亚洲各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现各文明之间互鉴、交流、对话的轨迹。 C、杭州把城市大脑视为献给世界的礼物,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提供“杭州方案 ”。 D、“5G+医疗 ”模式将实现远程影像阅片、远程会诊、远程病理等各类远程医疗服务,让市民看病变得更便捷、更方便。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据说王羲之用尽十八缸水,墨染洗砚池,最终练成书法大家,他这种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B、一样米养百样人,所以人有好有坏,参差不齐是正常现象。 C、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公安机关又成功抓获了一名畏罪潜逃二十年的杀人嫌疑犯。 D、几十年如一日,他一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些壁。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环颈 (zhuī)    默 (jiān)     戒 (chěng)     相 (chèn) B、 (sè)    着 (xián)     下 (jǐng)     然 (chàng) C、恿 (sǒng)     屋 (jí)     懒 (duò)       安 (wèi) D、伏 (quán)    骂 (zǔ)     靠 (yǐ)      视 (miǎo)
  • 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中一个写一篇作文。

    备选题目一:读这首小诗,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备选题目二:读漫画,展开联想和想象,或叙述故事,或抒发情感,或表达看法,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不得套作。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以免泄漏信息。

    ③书写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

  • 5、整本书阅读
    (1)、下面对艾青诗歌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都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B、艾青诗歌朴素、自然,自由铺陈,自由抒发,呈现出散文化的风格。 C、“土地”在艾青诗歌中是苦难中国的影像,是祖国母亲的象征。 D、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火把”。
    (2)、 根据《水浒传》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事件

    原因

    探究结论

    鲁智深

    替金氏父女出头

    鲁智深是武艺高强、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的人物

    火烧瓦罐寺

    痛恨丘小乙、崔道成赶走众僧,强占寺庙,劫虏民女

    大闹野猪林

    武松

    怒杀潘金莲

    斗杀西门庆

    为兄报仇

    醉打蒋门神

    受施恩优待,替施恩抢回快活林

    血溅鸳鸯楼

  • 6、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葫芦

    ①既当菜吃又当物使的蔬菜,我知道的,只有葫芦。正因如此,我母亲喜欢种葫芦。

      ②清明一过,母亲便在我家院墙旁、院内树下种葫芦。葫芦开始伸藤放蔓时,母亲砍来树枝给葫芦搭架。一根根毛茸茸的葫芦藤,伸长曲爪,抓住架枝,向上攀爬。不多久,院墙下的葫芦藤爬上了院墙,渐渐给院墙披上一张绿网;树下的葫芦藤爬上了树干枝丫,渐渐给树穿上了绿色长袍。

      ③立夏一过,葫芦开花。葫芦花雌雄同株,洁白无瑕,或呈喇叭形,或呈五角形。青青的花萼、金黄的花蕊、雪白的花瓣,似团团冰雪,藏在枝叶之间。

    葫芦花黄了、蔫了,藤叶丛中,一只只小葫芦像珍珠般闪闪发光。院墙上的葫芦长大了,将树枝压得弯弯的,清风徐来,葫芦摇晃不定。

      ④葫芦的美,母亲无闲心欣赏。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葫芦一出产,便充当“瓜菜代”的主角。一日三餐都是葫芦“当家”。早餐,母亲用葫芦煮粥。炖好的葫芦粥,葫芦块煮碎了、炖化了,与米汤浑然一色,洁白黏稠。中餐,母亲用葫芦焖饭。一半葫芦,一半饭粒,混成一团。晚餐,母亲用葫芦煮疙瘩粑,多的是葫芦,少的是疙瘩粑。

    ⑤随着光景一天天变好,葫芦做的菜也越来越丰富。端午时节,母亲用葫芦炒腊肉。块块葫芦,冰清玉润,片片腊肉,色泽暗红。绿的葱、黄的姜、白的蒜点缀其间,简直就是一幅秋景图。母亲还用葫芦炖肉。先将葫芦块与肉块小炒一会儿,然后将其盛进陶罐,放进灶膛中煨炖。陶罐在灶火中咕咕地叫,罐盖像蟾蜍嘴巴不停张合,灶房里弥漫着一股香气。

      ⑥采摘葫芦中,母亲很留意蓄葫芦做瓢。任那又大又圆、有模有样且饱经风雨的葫芦,从容变老、变结实。立秋之后,母亲才将其摘下来。用指甲掐几下,不见痕迹,用小棍敲一敲,咚咚作响,如敲小鼓。接着,母亲将其挂在屋檐下晾晒,与晾晒的红高粱、红辣椒、黄色的老丝瓜、紫色的种茄等一起,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

    ⑦葫芦晾干了,母亲请木匠师傅锯成瓢。家里尽管铁舀胶瓢不少,但母亲习惯用葫芦瓢。母亲说,用葫芦瓢浇园润地轻便好使,用葫芦瓢舀谷盛麦、铲糠打水都方便,还容易把握多与少。葫芦瓢经久耐用,水浸不糜,暴晒不裂,碰撞不缺,跌摔不破

      ⑧退休之后,我将老屋整修一新,常回乡居住。年年春日,不忘学着母亲种葫芦。

      ⑨前年,我在院门前红柿树下种了一墩葫芦。到了秋日,树枝头挂着红柿子和白葫芦。红柿子像红灿灿的灯笼,白葫芦像亮闪闪的银灯,彼此辉映。小鸟常登枝头,啾啾吟唱。去年和今年,我又在院墙脚下种了葫芦。葫芦开花,院墙上像一只只白蝴蝶起舞;花落结实,不多久,院墙上或躺或吊着一只只葫芦。躺着的葫芦如玉兔趴着睡觉,吊着的葫芦像明灯闪耀。

    ⑩一天清早,我从院墙上摘下两只“玉兔”。那“玉兔”白嫩嫩的,浑身长满细细的茸毛。我将其装进袋里,搭公交回县城。车上,我小心翼翼伺候口袋内的“玉兔”,生怕伤其皮毛。回家之后,做了葫芦炖排骨的美食。全家吃着我种的葫芦,都赞不绝口。

    ⑪在民间,葫芦被视为吉祥物。平民百姓喜爱葫芦,历代文人墨客也偏爱葫芦。宋末元初李道纯赞葫芦诗曰:“花开白玉光而莹,子结黄金圆且坚……”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描绘葫芦的画作很多。他以生动活泼的笔触,赋予画中葫芦吉祥、福禄等文化内涵。如此葫芦画,广受赞誉和欢迎。

      ⑫葫芦是良肴美食,饱我口福食囊;葫芦为瓢,给母亲带来便利。我种葫芦、写葫芦、颂葫芦,同时仿学先贤,挑选一只葫芦,悬挂于老屋门楼之下,让其像熠熠发光的门灯一样,闪烁吉祥光芒,照耀家人乡邻。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葫芦从种下到伸藤放蔓、开花、结瓜的生长过程。 B、“伺候”本来指在人身边供人使唤,照料饮食起居,文中用来指对葫芦的精心保管,表达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C、作者以憎恶口吻写物资匮乏年代吃葫芦的经历,以深情赞美口吻写光景一天天变好后吃葫芦的感受。 D、文章最后一段不仅总结了全文内容,还点明了主旨,愿社会生活吉祥美好。
    (2)、作者写景状物生动形象,美丽动人,别具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试作分析。
    (3)、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葫芦瓢经久耐用,水浸不糜,暴晒不裂,碰撞不缺,跌摔不破。

    (4)、文章先写母亲种葫芦、吃葫芦,又写我种葫芦、吃葫芦,为什么没有重复之感? 
  • 7、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①前不久,我们迎来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一派喜庆气象。在河南,农民登台唱响丰收赞歌,乡村工匠展现精湛技艺;在江苏,智能农机纷纷亮相,新农人讲述创业故事;在福建,非遗表演精彩纷呈,秋收“比武”热闹非凡……

    ② “稻花香里说丰年”,庆祝丰收,是农耕文明自古以来的历史传统。现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丰收节,这既是对丰收献上崇高礼赞,致敬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赓续传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也集中呈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面貌,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农民奔向美好生活的干劲、闯劲,汇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③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早稻总产量563.5亿斤,连续4年在560亿斤以上;夏粮增产72.5亿斤,达到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对粮食增产贡献明显。农民群众辛勤付出,各地区各部门协同努力,共同书写下喜获丰收的动人篇章。米袋子更鼓、菜篮子更稳、果盘子更满、肉案子更足,人民幸福生活根基更扎实。

    ④丰产更要增收,做好产销衔接,畅通农产品销售之路,方能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今年丰收节,促消费是重头戏。各地纷纷开展融合线上线下、贯通多种场景的系列活动,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比如,广东举办农产品“相亲会”,集中推介21个地市的特产,打响“粤字号”农产品品牌;重庆城口县组织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等活动,促进产销对接,开幕式项目签约金额约7400万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广大农民重农务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持续提升。

    ⑤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物质上丰收,精神上也要富足。【____】广大农民不仅日子越过越红火,而且精神生活更加富足,展现出更为积极的精神面貌。将乡村民俗文化与现代要素、时尚元素等结合,组织开展农业非遗展演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将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广袤乡村提供充盈的精神给养,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激扬内生动力。

    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业生产崇尚勤则不匮。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耕耘,我们就一定能把丰收愿景不断变为丰收实景,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说明开展“丰收节”庆祝活动是农耕文明自古以来的历史传统。 B、文章用一组统计数据作为事实论据,论述我国今年粮食生产获得了丰收,有很强的说服力。 C、广东的农产品“相亲会”和重庆的金秋消费季活动,都是为了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丰富城市农产品供应,满足城市消费需求。 D、乡村振兴的“形”是看得见的丰收景象,粮食增产;乡村振兴的“魂”是看不见的收入增长,获得感增强。
    (2)、下列材料不适合引用到第⑤段作为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A、十八洞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黄桃、油菜、茶叶等种植产业欣欣向荣。 B、系列报道《文化中国行》走进哈尼梯田,感受千年梯田的生动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焕发活力。 C、疏勒县各乡镇纷纷开展“群众村晚”系列活动,让群众在欢乐的氛围中,唱起来、跳起来。 D、浙江余杭区共有省、市乡村博物馆20家,乡村博物馆群落已成为展示余杭文化的重要窗口。
    (3)、简要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 8、按原文默写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野芳发而幽香,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心亭看雪》)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水调歌头》)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使用典故,表达自己对获得重用仍有期待的句子是:

    溪云初起日沉阁,。(《咸阳城东楼》)

    , 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晓镜但愁云鬓改,。(《无题》)

  • 9、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柳宗元与好友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而遭贬。本诗作于柳宗元改谪柳州时。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②乱飐(zhǎn):吹动。③薜(bì)荔:一种蔓生植物。在《离骚》中,和芙蓉一样,是人格美好的象征。④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文身,古代有些民族有纹身的习俗。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作者长途跋涉到柳州,却急不可耐登高处,为的是要遥望好友们的贬所,照应标题,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B、第二联写近景。既是实写所见风急雨骤的景象,渲染凄凉愁苦气氛,也是比兴,以芙蓉、薜荔比喻自己人格的美好芳洁和被贬的处境。 C、第三联写远景,乃是由上联自己所处情境联想到好友们的处境,于是心驰远方。极目遥望,两联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一实一虚,景中寓情。 D、尾联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叙写了独在异乡为异客,与家人音信难通,抒发了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2)、柳宗元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刘禹锡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与贬谪相关的诗。请比较三首诗在情感上的异同。
  • 10、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五国约而攻秦,楚王为从长,不能伤秦,兵罢而留于成皋。魏顺谓市丘君曰:“五国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君资臣,臣请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市丘君曰:“善。”因遣之。

    魏顺南见楚王曰:“王约五国而西伐秦,不能伤秦,天下且以是轻王而重秦,故王胡不卜交乎?”楚王曰:“奈何?”魏顺曰:“天下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王令之勿攻市丘。五国重王且听王之言而不攻市丘不重王且反王之言而攻市丘。然则王之轻重必明矣。”故楚王卜交而市丘存。

    【注释】①卜交,检验结交态度。卜,占卜,这里是检验的意思。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魏顺市丘君曰          太守谁?庐陵欧阳修也 B、市丘君曰:“善。”遣之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往晓之 C、臣请为君止天下攻市丘           王令勿攻市丘 D、必攻市丘偿兵费                     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众宾客欢快地享受下棋之乐,投壶游戏之乐,饮酒之乐,只有醉翁因被贬滁州而颓丧地坐在人群中,一醉解千愁。 B、鸟儿享受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享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追求的就是人们快乐。 C、五国结盟攻打秦国,以楚国为盟主,虽然没有打败秦国,且消耗了不少军费,但是楚国的盟主地位仍得到尊重。 D、魏顺之计是巧借他人之力,为自己效劳。楚王测验了各国的忠心,市丘的危机也轻松解除了,这是两全其美的策略。
    (3)、下列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国重王/且听王之言/而不攻市丘不重王/且反王之言而攻市丘 B、五国重王/且听王之言而不攻市丘/不重王/且反王之言而攻市丘 C、五国重王且听/王之言而不攻市丘/不重王且反/王之言而攻市丘 D、五国重王且听王/之言而不攻市丘/不重王且反王/之言而攻市丘
    (4)、翻译。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天下且以是轻王而重秦,故王胡不卜交乎?

  • 11、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材料:

    北京时间12月11日,2024世界举重锦标赛在巴林首都麦纳麦拉举行,由乐山市沐川体校输送的运动员杨秋霞,代表中国举重队出征女子71公斤级比赛,凭借着超强的实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以总成绩261公斤的优异成绩,一举斩获抓举金牌、挺举铜牌、总成绩铜牌。

    杨秋霞,沐川县永福镇人。2013年被沐川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选中参与集训,凭着柔韧性好、身体协调能力强的先天优势,以及她刻苦训练表现出色,被输送到省举重队开展更高层次的专业训练。2015年起,在全省、全国的竞技场上崭露头角。2021年成为国家队的一员。2022年10月,杨秋霞在亚洲举重锦标赛中一举夺得女子71公斤级别抓、挺、总成绩三项冠军站在了亚洲之巅。

    请根据表达需要概括使用上面的内容。

    (1)、小嘉以“志当存高远”为主题演讲,应这样概括使用材料:。(30字以内)
    (2)、小乐以“迎难而上”为主题演讲,应这样概括使用材料:。(30字以内)
  • 12、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2020年,《感动中国》的颁奖词这样称赞她:“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2024年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叶嘉莹的逝世引发了广泛哀悼,人们赞美她的品格和对诗教的贡献。在此,我想谈谈叶嘉莹提出的“弱德”对家庭教育的启发。

    叶嘉莹一生颠沛流离,历经离乱丧痛,但叶嘉莹说:“所谓弱者,只会趴着任人鞭打;所谓弱德,却是在命运的重压之下,从容地走自己的路。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弱者。”

    叶嘉莹的“弱德”的内核是有大寄托、大担当、不内耗。

    首先说大寄托。无论是诗歌,还是科学,都能慰藉坎坷的平生。叶嘉莹遇到了人生的困难,都是诗词帮她渡过去。而她又将诗歌和教育相结合,将利人与利己相结合,将短暂的人生与长久的文化传承相结合。对诗的俯拾,亦是她一生的平仄。90岁生日时,她说:“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仍然要教古典诗词。”她用自己一生证明了古诗词会影响做人的深浅厚薄。

    (____)。叶嘉莹是怀着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去教书,而不是为了赚钱。生活极度节俭的她先后捐出3568万元,用以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有人好奇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叶嘉莹说:“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叶嘉莹为现在的年轻人希望打开一扇走进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

    最后说不内耗。早年间,她曾给学生讲解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时,说:“聚的那一刻,生的那一段,你好好地享受了吗?不要管明天的别离,好好享受今天的花开。” 

    叶嘉莹把小小的我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追求。她认为,凡伟大的诗人都不只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生命和生活去写诗的。而她也是用生命去讲诗,传诗。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颁奖词中的“易安”是指李清照。该句用来赞美叶嘉莹在传承诗词方面的成就。 B、“平仄”本来指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文中是指叶嘉莹颠沛流离的坎坷经历。 C、“莲子”本来是莲的种子,文中是指叶嘉莹生活极度节俭省出的3568万元捐款。 D、“花开”本来是指植物花朵的开放,在文中指人聚的那一刻和生的那一段的美好。
    (2)、在文中画线的空白处,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完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正确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 13、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挺膺担当要有远大的志向。青年不应在安逸享乐中(zāo tà)美好的青春年华,而应(zī zī bù juàn)地追求梦想。要遨游在大海之中,藐视浅小的坑洼;要驰骋在旷野之上,嘲笑狭窄的马厩;____。

    挺膺担当要有拼搏的勇气。成功的(mì jué),就是不懈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有无数挑战,每一个领域都需要青年挥洒汗水。

    挺膺担当要有创新的智慧。每一个伟大成就,都不是对旧知识的(mò shǒu),而是对新领域的开拓。青年不应做时代的旁观者,而要做参与者、推动者。

    (1)、根据拼音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和成语。

    zāo tà               
    zī zī bù juàn

    mì jué        
    mò shǒu

    (2)、仿照画线句子,补写一个句式一致的句子。
  • 14、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初中生活是    ▲    

    题目二:这是个新的起点

    要求:

    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着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十七岁时谈恋爱,写情书,他瞎出主意。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⑤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他那时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

    ⑥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可以“没大没小”。

    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选自《文学精读·汪曾祺》,有删改)

    (1)、文中围绕“我”的父亲写了哪些事? 
    (2)、 “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子“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心目中理想的父亲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 1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寒 梅

    林旭华

           ①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

    ②天空依然阴郁着脸,寒风冷峭得刺骨。原来热闹的花园现在变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脚步声在砖石铺就的路面上回响着。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

    ③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

    ④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

    ⑤每条枝丫上,粉红色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

    ⑥倏地,吹来一阵寒风,“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⑦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

    ⑧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

    ⑨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

    ⑩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在快要触地的一刹那,那带着雨珠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流星般飞速划过一道弧线,然后突然坠地。如此悲壮,如此凄美!

    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

           ⑫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选自《青年文学家》,有删改)

    (1)、文中不同生命阶段的梅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请结合⑤~⑥段内容填写下表。

    生命阶段

    含苞的梅花

    特点

    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3)、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 1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行         期:

    而去                   委:

    不亦乎                   说:

    人不知而不            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乙】文中说“择其善者而从之”,请结合【甲】文说说陈元方有哪些“善”值得你学习。
    (4)、结合【甲】文陈太丘友人的做法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乙】文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句话的理解。
  •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9、对下列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行书,书写灵动,游丝牵连,潇洒飘逸。 B、这是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中正典雅。 C、这是隶书,方劲古拙,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D、这是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酣畅淋漓。
  • 20、仔细观察以下正楷字帖,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