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 ,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她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 , 我们学过的《祖父的园子》一文选自其代表作。 

  •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塑造了一个真实的、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从体裁上看,《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写人散文,主要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作为“普通人”的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和其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样,都是写作为革命斗士的鲁迅先生怒目金刚的一面。 D、文中说“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这表现出鲁迅先生不惧怕死亡的淡然和争分夺秒工作的勤奋。
  • 3、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shuài,鲁迅先生是深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____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____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____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zhǎn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草shuài      深痛绝

    zhǎn读              不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 反正 存心 B、必须 横竖 存心 C、必然 反正 私心 D、必然 横竖 私心
    (3)、在读到画横线的句子时,我知道此处“之”指的是。 
  • 4、类文荐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李菂:星空探秘永不止步

      ①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李菂,正是这一“大国重器”的主要建设者之一,他带领团队探索亿万光年外的宇宙深处,让中国在射电天文学这一前沿领域跃居国际第一梯队。2024年7月1日,他荣获著名物理学奖——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个人奖。这一奖项,首次被中国籍科学家收入囊中。

    1仰望星空,传承梦想

      ②“要建设属于中国的射电望远镜”这个想法,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天文学家南仁东提出。他带着300多幅地图,十余年跋涉在中国西南部的大山里,终于让这个想法有了雏形。

    ③1995年,李菂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就读天体物理及射电天文专业。拿到博士学位那年,他听说中国想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消息,当即就想回国尽一份绵薄之力。当时,南仁东这样回复他:“你应该继续在国外钻研学习,等学到本事了再回来。”李菂听了他的话,选择到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作研究,直到2012年才回到祖国,任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

    天眼搭建初期,贵阳到平塘县,都是些道路,李菂每次去,都需要乘坐4个小时的大巴。他不停地往返于北京和贵州,为项目筹集款项……只要在项目基地,他总会出现在施工现场,有时还亲自爬上100多米高的铁塔,检查一个滑轮。一步又一步,一点又一点,终于,他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2017年,“天眼”竣工,它高高矗立,能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自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⑤可这个骄傲的时刻,同样也是李菂最痛苦的时刻:同年9月,老师南仁东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离世。李菂接替了他的工作,成为中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后来,他总在演讲中,反复强调以南仁东为代表的几代人的杰出贡献。在他看来,荣誉都属于自己的恩师,自己只是一个“取水人”。

    2    ▲        

      ⑥提到为什么选择“天眼”作为毕生的研究项目时,李菂说:“是好奇心。”

    ⑦他在读研究生时,有一次去夏威夷观测,当时的地点海拔超过4000米,在他开车向上走的过程中,从云层穿过看到广阔天空的那一刻,他深感震撼。那一刻,也真正成为他在天文学领域的起点。

    ⑧除了作研究,他也很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天眼”到底有多大,李菂常把例子举得很形象:“它的外形就像一口大锅,直径500米,面积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假设有一口和它一样大小的‘锅’,装上米饭,全世界每个人大概可以分两碗。”

    ⑨最让他欣慰的,是“天眼”落户贵州,让这里的天文气息变得越来越浓厚了,上山的那些泥路边上陆续建起了车站,贵州许多大学也破天荒地开设了天文专业……科学的种子正在大家心中萌芽。

    ⑩在李菂看来,做好一件事情有两个前提:热爱和擅长做。两者的顺序不能调换。“搞研究,要坐很长时间的冷板凳,或者获得的正反馈没有那么多。你最初对它的好奇心和兴趣,决定了你的未来能走多远。”

    (1)、揣摩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模仿文中的第一个小标题的形式,为第二部分    ▲    处拟一个小标题。 
    (3)、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人物传记的一个特点。

      传记要求真实,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传记不一定要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往往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节选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写传记》,有删改)

  • 5、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自强不息谱写青春风采”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明为此次活动撰写了对联的上联,下联内容顺序打乱了,请你根据对联常识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育 学人 一流英才 当自强不息

    上联:创千秋伟业君子以厚德载物

    下联:

    (2)、校团委决定举行以“青春逐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下是小明同学演讲稿的选段,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甲]无论是产业的变革还是新业态的发展,都离不开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离不开青年人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拼搏奋斗。“天宫”揽胜、“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眼”探空、“墨子”传信、“北斗”导航……近年来,中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其背后的核心科研团队,大多平均年龄不到40岁。[乙]年轻一代,正逐渐日益成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6、文学常识填空。

      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记叙的,称为他传;自述生平的,称为。传记要求 , 但作者也可以发挥想象,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 7、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多么壮观啊,“中国天眼”!火红的夕阳在巨大的球冠反射面上反射出炫丽无比的万道金光。在给青少年讲课时,南仁东____过自己学生时代经常lǎng读的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____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xīng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说这段话时,南仁东12岁。____,胡须花白的南仁东在夕阳下泪流满面。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ǎng读    

    xīng旺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回顾 虽然 如今 B、回忆 虽然 此时 C、回顾 但是 此时 D、回忆 但是 如今
    (3)、选段运用了的记叙顺序,叙述南仁东看到夕阳映照着“中国天眼”的绚丽景象,激动万千,泪流满面。 
    (4)、选段提到南仁东在给青少年讲课时,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经常朗读毛主席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8、类文荐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信念(节选)

    玛丽·居里

    ①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②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③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度过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在简陋的环境里艰辛地研究,我们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后来我们发现了镭。

    ④我一生中,总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

    ⑤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比埃尔·居里和我决定是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持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不认为这种权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价值。

    ⑥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但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1)、第①段中,居里夫人认为对待生活应有哪两种态度?
    (2)、第②③段中,居里夫人对“蚕结着茧子”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
    (3)、第⑤段中“寻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有什么区别?居里夫人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杰出的科学家具有怎样的品质?用几个四字短语来概括。
  • 9、学校《晨光小报》准备出一期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的专栏,请你参加。
    (1)、上学途中,小明将学生卡落在了公交车上,邻座的王大爷发现后冒着大雨将学生卡送到学校。专栏的记者得知消息后,特别感动于王大爷能这么做,打算采访他,请你设计一个采访提问。
    (2)、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美德”的对话,请你将对话补充完整。

    甲: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有哲人说:“容貌美莫过如形体美,形体美莫过如心灵美。”你能举一个事例印证这一观点吗?

    乙:

    甲:你讲的这个美德故事真让人感动。但有同学认为,作为学生的我们,首要任务是学习,美德应放在第二位,对此,你怎么看?

    乙: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班主任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录像,并请同学们说说对这一活动的认识。下面是小明同学分享的对这一活动的理解,请你帮助修改。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这一活动,[甲]有效激发了广大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学习身边榜样,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乙]孝心少年们的事迹诠释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加强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子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 10、文学常识填空。

    居里夫人是(国籍)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 , 先后获得1903年诺贝尔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 1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2)、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3)、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
  • 1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____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____。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____注意着某种实yàn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lú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实yàn           lú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乎 度过 密切 B、完全 度过 密切 C、几乎 渡过 秘密 D、完全 渡过 秘密
    (3)、根据“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可知,他们的生活;根据“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可知,他们能专注于。 
    (4)、文中画线处,居里夫人为什么觉得很快乐?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 1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男儿读书,本为致君泽民,然四十而仕,尚未为迟。吾儿年方三十,不过君恩高厚,邀幸成名,何德能才,而能居此?交友日益多,志气日益损,阅历未深,而遽服官,实非载福之道。为父平日所以不言者,恐阻汝壮志,长汝暮气。今吾儿既日知汲长绠短 , 思告假回籍,孝以事母,静以修学,实先得吾心,又何阻为?惟有一言嘱汝者服官时应时时作归计勿贪利禄勿恋权位;而一旦归家,则又应时时作用世计。勿儿女情长,勿荒弃学业,须磨励自修。

    (节选自林则徐《训长子汝舟》)

    [注释]①邀幸:侥幸。②遽服:就担当。③暮气: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④汲长绠短: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慢则不能励精                淫:放纵 B、成枯落                    遂:最终 C、吾儿年三十                方:正,正当,才 D、交友日多                    益:好处
    (2)、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情险躁。 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C、乙文林则徐对儿子告假回家表示赞赏,同时告诉儿子当官应该时时做好回家乡的谋划,不要贪图功名利禄,不要贪恋权势、地位,在家时也不要忘记治学。 D、这两封书信都写了父亲对儿子的谆谆告诫,都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恐阻汝壮志,长汝暮气。

    (4)、作为父亲,甲文中诸葛亮和乙文中林则徐对儿子期待有何异同?
  • 14、阅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以修身     

    淫慢则不能

    险躁则不能  

    成枯落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读了《诫子书》这封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给你怎样的启示?
  • 15、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了以“优良家风我传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着“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等字样的牌匾。

    材料二: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你帮老师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长辈言传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 16、从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中,我们获益匪浅。如果让你选择文中某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指导你对于“立志”与“学习”的认识,你会选择哪一句?请简要说明理由。
  • 17、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提出了修身养德的方法是“静”与“俭”。
    (2)、诸葛亮用“”一句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
    (3)、“”一句说明了过度享乐、消极怠慢与冒险草率、急躁不安都不利于修身养性。
  • 18、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1)、非学无以广

    古义:    今义:

    (2)、淫慢则不能

    古义:    今义:

    (3)、躁则不能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4)、意与日

    古义:    今义:

    (5)、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    今义:

  • 19、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无以成学

    原意:志向。句中意:

    (2)、形容词用作动词

    非学无以广

    原意:宽阔,广大。句中意:

    (3)、形容词用作名词

    非宁静无以致

    原意:远大。句中意:

  •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淡泊无以
    (2)、非学无以广
    (3)、淫慢则不能励精
    (4)、险躁则不能治性
    (5)、悲守穷庐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