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拓展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____
梁柱生
①封四是村里的贫困户,光棍,县博物馆对口帮扶他,联系人是馆长梁智。____。
②“这碗是干啥的?”梁智问。封四说:“喂狗的。”“狗呢?”“嘿嘿,吃了。”封四不好意思道。同时想,文化人就是怪,对一只狗碗感兴趣。唉,自己倒霉,被清水衙门来帮扶,刚才送的都啥啊,一袋米,一桶油,两百块钱,跟打发讨饭的一样,哪像村里的潘七,被县财政局帮扶,一给就是两三万,养了一大群羊。
③转完后,梁智说:“你屋后有片山林,可以发展芦花鸡养殖……”
④“说得轻巧,哪来的本钱!”封四没好气道,好像梁智欠了他钱似的。
⑤“这样吧,你把这只喂狗碗卖给我,我给你一万块钱。你就用这钱买鸡苗发展养殖。”
⑥啥,喂狗碗值一万块钱?封四瞪大了眼睛,立马答应:“行!可我上哪儿去买这么多鸡苗呀?”
⑦“我帮你联系。”梁智说着便打电话。一会儿,农业公司便送来了价值一万元的芦花鸡苗四百只。
⑧梁智把一摞一万元现金交给封四。封四从来没拿过这么多钱,手都有些发抖,可钱还没有拿热,就得交给送鸡人,封四不舍极了。
⑨梁智说:“这些鸡,只要你好好养,五个月后就能长成四五斤重的成鸡,到时公司负责收购,两百一只。四百只就是八万,扣除各种成本,你至少能赚五万。”
⑩梁智等人走后,满耳的鸡叫声。封四家没有喂鸡的东西,他只好扛上那把锈迹斑斑的铁锹,引上鸡群,到荒芜多时的坡地上挖蚯蚓喂鸡。
⑪此后,封四天天上坡掘蚯蚓喂鸡。不知不觉,把自家的坡地翻了一遍。封四趁机种上玉米,玉米越长越高,芦花鸡也越长越大,很快就有两斤多重了,封四嘴馋,想吃鸡。
⑫他逮鸡时,放羊的潘七见了,就过来跟他聊天。得知那只狗碗被梁智以一万元买走,潘七顿足道:“你亏惨了。我看网上,有人也是到乡下买了一只喂狗的青釉瓷碗,结果咋样?值一个亿!”
⑬“一亿是多少?”封四问。
⑭“就是一万捆一万元哪!你有那只狗碗,就是亿万富翁了,还脱啥贫!”
⑮封四后悔不迭:“可我已经卖掉了……”
⑯“反悔呀!梁智这哪是买,简直是抢,还打着帮扶的幌子!你把他电话给我,我给他打电话,咋能这样欺负乡下人!”
⑰封四把联系卡拿来,上面有梁智手机号。潘七拨通后说,他是封四的朋友,封四那只狗碗不卖了,想要回来。
⑱“已经成交了,咋能出尔反尔!”梁智不悦道。
⑲“不好意思,那是人家的传家宝,虽说用来喂狗……”
⑳“好吧,他把一万块退我,我就把碗还他。”
㉑封四高兴地抢过手机说:“梁馆长,一言为定,过两个月我把鸡卖了,就把钱还你!”
㉒如此一来,封四非但不敢吃鸡,还更悉心喂养。两月后,芦花鸡出栏。梁智和公司一块儿前来收购。封四卖了鸡,得了八万块,拿出其中的一万块交给梁智,梁智把狗碗还给他,说:“其实,这只青釉瓷碗是建国初生产的,文物价值不大。”
㉓“不是说值一亿吗?”封四愣住了。
㉔“值一亿的那只青釉瓷碗,是明宣德年间的,当然值钱。”
㉕“我这只碗,到底能值多少钱?”“几百吧。”“那你当初为啥要用一万买下?”
㉖梁智笑道:“那一万,其实是我们单位给你的帮扶资金。如果直接给你,你肯定觉得钱来得太容易,用起来大手大脚。把它变成你卖文物所得,性质就不一样了。把鸡养到两斤多重,你馋嘴,想吃鸡,但这只碗把你卡住了,一举两得,哈哈!”
㉗原来,梁智在帮扶前,就从表弟潘七那儿知道封四就是因懒和馋才致贫,便想了个法让他养鸡,要把几百只鸡养大,人哪懒得起来,鸡一饿,那叫声铺天盖地,还能坐得住?只好给鸡找吃的,慢慢地,再懒的人,也会变得勤快。至于封四嘴馋的毛病,同时用狗碗也给治住了。
㉘说完,梁智把那一万元重新拍到封四手上。
㉙封四眼睛有些潮,把六万元拍到收鸡人手里:“你再给我拉六万元的鸡苗来,我现在养出经验了,要扩大规模。____!”
(选自《第十九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1)、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请按提示完成填空。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来梳理。
①
②
按照“悬念—结局”的小说写作技巧来梳理。
③
④
(2)、小说情节往往环环相扣,设计巧妙。小语和小文读完本文后就此展开了讨论,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对话,并谈谈小语所说情节的作用。小语:我觉得很蹊跷,为什么潘七在封四要逮鸡吃时,告诉他那个碗值一个亿?
小文:我觉得这里潘七就是和他表哥梁智事先约好的,是为了
小语所说情节的作用是:
(3)、按要求回答问题。①本文除了运用大量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也有不少神态和动作描写。如小说第①段,为什么梁智看到一只肮脏的青釉瓷碗,会“两眼放光”,还“仔细端详”?
②请以本文中“潘七”和以下选项中的一篇课文里的配角为例,谈谈小说中配角的作用。
A.《故乡》中的水生和宏儿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船长(4)、优秀的小说常会精于细节。请参照示例,对第㉙段画线句做朗读重音设计,并说说设计理由。示例:行!可我上哪儿去买这么多鸡苗呀!
朗读设计:重读“哪儿”或者“这么多”。
设计理由:这样可以突出封四不想养鸡,但是又想要一万块钱,表现出封四的懒惰和想不劳而获的心态,也反衬出扶贫工作人员梁智为帮助封四脱贫的用心良苦。
虽然脱了贫,但咱还要奔小康呢!
朗读设计:
设计理由:
(5)、你觉得下面哪项作为文章题目最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A.扶贫 B.值钱的文物 C.狗碗 -
2、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完成各题。(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中,“心里默念”为什么不能改成“叫出声来”?(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3)、在给于勒10个铜子小费这件事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4)、“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
3、自由而神奇的想象,大胆而新奇的比喻在创作时十分重要,请参考示例的新奇比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个句子。(句式不限)
示例:那些落了的杏花,是光阴寄给我的信,泉水为邮差,日夜不停地奔来,当我以美好为地址时,总有一天我会收到。
-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
5、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亲情没有隆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如空气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形无影,____。因此我们常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亲情不是阔chuò时的____,而是生活jié据时的并肩勉励,是衣衫褴褛时的共苦共担;是关键时期____的叮嘱,也是离家后____的思念,还是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阔chuò jié据 衣衫褴褛
(2)、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拿九稳 B、恭维 C、郑重其事 D、与日俱增 -
6、九年级(1)班正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的目的。(不可与下列小题活动项目相同)
【示例】活动项目:举行作文竞赛
【活动目的】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我的设计:
活动项目:
活动目的:
-
7、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
①《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无德不立,一个人的成长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作家柳青说过,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的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青年如初春,如朝日,是人类最宝贵的时期。因此,作为当代青年,更要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
②锤炼品德,涵养情操,就要明辨是非曲直。青年要有理性、正确的认识,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广大青年要学会涵养静气、独立思考,时刻耳聪目明,做到明辨是非曲直。
③锤炼品德,涵养情操,就要常怀感恩之心。青年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常思“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让人欣慰的是,不少青年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服务人民。“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最近,一名大学生的文章令人感动。这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靠着勤俭节约和爱心人士的资助读完本科。从研一开始,他每学期拿出3 200元资助4名希望小学的孩子,并常去看望他们,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因为淋过雨,也想为别人撑伞!”不少网友深受感动,表示要修身有为、做有德行的人。
④眼下,在遥远的边防哨所,在援疆援藏的队伍中,在乡村振兴一线,都活跃着不少青年的身影。他们辛勤付出、默默奉献,守护温暖着他人,让爱在全社会传递流淌。
⑤锤炼品德,涵养情操,就要永葆奋斗精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通过不懈奋斗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____“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
⑥走好漫漫人生路,广大青年要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理想,书写人生华章。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引用《大学》中的话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因为淋过雨,也想为别人撑伞”的大学生,具有感恩之心,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能充当选文第②段的道理论据。 D、选文告诉广大青年要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在人生最宝贵的时期,不懈奋斗。(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仔细阅读选文第②段,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 -
8、诗意的情趣往往需要唤起我们心中各种感官的共鸣。请你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从感官角度出发,为“诗意的情趣”创设恰当的情境,句式不限。
示例:诗意的情趣就是——携友二三,赤脚漫步海边,听涛声,数远帆。
备选景物:阵雨 窗外 校园
诗意的情趣就是——
-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她功底深厚,舞姿优美流畅,时而挥洒自如,时而忸怩作态 , 赢得观众潮水般的掌声。 B、他跟朋友见面时彬彬有礼 , 和陌生人交往也是如此,大家都觉得他很有教养。 C、我们要多读经典著作,多读优美篇章,附庸风雅 , 才能写出好作文。 D、舞台上,小王自吹自擂 , 以精湛的器械乐技能,打动了观众的心。
-
10、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生活显教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这样的人吸引:他们彬彬有礼,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他们有hán养,即便被冒犯也不会大发雷霆;他们恪守时间,对待每一个人的态度都是平等的、温和的,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忸怩作态。这样的人,就是有教养的人。
【书中获教养】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其中的“道德箴言”也不少。有教养的人懂得从书中jí取有益的见解,使自己学识渊博,增加自己的涵养。在待人处事时绝不会自吹自擂,他们的行为举止、衣装服饰、走路步态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
hán养 恪守 箴言 jí取
-
1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 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训》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但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 “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庭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
12、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人不炼,不成器
杨 绛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
②人也一样,____。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他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要求世界和谐,首先得治理本国。要治国,先得齐家。要齐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摆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诚意,也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骗。不自欺,就得切切实实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所谓“格物致知”。
⑥了解自己,不是简单的事。人的头脑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调查犯罪嫌疑人那样窥视自己,在自己毫无防范毫无遮掩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常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念。在这种时候,有诚意摆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则会憬然警觉:“我自以为没这种想头了,原来是我没有看透自己!”一个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袒护自己了。这样才会仔细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从而服从灵性良心的指导。能这样,一家子就可以很和洽。
⑦家和万事兴。家家和洽,又国泰民安,这就可以谋求国际的和谐共荣、双赢互利了。在这样和洽的境界里,人类就可以齐心追求“至善”。这是孔子教育人民的道理,孟子继承、发扬并充实了孔子的理论。我上文所讲的,都属“孔孟之道”。
⑧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请在第②段开头横线处填写一句能概括本段观点的句子。(2)、分析选文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有人说:“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结合本文第⑤段和第⑥段的内容,说说作者认为人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了解自己。(4)、阅读选文第⑧段,理清论证思路。 -
1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B、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现象。 C、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 D、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
14、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诗歌不是____的艺术,每个人都可以读诗。读诗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动情时,潸然泪下;困厄处,____。读诗要读透饱含情感的意象,____。不能____,更不能附庸风雅。我们读过的每一首诗,都会sù造我们的气质,浸染我们的品质。写诗不仅能rú养生命,更是生命的本能。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困厄 浸染 sù造 rú养
(2)、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可望而不可即 B、自惭形秽 C、抽丝剥茧 D、断章取义 -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岳阳楼记》,全文略。
【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③ , 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④ , 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⑤有余而无穷。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负郭:靠近外城,指近郊。②稔:庄稼成熟,丰收。③计:计簿,账目。④缣:双丝的细绢。⑤沛然:充沛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去国还乡 委而去之 B、把酒临风 东临碣石 C、处江湖之远 以养济群族之人 D、以养济群族之人 不以物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其喜洋洋者矣”与“后天下之乐而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一致。 B、【甲】文第①②段采取了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景交融。 C、【乙】文写了“义田”的作用以及对族人日食岁衣、嫁娶凶葬等具体养济之法。 D、【乙】文言简意赅,以叙述为主,用平实的笔调记载了范仲淹设置“义田”之事。(4)、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范仲淹的伟大之处。 -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岳阳楼记》,最后一段略。
【乙】王① , 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赵光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吾谁与归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C、王惊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论语》) D、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 B、甲文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C、乙文中的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个儿子,叫赵元杰。 D、乙文写姚坦夸赞益王建造假山的故事,说明姚坦很有眼光。(4)、乙文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甲文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5分) -
17、默写。(1)、而或长烟一空, , 浮光跃金,。(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文中表明滕子京被贬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的句子是: , 。(4)、文中具体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远景的句子是:
, , , , , 。
(5)、“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的览物之情是: , 。(6)、《岳阳楼记》中能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B、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多会于此 D、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春和景明(日光) B、长烟一空(全) 把酒临风(持、执) C、增其旧制(规模) 去国怀乡(离开) D、薄暮冥冥(少) 吾谁与归(我)
-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醉翁亭记》,全文略。
【乙】醒心亭记(节选)
曾 巩
凡公①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②丰乐③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④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⑤ , 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⑥《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⑦优游⑧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⑨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____
【注释】①公:欧阳修。②即:到。③丰乐:丰乐亭,为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建。④醒心:醒心亭,处于滁州西南丰乐亭东山上,也为欧阳修所建。⑤滋:滋生、蔓延。⑥韩子退之:韩愈,字退之。⑦君:指宋仁宗。⑧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⑨夷狄:泛指少数民族。⑩隅:角落。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 B、山间之四时也/四时俱备 C、名之者谁/名之以见其实 D、太守归西实容从也/公乐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3)、下列选项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多用对偶句进行描摹,如“负者歌于途”对应“行者休于树”,描画滁人之游,生动传神,也令音韵谐美。 B、甲文叙事角度巧妙,通篇以第三人称写太守,写醉翁,貌似旁观者,既避免了第一人称写作给人以炫耀政绩之感,还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趣。 C、乙文语言简练精准,以“饮”和“望”两字,概括区分了“丰乐”和“醒心”二亭不同的用途:前者用于饮酒,后者用于览胜。 D、甲、乙两文恪守传统“记”文以记事为主的规范,都记录欧阳修与众人游乐的事迹。同时,融入了一定的抒情、议论,削弱了作者的主体性。(4)、一方山水,两座名亭。欧阳修借“醒”与“醉”所传达的情志是否相同?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