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则会读得不扎实,欲速则不达。
②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
④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⑤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A、③⑤④②① B、①④⑤③② C、③②④①⑤ D、①⑤③②④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备份月球样品存入韶山,是缅怀毛主席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丰功伟绩 , 告慰毛主席“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 B、如今各种游戏软件令人眼花缭乱 , 为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国家用立法的形式为其撑起保护伞。 C、经过英法联军的掠夺和焚烧后,“万园之园”圆明园里面的各种珍宝已经荡然无存。 D、秋天,金桂飘香,果园里硕果累累,远远望去一片金黄,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
-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圆明园曾获得雨果的赞誉——“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然而富丽堂皇的圆明园被侵略者劫掠一空后付之一炬,荡然无存,侵略者瓜分着zāng物,还炫耀着自己的丰功伟绩。多么令人痛心!圆明园曾是中国的骄傲、东方的明珠,但如今却成了一道警钟长鸣的伤痕……
赞誉 惊hài瞥见 zāng物
-
4、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各题。
【甲】《湖心亭看雪》,全文略。
【乙】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①、丁酉② , 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湮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甲午: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②丁酉:指清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上下一白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及下船,舟子喃喃曰/及至断桥一望(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雾凇沆砀”写出了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的情景。 B、甲文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C、乙文中,张岱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与他梦中的西湖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D、甲文中,“大喜”不但写出了客人见到“我”时的惊喜,也暗示了“我”夜遇知己的高兴。(4)、结合甲、乙两文,分析两篇文章共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湖心亭看雪》,全文略。
【乙】初至西湖记(节选)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 ,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1)、下列选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在洞庭一湖”的“一”是“全、都”的意思,可以推知“上下一白”的“一”也是“全、都”。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的“西”翻译为“向西”,“从武林门而西”的“西”也翻译为“向西”。 C、利用组词法,“即棹小舟入湖”的“即”,我们可以解释为“即使”。 D、“余拏一小舟”的“拏”和“棹小舟入湖”的“棹”的都是撑船的意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记述湖心亭看雪一事,表达了自己的闲情逸致及高洁的情怀,其中也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B、甲文中“痕”“点”“芥”“粒”几个量词,将天地的辽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对比,呈现出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 C、甲文中“痴”字表现了作者的痴傻,映射出其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以及透露出无限的惆怅迷惘和淡的故园哀愁之思。 D、甲文写的是雪后的西湖,乙文写的是春天的西湖,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4)、甲文和乙文都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试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和手法上有何不同。 -
6、默写。(1)、《湖心亭看雪》中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 。(2)、《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借舟子之口表达志趣的语句是: , 。(3)、《湖心亭看雪》中表达了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 , , 。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余住西湖 余拏一小舟 B、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C、是金陵人 是日更定矣 D、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晚上八时左右)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处白)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罢了) D、莫说相公痴(不要说)
-
9、阅读《水调歌头》,完成各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几时有?”词人开篇发问,写出了对宇宙的疑惑,流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B、“我欲”“又恐”既写出词人对月宫的向往又担心那里高寒难耐,体现了词人矛盾的心理。 C、“婵娟”指月宫中的嫦娥,“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渴望与嫦娥分享这美好的月光。 D、全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10、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各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白居易的作品。 B、首联诗人以低沉的笔调回顾了自己的贬谪生活。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比喻当时朝廷的腐朽和死气沉沉。 D、尾联表达酬谢和共勉之意,表现了诗人历经磨难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2)、本诗颔联中词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
11、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各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极度苦闷抑郁。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形象化的语言写了仕途艰难,是实写。 C、七八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得赏识、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D、这首诗里诗人情感激荡起伏,有理想破灭,有梦想起航,有永不言败。(2)、李白的诗歌以浪漫主义著称,此诗以浪漫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请结合诗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
12、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 ,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 ,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 ,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精神的诗句: ,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 。(9)、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 , , 。(10)、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抒发了自己矛盾心情的语句是: , 。(1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借以安慰自己的语句是: , , 。(1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
-
13、直接默写。(1)、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其一)](2)、 ,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3)、 ,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4)、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其一)](5)、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6)、 ,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 ,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9)、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0)、?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11)、不知天上宫阙,。
(苏轼《水调歌头》)
(12)、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
(13)、 ,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14)、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15)、 ,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16)、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
14、九年级(1)班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拟标题】同学们梳理了初中语文课本后,绘制出了下面的统计图,请你给统计图拟写标题。(20字以内)(2)、【写标语】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3)、【填表格】请你根据诗句,将相应小说人物的选项填入表格。
诗句
小说人物
瞽目残肢怀壮志,著书扶笔写丹心。
①
金睛火眼炉堂练,挥棒除妖众鬼逃。
②
为中科举累次考,考得身驼人已老。
③
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
④
A.范进
B.江姐C.保尔·柯察金
D.孙悟空 -
15、拓展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____
汤成难
①下一站是巴塘,这是川藏交界的县城,过了巴塘,便进入西藏。道路两侧____。
②正在满心烦躁时,突然,货车一个急刹,车头猛地往前一挫。他摇开窗,伸出脖子,冲外面大吼一声。拦车的是个老太,跑到路中央来了,显然没有太多经验。老太也被吓到了,哆嗦着举起手上的东西向他示意。她编了两条细长辫子,在脑后会成一根,脸呈酱紫色,竹节一样粗糙的手抱着一件绿色毛衣。她要他帮忙将毛衣捎给她拉萨的儿子——这是他从她含混杂乱的发音里捕捉到的。拉萨、茶馆、吉尔(也有可能叫加尔),除此,什么也没听懂,也不想听懂,因为他不愿帮忙。他已习惯不与人说话,舌头由于长期没有音节的敲击而变得笨拙迟钝。但她并没让开,执拗地挡着车头。
③此时,那件绿色毛衣正躺在座椅上。毛衣是用旧毛线织成的,大概又添了年份,颜色有些灰暗,倒像是秋天的牧场,草色有颓败的萎黄。毛衣很小,极短,针法也不好,坑坑洼洼,一处居然有个蚕豆大的洞,可能是织漏了。胸口处织了一朵花。他把毛衣撑开,从里边掉下一张纸片,巴掌大小,上面写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他凑到窗口看,是地址和人名,字太丑了,像小学生写的。他把纸条揉成一团,刚要扔出去,觉得不好玩,便摸出打火机,将纸条点燃,看着火苗将那些字一一吞没。
④到邦达镇时,他还故意将毛衣落到面馆,可又被老板娘送出来塞回给他。再次上车后,毛衣就正式和抹布为伍了。在后来的行驶中,他常拿它抹挡风玻璃上的水珠,擦仪表盘上的灰尘。过亚口的“九十九道拐”的时候,车子化油器被沙子堵住了,他用那件毛衣摁住化油器进气口,增加吸力来疏通油道和进气管;遇上暴风雨,从“通麦坟场”死里逃生后,顺手抄起擦汗的也是那件毛衣;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原本摊在膝盖上的抹布毛衣又自然地被掖在了胸前,身体立即感到丝丝缕缕的温度;玻璃摇不到顶了,他急中生智,将毛衣塞在缝里,顿时暖和多了。
⑤在逐渐温暖的驾驶室里,他突然想起一个曾搭乘过的男孩。从巴塘一直搭乘到拉萨,男孩和他一样沉默,总是一言不发看窗外。夜里,男孩在货车上借宿,睡在两张座椅上,瘦小的身体蜷着,翻身时轻轻地挪,尽量不发出一点响动。他觉得男孩一定没睡着,但彼此都没说话,狭小的驾驶室里只有他们轻微的呼吸。后半夜下雨了,温度越来越低,他故意将被子拖挂到座椅上,让被角盖在男孩身上。____他想起小时候走夜路的场景,常常是天黑后翻过大堤去陪在渡口的爷爷。去大堤的路,两侧种着胡桑,____。他总是在最害怕时,听到大堤上爷爷哦哦哦地唤他名字。爷爷是个哑巴,这是他唯一能发出的音节。之后的整个夜晚,都是极其安静的,他也尽量不发出更多响动。现在,他想起那间棚屋,想起爷爷,还有搭乘过的男孩,想起那些格外安静的夜晚。
⑥前边路况好了,他用力踩油门。风在窗外呼啸,篷布、绳索,以及卡在缝里的毛衣,都发出奇怪的叫声。突然,啪——毛衣飞出去了,落向黑暗。踩油门的脚一松,心里动了一下,像小石块激着水面。他愣了好一会儿,但没有停车,他急需赶路。可是,心里突然有点空,仿佛他这趟拉的仅仅就是这件毛衣。
⑦到达拉萨是在两天后。走在街头,看到一间间茶馆,他突然对吉尔其人充满好奇。他开始一家家地去询问,是否有从巴塘来的叫吉尔的大男孩……
⑧面前的小伙子正冲他笑,牙齿雪白,眼里有亮闪闪的光,像一小团火。我叫德吉。总是有货车司机来这儿找我呢,他们是给我捎东西的。我家人会让货车捎东西来。他们给我捎过鞋,捎过帽子,还捎过糍粑。有一次,给我捎来一只手套,一只左手的、兔毛的,真的,你肯定不信,怎么会是一只呢?我后来问家里人,就是一只,我们的牧羊犬捉住一只兔子,兔子不大,只能缝一只手套,他们等着再捉到兔子缝另一只呢……
⑨从茶馆出来,他的脚步急促了些,似乎有什么着急的事要立即完成。街上到处都是藏式用品,他四处乱转,终于看见一家毛衣店。五颜六色的毛衣挂在衣架上,他在一件绿色毛衣前站住。这是一件草绿色的毛衣,像春天刚刚返青的草原,毛衣很厚实、很宽松,也很柔软。他想,穿上它一定很暖和的。
⑩毛衣紧紧卷着,贴在他的胸膛。特意新添的花,被卷在最里层。拉萨,茶馆,吉尔……他庆幸还记得纸条上的字。他把毛衣往怀里掖了掖,抬头望向天空,____。
(有删改)
(1)、请梳理文脉,完成拍摄内容的拟写。①→嫌弃毛衣→回想往事→②→遇见德吉→③
(2)、有同学提出,按时间顺序安排拍摄内容,建议将“小时候走夜路”等场景放在情节开端处。你赞同这一安排吗?说说理由。(3)、品读第⑤自然段的画线句,揣摩人物心理,补写一段内心独白。(4)、导演组拟选择一组场景进行设计。你推荐哪组?并说说你的设计构想与意图。A.川藏马路两边的景色
B.小时候夜路旁的胡桑林
C.拉萨的天空
(5)、关于影片名的选择,有多个方案。请你推荐最合适的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A.一件绿色毛衣
B.吉尔的眼睛
C.巴塘的礼物
-
16、课内阅读 阅读《故乡》,完成各题。(1)、与记忆中的少年闰土相比,中年闰土有哪些变化?作者这样写揭示了什么主题?(2)、“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结合全文,请说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含义。
-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寻找心灵家园是中国文人心中很重要的一个情结。古今许多诗人都表达过身处故乡却更思乡的一种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如李白便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之叹,大概也是因为兰陵美酒让他有了这种归属感。
①一种内心对于美好环境与生活的世外桃源般的想象之所
②是因为对诗人们而言
③真正的故乡并不仅仅是一种地理上的故乡
④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感
⑤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归宿之地
A、④②③①⑤ B、③①④②⑤ C、④②③⑤① D、③①④⑤② -
18、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B、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C、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
-
19、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走进荔波瑶山古寨,呈现在眼前的不是xiāo索的荒村、____的枯树,而是池塘、菜园、鸡犬相杂、羊牛出圈、土墙茅草房,一片古韵悠悠的景象。这美景能驱散你内心的阴晦,让你____。造型独特的古禾仓群____,穿着传统服饰的瑶族妇女在家门口做着刺绣,原始质朴的传统村落,让人们____喧嚣的尘世,远离一切应chou。作为迎宾地点的铜鼓广场上,巨型牛头铜鼓庄重神秘。铜鼓一般在祭祀重要节日及欢庆场合上使用。
村史馆里,一件件物品、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生动记录了瑶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让人们拓展了眼界,见过了世面,收获了感动。
古朴与现代,热情与安宁,开发与传承带来的反差彰显着瑶山古寨的独特个性,吸引着人们前往。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xiāo索 阴晦 质朴 应chou(2)、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伶仃 B、松松爽爽 C、隔膜 D、历经沧桑 -
20、为调动同学们阅读小说的积极性,充实课余文化生活,各班级拟举办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请你带领同学们完成下面的活动。(1)、下面是“小说天地”社团活动计划的流程图,请你用连贯的语言将整个流程图完整、准确地介绍给同学们,100字左右。(2)、小渝在读《水浒传》时,其复杂的人物关系、曲折变化的故事情节给小渝的阅读带来了困难。请你设计一个活动,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示例:演话剧——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体会人物在情境中的心理变化,走进人物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