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凉山旅游推介会上,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请从下列凉山代表性美食中任选一种,模仿示例,以第一人称为其撰写自荐语。要求:突出食材特点、制作工艺或文化内涵(至少包含两方面);语言生动活泼,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以内,避免与示例重复。

    凉山代表性美食:坨坨肉    火盆烧烤    酸菜土豆汤    鸡火丝饵块

    示例:我是建昌板鸭,凉山风味的“时光雕刻师“!百年盐卤入骨,松木烟熏诉说岁月,古法晾晒封存阳光。脂如琥珀透亮,肉似云絮酥香。自茶马古道至今日,烟霞封存凉山旧事,撕开一角,细品时光醇厚!

  • 2、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孔子晚年修订《春秋》,以精微笔法寄寓微言大义,创立了编年体史书范式。

    ②商代甲骨文中镌刻的占卜辞文,构成了现存最早的成熟汉字体系。

    ③秦代焚书造成典籍严重散佚,汉代儒生通过口述传承与发掘壁中书等途径重新整理经典,最终使儒家文献体系得以重建。

    ④周代存在的采诗传统,通过官方渠道系统采集民间歌谣与庙堂乐章。

    ⑤这些珍贵文献经孔子师徒系统地编纂整理,最终形成传世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A、②④⑤①③ B、②④①③⑤ C、④⑤②①③ D、④⑤①②③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遇见挫折时,痛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勇敢面对困难是十分重要的。 B、为了保护和传承彝族漆器技艺,当地政府开展了举办培训班、设立传承人等措施。 C、通过这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受到凉山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D、近年来,研学游已成为中小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 4、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漫步在建昌古城的青石板路上,行人川流不息 , 南方丝绸之路的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这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虽历经沧桑,却依旧在风云变幻中焕发新生,成为凉山文旅的耀眼名片。

    A、川流不息 B、历历在目 C、名副其实 D、风云变幻
  • 5、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B、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徒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C、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D、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治知“。就是说,从探查物体而得到知识。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子(mí)  日(yì)  打(gé)  风雪途(zài) B、暗(huì)  颠(bó)  水(fú)  相辅相(chéng) C、实(dūn)  山(lù)  然(mò)  手旁观(xiù) D、然(wǎng)  推(sǎng)  旋(wò)  装作样(mó)
  • 7、旅行,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总有许多未知的景、人、事、物在等着你,人生有许多的“特别”旅行,每一次都让你印象深刻,心旷神怡。“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备好行囊,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还记得那次特别的旅行吗?这次,有不一样的景色,发生了不一样的事,也出现了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一次特别的旅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力求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②中心突出,详略得当。③综合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适当穿插议论、抒情。④卷面整洁,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8、诗歌鉴赏

    少年游·早行

    [唐]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下列词作表达的情感与本词最接近的一首是(     )
    A、《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B、《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C、《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D、《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 
  • 9、古代诗文阅读

    桓南郡好猎

    桓南郡公玄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所指,不避陵壑。或行陈不整,麏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常自带绛绵着绳腰中,箸腰中。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自此小差。

    (《世说新语》)

    【注释】①隰(xí):低湿的地方,泛指原野。②双甄:军队的左右两翼。③麏(jūn):同“麇”,獐子。

    (1)、下面对桓南郡公打猎的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猎物常常逃走 B、速度快而小心 C、出行排场很大 D、以绑部下为乐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或行陈不整        或王命急宣(郦道元《三峡》) B、参佐无不被系束    军士吏被甲(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C、玄问此何为     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公猎好缚人士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钧《与朱元思书》)
  • 10、现代文阅读

    最是书香能致远

    勤  廉

    ①打开一本书静心阅读,加入读书小组参与读书打卡活动,线上聆听一场读书讲座……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与,氤氲书香助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②总书记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9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日益完善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为人们搭建起发现更好自我的阶梯。

    ③整合阅读资源,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更充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阅读研究相关支撑学科的发展以及阅读服务产业链的日益完备,传统阅读资源与新兴数字化阅读资源相互补充,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提供了宝贵养料。红色经典和重大主题读物的出版发行,增进了读者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了解。“中国好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等活动,让更多人在阅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出版物过程中,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④丰富阅读场景,多元方式让阅读更便捷。移动互联时代,阅读有了新的场景和表现形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超过三成的成年人有听书习惯,用耳朵“阅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读书新“姿态”。虚拟阅读设施与实体阅读设施相补充,个人阅读与群体阅读相交融,线下阅读与线上阅读相结合……不断拓展的载体和业态,让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成为可能,全民阅读加速成为现实。

    ⑤保障阅读权益,向阅读人群全覆盖不断迈进。阅读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一项具体权益。从为阅读障碍者提供盲文出版物、大字出版物、有声读物,到保障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为特殊群体提供精细化阅读服务,让阅读蕴含的温度和人文关怀触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保障不同群体阅读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各个群体的阅读门槛,推动阅读成为人人可享、人人均享、人人乐享的选择与习惯,也可为全民阅读注入更为扎实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⑥最是书香能致远。在阅读中传递书香、传承文明,关系着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从加强优质内容供给保障“有书读”,到夯实硬件基础、利用技术优势确保随时随地“读好书”,再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爱读书”,推广全民阅读不仅要在“全”上做文章,更要在“细”上下功夫。将书香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一定能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1日,有改动)

    (1)、下面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最是书香能致远。 B、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C、日益完善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为人们搭建起发现更好自我的阶梯。 D、将书香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一定能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2)、阅读全文和【链接材料】,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是怎样读书的。

    【链接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 11、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院落

    余显斌

    ①父亲的院落在乡下,依然是矮墙,上面杂生着枯草;依然是三间瓦房,在夕阳下,扯出一缕袅袅的炊烟。

    ②父亲坐在院落里,抽着烟,烤着火,间或咳嗽两声。父亲住不惯城里的房子,以他的话说:“这哪是人住的啊,还不把人憋死?”父亲到城里来,几天之后,就腰酸腿痛,就唉声叹气,就走了。

    ③父亲永远留恋着自己那三间瓦房,还有一个院子。

    ④在乡下的院子里,父亲才算找回了真实的自己,才会粗声武气地大笑,才会大声喊叫邻居来喝茶,才会找年龄相当的人谈今年的雨水和收成,才会打开鸡笼,大声吆喝着鸡,才会对母亲高声说着今天要吃什么饭,放点地里长的大白菜,或者豆角。

    ⑤在小院里,父亲永远是个主人,而不是客人。

    ⑥春天来了,雨水一落,父亲就会在墙角空地上用棍子插些小洞,放进豆种,然后,沿墙一周插上篱笆。不久,几场春雨飘落下来,父亲那些豆子,就会一颗颗破土而出,长出肥嫩的芽儿,顺着风长高。父亲从坡上回来,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些豆秧一根根顺着篱笆而上,伸长了身子,舒展着叶子,就会高兴得哈哈大笑,摸着胡茬:那种得意,就如面对自己的孙子一样。

    ⑦夏天之后,院子里,丝瓜拉成架,豆荚顺着篱笆爬上墙头。做饭时,父亲会踩着凳子去摘,然后洗净了,交给母亲,放在锅里炒着。在放了油的烧红了的锅里,豆角发出“咝啦咝啦”的响声,父亲坐在院子里,坐在豆棚瓜架下,轻轻地摇着蒲扇,摇出一脸的幸福。

    ⑧这两年,父母都老了,不养猪了。父亲就将院外的猪圈改造成了一个荷花池。田田的荷叶碧绿如洗,轻灵水嫩。翠绿的莲叶间,一朵朵荷花洁净地生长着,有含苞欲放的,有半开的,也有全开的,一片热闹气象。间或,有一只蜻蜓飞来,在荷花上歇着,风一吹,又飘走了,只有花儿袅娜洁白。

    ⑨到了秋天,院中的葡萄熟了,父亲会很认真地照看着,不许鸟雀啄食,让一颗颗葡萄珠圆玉润地鼓胀着,晶莹着,由小变大,由绿变紫,变灰,一弹一出水。这时,往往,父亲会打电话告诉我们,让回来吃葡萄。等不及了,父亲就进城来,拿着袋子,里面装着葡萄,一颗一颗,水灵而饱满。父亲一串一串拿出来摆在桌上,摆得很慢,很细致,摆出一脸的成就感。

    ⑩冬天,没有了瓜菜豆秧陪伴的父亲,坐在院子里,显得无奈和无聊。这时,他会拢起火。坐在火堆前编起背篓,还有竹筐。竹篾是山上自栽的竹子织成的,父亲剖开竹子,划成竹丝。竹丝在父亲的手上跳跃着,翻动着,仿佛有生命的精灵一样。父亲编的竹器并不美,相反,还很难看,但耐用。这些竹器,就成了家用的东西,但更多的则送给了同村的人。父亲喜欢别人讨用这些东西,每到这时,他的脸上会露出感激的笑,用他的话说:“人家要,是给咱长脸。”父亲从别人的需求中得到满足,得到快乐。

    ⑪院落里的一切,父亲侍弄得很细致,对他来说,如小学生做作业一样,认真,一丝不苟。父亲永远都在做着他的作业,没一刻安闲,一直到老去,一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选自《新校园:阅读版》,有删改)

    (1)、下列对父亲四季的活动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天,父亲亲自在院子里栽种豆子。 B、夏天,父亲在院子里侍弄丝瓜、豆角。 C、秋天,父亲管理院子里的葡萄,送给儿子一家吃。 D、冬天,父亲亲自编背篓、竹筐送给同村讨人喜欢。
    (2)、文章第⑤段“在小院里,父亲永远是个主人,而不是客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12、名著阅读;下面名著片段是谁说的话(     )

    现在,小弟弟,我愿意引你走上正路,因为我知道你是有出息的。那些苟且偷生的家伙我实在看不惯。现在整个世界都着了火。奴隶们造反了,他们要把旧社会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弟兄,而不是娇生惯养的宝贝蛋儿;需要的是能够坚决斗争的顽强战士,而不是那种遇到打仗就像蟑螂见到阳光马上就钻缝儿的胆小鬼。

    A、保尔 B、朱赫来 C、谢廖沙·勃鲁扎克 D、托卡列夫
  • 1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孟子》《庄子》《礼记》等古代典籍均为儒家经典。 B、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最后一天,有吃年夜饭、守岁等习俗。 C、游记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略写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这是写作的重点。 D、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 1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俄顷风定云墨色,。(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 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3)、万籁此都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石壕吏》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 
  •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B、不过,16世纪所谓的小冰河时期开始后,气温骤然下降,这些古代北欧人全部丧生,农业也无以为继。 C、虽然这段记忆已被尘封多年,但只要有人一提起,往事就会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D、在中国旅游和观赏名胜古迹,常常会遇到亭台楼阁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 16、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炎炎夏日,蝉鸣阵阵。走进贵州省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只见两岸绿树成荫,yū huí ① 清澈的龙江河穿村而过,幢幢靓丽民居错落有致,座座院落干净整洁、花红草绿。目之所及,步步皆景,处处如画。山水风光宜居宜业。随着村庄“颜值”“气质”双提升,慕名前来的游客luò yì bù jué ②

  • 17、听力题
    (1)、贵阳主要为(   )地貌
    A、黄土地貌 B、雅丹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2)、请你根据所听的材料,简要说说为什么贵阳又有“爽爽的贵阳”之称。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定心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生活学习中,“定心丸“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有力的承诺、一封真诚的书信,也可以是赞许的眼神、肯定的手势、温暖的拥抱、默默地陪伴……请以定心丸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 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9、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中,你的小组负责制作与古建筑相关的手抄报,你们选择介绍古建筑八大元素之一——飞檐。以下是组员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手绘的飞檐图,请你结合表、图,写一段介绍飞檐的说明性文字,200字左右。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飞檐
    释义屋顶造型的一部分,檐部形式之一
    使用对象亭台楼阁、宫殿、庙宇
    艺术美感轻盈活泼、屋角上绝美的灵动
    南北差异南方:翼角高挑,可将房顶的雨水抛远,减少雨水对基础建筑的损坏
    北方:翼角平直,可减少积雪对末端瓦片造成压力
    相关诗文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 20、名著阅读。
    (1)、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 B、《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C、《汉书》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 D、诗的源头是歌谣。春秋时,太师们记录下三百多篇唱词,遗称“诗三百“,便是后来的《诗经》。
    (2)、小语在默写《诗经·关雎》时常把“在河之洲“中的“洲“写成“州“,请结合《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造字方法及特点告诉他怎样避免这个错误。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