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 )A、怯懦 勇敢 卑劣 心甘情愿 B、美丽 聪明 害怕 不可救药 C、狡猾 愚蠢 精致 随声附和 D、诚实 美妙 富丽 多么合身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附和(hè) 圈定(juàn) 钦差(qīn) 陛下(bì) B、赏赐(cī) 头衔(xián) 爵士(jué) 花纹(wén) C、系上(jì) 炫耀(yào) 妥当(tuǒ) 呈报(céng) D、骇人(hài) 勋章(xūn) 更衣(gēng) 称职(chèn)
-
3、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选段一: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聒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耸,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选段二: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处,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狗烹兔死’!——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分付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
言
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1)、 以上选段均出自中国古典小说 , 作者是。(2)、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结合选段一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3)、 阅读选段二,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有关唐僧的情节内容。① →孙悟空再次解释打死白骨精的缘由→② →孙悟空回忆师徒相遇相伴情→③ →孙悟空下拜师父并嘱托沙僧后无奈离开
(4)、 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不断成长,请结合两段选文,从孙悟空第二次离开取经团队时的表现变化,谈谈你对“孙悟空成长”的理解。 -
4、【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神农尝百草
①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②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厉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们都赶跑。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了,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
③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去的。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④然后,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了过来。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
⑤神农带着臣民们攀登木架,上了山顶。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喜欢极了,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白天,他领着臣民们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们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
⑥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解了毒气。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⑦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豆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们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叫臣民们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节选自《中国神话》,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分不清”是神农尝百草的原因。 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山的高峻陡峭和上山顶的艰难。 C、第⑤段画线句从色彩角度写出山顶上的花草五彩斑斓、密密麻麻。 D、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先祖对中医药学探索的想象。(2)、 神农尝百草的过程展现出非凡的想象力,请你概括此中艰难的事件。(3)、文章多次写到“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有什么用意?请从结构、内容和情感三个方面简要分析。 -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作者袁珂,现当代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B、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的追求和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C、创世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起源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都属创世神话。 D、《女娲造人》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这个句子中的“应该”是助动词,“什么”是代词。 B、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如“伟大”“纯真”“见义勇为”是褒义词;“丑陋”“卑鄙”“见利忘义”是贬义词。 C、“变化—改变”“非凡—平凡”“荒凉—荒芜”都是反义词。 D、“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女娲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劳动着。
-
7、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神话的产生还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性质。
①当时人们必须依靠集体,共同获得生活资料,抵御野兽和敌人;劳动所得有限,必须平均分配。
②同时,由于人们的利益一致,在集体生产中涌现出来的技艺超群、勇敢刚强的人物,受到全体成员的崇敬,其被赋予神奇的能力而成为神或半神。
③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原始人制服自然的愿望。
④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人与自然的主要矛盾,成为人民注意的中心。
⑤因此,解释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为神话的主要内容。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②⑤ C、④①③②⑤ D、④⑤②③① -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孩子们的世界需要英雄。有阴险狡诈、凶神恶煞的妖魔鬼怪,就会有顶天立地、神通广大的英雄。 B、地质工作者在炎炎烈日下,在莽莽榛榛的崇山峻岭中,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长年累月寻找矿藏。 C、为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亲自到需要走访的群众家去。 D、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成功发射,大家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地初开,一片荒凉。女娲用泥土chān huo水róu出人的形状,并赋予他们生命,让莽莽大地不再非凡。小人们虽不如女娲那般神通广大,却也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绵yán生息,使得族群蓬勃发展,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神奇与气概。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ān huo róu出 绵yán(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莽莽 B、非凡 C、蓬勃 D、气概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我们经历过顺风行走的舒畅,也体验过逆风奔跑的艰难。顺风时,风力相助让我们轻松而快速地抵达目的地;逆风中,迎风而上的勇气、与风抗争的方法、驭风飞翔的智慧……同样助我们实现人生理想。
请以“逆风也能飞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手 燕骁
①老屋的旧皮箱里,装着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中母亲乌黑的秀发、青涩的面庞、白皙的手指,满溢着青春的气息。然而照片只是过去,我懂事以来,母亲总是忙碌的。
②我参军入伍后,回家的日子一只手便可悉数罗列。偶尔回家探亲,母亲总是闲不住。我劝她:“难得周末,妈你歇会儿吧。”母亲嘴上答应,实际上,不是在厨房做饭,就是在客厅清扫。
③有一次我休假,还未到家时,母亲就打电话说准备了我最爱的辣子鸡,她和父亲都非常想念我。
④那天吃过晚饭,我们围坐闲聊,谈到了家里人谁的手最漂亮。
⑤我说:“爸的手最好看,手掌宽大有力量,指甲月牙形。”
⑥父亲说:“还是你母亲的手最好看,又细又长、又白又嫩。”
⑦“哪里好看咯。”母亲不好意思地说道,说完就悄悄把手放在了身后。
⑧“好看是好看,就是累弯了。”妹妹说话的同时,握住母亲的手。那时我没细看过母亲的手,以为父亲说的话,不过是夫妻之间相互欣赏。
⑨假期短暂,我很快就回单位了。有一天和妹妹打电话时,才知道母亲切菜伤到了手,左手食指连带指甲被切掉一大块,血流不止,疼得整晚睡不着。那时候父亲在单位驻守,我也不在身边。她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一直忍着没说,直到妹妹回家才告诉我们。
⑩我总惦记着母亲受伤的手,便让妹妹拍几张照片。起初母亲并不情愿,说自己的手不好看。我想,可能是我那晚说的话让母亲伤心了。再三劝说下,母亲总算答应让我帮她看看。收到照片后,我沉默了。母亲的手掌、手背粗糙干燥,像被砂纸磨过一样。因长期泡水,指甲泛白变软,手指明显浮肿,两只小拇指已然弯曲不能伸直。这苍老的手,让我联想到母亲青春不再的面孔,想起她的白发。
⑪童年的记忆,如潮水般向我涌来。
⑫我们三兄妹小时候,父亲经常不在家。秋季,天气转凉,母亲每天一早独自到地里收玉米。有一天下午,天空忽然阴沉下来,转眼间下起瓢泼大雨,气温急转直下。我和妹妹围在火炉前取暖,焦急地等待着母亲。雨一直下个不停,母亲冒着大雨安置好所有粮食。等她回来时,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一双手被雨水泡得苍白浮肿……
⑬冬天时农活虽少一些,家里却还有牲畜需要饲养。母亲自己种了几亩大白菜,每次采摘时,总是赤着手刨冰;切碎菜叶烫煮时,冰渣子与菜刀撞击的声音清脆可闻;为此,母亲的手也总长冻疮……
⑭过往种种,让我不禁想起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⑮时光飞逝,母亲忙忙碌碌几十年了,头上的青丝已经变得花白。父亲说母亲的手非常漂亮,肯定不是假的。她曾经也是花一样的青春少女,拥有细腻柔软的双手。只是,成为妻子和母亲之后,她日夜为家人操劳,青葱玉指早已老茧遍布。母亲的青春变成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期盼,刻在双手的每一道皱纹里。
(摘自《解放军报》2023.4.21)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家人评价母亲的手,为我们展示温馨美好的家庭关系。 B、⑫⑬段是插叙,回忆童年生活,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C、文章多处细致描写母亲的手不好看,与全文表达的主题不符。 D、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在叙述日常生活小事中蕴含着感人力量。(2)、文章围绕“母亲的手”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阅读文章,要学会批注,请完成以下任务。原文
任务
批注
母亲不好意思地说道,说完就悄悄把手放在了身后。
品味“悄悄”的表达效果
(1)。
收到照片后,我沉默了。
揣摩“我”当时的心理
(2)。
(4)、有人建议将题目《母亲的手》换为《母亲的爱》,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5)、同样写母爱,本文结尾画波浪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链接材料】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
12、班级开展“饮食文化”探究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预制菜,顾名思义,就是提前制作好的菜肴。根据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我们可以把预制菜分为四大类:即食类(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类(如自热火锅、便利店饭团)、即烹类(如速冻饺子、方便面)和即配类(如免洗免烹的净菜)。
【材料二】
【甲】2023年秋季开学季前夕,“预制菜进校园”这个话题多次被提及,引发了较为广泛的抵制。9月22日,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十分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的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不宜推广进校园”一句话,为这场学生吃饭风波画上句号,也给高度关注孩子在校吃饭问题的家长一颗定心丸。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上观新闻”)(选自《七彩语文》)
【乙】从历史维度看,中国文化中把会不会用火看作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热食是文明的象征;从技术维度看,中国人历来讲究“食不厌精,除不厌细”,对烹调技术精益求精,热食不仅可“灭腥去臊除膻”,更可实现“味”的多样化:从饮食方式上看,中国人重视家庭观念,偏爱聚餐制,就餐者围火聚食。饮食在中国人眼里,不仅能满足简单的生活需求,还与习俗、信仰、情感等紧密相连。
【材料三】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结构发生变化,许多年轻人没时间采买食材,更没精力下厨。而好储存、好处理的预制菜恰好能解决这一难题,给人们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性”。预制菜让费工费时的“硬菜”和“大菜”实现了“便捷化”“标准化”,简化了从做饭到吃饭的流程,从而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
②虽然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人们对预制菜仍存在许多刻板印象,包括不卫生、不新鲜、不好吃等。实际上,预制菜的生产和其他食品一样,需要符合相关的国家安全标准。譬如预制菜中的免洗净菜,在我们国家已有十几年的生产历史,所有的清洁、切分都要在流水线上完成。一个合规的净菜加工车间,其规范性、安全性比一些卫生环境堪忧的小餐馆强很多。除此以外,在菜品新鲜度和口感方面,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生产线,也可以让预制菜中的添加成分越来越少,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口感的把控。
(1)、阅读材料一,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二者对预制菜持有审慎态度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班级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确立一个探究主题,并阐述你的探究结论。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宣求速,不多读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日习字宣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两弟如以为然,望常以此教诫子侄为妻。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非学无以广才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 (4)望常以此教诫子侄为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盖阅历一生深知之 B、非志无以成学 两弟如以为然 C、险躁则不能治性 不背诵则易忘 D、两弟如以为然 其人舍然大喜(3)、翻译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乙】文主要介绍了哪四件有关“为学”的事?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5)、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文在“为学”方面的相同点。 -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衷,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乙】
盘豆铺南李翁园
[宋]宗泽①
李翁卧亭午,春深掩柴荆。
忽闻风雨响,疑是勤王②兵。
【批注1】这里的“卧”与“僵”“孤村”联系起来,给人一种孤苦、凄凉的感觉。
【批注2】这里的“卧”不同于【甲】诗中的“卧”,________。
【注】①宗泽,北宋、南宋之交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抗金名臣。②勤王,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1)、小苏准备仿照【批注1】给【乙】诗中的“卧”字做批注,请你帮他完成。(2)、两首诗划线句都描写了风和雨,陆游和宗泽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
15、阅读交流会上,同学们对经典古诗展开讨论,请将下面的空补充完整。
读诗是读人生际遇。李商隐在雨夜深情写出“何当共剪西窗烛,①”;李白在月夜惆怅感慨“② , 闻道龙标过五溪”;杜甫在江南悲叹“③ , 落花时节又逢君”;李益在大漠想象“不知何处吹芦管,④”。
读诗是读人生抱负。曹操看大海之姿,咏叹“⑤ , 若出其里”:谭嗣同看潼关之景,抒发“⑥ , 山入潼关不解平”;刘禹锡屡遭贬谪,“⑦ , ⑧”借明丽秋景抒发了豪壮的情怀。
-
16、下面是两位同学写的读书感受。请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仿照其中一个例句,写出你的读书感受。
示例一:读书如品茗,品茗需慢斟细饮,读书需反复咀嚼。
示例二:读书如登山,登得越高,风景看得越远:读得越多,眼界越开阔。
-
17、在《西游记》阅读分享会上,请完成以下任务,(1)、同学们发现作品中很多人物都有“多面性”,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
孙悟空
唐僧
事件
大闹天宫
勇斗狮驼岭
(1)
女儿国逼婚
性格特点
(2)
善恶分明,敢作敢当
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严守戒律,信念坚定
(2)、小语和小文在阅读《西游记》时发现这部书重复出现“大闹”和“大战”,内容精彩,引人入胜。请你从以下故事中选择一个简述其情节。(要求写清起因、经过、结果)①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②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③悟空大战圣婴大王
-
18、下面是活动的一段主持词,小德补全语段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让我们_______,不要撒谎,不要阿谀奉承,要脚踏实地,光明磊落;读书______,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无数壮丽的山河,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事物;读书也______,书本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A、①学做温柔善良的孩子 ②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③陶冶了我们的性情 B、①学做正直诚实的孩子 ②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③陶冶了我们的性情 C、①学做正直诚实的孩子 ②陶冶了我们的性情 ③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D、①学做温柔善良的孩子 ②陶冶了我们的性情 ③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
19、小文拟写了活动邀请函,请将表达不得体的两处进行修改。
尊敬的李老师;
2025年1月15日下午14:00。我校将在学校礼堂举行“与书为伴,与智同行”阅读活动,①我们会倾情奉上一场阅读盛宴。②您很荣幸地被邀请为本次活动的嘉宾。③我校同学都期待聆听您的拙见。④期盼您的光临,我们不胜感激!
育华中学学生会
2025年1月13日
第处有错误,可修改为:。
第处有错误,可修改为:。
-
20、以下材料是小语拟写的活动倡议书中的一部分,请修改完善。
同学们,阅读是一场精神盛宴。读《济南的冬天》,你就能体悟,人内心有了着落,即便是冬天也会感到温晴;读《秋天的怀念》,你就会明白,人不能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否则往往会忽略亲人因你而憔(瘁 悼)的面庞;读《再塑生命的人》,你就会懂得,热爱与奋斗是我们与幸福相拥的奥(秘 密);读蒲松龄文的《狼》,你一定会感慨正义必将战胜邪思……
同学们,尽管开卷有益 , 但是阅读也要注意方法。首先,阅读要选好书,书市的书籍鱼龙混杂,选书的时候要精益求精。其次,读书要读完整,一旦精心选择了适合的书籍,就要坚持读完,不要见异思迁 , 半途而废。第三,读书要学会边读边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随声附和别人的观点。
同学们,加入我们的行列,抽出时间,捧起一本书吧!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着落zháo 憔瘁 奥秘 蒲松龄pǔ B、着落zhuó 憔悴 奥密 蒲松龄pǔ C、着落zhuó 憔悴 奥秘 蒲松龄pú D、着落zháo 憔瘁 奥密 蒲松龄pú(2)、你检查文段后,发现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卷有益 B、精益求精 C、见异思迁 D、随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