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班级举行“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材料二: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要求“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责传统美德的作用”。近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人文金砖”,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无论是考察调研还是出访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求“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宣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强调“把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设成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大家庭”……今天,“和”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已深深熔铸成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塑造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崇尚“和”的理念对自然、家庭、社会和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
    (2)、小冉同学经常听妈妈说“以和为贵”。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敢指出,平时受了委屈也一味无原则地妥协以追求一团和气。针对此现象,她的妈妈很苦恼,请你帮忙引导一下小冉同学,你会怎么说?
  • 2、学校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以下任务。
    (1)、以下是同学们为“倡导低碳生活”准备的宣传海报。请你任选一张,模仿示例,写一则宣传语。

    示例:图①:我不想无故暴瘦,请节约用纸,保护生态。

    (2)、同学推荐下图作为本次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图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3)、期末考试前,妈妈不想你参加“倡导低碳生活”宣传活动,你将如何应对?

    妈妈说:低碳低碳,成绩降低,要你好看!

  • 3、文艺委员出板报,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弄脏了你的衣服。他惊慌失措,连连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微微一笑,幽默地说:“。”这句话舒缓了他紧张的情绪。
  • 4、小桂看到社区里有邻居不太谦让、恶语伤人而影响团结,于是写了一副对联,上区联是“庭前广种虚心竹”,希望大家都能谦虚谨慎,下联想用栽花表达不要恶语伤人的意思,选出下列最为恰当的一项(   )
    A、胸中常怀感恩情 B、架上蔓延凌霄花 C、屋后长栽傲骨梅 D、院里休栽带刺花
  • 5、选出下面材料与“和为贵”无关的一项(   )
    A、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D、千里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 6、下图是“和”字的甲骨文,该字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小题。

    我们理想中的经典读本: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的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qiè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理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从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者的本心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qiè  实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经典读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工作努力 B、研究思考 C、训练计划 D、辜负本心
    (3)、以上文段选自作家  (作者名)的作品《经典常谈》的自序。顾颉刚先生译的《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中国最古的的历史。
    (4)、结合以上内容,说说作者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 8、请以“原来这么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先补充完整题目,横线可填“快乐”“幸福”“成功”“阳光”等等。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600字。

    ⑷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油菜花开    
    祁云枝

    ①迎春花在节气中醒来,苏醒在尚未展叶的枝条上,开始用黄色的小喇叭,一一唤醒草木邻居。玉兰率先脱掉茸毛外套,踮脚、侧腰,那甜丝丝的花香,便一缕缕氤氲在空气里,把我、蜜蜂和四周的廊亭花柱,全都笼罩在它的香味里。桃花接力,未曾开口,已粉面含羞,夭夭倾城;连翘、金钟、棣棠,对镜贴花黄;樱花、海棠、紫荆、丁香、姚黄、魏紫,都以最美的姿态,登上了春的舞台。

    ②和这些千娇百媚的春花不同,油菜花的出现,像一大群年轻人兴高采烈地一起涌来,肩并肩,手挽手,每位成员,都自带光芒。阳光和煦,微风轻摇。当我把目光定格一朵小花时,我发现了油菜花的秘密,看到了动植物之间互惠共赢的亲密关系。

    ③指甲盖大小的四枚花瓣,十字形两两相对,围绕在花蕊身旁,如一首精妙的绝句。无数朵十字小花,绽开一嘟噜,连成一大片。细看,质如宣纸的花瓣上,有枝杈形的暗纹。这是油菜花给蜜蜂精心设计的路标,箭头直指花心里的蜜汁。四长两短的六枚雄蕊,弯腰凑在雌蕊身旁,它们已商量妥当,接下来,油菜花与蜜蜂,要进行一场合作。

    ④尊贵的客人来了。一只蜜蜂,翅膀似晃动着一团雾,在我的眼前盘旋了一小圈后,停在一朵油菜花上。蜜蜂身体浑圆,穿着黑黄相间的条纹衣裳,阳光下,泛出金属的色泽,看起来结实有力。它对我视而不见,急慌慌落座花瓣餐桌,享用起油菜花捧出的花蜜。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它那毛茸茸的背部,很快,就沾满了花朵用雄蕊抖落的花粉。

    ⑤享用完这朵花里的蜜汁后,小家伙搓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这一次,甚至没来得及遛弯,就降落到另一朵油菜花上。它太忙了,马不停蹄地赶赴花儿的宴席,从这朵到那朵,一刻也不停歇。看过一篇文章,说一只蜜蜂,一天要造访几千朵花采蜜。几千朵花哦,是个劳模呢。

    ⑥我站在油菜花丛中,感受它扑面而来的光芒,久久不愿离开。

    ⑦记忆,在一朵朵油菜花上流转。

    ⑧在我的家乡渭北旱塬,每年春天,绿色的麦苗间,油菜花盛开的样子,真叫人欢喜。仿佛有人用太阳光沾了金粉和露水,一笔一画在乡亲们的责任田里画出一个个金色的太阳。那时,年少的我们,在田埂边,尽情演绎“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游戏。

    ⑨油菜花开的时候,村庄变得热闹。追逐花期的放蜂人,不知道何时把一排排蜂箱整齐地码放到田间地头,他们就住在一旁搭起的帐篷里。蜜蜂嘤嘤嗡嗡地飞入油菜花地,田野上,响起交响曲。

    ⑩我幼年的记忆里,与油菜花一起出现的,还有油花卷。那时候我家六口人,一年最多吃十斤菜籽油,盛在一个四四方方白色的油桶里。炒菜油是按勺下锅的,那年月,母亲若认为什么东西稀缺且有价值时,就会说它“金贵如油”。蒸油花卷的面粉,是自家地里产的麦子磨的,花卷里的清油,也是自家的油菜籽压榨的。麦子和油菜,都携带着大地的温暖。一层面饼抹一层油,撒入盐、五香粉和其他食用颜料,折叠,卷起,切成小剂子,一扭一拧,便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和形状。记忆中的油花卷,还没有出锅,香味就充盈整个屋子。

    ⑪母亲心灵手巧。她蒸的油花卷,层层叠叠如盛开的鲜花,貌美,暄软,油香。一层面饼,若是抹上辣椒面和菜籽油,便蒸出一屉红白相间的康乃馨。若是抹上紫甘蓝,就绽开紫玫瑰,加了韭菜葱花,又开出绿雏菊……面皮薄厚,菜籽油是否抹匀,食用颜料如何加工搭配等,母亲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⑫又一只蜜蜂飞来,在它忙碌的嘤嗡声中,我的思绪,再次回到油菜花。我伸出手指,轻轻触摸蜜蜂采过蜜的那朵小花,忽然间明白,油菜花金黄的“绝句”,只有忙碌的蜜蜂,才能真正吟咏出甜蜜的味道。(有删改)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插叙部分的内容。
    (2)、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加点字可以重读,请简析理由。

    小家伙搓搓手 , 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一层面饼抹一层油,撒入盐、五香粉和其他食用颜料,折叠,卷起,切成小剂子,一扭一拧,便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和形状。

    (3)、文章第①段与题目“油菜花开”似乎没有关系,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阅读第②段划线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发现了“油菜花”什么“秘密”?
    (5)、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 10、阅读尉承栋的《非凡皆自“愚处”起》 一文,完成小题。

    ①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画画方面的事例,用意何在? 
    (3)、第④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本文谈“愚”,第⑤段却说“捷径”,可否把此段删去,阐明理由。
  • 1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也!”从而谢焉 , 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 , 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黔敖:齐国贵族。②食(sì):拿饭给人吃。③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ù):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⑥从:跟随。⑦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独其子: 

    ②女有

    ③(黔敖)从而焉:  

    ④其嗟也可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两处)

    有 饿 者 蒙 袂 辑 屦  贸 贸 然 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②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4)、甲文中,孔子所构想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点?请概括。
    (5)、郑玄说:“同,犹和也,平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社会和谐,平等和睦,人人心中有爱。你认为黔敖的哪些做法符合郑玄对“同”的理解?请结合乙文具体语句分析。
  • 12、阅读武元衡的《春兴》完成两题。

    观祈雨(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注释】①祈雨:又叫求雨,是围绕着农业生产、祈禳丰收的活动。②咽:形容声音凄切。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桑条无叶土生烟”画面。
    (2)、“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综合性学习。

    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节约水资源,盐兴中学八(1)班举行演讲比赛。该班班长收集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  去年上半年,全国2212万人因干旱而饮水困难,其中79%的人集中在江西、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今年上半年我国南方又持续干旱,其中以江西、湖北等几省市尤为严重。

    材料二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1)、请你根据材料,拟写一则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2)、小明是本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你帮他设计一段开场白。
  • 14、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保尔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B、保尔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坚持读书、学习,创作了题为“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小说。 C、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伕,后来在丽达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D、冬妮亚是保尔的初恋,在保尔执行肃反工作在车站巡视时,和保尔重逢,但两人已经志不同道不合了。
    (2)、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A 察看了斜坡,然后就和托卡列夫、帕托什金坐着雪橇到伐木场去了一趟,又转了回来。大伙仍旧在小土坡上顽强地挖着土。A看着闪光的铁锹和那些在紧张的劳动中弯着的脊梁,低声对阿基姆说:

    “用不着开群众大会了。这里谁也用不着鼓动。托卡列夫,你说得对,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①请说说“A”是谁。他在保尔成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②保尔他们为何要修一条通向森林的铁路?

  • 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也叫《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雄伟壮丽”“国家民族”“走跑跳投”“报纸杂志”这四个短语,从结构上看,都属于并列短语。 C、《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的作品,现存33篇,课文《北冥有鱼》选自其中的《逍遥游》。 D、《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用满腔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
  •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 17、古诗文名句默写。
    (1)、《石壕吏》中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差吏的粗暴蛮横和老妇人的凄楚可怜的诗句是:

    (2)、《卜算子·咏梅》一词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落寞凄清意境的句子是:。 
    (3)、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4)、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存者且偷生,。(杜甫《石壕吏》)
    (7)、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
    (8)、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步伐,努力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 1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问题。

    黎明时分,被一圈小山围着的村庄,就像睡在褓中的婴儿,一层薄雾yíng绕在村庄周围,悄悄打湿了含苞欲放的桃花。平日不修边 fú的他,今日却着一身崭新的西服。徨在村口的他,神情忧伤。原来,他要去miǎn怀那场浩中牺牲的战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íng

    不修边 fú

    miǎn 怀

  • 19、到壶口瀑布,生发对民族性格的感悟;观安塞腰鼓,体会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在“时间的脚印”中,感受自然的伟力……人生如旅,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行走在美妙的艺术殿堂,行走在生命的春夏秋冬……且行且思,积淀在心的依然是山海情怀、赤子之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行走,让生命更丰盈》为题目,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⑴明确“行走”的含义,可以从多重角度解读“行走”。

    ⑵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层次分明。

    ⑶可以通过具体的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⑷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⑸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 20、为推进贵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戏曲素养和审美情趣,贵州某校将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请你参加。
    (1)、学校将进行戏剧展演,同学们准备在舞台两边张贴对联,一位同学写好了上联,其他四位同学对了下联。下列选项中下联对得最好的一项是(    )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____

    A、生旦净丑,演人演戏演古今 B、抑扬褒贬,评事评理评人生 C、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 D、人间哀乐,人前人后人生里
    (2)、下面是某同学为介绍贵州花灯戏而写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①贵州花灯戏主要流行于遵义、毕节、安顺、铜仁等地,各地名称有所不同,②黔北、黔西一带叫“灯夹戏”,独山一带叫“台灯”,思南、印江等地叫“高台戏”或“花灯戏”。③日前,贵州省花灯剧院精心打造的贵州花灯戏《红梅赞》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④剧院全体演职人员用实际行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展现艺术水准,展示贵州形象,⑤舞台的精彩呈现虽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⑥也让观众感受到贵州花灯戏的艺术魅力。

    (3)、花灯戏作为贵州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剧种,经长期的演变发展,已成为我国戏剧百花园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奇葩。但是花灯戏的受众中,年轻人非常少,在大多数年轻人的印象中,这些戏曲是老年人喜欢的,是与时代不符的事物……请你结合下面的表格,为花灯戏的发展提出至少四点策略。

    年轻人不喜欢花灯戏的理由

    不了解听不懂

    表演时间长

    形式和内容老套

    其他

    35%

    29%

    29%

    7%

    对花灯艺术发展阻碍的看法

    人才缺失

    宣传力度不够

    远离生活

    普及不够

    其他

    18%

    29%

    21%

    28%

    4%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