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围绕“交友之道”积极发言。请你在小肇的发言后,从另一个角度发表自己对友谊的看法。小肇:交友需要坦诚相待。在交友的过程中,只有多一些信任与沟通,真诚相待,这样的友谊才能长远。
我: 。
(2)、我们每个人对友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友谊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是 , ,愿这份美好的友情伴你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公园,坐落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左右。湖面碧波荡漾,游艇穿梭。西湖是镶嵌在揭阳市的一颗明珠。阳春三月,湖边百花dǒu sǒu精神,jiāo mèi斗艳,令人______。夏日走在湖边的林荫小路上,那份清凉惬意让人心旷神怡。秋天的夜晚,月满湖面,那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出一片祥和的夜。冬日则暗香浮动,疏影横斜;虽是冬季,但在西湖游玩的人真是不少,rén shēng dǐng fèi,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西湖的四季之美各有风格,真是让人______啊!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dǒu sǒu(2)jiāo mèi(3)rén shēng dǐng fèi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醉 衬托 目不暇接 B、沉溺 衬托 应接不暇 C、沉醉 烘托 目不暇接 D、沉溺 烘托 应接不暇(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西湖公园,坐落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 B、西湖公园,位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 C、西湖公园,位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左右。 D、西湖公园,坐落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有22.4公顷左右。 -
3、默写。
(1)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朱自清《春》)
(3)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观沧海,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观沧海》)中领略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泛江河,从“ , ”(《次北固山下》)中感悟匆匆不可待的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6)在《论语》中,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句子是“ , ”;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上作的报告讲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板桥《竹石》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5、请从下面《水浒传》备选人物和备选词语中各选一个。围绕所选词语、结合所选人物的故事写一段话,分享你的阅读感受。不少于60字。
备选人物:晁盖 宋江 吴用 卢俊义
备选词语:敬佩 遗憾 悲哀 痛苦
-
6、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它的脸上和身上
无休止地扑过来。 像刀砍过的一样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被打成碎沫、散开……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老师:阅读诗歌,首先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内涵。如《礁石》中的“它”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同学们讨论一下它的内涵吧!
小语:老师,我先说。我认为《礁石》中“它”的形象是一个苦难者的形象,因为“①”。
小冀:是的,但“它”又是一个②的形象。因为“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小文:这个形象让我联想到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的形象。
老师:同学们探讨得好!《艾青诗选》中有很多代表性的意象。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个意象?能说出它的内涵吗?要联系相关诗句哟!
小博:③
-
7、学习小组开展“诗圣杜甫”主题探究活动,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夹
资料一: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资料二: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① , 而一饭未尝忘君②也欤?
(选自苏轼《王定国诗集叙》)
①〔用〕任用。举用。②〔君〕这里指皇帝。
资料三:
[甲]杜甫自幼好学,七岁能诗。李邕异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乙]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那州嬴服①欲奔行在② , 为贼所得。
(均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①〔赢服〕破旧的衣服。②〔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资料四:
[甲]关辅①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粟自给。流落剑南,管草堂成都西郭沈花溪。会严武②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乙]数尝寇乱,挺节③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④ , 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选译·卷二·杜甫》)
①〔关辅〕指关中和三辅地区,京城附近的地方。②〔严武〕时任剑南节度使,对杜甫多有关照。③〔挺节〕坚守节操。④〔伤时桡弱〕感伤时事,同情弱者。桡,这里指同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况乃未休兵(资料一)
(2)李邕奇其材(资料三·甲)
(3)辄弃官去(资料四·甲)
(4)负薪拾橡粟自给(资料四·甲)
(2)、下列对“资料三”中两处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②会禄山乱天子/人蜀甫避/走三川 B、①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②会禄山乱/天子人蜀/甫避走三川 C、①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②会禄山乱/天子人蜀/甫避走三川 D、①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②会禄山乱天子/人蜀甫避/走三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资料二)
(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资料四·甲)
(4)、同样是借月抒情,“资料一”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资料二”中苏轼说杜甫“一饭未尝忘君”。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资料四·乙”中认为杜甫“数尝寇乱”“情不忘君”。请从其他资料中找到事实依据。 -
8、在“君子当自强”主题实践活动中,小语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帮他补全空白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李白面对无路可走的困境、充满自信地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①”;刘禹锡面对23年的贬谪生涯,轻声吟诵“② , 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承受着与亲人的离别之苦,默默祝福“但愿人长久,③”;范仲淹身处逆境仍与友人共勉“④ , 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被贬至滁州却与民同乐。“⑤ , ⑥ , 太守醉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滚滚长江水,滋润着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心田,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悠悠兰汤香
①“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少年时读到《楚辞》里这句诗,想当然地以为,浴兰汤一定由名贵香料所制,是唯有士大夫贵族才享受得起的奢侈品。直到偶然百度时,我才知端午节又叫浴兰节,这一日的药浴源自先秦,雅名为浴兰汤,而我因着父亲,早就享受这“浴兰汤”的呵护好多年了。
②恍惚间;父亲躬身采药的身影,在药草的馨香里闪现。
③五月初五,正值仲夏,到处浓荫匝地,草木葳蕤。蜿蜒的小溪两岸,弥漫着一片水泊的青碧之色,野花随风轻舞,艾草茸茸淡着衣。晨光熹微里,一大一小的身影,沿溪而行,采撷着各色端午药草。
④父亲一边弯腰采药,一边耐心教九岁的我认药草:认准青蒿得看那细密如芝麻点的碎花,它特别清香,因它的药性在根,采时需连根拔起;栀子的白花虽美,但得采有药性的果;叶片肥大的车前草和叶子细碎的鹅肠草很是泻火……父亲对每样药草如数家珍,还说端午这天,百草是药,别怕采错,但若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药草与药性都记熟了,就更好。
⑤小小的我,满心都是对父亲的敬意:那双粗糙长满老茧的手,不仅能将高于人头几倍的长竹子,破成匀称的篾片,能拨打算盘、炒出美味,更神的是还能识得百草的药性。平日里,有谁因为暑寒相催,中了“痧症”(一种因中暑气后遇寒而肚子疼的病),他挖来某种蒿草的根浸淘米水,再锤一锤,给病人喝下去,不一会儿,肚子疼得翻来覆去的人,便停住了叫唤。我们几兄妹长点小疙瘩,他去院里掐点药草,捣碎了一涂,就不那么痒了。
⑥每个端午节,他总是天还不亮,便割好两大捆沾着露水的野艾和菖蒲挑到家,一边说着祈福语,一边在门前插一小把艾叶和菖蒲,再往邻居家各送一把,提醒大家晚上给孩子们煮药汤,然后才沿着小溪两岸,采毫无农药污染的其他药草。
⑦此时,父亲正将手伸向一丛长满密刺的细藤,我惊叫起来:“爸爸,那么多刺也能洗澡吗?”“傻丫头,这长满猫耳朵一样小叶的细藤,叫猫耳刺,对皮肤病有特效,药汤煮开以后,这些药草都会捞走的,不会刺到人。”父亲笑着跟我解释,随即皱眉低头吮了一下手指,原来说话间,他被无情的尖刺给刺到了,殷红的血正一滴滴冒出,像粒粒朱砂般醒目。我这才知道,每一年的药汤里,有父亲从未提及的刺痛。
⑧父亲带着我,花了约莫三个小时,才把一大筐药草采满。来不及歇息,他又坐在一大桶浸得鼓胀的糯米前,手脚麻利地帮母亲包粽子。午后领我们看完龙舟,晒得一脸通红的他,又忙着在作坊里提刀破竹篾,紧张地赶着被耽搁的手艺活。一个充满欢笑的日子,父亲却忙得像陀螺,比平日更多几分辛苦劳碌。
⑨傍晚时分,家中超大的铁鼎罐盛满了水和十几种药草,父亲弓着身,努着嘴,用尽全身气力,才把它提到灶上,架在熊熊柴火上烧。药水煮开后,父亲一次次揪开铁盖,看一看药草和药酒的成色,直到他认为闻着的气味和看到的酒色俱佳时,才撤去柴火。
⑩父亲淌着热汗,把滚烫的药汤倒进澡盆,用竹席竖着图了澡盆一圈,顿时腾腾药气从竹席里冒出。奇异的芳香四处飘散。药汤滚烫,父亲却把手伸进添盆里,到处打捞着药草,生怕有刺留在汤里。
⑪药浴的人,先坐在澡盆正中的小板凳上被药气熏;水不烫了,才撤掉凳子,坐进澡盆,泡着药汤,擦洗全身。彼时,头顶一圈闪烁的星空,鼻尖有奇香萦绕,我们泡得一身发红,半个小时才肯出去。浴后的我们,带上母亲编的彩线手链,个个面色红润,都自信有了父亲的药汤庇佑,一年到头再不会被小虫欺负,且也不会被邪气所侵。这一幕,正是苏轼词里“轻汗倂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场景。
⑫直到一家人药浴完的深夜,父亲方能安然坐下,点燃一根烟,心满意足地深吸一口。看着一家子容光焕发的脸,笑意顺着他眯缝的眼睛蔓延。额头的几道皱纹像飞翔的燕子,翅尖溢着藏不住的自豪。
⑬一年又一年,父亲的爱在悠悠兰汤香里绵长。深沉,我们四兄妹皮肤的抵抗力当真越来越好了,而父亲的生命,却在我们越发青春勃发时,日渐衰弱。到如今,父亲已病逝5年多,再也不能为我们亲手采撷一筐驱虫辟邪的端午药草了。
⑭《诗经》有语:“父兮生我,母兮鞫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又是一年端午至,我又忆起童年浴兰汤时的欢声笑语,忆起悠悠药香里父亲弯腰的身影,还有他那张直到夜深方能显露出满足和自豪的脸……
(选自《阅读时代》2024年第6期,作者:黄小秋。有删改)
(1)、文章详写了父亲在端午节当天的活动轨迹,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写出空缺的部分。(2)、“百度”本是一个搜索门户网站,在第①段“直到偶然百度时”中,“百度”是什么意思?(3)、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⑫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文章第①、⑪、⑭段三次引用古诗词名句。各有什么用意?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沉浸式文旅出圈魅力”探究活动中,小博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资料。
资料一:
①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与白居易相逢相识、看万邦来使献礼缺艺,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进行一次沉浸式闯关……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沉浸式文旅项目持续“出圈”,沉浸式旅游正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②在这些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里,科技将梦想变为现实,让现实变为沉浸,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突出地方特色、项目多元性是其共同特征。业内专家表示,“玩法才是内容”,只有玩法才能吸引游客参与式体验、沉浸式体验。不同地域项目的积极探索,让游客通过沉浸式旅游直观感受传统文化“活”起来、古籍里的文字“动”起来。
③沉浸式体验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光影秀等呈现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2024-04-17《沉浸式旅游:“玩法才是内容”》)
资料二:
增加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为沉浸式文旅赋能。NPC(非玩家角色)沉浸式文旅项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的日光。从成都欢乐谷的“唐僧”到吉林长春动植物公园的“雪饼猴”,再到清明上河园的“丐哥”和万岁山武侠城的“王婆”。这些NPC角色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NPC角色的受欢迎在于其能够增加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提升游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并引导游客行为和提供服务指引。目的地可以通过选择符合自身特色和定位的NPC角色,进行专业的角色培训和形象打造,以及设计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和表演节日来打造自己的NPC沉浸式文旅项目。
(节选自“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公众号2024-09-18)
资料三:
①据史料记载,100年前,河头老街是唐山煤炭运输的重要节点,商贾云集、盛极一时。为让“老河头”繁华重现,当地投资5亿元,在原有商业街区“运河唐人街”基础上打造河头老街景区。让人有一种穿越到大唐的感觉。在河头老街文旅IP的打造中。项目团队通过构建极具唐山特色的沉浸式旅游场景,变过去的观光式游览为沉浸式体验。汉服街、水上集市、“一生所爱”情景舞台……这些充满创意的旅游项目,不仅激活了传统文化、也为游客们提供了高情绪价值的旅游体验。
②河头老街在打造文旅IP的过程中,以“大唐之山”为文化核心,注重文化的强势植入。景区通过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如夜间拍照补光等小细节,赢得了游客们的高度满意。这个现象级的文旅1P的成功打造,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编自“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2024-09-16)
(1)、下列对资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料一”开头提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等项目,是为了引出沉浸式文旅“出圈”的现象。 B、“资料二”通过列举“丐哥”“王婆”等NPC角色受欢迎的事实论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C、成功的NPC角色,既要符合角色的自身特色和定位,还需要进行专业的表演技能培训。 D、河头老街景区的沉浸式旅游项目充满创意,既注重传统文化的植入,又注重服务的细节。(2)、“沉浸式文旅”受欢迎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资料一”“资料二”简要概括。(3)、阅读“资料三”后,小冀同学针对河头老街沉浸式文旅项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有不同看法吗?请参与讨论。小冀:我对河头老街有自己的看法。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从清朝到民国是老河头比较辉煌的一段历史。如果真想重现它的兴盛繁华,就应该遵从地方历史,把河头老街打造成清文化一条街,而不是穿越到大唐。
-
11、“情系家国”主题学习活动后,小文同学写了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共4分)
一踏上保定的土地,你定会感到无比震撼:巍然屹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河水似娇柔美丽的女子,他们互相凝望,彼此扶持,相得益彰。就是这样一座群山环绕的老城,孕育了情感燥热、性格刚勇的人们。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保定建成一座令人向往的文化之都。他们血脉里的勇毅来自哪里?(甲)来自地域文化的熏陶。(乙)来自革命精神的浇灌。
(1)、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 又 B、不是 而是 C、虽然 但是 D、尽管 更(2)、有同学认为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广袤的华北平原 甲 , 乙 , 北起燕山,南至淮河。我的家乡就位于华北平原上,这里景色宜人。春天,东风从海上吹来,深情地(duān xiáng)着田野上的一切。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摇曳在春风里。各种花恍若一夜间醒来,各逞其能,竞相开放,富丽堂皇。夏天,沉甸甸的麦穗,慢慢变成金黄色,麦香味掺杂在晚风中,让人沉醉。这么近,那么美!秋天,玉米、大豆、高粱、谷子……都相继成熟,偶尔有一些麻雀来(mì shí),但又有什么关系呢?稻草人尽职地挥舞起了衣袖……我的故乡,我这个远方的游子用什么来赞誉你呢?我已词穷,可是你的剪影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duān xiáng) ②(mì shí)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沉甸甸(diàn) 掺杂(cān) B、沉甸甸(diǎn) 掺杂(cān) C、沉甸甸(diàn) 掺杂(chān) D、沉甸甸(diǎn) 掺杂(chān)(3)、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恍若 B、富丽堂皇 C、赞誉 D、剪影(4)、文段中介绍华北平原的信息残缺,请你结合右图进行补充。甲 乙
(5)、“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义项有:①物体往下陷;②使降落,向下放(多用于抽象事物);③(程度)深;④分量重。“沉”在“沉醉”中的意思应选第种义项。(填序号)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桌人生
郭发仔
①人过中年,开始有点儿念旧。熟悉而又陌生的泉塘村,经常莫名地追到千里之外的都市,伴着那张小方桌,在我的梦中浮现。
②我上学第一天是踢着小欢步去的,记得放学时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我越过山坡,蹬过小河,踩着风回了家。一进屋,我就寻了一条板凳,铺开作业本写字。狭长的板凳直摇晃,本子也跟着摇晃。傍晚,爹牵着老水牛回了家。老水牛一身泥水,摇摇晃晃的。爹的步子沉重得像老水牛,也摇摇晃晃的。
③我一天天往上长,板凳却像忘记了生长这回事。“爹,我想在梳妆桌上写字。”爹正招呼牛喝水,我的话夹在风里,一晃就过去了,他似乎没听见。“爹!”爹抬起头扫了我一眼,只“唔”了一声,起身进了光线暗淡的里屋。他满是泥巴的生活里大多时候是沉默的。
④梳妆桌是家里唯一可以被称为桌子的物品。桌面上的漆脱落得斑斑点点,布满裂纹,还缺了一条腿,用一堆砖块垫着。爹把梳妆桌收拾出一半,我总算有了自己的书桌。我侧着身子,半边屁股斜放在紧挨着的床头,努力地把一行行“人口手上中下”写端正。
⑤我开始习惯那张缺了腿的书桌,爹却开始不习惯我。他会冲着黑屋子吼:“柴火没了,牛饿了,鸡鸭也到处扑腾。日子不是纸上画出来的!”确实,那时村里的孩子读书都像赶集一般,在学校里耍打几年就回来了,然后该干啥干啥。爹吼出来的声音很大很硬,我的心碎成一地畏惧。
⑥有一次,班主任家访,跟正在码草垛的爹说:“娃是块读书的料!”一连说了好几遍,爹似乎没听见,半晌才从草堆里冒出头来“唔”了一声,继续码草垛。
⑦读书就像爬楼梯,我一步步登高。每天回家,我就钻进黑屋子,世界小得只有面前那半张桌子大。不过,书本里的世界远比泉塘村的生活有趣。崎岖的山路挡不住我前行的步伐。我的中学生活顺利得一马平川,天宽地阔。放学路上,伴随我的,除了松软的田野,欢畅的校歌,还有鲜艳的奖状和背后或羡慕或褒奖的目光,这一切都让我陶醉。不过,我一般不跟爹说,爹也从来不管我读书的事。他只管低着头在土地里找下一年的出路,就像那头老水牛。
⑧在一个冬日,我把所有的奖状翻出来,涂上米汤,糊在桌前的墙壁上。顿时那间黑屋子像漏进了一道光。爹进屋,我看见他咧了咧嘴,似乎有话要说,但最终什么也没说。爹那土色的脸像松了绑,连胡茬也生动了许多。
⑨春风从远处的山谷里挤过来,暖暖的。那天,我正像往常一样伏在那半张桌上写字,房门“吱嘎”一声,爹裹着一身阳光,风一样地推门进来,一把拉我出门。夕阳的余晖里,一崭新的小桌立在褐色的泥地上,方方正正的,桌面刷着木纹新漆。“写字桌,给你做的!”爹说这话时,声音大得像半夜里的春雷,惊得屋檐下的燕子逃也似的飞走了。
⑩自那以后,我不再一放学就钻进黑屋子,而是将桌子摆在屋檐下,读书,写字。村里的小孩儿看见我读书的样子,也纷纷拿了作业过来,和我挤在一张桌上,有的一本正经,有的装模作样。夕阳下,我仿佛看见小小的方桌上,长出不一样的春天。
⑪初三时我开始住校,家里的小方桌用不上了。我在学校拓展世界的同时,泉塘村也似乎被掘开了一个口子,一些没有读书的后生都去了外地打工。渐渐地,打工在乡间刮起一股强劲的风,不少人家换了漂亮的书桌,可桌前写字的孩子却越来越少。
⑫爹又开始沉默下去。“我也去打工吧。”我跟爹说。爹似乎没有听见,只是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珠子出卖了他。他清楚我的命运掌握在他的手里。“你得读书。”爹半晌才说,转身牵着牛出了门。
⑬后来,我上了高中。每次我回家,爹都早早拴好牛,奔回家,收拾好小方桌,将桌面擦得干干净净,然后默默走开……
⑭就这样,我翻着书,一本又一本,从一张书桌跳到另一张书桌,从乡下读到县城,从县城再读到大城市。泉塘村渐渐成为一个遥远的存在。后来我听说,家乡越来越好,那些外出打工的人也纷纷回乡。我还听说,家家屋檐下都有了一张长满春天的书桌。
⑮人生的起点,只有半张桌子那么大,但我的世界却在桌面之外,海阔天空,层林尽染。光影流转,那一方小小的书桌,永远是记忆深处的一道光。
(有删改)
(1)、请围绕我的桌子,梳理文章相关内容。上学第一天,我踢着小欢步,回来在狭长的板凳上作业→①→②→③→高中,每次回家爹都沉默收拾好方桌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②段有什么作用。(3)、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A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爹吼出来的声音很大很硬,我的心碎成一地畏惧。
B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
春风从远处的山谷里挤过来,暖暖的。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下面两则材料的理解。材料一:
中国式的父亲,是用最硬的方式做最软的事。——百度
材料二:
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受到了父爱,那就不是父爱了。——冰心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食用茶叶的国家,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茶叶出土于战国早期墓葬,距今2400多年。而饮茶风俗的真正盛行是在唐代,尤其是陆羽著《茶经》推广饮茶之后,达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的程度。
②唐代流行“煎茶法”,先煮茶再分茶饮用。宋代演变为“点茶法”,将茶末放入盏中,注热水击沸搅拌,更加注重个人体验,由此还衍生出“斗茶”和“茶百戏”习俗。至明代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散茶,碾末而饮的习惯逐渐变为直接冲泡茶芽,称之为“瀹(yuè)饮法”,沿用至今。
【材料二】
①仅从茶字演化形成看,历史上称谓和写法较复杂。在古代史料中,茶也记作“荼”至唐代及至陆羽撰写《茶经》之后,“荼”字才被划掉一横成为“茶”字。从此茶字的形、音、义不仅固定下来,且体现出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人生追求和崇尚自然、简单、健康的生活哲理与生态文明思想。
②茶字是会意字,分三部分。木表示草木,人表示中国人,上面是树叶。也就是说中国人发明了用树叶作为饮料。读音是茶,来自茶叶的生产是一茬一茬的收获,故读作“茶”。“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又有长寿之意,源于“廿”(草字头)+“人”(中间的“人”字)+“八十”(“木”字)=一百零八,故一百零八岁的老人被称为“茶寿老人”,寓指爱茶饮茶,遵循“人在草木间”生态自然简单的生活,人便能健康长寿,活到一百零八岁。
③遗憾的是,今天,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都已难亲近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但只要我们喝上两口香茶,也可让紧绷绷的身心暂时得到放松,让自己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材料三】
(一)新茶的饮用
①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二)时间和禁忌
②喝茶的时间最好在饭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等。另外,晚上喝茶时要少放茶叶,不要将茶泡得过浓。
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饮用隔夜茶。另外,一般夏季温度较高,茶水不宜超过12小时。也不能用保温杯泡茶,避免营养成分流失。
④由于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和茶碱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心里焦虑、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饮茶为宜。
⑤黄连素与茶不能同时食用。服用黄连素前后2小时内应禁止饮茶。茶水中含有约10%的鞣质,它会与黄连素中的碱结合形成难溶性的鞣酸盐沉淀,降低黄连素的药效。
(三)饮茶与季节
⑥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极为分明。因此,不同季节喝茶也应做相应调整,一般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材料四】
茶叶名称
功效
具体说明
绿茶
保护心血管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代表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等。其主要功效是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还能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抑制和杀灭细菌等。
白茶
缓解焦虑
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主要功效有保护脑神经、增强记忆、减少焦虑等。此外,白茶中的茶氨酸可以中和一部分咖啡碱,怕喝茶影响睡眠的人,可以喝点白茶。
青茶
红茶
降低胆固醇
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其代表有大红袍、铁观音等;而红茶属于全发酵茶,代表有安徽祁红、云南滇红。它们经过发酵,比绿茶刺激性低,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等。
黑茶
减肥消脂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最熟悉的就是普洱茶,其中茶多酚类物质总量较高,有很好的降脂减肥效果。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唐代陆羽著《茶经》推广茶饮之后,中国才有饮茶的风俗。 B、“茶”字是一个象形文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美好追求。 C、新茶采摘回来之后要存放一定时间之后再饮用,不然会对肠胃造成损伤。 D、想要瘦身的人可以尝试着喝红茶以达到“茶疗减肥”的效果。(2)、下面的【链接材料】应放在以上哪则材料中?请说明理由。【链接材料】
一杯中国式饮茶,醇和清香、苦而后甘,内厚外敛,既彰显着儒家文化的平和、乐生、和处、和立、和达、和正的至高境界,又体现着道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关系。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茶文化,同样饱含着儒家的治世机缘,洋溢着道家的浪漫理想,隐现着佛家的淡泊节操,并在品茗中特别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
(3)、临近期中考试,你的同学小柯心里非常焦虑,担心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于是熬夜复习,为了提神,近段时间他一直在晚上10点多饮用从网上购买的新采摘的铁观音。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之前渐渐好转的胃病又严重了,并且很难入睡,请你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帮助小柯分析其原因,并推荐一款适合的茶饮给他并说明理由。原因分析:
推荐茶饮及理由: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ㅤㅤ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
ㅤㅤ元祐①末,米芾知雍丘县,子瞻自扬州召还京,米乃具饭。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妙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②于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座。每酒一行③ , 即展纸共作字。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更相易携去。
(节选自《东山谈苑》)
【注释】①元祐:宋哲宗年号。②馔(zhuàn):饮食。③一行:一回。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盖竹柏影也
③既至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子瞻自扬州召还京,米乃具饭。
(3)、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更相易携去
(4)、苏轼与张怀民“欣然”赏月漫步,与米芾“大笑”对饮挥毫,你能发现这两位朋友与苏轼各有什么共同点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5)、下面材料中的“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人生哲理,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理解。【链接材料】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
【注释】④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
16、学校开展“阅读红色经典”活动,班长组织同学们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来开展活动。(1)、阅读记录卡,请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阅读策略
内容与呈现
问题与理解
关注情节
“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①“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关注语言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过大草地》)
②加点词体现了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
(2)、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有同学发现“红”字是书中反复出现的字眼,“红星”“红军”“红小鬼”……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对“红”的理解。 -
17、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诚实守信意识,班级将举办“诚信”主题演讲活动。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小语同学将展示三张图片,完成如下任务:
ㅤㅤ诚信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从小到大,一直陪伴着我们学习与成长。小学的时候,诚信是一朵鲜艳的小红花,我们从中学会了讲真话、辨是非;中学的时候,诚信是_____,_____;大学毕业后,诚信就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我们从中学到了求职者不能掺水分、走捷径。
(1)、依据图片,仿照上下句,补全横线上的内容作为开场白。诚信是 ,
(2)、如果让你去采访图三中的人物,你会分别问他们什么问题呢?①问招聘者:
②问求职者: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朗读时一定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 这样才能把作品的内容形象生动地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B、当我因为考试失利而懊恼的时候,母亲总会和颜悦色地鼓励我,告诉我只要努力了就好。 C、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 , 眼睛要距离书本一尺远。 D、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也是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极致追求。
-
1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国无德不兴,人无信不立。千百年来,诚信做人的思想(1)juān kè在中华儿女心中。曾子烹彘,不欺孩童,言出必行的教诲是诚信最初的模样;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上行下效的公正是诚信力量的象征;子胥辅吴,不改初衷,(2)dān jīng jié lǜ的谋划是诚信治国的范本;范蠡经商,童叟无欺,(3)bù chuò劳作、富甲一方,是诚信理财的榜样。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青少年应以诚信(4)zhāng xiǎn中国好少年的力量。
-
20、回忆经典古诗文,探寻文人的精神内涵。
刘桢的“(1)?”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赠从弟》其二);《龟虽寿》中的“(2) , 志在千里; , ”让我们看到曹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奋发;李白蜀地漫游,借“月下飞天镜,(3)”抒发奇特想象,酣畅淋漓地书写进取之意(《渡荆门送别》);失意的王维孤独地走进边塞,当他看到“(4) , ”雄浑壮阔的场面,精神也为之一振(《使至塞上》);白居易自求外放,游于白堤,仰视看到“(5) , ”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顿生愉悦之感(《钱塘湖春行》);纷繁世俗中,吴均借“(6) , 望峰息心; , 窥谷忘反”一语警醒后人,不忘淡泊名利之心,宁静方能致远(《与朱元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