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生活中需要不断“追”,不断加速,才能攀上人生的顶峰;也有人认为,有时我们可以“不追”,停下或放慢脚步,或许人生别有洞天。

    请你以“慢一点也很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弱的光亮

    黄海子

    ①晚上7点,我在盘山公路上开着车。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漫舞。

    ②我们此行的车上共有三人。我把车停在路边,下了车,坐在副驾驶的大姐也随我下了车。“这天气真是的……”大姐说。“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我对大姐说,大姐沉默着。

    ③没有风,路边看不见的树滴滴答答地滴着水。公路上除了我这辆车,再没有车驶过。我感觉浓雾里那些细小的雾的颗粒,慢慢地钻透我的衣服,贴上我的皮肤,我感觉到了隆冬才有的寒冷。而滴答的水声,让整个夜显得孤寂又没有生气。

    ④大姐是我不久前才认识的,60岁左右,人清瘦但很精神,我们同在一个助学群里。我们此行是去山里的一所学校开展调查,调查那里有多少孩子需要资助。

    ⑤我们在小镇上吃午饭的时候,同行的另一个人告诉我,他是冲看大姐的“精神”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他说,大姐早就退休了,老公走得早,孩子在国外生活,接她去国外定居,她去了不喜欢那边的生活,一个人跑回国来了。跑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她想聚一帮人,在她有生之年,资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

    ⑥车上的人见我和大姐有一阵没说话了,便放下车窗喊我们:“大姐,你们两个上车来商量。”我和大姐上了车。

    ⑦大姐问我:“导航上我们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我说:“还有5公里国道、3公里村道。要是没有雾,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到达。”同行的另一人搭话:“我们往回走,到镇上有多远?”我说:“距离与到目的地差不多。”大姐见我们都想要返回,急忙说:“不能返回!”我和同行者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大姐说:“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一天期盼。”

    ⑧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转过身对坐在后面的同行者说道:“你不会开车,我虽然会开,但是眼睛不好,这样吧,我们两个下车去用手机电筒给车照路,连看车灯的光,我想应该看得见路,我们能早些到。”然后对着我说:“你慢慢开车跟着我俩,你看如何?”

    ⑨我不同意,决意要大姐开车。最后大姐生气地说:“我知道你为我好,可是我眼睛真的不行了,从车玻璃看出去只看得到雾,一点路面都看不到,所以这车必须得你开。”

    ⑩正当大姐和同行者下车准备给我照路的时候大姐的电话响了。是学校那边打过来的。大姐在电话里说:“不用不用。我们在公路上,雾是很大,我们开得慢,麻烦你们多等我们一会儿。不用来接我们,更不用来给我们照亮,我们开慢些就行,我们一定会到……”大姐接完电话,就下车给我照路去了。

    ⑪我随着大姐的身影,慢慢地开车往前行。凭脚下加油的力度,我断定我们到了一个很陡的上坡路。突然,我看见大姐的身子一晃,整个人裁倒下来,朝着车头滚了过来。我吓得有些手足无措,急忙停车去查看状况。准备扶大姐的时候,她自己却站起来,嘴里嘟囔着:“这该死的石子,我踩石子上了,溜了脚。”

    ⑫大雾里,大姐身裹雾气,拍了拍身子,倔强地继续探路。在她拍身子的时候,那些裹在她身上的雾变得缥缈起来。

    ⑬我刚上车,恍惚听到了呼喊大姐名字的声音。再仔细听,是很多声音在呼喊大姐。慢慢地,有微弱的光亮从陡坡往下缓缓下来。先是昏黄的几颗,然后是昏黄的裹看雾的大团,继而是几大束,在雾气里格外明了。

    ⑭是老师、学生、学生家长来接我们了。那段被雾埋没的路,一下子就明亮宽敞起来,我的眼睛却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模糊了……

    ⑮多年后,大姐在大雾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像那天大雾里的微光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

    ⑯她说:“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照亮人前行。”

    (选自《党员文摘》,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题目“微弱的光亮”的含义。
    (2)、第②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大姐的“沉默”。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大姐当时的内心活动。

    (1)我对大姐说,大姐沉默着。

    (2)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

    (3)、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文中大姐的形象特点。
    (4)、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表格。

    环境描写

    主要作用

    探究小结

    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漫舞。

    ③请对如何写好环境描写提出两点建议。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节选自《社戏》)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为劳动者喝彩

    侯为标

    ①高尔基说:劳动是一切欢乐和美好的源泉。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很多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劳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份平凡的工作背后,都是一种责任与坚守,每一个汗水中的微笑,都令人心生敬意。

    ②人类通过劳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劳动的传说与美丽的赞歌。远古“愚公移山”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劳动能够创造奇迹,告诉后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不能实现。在社会生活中劳动与文学也密不可分,诞生了很多以劳动为主题的杰出作品,如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沉浸式写法,把劳动者的形象、劳作的场景、劳动的艰苦浓缩在诗歌中,告诫人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③劳动是获取幸福的唯一密码。所有美好的梦想,只有通过艰辛的劳动才能实现。三代塞罕坝人在1500米的高原上,历经55年的艰苦劳动,让“一棵松”成长为112万亩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靠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然生态,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科学家通过辛勤的劳动刻苦钻研,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中国空间站“太空之家”遨游苍穹,探索浩瀚的宇宙,寄托了中国人对辽阔太空的无限遐想。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是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代劳动者胼手胝足、晨炊星饭的结果,凸显看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通过劳动不断追赶超越,如涓涓细流汇成奔涌大河,展现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铺出伟大时代的精彩画卷。

    ④劳动改变着人类社会,创造着人类文明。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倡导和传承。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数智时代的高速发展,新的劳动形态不断出现,劳动内容、劳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是有形劳动还是无形劳动,都为社会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天道酬勤,美好的生活皆靠劳动创造。

    ⑤五月,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正是耕耘的大好时节。岁月因劳动而意义不凡,劳动因月而果实累累。劳动者的每一滴汁水都折射看太阳的光芒,每一份付出都擦亮看梦想的天空。当黄昏来临,喧闹的一天即将落下帷幕,让我们放慢匆忙的脚步,向那些平凡的劳动者回眸致意,为每一位用双手创造生活、缔造美好明天的劳动者送上深深的祝福。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动创造美,需要聪明智慧,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B、劳动形态、劳动内容、劳动环境的发展变化,加速数智时代早日来临。 C、篇末“致意”和“祝福”呼应标题中的“喝彩”,文章中心更加明确。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2)、下面的材料是否可以支撑文章第二段中的观点“劳动与文学密不可分”?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

    劳者歌其事。(《春秋公羊解话》)

    (3)、班级准备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小文同学认为参与劳动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对其进行劝说。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登南昌滕王阁韥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玉来去不殊 , 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鹤矶上,直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有删改)

    【注释】①珠:差别。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B、前人述备矣/执策而临 C、其胜为最/渔者歌曰 D、胜为最/喜洋洋者矣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3)、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二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气势。 B、【甲】文第3、4段构成对比,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像两股激流,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C、【乙】文写岳阳楼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致最好。【甲】文的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 D、【甲】文在内容上,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作者既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到了规劝友人之效,可谓文章妙手。
    (5)、【甲】【乙】两文都用了对比的写法,请结合原文简析其作用。
  • 5、班级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开展下列活动,邀请你参加。
    (1)、“强”古体字作有 , 由“虫”和“弘”构成,本指米虫多,后引申为强壮有力、内心坚强。诗句“吾将上下而求索”阐释的自强不息的内涵是奋斗不息、求索不止,“千磨万击还坚劲”阐释的自强不息的内涵是
    (2)、从媒体上了解到刘子旭自强不息的故事后,班级打算对他进行电话采访。假如你是本次的采访记者,请在实施采访前列出采访提纲。(至少两点)

    人物卡片

    刘子旭11岁时,一场意外致使单侧下肢截肢,靠轮椅和拐杖行动。体育重新给了他直面生活挑战的勇气。滑行训练中一次次在风雪中摔倒再次爬起,双手冻僵仍坚持,从没停止努力的他2022年收获了中国代表团北京冬残奥会首金。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亚历山大·史密斯曾说:“读书是一次旅行,让你看到未曾涉足的地方。”翻动书页,piē jiàn那一刻,灵光一闪,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循着古人的思绪,漫游于历史长河: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寻杜甫草堂 , 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隆岳阳楼,______,览山河胜景,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zhēn yán,抑或纵马隆中,小憩茅庐,鲜诵先贤,聆听诸葛亮“三分天下”的______;走完古迹还看“今朝”,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待晴日看______,分外妖娆;最后回到“故乡”,睹绍兴发展的日新月异,看无数企业家qián pū hòu jì,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感鲁辽作为民族脊梁的深沉与忧思。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piē jiàn   (2)zhēn yán   (3)qián pū hòu jì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远瞩高瞻   高谈阔论   红装素裹 B、极目远眺   谈笑风牛   红装素裹 C、袖手旁观   谈笑风生   广袤无垠 D、极目远眺   高谈阔论   广袤无垠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寻“杜甫草堂”,畅游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B、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是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 C、我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寻“杜甫草堂”,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 D、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寻“杜甫草堂”,难道这是畅游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 7、默写古诗文。

    (1)停杯投箸不能食, ,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 ,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中国文人以诗文道尽失意时的感慨:刘禹锡借用典故,用“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化;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抒发了“人不寐,②”的凄凉之感,但是人生的失意从未击垮中国文人的峥嵘风骨,他以“古仁人之心”勉励友人,提出了“③”(《岳阳楼记》)的忧乐观;苏轼把酒问月,高歌“起舞弄清影,④”(《水调歌头》),表达了积极入世、热爱人间烟火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品读中国文人的诗文,感悟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吧!

  • 8、微写作。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描述这些变化。

    要求①必须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有一定的写作顺序     ③200字左右

    提示: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

  • 9、早春,在半径的一场艳遇

    ①今年的早春,半径以满满一村的柚香迎接了我们,热情而低调。

    ②车马劳顿的我,想在这柚香四溢中,枕着宁静,与山村的寂夜共眠。或者,像张爱玲那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尖着耳朵,把心吊在半空,听花落的声音,体会花瓣像无数中弹的蝴蝶一样纷纷从高空跌落的惊心动魄。

    ③可是,不是这样。这个春天的那个夜晚,我在“蜜柚之乡”平和一个叫作半径的小村庄里,还没看到柚花,先听了一场盛大的交响。

    ④熄灯之后,窗外的演出就开始了。“叽叽叽”“咕咕咕”“呱呱呱”,还有爪子踩着树枝枯叶的声音。除了青蛙,我分辨不出谁是谁。它们来来回回,窸窸窣窣,叽叽喳喳,像走台,像换场。如果说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里是一个小型的party,那么,此刻,我窗外的柚园里,便是红飞翠舞的聚会。这是怎样的盛况啊!忍不住轻轻撩开窗帘一角,没承想,窗外热闹戛然而止,世界一片寂静。我仿佛看到一双双惊愕的眼睛,还有瞬间蜷缩的身子和迅速逃离的身影。我像一个莽汉突然闯入,搅扰了它们。心中一阵儿小愧疚!这个时候,静静地当一名忠实的听众,便是最好的修养,舞台属于它们……

    ⑤清晨,被一阵阵“咴儿咴儿”“唧啾唧啾”的鸟鸣声叫醒。鸟儿们在小木屋顶上停停歇歇,这边啄啄,那边啄啄,它昂着头,翘着长长的尾巴,左瞧瞧右瞧瞧,右瞧瞧左瞧瞧,那怯怯的小眼神,像一根温软绸滑的羽毛,在心尖撩拨。

    ⑥早起的同伴们已在门口的柚园转了一圈,说是遇见了小松鼠,还有刺猬和它的女儿。不知它们是否刚结束昨晚的演出?闹腾了一夜,倦了吧?该回窝歇息了吧?但此刻,对它们,我已无迎风待月之心,柚花之约,才是我的云霓之望。

    ⑦轻雾笼罩的柚园,新绿泛着油光。随着太阳升起,柚叶更加鲜亮。叶片间,倒垂着的柚花,一簇一簇。花苞鼓胀着身子,像少女挺起的胸,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过分夸张。那悄然开放的,便奋力将雪白的花瓣往后反卷,她要让鲜黄耀眼的花蕊更加突出,她散发芬芳,她吐露甜蜜,她招蜂引蝶,只是想果实累累。她不像也在这个季节盛开的油菜花,热烈而张扬,绚烂而浪漫。她无法瞬间点燃人们的激情,无法让你顿时兴奋、雀跃、呐喊。她安静、淡定,是那种与世无争的平和。她们凑在一起,耳鬓厮磨,仿佛有说不完的悄悄话,像极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⑧我的心情有些激动,似乎无法控制自己。我恨不能去抚摸每一片叶子,抚摸每一朵花,躬身去倾听她们的窃窃私语,倾听花蕾深处那种青春迸发、喜悦蔓延的声音。

    ⑨透过累累花叶,我努力想象着柚树被果实压弯腰的样子,想象着开园采摘时人声鼎沸的情景,想象着当果剪“咔嚓”一声,一个金黄的、饱满的、香气十足的蜜柚脱离枝头落入手心那一刻的心花怒放。

    ⑩“秋天再来吧!那时是另一种美。”不知什么时候,那个叫曾夜荷的房东大姐,带着她的小孙子和小狗黑虎从柚园里钻了出来。黑虎友好地朝我摇着尾巴。见她小孙子怀里搂着一堆柚花,我有些吃惊:“大姐您太宠孩子了!”

    ⑪大姐明白我的意思,她哈哈一笑,说,这是本来就要疏掉的花啊!她随手翻开身边的柚枝,抹了几簇花给我,说是过两天,要请人来帮助疏花。大姐家有三千多棵蜜柚树,平时,由她和老伴打理着,遇上锄草施肥疏花疏果那样的赶时活计,他们就请帮工。大姐告诉我,一棵树一年能收上一两百斤的蜜柚,市场畅销的年份,收入丰厚。这些年,奔着山村美景美食而来的外地客人不少,她的大儿子就在村里开了个民宿,生意还不错,大姐酿的酒、做的馃,还有柚花茶,是客人们舌尖的艳遇……

    ⑫我爱上半径,不仅仅是她蓝天白云、阳光星辰下的红情绿意,更因为她柚香般平和从容、和谐安宁的质地。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自己要像张爱玲那样陶冶情趣,自然引出下文对乡村景物的描写。 B、文章是以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写出了不同时间段的半径给“我”的兴奋与激动。 C、秋天“我”来到了柚园,看到了人们采摘时的欢乐与收获的幸福。 D、文章通过写“我”在平和的一个叫半径的小村庄里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半径优美环境的赞美之情。
    (2)、文中主要描写了美丽半径的哪些图景?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⑦段画线句。

    她安静、淡定,是那种与世无争的平和。她们凑在一起,耳鬓厮磨,仿佛有说不完的悄悄话,像极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4)、研读第⑦段中描写柚花的句子,对比【链接材料】,分析内容和写法的异同。

    【链接材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选自朱自清《春》)

  •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选自《唐才子传•白居易》,有删节)

    【注释】①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

    (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顾况   谒:拜见 B、诗卷       览:展览 C、艰难   尚:推崇 D、言言皆者也     实:朴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年近二十岁名声还没传开的时候,去京城游玩并拜见过当时的名流。 B、白居易写作了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传到宫中,受到皇帝的喜欢。 C、白居易写诗每成一篇,必让家里的老婆婆先读,老婆婆理解了他才抄录下来。 D、鸡林国国相很喜欢白居易的诗,愿以一百两银子一首的价格买下来分辨真伪。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 11、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热情赞美秋天。 B、诗歌三、四句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C、全诗所展现的不仅是秋天的生机,还体现了诗人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 D、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2)、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能换成“飞”字吗?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 12、名句名篇默写(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2)唐代的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3)《次北固山下》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4) ,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杨花落尽子规啼,

    (7)曹操在《观沧海》中用“”两句,描写了秋风吹得树木飒飒作响,掀起万里波涛汹涌的大海的壮阔景象。

  • 13、根据语境仿写两个比喻句,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恬淡,恬淡就像山野虫隐居的贤士,看花开花落;我也憧憬另一龙种生活状态,叫做—— ; 我还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

  • 1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造访   缭亮   静默   抖擞精神 B、捷毛   幽谷   昏鸦   幸甚至哉 C、淅沥   宽敞   喉咙   花枝招展 D、萧瑟   端庄   郎润   不知不觉
  • 1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huò)     干(sè)        爱(cí)          喉( lóng ) B、护(kàn)     镜(léng ) 诉(qīn)       咄逼人(duō) C、南(jǐ)        水(xī)        亮(liáo)       终年蓄(chù) D、巢(kē)       静(mì)       酝(niàng )     繁花叶(nèn)
  • 16、班级开展以“成功需要执着追求还是适时而变”的辩论赛。小语的观点是“成功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小文的观点是“成功需要适时而变,顺势而为”。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下面某一名著陈述理由。

    《朝花夕拾》                  《西游记》

  • 17、初一(1)班开展了《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小语同学设计了幻灯片,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____________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_________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五回中大闹五庄观的是① (填人名);第二十六回是②(填人名)复活了被推倒的人参树。

  • 1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来诗意浓

    陈爱民

    ①“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脚步声就已经响起。大地还是一片沉寂,随着日子的深入,积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断充盈,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空气不断变得清新。几天过去,山上那些瘦削的枝条变得柔软起来,每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太阳的脸庞一天比一天鲜活,奶油般的光泽一天比一天饱和。雨水呢,身段已不再那么生硬,开始飘起来、舞起来,平添了几许婀娜。

    ②春寒还是料峭,禽鸟却早早收到了季节的消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大清早,鸭子们就在池塘里扑腾翅膀,尽情畅游一段,激起翻滚的水花,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水去,再冒出灰灰绿绿的身子来。这在冬天是难得一见的。这些温驯的憨憨的鸭子,已振奋着精神,让时光变得灵动起来。因为燕子、寿带、柳莺等候鸟尚未归来,麻雀就当仁不让做起了主角。它们尽可能组成团队,斜斜地掠过空中,又急急降落在田野和山坡。它们还喜欢选一个晴好的中午,在屋檐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叽叽喳喳。那些鸣叫有些嘈杂,但音色褪尽了凛冽天气里的喑哑和低沉,变得圆溜起来,把一个院子浸染得暖暖和和的。至于喜鹊,很明显,身子变圆润了,长长的尾巴翘得老高了,那么一上一下地抖动,颇有劲道,很骄傲的样子。顶着“百舌鸟”光环,乌鸫每天不敢闲着,除了觅食,就是反复练习歌唱,声音婉转且千变万化。对于这位音乐家的天赋,“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这句诗的不吝赞美,真没有吹捧的意思。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草木都在萌动。一蓬蓬、一丛丛、一片片的枯草,包括那些蒌蒿,已经在攒劲推陈出新了。过些日子,它们出了一茎茎的白色短芽,芽儿又出一点点嫩黄。远看,草地确有一种绵延的浅浅的明亮。当然,在返青的日子里,抢占先机的还是柳树。古人说“春风放胆来梳柳”,“放胆”说的是风儿多少有些劲头,而一个“梳”字,倒是道出了春风和杨柳之间的柔意。“吹面不寒杨柳风”,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在一起,真有惬意欢畅之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春光灿烂的光景了,柳树呢,已然一派翩翩的风姿。“柳无春光不精神,春无柳色减三分”,的确,柳树是对得起春天的,它们率先吐出叶芽,一挂挂的枝条晃悠着白色的逗点,接着,河堤上、池塘边就笼住了一团团的轻烟。这样,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画。

    ④早春,似无盛大的花事。但盛大只是相对的,报春迎春的花朵们顶着寒威绽放,自有其独有的乘性。“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吐露灼灼芳华,使春天的序章卓然不凡。迎春花在墙隅、草坪、坡地带雪冲寒,果敢地亮出了一串又一串的金黄,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山茶花也尤为难得,“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盛开之后,“花繁艳红,深夺晓霞”,它的丰盈和高雅,正是春天的又一种风情。“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特别叫人神摇目夺。当然,“白白红红一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一些时候,杏花也显朦胧之美。

    ⑤人勤春早,对于农家来说,春天的每一天都是不能偷懒的。还在拜年期间,很多农家就忙乎起来。“蓄水如园粮,水足粮满仓”,把田埂和塘坝加固好是十分必要的。要到田间多加巡看,把那些沟渠清理疏通好,可以避免油菜等作物发生渍害。还要把稻种精选几次,选好天气再好好晒上几回。“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勤快的家庭会抢时间把粪肥还有塘泥一担担送往田间,这些可都是上好的肥料。把农具修好,擦得干干净净、锃亮锃亮的。还有,对于犁田机、插秧机等许多现代化农机,也要反复检查,确保它们大闹春耕时欢快有力。“立春栽菜,压断扁担”,无论晴天雨天,菜园里总有忙碌的身影。对于持家人来说,每天要细细照看母鸡抱窝孵仔,争取二月初二前后第一窝鸡仔能破壳而出。这样,那些嫩嫩的鸡雏可以被融融的春光抚照,也可以贪吃着绿茵茵草坪里的虫子。

    ⑥春天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劲头。这日子打开后,便止不住奔跑的步子,一天天绿意更浓了,诗意也更浓了。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行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B、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描绘出鸭子活泼可爱、憨态可掬的情态。 C、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赞美了充满绿意的春天,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给第②~⑤段描绘的图画拟写恰当的名称。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过些日子,它们出了一茎茎的白色短芽,芽儿又出一点点嫩黄。(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

    (2)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特别叫人神摇目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第⑤段中多处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5)、读完选文,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春来诗意浓”拟得好,请加以简析。
  • 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睡得好吗”正在取代“吃了吗”成为不少朋友之间见面的开场白。估计没有人会预料到,再日常不过的睡觉在今天会成为一个问题。

    中国睡眠研究会之前发布的一份关于国人睡眠状况的报告显示,2012年至2022年这10年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2个多小时,平均睡眠时间由8.5小时缩减到7.06小时。媒体在调查中还发现,我国睡眠障碍人群日益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其实不用这些数据“背书”,日常消费场景中,褪黑素、酸枣仁、蒸汽眼罩、乳胶床垫、监测睡眠质量的穿戴设备等睡眠“周边”产品的持续火热足以说明一切。

    (摘编自“光明网”2023.3.23)

    【材料二】

    睡眠质量不好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睡醒以后,感到不解乏,疲惫,还想睡;工作的时候难以集中精力,难以专注;学习、上课的时候想打盹,记忆力不好;经常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或者易怒,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的状态,这都是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

    对于儿童来说,深睡眠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生长激素。如果孩子的深睡眠时间足够长的话,生长激素才能充分释放,人的个子才会长高。

    对于年轻人来说,许多年轻人受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影响比较大,会利用晚间工作。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可能会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睡眠不够,另外一个是由于晚睡晚起而造成生物钟紊乱。长期维持这样的生活方式,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入睡困难。

    图一                                                                                  图二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23.3.21)

    【材料三】

    “药物永远都不是失眠患者的第一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测查中心主任孟繁强表示,褪黑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保健品,并不是安眠类药物,也不能替代传统药物治疗失眠。

    出现睡眠问题,孟繁强建议,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调整作息,在一个时期内保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非必要不频繁熬夜。其次是坚持锻炼,例如慢跑、散步、打球等,在增加睡眠动力的同时调节情绪。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此外,规律的三餐、合理的膳食也非常重要。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特别注意的是,睡眠问题可能是一种疾病,也可能是身体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出现了骨关节病或者皮肤瘙痒等,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干扰睡眠。解决身体的原发疾病,也是提高睡眠质量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除了自身调整以外,最好是要找专业医生帮助解决,不要随意滥用药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3.3.21)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关报告显示,近十年间,国人的入睡时间推迟,平均睡眠时间减少了一个多小时。 B、褪黑素、酸枣仁等睡眠“周边”产品的火热说明当前国人的睡眠质量有所提升。 C、出现睡眠问题时,应根据症状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方法,谨慎使用药物。 D、睡眠问题既可能是一种疾病,也可能是身体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
    (3)、班级开展了关于“睡眠”的主题班会,就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大家积极发言。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欣欣: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睡眠问题。

    晓敏: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心情愉悦,这样睡眠质量才会好。如果经常出现负面情绪,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干扰,甚至可能形成两者间的恶性循环。

    我:①

    小鹏:对了,想要晚上睡得好,白天可以做一些运动,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样晚上就能很快入睡了。

    我:②

    梦圆:还要注意三餐规律、合理的饮食,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老师:无论如何,一旦大家出现了睡眠问题,都应该积极寻找父母、老师和专业医生的帮助,避免自己的身心受到睡眠的影响。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学而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 ,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节选))

    【乙】

    ①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

    ②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

    (注释)①司马牛,相传为宋国大夫桓魋(tuí)的弟:传说他的哥哥恒魋参与宋国叛乱,失败后逃跑,司马牛也被迫离宋逃亡到鲁。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习之     (2)三十而

    (3)学而不思则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斯谓之君子乎/待君久不至, B、人恭而有礼/人期行 C、四海之内皆兄弟/左将军王凝之妻 D、人皆有兄弟,我独/羊补牢
    (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 夏 曰 商 闻 之 矣 死 生 有 命 富 贵 在 天

    (5)、刚刚开启全新的初中生活,或许也有同学正困扰于暂时没有结交到新的“兄弟朋友”。结合【甲】【乙】选文,说说你将如何劝导有类似困扰的同学。
上一页 191 192 193 194 1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