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5)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 ,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 。
(8)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 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第二部分
-
2、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问题。(1)、下面是某学生的读书感言,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你认为画线句中哪一个词语需要重读?为什么?
阅读,是一种感受。走进春天,朱自清笔下清脆的鸟鸣、静谧的乡间,令我们醉心不已;走进夏天,刘湛秋笔下热烈而粗犷的雷雨浇灌灼热的大地……
(2)、下图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后作出的统计表,写出你的结论。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漫画
112
56%
武侠小说
62
31%
文学名著
26
13%
我的结论:
(3)、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甲同学说:“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乙同学说:“我会拿出一个笔记本做摘录。”你认为谁的读书方法更好,请说明理由。(4)、小明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他积极地阅读名著。(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
-
3、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代替,如男子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 B、我国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都有专用术语,如“左迁”指降低官职。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列子》合称为“四书”。 D、古代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而“家君”则是指谦称自己的父亲。
-
4、下面画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他的想法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 但袁隆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B、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 C、李老师的演讲生动形象,催人奋发,同学们随声附和 , 都认为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
5、下列词语中的音、形、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ruò) 遛达 不毛之地(草木、庄稼) B、黄晕(yùn) 热忱 拈轻怕重(挑) C、怦怦(pēng) 徘回 咄咄逼人(高大威武) D、称职(chèng) 狭隘 人迹罕至(罕见)
-
6、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总要要学着长大,不能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
(2)孩子们有小的过失也该受到惩戒 , 这样可以避免他犯更大的错误。
(3)国庆大阅兵,中国女兵上演大国方阵,让全世界不对都pèi fú 不已。
(4)那两位老人手拉着手ānxiáng 地漫步在铺满黄叶的小路上。
-
7、作文
从小到大,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磕绊,但是总有亲人、老师、朋友……的陪伴,他们给与我们呵护和鼓励。在绊与伴中我们逐渐成长,走向远方。
请以“谢谢你,陪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 集中笔墨写如何陪伴成长,并细致地表达出心理感受;
② 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8、
有一天,素有草原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您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整片草原。”天神听了,微笑着问:“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强,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种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吓醒吧!”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听发出的“砰砰”响声。狮子加速跑向大象,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狮子问大象“你干吗发这么大的脾气?”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是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得我都快痒死了。”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不在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它幸运多了。”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他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自己帮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鸡是在提醒我起床,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1)、文章先写 , 然后写 , 最后写。(2)、请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3)、狮子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了吗?请结合有关文字写出狮子得到的启发。(4)、如果你是狮子,会对大象说些什么,让它不再生气呢?(5)、这篇童话所表达的观点是( )A、在人生的路上,难免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人生是充满坎坷的。 B、遭逢困境时,不要怨天尤人,老天是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 C、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以积极乐观感恩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困境,相信定能走出逆境,主宰人生。 D、人生路上充满荆棘,遇到挫折时,永远不要寄希望于他人,求人不如求己。 -
9、【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萧遥欣少有神采干局①。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遥欣谓之曰:“凡戏多端,何急弹此?鸟自云中翔,何关人事?”小儿感之,终身不复捉弹。尔时②年十一。士庶③多竞此戏,遥欣一说,旬月播之,远近闻者,不复为之。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干局]才干和气度。②[尔时]那时,彼时。③[士庶]士人和庶民,也泛指百姓。
(1)、解释加点词语。①相委而去 ②下车引之 ③凡戏多端 ④远近闻者
(2)、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 B、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 C、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 D、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D和C重复了)(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小儿感之,终身不复捉弹。
(4)、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古代儿童“方正”的故事,请说说陈元方和萧遥欣的“方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
10、小文很喜欢古代诗词,以下是他积累的两首唐诗,请你阅读,和他一起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送魏二①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②月,愁听清猿③梦里长。
【注释】①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平均不详。②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③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1)、上面两首诗都有对声音的描写,请你说说“子规啼”和“清猿声”中分别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小文课堂善于倾听,课后善于总结,以下是他整理的两首诗的阅读笔记,请你帮忙补充完整。鉴赏锦囊
小文的摘抄
小文的整理与思考
①读诗题,了解内容
《送魏二》
(1)从标题的字,可以看出,这是离别诗,它往往表达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②品意象,感知诗情
(2)《送魏二》中眼前实景(意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两个意象渲染了清秋时节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
③析修辞,明确情意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3)“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运用了修辞。
-
11、名著阅读(1)、《朝花夕拾》,作者是 ,原名 。(2)、《朝花夕拾》书名的含义是 。(3)、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阅读《朝花夕拾》,对其中一些篇目很感兴趣,让同学们讨论,请你把表格填充完整。
阅读书籍
态度或情感
理由
篇目①《》
“我”对暴虐者充满憎恨,对弱小者充满②。
“我”对于猫“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憎恶极了,当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又会加深我的恨意。
书目《山海经》
喜爱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虽然粗拙,但那时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篇目③
《 》
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对封建教育压制和摧残儿童天性的批判。
④
-
12、默写诗文。
(1) ,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4)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 ,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天净沙·秋思》中,以三个意象的简单组合,直接勾勒一幅深秋萧瑟晚景图的句子是:。
(8)《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欣欣向荣的诗句是: , 。
-
13、请将这幅书法作品用楷体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亲情是春日中的一场细雨,使孤独寂寞的心田得到滋润;亲情是______①_____;亲情是秋日里的一阵风,使忙碌劳作的人得到片刻休息;亲情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使濒临绝望的人看到一丝希望。一年四季,亲情永随。它___②___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支柱,___③___是我们需要一生履行的责任。
(1)、在第①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2)、依次填入第②③处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②因为 ③所以 B、②不仅 ③还 C、②既然 ③那么 D、②如果 ③就 -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主要作品有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B、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有一种纯净的、独特的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雪都给人一种充满温情和想象的美的享受。 C、《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编写者是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以上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与《方正》篇。 D、《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
-
16、下列选项中词语的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朗润 稀蔬 B、拙拙逼人 淅淅沥沥 肥硕 烂漫 C、面面相觑 翻来复去 习惯 碣石 D、磨磨蹭蹭 各得其所 萧瑟 枯藤
-
1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宛(wǎn)转 分歧(qí) 黄晕(yùn) 吝啬(sè) B、应和(hè) 静谧(mì) 姊(zí)妹 荫蔽(yīn) C、憔悴(cuì) 攲斜(qī) 澄清(chéng) 脸颊(xiá) D、莅(lì)临 菡萏(dàn) 徘徊(huí) 棱(léng)镜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路上,我们会经历各种蜕变:也许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也许是一场失败的历练,又或许是一次对偏见的突破······
请以“▲ , 让我蜕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那次比赛/那个标签/那场误会等);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题目:▲
-
19、按要求完成小题。(1)、学校正在开展《经典常谈》读书活动,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选出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A、许慎——汉字演变——《说文解字》 B、司马迁——写史立传——《史记》 C、苏秦——头发悬梁——《战国策》 D、孔子——儒家学派——《诸子》(2)、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同学们在红船边重读经典,开展以“信仰”为主题的阅读 活动。请仿照示例,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人物 怎样的信仰。
示例:我选《西游记》。从作品中我读出了孙悟空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的 信仰。如“三调芭蕉扇”这一情节,孙悟空几次失败,都没有放弃,在众人的帮助下,最终拿 到了扇子,体现了他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以及他为了信仰,勇于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敢于 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非遗人生
菡萏
①认识李老师很偶然,曾写过一篇《沙市老街》的文章,被李老师看到。之前他也曾浏览过我的帖,可能觉得我是位对历史风貌、民俗文化怀有情趣之人,便让朋友青铜带信,说想见我,有一肚子故事讲给我听。我应承下来,半年时光过去,青铜又提及此事。
②原定在荆州记忆博物馆见面,青铜说李老师让到他家去,顺便参观下他的玉石标本。李老师采玉,识玉,做玉,还把玉文化运用到生活里。
③在他家进门处,摆着一套陶铜酿酒器。它由三部分组成,陶灶上是铜锅,锅上盖陶盖。第二部分为陶钵,也叫夹钵,放在一个木架上,双层,钵内蓄水,钵壁过酒。第三部分为接酒用的陶罐与陶漏斗。三个部分彼此相连,非常袖珍的一套酿酒具。
④裱好的《玉酒诀》,放在一个盖帘上,我拍了照。毛笔字,字数不多,三字为一句,落款为光绪三十年重阳邹明阶录,又有一九五二年王秀清抄的字样,即王秀清女士过录的一份抄件。
⑤王秀清是沙市中医院的一名针灸医师,已故。
⑥在此之前,李老师曾听李氏后代传人提及楚玉和楚玉酿酒的故事。《玉酒诀》便是李家祖传秘方,后因辗转石沉大海。
⑦一次,李老师拜访章华寺的圣缘法师,在禅房无意中得到这份抄件,简直喜出望外。圣缘法师说,此件誉自李家,是王秀清医师的老伴、知名老居士范凤五,圆寂前留给他的遗物。
⑧李老师如获至宝,这份《玉酒诀》到他手中,就不再是一纸简简单单的遗物,而是实物。他花两年时间研究此诀,查资料,翻古书,重读《楚辞》《本草纲目》等古籍,走访年过八旬的老中医、老酒师、老窑工三十多位。
⑨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酿酒器研制出来,将玉液琼浆做出来。
⑩2014年中秋,在郢都泥陶传人夏于谷先生家中,李老师提及此事。夏师傅说他祖上就是自酿自饮,七十年前,曾看爷爷做过酿酒器。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实践出来一套。夏师傅的窑小,温度低,烧不好。他们几次前往荆门大窑厂联系洽谈,夏师傅亲自操刀,经半年努力,三次拉坯合成,两次换泥换窑,在出窑的六套二十四件中,终于成功了一套完好的酿酒器。
⑪夏师傅与李老师有几十年交情,李老师年轻时曾派驻窑厂,后来窑厂倒闭了。李老师退休后转悠过去,一片荒芜,只有一个小烟囱在冒烟。夏师傅带着几个工人正在做花盆,一个花盆八角钱。李老师说咋不烧点高档的,夏师傅说,烧出来卖给谁,亏本。李老师问,一窑多少钱?他说两百元。李老师说,这两百元钱他来出。回去绘好图纸,带去让夏师傅按样子烧。夏师傅说,还真的烧呀。那当然,李老师笑道。复古的瓶子烧出后,李老师给了夏师傅两百元钱就走了。再去时,带了些给美术界同仁,大家看了都说好,绘静物需要,正愁没处买,遂一个人抱走几个。夏师傅卖了四百多元钱,一个瓶子比一个花盆的价格翻出近十倍。从此夏师傅走上另外一种经营模式,东西越做越好,水平愈来愈高,成了复制古陶文物、恢复古陶技艺的专家。
⑫李老师经常跑到夏师傅那里喝茶聊天,还替夏师傅申报了非遗,得到政府扶持,辟了新场所。这次又成功烧制出酿酒器。
⑬硬件有了,李老师便遵从古法和《玉酒诀》独自在家往下走。
⑭酿酒复杂,选料严格,酿酒的玉需浅黄微透上好的原料。谷是江汉平原早灌浆晚收割的稻谷。水是无极水,取自江河湖泊回流处,用苞茅过滤。老人家大费周折,准备好后,严格按照配方和传统工艺,一步步进入流程。
⑮把玉屑、药材投入稻谷中,加无极水。初蒸、复蒸;加曲发酵,做香窝子;蒸馏出酒,过滤加酱,装罐窖藏,也就完成了。说着简单,具体操作非常烦琐,用曲多少、稀稠程度、稻谷颜色和香味全凭经验掌握辨别。尚要参照节气、时令、气候、温度、时间多种因素。
⑯历经两年多,2016年第一罐玉酒诞生了,琼浆玉液不再是个神话,也不再是宽泛指代,而是实实在在摆在人们面前,真正用玉石酿的酒。比茅台若何?一笑!
⑰李老师做的就是从无到有的事。非遗不是空架子,得复活。
⑱六十年间,他跑遍荆州城区大街小巷,郊区村落,行程十万里,完成文稿两百多万字,拍摄相关照片两千余幅。现在许多古建筑已化为乌有,文友出书的插图,均是李老师提供的老照片。
⑲不仅自己从事非遗,且作嫁衣裳,帮助民间手工艺人申报二十多项非遗项目,并得到扶持,使他们从濒临灭绝的手工作坊发展成工厂公司,从难以糊口的街头手艺人变身成老板。其中六项是他亲手制作的文本。他的非遗,非个人非遗,而是整个荆州的非遗。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传承下去。
⑳什么是非遗?非遗便是软文化,最大的非遗,窃以为就是李老师这样,为非遗而非遗的人。
(1)、本文主要讲述了李老师做的关于“玉文化”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把玉屑、药材投入稻谷中,加无极水。初蒸、复蒸;加曲发酵,做香窝子;蒸馏出酒,过滤加蜜,装罐窖藏,也就完成了。
(3)、本文主要是描写李老师,但在文章第⑩、⑪段,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夏师傅,其主要作用是什么?(4)、有部分人认为“非遗文化”代表的都是古老的文化,其文化之所以逐步消失,正是因为它已 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所以也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去保护它们。请结合全文和现实, 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