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14岁的中国小将全红婵三次跳出满分动作,夺得金牌。 B、在山西馆,仿真微缩古建筑通过组装微缩建筑部件,让观众感受中国传统榫卯结构。 C、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 D、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试,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受到一致好评,观众们都争先恐后地到电影院去观看。 B、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锦江边的垂柳花枝招展 , 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客人。 C、渔船装载北斗卫星接收机后,既能准确定位,还能收发信息,这让渔民喜出望外。 D、也许你是有理的,但如此咄咄逼人 , 有失厚道。
-
3、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朗润 嘹亮 静谧 清风流水 B、抖擞 骄媚 吝啬 披蓑戴笠 C、莅临 澄清 沉寂 淅淅沥沥 D、婕毛 宽敞 铃铛 瓢泼大雨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g) 应和(hè) 贮蓄(zhù) 繁花嫩叶(nèn) B、澄清(chéng) 狭窄(zhái) 棱镜(léng) 咄咄逼人(duō) C、粗犷(kuǎng) 黄晕(yùn) 发髻(jì) 淅淅沥沥(xī) D、窠巢(kē) 静谧(mì) 草垛(duò) 呼朋引伴(yǐn)
-
5、作文
鲁迅先生收藏了藤野先生的讲义,讲义上留存了许多感动回忆:居里夫人和丈夫静静地望向镭,这小小的蓝色荧光留存了他们的许多美丽回忆;苏轼记录了那晚月光下的“藻荇交横”,如梦似幻的竹柏倒影也留存了他滋味复杂的回忆……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留存下了满载回忆的东西呢?
请以“那__________,满是回忆”为题,作文。
要求:(1)补充完题目后写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
6、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答下面问题。(1)、假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组织运动会,觉得下列运动项目分别适合谁,从下面的备选人物中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写在表格内。
备选人物: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贺龙
项目
名著摘录
人物
除了马,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他真喜欢马。有一次,他得到一匹非常心爱、非常美丽的马。那匹马给敌人抢去,他追击敌人,终于把那匹马夺回!
①
已经下霜了的日子,我们还在露天中睡觉,甚而至于十一月里,我们还在冷水里游泳。一切这些都是在“身体锻炼”这一名词之下进行的。或许这件事对于锻炼我的体格,帮助不少。
②
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他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
③
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
④
(2)、结合著作内容,写出书中你最敬佩(喜欢)的一个人,并简要说说理由。 -
7、根据提示,默写出古诗词名句。
①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
② ,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③馨香盈怀袖,。(《庭中有奇树》)
④ ,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⑤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即景设喻,以物自比,表达了诗人惆怅、抑郁的心情的是: , 。(王维《使至塞上》)
-
8、峡江寺飞泉亭记(节选)
[清]袁枚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 , 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注】①澄波、怀远:均为僧人法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B、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C、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D、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2)、下面对句中加点词的语境意义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顾课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以推知“高不过里许”中“许”的意义为“表示约数”。 B、联系古汉语词类的活用,推知“飞瀑雷震”中“雷”的意义为“像雷一样”。 C、联系成语“置身事外”,推知“置几席间作玩”中“置”的意义为“放置”。 D、查字典,奏”有“上奏”“演奏”“发生”等义项,参错并奏”中“奏”应选择“发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2)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息和情感不可混淆
徐默凡
①人类的语言具有两大功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表情达意:“表情”就是表达情感,“达意”就是传递信息。但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重视信息交流,而忽略了情感沟通,这和语言中情感表达的特殊性是有很大关系的。
②情感表达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情感形容词和心理动词,前者如高兴、悲伤、哀愁,后者如羡慕、嫉妒、怨恨。这些表达虽直接明确,但其实主要用于事后对感情的外在描述,并不经常用于感情的直接抒发——很少见到有人把这些词语挂在嘴边来表达自己的即时感情。
③中国人受传统文化习惯影响,表达情感更加隐晦,直抒胸臆的手段比较少见,往往把情感混杂在概念信息中来“曲径通幽”。比如在概念意义之外加入褒义或者贬义的情感色彩,同样是“协同合作”的意思,好人就是“团结”,坏人则是“勾结”。称呼别人时,尊敬的用法是“一位”和“您”,不尊敬则是“一个”和“你”。还有些词语字面上不是情感词,却纯粹用于情绪表达。比如詈骂语“垃圾”“人渣”,骂人者和被骂者都不会认为人会变成“垃圾”或者“渣滓”,只是表达极端的蔑视情绪而已。而祝福语、祝贺语等礼貌表达则情感功能大于概念功能,“天天快乐”“永远幸福”在事实层面都是不太可能成立的,只是表达了一些美好的情感。
④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纠缠,就容易产生一个语言使用的误区:混淆信息和情感,把情绪当作信息来进行交流,甚至用情感宣泄来代替理性思考。在公共社交网络上,很多骂战就是因为这种混淆而引发的。比如这样一则评论:“现在还有人有这种脱离时代的想法,是没脑子还是脑子里进了水?”前半句是一个信息描述,后半句的“没脑子还是脑子里进了水”却超出了信息推断的限度,带上了侮辱性的情感表达。由此带来的后续回应就不会是理性的讨论,可能也是谩骂式的,如“你才是脱离时代的脑残”,如此,交流双方就会陷入一场毫无价值的情绪对抗中。
⑤除了上述明显的混滑,还有一些隐蔽的情况。有些语言用法混合了信息传递和情绪表达,即使信息传递没有问题,因为情感表达不当也容易引发争论。突出的如语气语调,在书面交流中表现为标点符号。最常见的就是叹号,一个陈述性的事实加上了叹号,就附加了强烈的情绪。再如表现反问语气的问号,反问句在语义上等于否定性的陈述句,但反问不仅是命题上的否定,还带上了质疑、批驳、讽刺等情感。因此,叹号和反问句都不可滥用,否则情感就会凌驾于事实之上,语气就会变得咄咄逼人,甚至触目惊心。比如:“情况就是这样了!特向大家报告!如有建议,请务必今晚反馈!”明明是请求建议,用了太多叹号,居然带上胁迫的口吻,令人相当不快。网络交流中,经常见到滥用感叹号和反问句的情形,这也是造成情绪对抗的重要原因。
⑥让信息的归信息,情感的归情感,人际交流会更有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观点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表达需要区分“表情”和“达意”两种不同功能。 B、使用语言,既要重视信息交流,更要重视情感的沟通。 C、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二者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替代。 D、信息传递应该处理好情感因素,避免不当的情绪表达。(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语言的功能角度入手,逐层深入展开论证,结尾自然得出结论,结构严谨。 B、文章第三段论证中国人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具体进行了论证。 C、第四段举一则网络评论的例子,论证了侮辱性的表达不会带来理性讨论这一观点。 D、文章中“除了”“还有一些”等等词语的使用,表述严谨,增添了论证的严密性。(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中只有少部分词语是直接用于抒发感情的,其余大部分词语都是暗含感情。 B、汉语词语对情感的表达是多样的,有的包含褒贬,有的情感功能大于概念功能。 C、有效的人际交流需处理好信息传递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而这需要恰当选择语言。 D、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特殊的情感功能,用好了增色,用不好会适得其反。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李韵
①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再到皇宫大院的“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②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 , 匾额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③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①制度。与西方惯用的勋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的,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荣耀。
④《汉书》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古代一种激励机制,也是一种表彰制度。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是要把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给子孙。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激励,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
⑤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担当,体现浓浓的家国情怀,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⑥现代社会已很难恢复当年“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盛景。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建筑对匾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其传承也必然面临困境,直接受到打击的,莫过于匾额的生产了。
⑦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行业凋敝,以制造匾额为生的匠人师傅也随之越来越少。但在古建筑的修缮、复建中还是需要匾额的,仿古的建筑、旅游区也需要匾额,由此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匾额市场。机器制匾、3D打印都对匾额技艺的生存造成了冲击,但真正懂匾额的人,还是喜欢手工匾额。
⑧或许家家门口堂前悬挂匾额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匾额文化的传承不容置疑。除了继承手艺的制匾师傅,匾额成为一门学问走进高校,也是一条传承的途径。匾额学可以把匾额的文化、文饰等一一提取出来进行系统研究,避免匾额在流传中出现文化特色的流失。成立了匾额学,匾额可以走进高校,让它作为一门学问,得到更大、更有效的普及。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①旌表:封建统治者用立牌坊或挂匾额等表扬遵守封建礼教的人。
(1)、下列关于“匾额”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匾额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是文学艺术形式。 B、匾额具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C、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 D、由书法家所题写的匾额不仅具有文化意义,还具有艺术价值。(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匾额的历史悠久,它兴起于先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 B、政府会给民间部分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发匾,对他们进行精神奖励。 C、擅长手工制匾技艺的匠人师傅们越来越少,这造成了匾额行业凋敝的现状。 D、成立匾额学,匾额可以走进高校,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途径之一。(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日常生活和熟悉的事物引出说明对象——匾额,通俗易懂,更易理解接受。 B、第②段画线句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匾额比作“建筑的眼睛”,生动形象地说明其重要性。 C、第③段将我国古代匾额与西方的勋章、证书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匾额无私密性。 D、第⑥段中加点词“几乎”,说明普通人家不是都不再悬挂匾额,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11、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实践活动,班长准备将下面图片作为宣传画,请你说明选用这张图片作宣传画的理由。要求:①介绍画面内容和主题;②80字左右。
-
12、下面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共饮一江水——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于4月20日在安徽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②据了解,本次展品大多以青铜器为主,还包括金器、象牙器等多种文物。③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与黄河流域的青铜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影响,共同建构了中国青铜时代绚丽辉煌。④这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还增进了我们对青铜文明的了解。
A、① B、② C、③ D、④ -
13、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10月24日,学校第19届体育节盛大开幕,开幕式节目呈现出活力迸发、激昂热烈的青春姿态,现场时时传来振聋发聩的掌声、欢呼声,其中英姿飒爽的武术代表队更是鹤立鸡群 , 创意十足;学校女教师组织的汉服表演令观众眼花缭乱 , 体现出汉风雅韵,现场师生沉浸在优雅的表演中,很久才如梦初醒。
A、振聋发聩 B、鹤立鸡群 C、眼花缭乱 D、如梦初醒 -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ài) 屏息(bǐng) 匿名(lì) 正襟危坐(jīn) B、遗嘱(zhǔ) 镌刻(juān) 吹嘘(xū) 锐不可当(dǎng) C、翘首(qiáo) 教诲(huì) 锃亮(zèng) 藏污纳垢(gòu) D、悄然(qiāo) 畸形(jī) 娴熟(xián) 深恶痛疾(wù)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背上行囊出发,你将在长长的旅途中遇见画中的风景,邂逅书里的故事,结识故事里的人与物……所有行走,皆为成长;所有旅途,均是履历。伴随着你的旅途的,一定有泪水与汗水,也一定有过欢笑与歌声。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自身经历,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主立意,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真实;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要扩写材料;④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轼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①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②聘③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④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
(节选自《苏轼全集校注》,有删节)
(注)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季札聃:人名。③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④倍蓰:超过数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B、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C、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D、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B、士之生于是时 前人之述备矣 C、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 博学而笃志 D、供其无穷之求 其如土石何(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2)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
17、纽 扣
〔日本〕内海隆一郎
①在路边上有个无人售货亭。杉田把自家的萝卜、小油菜、胡萝卜等蔬菜摆在约有半张席大小的货架上。
②蔬菜一袋从一百元到二百元不等,买菜的人把硬币投到用铁丝吊着的空罐头盒里即可。
③到无人售货亭来买菜的多为农田前面小区或对面公寓里的人。因为这里的蔬菜比站前超市便宜得多,所以每天摆出的蔬菜从来没剩过。
④“嗨,又有一个。”
⑤黄昏时,杉田从铁皮盒往外倒硬币时说。他的手指闪着一个比百元硬币大一圈的黑色圆形纽扣。这颗纽扣好像用黑色贝壳做的,中间有呈井字状的四个穿线孔。放在明亮处, 纽扣闪着美丽的光泽。
⑥“真不像话,用纽扣代替钱。”
⑦这一个月以来,已经发现三颗同样的纽扣。虽然没什么用处,但扔掉可惜,所以用胶带纸黏在墙上。这是第四颗。
⑧在此以前,发生过几次拿走菜不给钱的事。杉田贴了张纸条,上写“拿菜不付钱就是小偷”!从那以后,再没有丢过菜。
⑨“肯定是看错了。”杉田生气地想。用纽扣来换精心种养的蔬菜不合道理。
⑩“准是那个老太太。”
⑪他眼前浮现出在田里干活时经常看到的那个老太太。她清瘦,高个,有点驼背,拄着手杖,摇摇晃晃地走着。从那走路的姿态,可以看出,她以前是个风姿绰约的女人。
⑫可是,只要她来买土豆、胡萝卜,钱盒里肯定有纽扣。
⑬“她是怎么想的?难道以为纽扣是百元硬币?”
⑭话虽然这样说,但总不能在她往钱盒里投纽扣的刹那间把她抓住。
⑮“也许她真把这纽扣当成了百元硬币。”
⑯杉田看着那纽扣,突然想起了十几年前死去的母亲。
⑰——妈妈在处理旧衣服和衬衫时,总要把扣子剪下来。各种各样的扣子装了整整一点心盒。
⑱也许这个老太太把扣子盒误认为贮钱箱了!
⑲当杉田平静下来时,许久不见的女儿回来了。
⑳“嗨,这是怎么了?”女儿兴致勃勃地指着墙上的扣子说。
㉑女儿从设计专科学校毕业后结婚,现在在一家室内装修店打工。
㉒杉田阴沉着脸把事情讲了一遍。女儿两眼闪光。
㉓“给我吧。”
㉔“这是卖菜的钱,一个相当一百元。”
㉕“我给你四百元。”
㉖“什么?扣子值那么多吗?”
㉗“这是用黑蝶贝做的纽扣。雕工也好。原来肯定是用在高级礼服上的。”
㉘“这么贵重?”
㉙“现在买,一个的价钱就吓你一跳。这样高级的扣子,可以卖……”
㉚杉田边听边想起了那个老太太走路的姿态。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杉田,小说写了杉田卖菜,写了杉田认为老太太误把纽扣当成钱,主要塑造了杉田的形象。 B、文中“她清瘦,高个,有点驼背,拄着手杖,摇摇晃晃地走着”说明老太太年老体衰,变得贫穷、孤独,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C、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来塑造老太太形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产生丰富的思考和联想,构思非常巧妙而合理。 D、最后一段杉田“想起了那个老太太走路的姿态”呼应前文,暗示了老太太从前的身份地位,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⑴这颗纽扣好像用黑色贝壳做的,中间有呈井字状的四个穿线孔。放在明亮处,纽扣闪着美丽的光泽。(作者详细描写这颗纽扣有何用意?)
⑵这样高级的扣子,可以卖……(句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线的第㉑段有何作用?(4)、小说的题目是“纽扣”,请结合文意,探究题目的作用及意蕴。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转角便是晴天
人生千回百转,命运千奇百怪,人生中总是会出现许多个岔路口,许多个转角。俗话说:“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一个转角,可能就是海阔天空,“长风破浪会有时”,只待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
青鸟遭遇飞不过的高墙,转角,可能便是浩渺的天空;蚂蚁面临爬不上的玻璃,转角,可能就是一个逃生的缝隙。希望可能就在灯火阑珊处等你去发现。
转角,可以摆脱困境,绝地重生。美国CKN公司曾一度陷入困境,各位董事束手无策。此时,一位经理临危受命,他改变经营方式,重新调整计划,制订了一套全新的战略方案,打破以往一成不变的旧模式,终于将CKN公司拉出困境,迎来了经济的繁荣,此后,他便成为了CKN公司的董事长。不论是经营一家公司还是做一件事,当你在一种方法上行不通时,换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问题,以另一种方式解决事情,很可能就畅通无阻了。转角,就是换另一个角度看问题,那么绝地重生就不再是幻想。
转角,可以让你发现自己,成就自我。刘伟遭遇不幸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绝望。他打破了一贯用手弹钢琴的常规,用脚趾弹奏属于他的华美乐章。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刘伟独特的演奏方式和高超的技巧获得了无数人的赞叹,成为第一季“中国达人秀”总冠军。他用另一种方式谱写自己的人生,成就了自己的辉煌。转角,就是换一种表现方式,让精彩的自我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转角,可以发现生命的本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就像幼虫吐丝作茧,蚕蛹羽化成蝶,最终获得新生。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6岁就在战斗中身负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只能终日蜷缩在床榻上。可是他不甘心躺在床上碌碌无为,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他转向了文学创作,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创作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他也从一个革命战士转变成了一位文学巨匠。转角,让奥斯特洛夫斯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启迪了一代代人思考生命的意义。
也许你正遭遇阴霾,切记不要消沉,也不要盲目执着不知变通,转角之处是一片晴空,正等待我们去发现。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转角,就是换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B、转角,就是换另一种表现方式。 C、转角便是晴天。 D、转角,可以发现生命的本质,实现人生的价值。(2)、下列对论证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伟遭遇不幸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绝望,他打破了一贯用手弹钢琴的常规,用脚趾弹奏属于他的华美乐章。(对比论证) B、青鸟遭遇飞不过的高墙,转角,可能便是浩渺的天空;蚂蚁面临爬不上的玻璃,转角,可能就是一个逃生的缝隙。(举例论证) C、俗话说:“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一个转角,可能就是海阔天空,“长风破浪会有时”,只待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引用论证) D、转角,可以发现生命的本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就像幼虫吐丝作茧,蚕蛹羽化成蝶,最终获得新生。(比喻论证)(3)、下列不能用作本文正面论证材料的一项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穷则变,变则通。 C、杨振宁放弃实证物理研究,转攻基础物理,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19、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在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学校图书馆志愿者的小明,对古籍保护很感兴趣,收集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与印度、伊朗以史诗传唱、经典传诵为主要传播方式不同,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这就为书写提供了廉价而又实用的书写载体,相比羊皮、简牍、石板、铜器,纸张能够书写更加丰富的内容,承载数量更多的文字。而且中国还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书籍文本利用印刷的手段大量复制出来,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并流传广远。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喜欢收藏图书的国度,举凡官府、学校、寺庙以及个人,都喜爱收藏,各朝各代都有公私收藏,保存了大量的图书典籍;而这些公私机构还组织抄书、印书,使得中国的古籍既得到保存,又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时至今日,海内外都有大量的中国古籍的留存。
(整理自荣新江《展望古籍整理研究的明天》)
材料二:
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普查范围逐渐扩大,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系统,拓展列文化博物馆等新领域。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系统性进展,一大批“大部头”古籍得到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
数字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
保护古籍,人才是根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
(整理自朱羿《加强古籍保护绵延中华文化》)
材料三:
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另外,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了古籍新热潮,古籍保护及推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积极组织古籍保护培训班,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主题讲座,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各大短视频平台也推出大量与古籍相关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展开二次创作。古籍经典正引发新的关注,激荡着更多青年的灵感。
材料四: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古籍的普查、整理与出版、修复、数字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下表例举部分项目及相关成果。
领域
项目
相关成果
古籍普查
汉文古籍普查
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为270余万部,占预计汉文总量的90%以上
古籍整理与出版
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工程
推进历代海洋文献、石刻文献等的整理与研究,累计出版近200册
中华再造善木工程
《中华再造善木》(续编)出版,共计收录583种珍贵典籍
古籍修复
清宫“天禄琳琅”等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
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叶
古籍数字化
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建设
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
(1)、关于中国古籍大量留存的原因,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是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只用书写下来的文本来传播自己的文明。 B、纸张的发明,为中国人提供了廉价实用的书写载体,有助于书写更多内容。 C、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 D、中国人喜欢收藏图书,公私机构组织抄书、印书,使中国古籍得到保存。(2)、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古籍普查工作指的是对现存的典籍文献进行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等。 B、专家杨秀清和陈红彦在古籍普查、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C、只有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才能在古籍保护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 D、各地开展了丰富的古籍保护与推广实践活动,加深了人们对古籍的了解。(3)、小明将材料四与其他材料进行对照,做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有270余万部,古籍普查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B、在整理与出版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古籍还可以扩大影响力。 C、设立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目的是让人们关注古籍修复的技艺。 D、古籍数字资源免登录在线阅览,突破时空条件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 -
20、成宜高铁南溪北站于2023年12月26日正式通车,南溪北站迎来了第一班“和谐号”。邻居周大爷想去一趟自贡,假设你已帮他买好了高铁车票,准备把车票交给周大爷。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车票,告诉周大爷主要的乘车信息,并提醒他带好身份证,提前半小时到达高铁车站。请你写出这段话,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