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神舟”五号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对飞船发射、飞行、返回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精心设计,准备了应对预案。 B、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新的战争不仅容易造成财产和人员的伤亡,而且是催生新的恐怖主义的根源。
  • 2、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于6月27日正式投入运营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施工者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B、有大雾的清晨,沙河两岸仿佛笼罩在多层帘纱后,扑朔迷离 , 连成都第一高塔“四川电视塔”都看不见了。 C、有些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口出脏话,实在让人深恶痛绝。 D、在中国,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 3、下列词语书写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草率            抱歉            取谛            心不在焉            熟能生巧 B、斑斓            奠基            厚道            大庭广众            家喻户晓 C、胸膛            烦锁            卓越            妇孺皆知            言外之意 D、惶恐            懊悔            愧作            群蚁排衙            沥尽心血
  • 4、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红(yān)            补(jiào)               军(tiě)               为人知(xiān) B、(suì)             钥(shī)               果(shuò)             躬尽瘁(jǖ) C、(hàn)            罚(chéng)            育(bǔ)               而不舍(qiè) D、(fēn)            相(chèn)             古(gèn)             深痛绝(wù)
  • 5、大作文

    粗俗迷信的阿长在鲁迅童年时给予的爱,成为他未来生活的光;不修边幅的藤野先生在鲁迅留学时给予的关怀鼓励,多年后仍是其战斗前行的勇气;目不识丁的母亲用她勤劳宽厚的一生,影响着朱德的一生……我们的成长岁月中也有许多难忘的人和事,它们是过往生活的记录,也是未来人生路途中的宝贵财富。

    请以“有你在,灯亮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真实;(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 6、微写作

    冬季,天气的寒冷,对于晚归的你而言,一定深有体会。根据下面的歌词,描写一个场景,抒发你的感受。

    行走在冬夜的冷风中

    飘散的  踩碎的  都是梦

    要求:①运用第一人称,有动作、心理描写;②写天气不用“冷”字;③语言连贯,准确、生动;至少用一种修辞;④字数在180字左右。

  • 7、小文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与《西游记》进行勾连,寻找规律,整理出以下表格。请根据小文已完成的内容,将表格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勾连内容

    关联点

    名著举例

    人物形象

    《西游记》: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

    《红星照耀中国》:②


    反抗精神

    《西游记》:孙悟空在天宫受到侮辱后,大闹天宫;他在取经路上不断地与各种妖魔鬼怪作斗争

    《红星照耀中国》:③

  • 8、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学校举办整本书阅读图书展,展厅设有历史学、军事学、地理学展区,你认为《红星照耀中国》应放在哪个展区?请仿照示例,说明你的设计。

    示例:放在新闻学展区,因为书中记录了大量采访和考察毛泽东、周恩来等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和背景材料等内容。

  • 9、会跳舞的头发

    杨立英

    ①你的头发会跳舞吗?我的会。

    ②打记事起,我就有一头会跳舞的头发,它们摆出不同的姿势,或弯或曲,飞扬跋扈,像不守规矩的舞者,把我折腾得与众不同,如同异类。

    ③母亲总是没好气地数落:“你个疯丫头,就不会扎一扎,不知个美丑!”我翻个白眼,小声嘀咕:“还不是随你。”

    ④母亲亦有一头同样的头发,她的这一特色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我,让我无数次心生抱怨。

    ⑤母亲整天忙得脚打后脑勺,一刻不得闲,致使她的头顶常年盘踞着“鸡窝”。我非常羡慕小伟娘,穿着干净的衣褂,头发梳理得纹丝不乱,往人前一站,连她身边矮小的小伟都跟着神气起来。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小伟爹是生产队长,殷实的日子让小伟娘有种天生的优越感。在小伟娘面前,母亲那头“鸡窝”让我顿觉矮了三分。

    ⑥一次,母亲到学校找我,她的头发在微风中跳着杂乱无章的舞蹈,最可笑的是上面还粘着一片树叶。当母亲伸出锯齿样的手来理顺我飞起的头发时,却被她手上的裂口刮得更乱了。“英子娘的鸡窝里快孵出小鸡啦!”同学的取笑让我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⑦回家后,我没好气地埋怨母亲去学校也不梳梳头,像个疯子一样。忙碌的母亲头也不抬,略有愧疚地回应:“娘给你丢人了吧?不过头发乱了也没啥,只要心不乱就成,咱就能把日子理顺好。”

    ⑧急性子的母亲很少有温情的话语,发起火来也如她的头发,张牙舞爪。有一次,我偷吃了爷爷用来压咳嗽的苹果,母亲立即头发直竖,反手就是一巴掌,可紧接着,又像漏了气的皮球,头发无力地塌软下来,贴在额头,一边抹着泪一边搂紧我。

    ⑨母亲再怎么凶我们,也容不得我们被别人欺负。大伯家有五个孩子,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尤以堂姐为甚,下手不分轻重,有次在我头上砸出个大包。母亲闯进大伯家,激烈争吵的场景母亲没和我们说起过,但我能想象出母亲战斗力爆表的头发,舞动的定是节奏感强劲的摇滚。

    ⑩回家后,母亲挠了挠更加蓬乱的头发,该吃吃该喝喝,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从那之后,堂兄堂姐再也没欺负过我们,这让我很是惊奇。

    ⑪父亲在县城上班,家里家外都由母亲一个人打理。不服输的母亲干起活来丝毫不输男人,她的头发有时是激情高亢的摇滚,有时是节奏轻快的恰恰,有时又是平静舒缓的慢三。一家人在母亲情绪的音符里起起落落,感受着她的倔强和坚韧。

    ⑫父亲缘何会看上母亲?这是藏在我心底许久的疑问。父亲教师出身,举手投足透着儒雅,而母亲大字不识一个。最不可思议的是父亲还有些怕母亲,小心翼翼地瞅着母亲的情绪行事,不时叮嘱我们:“你娘不容易,在家拉扯你们姐弟四个,还得照顾瞎眼爷爷,我们都得听她的。”

    ⑬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头飘逸顺滑的头发。可我毫无保留地遗传了母亲的卷发,整天乱蓬蓬的。长大后,在暗恋的男孩面前,我恨透了我的头发。用发卡捆绑,涂上刺鼻的药水拉直,用以恶治恶的心态,把它烫染成更乱的鸡窝。终究治标不治本,新生的发丝,依旧有种不改初心的倔强。母亲安慰说:“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争不来。”后来遇到了我家先生,一个温情踏实的男人,他抚摸着我的头发,深情地说:“真好看。卷卷的,像个洋娃娃。”自此,我终于释然,不再和头发较劲。

    ⑭日子富足了,母亲也老了,越来越温和。稀疏的头发温顺地趴在头皮上,贫瘠,干枯。即便如此,微风吹来,白发依旧充满活力地舞着,像极了母亲,从不向困境低头,总是倔强地顶着乱蓬蓬的头发,或怒,或喜,或悲,把贫穷的日子打理得热气腾腾。

    ⑮一头乱发是我生命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烦忧,也给我力量。遭遇泥潭时,我一遍遍告诫自己,头发乱了,不用怕,只要心不乱,因为我的头上长满了和母亲一样的会跳舞的头发。

    (选自《沧州晚报》2023年5月9日,有删改)

    (1)、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⑤段写穿着干净、头发纹丝不乱、过着殷实日子的小伟娘是为了与母亲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母亲头发杂乱、不修边幅,日子忙碌而艰苦。 B、第⑦段中“只要心不乱,就能把日子理顺好”,这是母亲做人和做事的原则,与文章最后一段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C、第⑫段中做教师的父亲看上大字不识的母亲是因为父亲怕她,而且需要母亲打理家里家外,并照顾家里的瞎眼爷爷。 D、文中既有直接抒情,又有间接抒情,传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敬佩、感激和赞美,又有对自己年少无知的愧疚。
    (2)、本文的语言平淡有味。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横线句子

    不服输的母亲干起活来丝毫不输男人,她的头发有时是激情高亢的摇滚,有时是节奏轻快的恰恰,有时又是平静舒缓的慢三。

    (3)、好的文章总有一个好的标题,文章标题换成“我的母亲”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4)、小语想把本文作为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你认为合适吗?请根据所选的单元导语和目录,并结合本文,说说理由。

    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鲁迅《藤野先生》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未来的农业蓝图是怎样的?走在田间小路上,一群无人机正忙碌着,有的施肥,有的浇水,还有一些往返于农田与充电站。几位农民伯伯则一身轻松地坐在指挥站里,面对着有曲线簇、数据、图像和各种数字按钮的大屏幕。而这一切,首先要感谢无人机的鼎力相助,它们代替人类下田干活,解放了生产力。

    ②无人机,一般是指由动力驱动、不搭载操作人员的一种空中飞行器。它采用空气动力为飞行器提供所需的升力,能够自主或遥控飞行,能携带多种任务设备、执行多种任务,既能一次性使用也能进行回收再使用。

    ③无人机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其发展已历经百年。1917年,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初步将空气动力学、轻型发动机和无线电三者结合起来,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同年12月,美国发明家埃尔默·斯佩完成了“空中鱼雷”的首飞。一开始,无人机主要应用在军事领域。进入21世纪后,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无人机也成了很多小朋友、大朋友的玩具“新宠”,用于航拍、游戏等休闲用途。

    【材料二】

    ①发展迅速的无人机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遥感平台,在搭载各种遥感器后,被广泛应用于国土航测、农林植保、大气探测、灾害救援、国防安全等领域。

    ②无人机遥感具备超高分辨率、高频次获取能力,可以与卫星遥感形成能力互补。相比于有人机,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机动性。无人机遥感具备的实时观测能力,是目前卫星遥感观测平很难实现的。

    ③卫星遥感可以提供亚米级别的影像,但是分辨率越高,卫星重访周期越大。无人机影像可以很容易地提供厘米甚至更高分辨率的地面信息,且不存在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矛盾,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辩证统一。可以说,无人机遥感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遥感科学研究从宏观向微观前进了一大步。相较于卫星平台的高成本和集中管理,无人机平台让遥感数据获取进入大众化时代,真正实现使用者的遥感应用。

    ④由于无人机遥感的独特优势,过去很多基于卫星数据应用效果不佳或者无法实现的领域,目前都可以利用无人机遥感手段很好地实施。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无人机遥感在灾害遥感监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近些年的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事件中,都能看到无人机的身影: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救援中,无人机遥感技术投入使用。

    ⑤在行业应用领域,油气、输电、光伏电场基础设施的无人机巡检已实现常态化。在一些政府部门,无人机正被逐步纳入业务体系,如环保部门利用无人机开展河流排污口排查整治。

    【材料三】

    ①由于方便灵活,大众参与度高,无人机创新活跃度也很高,发展迅猛。无人机遥感和其他相关技术领域的深度结合,呈现出大量拓展性的应用,被称为无人机的“遥感+”应用

    ②在“遥感+数据”的实时传输方面,无人机遥感对军事、应急减灾救援等非常重要。许多国土安全监测与灾害救援行动依靠无人机遥感与实时传输提供及时信息以进行决策。

    ③在“遥感十决策和执行技术”方面,实现“无人机遥感+识别+任务规划十执行任务”一体化完成。例如,无人机遥感可以实现田野农情遥感监测,形成病虫害处方图、规划合理航线,执行精准农药喷洒,将静态遥感观测与实时决策和执行融为一体。

    ④在“遥感+区域组网”方面,尽管无人机遥感能力很强、空间分辨率高,但覆盖区域小,难以满足大区域应用对无人机遥感的需求,必须通过无人机组网遥感的方式发挥聚合作用。比如,通过一定的组织模式和技术体系,把全国分布式的无人机遥感资源规划部署起来,构建大区域、高频次、迅捷响应的厘米分辨率及遥感监测体系,从而完成大面积的测量任务

    ⑤……

    ⑥总的说来,无人机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全领域应用的态势,在应用需求的强力牵引和新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持下,无人机的发展未来可期。

    (1)、下列有关三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人机是一种空中飞行器,不搭载操作人员,一般由动力驱动,能够自主或遥控飞行,可以一次性或多次重复使用。 B、无人机搭载各种遥感器后,可以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相比于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机动性。 C、无人机的“遥感+”应用,是无人机遥感和其他的相关技术领域的深度结合而形成的一些拓展性的应用。 D、由三则材料可知,无人机技术从一百多年前起步,不断创新发展,而今无人机应用与发展渐渐形成全领域应用的态势。
    (2)、下列有关三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头描绘了未来农业蓝图,引出下文说明对象,并且形象生动地展现无人机的魅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材料一第三段介绍了无人机的发展史,从“1917年”“同年12月”“进入21世纪后”“现在”可知,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 C、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加点词语“目前”说明当下卫星遥感观测平台很难实现实时观测,但不代表将来也难以实现,语言准确。 D、材料三第四段画线部分主要说明无人机虽然遥感能力强、空间分辨率高,但覆盖区域小的特点,令人信服。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无人机遥感的优缺点。
  • 11、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节选自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材料二】

    伟大而孤独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韩显阳

    ①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到1864年,托尔斯泰已经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部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从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此书十分推崇,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②从1889年开始,托尔斯泰耗时10年,在71岁的时候完成了《复活》这一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孤独而内省的托尔斯泰将作品中的聂赫留朵夫塑造为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的形象。这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的一切假面具,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③综观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

    ④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1847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计划。他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然而,这位年轻伯爵的梦想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成了泡影。不服输的托尔斯泰在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他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谈。

    ⑤1861年,他维护农民权益,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这期间同农民的频繁接触,为他后来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在1879年他写成的《忏悔录》中,他谈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变得忧郁了……”这样,他开始转向宗教,有规律地去教堂,早晚在书斋中祷告。

    ⑥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不时参加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砌炉子。为实现平民化夙愿,孤独的他曾三次离家出走。结果在第三次出走的时候,因为不幸患上肺炎,出走10天后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

    ⑦1910年,最后一次出走的托尔斯泰被送回雅斯纳亚·波良纳,因为生于兹葬于兹,这个庄园被称作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墓地”。

    (素材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小语对比阅读了【材料一】和【材料二】后,聚焦“眼睛”写了一段阅读心得,你觉得他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当托尔斯泰发表处女作,逐渐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时,他的眼睛因感动而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B、当他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时,他在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眼睛闪闪发光。 C、当他为实现平民化生活方式,三次离家出走时,路上见闻让他的眼睛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 D、当他耗时10年创作《复活》时,孤独而内省的他眼睛冷酷锐利,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
    (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排比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B、【材料二】以时间为叙事线索,翔实地介绍了托尔斯泰在文学和思想上的辉煌成就及深远影响,清晰地勾勒了这位文学巨匠一生的轨迹,饱含对托尔斯泰的敬重爱戴。 C、【材料二】引用罗曼·罗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更加凸显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从多侧面多角度印证作者观点,使其形象更丰满、更全面,使行文更具有真实性,更有说服力。 D、托尔斯泰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也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他想寻求社会弊病的根源,想通过亲身实践找到社会改革的途径。但从庄园实验到平民化努力,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均以失败而告终。在这些努力都失败之后,他选择了皈依宗教。
    (3)、【材料二】是一篇人物传记,请你从人物传记的条理性、真实客观性、选材三个方面总结写作经验。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3) ,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4)馨香盈怀袖,。(《古诗十九首》)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郦道元笔下“自非亭午夜分,”侧面写出了三峡山之高峻;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夕日欲颓,”写出了鱼儿跃出水面,沐浴夕阳之生动。

  •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 , 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 , 翛然尚闭关。

    【注释】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1)、下列对这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颔联写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2)、从动静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这一联诗句。
  • 14、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①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 , 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 ,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②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语境意义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系甲文“与朱元思书”,可推知“计足下久不得仆”中的“书”,意义为“书信”。 B、查字典,“信”有“相信”“信物”“任凭、随意”等义项,“手把笔”的“信”应选择“任凭、随意”。 C、回顾课文“天下独绝”,可推知“见云水泉石,胜第一”中“绝”意义为“绝对”。 D、联系词语“相去甚远”,可推知“平生故人,我万里”的“去”,意义为“距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B、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C、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D、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B、【甲】文第三段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而作者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C、【乙】文中“山猿谷鸟,哀鸣啾啾”与【甲】文中“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所选景物一致,表达情感也一致。 D、【乙】文白居易给好友写这封信是因为担心朋友长时间收不到信而为他忧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15、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针对“黑秤”事件中表现的不诚信行为,《经济日报》发表相关评论。请根据语境,补充空缺处,使语句通顺。

    “鬼秤”事件,这种不诚信行为破坏了连云港消费市场环境。可见,(1)。缺失诚信的市场环境,就像失去了指南针的航船;(2) , 才能促进消费的良性循环。然而,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3)。政府应通过有效监管,为诚信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企业应加强自我约束,将诚信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消费者也应积极参与监督,举报缺斤少两等不诚信行为,为市场诚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总的来说,城市需要(4)的氛围和土壤,构建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才能吸引四方来客,实现可持续发展。

  • 16、关注时事,情牵民情。2024年5月16日,某博主在连云港海鲜蔬菜直销市场遭遇缺斤少两,与商户理论却反遭市场管理方抢夺手机。此“鬼秤”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针对这一不诚信经营行为,学校新闻社计划开展一次采访活动,请你设计一份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1)   (2)

  • 17、下面几段文字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主流媒体及时纠正并指出青少年沉迷刷短视频、录播不良视频的危害和行为,让人欣慰。 B、《脱口秀大会》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到契合点。 C、四川成都因其多次成功承办国际会议的经验,成为亚洲第二个获得世界科幻大会举办权。 D、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游客能在参观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等活动中感受家国情怀。
  • 18、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11月11日,为迎接全校师生翘首以盼的秋季运动会,同学们把校园藏污纳垢的地方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开幕式上各班节目活力四射、精彩纷呈,观众席上不时传来振聋发聩的欢呼呐喊。赛场上最令人眼花缭乱的项目是团体接力赛,各参赛选手为了班级荣誉,都奋力奔向下一棒。

    A、翘首以盼 B、藏污纳垢 C、振聋发聩 D、眼花缭乱
  • 19、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凌空             颁发             仲裁             诚慌诚恐 B、泻气             诘责             仁慈             惮精竭虑 C、劳禄             愚顿             禁锢             和颜悦色 D、篡改             遁形             抵赖             抑扬顿挫
  •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sài)             (pǐng)息             名(lì)                    正危坐(jīn) B、(zhǔ)             刻(juàn)             吹(xū)             锐不可(dàng) C、热(zhì)             教(huì)             亮(zèng )             藏污纳(gòu) D、然(qiǎo)             形(jī)                    熟(xián )             深痛疾(wù )
上一页 141 142 143 144 1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