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5年5月27日,刘楚昕创作的小说《泥潭》荣获第二届江文学奖虚构类奖。颁奖会上,刘楚昕讲述了自己创作与爱情的感人故事,“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藏着传奇的故事。它可能凝固在一件旧物里、一句叮咛中、一次跌倒后……请以“藏在 ▲ 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补充关键事物(如“书包夹层”“银杏叶”“摔裂的奖杯”……);设置悬念,增加波折,综合运用记叙、写、情等表达方式,有合理的联想与想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
2、名著阅读
选段一:新筑的窄长的路基一天比一天长,不断地伸进了森林。雨还在不停地下着保尔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的一只脚从泥里拔出来。他觉得脚底下冷得刺骨,这下才明白是他的一只靴子的烂底子已经完全掉下来了。自从来到这里以后,他就为了这双烂皮靴吃了很多苦。靴子始终是湿的,一直往里灌泥,而现在,有一只靴底子完全掉了,他的一只赤脚就漫在冷得刺骨的泥浆里,这就使他没法干活了。他从泥里捡出那片靴底,失望地看着它,打破了他再骂人的誓言。他拿着靴底跑到厨房里去,坐在行军灶旁边,打开沾满泥浆的包脚布,把那只冻得麻木的脚伸到炉子旁边。
(节选自《钢狭是怎样炼成的》)
选段二:每天晚上家里又热闹起来,跟年轻人共同度过几个小时,使保尔变得朝气蓬勃。其余的时间他用来听广播,母亲要喂他吃饭,总得费好大劲才能让他摘下耳机。无线电广播把失明所夺走的东西又还给了他,他又可以学习了,于是他凭着一股永无止境的强烈欲望,如饥似渴地学习,忘却了不断侵袭全身的发热和剧痛,忘却了双目火烧火燎的肿痛,忘却了生活对他的残酷无情。
(节选自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选段一作者着重写保尔的一只破靴子的意图是什么?请根据文段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选段二最后一句话连续用了三个“忘却”,小说中还有类似于选段二中“忘却”的情节吗?请再简述两个,并说说保尔的“忘却”有何意义。 -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在地图上旅行
张凌云
①作为地理爱好者,我醉心于长时间地盯着地图,或者索性闭上双眼,在脑海里描摹出地图的模样,持续一场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神游。只要对着地形图,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xià)隙,腾挪跃动,自由飞期……
②我站在一小块深绿色之上。绿色代表着低海拔,200米以下是深绿,200米至500米是浅绿。此时,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接下来,我将由东往西,去做绿、黄、棕、褐、紫等色彩不断变幻的游戏,将平原、丘陵、金地、高原、山地等地貌不断地更换。
③我决定不按直线,稍打破常规,折向西南。平坦的地势渐渐消失,眼前山峦起伏穿插着各种平地缓谷。这里是中国三大平原的终点,通称江南丘陵,横亘在长江以南的一大片土地上,颜色也由浅绿变成浅黄,不少山峰要用深黄色标注,海拔已超过1000米。我腾挪在江西湖南的腹地上,在庐山井冈山街山之间任意切换,满面扑来的是清凉的山风和连绵的翠竹,还有偶尔飘过的茶香和辣椒香。
④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在广袤的中西部有它的存在,近乎于一个奇迹,这块浅绿色的圆形盆地,地势平缓,环境宜人,自有文明起,就一直是西部重镇,巴蜀之间的各种演义,除了金戈铁马和风云际会,更多的还有酒楼茶肆和滚滚红尘。
⑤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陕北高原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塬广布,地表覆盖着厚达几十米的松软黄土。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的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听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舞......
⑥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高原,也有着地球上最雄峻的山脉,地图上的黄色不见了,代之以浅棕。深棕、褐色、紫色,每变换一种颜色,海拔上升 100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有的地方居然用白色标注。哦,终年积雪的雪线!凡间的色彩已不能说明高原的挺拔,那是接近天穹的地方。
⑦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汉民族的万山之祖昆仑山和藏民族的各座神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最后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对着地图上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我知道,现实世界里,今生今世都不可能攀上这座最高的山峰,但在想象的空间里,此刻我正如高山兀鹫,自由翔翔在世界之巅,俯瞰所能见到的一切,我看到十多座超过 8000米的高峰一路排列,它们就像不发一言的巨人,矗立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时间仿佛就此凝固,唯有离太阳最近的阳光照耀着这片永恒之城。
⑧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干沙,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篇,如著名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等,但背景多是发生在阳关、玉门关以西,至多北疆一带提及塔克拉玛干的很少。
⑨我略作停留,随即翻越天山,来到遥望阿尔泰山的准噶尔盆地,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既有莽莽高山,也有浅洼低地,准噶尔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 154米,其周围的一圈陆地,也不得不标注以低于海平面的军绿色。在这片人称中国死海的地方,我定定地站住了。
⑩惠风和畅,浅草依依,三三两两的飞鸟掠过湖面,又停在不远处的芦苇之上,远山连绵,牛羊聚集,这田圆牧歌般的风光,让我忘记了自己身处遥远的北疆。那么,就让这里成为此行的终点站吧,我将找个幽静处躺下,轻轻道遥走一段宁静时光。
(有删改)
(1)、【梳理散文内容】请阅读选文,梳理完善作者的神游地形图。(2)、理解叙述视角】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来描述景象。你喜欢这样的叙述视角吗?请结合选文中“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谈谈你的理解。(3)、【探究写作方法】第⑦段作者神游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他是如何描写群峰的?(4)、【单元迁移运用】语文老师想把这篇选文作为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群文阅读拓展篇目,你觉得合适吗?请依据下表中提示的该单元目录和单元导语要求,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单元篇目
单元导语
17壶口瀑布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9登勃朗峰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写作 学写游记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邀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
4、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节选自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材料二】
“亲爱的同志们!”他的声音是平和的,但是却掩盖不住他内心的激动。
“朋友们,我终于又回到你们这儿,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上来了。我回到这里,感到非常幸福。我在这里看到了许多老朋友。我在奥库湿夫那里看了一些材料,了解到我们索洛缅卡的共青团组织增加了三分之一的新同志,铁路工厂和机务段里没人再去干打火机这种私活了。大家还从废车堆里把报废的机车拖出来进行大修。这就表明,我们的国家正在复兴,我们的力量在不断壮大,活在世界上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你们说,在这样的时候,难道我能去死吗?”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两眼炯炯发光。
(节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删改)
【材料三】
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
雨果
各位先生:
①现在入土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
天才之死。
②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个时代,也将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名列前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属于佼佼者。他才华卓越,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③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注] , 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④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烟发光,伟人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⑤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⑥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住诗人,这位天才,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有删改)
【注】一部书:指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91部小说。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和金钱罪恶三大主题。
(1)、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面的表格。演讲者
演讲目的
演讲风格
闻一多
慷慨激昂
回到战斗岗位表心声
雨果
悼念巴尔扎克
(2)、揣摩下面的演讲词,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①【材料一】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借鉴【材料二】中的画线句,还原闻一多先生当时演讲的动作、表情等演讲技巧。
②【材料三】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你认为演讲时,“饱满”一词要如何处理?
(3)、三则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生死观”,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
5、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虽有嘉肴
《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马说(节选)
韩 愈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丙】
问说(节选)
①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①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② , 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③?
②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④也。不如已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已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⑤ , 审问而
明辨之也。
③扎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致:求得。②达于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晓,通达。③其奚决焉:怎么解决问题呢。④就有道而正:语出《论语·学而》,意思是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就,靠近。正,匡正。⑤难,驳诘。
(1)、古代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停顿。(标2处)
等 于 己 者 问 焉 以 资 切 磋 所 谓 交 相 问 难(2)、古人著文,辞约而旨丰。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知其旨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4)、以上三篇文章都以感叹号结尾。请说说【乙】【丙】两文的结尾句各自表达了怎样强烈的情感。(5)、对于学习,【甲】【丙】两文都述了自己的观点。请任选其一,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用这种观点指导自己学习的。 -
6、古诗文阅读
卖炭翁
【唐】白居易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花翁
【唐】吴融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①。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②春华。
【注释】①许史家:借指豪门世家。②著:显示。
两首诗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诗具体内容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两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共同之处?
-
7、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和”的名句。“以和为贵”是《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宽以待人;是《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往来翕忽,①”的共生和谐;是《桃花源记》中“② , 鸡犬相闻”的怡然和乐;是《大道之行》中“选贤与能,③”的和平安宁;是雎鸠鸟关关合唱,“求之不得,④”的和鸣追求;是“海内存知已,⑤"的和气友情;是“山光悦鸟性,⑥”(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的静谧祥和。
-
8、任务二:【创“和”班级】
一滴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水不千干涸,一根根筷子只有捆在一起才会坚不可摧,____,让我们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为创建“和美”班级而共同努力吧!
(1)、上面的语段是小语在创“和美”班级的演讲词,请仿照划线句,再写一个句子。(2)、 近日,因为一个同学将其他同学的照片制作成表情包发在班级群,导致群内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的同学建议将发表情包的同学踢出班级群,有的同学则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不必计较。基于这种不和谐的情况,请说说你的观点和建议。(不少于50字)(3)、为营造“和美”班级氛围,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
9、任务一:【寻“和”之用】
①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的____宇宙观、____的国际观、____的社会观,____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匆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____,____。
②【A】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使我们了解到“和”的内涵十分丰富。【B】生活中,同学间的摩擦,朋友间的龃龉,同事间的误会,追sù( )“失和”根源,就是内心浮 zào( ),多了懈怠 , 缺少一种心灵间的沟通。【C】“和”是针是线,缝补着我们生活中的裂缝;【D】“和”是光是热,驱散我们心灵里的阴寒。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追sù 浮zào 懈怠(2)、下面的四个选项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天人合一
②和而不同
③人心和善
④协和万邦
⑤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⑥深深植极于中国人的精神中A、①④③②⑤⑥ B、①④②③⑥⑤ C、②④①③⑤⑥ D、②①④③⑥⑤(3)、第②段A、B、C、D四个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10、请在下面的任务中任选其一,根据要求写作。
【任务一】请写一篇演讲稿,向全班同学作一次题为“墨香与脚步”的演讲。
【任务二】请写一篇游记,记录你游览山川景物的过程和感受,题目自拟。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鲜明,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
11、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 ,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① , 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 , 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雏②”,子知之乎?夫鵷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于是鸱⑤得腐鼠,鹚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有删改)
【注】①相梁:在魏国当宰相;梁,魏国都城。②鵷(yuān)雏: 传说与凤凰同类的鸟。③练实,即竹实,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因其色白如绢,故称。④醴泉,甜美的来水。⑤鸱(chī):鹞鹰。
(1)、用“/”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非 梧 桐 不 止 非 练 实 不 食 非 醴 泉 不 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固不知子矣 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C、非梧桐不止 止增笑耳(《狼》) D、非练实不食 食不饱,力不足(《马说》)(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鲦鱼很快乐,这感叹被惠子抓住不放,引发二人之间的论辩。 B、甲文轻松风趣的对话,可见庄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惠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C、乙文写“鸱得腐鼠”,用一个“吓!”模拟鸱发怒的声音,形象表现出鸱护卫腐鼠的丑态。 D、乙文善用比喻。“鵷雏”“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5)、甲、乙两文都是庄子与惠子的对话。请结合甲、乙两段对话概括庄子和惠子的形象。 -
12、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说明梅花虽是由人精心栽种,却只能寂寞地开着。 B、“已是黄昏独自愁”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梅花处境的凄凉。 C、上片四句写梅花处境恶劣,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而喻。 D、“无意”“一任”写出了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的美德。(2)、有人评曰:“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这首词虽在咏梅,但末句却是词人的人格写照,请赏析此句。 -
13、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画山绣水
杨朔
①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
②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③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
④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
⑤可是你千万不能一味贪看这类有趣的事儿,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们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宝库,那船家或许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或许是位两鬓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谁,心胸里都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
⑥迎面来了另一座怪山,临江是极陡的悬崖,船家说那叫父子岩。悬崖上不见近似人的形象,为什么叫父子岩,就难懂了。你耐心点,且听船家说吧。
⑦船家轻轻摇着橹 , 会告诉你说:古时候有父子二人,姓龙,手艺巧,最会造船,造的船装得多,走起来跟箭一样快。不料叫圩子上一个万员外看中了,死逼着龙家父子连夜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把当地粮米都搜括起来,到合浦去换珠子,好献给皇帝买官做。龙家父子不肯干,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又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到如今大家还记得他们的义气……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几个险滩,快到寡婆桥了,也有个故事……
⑧都说早年有这样个善心的老婆婆,多年守寡,靠着种地打草鞋,一辈子积攒几个钱。她见来往行人从江边过,山路险,艰难得很,便拿出钱,请人贴着江边修一座桥。修着修着,一发山水,冲垮了,几年也修不成。可巧歌仙刘三姐路过这儿,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亲自参加砌桥,一面唱歌,唱得人们忘记疲乏,一鼓气把桥修起来。刘三姐展开歌扇,扇了几扇,那桥一眨眼变成石头的,永久也不坏,
⑨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假如你听见船家谈起媳妇娘岩的事情,你更能懂得我的意思。媳妇娘岩是阳朔境内风景绝妙的一处,杂乱的岩石当中藏着个洞,黑黝黝的,洞里是一潭深水。
⑩船家指点着山岩,叹息着说:“多可怜的媳妇娘啊!正当好年龄,长得又俊,已经把终身许给自己心爱的情郎了,谁料想一家大财主仗势欺人,强逼着要娶她。那姑娘坐在花轿里,思前想后,赶走到岩石跟前,她叫花轿停下,要到岩石当中去拜神。一去,就跳到岩洞里了。”
⑪到这儿,你兴许会说:“这都是以往的旧事了,现在生活变了样儿,山也应该改改名儿,别尽说这类阴惨惨的故事才好。”
⑫为什么要改名儿呢?就让这极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来我们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吧,这是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的。今后呢,人民在崭新的生活里,一定会随着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态,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新的神话,新的故事。你等着听吧。
(选自《杨朔散文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拟人,描绘了漓江碧水与奇峰的秀美灵动。 B、作者认为桂林山水独特之处在于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的想象。 C、文中叙述父子岩等传说故事,主要是为了赞美劳动人民的善良品质和反抗精神。 D、作者在结尾处提出不要为这些山改名,是希望人们忘记历史的沉重,享受美景。(2)、梁衡《壶口瀑布》用了“定点换景”的方法,而本文使用了①的方法,描述了桂林阳朔漓江的山水人文。作者的游踪是坐着老渔翁的竹筏沿着江面一路神游,先到父子岩,再走一段水路,下几个险滩,至② , 最后来到③。(3)、品味文章语言,补全对话。我以前总觉得游记很枯燥,读之生厌,但这篇文章却令我沉浸其中。
我想这是由作者独特的叙述方式造就的,如文中画横线部分,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①。
我还发现文中不少句子让人读来眼前一亮,如第⑤段画波浪线部分,妙在②。
是啊,有这样的语言散布在文章的角角落落,我想这篇文章想让人不感兴趣恐怕都难了。
(4)、作者借《画山绣水》向我们展示了当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14、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五一”假期期间,众多小城市受到游客青睐。不少游客竞相“逆向奔赴”,回归小乡村、小城镇,到山乡田野里走一走,住一住。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出行目的地中,小城市更受欢迎,三线以下城市旅游订单的增幅高于一、二线城市。
(摘编自《“小城故事多”宝藏小城旅游为经济增长添活力》,“人民网”2024年5月7日)
【材料二】
如今的游客更在意体验一种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对于常年处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更加向往可以让自己慢下来的地方。亲近自然的县域地带,无疑是另一方治愈心灵的小世界,诸如登山、漂流、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的开展,也更容易实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以来,10个省份共新增127家4A景区,其中65%分布于县或县级市。县城旅游,在经济上更有性价比,在体验上更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诸多“宠客”措施,县城和游客的双向奔赴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相比大城市,县城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后起之秀”还应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厕所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迎得进人,也要留得住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信更多的县城,也已经在路上。
(摘编自《小县城跑赢大都市!旅游“出圈秘籍”是啥?》,“央视新闻网”2024年5月9日)
【材料三】
“小地方”旅游要有“大作为”,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基础条件。
一是旅游需求持续、大规模爆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加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需求开始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拓展。旅游需求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迎来快速扩张区间。如此巨大的需求,显然不是几个老牌知名景区、景点所能消化的,也不是几个大城市或核心城市所能承载的,这为不同区城、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发展机会。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与出行方式的变革,为拓展旅游出行空间、探索更多未知可能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里程的拓展以及自驾游出行方式的盛行,过往依靠火车、飞机和大巴等的主流出行方式逐渐被自主可控的自助出行所取代。服务于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向不知名地区、县城或乡村扩展,一些过往不被关注、交通不便的地区逐渐被挖掘、追捧。“小地方”的舒适、松弛和新奇感,更容易让人满足,进而让这些地方“出圈”。
(摘编自《下沉式旅游为“宝藏小城”提供出彩机会》,《中国旅游报》2024年5月7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一、二线城市旅游订单的增幅要低于三线以下城市。 B、亲近自然的县域地带,为处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提供了另一方治愈心灵的小世界。 C、县域地带之所以能成为治愈心灵的小世界,主要是因为这里可以开展户外运动。 D、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里程的拓展和自驾游的盛行,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2)、下图是对材料三第二段行文思路的梳理,请在图中①②处填入相应内容。
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始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拓展→①→巨大的旅游需求不能得到满足→②(3)、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发展县域旅游提出三点建议。 -
15、整本书阅读
读书就是旅行,在墨香的书页里游走,在心灵的旷野上行吟。暑假期间,班级开展“经典常读常新”名著阅读活动,请你一起完成。
(1)、为激发同学们再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分享阅读《经典常谈》的收获,请你参加讨论。小语:《经典常谈》这部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对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能起到辅助作用。
小文:我同意,例如《〈诗经〉第四》让我认识到《关雎》不仅仅是一首君子对淑女展开追求的爱情诗,更是倡导要有礼有节地追求美好的爱情,是对人们德行的教化。
小邕:又如《〈史记〉〈汉书〉第九》让我们明白了《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也是一部文学杰作。如《周亚夫军细柳》中使用正侧面结合、对比衬托的写法刻画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人叙事技巧。
你:再如《》,。
(2)、以表格形式,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题研讨活动。保尔:一路磨难,一路抗争
身份转变
抗争对象
关键事件
少年
觉醒者
战士
建设者
作家
与权威抗争
保尔将烟末撒在了瓦西里神父家做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被赶出学校。
与敌人抗争
①
与自然抗争
②
③
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坚持创作,最终完成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
16、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人墨客是最好的践行者。陶渊明借武陵渔人忽逢桃花林,用“① , ②”(《桃花源记》)表达对安乐自在生活的向往,柳宗元邂逅小石潭里的百许头游鱼,用“③ , ④ ,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排遣心中抑郁不平之气;常建清晨步入古诗禅院,用“山光悦鸟性,⑤”(《题破山寺后禅院》)表达超脱尘俗的情感;⑥观览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宏伟景象,用“⑦ , ⑧”(《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设喻表达从政为民的愿望。
-
17、班长正在组织同学们对“游书海·游家乡·游他乡”的暑期活动讨论时,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教室,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小鸟身上,有些同学甚至在驱赶小鸟。如果你是班长,既要保证讨论活动少受干扰,又要引导大家保护小鸟,此时,你会怎么说。
-
18、阅读下面的卷首语,完成小题。
卷首语
当夏日的热浪裹挟着浮躁____袭来,我们即将迎来一段珍贵的时光。这不仅是日历上的假期,更是一次心灵的迁徙——在书页间游弋,在山水间行走,让青春在文字与风景的双重滋养中拔节生长。翻开一本书,便是打开一个世界,那些震撼心灵的演yì____ , 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智慧 , 正等待与你相遇。而当你踏上旅途,家乡的草长莺飞,他乡的花香鸟语,都在诉说着大地的诗篇。阅读与行走从来都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的修行,一个发现思想的疆域,一个丰富生命的体验。不必为前路彷徨,这个夏天,让我们以书为舟,以足为笔,在知识的海洋与广袤的大地上,书写属于我们的成长故事。当合上书本□结束旅程时 , 你会发现,内心已悄然筑起一座花园,那里草木葱茏,思想的花朵正迎风绽放。
左图为“游”的小篆写法 , 造字本义为旌旗飘带随风摆动,后演化为水中行进的意象。“游历”是以脚步丈量世界,深层意涵虽然指空间移动,更象征着心灵的自由探索与生命体验的延展。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浮躁 ②演yì
(2)、根据括号内的语义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请参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两个小分句,完成仿写。(4)、关于文段画线的句子,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发现思想的疆域。(把“发现”改为“拓展”) B、左图为“游”的小篆写法。(把“小篆”改为“楷书”) C、当合上书本□结束旅程时。(方框里填写的标点是顿号) D、深层意涵虽然指空间移动。(把“虽然”改为“不仅”) -
19、 请以《那个字,让我回味无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③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规范。
-
20、名著阅读。
旅行途中,书籍是最美的陪伴。阅读经典作品,让我们的身心一同在路上。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A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1)、本文段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该书作者是 , A处的人物是 , 选文中提到的“这条道路”指的是。(2)、 在“旅途读物推荐”活动中,你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一段推荐语。(不少于60字)要求:①推介的阅读方法;②要有印象最深的内容(或人物、情节等);③要体现这本名著带给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