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无法不对你残酷

    安 宁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选自《新时文— 树心花的盛放 》,有改动)

    (1)、文中“我”对弟弟的“残酷”具体指的是哪些事?请概括作答。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眼前这个瘦弱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

    (2)“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的工资零头都不到!”

    (3)、“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这个结尾能否删除,为什么?
    (4)、这篇叙事性文章语言生动,其间也不乏一些精辟的议论性的文字释放出智慧的光芒。请摘抄一处议论性文字,并谈谈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空”字表现了鹤去楼空,诗人怅然有所失的心情。 B、“黄鹤”两句表达了白云悠悠,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 C、叠音词“历历”“萋萋”细腻地描写了凄凉稀疏的河岸景色。 D、“日暮”两句以黄鹤楼气象万千的景色映衬诗人复杂的情感
    (2)、名句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欣然起行   欣然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 , 望峰息心; , 窥谷忘反”,借景抒情,表达作者淡泊名利之心;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传达出作者内心的丝丝惋惜和些许自许。诗者,融情于景,吟咏性情也。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 , 云生结海楼”所绘景象雄伟壮观,想象瑰丽;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中,“?松柏有本性”赞美松柏刚劲,傲雪凌霜;曹操的《龟虽寿》中,“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体现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

  • 5、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道德的根本标准。我县某中学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两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

    2021年北京化工大学生许涛通过微博募捐拯救患白血病父,并郑重承诺3到5年内还款,几个月时间募集到55万元。时隔3年,曾经给许涛捐过款的曾鹏宇5月13日在微博发文表示,收到许涛汇过来的钱款——在原来捐款的根底上,还多出10%的利息。曾鹏宇翻看之前的微博才发现当年许涛说的是“借”而不是“要”。而这位刚刚大学毕业的许涛现在每个月收入约5000元。

    材料二:

    今年3月20日中午,徐小建开着轿车行至中梁山某处时,与一辆车发生擦挂。两车司机发生冲突,抓扯中,徐小建将对方司机唐宏推倒在地,唐宏不省人事。徐小建在老爸提醒下,立即将对方送到医院。后在交巡警协调下达成谅解协议,其父亲老徐按照协议,一次性偿付43万元,并称自己“教子无方”,要为自己和儿子的行为承担责任。

    (1)、材料一中的许涛感动了无数国人,点赞中也有人提出异议。有评论者这样说道:“月工资5000却要还50多万的债务,不吃不喝也要10年!而这十年,正是许涛人生的黄金时期,恋爱成家、追逐事业都需要金钱的支持。许涛如果一定要在短时间内把钱还清,他人生的黄金期估计会留下别样的遗憾。其实许涛不必还钱,因为爱心是不求回报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2)、老徐的事迹在微博微信上迅速传开,很多网友纷纷为其点赞,网友“懒羊羊在晒太阳”这样写道:“儿子冲动伤人致人昏迷,父亲主动赔钱一次性偿清。你用行动诠释了诚信是一种担当。我为你点赞!”请你参考这个跟帖内容,为材料二写一条赞语。
    (3)、请写出两个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
  •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请问文中的“他”是谁?作者对他有怎样的印象?(至少写出两点)

  •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 B、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作“阳”。 C、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冬”即为冬季的开始。 D、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期盼阖家欢乐,团圆安康。
  •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这样一条带状之路。

    ②今天这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提出来的。

    ③其实中国对东南亚的海外贸易早就有了,宋朝时期非常发达,明朝有郑和下西洋。

    ④“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

    ⑤“一路”是指海上“丝绸之路”。

    A、④①⑤③② B、④⑤①②③ C、②④⑤①③ D、①⑤④③②
  • 9、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     )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                  , 又                  , 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     ),让她             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               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          )。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     )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展示由衷的赞赏。

    节选自《飞天凌空》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托住   慷(gài)   然不惊 (qiāo)   沸腾 B、托住   慷(kǎi)   然不惊 (qiǎo)     沸腾 C、拖住   慷(gài)   然不惊 (qiāo)   沸滕 D、拖住   慷 (kǎi)       然不惊 (qiǎo)     沸滕
    (2)、请给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潇洒自如     疾如流星       从容不迫     眼花缭乱 B、眼花缭乱     从容不迫       潇洒自如     疾如流星 C、疾如流星     潇洒自如       从容不迫     眼花缭乱 D、眼花缭乱     疾如流星       潇洒自如     从容不迫
    (3)、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以下横线处。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展示由衷的赞赏。

  • 10、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爱国笃志,博学广才

  • 11、在老舍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是美的,既像一个温暖的摇篮,又像一个明媚的少女;在莫怀戚的眼中,浓浓的亲情是美的,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在泰戈尔的眼中,金色花是最美的,既是一个依恋母亲的孩子,又体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请以《我眼中的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体裁不限。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中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

  •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落在秋千上的叮咛

    ①“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春风又起,旧思绪荡起层层涟漪,阳光下的秋千摇晃着点点乡愁,将恩怨欲说还休。

    ②小时候,每次经过村口那棵大杨树,我都会驻足很久。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在秋千上如蝴蝶般飞舞,我羡慕得很,可惜我胆小,一直都不敢尝试。

    ③是那个春天,外婆不动声色就摸清了我的心思。她让外公在后院的槐树下也搭起一架秋千,就这样,一块废木板、一根旧麻绳,轻轻松松串起了一个女孩儿明媚的童年。外婆知道我胆小,每次当秋千要荡的时候,她都会轻轻抓着我的手小声说着:“宝丫头别怕,外婆拉着你呢,就算飞得再高,外婆也抓得到。”耳边的风声呼呼响起,外婆温暖的大手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一下,两下,三下,我紧闭的眼睛也慢慢张开。“哇,外婆,我飞起来了!”我大声叫着。眼前的一切都那么新奇,仿佛白云就在我身边缓缓流动,鸟儿的叫声也比往日清晰。“宝丫头,别紧张,抓紧绳子啊……”外婆的声音忽大忽小,被风切断在柔柔的阳光里。

    ④渐渐地,我不再害怕荡秋千,一个人的时候,也能荡得很高很高。可外婆总会在身后紧跟慢撵地说着“小心点儿,抓紧啦”,我总是笑着回她“知道啦”,却再次高高荡起。

    ⑤记得有一次,我学小伙伴们站着荡秋千,却在秋千下落时不小心绊了一下,一只手脱离了绳子,吓得我尖声大叫。就在我闭上眼睛念叨“完了完了”的时候,脱绳的那只手被一只大手紧紧拉住了,下一秒,我跌进了一个温暖的怀抱。“我的心尖儿,你这是想吓死外婆啊……”我睁开眼睛,看见外婆和我都歪在树下的草地上。我顺手抱住外婆的头,在她耳边轻声念:“果然,我的外婆总能抓住我,飞得再高也不怕。”她却叹着气在我额头弹了一下,“再这么调皮,外婆可不管你了!”佯装生气,起身一瘸一拐地走了。

    ⑥时光最经不起打量,我还没尝到飞至最高处的香甜滋味,我的外婆就一天天老了。

    ⑦考上大学那天,我去看她,她再次拉住我的手:“我的宝丫头又要高飞喽,这次的秋千荡得太远,外婆抓不住喽……”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外婆那双光洁的手已经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像后院儿那棵老榆树,再也经不起秋千的摇曳。我再次抱住她,撒着娇说:“不会的,外婆以后还要带宝丫头的女儿一起荡秋千呢,怎么会抓不住呢?您抓得住!到时候,我就在这老院儿里打个铁质的秋千架,我要和外婆一起荡秋千呢。”她笑着,眼睛里满是晶莹,一个轻弹又落在我额头上,却真的是轻得不能再轻了。

    ⑧“故事的小黄花,从出生那年就飘着。童年的荡秋千,随记忆一直晃到现在……”再次听到周杰伦的这首《晴天》,我哭得不能自已。

    ⑨童年的荡秋千,荡起了一个姑娘腾飞的梦想,却再也找不回那个在身后千叮万咛的人。

    ⑩“慢点,再慢点……”当我也这样叮嘱着自己的孩子时,隔着时光的河,外婆的笑脸再次浮现在眼前,那是恒久不变的爱,永久地环绕着我。

    (摘自网络有删改)

    (1)、情节梳理。读文章后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人物

    事件

    小时候

    “我”

    (1)

    (2)

    外婆

    让外公搭秋千并叮嘱“我”

    有一次

    外婆

    (3)

    (4)

    外婆

    拉着“我”的手表达不舍

    (2)、情感体验。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3)、品味语言。按括号内的要求赏析划线句。

    (1)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在秋千上如蝴蝶般飞舞,我羡慕得很,可惜我胆小,一直都不敢尝试。(从修辞角度赏析)

    (2)我睁开眼睛,看见外婆和我都歪在树下的草地上。(从描写角度赏析)

    (4)、主旨理解。题目“落在秋千上的叮咛”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13、材料一: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回望百年征程,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明确“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目标方向,形成“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奏响了人才发展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

    统计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各类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8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我国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十一位。

    ——《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材料二:

    从社会应用领域和行业对数字人才的要求上看,数字人才是指具备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技能和补充技能,会利用各种数字化工具,拥有数字素养和知识体系,可以将数字化的概念、工具、方式与行业需求相结合,能够在信息通信产业及各行各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从事数字化管理、应用或技术类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调查,未来三年数字人才供需比预计达到1:2.6,目前约七成被调查企业的数字化员工比例低于10%。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目前数字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规模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024数字人才白皮书》

    材料三:

    (1)、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 B、我国早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 C、数字人才会利用各种数字化工具,拥有数字素养和知识体系。 D、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
    (2)、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目前数字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规模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B、高达44%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数字人才“非常紧缺”。 C、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认为自己的数字人才供过于求。 D、高达56%的企业面临数字人才不足的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人才的重要性。
  • 14、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谢公与人围棋 ,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谢公:谢安,世称谢太傅。②围棋:下围棋。③谢玄:东晋名将,谢安之侄。④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⑤向局:面向棋局。⑥客:客人,这里指同谢公一同下围棋的人。

    (1)、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欣然曰”和“默然无言”中的“然”意思一致。 B、“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因”解释为“趁、乘”。 C、“意色举止”的“色”是“颜色”的意思。 D、“徐向局”的“徐”是“慢慢地”的意思。
    (2)、断句(限断两处)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撒盐空中可拟   (2)看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5)、甲乙两文塑造人物的侧重点不同,甲文主要突出谢道韫机敏的性格特点,乙文突出了谢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 15、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3)、结合下列链接材料完成题目。

    春江花月夜(摘选)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曹操的《观沧海》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都描写了大海与月亮的景象,请对比分析这两首诗中对海月景象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16、阅读《朝花夕拾》中的语段和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甲】《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乙】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1)、下列选项对材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出自《阿长与<山海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木刻的”《山海经》是阿长送我的那本。 B、【乙】文中的“他”指的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寿镜吾先生,他是鲁迅的第一个老师。 C、《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质朴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D、《藤野先生》记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2)、下面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3)、【甲】【乙】选段中丢失的物品,鲁迅先生都念念不忘,其当后蕴含着他怎样的情感?请任选其中一个物品,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说说。
  • 17、临近期中考试,某同学对七上古诗文进行了整理,请你帮他完成摘抄本。

    策略

    诗句

    收获

    ◎看标题

    (1)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 ,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标题常点明时间/地点,概括事件,蕴含情感。

    ◎抓意象

    (3)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古人常借助意象“月”和“雁”来表达思乡之情。

    ◎明手法

    (5)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对比衬托,抒发离人愁思。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6)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虚实结合,彰显博大胸襟。

    ▶总结:依据阅读策略,重新思考并整理古诗文,让我有了新的收获。正如孔子所说:“(7) , (8)。”只有学思结合,才能求得真知。

  • 18、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班级围绕“交友之道”,开展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班长为这次活动准备了几个方案,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方案一:举办朗诵会——诵读交友名言       方案二:①——讲述交友故事

    方案三:开展辩论会——②       方案四:创建交友墙——③

    (2)、班主任计划举办主题班会,发布活动公告如下:

    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朋友是一束阳光,一束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班级邀请团委王老师共同举办“共话友谊”主题班会,请于11月20日下午3点40在学校小礼堂集合。

    小宇同学因请假在家,不了解通知的内容,你觉得其中哪三个重要信息需要转告她?

    (3)、朋友相交,古人特别注重礼貌用语,请对下面的谦称和敬称进行分类。

    ①令尊 ②久仰 ③家君 ④见谅 ⑤高见 ⑥愚兄 ⑦赐教 ⑧拙作

    谦辞类:   敬辞类:

  •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跟随朱自清寻觅春天的踪迹,欣赏朗润的山色;感慨莫怀戚解决散步分岐时的睿智,感受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陪着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诀别母亲,怀念母亲;聆听“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搏。还有,跟轻风流水应__ 着的牧童的笛声,使人静__ 的淅淅沥沥的秋雨,传递着春与秋的信息;可爱的水藻把终年伫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应     (2)静

    (2)、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分别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改为   (2)改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今天打扮得很漂亮,黑发披肩,白色衬衣搭配一条红色的短裙,简直让人美不胜收 B、我们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绝不能见异思迁 C、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D、这下我才恍然大悟 , 原来班主任李老师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跳水运动员全红婵的完美发挥,使中国奥运军团再添一枚跳水金牌。 B、进入夏季,广州的气温逐渐升高,最高气温大约达到38度左右。 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D、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安全事故,某市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 20、大自然真是无比神奇,总会和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互动”。

    自然界中的景物有时会映射人生的境遇——“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时会激发个人远大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时会触动心灵的某种情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有的引发了哲学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但有时候也会惩罚我们——“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同学们,不知道你曾触摸到大自然的哪些景物?曾与之有过哪些“互动”?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与大家分享吧。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上一页 134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