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新华杜北平二十四日六时电   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千余里国民党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李宗仁、何应钦及南京的国民党军队于昨日上午逃出南京。李、何等乘飞机逃往上海。国民党南京守卫部队及宪兵,沿京杭公路逃跑。浦口的国民党军,于二十二日撤至南京,二十三日一同往京杭路上奔逃。芜湖及镇江一带的国民党军,亦向同一方向乱窜。人民解放军正向南京急进,如果昨夜没有入城,则可能于今日入城。南京人民正在等候着人民解放军。在国民党军已离开南京,人民解放军尚未入城的时间,南京人民已于昨日组织治安维持委员会,并于昨日下午六时发电致毛泽东主席,欢迎人民解放军。该电称,毛主席勋鉴

    南京守军于二十三日撤退。南京人民为安全计,联合发起各界组织治安维持委员会,推青苑为主任委员,贻芳为副主任委员,及委员十三人。地方尚称安定。恳请电饬京陵外围野战军,对南京予以和平接收,以慰民望。何日入城,并请电示,以便欢迎。

    南京治安维持委员会主任委员马青苑,副主任委员吴贻芳及委员等同叩梗酉

    【注】①勋鉴: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②饬:饬令。③梗酉:发电文的时间,即二十三日酉时。

    (1)、这则消息主要报道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同样是“逃跑”,文中措辞却不一样,请你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下面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浦口的国民党军,于二十二日撤至南京,二十三日一同往京杭路上奔逃

    ②芜湖及镇江一带的国民党军,亦向同一方向乱窜

    (3)、请举出一例,说明消息的准确性在本则消息中是如何体现的。
    (4)、这则消息原文引用南京治安维持委员会主任委员马青苑等人的电文,有什么作用?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毛泽东

    新华社郑州 1948年11月5日电   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____。

    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③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④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地)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的范围。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连)成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战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已经把敌人完全孤立起来。

    ⑤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开封、南阳等处的敌人,被迫弃城逃窜。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

    ⑥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1)、新闻开头的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
    (2)、请将第①段的新闻导语补充完整。
    (3)、品读第④段中第二处画横线的语句,分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请以下面的句子为例谠说明本文语言的特点。

    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连)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

  • 3、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新闻,爱上新闻阅读,班级举办了以“新闻与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活动一:新闻人物]

    尽自己之天职,平社会之不平,苟见倚强凌弱,众暴寡之行为,必毅然伸张人道,而为弱者吐不平之气,使豪暴之徒不敢逞其志,不能不屈服于舆论之制裁。

    ——邵飘萍,《京报》创办者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新闻必须是事实,谣言不是新闻,感想不是新闻,一定是事实。

    ——范长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活动开始,板报组成员选择了以上材料作为本期板报的内容。请你研读材料,思考内涵,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邵飘萍捍卫记者的天职,他认为记者职责在于;范长江则用鲜明的语言阐明了

    (2)、[活动二:拟写新闻]请你根据以下内容,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写一则消息,报道此次研学活动。要求:题目自拟,按照消息格式写作;采用第三人称;不少于120字。

    研学时间

    4月3日

    研学地点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活动主题

    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参加对象

    XX学校八年级全体师生

    讨论发言

    [同学甲]这次研学活动真有意义!参观纪念园时,看着墙上一张张旧照片和一段段历史资料,我仿佛看见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学乙]是啊!当悲壮的哀乐在耳畔响起,大家充满敬意地为革命烈士献上挽联,那一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珍惜当下,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讲革命事迹”环节。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畅所欲言,述说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革命精神。[老师]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革命历史,感受到了先烈们不怕牺牲的伟大品质,对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4、下列各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日本政界一些人妄图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的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_了。

    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   驱除   溶解
  •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军队增了兵,并确定了他们溃退的日期,再留给联合国六个月的时间去控制局势。 B、当你泄气时,当你失落时,你要相信付出会得到回报。 C、北京时间3日晚,德国队以摧枯拉朽之势4比0狂胜阿根廷队,昂首挺进世界杯半决赛。 D、经过数月的苦练,这支少年篮球队的气势锐不可当 , 他们对于这次比赛志在必得。
  •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只用了较短的篇幅,就对重大历史事件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读来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B、同学之间意见不同时,应当风平浪静地讨论,不可意气用事。 C、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分列式上,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徒步方队昂首而来。 D、人民解放军凭着信念与勇气,以摧枯拉朽之势击退敌军,迅速地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
  •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年伊始,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来势凶猛,极易传染,各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B、本次军训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为他们顺利度过中学生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C、由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采用“90秒即兴考核”等形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赢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 D、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 8、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将“发挥”改成“发扬”。

    B、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将“增加”改为“培养”。

    C、宋词或许可能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

    删掉“或许”或“可能”。

    D、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

    在“征文”后加“活动”。

  • 9、下列词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sè)        强(wán)        锐不可(dāng) B、湖(wú)        订(qiān)        摧枯拉(xiǔ) C、灭(qiān)        战(dū)        毫无志(dòu) D、港(dí)        渡(hèng)        风浪静(píng)
  • 10、《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济南的雪的描写,勾勒出冬天的济南的美丽画卷。请你借鉴老舍先生的描写方法,写一个片段,描绘丹东的雪景。

    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②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③150字左右,不用拟标题;④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与姓名。

  • 1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江南落雪

    古清生

    江南的冬天,总是会落雪的。今年的冬天和往常的冬天一样,我从北京回到江南山坳上的小镇,就逢上了一场小雪。山野是一片的白,久长的时间里没有听到的八哥的叫声,也悉数地听到了,它们栖落在满是白雪的冬青树上,把叶子上的雪粉儿抖得纷纷扬扬,还原出冬青树的新鲜的绿色。旧历年已是很近了,城里已经禁绝的鞭炮,在小镇上仍是间或地啪嘭响起,老屋的房头,还是有米泡机吱吱地摇着。

    但江南的雪,却总也是新鲜的,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美丽且短暂。所以江南人士,也总是要怀着赏花的心情看雪,对那忽然一夜间白茫茫的山野感到无比的新奇。即便是北方人,怕也会对江南的雪产生别样的心情。因为这里的雪,它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的绒毛,很轻很轻地覆盖在山野上,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会融为清清的水滴,洗出泥土上的新绿。

    我想,唯有现在,江南落雪的景致才符合我的心情。都市化的快节奏的竞争,人的心情愈渐浮躁,如我现在这样站在阳台上看雪花悠悠飘落,渐渐积白了山野的心情确难再得到。

    然而,落雪的江南,无论如何是很值得一看的,即使匆匆一瞥,也能够留下长久的记忆。如今,雪是白了满山。从山中扯出一条涧来,涧上是些白的胖乎乎的卵石,清泉反倒扭出一道乌亮的水痕,潺潺地往山外流去。而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却另有风景,因为那雪间,总是有一些盖不住的青苗,探出几片青青的叶子,还有一些冬天开放的小黄花,它们也会在雪中亮出几朵惊喜。水塘中更能见到一些水鸟,它们在一些枯荷间游弋,被雪挤得小了的空间,并未使水鸟们感到生存困难。如果放眼看那山间的农户,红墙黑瓦的房屋,已让白雪压得很矮。一缕淡蓝的炊烟,袅袅地飘往山中,屋后的竹,也是垂下了枝头。这似乎还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落雪的江南,特别是我的山坳上的小镇,落雪以后,会有一种宁静,一种忽然而至的洁净、单纯和悠然。还有的是,毕竟江南有莽莽群山,雄峰耸立,波迭起伏,大写意地横亘在天地之间。而神秘的苍郁的森林,俱由雪来铺陈,山几乎成为白的群山,雪的群山,间或露出一两处褐色的山崖,绿的植被,红的梅花,有山鹰悠悠地盘旋,寂静的雪谷,便是会幽幽传来一两声鸟啼或山麂的鸣叫,悠然而缥缈。

    我以为,江南的雪景,最美丽的,要算那冰凌了。雪后一场小雨,那积雪的枝头会忽然挂起无数冰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千万种光芒。最是那红梅蜡梅,满树的梅花开放,忽然悉数冻在冰凌中,就如水晶中的花了。而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那么,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不知进入何境。江南落雪,江南总要落雪。江南的雪总是给我们以纯洁的媚态,总是风情万种地装饰着江南的冬天,这并不算很冷但还是冷着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里,像那冰冷却又热烈着的美酒。

    (摘自《文范·经典美文》,有删节)

    (1)、文章开头写江南山坳小镇的那场小雪,有什么作用?
    (2)、选文中的江南雪景有什么特点?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什么作用?
    (3)、文章第四段是怎样描写江南落雪景色的?请作简要分析。
    (4)、怎样理解江南的冬天像“冰冷却又热烈着的美酒”?
  • 1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①不知它是想依恋天空,还是想委身大地。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忽然,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慢慢地消失了它的身影。有时候,真愿意伸出舌头,希望能接到一片雪花,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

    ②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③忽然,我像一下子变成熟了,往往放弃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却愿意宁静地默默地走去,翻过废弃的铁路线,来到郊外,默视着广袤的天空和田野。所有的污秽和荒凉全遮掩了,只有雪,白花花的、纯净的雪。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偶尔由于风的吹动,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

    (节选自刘湛秋《雪》)

    (1)、甲、乙两个文段都围绕“雪”而写,甲文按照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写出了薄雪覆盖下小山的特点,而乙文则从视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的角度,写出了雪的特点。
    (2)、我们在朗读时,把握好重音、停连,能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注意语气、节奏,可以体会文章的感情。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写的是雪后初晴的美景,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朗读时整体节奏是欢快而热烈的。 B、甲文中“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朗读时可以重读“全”,表示山尖“白”的范围之广。 C、乙文中“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写出了作者的童心未泯,要用愉悦的语气去朗读。 D、乙文中“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越冬的树和菜”明确了作者要描绘的对象,朗读时此处要稍作停顿。
    (3)、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化平淡为生动,突出景物的特点,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请你从甲、乙文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①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②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

  • 13、为了探究济南的“水”,小济同学搜集了下面的材料,请你与他一起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  济南的岩层多为可溶性灰岩,这种岩层的特点是竖直多裂隙,而水平透水性差。济南的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区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后,地下水由南向北流向市区,形成了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等多处泉群。

    材料二  示意图:

    (1)、阅读完材料一、二,请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10字以内)
    (2)、济南趵突泉有这样一副对联,它形象地刻画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神韵,让人如临其境,你能根据上联对出下联吗?

    上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下联:

  • 14、某同学浏览了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挈青藏画展”的介绍,下面是他抄录的一段文字,你认为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舍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____。几十年来,所藏作品纵跨古今,尤以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作品为佳。此次展览将首次完整呈现老舍、胡挚青所作所藏的书、画、印、砚,展现二位先生的鉴藏眼光和艺坛交游,呈现不同时期美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时代风采,诠释20世纪中国美术的沿革与流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珍贵的艺术留存,追慕老舍、胡絮青先生这对艺坛伉俪美好的艺术人生。

    ①他们的藏画,或为友人馈赠,或为间接求得,或为市场购入。

    ②胡挈青先生曾拜师齐白石,她是我国20世纪女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③他和夫人胡挈青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接触美术。

    ④两位先生雅好收藏,家藏颇丰。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 15、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晴朗无云) B、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C、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娇柔而秀美) D、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透明的,不可捉摸的)
  •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____着点儿热气。

    ②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____个影儿呢。

    ③因为有这样____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就是这点儿____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

    A、喷    照    慈祥    幻想 B、冒    照    慈善    幻想 C、冒    留    慈善    想法 D、喷    留    善意    想法
  • 17、小文在活动中跟同学们分享了有关《济南的冬天》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4段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描写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B、第6段详尽地描写了水藻的绿意盎然,从正面衬托出水的清澈、透明。 C、课文中,作者笔下的山、水、树等景物充满灵性,体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D、课文的语言颇具特色,生动活泼,清新自然,明快纯净,蕴含情味。
  • 18、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ǎo)    着(sài)    蓄(zhù)    摇(lán) B、保(zhǔn)    上(xiāng)    清(chéng)    水画(mè) C、(jì)    气(xiù)    落(zháo)    晴(wēn) D、晴(xiǎng)    南(jǐ)    护(kān)    急(zháo)
  • 1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成都的雨

    侯志明

    ①对我这样一个在荒漠草原出生并长大的人来说,成都的雨是别致的。

    ②成都的雨完全不同于家乡的雨。除夏季的极端天气外,多数时候是润物无声的小雨。

    ③在我的家乡,年降雨量在一百三十毫米左右,雨是相对稀缺的资源。【A】一滴雨下来,无论是经过树梢还是穿过空气,都会在泥土中滴出小小的坑,大如纽扣,小似黄豆。即使滴在石头上,也要带上泥土的印迹。或许这是雨的踪迹吧,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次我们下得不少呢!”

    ④成都的雨不是这样的。成都一年的雨量,几乎是我家乡的十倍。雨中没有尘土,每一滴雨落到地上,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⑤家乡的雨总是和冷空气裹在一起,下着下着,雨就变成了冰雹;也总是和风裹在一起,所谓风雨交加,形容家乡的雨很是贴切。成都偶尔也会有疾风暴雨,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⑥家乡的雨,经常雷声大雨点小。有时候浓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要下雨,却只滴了几滴,就随风而去,无影无踪。如果说家乡的雨是急剧的,那成都的雨就是充分酝酿的。先把云彩一块一块地铺开,一层一层地摞起,再慢慢地下。或许正是因为准备充分,所以雨一下就是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

    ⑦在成都的雨中漫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你会看到挂在尖尖青草上的雨滴,那样晶莹剔透;【B】你会看到紧紧抓住一朵莲花而不松手的一连串的雨滴。落在花上的雨滴,几乎都是一串而不是一滴。不知是花迷住了雨,还是雨迷住了花。

    ⑧淅淅沥沥的小雨,下起来就没有要停的意思。成都的市民早已熟悉成都的雨的习性,经常不等雨停就走出家门。他们会在公园里面、小巷深处撑一把大伞漫步,或者坐在湿不了身的屋檐下,穿着短裤汗衫,摇着蒲扇,品茶、打望、摆龙门阵。成都的雨温柔绵软,即使冬天也没有多少冷意。细雨中,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也不像往常那么夺目耀眼,紧张的生活节奏随之放慢。

    ⑨细雨中,成都的乡村也会展示出油画般的美景。农家人站立在雨中,头戴斗笠,身着蓑衣,点缀在花草中。这让人不禁想到王建的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描写的不正是这样的场景吗?

    ⑩如果没有在成都雨中漫步的经历,那么是无论如何都读不懂成都的这种诗意与情调的。这种诗意与情调,只能酝酿在成都的雨中。

    ⑪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若问为什么?答,这里既宜居又宜业,既有很多好吃的又有很多好玩的。而我却以为这样的答案不够完整,至少还得加上一句:成都有诗意有情调。当然,包括这雨中的诗意与情调。

    ⑫成都的雨是恰到好处的,让整座城市浸染在诗画里,令人陶醉。

    (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家乡的雨

    风雨交加、寒气逼人

    成都的雨

    降雨量大、雨细

    酝酿充分、时间长

    (2)、作者说“成都的雨是别致的”,请结合文章分点概括成都的雨“别致”的地方。
    (3)、请从A、B两处任选一处进行语句赏析。
    (4)、雨是大自然的杰作。刘湛秋说雨是“使人爱恋的”(《雨的四季》),本文作者说雨是“令人陶醉”的,请你结合两篇散文的内容和主旨,说说作家为什么钟情于雨。
    (5)、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着四季之雨,让我们亲近雨,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例如:“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牵动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请你模仿这种写法,描写——段冬天的雪景,200字左右。
  • 2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雨的四季(节选)

    刘湛秋

    ①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②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索索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那么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饶而展示了它无边的美,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③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不再有春的娇媚和夏的粗犷,而显出秋的端庄与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光。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的景象。

    (1)、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闪”字表现树叶之亮。 B、第②段“蝉声”“蛙鼓”奏起的“交响曲”令人烦躁。 C、第③中段对秋雨的描写,融入了作者的个性化感受。 D、选文文笔细腻且生动,能够给人美妙的联想和想象。
    (2)、简要概括选文中春雨的特点。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妙处。

    经过几场夏雨的浇灌 , 大地就以自己的丰饶而展示了它无边的美,一切都毫不掩饰地呈现了。

    (4)、第①段作者说“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