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歌鉴赏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①灸: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③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

    (1)、诗歌主要从四个方面抒发了诗人对“老”的伤感,下列未提及的一项是(    )
    A、身体消瘦 B、头发稀疏 C、视力减弱 D、心情不悦
    (2)、诗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两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 2、古代诗文阅读

    沈括传(节选)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 , 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

    【注释】①理:争,论辩。②请:这里是达成目的的意思。③聘:问候致意。④诣:到。⑤顷岁:近年。⑥表:上表,给皇帝写奏章。⑦殊:甚、很。⑧本末:始末、原委。

    (1)、下列对选文中“国事”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发现珍贵的古籍资料 B、修复了三十里古长城 C、保全国家领土的完整 D、让辽国使节满意而归
    (2)、沈括采用什么办法让辽国萧禧从“不肯辞”到最终“屈”?请摘录原句回答。
    (3)、下列各句加点字与“表论之”中“之”字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B、以手拂之(沈括《活板》) C、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D、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 3、现代文阅读

    遵义的雨季

    张清霞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遵义的雨季是明亮而丰满的,令人格外动情。此时,草木与树叶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乎夸张的茂盛。

    遵义的雨季很是神奇,一会雨,一会晴,甚至在暖阳当空时也有雨点飘洒,这里的人们叫它是“生菌雨”。这时候,大街小巷、菜市场,随处可见老人、小孩、妇女卖各种菌。

    记得五十年前的六月,正是遵义的雨季。那时物资短缺,每人一月供应二两猪肉,海龙中学有十几位老师,都是学校集体购粮、购肉。学校采取老师轮流买肉的方式,这样,每家一次可以多吃点肉,既让人高兴,又省时省力。

    轮到我买肉了。星期天一大早,我和先生冒着蒙蒙细雨,进城买了约三斤肉,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热烈地讨论着怎样吃法。

    走到栋青园耕师礼堂下面那条小路上,已走进重重的绿色。田地里的山花像灿烂的彩云,轻轻地、盈盈地、悠悠地飘浮在半空中,浓密的树叶间,不时颤动着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叫。鸟语和着微雨拍打着树叶的低吟,合奏出一曲大自然的优美乐章,让我和先生听得如痴如醉。

    先生心花怒放,深情地赞美着:“在这如同织锦地毯一样的校园,我发现就连树桩都美得像一张精致的油画,实在不亚于宫殿和公园。”先生兴奋地拉着我看,数不清的花朵、野草蕨类植物已爬满了那片被砍去的青杠树的洞坑。树桩边,在雨中已萌芽的小树苗好嫩绿呀!

    “哇!”在青青的苔藓和鲜红的野草莓遮盖着的朽木旁,我猛然发现一大堆菌子,有灰的,有白的,有红的,状如小碟子。最可爱的是青杠菌、松菌,有刚出土顶着小圆帽的,有三四朵抱在一起的,密密麻麻、挤挤挨挨一大片,给此处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我惊喜地跳起来,对先生喊道:“今天吃肉片菌子汤啰!”【甲】

    我像只快乐的小鸟,跳着、笑着、唱着、采着。先生显得很兴奋,爱怜地抚摸着那些鲜嫩的菌子笑。我催促着先生:“采呀,这一大片山珍是大自然犒劳我们的。”“怎么采呢?这一大片菌子,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朵有一朵的色彩。看着这朵比那朵光鲜,看着那朵又比这朵柔嫩,朵朵都光艳惊人,无法下手,舍不得采呀!”我看着先生温厚的神情粲然一笑,然后小声劝道:“你不采它,下午或明天就坏了,便辜负了大自然的恩赐,又浪费了这么多的山珍。”“哦!”先生急忙把外衣脱下铺在地上,又把我采的菌子拿过去放在上面,接着快速地采着菌子,像在和我比赛一样。【乙】

    雨停了,和煦的阳光披在先生的头上、肩上,闪烁着比金子还要灿烂的生命之光——不,那不是一个人,先生和我肩并肩,提着一大包青杠菌,在亮丽的春光中有说有笑,松林坡捡菌子的人们的喊声、笑声此起彼伏。先生高兴得手舞足蹈,拉着我看对面公路上的情景。“哇!”真热闹,有背着的,有提着的,还有挑着的,他们约好一起进城卖菌子去。这动人的景象,这脆响的喊声,带着一股动人心魄的力量。先生激动地拍了拍我的肩说:“今天,我更为他们高兴,这么好的菌子,街上买的人定然很多。他们卖完了菌子,可以买些生活急需品,为孩子买笔、买本子,给老人买双袜子、买双布鞋,还能为自己添点针头麻线……”先生笑盈盈地说着,深情地目送着对面公路上那支进城卖菌子的队伍,他心中奔泻着一股热流,脸上闪着春光,显出欣慰的神情。【丙】

    我和先生踩着绚丽的阳光进了家门。先生劈柴烧水,我淘米煮饭;先生洗菌,我切肉。没有佐料,先生笑眯眯跑到小屋门前的土坝边,掐了一把自家种的香葱。洗净后,切成段,待肉片和菌子煮熟了,要起锅时,放进锅里,喷香满屋。我给先生舀了一大碗,急忙夹了一大块肉送进他嘴里。先生优雅地嚼着,乐呵呵地夸着:“浓香!美味!还有甜柔的情味!”【丁】

    小屋里充满了浓浓情意,每个角落都弥漫着菌子和猪肉的鲜香。

    晚霞烧红了天边,没想到如丝细雨又从彩云的缝隙中飘下来,红霞变成了深紫色的晚霞。先生伫立在门边,一边欣赏这迷人的晚景,一边感叹:“贵州这片美好的土地,自古被视为‘蛮夷’之地,而大诗人郑珍却认为,贵州是宜人生活的地方,而且有多种色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是淳朴可爱的,是勤劳勇敢的。有诗为证:‘路出没丁西,前山逐望低。农勤阡陌净,村富树林齐。古市宋时寨,小餐亭午鸡。匆匆为何事,回首意都迷。’郑珍看到农家耕作比较精细,看到阡陌整齐,田坎无杂草,看到静谧的村落,当然心旷神怡。于是,在其喜悦迷恋的心情感染着读者的同时,景物也就如画般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如我现在的感觉,被眼前的紫色晚霞、密密的细雨、浓香的菌子汤深深感动。这样的情景,这样的雨季,只有咱遵义才有。”

    先生和我一直没忘遵义那个雨季。(选自《遵义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顺口吟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栋青园内行人少,小径苔痕一寸深。青杠树下菌如云,栋青花花香喷喷。”

    A、【甲】 B、【乙】 C、【丙】 D、【丁】
    (2)、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文中画横线句连用三个叠词,有何表达效果? 
    (3)、作者为什么写海龙中学教师轮流买肉这一与遵义的雨无关的内容,这样写有何妙处? 
    (4)、出版社要出版一本有关全国各地风物的散文集,编者选了本文,结合小贴士,最适合作为这本书的腰封的一项是(    )

    【小贴士】

    腰封是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包裹在书籍外部的一条纸带。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

    A、鲜香味浓,雨系情思 B、温馨回忆,家国之思 C、明亮丰满,雨季小吃 D、如丝细雨,生命之思
  • 4、现代文阅读

    地球上有生命吗?(节选)

    最近一段时期——更确切地说,是这一周以来,金星上都快要沸腾了,巨大的兴奋散发在空气里,四处都可以嗅到激动的气味。这一切都只是因为金星上那帮科学家成功地在那颗名叫地球的行星上安置了一枚卫星。这毕竟是第一次,更重要的,这枚卫星已经从地球上送回了信号和照片。这枚卫星降落在地球上一个被冠名为“曼哈顿”的地区。这名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金星天文学家曼哈顿教授。正是他于两万年前首次用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地方。

    这几天来,研究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着,由于良好的天气状况和非常强烈的信号,金星科学家们已通过获取的信息对地球上着陆载人飞行物的可行性作出了合理的分析。为了向公众通报这些研究成果,科学家们决定在金星技术中心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会议当天,会场气氛异常热烈,到处人头攒动。记者们为争夺有力的位置都快打架了。正在此时,研究小组负责人佐格教授突然出现在主席台上。顿时,台下的注意力全被他吸引住了,安静了不少。佐格教授将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调动了一下。这是他说话前的习惯动作,就像有的人说话前先要清清嗓子一样。他又将旋钮调动了一下,开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在你们提问前,我要先告知你们一件事。那就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地球上丝毫没有生命的迹象。”

    这句话刚出口,台下立刻骚动了起来。一名《金星晚报》的自然专栏记者激动地站起来,向佐格教授发问道:“教授先生,您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首先,”佐格教授又调动了一下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似乎他是用眼睛说话,“地球的表面——至少在曼哈顿地区——是由坚固的水泥构成,这种土质是无法生长植物的。其次,我们发现,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诸如一氧化碳之类的致命气体,我想没有生命能在这种空气里幸存吧。”

    “那么这对我们的飞碟计划意味着什么呢?”另一名记者问道。“我们将不得不携带氧气,这将令飞碟重量比计划中增加不少。”

    他话音未落,又一名记者迫不及待地向他发问:“除了你刚才所说的外,你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什么危险吗?”佐格教授微微一笑,按下显示钮,一幅激光全息影像展现在大家眼前:“请看这里,你看到这片环绕地球上空的黑云了吗?我们称呼它‘爱迪生联合带’,爱迪生联合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电力公司,它制造了大量烟尘污染。我们不清楚它的构成,但它很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在我们把第一个金星生物送到那里之前,我们将会做进一步的研究。”

    “请注意这看起来像河的区域,卫星发回的资料显示,它已经被严重污染了,而且里面的水完全不适宜饮用。这意味我们须携带饮用水,这又大大增加了飞行器重量。”

    这时,一位记者打断他,问道:“对不起,教授,请问照片上这些黑色微粒是些什么东西?”“关于这点我们还不能确定,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些沿着固定路线移动的金属微粒,它们放出气体,发出噪音并且不断地互相冲撞。鉴于如此多的路线和金属微粒,简直不可能避免在飞船降落时撞上一个两个。”

    “那么这些石笋般挺立着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这些是某种夜晚能发光的花岗岩形成物,格拉姆教授管它们叫‘摩天者’,因为它们看起来像要触到天空似的。”“佐格教授,如果这些都是事实,那么飞碟计划不是会被迫延迟吗?”“是的,不过一旦‘格拉布贷款基金会’追加投资,我们将立刻继续研究。”

    “可是,教授,难道我们要花费数以亿计货币,只是为了在一个没有人的地球上降落飞船吗?”“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

    (1)、根据佐格教授描述的黑色金属微粒的样子,这些微粒指的是(    )
    A、气体 B、汽车 C、建筑 D、烟尘
    (2)、金星人从多个方面来研究地球,下面不是金星人研究的一项是(  A  )
    A、载人飞行物 B、大气被污染 C、水体遭破坏 D、废气乱排放
    (3)、如将本文题目换成“金星上的新闻发布会”,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4)、请结合下面小贴士,说说尾段“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这句话有何作用。

    【小贴士】

    在一次采访中,《带上她的眼睛》作者刘慈欣说:“科幻小说关注现实问题、人类的困境,展现出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 5、整本书阅读
    (1)、下面名著片段中的“A”指的是(     )

    “一点儿也不是瞎说,列辛斯基就不许我们这样的人走进他屋里去,有话只许在厨房里说。有一次,我为了一件事到他家里去,他的女儿妮莉,死也不让我走进他屋里。她大概是怕我弄脏他们的地毯,这鬼东西。”保尔笑了一下。

    “走吧,走吧!”A双手抓住他的肩膀,很友爱地推着他走上阳台去。

    A领着他穿过饭厅,走进一间摆着一只很大的橡木书橱的房间。A拉开了橱门。保尔看见,那里面有几百本书整齐地排列着。初次看见这么多的藏书,他吃了一惊。

    “现在我们给您找一个有趣的书,您还要答应我。您往后经常到这里来拿书,好不好?”

    保尔非常高兴地点了点头,说:

    “我就是爱看书。”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几个钟头,彼此都十分快乐,十分满足。

    A、朱赫来 B、冬妮亚 C、丽达 D、达雅
    (2)、人生难得遇到良师益友,遇到了便是一种幸运。请简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与保尔之间的故事。
  •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州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B、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C、《太空一日》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展现了他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D、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唐代思想家、文学家。
  • 7、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登飞来峰》)
    (2)、 ,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莫言下岭便无难,。〔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前不见古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岱宗夫如何?。(杜甫《望岳》)
    (7)、杜牧《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诗句

    是:

    (8)、刘禹锡《陋室铭》中,通过描写交往之人的高雅来凸显作者自己品质和性情的句子

    是:

  • 8、语段阅读

    一段时间以来,“科幻热”引发广泛关注。无论是áo①____游hào hàn②____无际的宇宙,还是潜游于wèi③____蓝的海底世界,很多充满想象力的科幻画面给观众带来了难忘的视听体验。随着数字技术与视听创作融合的新趋势,虚拟拍摄构筑场景的拟真度、素材丰富度越来越高。大到风雪凛冽的高山、惊心动魄的战场、大都市中波澜起伏的高楼,小到温馨静谧的客厅、喧闹的教室,都能在摄影棚中模拟呈现,让主创人员仿佛漫步在真实的场景之中。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惊心动魄 B、波澜起伏 C、模拟 D、漫步
  • 9、请以“最美的风景在”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0、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①文段选自苏联作家 :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对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经典心理描写。为了分析评价主人公,从读书方法的角度看,当我们阅读这部书看到这一段时,应该这一段。

    ②仿照下面班长阅读这部名著后写的提要(他是从上面文段概括的),请你也用一句话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提要。提示:可以根据全书核心内容去概括,也可以联系保尔的精神品质去概括。要求:字数相同,句式可不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献身事业,保尔年华不虚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③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B.朱赫来被保尔救出后,又被贵族的儿子维克托出卖给了白匪。

    C.保尔一生遇到的三个重要的女性分别是冬妮亚、丽达、达雅。

    D.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一段是保尔在少时好友谢廖沙墓地上的内心独白。

    (2)、战争中有关爱,成长中存温情。请从下题中,简述体现人物深情厚谊的故事。

    保尔·柯察金与丽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沙枣

    ①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 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②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③6 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的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央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④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⑤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6月9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⑥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干枝有刺,叶小花开迟。沙埋根,风打枝,却将暗香袭人急。

    ⑦1972 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⑧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而面而涩,倒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⑨首先,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⑩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二是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⑪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60岁的老人,20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风沙作战,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这些可贵的品质就通过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秧里,通过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沙枣那红色的树干上。

    ⑫第二年冬季,我搬到县城中学来住。这个校园其实就是一个沙枣园。一进校门,大道两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枣林。初夏时节,每天上下班,特别是晚饭后,黄昏时,或皓月初升的时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这时,我感到万物都融化在这清香中,充盈于宇宙间。

    ⑬宋人咏梅有一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句移来写沙枣何尝不可?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沙枣飘香过后,接着而来的就是八百里平原上仲夏的麦香,初秋的莱香,仲秋的玉米香和晚秋糖菜的甜香。

    ⑭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

    【注释】①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山园小梅》,意思是,清幽淡雅的梅香浮动在黄昏的月色下。

    (1)、文中“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实用价值。”请问“沙枣”实用价值有哪些? 
    (2)、结合文章,说说“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表现了什么?
    (3)、第段在写林业队长时说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根据文段内容,说说“是他像沙枣还是沙枣像他”?
    (4)、文章结尾处“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有什么含义?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掌里的清凉

    ①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②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③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爱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④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树叶缝隙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火。热热的风让兄弟偶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⑤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⑥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⑦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⑧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⑨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⑩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1)、说说本文是通过怎样的情节结构表现主题的?
    (2)、赏析“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中“藏的表达效果。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哥哥”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二)(毕昇)活字之法,斯其权舆。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碎。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故王桢《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则质柔易损,更为费日损工矣。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

    (1)、下列每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火炀之        瞬息可 B、唐人尚未盛之        其印余群从所得 C、者才毕        自冯瀛王始五经 D、烧令坚        用讫再令药熔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②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

    (3)、(一)中,活字印刷术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文中是怎样围绕这一特点进行说明的?
    (4)、两个语段展现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结合内容简述印刷术的更新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诗的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意蕴深刻,请说说它有怎样的意蕴?
  • 15、学校开展“孝亲敬老”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写一句宣传标语,为班级弘扬这种美德塑造氛围(不超过20字)。
    (2)、某同学在写“孝亲敬老”倡议书时,出现了一处语序不当,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小时候,父母教会了我们生活的基本常识,做人的基本道理。②他们像一棵大树,用那蓬勃的枝叶为我们遮风挡雨;他们像一双翅膀,竭力挥舞让我们得以翱翔;他们是这世界上最杰出的建筑师,用双手和汗水创造了这世界上最温馨的港湾。③他们给我们的爱如大地般沉重,任凭嫩芽一般让我们生长、汲取。④当有一天我们足以俯瞰这个世界,我们是否还会记起脚下这片土地,是否应该感恩脚下这方热土?⑤当父母年华逝去,眸渐无神,鬓角发白,羽翼渐丰的我们,也该用自己的翅膀,给予他们庇护。

    语序不当:第句,修改意见:

    标点:第句,修改意见:

    (3)、“感恩”就是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请仿写句子,抒发你对“感恩”的理解。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攀的亲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2)、蒙曰:“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3)、 ,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 ,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5)、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6)、昇死, , 至今珍藏。(沈括《活板》)
  • 1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B、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之间也以“卿”为爱称。 C、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代表作有传记《象棋的故事》,小说《三位大师》等。 D、“说”是古代一种文体,特点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如《爱莲说》。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他激动不已。 B、他的父母从不听别人的劝告,对自己的孩子总是以贯之 , 孩子的成绩因此一落千丈。 C、在与克里姆林宫里同样不可捉摸的力量打交道时,特朗普的焦躁不安可能令他占有优势。 D、我发疯似的跑上楼,猛砸办公室的门,他不在,我心有灵犀 , 知道他在哪儿,就飞跑到那个小房间。
  • 1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迟钝    烧灼    天崖海角    不期而至 B、修葺    猥锁    毛骨耸然    如释重负 C、取谛    亘古    悲天悯人    千钧重负 D、闲暇    告罄    姗姗来迟    语无伦次
  •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sǒng) 红(yān) 仰之高(mí) 而不舍(qì) B、子(jùn) 赘(léi) 怏不乐(yàng) 息凝神(bǐng) C、约(qiè) 语(lán) 气冲牛(dǒu) 忍俊不( jīn ) D、痛(zhì) 头(chàn) 忧心忡(chōng) 仙露浆(qióng)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跳转